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组织豁免权的性质之争_谢海霞
国际组织豁免的理论依据

职能必要作为国际组织享有豁免的理论依据,有充分的实在法基础。一方面,国际组织法律文件对 此有明确的规定。《联合国宪章》第104条规定:“本组织于每一会员国之领土内,应享受于执行其职务 及达成其宗旨所必需之法律行为能力。”第105条规定:“一、本组织于每一会员国之领土内,应享受于 达成其宗旨所必需之特权及豁免。二、联合国会员国之代表及本组织之职员,亦应同样享受于其独立行 使关于本组织之职务所必需之特权及豁免。三、为明定本条第一项及第二项之施行细则起见,大会得作 成建议,或为此目的向联合国会员国提议协约。”在1945年的旧金山会议上,联合国宪章起草委员会在 一个报告中就指出,起草的条款没有载明加于成员国的特权与豁免的具体内容,因为这种做法被认为是 多余的。特权与豁免条款用一种一般的方式表明,它应当被认为是实现国际组织目的所必须的。@其他 大部分国际组织的法律文件都包含有相似条款,就授予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职能必要标准作出规 定。@另一方面,某些国家的相关国内立法也体现了职能必要理论。比如,奥地利1977年的《授予国际 组织特权与豁免法》(Law
论国家豁免原则

论国家豁免原则作者:徐龙来源:《法制博览》2016年第11期摘要: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是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共同课题,其理论基础源于国家主权原则以及由该原则引申出来的国家平等和独立。
关于国家豁免的适用范围,长期存在绝对豁免论和相对豁免论的争议。
本文拟对通过对该原则的内涵、理论依据、发展作简要概述,重点探讨绝对豁免与相对豁免理论之争,在分析当前我国关于国家豁免理论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家豁免立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在国际事务中保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关键词:国家豁免;主权平等;绝对豁免;限制豁免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158-02作者简介:徐龙(1988-),男,河北承德人,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助理检察员。
一、国家豁免概述国家豁免也称国家主权豁免或国家管辖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免受所在国法院的审判,其财产免受所在国法院扣押和强制执行[1]。
从概念分析,国家豁免的本质是解决主权冲突的一种妥协方式,是一国属地管辖原则的例外。
二、绝对豁免与相对豁免的理论之争国家豁免理论发展具有历史性,当前存在绝对豁免和相对豁免理论之争,但二者并非同时产生,绝对豁免论是最古老的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理论,萌芽于13、14世纪,其认为主权国家之间是独立的,平等的,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所以,国家的一切行为和财产无论其性质如何,均应享有豁免。
而限制豁免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已逐渐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的主流观点,该理论认为一国家的法院在处理国家主权豁免问题案时,应把国家行为依其性质或目的分为主权行为(亦称非商业行为)和非主权行为(商业行为);把国家财产分为用于国家事务的财产和用于商业目的的财产,对于属于主权行为和用于国家事务的财产给予豁免,对于非主权行为和用于商业目的财产不应享有豁免[2]。
从IMF总裁卡恩案看国际组织的豁免权

从IMF总裁卡恩案看国际组织的豁免权
李赞
【期刊名称】《时代法学》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国际组织的职能性豁免是随着联合国的建立而确立起来的.国际组织豁免是一种职能性豁免,意味着国际组织职员只有在从事公务行为时才享有豁免权.职能必要是判断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的主要标准.在卡恩案中,卡恩的行为纯属私人事务,与公务职能无关,故不受豁免的保护.
【总页数】10页(P81-90)
【作者】李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北京1007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由王一冰案看律师刑事豁免权 [J], 李飞
2.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被拉加德提议任IMF副总裁 [J],
3.IMF总裁卡恩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速将达10% [J],
4.“最坏的时候还未过去”——专访IMF总裁施特劳斯-卡恩 [J], 李昕;叶伟强
5.“消防队员”重归——专访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 [J], 李增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从绝对豁免走向限制豁免

