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诗歌鉴赏画面描绘题组训练(2021-2022学年)
诗歌鉴赏之描述画面-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8诗歌鉴赏之描述画面【典例分析】例:【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宛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示例: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详解】本题考查画面的描述。
从全诗来看,这两句是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社” 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
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描绘时,箫鼓应理解为吹箫打鼓;古风,应理解为古代风气。
其余的,以文言翻译的方式对待,即可。
例.【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考查对诗文画面的理解。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描绘画面时要抓住“山” “水” “柳” “花,,“小路” “村落”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诗人街在山野村落间的情形作答。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若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告诉人们:人们在困境中不要悲观失望,要乐观地去面对,就会有新的转机出现。
据此理解概括分析作答。
7.1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诗歌鉴赏 画面描绘题组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画面描述训练目标:完善答题语言.使之简洁生动.训练时间:12分钟阅读下面三篇古诗词,回答问题。
(一)雁门太守行(2013辽宁营口中招)(2017年试题研究第54页)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第2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人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墙摧毁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身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16年河南面对面第63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1题: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2分)参考答案: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鸟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叫着,鸣声凄厉。
(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16.江苏苏州中招)(2017年河南最新中考第254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第1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参考答案: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______的雄心壮志。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
【答案】1.统一中原建功立业2.C【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C.表述错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眼前大海和山岛景色的描写,写的是眼前实景。
故选C。
2.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答案】1.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2.愉快(或高兴、愉悦等)“人意好”(或“好”“意好”)【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画面: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心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全诗内容,抓住词语“人意好”来分析表达诗人的心情即可;注意要抓住“愉快的心情”来理解。
诗中有画——描绘诗歌画面
诗中有画——描绘诗歌画面一、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二、考点解读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是中考诗歌阅读的常考类型。
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所表现的景象。
2.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片一、二两句所描写的景象。
三、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思路: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如可用“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伟壮阔、萧瑟凄凉”等词语。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怎样的“感伤”。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四、真题链接(山东济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释]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1.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1分),耳畔传来了悲哀婉转的笛声,演奏的是富有边塞风情的《塞云飞》(1分)。
202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的动词使用很有特色,尝试进行分析。
4.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甲)雪夜小饮赠梦得(唐)白居易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①?大开口笑送残年②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注)这首诗作于洛阳。
①永夜:长夜,整夜。
②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乙)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丙)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贬江州司马,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2020-2021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唐·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
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1.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诗的画面。
(不少于50字)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示例:四野茫茫,夜色深深,令人黯然神伤。
我坐在船头,送君归去,心中颇多不舍。
此刻,两岸草丛中的蟋蟀那如泣如诉的悲鸣声,声声入耳,真令人肝肠欲断。
(不少于50字)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抒发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秋夜”“阴虫”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夜坐① [宋]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
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②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汇编卷诗词鉴赏(2021-2022学年)
诗词鉴赏=====解题技巧=====ll明辨考情诗歌(词)阅读与鉴赏是中考语文的必考点,赋分4-6分,形式近年来多为选择题,也不排除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l技巧方法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重点难点复习典型例题 描摹意境画面(带答案)
_描摹意境画面01 典型例题戏题盘石【唐】王维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知识讲解 -典型例题展开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在清澈的泉水旁边,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垂杨飞舞在岸边,不时拂过高高举起的酒杯。
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著有《王右知识讲解 -王维知识讲解 - 典型例题【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紧扣诗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绘画面,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实战演示】首先要找出诗歌前两句中描写的景物,如盘石、泉水、垂杨、酒杯等;然后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画面描绘出来。
02 考点解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歌中描写的主要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绘,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画面描绘题》讲义
语文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古诗鉴赏之画面描绘题情感探究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品析诗歌语言,揣摩妙处,领会其在诗歌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能够运用答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2.教学重难点:重点:品析诗歌语言,揣摩妙处,领会其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与情感画面描绘题回顾学习:你知道这幅图表达了哪首诗?你是怎么理解出来的呢?知识梳理:描绘诗词画面,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课标》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要求:感知古诗文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画面描写题,既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等综合欣赏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有创意地表达,因而这类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考查题型:1.画面描绘题2.炼字题3.赏析诗句4.表达技巧5.作用题6.情感体会画面描绘一、题型问法:(1)“XX,XX”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XX,XX”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3)请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XX,XX”诗句的画面。
二、应对策略描绘画面其实就是创造性地合理想象的翻译句子。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根据诗歌的语境,抓住主要景象或形象并概括出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题技巧:①找出描写的事物(名词、完整)②明确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准确)③连词成句,描述景物(事物+修饰语+其他句子成分)④展开合理联想、想象、丰富内容,优美优美(丰富、生动)典例精讲《钱塘湖春行》(唐)杜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找出描写的事物(名词、完整):莺、树、燕、泥②明确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准确):莺、树、燕、泥——早、暖、新、春③连词成句,描述景物(事物+修饰语+其他句子成分):几处早归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暖树,谁家新来的燕子在忙着啄春泥。
