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一、问题描述在当前城市管理中,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城市服务、管理的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社区管理体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社区职能不够明确当前社区职能较为混乱,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导致社区管理不够规范、有效。

一方面,社区管理涉及到的职能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居民文化活动、社会福利、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但是却缺乏专业、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手段。

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层面也缺乏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可能会重复管理社区某些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社区管理困难社区管理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社区管理过多,造成社区居民自治意识不够强烈;第二,社区管理者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和方法;第三,社区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工作条件和资源。

3. 规模化社区管理需要更多资源随着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基数变大,社区管理的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且规模化社区管理难以区分各个小区的特点,无法满足不同区域的管理需求。

二、改革措施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 建议完善社区职能分工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根据自身职能范围,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范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同时,应该加强社区价值观和理念的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形成自治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2. 建议加强社区管理人员培训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区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可以成立市属社区管理学院,为社区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 建议完善社区管理资源配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社区管理资源的投入,完善社区管理的物质条件和资源配备。

同时,可以将规模化社区管理分散到小区级别,让各个小区管理实行“一岗双责”,提高社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三、总结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政府、居民、企业等各方合作共同推进。

从社区管理体制层面,我们可以明确社区职能分工、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社区管理资源配置等措施,以期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全国社会治理改革的建议

全国社会治理改革的建议

全国社会治理改革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以下是关于全国社会治理改革的一些建议:1.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构建一个公众参与、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民众的智慧和力量。

2.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使其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力量。

3. 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依法治理社会,建设法治社会。

4. 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治理: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推动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提高社会治理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5.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共享,推动诚信建设,鼓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提高社会治理的公信力和社会信任度。

6. 加强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安全防控工作,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7. 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研判,精准识别社会矛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

8. 强化社会公平与公正: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9. 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协同合作。

10.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和实践:鼓励各地方和部门在社会治理方面进行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方法,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以上是关于全国社会治理改革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各种制度、组织和手段,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活动。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1.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社区管理体制相对薄弱,社区管理机构不健全,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

这导致了农村社区治理的效率低下,对社区民生事务的处理不够及时和有效。

2.社会组织发展不足农村地区的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少,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不高。

因此,社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3.社会矛盾和纠纷频发农村地区存在许多社会矛盾和纠纷,涉及土地、农业、农民工、村民自治等方面。

这些矛盾和问题常常威胁着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治理体系落后由于农村地区的相对滞后地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机制相对滞后。

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手段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治理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5.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不少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干部,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复杂多样的社会治理工作。

二、针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建议1.构建健全的社区管理体制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强化社区管理的职能和责任。

加强社区管理机构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的服务水平和治理效率,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2.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支持农村社会组织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加强社会矛盾的调解和解决建立健全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矛盾的研究和解决,采取多种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创新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构成要素、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界定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其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简要介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主要成就。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包括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法规政策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揭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二、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反映了我国社会管理的进步和变革。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

在这个阶段,社会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社会组织和市场的作用相对较小。

政府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和秩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控制,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灵活性差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经济,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变化也影响了社会管理体制,政府开始逐步减少对社会的直接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了对社会的监管和服务。

第三阶段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阶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1.土地流转问题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土地流转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使得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但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流失、农民收入低、土地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由于土地流转的不规范,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农村社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问题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经济发展的韧性不足,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农民的生计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也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3.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久拖不决。

例如,在农村,因地域分散、人口众多、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治安问题、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4.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滞后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滞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滞后,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农村社会的自治、民主和法制建设程度不高。

这就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5.农村社会治理责任不清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部门责任不清的问题。

由于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着多部门、多层级的问题,导致各级部门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责任不清、职责交叉等问题,增加了农村社会治理的难度。

二、建议1.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首先,要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手续,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2.推进多元化产业发展其次,要推进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扶持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增强农村社会经济的韧性。

3.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再次,应当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加大政府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投入和支持,为农村社会的自治、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更多的保障。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我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此份报告。

