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节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节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节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运用它来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如何绘制准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各种类型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2. 纸张、彩笔等绘图工具,供学生们绘制自己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某商店在一个月内卖出了两种饮料,分别是可乐和雪碧,请问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展示这两种饮料的销售情况?”2. 概念讲解:然后我会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各种类型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们对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通过一个例题来讲解如何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分析实际问题,例如:“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哪种饮料的销售量更高?”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家庭作业中给出的实际问题,绘制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复式条形统计图2. 绘制方法:(1)确定坐标轴(2)标注数据(3)绘制条形图3. 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某学校五(1)班和五(2)班的学生在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程上的平均成绩如下:1. 五(1)班和五(2)班在哪一门课程上的平均成绩更高?2. 五(1)班和五(2)班在哪两门课程上的平均成绩相差最大?答案:1. 五(1)班在数学课程上的平均成绩更高。

2. 五(1)班和五(2)班在语文和英语课程上的平均成绩相差最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和讲解,让学生们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能够运用它来分析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北师大版秋)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一起探索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这一课时主要涉及北师大版秋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6页至第38页的“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彩色粉笔、黑板、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23乘以45,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如何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让学生们先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会给出解答,并解释这个计算方法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彩色粉笔写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教材第38页的练习题,这些题目都是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就是我对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们需要理解和掌握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我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先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才给出解答,并解释这个计算方法的原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北师大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本节课主要学习第八单元的第4课时,内容涉及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例题。

2. 纸张,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 直尺和圆规,用于画图和测量。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一块三角形土地的底是10米,高是8米,请问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们思考并尝试解答。

2. 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我会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和实际操作,探索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们可以通过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割补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从而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学习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同样地,我会让学生们通过画图和实际操作,探索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们可以通过将一个梯形割补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和一个矩形,从而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们一起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解释每一步的思路和原因。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

这些问题将涵盖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梯形,以及不同难度的题目。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及教学反思

师: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追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分析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生1: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表示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生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在图的右上角标注图例,以便分清两种条形各代表什么。

4.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问题四。

师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同学们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生1:横向观察。

展示了7个投球者每人都进行了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以及单手和双手投球的数量。

生2:纵向观察。

投球距离以“米”为单位,起始格代表9米,其余每小格代表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展示绘制的统计图,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教案
预设:
1、这几幅图是让我们学会说什么呢?
2、你能归纳总结出来一个时间的表达方法吗?
3、你能将Part2 图片句子连线并翻译出来吗?
4、你能自己试着唱出这首歌曲吗?
(三)、出示自探提示
1、根据例句,说一说整点和非整点的时间表达方法。
2、读准发音,读通句子,思考单词和句子:怎么读?如何翻译?
3、你能根据Lesson1课文翻译和做出正确的顺序吗?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能询问或说明自己日常活动的时间。
2、能在插图的提示下表演故事人物对话。
3、能听懂、指认时间的听力内容。
4、能根据提示,总结本单元所学询问和说明时间的表达法。
教学重点
询问或说明日常活动时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日常活动时间展开对话。
教 法
三疑三探
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展示自探结果,学生补充。
Step3质疑再探。
学了本节课歌谣和对话,你有哪些不会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师生可以共同解决。
Step4运用拓展
1.用你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两道题考考同桌吧!
2.小组内读对话,说唱歌谣,比一比谁表现的更棒,有疑问可问老师。
板书
设计
Unit8 Time
Lesson 4 Have a Try
老师范读,并归纳句子的读音。
师范读——生读——生评价。
3、学生展示自探结果,学生补充。
Step3质疑再探。
学了本节课对话和歌曲,你有哪些不会可以大胆的说出来,师生可以共同解决。
Step4运用拓展
1.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两道题考考同桌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展示。
(3)全班展示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总结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①写出统计图的标题,标题写在统计图的正上方。
②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与其垂直的射线为纵轴。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④设计图例。
(4)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记分方法。
(5)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个数有变化,所求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进行总结)
2.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得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组内讨论形成教案:
个人修改
教学
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得特点,能把简单得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能根据已知数据做出合理预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教学
重难点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得特点。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

