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课程改革我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效回顾

课程改革我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效回顾课程改革:我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与成效回顾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回顾我校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和取得的成效。
一、背景和动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孩子们面临着更广阔的知识和信息交流平台,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逐渐显得滞后。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我校决定进行课程改革。
二、改革内容我校的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基础学科针对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数学、语文和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
每周增加专门的基础学科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入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我们引入了实践课程,如实验课、社区服务和科技制作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3. 强调学科交叉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我们重视学科交叉的教学。
在设计课程时,我们注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和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
4.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我们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如智能教具、教育软件等。
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过程与成效实施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我校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学生学习热情提高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对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表现出了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学生成绩明显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提升。
基础学科的教学强化使得学生在这些科目中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您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主要成效是什么?

您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主要成效是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您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发布者:洪新民
我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
1.教与学方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改变传统中,教师只管教,学生象海绵一样只负责吸收.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发挥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在备课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还要从三维目标中考虑,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等方面也能有所进步.虽然老师可能在课堂上比以前讲得少了,可是要花的时候要更多,学生学到的也更多.
3.关于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从考
试的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要从多方面,知识技能,听说读写,操作,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评价一个学生.
4.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的同学,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要做到收放自如,并能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关注实验,对科学探究的要素要从细节培养,使科学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一项基本能力.
6.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
7.教师的不断学习成长,改变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的,是,课程改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不断地深化和推进。
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改革的成效和反思,以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具体内容包括: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调整教学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合作式、实践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改革成效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程改革优化了课程结构,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起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方法的改进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2.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教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课程改革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课程改革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和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三、反思与建议1.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也需要建立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2.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6篇

《幸福在哪里》户县电厂小学曹西娟《幸福在哪里》户县电厂小学曹西娟【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重点理解“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并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对比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4、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眼中的幸福。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并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深入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学习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变化之大”以及这一写法的好处,适度渗透写法指导。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劳动者资料。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出示歌词。
——课前2分钟2、师板书并朗读课题。
( 1 )老师:同学们,每当听到这个温馨的词语时,你有何感受呢?(2)师:那么我们课文中的幸福在哪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保加利亚作家埃林。
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3、老师:首先我们来快速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简要评价。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多元展示。
师:文中有几个主人公,他们找到幸福了吗?【问题一】:十年后,三个孩子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幸福到底在哪里?请你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说一说。
(自读、勾画——“一帮一”互助交流——小组汇报、交流)【问题二】:课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十年前后的变化,请找出前后对比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课文中写了十年前后的变化,都有哪些变化?(一是人的变化、二是森林中泉井周围环境的变化。
(2)在文中找一找这些变化的语句,请读一读。
采用对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3)这个泉井是森林中原有的吗?它是怎么来的?心情怎样?(4)智慧女儿为什么要感谢他们?你认为这仨个牧童是怎样的人。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成效与展望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成效与展望【导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也是我们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革命。
对于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作为一名学生,深感新课程改革给我带来的变化,也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2023年,当我们回首新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会如何评价它,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正文】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1. 追求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追求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其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学生发展素质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注重学生的人格、品德、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 增强活动性和探究性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学生参与程度加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增强探究性和创新性,提高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育,被灌输知识。
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教育更加科学和有效。
二、新课程改革的展望1. 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被加入到课程体系中,而原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真实需要。
为此,我们需要在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将新的知识和技能引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2. 落实“一师一策”和个性化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了更好地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需更好地落实“一师一策”和个性化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 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深度参与和推动,为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一、教学方式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高教发展的需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学术研讨、案例研究、问题导向等,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了授课效果。
二、教学内容更新。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调人文关怀、价值观引领、实践教育等核心理念,采用国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方式,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贯穿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目标实现。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性格、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质量提高。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激发了教师的教育热情,提高了师生互动的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 1 -。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2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4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6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实施存在问题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基本理念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条具体要求)。
增强课程意识重在课程落实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突出重点任务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统筹国家课程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突出德育课程强化实践课程课时灵活安排8个具体变化1加强德育课程2调整外语教学3加强科学课程4加强书法教育5坚持健康第一6加强实践活动7促进课程衔接8倡导综合课程各地如何做好落实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专业课程改革成效总结汇报

专业课程改革成效总结汇报专业课程改革成效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地向大家汇报我们学校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改革背景及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的需求。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提出了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让专业课程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改革举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1. 课程内容的再设计: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再设计和调整,强化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加了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同时减少了陈旧的理论知识。
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资源的丰富:为了支持改革,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增加了教学设备的更新和购买,拓展了实习和实训的基地,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改革成效通过以上的改革举措,我校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1. 学生主动性提升:通过改革后的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敢于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提高了师生互动的质量。
2. 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效果显著提升:通过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纪律得到了有效管理,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