一、背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的追求不断提高。

在此背景下,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社会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改革挑战。

二、问题1. 群众参与意识不足在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较为突出,社会参与趋于被动,民主参与意识不足。

这导致公共管理决策缺乏社会反馈,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社会管理成效差。

2. 行政能力不足当前,由于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原因,政府在社会管理中面临着行政能力不足的局面。

政府在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技术、专业等方面的支持和经验,导致社会服务欠缺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等问题。

3. 服务机构滞后在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中,服务机构的滞后和许多陈旧传统观念,导致服务方式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社会管理效率不高。

三、对策1. 推进群众参与式管理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推进参与式管理,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意见,发挥群众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管理的合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 提高行政能力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应由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向集约化、智能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型转变,建立精细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技能、经验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3. 加强服务机构建设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加强服务机构的建设和专业队伍的建设,发挥服务机构的协同作用,提高服务机构的功能效益,打造精细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服务网络,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和便捷化。

四、建议1. 加强顶层设计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格局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线体系,加强领导者对社会管理的理念、管理和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街道社区建设管理体制遇到的矛盾及改革的建议

街道社区建设管理体制遇到的矛盾及改革的建议

街道社区建设管理体制遇到的矛盾及改革的建议街道社区建设管理体制遇到的矛盾及改革的建议下湄桥是郴州市的老工业区,占地面积5.12平方公里,总人口3.13万人(流动人口5000人左右),管辖单位有39个(除街道办事处是行政单位以外,其它都是企业单位),街道所属社区居委会6个,街道党委所属党总支5个,党支部23个,党员总人数837人,其中企业改制后移交社区的党员有752人,占党员总人数的90%。

另外,因企业改制后未移交或正在移交社区党员还有1200人左右,街道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就如何提高党员的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等,是摆在党委面前非常艰苦,十分紧迫的头等大事,但在抓落实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

一、当前街道社区管理体制遇到的主要矛盾(一)街道办事处的性质、任务与当前实际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目前街道办事处承担的经常性任务有: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维护社会稳定、劳动保障、劳动再就业、城市居民低保申报发放、市政管理、爱国卫生、绿化、环境保护、防空、防汛、防震、防灾、抢险救灾、住房改造、居民动迁、社区教育、社区文化、体育、科普、青少年保护、妇女儿童保护、老龄工作、人民调解、民政福利、指导居委会工作、文明城区建设、管理外来人口、拥军优属等几十项,具体工作达一百多项。

街道办事处实际上对应着区政府的各部门,发挥着一级政府的作用。

近年来,要求对街道办事处功能重新定位的呼声很高,但街道性质及管理体制一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形成了名不符实的局面,制约了社区建设。

(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权、利之间的脱节影响了办事处作用的发挥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组织,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对街道的授权管理必将增多,街道办事处在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中责任、任务将更加重大,从而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工作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于推进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关于推进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关于推进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丹东高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丹东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问题和挑战1.管理粗放,公共服务不足。

现有的丹东高新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整体上存在粗放的问题,公共服务不充分。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制约了企业发展和投资环境,也使得人才流失加剧。

2.资源利用不充分,创新能力较弱。

丹东高新区的资源利用存在中心集中化,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使得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效益不尽如人意。

此外,学校、研究机构等科研力量匮乏,限制了区域内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3.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空间狭窄。

丹东高新区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制造业、能源等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进一步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二、改善措施1.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推进企业发展。

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首先需要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以市场的规律促进企业的增长和创新。

推进企业发展还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区域内的商务配套设施。

2.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推动科技创新。

丹东高新区需要重视引进高水平科研力量,建立现代化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同时,还需要完善各类创新支持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支持。

3.鼓励创新和多元化经济发展,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鼓励各类产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此外,还需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政策,明确权责分工和行政职责。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鼓励各部门和企业开展竞争性管理,进一步推动管理创新。

