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心理学与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学习动机通常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它只能间接的促进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反作用于习动机,比如当学生学习进步,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和鼓励、获得奖学金等,这些学习甜头又会增强学习动机。
反之,不良的学习效果,会减低学习积极性,削弱学习动机,以至于最终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
但是,特别要注意:有些时候学习动机水平高不一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
换句话说,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都会降低学习效果:动机过强,学生容易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目标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思维反而受到抑制,因此这种同学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失常等状况;动机过弱,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当然学习效果就非常糟糕。
因而,只有明确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说:【案例1】:韩某,男,现在校大三学生。
该生高中时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进入大学殿堂。
然而,当该生走进大学后,就认为“中学学得太辛苦了,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大学嘛,混混也就过了。
”于是,该生成为了逃课大军中的一员,即使到了课堂也是在和“周公”聊天,晚上还经常通宵达旦地泡在网上:打游戏、看电视剧、聊天……结果期末考试成绩飘红一片,被学校处以学业警示。
现在已被处以3次学业警示,面临退学的境地,该生后悔莫及。
【案例2】:魏某,女,现在校大三学生。
该生家庭贫困,深知就读大学不容易(申请有助学贷款),希望自己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能力表现毕业后谋求一份好工作,因此一直非常努力。
大一的时候,该生获得二等奖学金。
大二开始,该生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开始用功了,于是倍感压力,更加努力的学习,可是学习的时间是越来越长,学习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结果这一次不仅没有获得奖学金,有一科还是低空飞过,成绩退后20名,该生十分苦恼。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生如何学习、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各种因素。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关乎学业成绩,更关乎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通过探讨学习动机的起源、类型以及如何通过针对性的策略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方向。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并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渴求。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体内在的心理特征,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几个学习动机的理论框架,以帮助理解这一复杂现象。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自主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来源于个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满足感,而外在动机则与奖赏、惩罚或外部评价相关。
当学生感受到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时,他们的内在动机会增强。
这说明,如果教育者能够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便能培养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则强调个体在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心理差异。
高成就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追求挑战,愿意应对复杂的任务。
他们将成功视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而失败则被解读为改进的机会。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并提供适当的挑战,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成就动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和评价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归因理论探讨学生如何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如何将这些成果的原因归结于内部或外部因素。
学生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往往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而如果失败被归因于能力不足或运气不佳,则可能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
因此,教育者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努力和策略能够影响学习成果,而非仅仅依赖天赋。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作用。
学生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对应的结果来形成自己的学习动机。
例如,老师们的态度、同伴的表现以及家长的期望都会对学生产生显著的影响。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动力。
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还与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学习动机对于教育实践和人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解决问题的挑战而进行学习。
而外部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外部奖励(如分数、赞扬、证书等)而进行学习。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未来发展更为重要。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设置和自我效能感。
目标设置是指学生为自己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学生对任务的投入程度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给予他们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可以增强他们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素材、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给予适当的奖励: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但要注意奖励的方式和频率,避免滥用奖励导致学生对奖励失去兴趣。
5、引导学生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兴趣、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及引导学生设定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学习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并驱使其参与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它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能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学习动机展开阐述,并探讨一些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重要性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愿望、意愿和兴趣,驱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内心的自我驱动和乐趣而参与学习,例如对知识的渴望、对成就感的追求以及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内在动机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通过外部奖励或惩罚激励来参与学习,例如为了得到好成绩、赢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学习。
尽管外在动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但其持久性和自主性相对较低。
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高度的学习动机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专注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而低度的学习动机则会导致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成果不佳。
因此,了解学习动机并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在的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的因素。
1. 内在因素个体内在的特征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的需求、价值观、兴趣、能力和自我效能等。
- 需求: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如对成就、亲近和权力的需求等。
不同的需求会影响个体对学习的动机和期望。
- 价值观:个体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
价值观与个体的信念、价值和目标密切相关。
- 兴趣:个体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对于感兴趣的主题,个体更容易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
- 能力和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和自我效能的信念也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研究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研究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具备的推动力和积极性,它是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行为和精神状态,从而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习动机。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定义、形成因素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学习等因素而产生的学习动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享受学习的过程。
外在动机则是学习者因为外部奖惩、社会压力等因素而进行学习,这些因素对学习动机的维持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形成因素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在特定学习任务上获得成功的信心和预期。
当学习者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时,他们更愿意投入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2. 成就需求:学习者对于获得成功和达到目标的需求。
个体通常倾向于学习那些能够满足他们成就需求的任务,因为成功体验会带来积极的情感反馈。
3. 目标取向: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个人导向。
学习者可以以任务为导向,关注任务本身的难度和挑战性,或者以自我为导向,关注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提高。
4. 社会认同感:学习者对于他人对自己学习成绩和努力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和认同感。
