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例机械通气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首先,面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我们要尽可能的去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患者的病史、病情等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护理措施,协助医生治疗病情。

而且对于患者来说,了解他们的病情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他们的信心。

其次,我们要尽可能的给予患者正面的心理支持。

机械通气患者常常需要在病床上度过很长时间,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让患者感到孤独、失落。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陪伴患者,与他们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同时,我们要耐心的听取患者的疑虑和担忧,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最后,我们要给予患者的家属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家属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提高对病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在患者的生命状态有所好转时,我们也要及时通知家属这一好消息,让他们能够在精神上得到相应的安慰。

总之,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我们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快病情康复。

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也是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任务。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机械通气患者是指因呼吸功能衰竭而需要依靠机械通气进行呼吸的患者。

这类患者通常情况下需要长期留置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情况相当严重。

在与机械通气患者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

机械通气患者面临生命垂危的严重状况,他们通常需要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这对患者的心理极为考验。

他们可能因为身体的虚弱和呼吸困难而感到悲观和沮丧,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抑郁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关心和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增强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需要长时间待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进行日常活动和交流。

这容易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产生自卑和失落情绪。

我们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关注,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和无助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治疗。

机械通气患者还需要面对病情的不确定性和治疗的痛苦,这无疑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确定性,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的。

我们需要及时发现患者心理上的压力,积极引导他们排解心理疾患,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在与机械通气患者一起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这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素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抵抗力,赢得战胜疾病的胜利。

这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护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常用于重症患者或需要高浓度氧气治疗的患者。

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机械通气的参数,及时调整,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

以下是个人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时,呼吸道的分泌物会增加,容易引起气道阻塞。

护理人员需及时吸引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避免肺泡过度膨胀。

肺泡过度膨胀可能引起气压伤、气胸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控制机械通气的气压和潮气量,避免肺泡过度膨胀。

3.监测血氧饱和度。

氧气供给不足时,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需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气供应。

4.避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易成为细菌感染的“漏洞”,护理人员需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气管导管,并遵循无菌操作流程。

5.及时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

机械通气的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严密的观察、及时的干预是机械通气护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护理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患者安全、舒适、顺利地完成治疗过程。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机械通气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在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

机械通气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更加需要关注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在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重要的心理护理工作,下面是我的心理护理体会。

一、倾听和支持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护理工作就是倾听和支持。

患者在生病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和无助,而机械通气更是让他们感到窒息和失去自控。

所以,我们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有的患者可能会表达出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有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而有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对生命的失落和绝望。

我们需要用真诚的关怀和耐心的倾听来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我们一直在他们身边。

二、沟通和交流除了倾听和支持,我们还需要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机械通气让患者无法言语,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和他们进行交流。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触摸、眼神交流、手势等方式来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隔离。

在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和表情,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心和尊重的。

三、给予安慰和鼓励机械通气患者身处疾病和治疗的折磨之中,他们急需得到安慰和鼓励。

我们作为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感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在处理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用亲切的语言和暖心的行为给予患者安慰,让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疾病击倒,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病魔。

我们还需要不断鼓励患者,让他们明白康复的希望和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毅力。

四、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我们作为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

机械通气期间病人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期间病人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期间病人的护理体会摘要机械通气期间做好全面的护理,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同时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降低身心应激,提高治愈率和治疗效果,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体会做好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人工气道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观察气道是否通畅,经口气管插管者,应选用适当的牙垫用胶布交叉妥善固定好导管,防止气道阻塞,避免患者咬管和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或导管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

要经常进行双肺呼吸音听诊,并同时做好标记,插管的刻度也要及时记录,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每天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在胶布上注明插管的深度或外露的部分。

气管切开套管固定:用两根寸带妥善固定导管,松紧度要适宜,以能放一指为宜,每班均要检查。

颈部皮下气肿或血肿时应随时调整寸带的松紧度。

保持气道通畅:病人若出现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压力进行性上升,呼吸机报警提示气道堵塞、通气不良,应积极给予吸痰。