四、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体系。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体系,不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街道办事处是百姓认识政府的“窗口”,对上对下政令畅通的“中转枢纽”,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大管家”,也是党和政府联络群众的“桥梁纽带”。

职能不清,任务不明。

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属地化管理形式,导致区级职能单位与街道二者职责界定较为宏观模糊,上级部门将大量的事务下沉到街道一级,但由于街道没有行政执法权、行政答应权。

日常事务繁杂的社区、街道级承接大量临时性任。

同时,由于街道办事处资有限,为了按期完成上级指派的各种任务,只能将“烫手山芋”下压到各社区,甚至在基层政治生态中被迫出现了“不出事逻辑”和“甩锅心态”。

协调无力,考核压头。

街道办事处身处基层一线,可以灵敏洞察辖区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压力传导和不全面的考核机制使得街道办事处的综合协调和管理监视职能难以有效发挥,考核往往以负鼓励占主导地位,无视了正鼓励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当中,联席会议、共助共建、党员报到,由“街道牵头”演变成“街道磕头”。

内耗增大,效劳缺位。

街道办事处大量的人财物消耗在过频过度留痕、分解任务、机关内部运转等方面,导致没有精力放在关键民生效劳上。

此外,南白街道人口基数较大,组成复杂,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多由聘用人员组成,存在年龄构造老化,有的还存在不懂“效劳”。

教乡镇一级待遇不占优势,无法留住有才能、敢作为的年轻人,对政府购置公共效劳的相关政策不熟悉,加之工作公共效劳成效不佳。

主体单一,活力缺乏。

我街道推动社区、小区自治、城市生活小区治理中,社区照旧存在行政化现象和边缘化现象。

在推动社会组织开展工作中,主体单一,收效甚微。

局部社区干部没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导致各种社会组织、辖区党员等参与社会效劳、社会治理存在抵抗情况。

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法治保障。

将街道办事处条例纳入区级管理制度。

及时解读、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结合街道管理现状制定详细施行方法,加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法治保障。

一是完善权责统一的工作制度,年初落实对街道各项工作的监视考核方法,不能在中途随意加改;二是建立街道综合执法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街道辖区各类执法监管力量,形成执法监管合力;三是完善鼓励机制,注重提拔具有街道、社区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其他鼓励制度;四是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渐进式缩小对街道的经济考核指标权重,逐步加大对街道公共效劳、公共管理、公共平安等方面的考核权重,把公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PT课件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PT课件
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 织管理,
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三、我国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
• 公共财政投入偏少
社保、救济、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 务性支出只占16.1%,而经济建设高达 24%,行政公务费用为17%。
• 明显的有失公正
2、公民社会组织发育不良, 公众参与渠道不多。
我国当前社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一些社会组织缺失 ②许多社会组织功能弱化 ③许多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 ④不少社会组织不讲信用
3、新的社会需求的挑战
4、新的社会事务的挑战
• 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 安全生产等社会事务。
• 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就业问题、劳资关系问题、劳 动力转移和培训、收入分配、市场监管和服务、以 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事务。
• 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等。
• 国际化过程中,出现信仰多元化、安全问题等。
简单地说,社会管理就是对政府领域的 行政管理和市场组织的工商管理不管或者 管不到的公民社会领域的管理。
2、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两大类主体
国家政府 公民社会组织
社会管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公民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
社会管理的客体:
(1)公民社会组织 (2)公共社会事务与公共社会生活
社会上层 中上层 中中层 中下层 底层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龚维斌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式提上日程,改革的方向和总体思路不断明确,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社会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一、社会管理理念不够准确社会管理行为和社会管理措施都源于社会管理理念。

我国社会管理的理念仍然十分陈旧,主要表现为:1.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仍然十分突出。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然只是重视经济增长,招商引资、上大项目,追求GDP增长是他们的主要追求,对于社会民生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于当地社会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对于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研究不多。

很多情况下,等到社会矛盾突出、突发事件出现时,他们才会想起社会管理问题,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态度应急处理。