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
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岀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基本理念
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
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标准:3-4年级,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5-6年级用毛笔写楷书;
纲要: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6)加强实践课程。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课时不挤占;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
省情通识一一省里统一组织编制。
区域特色一一各市组织实施。
各市可以制定区域特色部分指导纲要并编写教师用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编写学生用书。
专题教育是落实国家和省里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整合 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始终
专题教育三个领域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生态文明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科技创新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
健康教育
诚信教育
禁毒教育、
廉洁教育
预防艾滋病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理财教育
地方课程课时安排
新方案的特点
省情教育:
向低年级延伸,(由原来的678三个年级一一456789六个年级)、体现课程连续性;
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成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改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2. 改革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开展课外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拓宽学生的实践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改革过程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高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将实践教学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3. 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
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三、促进了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促使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提高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1. 调整课程结构。
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发新课程。
针对社会需求,开发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实践课程,丰富了课程体系。
3.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各高校加大了对实践课程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
四、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推动了产学研结合,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1. 加强与企业合作。
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践课程改革,共同培养人才,实现互利共赢。
谈谈数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doc0

谈谈数学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十年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下面就我的看法谈点课改十年来的成效:1,学校的变化。
课改使教师成为学习者,成为研究者,使教师成为积极的实验者,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课改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使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了热爱学习和生活的情操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个性人才。
2,教材变化。
(1)实验教材已经出现多元化格局。
自己的创造潜能,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2)内容变化。
(3)教材的编排打破了分科体系和形式化的格局。
3、教与学的变化。
(1)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转变。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所以,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性教学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求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活泼地、灵活地学习,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能,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2)学习方式变化及学习兴趣转变。
引导教师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学生可以在网络宽广的天地中自主探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成效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成效2023年,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我国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接下来,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成效。
一、教育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重点学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目标的明确变得更加重要。
在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教育目标的明确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各级学校纷纷明确了教学目标,并注重了实践教学的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在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解,而学生则需要记住老师讲的内容。
而在此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
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模拟、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以前,老师是教学的主角,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此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老师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例如利用网络课堂、微课堂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
四、教师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师,他们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在此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的培训得到了更加重视。
各级学校组织了多次教师培训班,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学改革的由来,方法和目标等。
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总的来说,此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完善教育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实施课程改革的成效

实施课程改革的成效一、初见成效(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1、课程改革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力系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如数控设备维修专业试点班(一年级)学生,参加广州市技能竞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动手能力比同期别班的学生强。
2、由于贯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的教学理念,“做中学,做中教”,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3、“学为主,教为导”,教学主体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从教学“中心”角色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转变。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强化了师生间交流与互动,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由于教学贴近实际(企业),使学生更快融合企业文化,顶岗生产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5、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增强了技能实战效果,对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起着促进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6、写出一批职业活动导向的教材。
例如汽车系编写出一套18本系列教材,经管系编写了7本岗位系列教材交出版社出版,数控、模具、服装等专业都分别在教学实践中编写和试用职业活动导向的校本教材。
7、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积极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大大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几点思考1、职业教育中的学习领域的设计随着不同的专业环境而不同,可以是产品结构型,也可以是零件(产品)型;可以是岗位设置型,也可以是综合型。
总之,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情境化、案例性,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学习领域是一个学习课题,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型任务,学生学完若干个学习领域,就可以获得某一职业从业能力和资格。
2、学习情境组成学习领域,不宜一刀切。
学习情境可以是项目、任务,也可以是产品设备,还可以是案例、现象等,总之要根据学习领域的实际情况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及成效

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及成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们深入推进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情况1教学目标改革: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目标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重新审视了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调整了教学目标,使其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优化。
我们更加注重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了跨学科内容整合,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我们引入了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同时,我们也引入了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等新兴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
我们建立了学生作品集、开展项目汇报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引入了同行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全面。
二、教学改革的成效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1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2024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24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教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工作,着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以下是对这次改革工作的总结:
1. 教学内容的调整:经过调研和评估,针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优化后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采取了更多的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方法。
通过实践和体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评价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不再是唯一标准,改革后的评价方式更加综合和多样化。
除了考试,还引入了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和实践成果等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4. 教师角色的重塑:教师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和专业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扮演更多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教育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了对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介绍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加了大家对课程改革的接受度和支持度。
总体来说,2024年的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评价方
式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这次改革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小学课程改革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行。
这一改革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综合素质,形成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积极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
以下将介绍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小学课程改革首先着力于制定全面科学的课程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明确了学科知识的要求,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同时,还加强了跨学科的整合,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引入多元化教育方式: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也鼓励学校创办兴趣班,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培养途径。
推行课堂多样化评价:课程改革强调课堂多样化评价,不仅侧重于学科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作品、实验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学质量提升: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可以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会知识,更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合作精神等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展现。
家校互动加强:课程改革使得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
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情况,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学校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之,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成效着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通过科学的课程标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多样化评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未来,我们还应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小学课程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改革十年的主要成效

