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选篇
高中文言文助读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芜秽。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 同郡①薛勤来候② 谓藩曰: 孺子③ 同郡①薛勤来候②之,谓藩曰:“孺子③何不洒 待宾客? 藩曰: 大丈夫处世, 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 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 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④志,甚奇之。 【注释】 注释】 ①郡:古代行政区域。又,《陈涉世家》:“当 古代行政区域。 陈涉世家》 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 陈涉。 拜访。 孺子:小伙子。 陈涉。” ②候:拜访。 ③孺子:小伙子。 ④清 使世道澄清。 世:使世道澄清。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 知其世家①,感泣辞母,去之②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④。或夜昏怠,辄⑤以水沃面⑥。往往 饘粥⑦不充,日昃⑧始食,遂大通六经⑨之旨,慨然有志 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 ①世家:家世。②之:到,往。又,《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末句的第一个"之" 字)③南都:指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 名学舍。④就寝:上床睡觉。⑤辄:往往。⑥沃面:浇在脸上。⑦ 饘(zhān):稠粥。古人厚粥称馇,薄粥称粥。⑧昃(zè):日偏 西。⑨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 秋》6部经典著作。
3、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② ,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 。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⑤ !
课外文言文助读原文与译文100篇
《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作文文言文素材100篇
文言文助读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中学文言文助读百篇
中学文言文助读百篇1. 初中文言文助读1《太平广记》第117卷报应征应卷中关于裴度的原文记载是:唐中书令晋国公裴度,质状眇小,相不入贵,屡屈名场,颇亦自惑。
会有相工在洛中,大为缙绅所神。
公特造之,问命,相工曰:“郎君形神,稍异于人,不入相。
若不至贵,即当饿死。
今则殊未见贵处,可别日垂访,为君细看。
”公然之。
他日出游香山寺,徘徊于廊庑间,忽见一素衣妇人,致缇褶于僧伽栏楯之上,祈祝良久,瞻拜而去。
少顷,度方见缇褶在旧处,知其遗忘也,又料追付不及,遂收取,以待妇人再至,日暮竟不至,度挈归逆旅。
诘旦,复携往,寺门始辟,睹昨日妇人,疾趋而至,怃声惋叹,若有非横。
度从而问之,妇人曰:“阿父无罪被系,昨贵人假得玉带二犀带一,直千余缗,以赂津要,不幸失去于此。
今老父不测之祸,无所逃矣。
”度怃然,复细诘其物色,因而授之。
妇人拜泣,请留其一,度笑而遣之。
寻诣昔相者,相者审度,声色顿异,惊叹曰:“此必有阴德及物,前途万里,非某所知也。
”度因以前事告之。
度果位极人臣。
译文:唐朝中书令晋国公裴度,长得又瘦又小,他的相貌不够贵重,多次在功名场上受挫。
他自己也很疑惑。
正好有个相面的人在洛中,很被士大夫官员们所称推崇。
裴度特意拜访了他。
问命,相面的人说:“郎君你的相貌神采。
同一般人稍有不同,如果不作达官贵人,就会饿死。
现在还看不出来贵处,可再过些天来访,我给你仔细看看。
”裴度答应了。
有一天他出去游览香山寺。
徘徊在走廊和侧房之间。
忽然看见一个穿素色衣服的妇女,把一件丹黄色贴身单衣放在寺庙的栏杆上,祈祷祝愿很长时间。
瞻仰拜谢之后走了。
过了一会儿,裴度才看见那件单衣还放在原处,知道是那个妇女遗忘了,又考虑追上送给她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收起来,等待那妇女再返回来还给她。
太阳已经落山了还不见来,裴度就带着回到旅馆。
第二天早晨,又带着那件衣服去了,寺门刚开。
看到昨天那个妇女忙忙跑来,茫然失措,又惋惜长叹的样子,好象有什么意外的灾祸。
裴度就跟上去问她出了什么事。
《文言文助读》第1-16篇
1.邴原泣学邴原少孤.()。
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于是遂就书。
苟欲学,不须资也。
2.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葛洪卖薪买纸葛洪,丹阳人,贫无僮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负笈徒步,借书抄写5.任末削荆为笔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6.欧阳修发奋苦学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文言文助读46-50篇
全其名节
•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 骄 :给予。骄:轻视,傲视。 轻视,傲视。 予 给予。 • 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纵君有赐,不傲视我。 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傲视我。勿 我能勿畏乎 表否定。 不我骄:即不骄我,不我骄也 :不,表否定。 ? •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 足够。 形容词作使动用。 足:足够。以:来。全:形容词作使动用。 其 • 节也。” 节也。
以为: 作为, 以为:把……作为,省略了之。楷则:法式准则。 作为 省略了之。楷则:法式准则。
• 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 徵对曰: 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
嗜:喜好。 喜好。
• 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 多至失 不使过度,愚者纵
节:克制。纵:放纵。失所:失去了限度。 克制。 放纵。失所:失去了限度。
约束,指克勤克俭。 约束,指克勤克俭。使:派。
• 执巾栉。拿着巾栉侍奉。,唯命是从。”宣笑 执巾栉。拿着巾栉侍奉。指嫁给鲍宣。奉承:侍奉。 即奉承君子 指嫁给鲍宣。奉承:侍奉。 奉承君子,唯命是从。 君子 侍执巾栉: 侍执巾栉: 曰: ,唯(只)从是(你的)命(命令)。 惟命是从, 从是(你的) 命令)。 惟命是从
• 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 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
伏:表敬词,无义。克:能够。 表敬词,无义。 能够。
• 美,则万代永赖。” 则万代永赖
赖:依靠。 依靠。
50、吕蒙正不记人过
•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相公不喜记人 参加政事,
相公,对宰相的称呼。 相公,对宰相的称呼。过:过错。初:开始。 过错。 开始。
文言文助读
文言文助读1. 萧何远虑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
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王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2. 赵人养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 汉文帝誉周亚夫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
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
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一、 学 习1.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2.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阴..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信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3. 匡衡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 葛洪卖薪买纸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5. 任末削荆为笔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 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h āo )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短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高中文言文助读(学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姓名: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文言文 助读80篇