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从绝对豁免走向限制豁免
谢海霞
【期刊名称】《政法论丛》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国际组织享有豁免权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是,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国际组织豁免权也遭遇了严重挑战.尽管如此,国际法的实践表明,国际组织管辖豁免尚未如国家管辖豁免一样从绝对豁免发展为限制豁免.当事人“诉诸法院之权利”作为国际组织豁免的制衡器,还没有发展成为习惯国际法,国际强行法也并不必然具有否定国际组织管辖豁免的效力.从人权保护角度讲,如果要维护国际组织豁免权以保障其独立行使职能,就要积极寻求完善相应的替代争议解决机制,保障当事人寻求正义权利的实现.
【总页数】9页(P24-32)
【作者】谢海霞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939
【相关文献】
1.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的比较分析 [J], 董临瑞
2.从绝对豁免转向限制豁免之原因分析 [J], 柯新华
3.从绝对豁免到限制豁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对“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另五人诉
FG HEMISPHERE ASSOCIATES LLC”一案的反思 [J], 吴玉娟
4.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的比较分析 [J], 沃雪梅
5.在华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垄断风险之防控:从豁免走向限制性豁免 [J], 吕明瑜;王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组织的隐含权力及其限制

国际组织的隐含权力及其限制
宋杰
【期刊名称】《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87)006
【摘要】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在对国际组织章程解释的实践中,发展出了国际组织具有隐含权力这样的理论.这一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发展.国际法院则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指出了隐含权力理论适用的限制.这有利于保持国际法体系特别是联合国体系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宋杰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90
【相关文献】
1.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从绝对豁免走向限制豁免 [J], 谢海霞
2.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人格限制性评析 [J], 武兰芳
3.新兴国际组织改写全球权力格局——知名国际组织、国际峰会、智库大盘点 [J], 朱禁弢;王璐;余巧楠;吕立夏
4.国际组织限制豁免的理论探析与实践立场 [J], 何志鹏;姜晨曦
5.论国际组织的隐含权能 [J], 简吉松;汪向群;李雅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国际组织放弃豁免的方式

论国际组织放弃豁免的方式
李赞
【期刊名称】《法治研究》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国际组织享有豁免,可能使得遭受国际组织及其代理人行为损害的私人无法得到司法救济.为了避免或至少减轻豁免给私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实践中由国际组织放弃豁免,然后认可国内法院的司法审判权,是平衡国际组织豁免权和私权的有效途径.对于国际组织放弃豁免的方式,历来看法各异.明示放弃豁免是被普遍接受的方式,但预先放弃豁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则成为学界的公案.而关于国际组织的豁免能否默示放弃,争论尤多.论证和澄清上述问题,对国际组织豁免理论的完善以及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内司法与外交部门的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1页(P106-116)
【作者】李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国际组织公务行为的确定——国际组织豁免的先决条件 [J], 李赞
2.论国际组织豁免与主权豁免的关系 [J], 李赞
3.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从绝对豁免走向限制豁免 [J], 谢海霞
4.国际组织限制豁免的理论探析与实践立场 [J], 何志鹏;姜晨曦
5.从Jam案论国际组织在美国的司法管辖豁免 [J], 任虎;金赵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限制豁免主义的商业交易规则

论限制豁免主义的商业交易规则
吴玉娟
【期刊名称】《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10)003
【摘要】《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明确宣告了绝对豁免主义的终结,其第三部分“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列举了不得援引管辖豁免的八种情形,其中商业交易是限制豁免原则的核心问题之一.《公约》规定了商业交易以“性质标准为主,目的标准为辅”的判定规则,并对商业交易界定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及国家与国有企业行为的责任关系作出了规定.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土,指出《公约》在确立相对豁免原则及建立框架以协调各国在执行该原则的实践方面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吴玉娟
【作者单位】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中山5284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90
【相关文献】
1.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从绝对豁免走向限制豁免 [J], 谢海霞
2.限制豁免中国家商业行为的判断标准及我国的对策 [J], 华倩
3.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的比较分析 [J], 董临瑞
4.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的比较分析 [J], 沃雪梅
5.限制豁免主义的产生及其实质 [J], 王霖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国际组织高级职员的豁免_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案说起_李赞