个体往往会寻求社会认同,通过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来增强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学习动机的高低和稳定性对学习者的学习和表现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激发学习动机:1. 设置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通过给予学习者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应该提供支持和指导,确保学习者能够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
2.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氛围等。
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
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心理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心育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服务。
例如,心育中了解不同年段同学心理进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调查法、倾听质询技术、沟通方法、沙盘嬉戏治疗方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等都可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如一位学校英语老师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课堂上首先利用放松训练和自我示意法关心同学建立乐观性条件心情反射,在同学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状态中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知时,利用题型中心图示理论,抓住学问间的上下位联系,并遵循同学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认知进展规律,综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进行多感官的刺激和调动,使同学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在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课《我会好好说》上,老师通过创设日常口语交际情境,采纳校内心理剧表演这种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让同学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他人的境况和感受,实现换位思索,并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心育课程内容的渗透依据《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育的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情情感及环境适应等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科教学内容中,教学可依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支配,思索和查找恰当的渗透点。
笔者认为,文科类课程可侧重人文素养的培育,可渗透共性品质培育、社会认知力量、建立自信念、珍惜生命与喜爱生活、亲子关系与感恩情怀、集体精神与团队协作、社会环境适应、人生规划与生涯指导等内容;理科类课程可以侧重认知力量培育,可渗透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习惯、规律思维和发散思维、制造力和潜力开发、崇尚科学与严谨态度等内容;艺术与体育类课程一般注意审美和情操培育,可渗透心情调整、陶冶情怀、意志力与耐挫力、合作与帮助精神、团队分散力、人际沟通交往等内容。
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动参与、投入和努力的心理因素。
它对教育和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受到影响,包括个体内部的认知、情感和动力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具体影响,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激励是有效提升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学习者能够自我激励并设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时,他们更有可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努力。
自我激励可以通过给予奖励、设定小目标和提供反馈等方法来实现,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 情绪管理与学习动机情绪管理在学习动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而负面情绪则可能降低学习动机。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走出情绪困境,对于增强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3.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动机和更高的学习成果。
这种自信感在面对学习难题和挑战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应对问题、克服困难的动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4. 动机与奖励机制奖励机制在学习动机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奖励能够增强学习动机,但过度的奖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这是因为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会削弱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育者在设计奖励机制时应考虑平衡内在动机和外在奖励的关系。
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对学习本身的价值感。
综上所述,心理学对学习动机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我激励、情绪管理、自我效能感和奖励机制等因素在学习动机的塑造和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而人们的学习动机则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学家们研究了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个体的学习动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们的学习动机,并探讨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我兴趣和满足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当人们对某个领域或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自发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需求,而不受外部奖励或压力的影响。
内在动机的形成与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从基本生理需求到更高层次的需求逐渐升级,其中包括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当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更主动地进行学习,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内在成长的需求。
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个体进行学习的动机来自于外部奖励或者避免惩罚。
当人们为了获得某种奖励(如成绩好、得到他人的赞扬等)或避免某种惩罚(如挫败感、批评等)而进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的效果相对于内在动机来说较为短暂,因为当奖励或者惩罚消失时,个体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减弱。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外在动机可以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当外在奖励与个体的内在动机相一致时。
三、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成功和成就感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当人们设立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通过努力和克服困难来取得进步和成就时,他们会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更积极地进行学习。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对于学习任务的认知评价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成就动机的关键因素。
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并且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达到目标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并且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持和努力。
四、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和归属感而进行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综述【摘要】: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研究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逐渐走向成熟和细致化。
总结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的理论,指出学习动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等等。
【关键词】: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动机的研究展望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可直接观察到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
人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通过个体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可以判断学生的动机状况,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心理条件之一。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一)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二)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达到学习目标。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
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它是在外界的要求或作用下产生的。
(二)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的动机①认知的动机是指要求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动机,是内部动机的一种。
②自我提高的动机是个体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赢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的根据。
③附属的动机是指为了获得教师或家长的赞许而开展学习活动的动机。
(三)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①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教育心理学在学习动机上的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学习动机上的应用研究导语:学习是一种自我发展、成长和探索的过程,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心理学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学习动机方面的应用研究。
1.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个体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支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增强。
2. 成就目标与学习动机成就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和努力的方向。