课程改革十年的主要成效经过十年的课改,我们广大教师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课程结构、教与学的方式、评价、考试、新形式下的师生关系、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新课改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新课改改变了课程结构和课时比例,适应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求。
在我上初中的90年代,我们学校像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都是可有可无的,就是课表上有一节,由于师资紧张,一学期下来,也上不了一两节。
3、新课改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太过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更使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
5、新课改下建立了新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更是学生的朋友。
6、新课改改变了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更加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自身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更加注重德育建设,强调注重理解与沟通,教师眼中要有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开展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8、更加注重学校内部管理。
学校内部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把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统一起来,建立起了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促进了学校的民主和谐发展。
9、绩效激励制度、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以及各类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施,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了教学技能,也增强了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十年课改,改变了学校,改变了教师,改变了学生。
您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教学文档
您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您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什么?
:洪新民
我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的主要成效是:
1.教与学方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改变传统中,教师只管教,学生象海绵一样只负责汲取.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发挥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在备课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还要从三维目标中考虑,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态度价值观,学习习惯等方面也能有所进步.虽然老师可能在课堂上比以前讲得少了,可是要花的时候要更多,学生学到的也更多.
3.关于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从考试的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要从多方面,知识技能,听说读写,操作,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来评价一个学生.
4.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的同学,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要做到收放自如,并能到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5.关注实验,对科学探究的要素要从细节培养,使科学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一项根本能力.
6.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到达教学目标.
7.教师的不断学习成长,改变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
教学改革实践成效(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教学改革实践成效,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教学改革实践案例1. 案例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部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某地区一所中学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1)改革措施:该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成效:通过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课堂氛围活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 案例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某地区一所小学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1)改革措施:该校打破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听课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
(2)成效:改革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 案例三:职业教育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某地区一所职业院校开展了职业教育改革。
(1)改革措施:该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成效:改革后,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教学改革实践成效分析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激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2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4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6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实施存在问题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基本理念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ﻭ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ﻭ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ﻭ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条具体要求)。
ﻭ增强课程意识重在课程落实ﻭ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突出重点任务ﻭ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ﻭ统筹国家课程ﻭ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ﻭ突出德育课程ﻭ强化实践课程ﻭ课时灵活安排ﻭ8个具体变化1加强德育课程2调整外语教学ﻭ3加强科学课程4加强书法教育ﻭ5坚持健康第一ﻭ6加强实践活动7促进课程衔接ﻭ8倡导综合课程各地如何做好落实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ﻭ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ﻭ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ﻭ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ﻭ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
1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2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
4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
6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实施存在问题
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
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
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基本理念
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
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条具体要求)。
增强课程意识重在课程落实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
突出重点任务
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
统筹国家课程
整合地方课程
完善校本课程
突出德育课程
强化实践课程
课时灵活安排
8个具体变化
1加强德育课程
2调整外语教学
3加强科学课程
4加强书法教育
5坚持健康第一
6加强实践活动
7促进课程衔接
8倡导综合课程
各地如何做好落实
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
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
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1、落实国家课程
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做好部编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的全覆盖使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强化目标教学,开展新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
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指导学校制定课程规划,推动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
课程时间安排
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
学校机动时间为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研学旅行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
突出德育课程。
强化学科教学、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与学校文化、重大纪念日及传统节日,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结合;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2)调整外语教学。
小学阶段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的起点是三年级。
新一年级不开外语;新二年级外语也可以不开、采购教材目录不上二年外语,减轻学生负担。
新三年级:原二年级学过可以继续沿用原来外语版本,原来二年级未开设外语的从头开始,三年级起点。
(3)加强科学教育。
从2017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一年级学生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每周1课时。
(二年级不开)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4)突出“健康第一”。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保证每天“阳光体育活动1小时”。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安排好集体锻炼、大课间、广播操、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树立“全程健康观”,各科教学、日常生活、课外活动等。
(5)加强书法教育。
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毛笔字)。
在美术等课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也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标准:3-4年级,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5-6年级用毛笔写楷书;
纲要: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6)加强实践课程。
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课时不挤占;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
(7)促进课程衔接。
如:理、化、生、地等课程课可前置和后延,各地可选择不同的课程安排。
生物、地理:后延到九年级(括号内的)
物理:前置到七年级
化学:前置到八年级
地方课与国家课程衔接
(8)倡导综合课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继续设置综合课程。
如:科学、艺术、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2、整合地方课程
基于问题
地方课程种类多(16种)、交叉重复、地方课程难度大
目标导向
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整合内容
重复交叉脱节错位的内容
减轻负担
降低地方课程难度、减少课时
教育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出台《实施意见》《课程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