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对康熙的评价

合集下载

康熙皇帝的个人品性堪为千古帝王道德之楷模_1

康熙皇帝的个人品性堪为千古帝王道德之楷模_1

康熙皇帝的个人品性,堪为千古帝王道德之楷模_1 康熙皇帝的个人品性,堪为千古帝王道德之楷模_1 动态前线我加载…我的i贴吧动态门户世界任尚丰0 |我的消息(3 / 15)|应用|空间|我的i贴吧| 百度空间|百度家居|退出管理中心将全面升级~7月23日可以先用。

更炫的风格,更强大,更激动人心的体验…点击这里了解详情前线春雨潇潇的历史文学旅游韩国宪政民主世界论坛博客相册|剖面|朋友|管理中心查看文章写新文章康熙的人格可以看作是永恒的帝国道德的典范。

2009-08-28 11:26,在皇帝康熙的个人性格,可以看作是一个永恒的帝国的道德模式据柏杨先生,从清代到轩辕黄帝宣统皇帝溥仪,中国有397大、小皇帝和国王的162。

中国在古代历史上,康熙皇帝可以算是一位杰出的君主和明俊的历史,他自己的个性Kuanrendadu,勤勤恳恳,谦虚谨慎,和良好的治理,支仁珊仁,雄才大略”,小皇帝秦世皇的穷兵黩武,小活佛武则天宋真宗皇帝崇道等小秦始皇唐太宗的热求长寿,少了Han Gautier mingtaizu滥杀无辜,小Qin Shihuang Suiti的暴政是暴政、小唐轩宗、前Qing Emperor Ming黄昏后,不听,不怀疑,对自己,对生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他的工作的人,传统的儒家思想皇本位“外”,实现道德帝王的终极典范。

但由于国际交流的客观原因的管理,由于缺乏文字的冲突,因为兴科技增值税文化人数。

需要指出的是,康熙的中国社会繁荣的同时,还包含了一个新的担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治腐败;二是继承最高统治权;三是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然而,根据一个品格的人是永恒的皇帝的领袖的理论,它仍然不是太多。

由康熙五十六年的康熙皇帝在疾病中所发出的康熙教义,我们可以看到此人的高贵品质,虽然有些地区是虚伪的皇帝,但皇帝本身可以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认识,确实是罕见的,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康熙56年患病由康熙教导:帝国统治,必须尊重天法。

古代中国著名政治家--康熙帝

古代中国著名政治家--康熙帝
1735-1795
世宗 雍正
1722-1735

仁宗 嘉庆
1796-1820

宣宗 道光
1820-1850
文宗 咸丰
1850-1861

溥仪 宣统
1908-1911

德宗 光绪
1875-1908

穆宗 同治
1861-1874
康熙(1654— 1722),清代皇帝, 即清圣祖爱新觉 罗· 玄烨,满族,年 号康熙,故亦称康 熙帝。是中国历史 上在位时间最长, 而又功绩卓著的著 名皇帝。
《尼布楚条约》意义: 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 1.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 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 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岭北河西属俄国,岭南河 2. 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 东属中国。 (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三)影响
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政治:民主——专制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 康乾盛世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趋势。
感悟历史
观点一: 称颂康熙是中国古代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 1、康熙帝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三征噶尔丹, 巩固了国家统一。 • 2、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国家主权,使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和发展。 • 3、重视文教,苦研儒学,组织编纂要著,弘扬 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 4、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 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一)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⑴“三藩”问题的由来 ⑵平定“三藩”的经 过 思考:试分析康熙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 巩固了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少年天子康熙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志向远大,聪明好学,对中外文化均有研究。

二、巩固统一1.平定“三藩”(1)原因:清初,“三藩”割据势力对国家统一构成了威胁。

(2)措施:1673年,三藩反叛,康熙用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三藩之乱”的胜利。

归纳总结康熙初年面临的矛盾(1)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3)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民族矛盾(满族与汉族)。

历史评价平定三藩叛乱,消除了大一统国家潜伏的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也有助于消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

2.收复台湾(1)原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东南沿海地区政局不稳定。

(2)过程:在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了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实施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意义:①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从此,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3.抗击沙俄(1)原因:17世纪中叶,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并修筑据点,对中国的东北边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过程:①康熙亲政后,开始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②1685年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思维点拨抗击沙俄的入侵,在性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