研究发现,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成就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于注重绩效目标的学习者往往对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地,注重发展目标的学习者更具有内在动机,并且对学习有更大的持久性。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通过鼓励学生制定可行目标、培养对学习过程的关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影响学习动机的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对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焦虑、压力和不安等负面情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愉悦的情绪则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动机。
基于这一认识,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例如通过情绪调节训练、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4. 奖励与学习动机奖励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教育心理学家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奖励并不总是能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创造性的任务。
过多的外在奖励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动机,降低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主张更注重内在动机的培养,例如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等。
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分析
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分析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积极情感、优势特征和幸福感的学科,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尤为重要,因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努力程度及持久性。
积极心理学通过促进积极情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培养学生的韧性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研究表明,积极情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和成就感时,他们更容易投入学习,也更能坚持下去。
这种正向的情绪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同时,积极情感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和困难,从而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自我效能感是积极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更具积极性,他们愿意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积极心理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增强他们对成功的信心。
这种信心在面对学习障碍时,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克服难题。
个体的优势特征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发现和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优点,如果能够将这些优势与学习内容进行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显著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自己的特长,如艺术才能、逻辑思维等,帮助他们找到与学习内容的连接。
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内在动机。
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韧性也是一个广泛关注的主题。
韧性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具备韧性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失败,这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当学生遭遇学习困难或考试失败时,韧性能够使他们坚持努力,不轻言放弃。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读与培养
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读与培养学习动机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个体学习的热情,助力其克服困难并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因此,理解和培养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学习动机的心理学解读1. 内外在动机的区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好奇心和自我发展的追求而参与学习活动。
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出于外部奖励、强制性约束或社会压力而参与学习。
内在动机与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认同有关,而外在动机则与外部激励和期望相关。
2. 需求理论的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为理解学习动机提供有益的线索。
理论主张,个体的需求层次从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逐渐升级。
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会激发不同程度的学习动机。
因此,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状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动机的发展。
3. 成就动机理论的作用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与其对成就的追求密切相关。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通过比较与他人的表现,来确认自己的学业成就水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
因此,教育者应该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营造一种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以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
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习动机,教育者应该创建一个积极、支持和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选择权,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以及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激发学习动机需要提供一个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环境。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入有趣和生动的教学资源、活动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学科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动机问题及解决方案
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动机问题及解决方案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很多人可能会面临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学习动机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学习动机问题的成因学习动机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内外部动机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由内心深处产生的学习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界的奖励或惩罚。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于学习的长期持续性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外在动机则容易导致短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此,如果一个人过多地依赖外在动机,就容易出现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1.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主观评价。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时,他会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习。
然而,当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较低时,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怀疑和不自信的情绪,从而对学习动机造成负面影响。
1.3 目标设定和反馈目标设定和反馈对学习动机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具体的目标设定能够帮助个体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
反馈则可以提供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习动机的持续性。
二、解决学习动机问题的方法针对学习动机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2.1 增强内在动机增强内在动机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个体可以通过寻找学习的乐趣和兴趣来培养内在动机,例如找到与自身兴趣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等。
此外,个体还可以找到与学习目标一致的内在动机,例如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渴望等,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内在动力。
2.2 培养自我效能感培养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学习动机也是至关重要的。
个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我效能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实现目标;其次,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在合适的时候寻求帮助;最后,注重对自己的成就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给予自己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从而增加自信心。
行为心理学与学习动机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事物更感兴趣
行为心理学与学习动机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事物更感兴趣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领域,而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
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事物更感兴趣?本文将从行为心理学和学习动机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一、认知一致性理论对兴趣的影响认知一致性理论是行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人们有一种趋向去保持自己的认知结构内部一致的心理需求。
当我们对某个领域有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时,我们更容易产生对该领域的兴趣。
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熟悉和舒适,而对新的事物则可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例如,一个爱好音乐的人更容易对音乐方面的内容产生兴趣,因为他已经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音乐的认知结构较为完善。