但是,频繁或定时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道黏膜损伤,造成患者不耐受和对抗,往往痰液较少,效果不明显及带来不必要的刺激。

因此,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按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每30分钟1次。

听诊发现痰鸣音可以及时发现气道内的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最佳的吸痰指征,即“按需吸痰”。

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吸痰应按照气管→口腔→鼻腔的顺序进行,吸引用物每天更换,防止下呼吸道的感染。

在吸痰前可以进行气道冲洗、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除。

吸痰前后充分的给纯氧1~2分钟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吸痰时间要短,控制在10~15秒,连续多次吸痰之间要充分地给纯氧吸入以增加氧的储备。

吸痰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在吸痰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口唇颜色,出现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95%,心率增加、心律失常时,应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提高吸氧浓度,并注意观察吸痰的性质、颜色和量,定时进行细菌培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ICU机械通气病人转运的护理体会

ICU机械通气病人转运的护理体会

ICU机械通气病人转运的护理体会作者:顾君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07-01【摘要】针对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9月共45例机械通气病人的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病人均能被安全转运。

机械通气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合作及全面的监护,运送途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有效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关键词】机械通气转运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大部分检查诊疗可以在床边进行,但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有些检查诊疗需要将患者转出ICU病房。

机械通气病人由于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如何使这类病人外出检查诊疗,又能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共有45例机械通气病人携带便携式呼吸机外出检查,现将转运途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0例,女15例。

年龄16~86岁,平均60岁。

呼吸衰竭合并肺心病25例,脑出血15例,药物中毒3例,昏迷待查2例。

1.2 转运范围及时间本组病例均为院内转运,转运路程最长200米,转运及检查时间最长1小时,最短20分钟。

2 护理2.1 转运前评估转运前对患者综合情况的评估是安全转运的基础。

(1)评估患者外出检查诊疗的必要性。

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诊疗,必须是疾病确诊或治疗所需。

(2) 评估患者外出检查诊疗的可行性,机械通气病人转运存在高度的危险,因此转运以前要与主管医师一起充分评估病人是否能耐受外出检查诊疗。

要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情况、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患者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等问题[1],并做好记录。

(3 )评估陪同检查诊疗的医护人员的监护和应对能力,应配备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急救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医生及呼吸机治疗师各1名,支持转运工人1名。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摘要】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与关怀、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以及引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细心关怀和支持,专业的心理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度过难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我们应该重视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用心关怀和支持患者,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者,心理护理,心理状态,心理支持,沟通方式,情感支持,心态,心理疏导,关怀,帮助,康复,心理健康1. 引言1.1 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往往会经历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机械通气对于患者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医疗措施,很多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病情严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

患者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沮丧。

机械通气会导致患者失去呼吸自主权,完全依赖机器维持生命,这种丧失控制感和自主权会让患者感到无助和沮丧。

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

面对疾病的折磨和生活的改变,患者很容易陷入情绪低落和抑郁的状态,影响了康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与支持。

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身心健康。

1.2 机械通气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机械通气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复杂而严重的。

机械通气本身是一种治疗手段,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失去了呼吸自主性,完全依靠机械设备来维持呼吸功能,这种失去控制感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机械通气可能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感,如喉咙干涩、呼吸不畅等,这些不适感会加重患者的抑郁和烦躁情绪。

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还会导致患者感到沮丧和绝望,觉得自己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通常在病情严重、或者无法自主呼吸时使用。

对于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不仅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作为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是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的关键之一。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的意义和方法。

机械通气患者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和痛苦,他们可能需要依靠机械设备进行呼吸,这对他们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无助,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首先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言行举止,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护理中,我们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在患者焦虑或恐惧时,我们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

我们还要关心患者的家庭成员,他们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做好机械通气患者的出院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和家属制定回家后的康复计划,同时消除他们的恐惧和顾虑。

在出院前,我们要通过病情讲解的形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醒他们注意饮食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护理。

在出院后,我们还要做好回访工作,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康复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爱护。