2024_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核心考点专题04古诗词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04 古诗词阅读★学问划重点★初中诗词鉴赏题是初中阶段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实这类题目一共只有三种模式,现在已经替大家总结出来了,并给大家总结了各种模式的答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建,语言力求美丽。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惦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酷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憧憬美妙、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冲突、遭贬愤世、明珠暗投、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鉴赏技巧:1、驾驭修辞方法(比方、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驾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争论,重点驾驭描写和抒情)3、驾驭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练习划重点★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
“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酒食。
“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与理解。
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2.本诗以描写“杨花”和“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3.以下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B.(乙)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 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C.两诗都借景抒情。
(甲)诗写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与关切,(乙)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D.两诗构思精巧。
(甲)诗前两句写景言事,后两句抒情。
(乙)诗连用五个地名,不露痕迹,点出诗人的行程。
4. “月”是李白诗歌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
两首诗对“月”的写法各有其妙,请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提示:可从描绘画面、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等多个角度赏析)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以下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 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表面是对月的绵绵遐思,无限依恋,实则是写亲情,写对亲人的思念。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诗人却无眠,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2.对《水调歌头》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的抒情之作。
作者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这首词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一面,又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安于世俗的愿望。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3.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B.全词情感深沉平和,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
C.“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似乎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智慧。
古诗描绘画面(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初三年级综合复习中考古诗描绘画面学习目标:1.描绘诗歌画面题也是古诗阅读中的常考题型之一,出现频率极高。
要求我们能准确翻译诗句内容,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2.了解描绘诗歌画面题的设问方式3.掌握描绘诗歌画面题具体的答题方法如果让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件事你会如何描述?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呢?那么要是让你描绘诗歌画面呢?1. 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 最荒凉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3. 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4.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东坡)5.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6.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7.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8.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9.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10.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其实也不难,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描绘诗歌画面题的答题方法吧!知识点一、古诗画面描述【知识梳理】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思乡怀人边塞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哲理诗讽喻诗《还珠格格》“送别诗”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微江南出巡,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
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
”于是叫紫微露一手。
紫微便吟道:“你作诗来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微笔锋一转,又续诗道:“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后两句通过比喻,把离别之情渲染得登峰造极,众人赞不绝口。
题型: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首诗或者某一联的画面描绘出来。
方法归纳总结:1.找景物2. 抓特点3. 多联想4. 增修饰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专项四 古诗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项四古诗鉴赏➢基本训练一、(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
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
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答案】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
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示例一]我推荐古筝。
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
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二、(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B2.《春望》表达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
B.有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讲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6 诗歌鉴赏—画面描绘与表现手法 (2)【课标要求】 (2)【主要题型】 (2)【考查特点】 (2)【命题趋势】 (2) (2)考点一诗歌鉴赏———画面描绘 (3) (3)考法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3)考法二简述诗句画面的特点 (5) (7)知识点一诗句画面描绘 (7)画面描绘题答题思路 (8)知识点二诗歌的意境与风格 (8) (9)考点二诗歌的表现手法 (15) (15)考法一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15)考法二从用典角度赏析诗句 (16) (17)知识点诗歌的表现手法 (17) (24)【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主要题型】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考查特点】1.诗句的画面描绘古诗词画面描绘题是中考语文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看似不难,学生都有话可写,但答题结果却不够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忽略某些答题要素,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2.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类的题目属于较难题型,是考生容易失分的地方。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考点04 形象(人物)感知-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分阶训练
考点04 形象(人物)感知【真题展示】【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山园小梅(宋)林逋①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③共金樽。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
①合:应该。
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1.不畏严寒,明媚鲜丽(或神情骨秀,高洁端庄)和峻洁清高、孤芳自赏(或幽独超逸、自甘淡泊)的形象。
2.示例一:以梅花自况,诗人咏梅,实际上是他幽独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自我写照。
在诗人眼中,梅含波带情,质仪相谐。
首联即写梅明媚鲜丽,尾联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精神追求。
示例二:描写正侧面结合。
如颔联用“疏影”“暗香”正面描绘梅花的轻盈、芬芳;颈联用“霜禽”“粉蝶”侧面烘托梅花的孤洁、鲜丽,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迷人。
示例三:虚实相生,对比衬托。
如颈联前句实写“霜禽”之甚,“欲下先偷眼”;后句想象(虚写)“粉蝶”“如知合断魂”,把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
一实一虚,构成对比,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示例四:视觉、嗅觉融合,颔联上句从视觉角度细致描绘出疏枝清影、水月空明的图画,下句从嗅觉角度刻画出梅香氤氲、沁人心脾的幽境,二者巧妙结合,融成“绝伦”的写梅千古名句。
示例五:直抒胸臆,托物言志。
如前三联,诗人写眼中之梅,胸中之梅,隐曲地表达对梅的喜爱;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合盘托出,使咏梅与抒怀水乳交融。
示例六:善用修辞。
对偶,颔联中“疏影”和“暗香”、“横斜”与“浮动”、“水清浅”与“月黄昏”,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谐美。
(或拟人,颈联中“先偷眼”赋予“霜禽”以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了对梅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之画面描述
训练目标:完善答题语言.使之简洁生动.
训练时间:12分钟
阅读下面三篇古诗词,回答问题.
(一)雁门太守行
(2013辽宁营口中招)(2017年试题研究第54页)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2题: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人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墙摧毁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身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16年河南面对面第63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第1题: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杨花落尽子规啼”所展现的画面(2分)
参考答案: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鸟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叫着,鸣声凄厉。
(三)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16。
江苏苏州中招)(2017年河南最新中考第254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1题: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参考答案: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
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