《尼布楚条约》的平等协商签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三、对康熙帝的历史评价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开疆拓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解读]康熙是清朝头号昏君

[解读]康熙是清朝头号昏君

康熙是清朝头号昏君康熙是清朝头号昏君!也是近代中国的最大昏君!!看不懂康熙,就看不懂清朝!大清朝史学家给康熙(1654—1722,6岁即位,1661—1722年在位)的评价酸得都快馊了。

什么“内圣外王”啦!“千古一帝”啦!你说他康熙又能好到哪里去?康熙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但他的地位如同开国皇帝。

虽然他是第二位进驻紫禁城办公的大清总裁,但清朝建国大业是在他的任期内完成的(收复台湾),清朝治国大政方针也是由他确立的。

加上他在位时间最长(康熙在位61年,他爹顺治亲政仅10年),所以影响最大——他若犯浑,继任者们就很难醒神儿!关起门儿评价,康熙干的也许还不算差劲儿,至少他成功地把大清王朝这个“外来股”给鼓捣上市了,还弄出了个行情看涨的样子。

如果跟同期外国皇帝同行来比较的话,康熙的差距可就不是很小,而是太大了!和康熙同时在位,还比康熙小18岁的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1672 -1725,1682-1725在位,1689年后亲政)也是儿皇帝(10岁)。

当时的俄罗斯还是奴隶制国家,比西欧主流国家落后几百年。

1697年,彼得同志组织了一个由25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德国、荷兰、英和法等国考察学习,全面了解和学习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科技文化。

彼得本人化名米哈伊洛夫,正式身份只是考察团的一个水手(彼得不许别人叫他皇帝,每到一地,都亲自到工厂打工,到部队学射击,还亲自考察了英国的议会操作全过程)。

回国时,彼得就把一批技术人才直接带回俄罗斯;回国后,他强行推动一系列改革,俄罗斯人的精神面貌迅速改变,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很快就击败了最近的强国瑞典!没有彼得置办的“家底儿”,俄罗斯就不可能在以后的战争中接连击败拿破仑、希特勒这两个超级战争魔头,也很难成为今天的科技和军事强国。

康熙在位期间,是清朝中西方文化交流最活跃时期。

康熙本人就亲自学习了历法、几何、西医和哲学等西方科学著作,还刊行了部分图书。

遗憾的是,康熙除了向臣子们炫耀自己的渊博知识,并没有在国内大力推广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如果康熙是个无所事事的平庸君主,也还会给后任皇帝提供发挥和创新的空间,中国也还有机会在清末赶上西方。

康熙帝

康熙帝

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与 反对外来侵略 相联系 满文、俄文《尼布楚条约》
措 施
平 定“三藩” 收复台湾 平噶尔丹叛乱 文化 宽容 政策
影 响
消除地方割据,加强边疆统治,巩固统一 加强同大陆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 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加强对西北边疆管辖,巩固统一。 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加快满族文化发展。 既保护佛教,又分而治之,巩固统治, 还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维护国家主权。
1644年,清军入 关,开始了清朝长 达268年的统治。
清十二帝
入关之前: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皇太极 入关之后: (1) 清世祖 顺治 (统一王朝) (2) 清圣祖 康熙 (3) 清世宗 雍正 (4) 清高宗 乾隆 (5) 清仁宗 嘉庆 (6) 清宣宗 道光 (7) 清文宗 咸丰 (8) 清穆宗 同治 (9) 清德宗 光绪 (10)(末代) 宣统 (1644-1661) (1662-1722) (1723-1735) (1736-1795) (1796-1820) (1821-1850) (1850-1861) (1861-1875) (1875-1908) (1908-1912)
少年皇帝 看书思考:康熙即位 之初面临怎样的严峻 形势?
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
耿精忠 吴三桂 尚可喜
2007.8 LYM
郑氏政权
6
巩 固 江山根基未稳: 统 治 内:①东南:收复台湾后,郑氏家族割据台湾,坚持抗清; : 统 ②南方:“三藩”割据隐患; 一 ③西北:漠西、漠北蒙古中的分裂势力; 全 ④民族间: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国 ⑤朝廷内:辅政大臣专权。 、 保 外:东北:沙俄势力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卫 边 疆 3、少年亲政:果敢睿智与勤政 智摛鳌拜,稳定朝政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