作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充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并在日常护理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机械通气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达到身心康复的目标。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维持呼吸功能,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机械通气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苦涩的经历,不仅身体上受到了限制,还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在我的护理工作中,我意识到了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体会。

我发现,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

在机械通气时,患者无法言语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或不适,这使得他们感到失去了控制和被动。

他们可能担心机器出故障、呼吸管脱落、窒息等。

这种焦虑和恐惧会增加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速率,进一步加重其呼吸负荷,影响康复进程。

作为护士,我要保持耐心,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亲近感。

我会经常向患者解释机械通气的原理和过程,让他们了解所处的环境,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还提供一些舒缓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我意识到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无助。

长时间依赖呼吸机的患者往往无法独立呼吸,行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这种生活依赖感会引发患者的沮丧情绪,产生失落和无助的情绪。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和功能。

我会夸奖患者的进步和努力,给予他们积极正面的反馈。

我还会鼓励患者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并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康复目标,逐步恢复独立呼吸和生活能力。

我发现机械通气患者在情绪上常常感到焦躁和烦躁。

机械通气装置的噪音和不适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烦躁,患者无法安静地休息和入睡。

作为护士,我会密切关注患者的休息和睡眠情况,尽量减少噪音和干扰。

我会与其他科室的同事和家属合作,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我也会使用一些辅助方法,如音乐治疗、按摩和舒缓技巧,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

在我的工作中,我意识到机械通气患者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努力提供温暖、关怀和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我帮助他们理解机械通气的过程和目的,加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康复进程。

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早产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各器官发育都不成熟,尤其是肺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极易发生呼吸暂停,需要成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

由于早产儿脆弱的免疫系统,机械通气进程中的护理超级重要,是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早产儿21例,男12例,女9例,其中肺透明膜病1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6例,肺炎3例,年龄1-28天,体重1000g-2000g。

2 护理上机前的护理向家长讲明患儿病情,机械通气的方法、目的,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的相应费用,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处于备用状态,根据体重预热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并备好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及吸痰管:体重<750g、1000g、2000g,气管插管内径分别为、、,吸痰管规格分别是4f、5f、6f,剪好丝绸胶布,连接呼吸机电源及管道,调好参数。

配合医生插管开放静脉,连接心电监护,备齐抢救药品,清理患儿口鼻及咽部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摆好体位,患儿处于仰卧位,头部位于正中,肩下或颈后部可垫高2㎝-3㎝,配合医生插管,判断导管的位置(临床判断、etco2的判断、x-ray的判断),胶布固定,连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放置胃管排空胃内容物。

上机后的护理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及床单位的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包括:通风和空气消毒、地面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新生儿用品消毒(体温计、听诊器、复苏器),严格的探视制度。

患儿如无禁忌症应保持30°-45°的半卧位,避免胃食道反流及吸入性肺炎,呼吸机的所有管道应低于患儿头部水平。

按时变换体位:每1-2小时翻身一次,可按左→平→右→平→左顺序进行,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翻身时避免牵拉呼吸机管道,避免脱管。

每日用5%制霉菌素擦洗口腔两次,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每日早晨或每次吸痰后用1%的洗必泰漱口液擦洗口腔。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作为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人员,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患者在心理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机械通气对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在与机械通气患者的交流和护理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机械通气患者常常感到无助和失去控制感。

由于他们无法自主呼吸,完全依赖于设备来维持呼吸功能,这使得他们感到自己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

这种无助和失去控制感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较大的影响,容易导致情绪的低落和焦虑的增加。

作为心理护理人员,我们需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机械通气患者常常面临着与家人的分离和孤独的感觉。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隔离的需要,他们无法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

这种分离和孤独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我们也可以推荐患者与家人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沟通,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心理负担。

机械通气患者还常常面临着对自身形象和自尊心的挑战。

由于设备的束缚和插管的存在,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呼吸和交流,他们可能感到自己变得丑陋和失去了价值。

这种对自身形象和自尊心的挑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和负担。

心理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肯定患者的价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尊心和形象。

