《一双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手》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4、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惺忪、镐、老茧、铸造、垧、裹”,理解“惺忪、肩镐、垧、迹地林、次生林、立方米、层积立方米、岔”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4、知道这是谁的手,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惺忪、镐、老茧、铸造、垧、裹”,理解“惺忪、肩镐、垧、迹地林、次生林、立方米、层积立方米、岔”的意思。

2、知道这是谁的手,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猜手诱趣

1、师: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描写说说分别写的是哪一类人的手?

材料一:今年开学初,他父亲来交学费,我看到他父亲的一双粗壮宽大,青筋突现的手,满是老茧,抖抖索索地把钱交给了我,那印象实在太深了。

材料二:一次次,我总端详她的手。那有细有短的手指上没有任何修饰,在右手中指的前端左侧有一个硬邦邦的茧子,是啊!当然会有了,我经常看见她伏在桌子上认真备课,再看那双粗糙的手上总是沾满了粉笔灰,我已看不清它真正的肤色了。不过这难道不是最美的图案吗?

(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请生猜。

生:材料一刻画的是一位农民的手,材料二刻画的是一个教师的手。

2、师:这两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

(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要跟随姜孟之,来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认识另一双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一双手”)(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总结了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二、根据课题质疑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了解关于这双手的哪些信息?

生:我想知道这是谁的一双手?

生:我想知道这双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生:我想知道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双手?

(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能力。之所以让学生自己提问,是因为这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进而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初读感知,检测预习

1、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或新词勾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

“嫩nèn瞬shùn垧shǎng呈chéng逞chěng、镐gǎo、老茧、铸zhù造、裹、惺xīng忪sōng”,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惺忪、肩镐、垧、迹地林、次生林、立方米、层积立方米、岔”的意思。

3、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对方生字词语读得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为深入理解文本打好基础。)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双手是谁的吗?

生:这是张迎善的手。

2、理清课文脉络,班内交流

师:作者是在和被采访者张迎善的一系列接触中,通过所见所闻来写这双手的。请同学们从各段中找出姜孟之采访过程的几个主要动词。抓住这几个动词,我们也就可以把记叙这双手的线索理出来。

大家一边默读,一边把找到的有关的动词用笔圈点出来。我们看哪位同学找得最快,哪位同学找得最准,哪位同学找得最全。

(学生找出一系列动词,教师展示出主要动词: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手)

五、解决第一个重点问题: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课后思考第一题)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张迎善的这双手吧!在不计其数的手中,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手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张迎善手的具体描写,用“——”勾画下来。

(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请生汇报。(出示生划出的具体描写)请大家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语句旁边。

(学生自读自悟重点语句,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地写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2、全班交流,请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畅谈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出示语句: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①方法指导:出示实物(老松木)结合生活实际感官体会:活像老松木一

样的手什么感觉?

②对比出示:“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这手好粗糙呀!”

男女生分别读,比较两句的不同。

(原句用上设问、比喻。

明知是手却又一次发问,突出其惊讶。

用比喻句写出自己的想法,突出表现手粗糙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