文言文助读(翻译1-2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电子版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一、研究1.XXX学XXX,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XXX,不须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XXX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XXX来责XXX),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XXX不见。
XXX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信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3.XXX凿壁借光XXX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XXX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XXX,家富多书,XXX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XXX,XXX:“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叹息,资赐与书,遂成大学。
4.XXX卖薪买纸XXX,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
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
5.任末削荆为笔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ān),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hāo)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贤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
“6.XXX立志苦学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此抄写。
文言文助读100篇(附译文)
文言文助读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助读(一)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 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 世志,甚奇之。
年十五:十五岁。数词放在中心语后面,定语后置。 闲处:独居,独自住在。 庭宇芜岁:芜:动词,庭院长满杂草。岁,通“秽”,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 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 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 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 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 哉!‛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 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 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 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孤:小孩死了父亲。 适:女子出嫁称为“适”。“再适”:第二次嫁(给),改嫁 既长:长大以后。 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出身于大家族。 去之:离开,到……去。 或:有时。辄:于是,就。 水:冷水。(古代称热水为“汤”)以水沃面:用水洗脸。 充:吃饱。不充:吃不饱。昃:zè,太阳偏西。 慨然有志于天下:慷慨激昂,有献身天下的志向 先(后)天下:先(后)于天下,即在天下……之先(后)
污秽。宇岁,屋子里脏乱不堪。 父友同郡薛勤:父同郡友薛勤。 候:看望。 何不:为什么不。以待:来接待(迎接) 甚奇之:奇,意动,以之为奇,认为他不寻常。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间屋子里, 庭院以及屋舍(都)十分杂乱(庭院长满杂草,屋内 脏乱不堪)。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看望他,对他 说:“小伙子你为什么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 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的坏事)。 怎么能扫除一间屋子呢?”薛勤(以此)知道他有治 理天下的志向,认为他很不寻常。
初中文言文助读节选
初中文言文助读节选91、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一、注释:1、盗:小偷2、栖:躲3、阴:暗中4、夫:发语词5、斯:这6、孰: 谁7、盗:小偷8、归:承认9、徐:慢慢地10、谕:开导11、省:反省12、一:全二、译文: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偷盗的人进入他的屋子,在梁上等候。
陈实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子孙子起来,神情严肃地训导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于是就成了这样子。
”儿子(孙子)说:“成了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大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赔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大恶之人,应该反省自己为好。
”看他好像很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县中没有偷盗的人了。
三、理解1、“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小偷。
92、张孝基仁爱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
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
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一、注释:1、不肖:不成才2、斥:职责,斥责3、逐:赶去:离开4、且:将要,快要5、付:交付,托付6、如礼:按照该有的礼节、仪式7、恻然:同情的样子8、灌:灌溉9、就:得到稍:渐渐10、怪:感到奇怪11、出:超过12、望:希望,盼望13、颇:狠14、驯谨:顺从而谨慎15、徐:慢慢地16、故态:原来的样子17、委:委托18、归:归还二、译文: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疑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
人怠之,弗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
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
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原自取之。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
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书召其二子至。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
疑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
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真事以劝焉。
”万宝常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
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
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
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造玉磬以献于齐。
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以郑译等乐,初为黄钟调。
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
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
上从之。
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
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
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
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
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
先生所为,可以行矣。
”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
威怒曰:“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
”其事竟寝。
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
”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不然。