相反,一个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可能对音乐不感兴趣或感到陌生。
二、自我决定理论对兴趣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们的兴趣和动机与他们的自主性、能力感和关系感有关。
当我们对某个事物感到自主,即自己决定参与和投入,或感到能够控制和影响事物的结果时,我们更容易对其产生兴趣。
例如,当一个人参与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发挥了一定的能力后,他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对该项目的兴趣。
而当一个人感到被强制参与一个不感兴趣的项目,并且缺乏能力感和自主性时,他可能对该项目产生厌恶或不感兴趣。
三、奖励机制对兴趣的影响学习动机中的奖励机制也对我们对某些事物更感兴趣起到重要作用。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金钱、礼品;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表扬、赞美。
当我们在某个领域获得奖励或者对该领域的成就有认可时,我们更容易对该领域产生兴趣。
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老师给予了表扬和奖励,这将增强他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相反,如果学生没有获得奖励或者常常受到批评,他可能会对数学失去兴趣。
四、社会认同和关系对兴趣的影响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认同和关系对我们对事物兴趣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当我们觉得自己对某个领域有所贡献,或者能够与其他对该领域感兴趣的人建立联系时,我们更容易对该领域感兴趣。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各个心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学生动机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学生动机的重要性学生动机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密切相关。
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学生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当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动机不够强烈,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学生动机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学习动机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动机高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对知识和学习任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渴望,愿意主动探索和深入学习;而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学生动机还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有关。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对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当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时,他们往往会制定积极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相反,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目标模糊或者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创造积极向上、鼓励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室的布置、学习资源的提供等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积极的影响。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优势,并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期望,帮助他们调整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心理论文
大学生学习心理论文学习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理解和应用学习心理原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提升学习成果。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学习心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
在大学生学习中,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程度。
为了提高学习动机,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学习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2.树立自信心:大学生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学习困难并取得好成绩。
积极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促进学习动机的提升。
3.建立学习兴趣: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感兴趣的学科、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等措施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技巧。
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节省学习时间。
下面是一些提高学习方法的建议:1.制定学习计划: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时间规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目标,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定时定量复习,避免拖延症,按照计划进行学习等。
3.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阅读、听讲座、小组讨论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三、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心理状态。
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持久力,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关于培养积极学习态度的建议:1.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大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避免分心。
可以通过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和制定专注计划等方式提高专注力。
2.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与教学的关系,旨在改善教育环境和促进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维持动力的内部因素。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动机。
一、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从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和解释人的学习过程。
而学习动机是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知道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与学习动机的概念密切相关。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我满足和个人兴趣而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乐趣。
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活动,比如追求好成绩或避免批评。
内在动机通常与更高的学习动力和更长久的学习投入相关。
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而外在动机则在某种程度上支配学习动机,外在奖励或惩罚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动机为了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内在动机。
2.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及时给予学生认可和鼓励,对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评价,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动机。
3. 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教育他们如何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每个阶段给予适当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探讨
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探讨学习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过程之一,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在心理学中,学习动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与实践对于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学习动机在该理论中处于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之中。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在满足了更低层次的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知识的获取和个人成长。
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于理解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提供了重要观点。
二、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就的渴求和对于成功的追求。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动机主要源自于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达成目标的愿望。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努力和奋斗,以实现自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因此,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对于鼓励个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启示。
三、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行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感受到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才能维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自我决定理论也提出了满足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因素,即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感受到自己的自主权、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与他人共同学习。
因此,自我决定理论对于提高学习动机、增强个体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为我们理解个体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了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托尔曼的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功和成就的渴望;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了个体对于学习过程中所需的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的需求。