一些地方政府盖楼堂馆所、公款接待、公款旅游、公款出国有钱,办教育、医疗、发放工人工资没有钱。

2.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社会管理中,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了强势群体一边。

在征地、拆迁、市容市政管理中,一些领导干部更多地考虑既得利益团体和强势群体的利益,对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困难关注不够,一些城市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恰当地提出“无摊贩”城市,大大地挤压了弱势群体谋生的空间。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热衷于与明星大腕和商人老板结交朋友,对于普通群众的疾苦关心不够。

企业家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商会、协会、俱乐部,处于弱势地位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和农民基本上处于没有组织的状态,缺少组织的依托和关怀,也缺乏利益表达和权利维护的有力组织保障。

3.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

社会管理本来应该管理和服务并重,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

但是,相当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习惯于“管”、“卡”、“压”,习惯于围、追、堵、截,习惯于没收财物,习惯于收费办证、罚款了事。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摘要: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指城市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

它是以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为基础, 与社会外在环境和社区发展的方向相适应, 从而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划分和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的总和。

关键词: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 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以单位制为主, 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制为辅的体制基础上, 实行单一的行政化管理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社区发展要求。

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社区管理体制变革势在必行。

那么,首先来分析一下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009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创造活力。

”[1] 目前, 从全国范围来看, 城市社区大部分采取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政府往往不能处理好与基层自模式下, 政府往往不能处理好与基层自很浓, 缺乏公众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机制。

一街道办事处的地位不高和作用无法完全发挥。

街道办事处在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执法无据。

由于没有法定的执法权,在履行城市管理责任时,力不从心。

二是较少直接参与社区管理,常常扮演“二传手”的角色,上级政府布置的任务通过街道办分派给社区工作站,街道办的大量资源被闲置,从而降低了基层的办事效率。

三是消耗了大量本来可以用于社区建设的宝贵资源。

与其消耗的资源相比,街道办事处的作用是不理想的。

四是街道办与工作站的关系问题。

街道办与工作站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工作站的财务、考核、奖惩、工资福利、会议学习等事项均由街道办管理。

工作站对街道事无巨细的管理颇有微词,认为街道办管得太多、太死。

二社区组织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尽管目前有些城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方面付诸了实践, 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依然很浓, 缺乏公众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机制。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现状反映的问题看,突出的表现出机制体制落后、科学性不高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管理体制机制老化,机构运作迟钝和麻木,职能转变和职责内容更新迟缓,社会管理方法手段陈旧,负有执行法律和政令责任的机关单位治理能力退化。

不仅对于社会矛盾和冲突不能有效疏导,甚至连正常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协调职能都难以发挥。

一些部门对社会违法现象不闻不问或出于地方或部门利益的动机,对违法现象保驾护航或助纣为孽,成为利益集团的工具,甚至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从近年来披露的黑煤窑非法经营、黑砖窑奴工事件等,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一些地方的社会管理危机及其严重程度。

山西洪洞县公安局成功解救31名黑窑厂工人。

获救工人大多遍体鳞伤,其中8人神智不清。

资料图山西黑砖窑里上演了现代包身工的真实一幕:上千名不满14岁的孩子被人用数百元的价格卖给黑砖窑。

这些孩子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稍有怠工就会被监工拿起砖头砸得头破血流。

此案已惊动中央领导,王兆国亲笔对此做出批示。

洪洞县要向31名受害的农民工正式道歉,山西方面表示涉案工头衡庭汉已被警方定为“公安部B级逃犯”。

山西黑砖窑不仅存在严重非法用工问题,而且存在黑恶势力拐骗、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故意伤害甚至致人死命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管理体系作为国家公权力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急剧弱化。

公共管理的权威被削弱后,社会管理领域出现权威空白,给一些社会势力乘势获利提供了机会,形成非正式的管理力量。

这些势力违法乱纪,甚至以种种手段攫取一些社会群体维权的主导权,向法律公开挑战。

而政府机构公信力弱化,更是对社会管理有效性的瓦解。

公信力不足意味着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不仅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号召力,更导致政府机构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管理绩效的降低和解决社会问题困难的增大。