机械通气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也经常面临着对未来的担忧和害怕。

他们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以及是否能够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护理人员需要以积极的态度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康复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在我
的工作经历中,我遇到了许多机械通气患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观察和护理,我深刻体
会到了机械通气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首先,机械通气患者因为长时间的呼吸机支持,不能说话和进食等导致他们的情绪比
一般患者更为低落。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整我们的护理态度。


们应该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语言、眼神等来表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我们可以尝
试与他们建立更亲密的关系,通过寻找共同点、讲故事等方式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其次,长时间的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他们容易感到疲惫、
无助。

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我们可以向他们传递积极的信息,让他们有希望去战胜疾病。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如音乐疗法、呼吸练习等来帮助他们减轻身心负
担。

最后,机械通气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他们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
进度。

护士应该在他们的治疗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多的信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病情和康
复进展,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治疗,并且有意识地做好康复计划。

总结来说,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需要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我们的
爱心和耐心。

我们应该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体验,以便更好地帮助
他们度过难关。

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附500例报告)

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附500例报告)
1000744x200901008602新生儿机械通气通常都是在严重肺部感染或和合并呼吸衰竭的状态下采用的治疗手段有效的通气是保障整个治疗有效的关键要保障有效的气道机械通气必须正确有效的进行气道管理我科自20022007年收治严重肺部感染或和合并呼吸衰竭采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500例现总结报道如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22007年收治严重肺部感染或和合并呼吸衰竭采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500例男性275例女性225例
3 3 2 吸痰 .. 一般 每 4h吸痰 1次 , 要 时 每 2 h 必
吸痰 1 。() 次 1当患 儿 胸 部有 痰 鸣 音 、 躁 、 吸 困 烦 呼 难、 呼吸机气 道 峰压升 高 , 氧分 压及氧饱 和 度降低 或
腔 内及 气囊 上部 的分泌 物 , 留胃管 , 停 防止 胃食 管返 流, 如有 返 流时及 时抽 出 胃内容物 , 医嘱使 用镇 静 遵
中图分 类号: 437 R 7.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4X 2O) l 06 2 1 074 (O9O一 8— 0 0 0
新生儿机械通气通常都是在严重肺部感染或/
和合 并呼 吸衰竭 的状 态 下 采 用 的治 疗 手 段 , 有效 的
儿 呼吸机 , 出现 于 2 O世纪 9 0年代早期 , 微循 环和微
管相对狭窄 , 软骨柔软, 管壁 肌肉发育不完善 , 容易 变形 , 且黏膜柔嫩纤细 , 当的气道管理可确保呼吸 恰 机治疗的顺利进行 , 才能保证合理的氧疗 , 提高机体 的血氧分压 , 才有利于保证重要脏器充足的血氧供
给, 保障组织器官的生理发育与生长, 促进病变组织
的修 复 。
衰竭采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 50 , 0 例 现总结报道如
通气是保障整个治疗有效 的关键 , 要保障有效的气

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鼻饲喂养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鼻饲喂养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鼻饲喂养的护理体会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与机械通气的应用关系密切。

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近年来研究发现,早产儿及低体重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发育,尤其是脑发育。

虽然全胃肠道外营养可提供较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但插管技术复杂,且长时间胃肠道外营养可致肠黏膜萎缩,肠道细菌易位。

而尽早开始胃肠道喂养可提高新生儿胃肠激素的水平,促进胃肠功能及代谢成熟,并且与日后的体格发育密切相关,机械通气的患儿不能正常进食,若能量供给不足,病程易迁延,出现并发症,死亡率增高。

早期应用营养支持,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现将42例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鼻饲喂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42例机械通气的患儿,均给予鼻饲喂养。

其中男28例,女14例,足月儿12例,出生体重2500g 6例。

原发疾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7例,胎粪吸入8例,新生儿重症肺炎7例。

临床表现:42例患儿入院时均有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呻吟不安。

急查血气分析有Ⅱ型呼吸衰竭,其中15例反复呼吸暂停。

方法:42例患儿均经口气管插管后采用机械通气,依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通气方式及呼吸参数。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插入鼻饲管,确定鼻饲管在胃内后即可进行鼻饲喂养,奶液的温度为38~40℃,同时给予外周静脉补液与对症治疗。