202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瞬间灵感,非逻揖性发挥,是难能可贵的,它往往是决定课堂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及时把握课堂出现的瞬间灵感,并及时记录,以备讲稿的修改。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知: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3、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

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例文2[教学内容]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页)[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电子备课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电子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注重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

内容包括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的再认识和练习七,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南北两地区最高气温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与同伴交流。

4、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难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课时安排:1 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2 复式折线统计图(2课时)3 平均数的再认识(1课时)4 练习七(1课时)学科数学(第10册)备课教师彭严松授课时间第周月日总第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节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节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八单元第1节复式条形统计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如何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描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 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 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将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3. 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应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 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1.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的数据准确性和图形美观性。

2. 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复式条形统计图示例、数据表格、绘图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通过PPT展示一些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示例,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统计图?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 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示例。

2. 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如两组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对比展示。

第三阶段:绘制方法1. 讲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PPT展示示例。

2. 让学生跟随示例,尝试绘制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四阶段:解读与分析1. 提供一些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尝试解读并获取信息。

2.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如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

第五阶段:应用1. 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和分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8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8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并加以解决。

2、使学生根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需要,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网络环境下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布置学习任务: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根据这张“2009年常州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表”绘制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吗?请在你们的电脑上认真完成。

想一想,给你的空表都可以怎么用?预设:学生独立绘制出单式条形统计图,但是各自规定的区间可以不一样,还可以自由使用横式或者竖式的图式。

技术支持:给学生现成的统计表及空白的统计图式,区间则根据学生自己所定的第一格随机变动,条形则由学生自己使用“↑”键盘绘制而成。

统计图的名称由学生自己输入。

单位名称在给定区域可以更改。

图示:北京市各季度平均气温统计表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并且能根据一张统计表画出相应的统计图。

你们是怎样绘制统计图的呢?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方法,教师在电脑中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

注意:标题、单位、时间、纵轴、横轴、条形之间的空位,条形顶端的数据等等。

瞧,这是大家在前面的课中所画的统计图。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技术支持:电脑以放电影的方式出示学生的作品。

并定格在其中的一张上面。

教师提问:看着这张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跟统计表比一比,统计图有什么优势?技术支持:再出示北京市的统计图(纵轴不一样的),比一比,这两张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有什么不同?2、从单式统计图到复式统计图的逐步生成过程。

问题驱动:你能从这两张图中知道这两个城市第四季度的平均气温谁更高些吗?高出多少?电脑出示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学生能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统计意义,能够用表格、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用法,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演示、实践、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包括课件、实物模型、图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1课时)第二周: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课时)第三周:第三单元“分数乘法”(2课时)第四周:第四单元“长方体(二)”(2课时)第五周:第五单元“分数除法”(2课时)第六周:第六单元“确定位置”(2课时)第七周: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2课时)第八周: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2课时)第九周:整理与复(1课时)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练、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研究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和单位,并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中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并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法:创设情境,举例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1.谈话引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统计图的程序和分类方法,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视频展示:展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谁打篮球打得最好,从而了解篮球投篮的技巧和要点。

3.收集数据:为了确定哪只手投篮比较远,老师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收集和整理同学们的观点,从而得出班级的情况。

4.随机抽取数据: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同学们的意见,老师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情况。

5.设计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现这些数据,学生提出使用条形统计图的建议,老师进一步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法。

6.分析统计图:展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了解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内容,同时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和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7.练应用:引导学生从练一练中读取信息,完成相关题目。

二、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体会和想法。

三、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投篮距离统计图复式统计图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特点,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第1课时,即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难点:如何准确地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数据: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为20人、30人。

请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组数据。

2. 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3. 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教师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即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两个或多个条形统计图。

4.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示范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以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为例,同时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两个条形统计图。

5. 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注意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的交点、高度等,分析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布情况。

6. 课堂练习:请学生独立绘制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两组数据: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为20人、30人;某班级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0分、90分。

7. 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绘制一个关于家庭成员年龄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简要分析家庭成员年龄分布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下列数据,绘制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某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分别为20人、30人;某班级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0分、90分。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八单元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课时1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重点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3.随机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难点: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意图:简化图表制作,强化读图分析。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么?今天将对我们上课的表现评选智慧星、风采星。