国际法问题研究论国际组织高级职员的豁免———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案说起李赞内容提要:国际组织豁免经历了从外交豁免到职能豁免的演变,直到联合国建立才真正确立了国际组织豁免的职能必要性理论。
对于国际组织高级职员而言,豁免是指其不受一国国内法院的管辖。
国际组织高级职员享有职能性豁免,为了履行组织职务、达成组织目标,其公务行为受到豁免的保护。
在很多情况下,出于履行职能的需要,也会授予部分国际组织高级职员外交豁免,但即使是那些在享有职能性豁免的同时还享有外交豁免的国际组织高级职员,也只就其公务行为享有豁免,非公务性行为依然不受豁免的保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职员只享有职能豁免,不享有外交豁免,其私人行为不能豁免于国内法院的管辖。
关键词: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职员职能豁免李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于2011年5月14日被美国纽约市警方控制。
次日,纽约警方宣布正式拘留卡恩,并以“强奸未遂”等罪名对其提起刑事指控。
不久,卡恩宣布辞去基金组织总裁职务并于5月19日获得保释。
随后,针对卡恩的司法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
目前案情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
鉴于基金组织在国际社会的重要影响力和卡恩本人在该组织内的独特地位,美国对卡恩所采取的行动引起世界舆论广泛关注。
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美国是否有权拘捕卡恩,或者进一步说,卡恩是否享有豁免以及享有什么样的豁免。
对于卡恩这样的国际组织高级职员而言,所谓豁免是指其不受一国国内法院的管辖,不得因其作为或不作为而被起诉。
一般而言,国际组织高级职员只对其公务行为享有豁免,非公务行为则不享有豁免。
那么,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基金组织包括总裁在内的高级职员是否享有及享有何种豁免?此种豁免相比其他国际组织高级职员如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专门机构首脑又有何异同?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加以回答的问题。
论国际组织管辖豁免权的限制措施

论国际组织管辖豁免权的限制措施作者:刘虹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0期关键词国际组织管辖豁免权限制措施作者简介:刘虹辰,吉林大学。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4.006国际组织和私人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但是近年来影响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2010年发生的海地霍乱案。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
让灾情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10月21日,海地北部地区爆发霍乱。
据当地医护人员称,疫情的爆发可能是与当地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有关,但是更多民众相信,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尼泊尔籍士兵传入的。
愤怒的海地民众以反对联合国维和部队为目标进行了示威游行并于当地警方产生了暴力冲突。
联合国因此停止了对海地的援助行动,甚至终止了对当地医务人员的培训。
据统计,约有9500人因海地霍乱而死亡,另有约80万人染病。
2013年10月10日,海地霍乱的受害者及其家属曾开展维权活动,要求联合国赔偿数十亿美元。
但是因被告联合国组织具有司法豁免权而失败。
尽管许多证据都表明海地霍乱疫情如此严重的原因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尼泊尔籍士兵糟糕的卫生习惯与联合国在疫情爆发时的不作为,但是联合国方面始终拒绝承认并承担相应责任。
而由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两次维权尝试中,法院方均以联合国享有管辖豁免权为由驳回了起诉。
而这些失败的尝试,也使更多人开始对国际组织的绝对管辖豁免权产生质疑。
随着二战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国际组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
由于国际组织所涉事务甚广,为保障其能以独立的法律人格来行使某些权利,国际组织必须具备一定的特权和豁免。
以联合国为例,参考几份相关法律文件,1946 年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以及《联合国宪章》第 105 条规定了联合国各所属的部门在执行公务时都应享有特权与豁免;此外,总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还与美国政府签署了总部协定,为的是确保在纽约起诉联合国的案件,联合国能享有管辖豁免。
论物的担保范围内保证责任绝对豁免原则的实际废除