每日早晨8:00喂养前称体重1次。

结果42例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24小时~10天,住院期间体重均有增长,日平均增长5—50g,无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讨论正确掌握机械通气中鼻饲喂养的适应症及喂养方法:这对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至关重要。

极低体重儿可根据病情推迟鼻饲时间,以防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病情严重胃肠功能差者,鼻饲奶量不能满足,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对于病情允许且胃肠功能良好的患儿,在机械通气的同时给予留置胃管鼻饲喂养。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所选 患儿 经 气管 插 管 成 功后 , 使 用 德 国 Dr昭e 牌 均 r
而bv g 8 0 型儿童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o l 0 拔管后予以头
罩 吸氧 3 护理措施
3. 1 上 机前的护理 将患儿置 于远红外 辐射抢救 台上 ;清 洗干净患儿鼻咽部分 泌物 , 助医生 使患儿 仰卧 , 协 肩部 稍抬 高 , 低位 , 管过程 中及 时吸取 鼻咽分 泌物 ;使 用呼 吸机 头 插 前, 仔细检查各 电源线 , 氧气管道及其 连接 ;湿化器加水 至标 准刻度线 ;测试呼 吸机各种机 能和运转 情况 ; 连接气管插 管
和呼吸机 。
3 .2
通气中护理
3 .2. 1 保持气管插管 固定 良好 ①固定 环路位 置 , 防气 以 管插管的牵拉 ;②约束患儿手脚 .以 防拉脱 气管插管 ;③测 量 外露长度 , 防止脱管 3 2. 2 保持气道 温化 、 湿化 ① 吸人气通过 湿化器加 温、 湿 化后, 吸人 气湿度 调节在 3 ℃ 一 ℃, 度维 持在 6 % 5 7 3 温 0 0 7 % ; ② 每次 吸痰 前, 向气管 内直 接滴 注 生 理盐 水 。 .5 lm, l 以湿化气道;③注意观察湿化器 的存水量, 及时添加蒸馏 水, 避免+ 吹 ;④及时倒去集水杯里的冷凝水和管道内的积水
与患儿 进行沟通 , 走进病 房的时候 笑一 笑 , 在患 儿的床头 站 一 站、 看一看 , 用手轻轻摸 摸患儿 的额头、 握小手 , 握 看到 家 长 护理患儿不便时帮一摺 , 同样可以缩短护患之 间的距离 。 总之, 护患沟通的形式 是多种 多样 的, 但无论 如何都 建 立在彼此信 任和理解 的基础上 。儿 科护 士必须加 强人文 科 学知识 的学习, 克服护患 沟通过程 中各种 障碍 , 以取得患 儿 及家长 的信任为前提 , 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 、 方法和技 巧, 以 达到护 患有 效交流的 目的, 进一步 完善护 患关 系, 提高护 理

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护理体会

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护理体会

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护理体会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越来越高,接受机械通气的早产儿病例也不断增加,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相对于足月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占40%,其次是肺出血、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2],经研究证实其与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高浓度氧和长时间机械通气等有关。

现将本科室65例机械通气早产儿的护理体会要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NICU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65例,男37例,女28例,孕周28~36w,出生体重0.85kg~3.2kg,均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9例,肺出血的1例,气胸2例,诊断为BPD 4例,治疗均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并结合利尿剂、支气管扩张药、抗感染、营养支持等。

2護理2.1机械通气的管理2.1.1常规护理机械通气是呼吸窘迫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能成为单一、最重要的致BPD危险因素[3],故应根据患儿的血气分析、X 线胸片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最低气道压和氧浓度维持患儿血氧分压在50~70mmHg,并尽早撤离呼吸机。

机械通气时开启恒温湿化器,保持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6℃~37℃,按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