比如“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21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通报了事故调查进展情况:由于仍有许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验证,事故调查报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时间。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01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正式提上日程,改革的方向和总体思路不断明确,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由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社会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一、社会管理理念不够准确社会管理行为和社会管理措施都源于社会管理理念。

我国社会管理的理念仍然十分陈旧,主要表现为:1.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仍然十分突出。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然只是重视经济增长,招商引资、上大项目,追求GDP 增长是他们的主要追求,对于社会民生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于当地社会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对于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研究不多。

很多情况下,等到社会矛盾突出、突发事件出现时,他们才会想起社会管理问题,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态度应急处理。

一些地方政府盖楼堂馆所、公款接待、公款旅游、公款出国有钱,办教育、医疗、发放工人工资没有钱。

2.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社会管理中,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了强势群体一边。

在征地、拆迁、市容市政管理中,一些领导干部更多地考虑既得利益团体和强势群体的利益,对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困难关注不够,一些城市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恰当地提出“无摊贩”城市,大大地挤压了弱势群体谋生的空间。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热衷于与明星大腕和商人老板结交朋友,对于普通群众的疾苦关心不够。

企业家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商会、协会、俱乐部,处于弱势地位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和农民基本上处于没有组织的状态,缺少组织的依托和关怀,也缺乏利益表达和权利维护的有力组织保障。

3.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

社会管理本来应该管理和服务并重,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

但是,相当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习惯于“管”、“卡”、“压”,习惯于围、追、堵、截,习惯于没收财物,习惯于收费办证、罚款了事。

社工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社工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

社工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社工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建议近年来,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________区紧紧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创新社会管理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项目带动,扎实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实现了我区社会管理工作在基层基础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服务方面有突破、有亮点、有成效,在社会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是建设“两个中心”便民利民。

________________年,我区率先在________个街道和____个镇实现“两个中心”全覆盖。

民生服务中心将民政、就业、计生、社会保障等________项公共服务业务全部纳入“一站式”办事大厅,实现一门受理、联动审批。

综合治理中心整合政法综治、信访司法和矛盾纠纷化解等________项工作职能,落实责任主体,完善运行机制,实现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

“两个中心”运行以来,为民办理各类事项________万件,辖区群众办事时少跑了一趟路、少进了一道门,亲切地称之为“家门口的政府”。

二是社区“网格化”实现精细化管理。

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户一个单元将辖区________个社区划分为____________年网格,绘制网格管理地图,研发网格服务软件,按照“____+____+____”,组建________________名网格管理员作为服务队,推行“掌上网格”,开展点对点、面对面上门服务。

网格化服务依托“网格—社区—街道—区级”四级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公安、民政计生等资,健全人、地、情、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为辖区群众推行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三是在基层基础工作上加大投入。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只有加强基层建设能才更好的服务群众。

先后投入________________多万元用于“两个中心”建设,每年政府财政列支________________万用于社会管理。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1500字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1500字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1500字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街道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适应和改革。

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研究了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和分析1.权责不清: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中,权责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职责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制度相对薄弱,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3.信息共享不畅:一些街道办事处之间信息共享不畅,沟通不畅。

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和工作协同不足,影响了综合管理的效果。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三、对策和建议1.明确权责划分:要做到权责明确,可以通过再次划分职责和优化管理流程来解决。

梳理和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之间的权责关系,避免职责重叠和传导不畅。

2.健全管理制度:要加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3.加强信息共享:要加强街道办事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