并提出评选办法。

二、环节二1.你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学生说。

在球类活动中,老师一直想知道是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用数据说话)2.六(5)班的同学在宋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实验,这是他们第一活动小组同学带来的数据。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表格)问:①用什么样的方式整理这些数据的?(统计表)②请同学分别介绍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具体情况?③单手投球最远的是几号同学,最近的是几号?双手投球呢?3.如果想一下子就看出单手投球或双手投球远近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呢?(条形统计图)4.六(5)班的同学和大家想得一样,就绘制出了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统计图,咱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二幅)①哪幅反映的是单手投球情况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学习图例)②从哪里看出投球的远近?(纵轴)横轴表示什么?折线表示什么?请学生接着介绍2号、3号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情况:能很快看出每个同学两种情形对比的情况吗?怎么办?揭示课题:像这样,用不同颜色直条表示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环节三:课件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统计图1.一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都有哪些部分?单位标题横纵轴(项目)不同的直条图例纵轴(数量)单位的大小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①单双手距离的多少?数量是多少?②谁最远?谁最近?数量对比③单双手距离的相差情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做好作业检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2. 板书内容: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适量的基础题,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格式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表格式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课时
3课时
单元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北师大版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体积公式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例题演示公式的运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体积公式的理解。

4. 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公式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提高题: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是否熟练。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七】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师:这个单元我们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

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他的特点是:能清楚的表示各组数据的多少,形象直观地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他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而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简洁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个数师:同学们你回忆起这次学问点了吗?那接下来的问题你能独立完成吗?按下手中的暂停键,手试一试吧!三、达标检测1.下图是中国儿童6-12岁标准身高对比统计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与同伴说一说。

这是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他的特点是能清楚的表示各组数据的多少,形象直观地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

图例显示蓝色表示男生的身高,粉色表示女生的身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男生、女生在6-12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标准身高也是增长的,从统计图可以看出6~10岁男生比女生的身高高,11~12岁女生比男生的身高高。

这道题没有固定答案,意思对即可。

2.张叔叔有两块同样大小的玉米地。

(1)哪块地的平均年产量高一些?(2)你觉得哪块地的产量可能还会提高?与同伴说一说。

第1小问:计算平均年产量A地:(290+300+270+320+310+260+280)÷7=290(kg)B地:(240+270+270+210+230+270+320)÷7≈259(kg)259 kg<290 kg A地的平均年产量高一些。

第2小问,依据图中信息,b地的产量大体上是逐年上升的,所以B地的产量有可能还会提高。

这道题是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已给的统计图中有标题,首先我们先画出图例,可以用蓝色表示男生人数,红色表示女生人数,横轴代表班级,依次填写1-6班级,纵轴代表人数,找到表中最小数字是72,最大是82,纵轴我们可以从70开始写,一大格表示2人。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参考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1、提醒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展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70米/分 50米/分一共840米淘气家笑笑家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为50x米。

那么方程为:70x+50x=840 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840÷(70+50)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

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2、铺设一条长6300米的下水道,有甲乙两个小组从两头同时开始施工,经过60天后还剩30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的再认识三部分,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材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如通过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活动来收集和整理活动中的数据,引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反应投球情况;通过实际了解6周岁儿童的身高,求出平均数来确定乘车免费的高度;通过收集南北两地的气温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反应气温的变化。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在读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能从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数据,并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加深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平均数。

5.在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1.加强对比和沟通是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种统计图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1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3平均数的再认识1课时4练习七1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82、83页)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重点:能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难点: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分析。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投球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名同学的投球图,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生1:与球的类型有关系吧。

生2:可能单手投球远些吧。

师:如何验证呢?生:我们可以用同一种类型的球进行实验,然后再收集并整理数据。

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设计意图:由情景图导入,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统计表。

师: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第一活动小组7名同学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师:是的。

你能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吗?生:可以制成两个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用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生:可以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代表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师:很好,请看下面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统计图)这叫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表示出每一名同学单手投球、双手投球的距离,然后根据投球的个数分别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师:你从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生:1号、2号、3号、5号、7号同学单手投球比双手投球的距离远,4号同学双手投球的距离远,6号同学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距离相等。