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康熙: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在位)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君主,被称为明君。

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是清朝强盛的时期,他不仅扩大了国土,统一了中国,还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政策。

本文将重点阐述康熙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明君的原因。

二、康熙的治国理念康熙作为一位明君,他首先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治国理念。

他相信只有通过保持和谐的社会关系、恪守道德价值观和充分发挥人民智慧,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因此,康熙采取了多元的决策机制,鼓励各地方官员提供建议,并根据人民的需要制定政策。

三、加强国家统治康熙明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国家统治。

他实行了一系列举措,以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首先,他对汉人进行了宽容和融合政策,允许汉族人进入政府和军队,以促进民族和睦。

其次,他对明朝的后裔实行宽恕政策,减少了统治中的分歧和不稳定因素。

此外,康熙还将满族传统与汉族文化相结合,以扩大统治的合法性和影响力。

四、促进经济繁荣作为一位明君,康熙十分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并积极鼓励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康熙改革了土地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他还建立了广泛的市场网络和商业机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关怀民生康熙明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怀民生。

他在位期间,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首先,他实施了减税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其次,他推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人民接受教育。

他还关注灾民的福祉,采取了积极的救灾措施,确保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六、保护文化遗产康熙明君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极为重视,并鼓励文人墨客的活动。

他扶持了许多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同时,他对历史文物进行了广泛的保护和修复,确保了历史和文化的延续。

七、康熙的影响康熙明君的治理理念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康熙故步自封的例子

康熙故步自封的例子

康熙故步自封的例子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年少的时候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对三藩、沙俄都取得了胜利,在军事上消灭了台湾的明郑政权,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史学家认为康熙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更有人称康熙为“千古一帝”,然而优秀的康熙皇帝也做过错误的事,这也影响了清朝的历史,也是中国经历百年屈辱的原因之一。

海禁政策使得清政府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康熙皇帝认为清朝具有“我天朝无所不有,焉有外求”的传统思想,他无视西方的存在,认为闭关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海禁政策应运而生,康熙皇帝下令,渔船不得私自出海,把沿海的百姓迁入内地,不想迁居的,一律格杀勿论。

康熙这一政策,造成沿海地区形成了大片无人区。

康熙皇帝这一政策,助长了妄自尊大排外的心理,同时也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清政府完全封闭起来了,完全与世隔绝了,由于对外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一点也不了解,这就注定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于西方。

海禁政策使得清政府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海禁政策长期的推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

海禁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它使清政府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也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长时间的和西方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清政府的很多生产技术不能和外国交流,导致清政府的科技、生产、农业,都落后于西方国家。

九子夺嫡的悲剧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就被他的儿子们弄得焦头烂额,他非常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大清江山社稷会因为儿子们夺权毁于一旦,可见“九子多嫡”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康熙皇帝对皇子们的要求非常高,他的儿子们都很优秀,正是因为康熙皇帝这种教育方式,使得皇子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再加上皇太子二次被废,这些出众的皇子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和志同道合的人联系到一起,这就形成了“皇子党派”,康熙皇帝也明白儿子们的心理,生在帝王家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皇子们为了能够“继位”,都使出浑身解数,他们早已经忘记了手足之情,最终演变成一场兄弟相残的嗜血之战。

千古圣君康熙大帝

千古圣君康熙大帝

千古圣君康熙大帝绪论清圣主康熙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他是顺治帝第三子,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

他的出身与众不同:他身上有满洲,蒙古和汉人的三种血缘。

他8岁登基,在位61年,功劳极大。

康熙通七国语言,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诗词歌赋不需多说,且其能算数学,又习武术,医学,工程技术,书法音律都有所研究,可谓神人!他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北灭葛尔丹,南收台湾岛,驱逐了沙皇势力,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名族国家的统一。