4.提升人员素质: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通过引进人才和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果。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和对策建议,可以看出XX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有加强职责划分、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提升人员素质,才能够使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于深化济南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深化济南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理格局中的核心地位。 这是因为, 培育合理的现代 群 体 保 护 、 共 安 全 和 社 会 风 险 管 理 等 , 能 搭 公 才
社 会 结 构 、 整 社会 利 益关 系、 合社会 资源 、 调 整 维 建 起全 社会 的社 会 管理 和公 共 服务 框 架 。 护 社会 公 正、 进 社 会 的和 谐 健 康 发 展 是我 国社 促 近 年来 , 南 市加快 了政府 职能 转变 的步伐 , 济 会 管理 的根 本 目的 , 而只有 坚 持 党 的领导 , 能 确 在 行 政 审 批 制 度 改 革 、 法 规 范 行 政 行 为 、 行 才 依 实 保 我 国社会 建 设 和管 理 的正确 方 向, 才 能 最 大 政 务 公 开 、 府 投 融 资 管理 体 制 改革 等方 面 取得 也 政 限 度 地 团结 各方 面的 社会 力量 , 效 整 合 各 种 社 有
2 改革 开放 以来 , 对 社会 管 理 领 域 不 ] 面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不 断 推 集 中反 映 f。 进 , 国的 社 会 结 构 、 会 组 织 形 态 以及 社会 利 我 社
断 出现 的新 情 况 、 矛盾 和新 挑 战, 南较早 就 开 新 济
作者简介: 石兆宏 (9 1 ) 女, 16一 , 山东肥城人 , 南社会 科学院副研究员。 济
场 经济 体 制 相 适 应 的多元 化 、 社会 化 管 理 格 局 ,
集 中人 财 物力 去做 必 须 由政 府 承 办 的社会 管突 出党在 这 一新 的社会 管 公 共 事 务, 并 如义 务教 育、 共卫 生 、 公 社会 保 障 、 弱势
的思 路 及 对 策 。
关 键 词 : 会 管理体 制 ; 共 服 务 ; 会 组 织 ; 区建 设 与管理 社 公 社 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篇
我国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以仲裁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的考察.pdf 1 政府绩效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略思基于地方政府公务员的感知调查.pdf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下养老事业的发展现状分析.pdf 19 新时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思路与方向.pdf 20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展望.pdf 十二五时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pdf 24 28 32 34 7
镇管社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省略索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践分析.pdf 124 128 社区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创省略以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例.pdf 13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 年第 2 期
法制与法治
我国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
— — —以仲裁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的考察 涂 卫 王晓川
把社区做大做强佳木斯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纪实.pdf 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pdf 兵团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成就问题及建议.pdf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横路径探究.pdf 36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困境及解决之路.pdf 40 45
二、透视篇
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pdf 49 59 公民社会视阈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pdf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动力机制.pdf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pdf 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pdf 退役军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pdf 92 医疗费用价格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探讨.pdf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pdf 104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及路径选择.pdf 109 99 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与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刍议.pdf 101 78 79
(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院, 北京 100081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院, 北京 100029 )
【摘要】 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仲裁管理体制的改革至
关重要。我国现行法律对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不明确 。 仲裁的本质是法律专 这样的本质决定了从事仲裁活动的机构具有独立性 、 民间性和非营利 业服务, 性的基本特征, 这是正确定位仲裁机构的前提。正确定位的路径在于首先明确 其是否法人, 然后确定其是何种类型的法人。
【关键词】 仲裁机构
法律定位
仲裁管理体制
非营利性
法人