论物的担保范围内保证责任绝对豁免原则的实际废除
武中文
【期刊名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0)00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8条实际上确立了一个“物的担保范围内保证责任绝对豁免原则”,该条所确立的法律原则与《担保法》的立法精神实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司法解释第38条对该条的适用进行了初步限制,但还不尽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做出了与《担保法》第28条明显不同的规定,限制了该条的适用,更好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武中文
【作者单位】河南裕达律师事务所,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29
【相关文献】
1.国际组织管辖豁免:从绝对豁免走向限制豁免 [J], 谢海霞
2.论国家绝对豁免原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以美国FG公司诉刚果案二审判决为视角 [J], 张英
3.保证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保证责任的承担 [J], 邹云枰
4.如何界定与物的担保并存的保证责任 [J], 李哲
5.评议美国证券交易所民事责任的承担——以绝对豁免原则的修正为视角 [J], 王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豁免权与强行法关系的新趋势——以“德国诉意大利案”为例

State Immunity and Jus Cogens in International Law 作者: 谢海霞
作者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70
出版物刊名: 法学论坛
页码: 114-12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国家豁免;强行法;人权保护
摘要:国家享有豁免权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习惯法。
但是,当国家豁免已经从绝对豁免走向相对豁免的今天,如果一国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中的强行法,是否就不再享有豁免权?该问题既是“德国诉意大利案”的争议焦点,更是当前国际法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热点问题。
国际法院在“德国诉意大利案”采用实体——程序分析法,确立了国家豁免权和强行法并不冲突这一新标准。
对这一标准如何认识,是否该标准也适用于国家元首豁免与强行法的关系,适用于国际组织豁免与强行法的关系,还值得深入研究。
同时,从人权保护的角度出发,确立了国家豁免权和强行法不冲突,并不解除国家保护人权的义务。
论联合国豁免的放弃

论联合国豁免的放弃
李赞
【期刊名称】《时代法学》
【年(卷),期】2011(009)001
【摘要】联合国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放弃豁免,是<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及有关国际法律文件明确规定è的一项国际法律制度,这项制度关系到相关国际组织能否享有豁免以便履行职能和实现目的,同时也关系到与国际组织有关的其他各方,尤其是与国际组织交往的私人在国际组织一旦侵犯其权利的情况下能否得到救济.因此,国际组织放弃豁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联合国豁免的放弃必须由其有权机关作出相应的意思表示.不论是民事行为,还是刑事行为,其豁免都是可以放弃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放弃豁免的权利,同时也构成其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总页数】12页(P82-93)
【作者】李赞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9
【相关文献】
1.论国际组织放弃豁免的方式 [J], 李赞
2.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中的国有企业——兼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J], 周少平;夏宏强
3.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中的"商业交易"——兼评《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的管辖豁免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J], 周少平;夏宏强
4.国家管辖豁免的新发展——以《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司法实践为视角 [J], 赵雯媛
5.国家管辖豁免的新发展——以《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司法实践为视角 [J], 赵雯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国国家豁免经典案例

外国国家豁免经典案例在国际关系中,外交豁免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根据国际法,外交豁免权是指外国国家及其人员在他国境内从事外交活动时,享有一定程度的豁免权力,以保护外交使团和外交官员的权益。
今天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国际豁免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案例一:卡达尔湾的“飞地”卡达尔湾国家豁免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美国将卡达尔湾国家定为外交使团的“飞地”,并主张该区域享有外交豁免权。
然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坚决反对这一做法,并主张卡达尔湾不符合外交豁免条件。
最终,国际法院对该案作出裁决,认定卡达尔湾享有外交豁免权。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国家主张通过将一定地区划定为外交使团的“飞地”,来获取更大的豁免权;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则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国际法的原则,破坏了国际秩序。
案例二:迪普洛马特武器迪普洛马特武器的案例是关于外交豁免权是否也适用于外交使团的武器。
根据国际法,外交使团的武器通常享有外交豁免权,即免于受到扣押和检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外交使团可以滥用武器权力。
在这个案例中,一名外交官在国外的使馆内使用武器造成了致命伤亡。
国际法院审查了该案并做出了裁决,确认外交豁免权并不适用于这种极端情况下的武器使用。
这意味着外交官在使用武器时必须遵守国际法和当地法律,不能滥用豁免权。
这个案例表明,外交豁免权是有限制的。
它为外交官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但同时也要求他们遵守国际法和当地法律,不得滥用权力。
案例三:国际机构的豁免权国际机构是一个特殊的豁免案例。
根据国际惯例和相关协议,国际组织享有一定程度的外交豁免权,以保护其独立性和有效性。
这种豁免权通常适用于机构内部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在一些具体情况下,国际机构的豁免权也可能受到限制。
例如,当国际机构的行为违反国际法或侵犯人权时,其豁免权可能会受到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有责任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追责。
结论外国国家豁免权是国际关系中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论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法律地位_谢海霞