在经济建设上,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积极治理国家,六下江南,体察民情,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其功绩之伟大,足可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正可谓是千古一帝!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创下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处于封建社会的没落时代,康熙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明君呢?从康熙身上我们又能发现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帝王呢?他究竟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世界人民都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泱泱大国的存在?关键词:康熙平三藩收台湾乱起萧墙一、夺宫初政显神威康熙的童年异常悲惨,即位是因为皇父仙逝(实是出家为僧),在其十岁时,生母也病故了,小玄烨昼夜守灵,擗踊哀号,水浆不御,哭无停声,宫廷近侍,皇室近亲,耳闻目睹,无不感动,可见其何等种孝!然而,在不幸面前,玄烨没有怯馁、退缩、消沉、颓废;而是变不幸为有幸,勤奋学习,磨练意志,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自励的精神,成为康熙帝成长中的宝贵动力。

后来机缘巧合,拜师于伍次友,论做文章诗词,畅谈国家大事。

康熙在他那学得很多东西,伍次友先生也可谓是康熙的忘年交,深得康熙信赖和喜欢。

伍先生曾为康熙订过这样的治国方针:先除鳌拜,再平三藩,南收台湾,后定北疆!果然,这位年少的君主在其祖母的帮助与支持下很快就把日益跋扈的鳌拜扳倒了,康熙念其曾经劳苦功高,并未处以死刑,而是终身监禁,并且只惩治鳌拜死党,没有扩大化。

柳传志评价八大历史人物

柳传志评价八大历史人物

在现实中,确实有这种人存在,这些人不仅在中国寻找机会,他的抱负是要到世界上跟别的公司去比一比。当然,这其中有不少人,以跑短跑的方式去竞争,这个不足为取,但是确实有一些人是,看准了目标,把结构调整好再往前走。确实有司马懿这种人,你说图什么,他也没图什么,但就是有这样的人。
五、柳传志评价康熙
这个给我的印象最深,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我也没有先去想这个事是不是一定要创新,是不是一定要跟人学,什么路上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走出路自然放心。我就觉得这就是最好的路,所以我就是这么想的。当你把目标想清楚以后,选择一条到达你目的地的最好的路,也许别人走过了,你去跟人学,别人没走过,你就自己创,做出东西自然包含创新的内容在里边,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条路走过来没有特别值得遗憾的地方。
六、柳传志评价曾国藩
柳传志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的四件事印象很深。 第一是屡败屡战的精神,这种顽强劲头是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第二是他静思的方法,每每大战打完了以后要点上一炷香,细细琢磨一天,这跟我的工作方法很相象,每到一个时候要退出画面把这个事儿重新复盘想一想,不过后来发展到不是我一个人想,而是一个团队一起想。第三是要看到竞争对手的优点,像曾国藩对左宗棠的分析。一般人不愿意看竞争对手的优点,曾国藩特别善于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这个真的很有意思!
柳传志评价自己
我是守正出奇的人,基本上是按照规律做事,出牌都有规则,到一定程度就会冒一次险,集中做一次出奇的事情,而不是经常一来就冒风险,或者求高效率、高回报。我都是按章办事,但是绝对是在该出手的时候会出手。
《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俞大猷:论军事天赋,俞大猷与戚继不相伯仲,但前者很廉洁,最后被别人干掉了,抗倭成就更与戚继光相去甚远……。柳传志感叹,如果没有那些变通的做法,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目标,联想在很多个节点上都会夭亡。

[总结]对康熙的评价

[总结]对康熙的评价

对康熙的评价提到康熙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1-1722年在位),现行历史教材及有关传记、评论乃至文学作品几乎交口称誉,直将他等同于唐太宗、汉文帝。

然而,从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后人在总结时大都将其归咎于嘉庆、道光两朝。

可是,落后要有个过程,只从嘉庆、道光两朝很难找到滑坡的真正原因。

通过对照近三四百年中外历史,笔者发现,误区就出在后世对康熙的评价太高,忽略了康熙时代的世界大背景,孤立与静止地看待当时的中国,无意中沿袭了旧史家对康熙的颂扬。

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

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一、关于康熙所处的时代康熙即位前夕(即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都在经受战争与变革的动荡。

以尼德兰为榜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敲响了封建社会的丧钟,世界历史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很快到达中国的近邻:西班牙已占领菲律宾;荷兰已控制印度尼西亚,前锋抵达日本西南各藩;英、法、葡已在印度和中印半岛建立许多殖民据点;葡、荷分据着我国澳门和台湾;俄国势力已伸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这种形势对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