早产儿应做到按需吸痰,避免过频过长时间吸痰,并采用密闭吸痰管,以免影响患儿通气。

吸痰前2~3min 提高吸入氧浓度10%~20%,使SpO2维持在95%以上,每次吸痰时间<15s。

早产儿不宜叩背,应视病情每1h~2h翻身改变体位,托背2~3次,这样有助于痰液松动,使吸痰效果更佳。

痰液粘稠时可用 1.3%的碳酸氢钠溶液气管内滴入。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并按照先吸气管再吸口腔的原则。

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床头抬高30~45°,口腔护理3~4次/d,减少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

2.1.2 PS 新生儿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其先天性或继发性的质与量的任一改变是新生儿呼吸系统发病的潜在病因[4]。

机械通气期间病人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期间病人的护理体会

少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 降低 身心应激 , 高 提
治愈 率和 治疗 效果 , 使 病人 早 日 复 。 促 康 关键词
0 】9 5. 7
机械通 气
病人
护理
体会
降, 血氧饱和度 <9 % , 5 心率增 加 、 心律失 常时 , 应停止 吸痰 , 立即接呼吸机通气 , 并 提高 吸氧 浓度 , 注意 观 察 吸痰 的性 并 质、 颜色和量 , 时进行 细菌培养 , 定 为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 据。 气道湿化 : 机械通气时需使用加 温加
繁殖创 造了条件 , 易引起 口腔炎 、 口臭 、 霉 菌感染 和黏膜溃疡 ; 并且 口咽部的细菌会
随 某 些 操 作 进 入 下 呼 吸 道 , 起 肺 部 感 引 染 。应 及 时 清 除 口腔 内分 泌 物 , 持 口腔 保 清 洁 、 润 , 防 口腔 感 染 。根 据 情 况 , 湿 预 机 械 通 气 后 立 即执 行 1次 口腔 护 理 , 给 予 再 口腔 护 理 2~3次/F, 减 少 细 菌 数 , t以 防
燥 。要 及 时 倾 倒 呼 吸 机 管 道 内 的积 水 , 防
撤 离 呼 吸机 前 后 的 护 理
察标 记是否改变 , 到班 班交 接 … , 天 做 每 更换 固定 的胶 布 , 并在胶 布上注明插管 的 深度 或外 露的部分。气管切开套管 固定 : 用两 根寸 带 妥善 固定导 管 , 紧度 要 适 松
机械 通 气 期 间病人 的护 理体 会
换 , 止 下 呼 吸道 的感 染 。 在 吸 痰 前 可 以 防
王 青 64 0 7 10云 南 丽 江 市 人 民 医 院
物 质 或 T N治 疗 ( 全 胃肠 外 营 养 ) 也 P 宪 ,

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新生儿转运的方法及护理体会。

方法:2012年7月-2015年7月102例新生儿转运中,配备转运急救人员小组及相关急救物品、药品,并给予相应护理。

结果:转运人员经过专科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高度的抢救意识,102例新生儿安全转运。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护理;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科在2012年7月-2015年7月完成102例新生儿转运工作中无一例死亡。

现将工作中的体会报道如下:一、转运的配备1、人员的配备:转运组有2人组成,护士和医生各一名,转运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熟练的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对疾病的准确判断能力[1],还要有良好的与家属沟通能力。

2、转运设备:准备新生儿包被及衣服,检查氧气枕是否完好无漏气,备好吸氧管道,准备好转运箱内的急救复苏器械(喉镜、气管插管导管、简易呼吸器、复苏气囊、吸痰管、急救药品等)。

3、转运流程:医生和家属沟通后下达转科医嘱,立即电话联系新生儿科室备好暖箱,告知其病情如孕周、Apgar评分、体重及生命体征,电话通知后勤人员备好电梯等待。

二、护理1、转运前的护理:1.1应告知家属患儿的病情和转科原因,家属在转科同意书上签字。

1.2转运前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

1.3对于危重儿应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品及时的注入。

1.4注意保暖,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2、转运中的护理: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心率、肌张力及末梢循环情况。