作者简介:谢海霞(197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①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页。
②饶戈平:《国际组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论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法律地位On The Legal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s In China谢海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内容提要: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立法与实践都表明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律人格,尽管这种人格是派生的、具有特殊性。
同时,国际组织在一国国内也具有国内法律人格,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就我国的实践而言,我国参加了多个国际组织,一些国家组织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了总部,但是对于这些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确的规定,我国迫切需要在立法和实践中完善相关内容。
关键词:国际组织国际法律人格国内法律人格所谓国际组织,一般都认为是“两个以上的国际政府为谋求合作,以实现符合共同利益的目标,通过缔结国际条约的形式而创建的常设性机构。
”①正如1986年签订的《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第2(1)(i )条所言,“国际组织”系指政府间国际组织。
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国际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成员并不一定局限于国家,还可能包括其他实体,如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方是既包括国家,也包括单独关税区。
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2009年一读通过的《国际组织责任的条款草案》中进一步发展了国际组织的概念,其中第2条规定:国际组织是指根据条约或受国际法制约的其他文书建立的拥有自己的国际法律人格的组织。
国际组织的成员除了国家之外,还包括其他实体。
一、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国际组织作为法律的主体,具有法律人格,这既包括其国际法律人格,还包括其在一国活动时涉及的国内法律人格。
第十章外交和领事豁免、国际组织的豁