一、 现行法律体制对仲裁机构的定位
( 一) 仲裁机构概念的界定 仲裁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将争议提交第三方做出有约束力裁决的纠纷解决方式 。 作为一种 不同于诉讼和调解的纠纷解决方式 , 仲裁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本文所讨论的仲裁指的 是通常意义上的商事仲裁, 不包括行政仲裁。
集权的政治风险与纵向分权从历史视角看当代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pdf 61 73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影响.pdf 84
三、实证篇
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以阜新市为例.pdf 114 118 从空间整合到功能整合论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pdf 省直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省略经济发展新战略研究以腾冲县为例.pdf 浅析服务型政府体制改革以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为例.pdf 136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瓶颈与路径选择以北京鲁谷模式为例.pdf 139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省略于铜陵市撤销街道办事处的实例分析.pdf 143
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 期。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 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应该适应当下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不仅是社会管 理体制需要改革,各行各业的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都有待改 革,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改 革等等。
收稿日期: 2011 - 12 - 08 作者简介: 涂 卫,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国际经济法、 国际商事 仲裁; 王晓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民商法、 国际商事仲裁。
102
1. 学界关于仲裁机构的定位各持己见 有观点认为, 仲裁机构属于准司法机构, 因为其主要以法律为依据解决争议 , 有一定的仲裁 规则和类似法庭审判的仲裁程序 , 对争议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一样 ; , , 具有法律强制力 也有观点认为 仲裁机构属于特殊的事业单位法人 其认为“仲裁机构是由国 家政府部门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并由政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不以营利为目的, 并且仲裁服务带有 [2 ] 鲜明的社会公益性, 具备事业单位的性质特征 ” ; 还有观点认为, 仲裁机构属于民间组织, 其 不同于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司法机关 , 也不是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 而是民间解决 “中介服务机构说 ” 、 “非营利法人说” 某些争议的专门组织; 除此以外还有 等。 2. 各地实务部门对仲裁机构法律定位的认识千差万别 “ 2007 年 5 月, 北京仲裁委员会曾就仲裁机构性质问题向全国 180 多家仲裁机构进行问卷 2. 5% 选择‘行政 调查, 有 80 家仲裁机构反馈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仲裁机构性质问题上, , 5% 选择 ‘其他’ 48. 7% 选择 ‘行政性或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 , 30% 选择 ‘公益性或 机关’ 类别, [3 ] , 13. 8% 选择‘经营性或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 ’ 。 ” 可见, 仲裁机构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对自身的法律定位不统一、 不规范。 “ 1999 年颁布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 , 明确将‘仲裁 ’ 列 ‘商务服务业’ 入 范畴; 在加入 WTO 谈判过程中, 中国亦曾向国际承诺‘仲裁费属于中介服务的 。但 2003 年, 收费’ 财政部、 发改委、 监察部和审计署联合下发通知, 却将‘仲裁收费 ’ 定性为 ‘代行政府职能、 , 强制实施具有垄断性质 ’ 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 并作为‘国有资产 ’ 直接纳入 [4 ] ‘收支两条线’ ” 关于仲裁费用的各种政策文件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也从一个侧面 财务管理。 揭示了仲裁机构以外的其他实务部门对仲裁机构的定位也是莫衷一是 。 仲裁机构难以定位已经发展成为影响仲裁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 在仲裁法即将 修改、 仲裁管理体制改革讨论日益激烈之际 , 所有问题的矛头和根源都直指仲裁机构的法律定 位问题。
[1 ] “以是否有机构参与为标准, ” 可将仲裁分为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 在我国现行的仲裁法
只有机构仲裁, 因此在此语境下关于仲裁机构的讨论和争论 , 只应限定在机构仲裁方 律体制下, 式之中。在机构仲裁方式之下, 仲裁机构指的是常设的仲裁管理机构 , 即有固定工作场所、 仲裁 规则、 仲裁员名册、 行政管理制度, 对仲裁程序和其他仲裁事务进行管理、 组织和协调的常设机 构。本文所讨论的仲裁机构在我国指的是仲裁委员会 , 而不是仲裁庭。仲裁庭是在仲裁委员会 而不是一个常设的固定机构。 的组织下临时组成的仲裁裁决机构 , 对仲裁机构予以清晰的界定, 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 可以避免概念混淆或问题扩大化 。 ( 二) 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不明确 我国仲裁法第十条规定仲裁委员会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 并到省一级的司 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可 法行政部门登记; 第十四条规定了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见, 立法机关就防止仲裁机构的行政化倾向的意图甚为明显 , 但出于种种原因, 仲裁法没有明确 规定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 以致理论界众说纷纭, 而实践操作也是做法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