2.2在转运过程中保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抱患儿时,患儿头部应枕着护士左臂肘窝,头稍微后仰,护士的右臂环抱患儿,露出面部,这样即利于保暖又便于观察其病情。

2.3给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时,鼻导管或者面罩应固定好,并注意给氧浓度。

3、转运后的处理:3.1转运人员应向新生儿科室的当班医生和护士汇报病情、转运经过、做好交接工作。

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目的:就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54例新生儿HMD患者,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插管、拔管以及呼吸道护理,观察并统计患者病情转归情况。

结果:54例新生儿HMD患者中有4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家属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顺利撤机且痊愈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9%(48/54)。

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新生儿HMD机械通气护理中,采取合理、科学且全面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呼吸机有关性肺炎,同时还可使治愈率得到提高。

标签:机械通气;护理;新生儿;HMD【中圖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1-02新生儿HMD又叫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生后不久因进行性肺不张而引起的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青紫以及呼气性呻吟,在病理上其特征为终末细支气管到肺泡壁附有嗜伊红星透明膜,通常见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而引起的肺不张,因此又被称之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综合征,其是引发早产儿早期死亡以及呼吸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1-2]。

本文就新生儿HMD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所选研究对象是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54例新生儿HMD患者,患者胎龄在28-37周之间,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有24例患者为男性,全部患者均在出生后的6小时先后出现了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以及发绀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满足新生儿学中关于HMD诊断标准[3]。

患者体重为1819±559g;在Apgar评分上,1分钟内评分高于8分有14例,评分在4-7分的有25例,评分低于3分的有15例。

全部患者均在出生后的6小时候来我院进行就诊。

1.2方法1.2.1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通过口气管插管成功后,借助于SLE5000呼吸机予以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呼吸机参数的设定,且遵照医嘱予以保暖、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8例机械通气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1-08T14:28:18.2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作者:于芹高子波(通讯作者) 韩良荣武荣刘娟汪银[导读] 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规范护理可以为机械通气转运危重新生儿救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明显提高转运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 223002)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转运系统行机械通气的268例患儿在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

方法:在转运前运用STABLE模式处理评估患儿、转运中对病情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转运后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接护理,观察和了解转运患儿一次转运成功率,二次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和入院后2小时内的死亡率。

结果:机械通气转运患儿共268例,245例患儿一次转运成功,其余23例患儿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NICU;在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小时内死亡患儿共6例,一次成功转运率达91.4%。

结论:经过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规范护理为危重新生儿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械通气;新生儿;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244-02
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NETS)是指接收单位主动“把流动的新生儿监护中心(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送到危重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将基层医院与NICU联系起来,在NICU指导下及时把基层医院中的高危儿就地抢救、稳定病情及转回NICU,让高危儿得到最好的诊断和护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1]。

通过专业的新生儿转运,转运中恰当的护理,可以起到及时抢救高危新生儿,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2]。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经NETS并需机械通气转运入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的新生儿268例。

其中足月儿22例,早产儿246例,男156例,女112例。

1.2 转运设备
转运专用救护车,转运呼吸机、新生儿转运暖箱、多功能监护仪、车载氧气装置、微量输液泵、负压吸引器、微量血糖仪、急救箱(新生儿急救药品、气管插管喉镜、气管导管、吸痰管、胶布、复苏气囊等)。

1.2.1转运前准备接到要求转运的电话后,详细了解患儿情况,积极指导治疗,启动转运程序。

在到达转运医院前,将急救用物及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转运人员到达后根据转运指南规范采用STABLE模式(评估并维持稳定血糖、体温、气道、血压、实验室检查、情感支持)[2],根据患儿病情气管插管、设置呼吸机参数。

1.3 转运中的护理体会
1.3.1保持安静给患儿带上耳罩,减少声音刺激。

1.3.2体位管理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需用约束带将患儿约束固定在暖箱内,患儿床头抬高保持患儿头部稍后仰,肩部垫1~2cm 的垫巾,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并防止转运中颠簸患儿滑动撞伤及气管插管拔出等意外。