(2)“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 护使馆馆舍免受侵入或伤害。”高于一般责任
(3)“使馆馆舍及设备,以及馆舍内其他财产与使 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强制执行。
”
2021/1/28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3.档案和文件不可侵犯
使馆档案和文件,无论何时,也不论 位于何处,都是不可侵犯的。
(三)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使馆馆长和其他外交人员都享有全部外 交特权和豁免。
1.人身不可侵犯 2.寓所和财产不可侵犯 3.管辖的豁免
2021/1/28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1.人身不可侵犯
一是“外交代表不受任何方式之逮捕拘禁”。 二是“接受国对外交代表应特示尊重,并应
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以防止其人身、自由或 尊严受有任何侵犯”。
使
馆
行政和
使馆办公厅主任、
人 员
技术人员
译员、会计、打字员、 无线电技术员
汽车司机、
服务人员
传达员、维修工、 清洁工
2021/1/28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二、外交特权和豁免
(一)外交特权和豁免的根据 (二)使馆特权和豁免 (三)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四)其他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五)使馆人员及其家属在第三国的地位
2021/1/28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6.免纳捐税、关税
使馆馆舍免纳全国性或地方性各种捐税, 但为其提供的特定服务费,不在免除之列 ;
使馆办理公务所收的规费和手续费免征一 切捐税;
使馆办公用品准许入境并免除一切关税和
除了贮存、运送及类似的服务费用以外的
一切其他课征。 2021/1/28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21/1/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6A:><C K<B V8FA8B, ’$$# ,E&%’a LQ<A>=6 678 e>A68D 9<6A:>= ?:; 9:> / 0:@@8;OA<C N:;6=, ) R<=7A>Q6:> e>AF8;=A6S 1C:I<C Y65DA8= K<B V8FA8B, *!" ,E*%#a N;<>=><6A:><C K<B V8FA8B, ’$$# ,E&%’a
一$ 产生原因
, (豁免于各种司 一般来讲, 国际组织豁免于国内的各种司法程序 , 包括司法$ 行政和执行程序) 传统上 ! " ) , 法程序被认为是一种绝对豁免标准 在实践中 一般都认为只有给予国际组织绝对豁免或者接近绝对豁 免才能保证( 有关国家) 的司法审查不会妨碍这些组织执行其职能) 因为 !与国家不同的是, 由国际组织的 " $ 职能形成的豁免权不能区分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 , 因为后者同样可能属于国际组织的职能" 因此, 国内 !职能必要" 法院很少挑战国际组织的豁免权, 他们多半倾向于 等同于绝对豁免, 一般不对国际组织行使管辖 权) 二战后, 国际组织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 国际组织活动也越来越广泛, 与此同时, 与国际组织活动有关的 争议也逐步增加)围绕着国际组织在内国的诉讼地位, 出现了不同的做法, 其实质主要表现在: 国际组织在 !弃权" 内国法院享有的是绝对豁免还是相对豁免 , 如何认识有关文件中的 条款, 如何解决国际组织豁免权与 人权保护的冲突等)在当今社会, 之所以会出现对国际组织豁免权的质疑, 究其原因, 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 一, 受到了国家主权豁免的发展影响 )晚近时期, 国家主权豁免权已经由绝对豁免转向相对豁免, 这不仅体 现在多数国家已经倾向于接受限制豁免 , 并且还体现在相关的国际条约中)’$$( 年通过的%联合国国家及 就确定了豁免规则, 同时列举了多种例外) 借鉴国家主权豁免的立法与实践, 有学者 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 , ) , ) 提出应区分国际组织的行为 对其商业行为不应给与豁免 第二 保护人权的需要 现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 !善治$ , 要求国际组织应当实行 要承担超过其组织文件和内部管理程序的义务 , 要受一般国际法和习惯国际 , (在讨论国际组织管辖豁免时首先要考虑国际人权保护 # $ , 法包括人权法的约束)因此 对于国际组织造成
际组织豁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职能必要理论 )关于国际组织豁免的性质, 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 有观 点认为国际组织的豁免是绝对豁免, 但也有观点认为应当顺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国际组织的豁免与国家豁免 一样, 同属于限制豁免) [ 关键词] 国际组织; 职能必要; 绝对豁免; 限制豁免 [ -"" 中图分类号] [ L 文献标识码]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 %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 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 !!HTL#’$$##) [ 作者简介] 谢海霞( !")$ / ) , 女, 法学博士, 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L5Q5=6