这些理论共同揭示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机机制,对于教育实践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教育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如何通过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动机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他们的学习成就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作用,并提供相应的实践策略。
一、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之前,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
学生的需求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只有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学生互动来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观察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以及积极参与的程度等。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定制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为学生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策略。
学生通常会更有动力去追求明确的目标。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具有挑战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实现目标的小步骤和时间表,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定期回顾和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学生的进展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面反馈。
三、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创造积极、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愉悦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投入度。
四、运用激励策略激励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激励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奖励机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学习挑战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将其融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人类的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
人类的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大量的理论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个体在学习和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影响和驱动个体在学习中付出努力和持续参与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发展、评估与测量以及教与学的实践应用等。
学习理论研究了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以及学习的结果。
认知发展研究了个体在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和发展。
情感与社会发展研究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对学习的影响。
评估与测量研究了评估个体学习成果的方法和工具。
教与学的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有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自我决定论的理论模型。
自我决定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内在需求和外在激励。
内在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关系需求,而外在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等。
这些内在需求和外在激励对个体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1. 目标设定:个体的学习动机与其设定的目标密切相关。
具体、挑战性和可测量的目标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评估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行为。
3. 价值观念:个体对学习内容的认可程度和对学习价值的评估也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4. 反馈信息:个体通过反馈信息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积极的反馈信息能够加强学习动机。
5. 社会支持:来自家庭、同伴和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提高学习动机的方法1. 设定清晰可行的目标:为个体设定具体、挑战性和可行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2. 提供积极的反馈与奖励:给予个体积极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与学习生活
电气工程系10电力二班谭永怡学号:1041201076 动机是引发以及持续个体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动机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上形成的思维途径。
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
动机还是一个人心里和行动一致的一大倾向,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
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re,即推动(to move)的意思。
动机的引发,需要两个条件: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
但需要在强度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动机。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
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它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个体回避或离开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
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
就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或奖励是正诱因,教师的批评或惩罚是负诱因。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当机体达到了某种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就会降低相应的动机,使机体处在相对不活跃的状态。
因此,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因此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只能靠行为者自己内省,或观察者根据刺激情境和行为者的行为反应去推测。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大口大口地喝水时,便可以推测他一定非常口渴,在他大口喝水的行为背后
是干渴动机在起作用;同样,一位学生努力学习的背后则是学习动机在起作用。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或者说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
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态度的对象针对学习活动时,这种态度就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起因
若学生处在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环境之中,受身边学生刻苦学习、学风浓郁的感染,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学习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的动因;与上进心强的学生同座位,学生内心有一种趣同的倾向,从而产生发奋学习、自觉模仿的主观愿望;学生在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后,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增强了自信心而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势,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2.指向作用
在上述各种动机中,例如学生奋发学习,挑灯夜战,“闻鸡起舞”,以超乎寻
常的毅力和始终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学生,这些学习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考取名牌大学的梦想;有些学生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学习上被动应付,学习任务难以完成,这些学生学习行为折射出的原因的就是因为一次次在学习上受挫折、丧失了自信心后,放弃了上名校的愿望,学习处于放弃状态,家长或许对自己的孩子“听之任之”;有些学生严重偏科,特别喜欢某一学科,可能是将来上大学时选择该专业等。
3.强化学习
作为学生,为实现某一目标的初始动机,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成功,品尝了学习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更能自觉维持这一学习行为的持久与落实,甚至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导致信心不足,如果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及亲友或同学能及时做有针对性的工作,那么学生就能坚定学习信念、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反思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学习动机“矢志不移”,不会因学生不断“失败”轻易改变自己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使学习行为得以维持等。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一般说来,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犹如"催化剂"产生间接地增强与促进的效果。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律,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皮质工作状态,从而也不能得到最佳绩效,由此,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
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通常是一致的.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努力。
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明确,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越高,学习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动机不纯或不强烈,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学习的效果就差。
正因为学习动机有如此重要的功能,所以,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下才来学习的。
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
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出奇迹.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
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知识的活动中,变枯燥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乐趣,逐步形成志趣,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我也是深有感触。
一本书,如果我不喜欢,那是很难去学好的,反之,如果对其感兴趣,难自然而然地会好很多。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尽量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激发自己好的学习动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