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
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辛仲甫太祖问赵韩王:“儒臣中有武勇兼济者何人”赵以辛仲甫为对,曰:“仲甫才勇有文,顷从事于郭崇,教其射法,后崇反师之。
赡辨宏博,纵横可用。
”遂召见。
时太祖方以武臣戡定寰宇,更不暇他试,便令武库以乌漆新劲弓令射。
仲甫轻挽即圆,破的而中。
又取坚铠令擐之,若被单衣。
太祖大称爱。
仲甫奏曰:“臣不幸本学先王之道,愿致陛下于尧、舜之上。
臣虽遇昌时,陛下止以武夫之艺试臣,一弧一矢,其谁不能”上尉之曰:“果有奇节,用卿非晚。
”后扬历险易,雍熙三年参大政。
公尝为起居舍人,使契丹,虏主曰:“中朝党进者,真骁将也。
如进者有几”虏所以固矜者,谓进本虏族,中国无之。
公亟对:“若进辈,鹰犬驽材尔。
行伍中若进者,不可胜数。
”虏主少沮,意欲执之,辛曰:“两国以诚讲好,今渝约见留,臣有死而已。
尝笑李陵辈苟生甘耻于羊酪之域,无足取也。
”契丹因厚修礼遣送之,度其志必不可夺也。
孔子见齐桓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
”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急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急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邹容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
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
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
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
广州大驵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中,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寝。
容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
自念语过浅露,就炳麟求修饰。
炳麟曰:“感恒民当如是。
”序而刻之。
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
朓以《革命军》进。
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
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
西人遇囚无状。
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内热溲膏。
炳麟谓容曰:“宜惩忿自摄持,不者至春当病温。
”明年正月,疾果发。
体温不大热,但欲寐;夜半独语骂人,比旦皆不省。
炳麟知其病少阴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
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
诘朝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
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
疑不能明。
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
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
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灵丘丈人养蜂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腊称之。
于是,其富比封君焉。
丈人卒,其子继之。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
岁余,去且半。
又岁余,尽去。
其家遂贫。
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凉凉也”其邻之叟对曰:“以蜂。
”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
刳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奠庮。
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
坐有方,牖有乡。
五五为伍,一人司之。
视其生息,调其暄寒,巩其架构,时其墐发,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
去其蛛蟊、蚍蜉,弭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
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
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
今其子则不然矣。
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启闭无节,居处臲卼,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
及其久也,蛅蟴同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鳭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
取蜜而已。
又焉得不凉凉也哉!”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可以鉴矣!”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
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高兴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
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
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
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
”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
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
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
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
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
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
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
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
他们用一半的金银来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因为这些事,大家都称赞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欢与疑结交。
凡是认识疑的人都称道:“好人啊,好人!”。
李疑读了一些书籍,文章也写的很好。
李疑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然而高尚的品行最为人们所称道。
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
李疑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
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
《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
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
他的父亲叫万大通,跟随梁将王琳归顺了北齐。
后来又图谋逃回江南梁朝,事情泄漏,被杀。
因此,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
他自己曾制造了一组玉磐,献给北齐皇帝。
万宝常曾和别人正在吃饭,饭间讨论起音调,当时现场没有乐器。
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
但他经历了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蓝的声调,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
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
后来,郑译的乐曲编成上奏皇帝,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曲)是否可行。
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陛下您不应听这种声调!”隋文帝很不高兴。
万宝常就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制造各种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
苏夔的父奈苏威有权有势,因此凡是谈论乐律的人,都附合苏夔,而说万宝常的坏话。
万宝常多次到达官贵人们那里诉苦,苏夔因此责问万宝常,问他的音律理论从哪里学来的。
有一个和尚对万宝常说:“皇帝平素喜欢祥瑞征兆的音乐,有说到祥瑞征兆的,皇帝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