V8A>A=O7: .>68;><6A:><C +;Q<>A[<6A:> I8?:;8 9<6A:><C 0:5;6=,0<@I;ADQ8 e>AF8;=A6S 4;8==, ’$$$ ,E!&)a 年版, 第 ($’ 页) YA>Q8;, T5;A=DAO6A:><C .@@5>A6S :? .>68;><6A:><C +;Q<>A[<6A:>=: P5@<> VAQ76= <>D ,5>O6A:><C 98O8==A6S 0:>O8;>=, %* bA;f
: #国际法% , ’$$’ 吴越, 毛晓飞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沃尔夫冈 *格拉夫 *魏智通主编
# GAO7<8C
QA>A< T:5;><C :? .>68;><6A:><C K<B &% ,,<CC, !""& ,E!*’a
ACA
’$!’ b:Ca %% 9:a !$ ’$!’ 年 !$ 月( 第 %% 卷 c 第 !$ 期) 东岳论丛 +O6a,
!Y68O8> "]8FA> #Y68O8>
P8;[, m .>68;><6A:><C +;Q<>A[<6A:>= A> ea Ya 0:5;6=: V8O:>=AD8;A>Q 678 L><O7;:>A=@ :? LI=:C568 .@@5>A6S n , %! Y5??:C^ Ga R7A68C8S,P:CDA>Q .>68;><6A:><C +;Q<>A[<6A:>= LOO:5>6<IC8 e>D8; 678 ,:;8AQ> Y:F8;8AQ> .@@5>A6A8= LO6: 0AFAC LO6A:>= P8;[, m .>68;><6A:><C +;Q<>A[<6A:>= A> ea Ya 0:5;6=: V8O:>=AD8;A>Q 678 L><O7;:>A=@ :? LI=:C568 .@@5>A6S n , %! Y5??:C^
( -:>Q H58 N;AI5>8)
的损害人权的行为, 国际组织不应当享有豁免, 而应给予救济)
二$ 限制豁免理论对国际组织豁免权的影响
在国际法上, 限制豁免已经成为国家主权豁免的趋势 )国家行为分为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 , 对国家的 主权行为给予豁免, 对非主权行为不给予豁免) 但是对于国际组织而言, 是否也像国家豁免一样, 从绝对豁 免走向了限制豁免, 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有争议的问题 ) ( 一) 理论上的争议 在限制豁免理论对国际组织豁免权的影响上 , 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与做法, 严格来将, 可以分成两大类观 点, 一类是通过对国家主权豁免内容的类比适用 , 对国际组织的商业行为不给予豁免; 另一类则是通过对职 能必要的限制解释来限制国际组织豁免权的适用范围 ) 第一类观点以美国学者为代表, 他们认为应将限制豁免的理论应用到国际组织豁免中 , 对国际组织的商 %国际组织豁免法 # 业行为不给予豁免)他们通过探讨美国 和%外国主权豁免法 # 的关系, 主张美国%外国主 权豁免法# 中的内容对国际组织的豁免具有溯及力 , 因此应将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 # 的内容并入到%国际组 织豁免法# 的适用中, 对国际组织的商业行为不给予豁免 !) 二战后, 为了履行有关国际公约与东道国协定的规定, 一些国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国内法, 明确规定国 ( 678 .>f 际组织在其内国法上的法律地位,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立法包括 !"(& 年的美国%国际组织豁免法 ! 68;><6A:><C +;Q<>A[<6A:>= .@@5>A6A8= LO6 以下简称 !.+.L$ ) "该法明确规定了美国为会员国的国际组织在美国 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并享有相应的特权与豁免)但是该法并未明确这种豁免的本质及范围 ) 此外, 该法中 !将享有同外国政府一样的管辖豁免和司法程序豁免 , 还规定国际组织 除非该组织在任何程序中或任何合同 $ 条条款中明示放弃豁免" 这就成为日后争议的缘由之一) !")* 年美国通过了 %外国主权豁免法! ( 678 ,:;8AQ> Y:F8;8AQ> .@@5>A6S LO6, !,Y.L$ ), 以下简称 该法案采 用限制豁免的理论, 在第 !*$& 条规定了一国可以接受管辖的情形 , 也就是说国家商业行为是例外, 是不给予 ) , !*$% ( D ) ! 豁免的 所谓的商业行为 在第 条第 几款界定为 一个经常的商业行为过程或一个具体的商业交易 , 或行为$ 判断商业行为的标准是行为的性质而不是目的 ) .+.L 中规定参照外国国家享有的豁免权, 就 .+.L 和 ,Y.L 关系而言, 美国理论界和司法部门都在思考, 那么是仅仅参考立法时外国国家享有的主权豁免情况呢 , 还是要考虑外国国家主权豁免的变化与修改) 如 果参考 !"(& 年立法时的国家主权豁免的发展情况, 则应认为绝对豁免, 如果还要参考以后的发展情况, 及 !")* 年立法具有溯及力的话, 则应认为是限制豁免) 有学者认为尽管从 ,Y.L 的立法意图看还存在一定疑 , (当 ,Y.L 对外国豁免的态度发生变化时, 问, 但是从立法相关的参考文件看 对国际组织的豁免的程度也相 "因 $ 应变化)因此, 国际组织, 包括联合国, 最初享有的绝对豁免就不再适用了, 而是由限制豁免原则取代" 此, 这些学者们主张应当适用美国 ,Y.L, 对国际组织的商业行为不给予豁免#) 之所以借用主权豁免理论, 是因为职能必要保障了国际组织在实现其目的和宗旨时能独立于有关成员国的司法审查之外 , 但是给予国 际组织超越其法定职能之外的绝对豁免就太宽泛了 , 因此, 希望借助于 ,Y.L 达到一定的平衡) 当然持这种 ,Y.L , ,Y.L 观点的人也承认 不适用于国际组织 并且 中也明确规定了国际协议例外条款, 同时, 该法案中关 于商业行为的界定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从实践的操作来看, 界定国际组织的商业行为存在一定难度 ) 另外一种做法以意大利法院为代表 , 通过对绝对豁免条款的保留, 通过运用职能必要来解释国际组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