师:说得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生:单手投球。

师:与你猜测一致吗?想不想亲自尝试呢?生:一致。

下次体育课我们要亲身体验。

师:好的,记得要将活动数据记录下来,并与这7名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点】2.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第1题。

师:如何比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气质量好一些呢?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可以采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每年的空气质量。

师:说得好。

请看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年6~9月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情况的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第1题统计图)从统计图上看,这几个月中,哪一年的空气质量情况更好?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空气质量好就是优良天数多,应该是2012年空气质量好。

师:你们分析得非常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识图、分析统计图的能力】3.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第2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作出正确的分析。

你们想不想根据一组数据制作统计图呢?生:想。

师:请看红光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部分学生营养情况评价表,你能根据这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请打开教材第83页,根据图例独立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生:从2007年到2012年营养不良的人数逐年减少,从2007年到2010年肥胖人数逐年增多,从2010年到2012年又有所下降。

师:分析得很到位。

老师很欣赏你们。

【设计意图:在读懂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已有数据绘制统计图,达到熟练地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目的】师:我们大家通过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有不少体会,请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色条表示不同的数据,既能表示出不同数量的多少,又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使人一目了然。

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表示出两种类型的数据。

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类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对一组数据进行比较。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不要忘记图例。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的意义。

A类1.下面是某食堂调查学生爱吃蔬菜情况的统计图。

某校学生爱吃蔬菜情况统计图(1)喜欢()的学生最多,喜欢()的学生最少。

(2)男生喜欢()的人数最多,女生喜欢()的人数最多。

(3)如果你是食堂管理员,在做菜时,()应该加量。

2.下面是新苑小学参加兴趣班人数统计图。

新苑小学参加兴趣班人数统计图(1)这是()统计图,反映的内容是()。

(2)人数最多的兴趣班是()班,男、女生差别最大的兴趣班是()班。

(3)书法班的人数比美术班少()。

(分数表示)(考查知识点:在读懂统计图的基础上分析统计图,能进行简单的计算)B类3.下面是深圳某公司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情况统计图。

某公司一年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情况统计图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考查知识点: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分析)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1)番茄白菜(2)番茄番茄(3)番茄2.(1)复式条形新苑小学参加兴趣班的人数情况(2)奥赛舞蹈(3)B 类:3.提示:第一小组人数最少,第二小组人数最多。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教材第83页练一练1.(1)略(2)2012年2、3.略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84~86页)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从复式统计图中发现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能根据图中数据增减变化的趋势,对后续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与估计。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方格纸。

师:我们要想了解中国最南位置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在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变化情况,需要做成什么样的统计图?生:根据最高气温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我们要想了解中国最北的漠河县在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变化情况需要做成什么样的统计图?生:根据最高气温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想把这两个地方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变化情况同时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生:放在一幅统计图中。

师:说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在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第一个统计图。

师:一条折线统计图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两条折线统计图叫复式折线统计图。

此图是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发现图中是用不同颜色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和漠河县的最高气温。

师:很好。

你们还有什么发现?生:这样的统计图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两个地方的最高气温温差很大。

师:说得太好了。

观察统计图,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温差相差最大?相差多少?(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漠河呢?(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生1:4月9日的最高气温温差最大,相差29℃。

生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4月10日。

生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相差很小,漠河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多达8℃。

生4:从总体上看,这几天两地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比较平稳,漠河的最高气温温差较大。

师:你们分析得非常准确。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确告诉了我们很多的信息。

【设计意图: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2.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第二个统计图。

师:我们一起来读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1:10月1日最高气温27℃,是最高气温最高的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是24℃,温差不大。

生2:10月2日是最低气温最高的一天,达到16℃,10月6日最低气温最低,是10℃。

生3:10月2日全天温差最小,10月3日和10月6日全天温差最大。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分析得很透彻,获得的信息也很多,老师非常高兴。

【设计意图:读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3.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试一试”。

师:我们已经会读复式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己完成一个?观察统计表,你想到了什么?生:可以在一幅统计图上同时反映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气温,便于比较。

师:怎样区分甲市和乙市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段、实线或虚线进行区分。

(师结合回答板书“——甲市”“┈┈乙市”)并指出这叫作图例,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一般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5页边听老师讲解边画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