1.3.3医生护士的站位护士位于患儿床头及呼吸机、监护仪的对面,面对面直观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医生位于护士右侧随时观察和处理患儿的各种突发情况。

1.3.4气管插管脱管的识别及呼吸机的监测由于在转运过程中因车速及路况等易导致患儿气管插管脱管,在转运前由医生根据患儿病情调节好参数,气管插管采用改良蝶形固定法固定[3],随时查看气管导管稳固与否及插管深度变化,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脉搏氧饱和度变化,观察呼吸机低压报警、呼吸频率变化、通气压力变化、流速曲线呼气不能回到原点等,及时检查有无管道及接头脱落、气管插管脱落、堵塞。

1.3.5呼吸道的管理呼吸机湿化器只能加灭菌水,调节温度35~37℃,不足时要及时添加,根据患儿情况按需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采用Shallow吸痰法时刻保证呼吸管道的通畅[4]。

1.3.6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监护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意识及肌张力等,做好记录及时汇报医生,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纠正酸中毒、低血压、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等。

1.3.7静脉通路管理为确保药物及时应用,选择外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连接三通管微量注射泵输入,由于路途颠簸、车速较快易有输液故障,应密切观察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1.3.8做好接诊准备电话提前通知NICU做好相应准备(如高频呼吸机、NO吸入装置的预备等),到达医院后开通绿色通道,提前联络医用电梯第一时间将患儿最快的方式转运入NICU。

1.4 转运后
入院后详细交接患儿的救治用药情况,记录转运病历。

将转运设备清理消毒,补充消耗的转运器材和药品,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

定期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转运护理体会。

2.结果
机械通气转运患儿共268例,245例患儿一次转运成功,其余23例患儿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NICU;在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小时内死亡患儿共6例,一次转运成功率91.%,总转运成功率95.5%,转运至NICU后2小时内死亡率
2.3%。

3.讨论
新生儿转运的主要对象是高危新生儿,其中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早产儿,肺部发育极不成熟,易导致转运中病情容易恶化甚至死亡,机械通气牵涉的设备多,运用环节复杂,均增加了转运的难度[2]。

封志纯等报道北京经过区域化优化母婴保健和转运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5.11%vs2.82%;P=0.005),尤其是早产儿的死亡率(8.47%vs4.34%;P=0.006)[5],在成功的转运
中,对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6,7]。

在本报道中,成功转运的护理体会是做好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详细了解病情并指导好当地病情的救治和护理,到达转运医院后严格运用STABLE模式评估并稳定患儿病情至关重要。

如果达不到转运条件不能强行转运,创造条件稳定病情行二次转运更有利于减少患儿转运失败率和病死率。

在转运中对呼吸机患儿的护理观察必须细致,随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加强呼吸机管道的管理,明显有利于成功的转运。

而本报道中对机械通气患儿总转运成功转运率高达95.5%,较低的入院后2小时内的病死率(2.3%),和国内相关报道比较达到了较好的转运救治成功率[8,9]。

综上,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规范护理可以为机械通气转运危重新生儿救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明显提高转运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武荣,封志纯,刘石,等.新生儿诊疗技术进展[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04-311.
[2]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1-164.
[3]许开云,许金花.改良蝶形胶布固定法对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A):74-76.
[4]王亚娟,刘娟,杨占华.Shallow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82-484.
[5] Kong XY,Liu XX,Feng ZC.Improved outcomes of transported neonates in Bingjing:the Impact of strategic changes in perinatal and regional neonatal transport network services[J].World J Pediatr.2014 Aug;10(3):251-255. [6] Whyte HE,Jefferies AL;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 Fetus and Newborn Committee.The interfacility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newborns.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5;20(5):265-275.
[7]孔祥永,封志纯.危重患儿转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9):7667-669.
[8]孔丽.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护理体会[J].天津护理,2016,24(6):209-210.
[9]陶红.基层危重新生儿转运实践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43-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