如果能够利用西人东渐(缩短了空间距离)便于接近与了解之机,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大胆进行社会变革,就会在东西方差距还不太大、西人争夺重点尚未集中于中国的情况下,率先在东方建成资本主义强国。

否则,就难免成为第二个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

外部形势促使中国变革自强。

而在国内,封建社会受到明末大混乱的冲击也已经摇摇欲坠,从而为变革铺平了道路。

首先,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期已经产生,到康熙初,正逐渐滋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学术观点:对康熙帝的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学术观点:对康熙帝的评价

学术观点:对康熙帝的评价比较于中国古今史学家对康熙的称颂,有人对康熙重新评价。

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康熙即位前后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紧急关头。

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很快达到中国的近邻,俄国势力已深入到中国黑龙江流域。

这种形势对于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

如果能借机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加紧进行社会改革,就会在中西差距还不太大,西方人争夺重点尚未集中在中国的情况下,率先在东方建成资本主义强国。

否则就难免成为第二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从当时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已经产生,到康熙初年,正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变革的一定经济条件。

其次,当时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

清朝入主中原使“华夷有别”、“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

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被撼动,以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为首,已经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公开反对君主专制的运动,他们主张社会舆论的合法性与监督作用,提倡地方自治,提出“富民”思想,“天理”在“人欲”之中。

这些“异端邪说”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改革思想基础。

明清之际思想的混乱使人们向西方寻找精神支柱,信仰天主教的人越来越多。

在关键时刻,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的康熙,是趁热打铁、取中西文化之长,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封建社会僵而复苏呢?从康熙的所作所为来看,他选择了后者。

所以康熙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两个世纪了,量变的积累增加了实质性变革的可能,且外界已有变革奏效的先例,又值大乱之后天下初定,假余威以变政更新正逢其时。

但是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经雍正、乾隆沿袭日久,旧体制又重归稳定,已不易变矣。

历史上的康熙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功绩细数

历史上的康熙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功绩细数

历史上的康熙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功绩细数2014/2/8 9:44:19 来源:趣历史责任编辑:李剑字号:T|T历史上的康熙: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生卒于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并且收复了台湾和抵制了沙俄侵略。

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揭秘下历史上的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大帝”。

如果说他是中华帝国众多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他在位时期,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订《尼布楚条约》,西征蒙古,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

康熙大帝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好学敏求,崇尚节约。

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康熙被称为“最博学的皇帝”,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仅谙熟儒家典籍,而且通晓音律、自然、天文、历算、地理。

即使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称得上是个奇才。

皇帝读书,主要读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等。

但是,康熙帝还对算学、天文、地理、光学、医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身边聚集了一批中外科学家,特别是一些耶稣会传教士。

顺治二年(1645年),日耳曼人汤若望向清廷进呈历法,被定名为《时宪历》,颁布使用。

汤若望作了掌管天文与历法机构的钦天监监正。

到康熙帝时,在清朝耶稣会传教士的国籍,有意大利、法兰西、日耳曼、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墨西哥等。

康熙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对有科学知识的耶稣会传教士,一概给予信任、使用与尊重,并向他们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康熙帝很喜欢数学。

耶稣会传教士法兰西人白晋、张诚,葡萄牙人徐日升等,每日(或隔日)在紫禁城养心殿,用满语向康熙帝讲解几何学、代数学和三角学。

大陆及台湾史学界对清朝的评价褒多贬少

大陆及台湾史学界对清朝的评价褒多贬少

——庄吉发《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故宫丛刊,1982年版,第1页
清人入关以后,顺治一朝,由于抚平南方反抗力量,戎马倥偬,岁无宁日。康熙前期,又有三藩事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国家极少有建设与进步。直到台湾内附、准噶尔部初降以后,再经雍乾两朝,前后约100多年的时间,满清在文治武功方面才有足以称道之处,这就是史家所称的盛世。盛清时代,国家力量增强,局面改观,固然这与英明君主的领导有关;但是康雍乾三朝的人才辈出,可能也是造成盛满清前期,是指清世祖初年,经圣祖、世宗、高宗,直至高宗末年的一段时间,共150年。除去世祖一代的18年,圣祖、世宗、高宗三朝的134年,是满清的盛世。这自然是个大致的分法,因为圣祖初年,国内尚未完全平靖,而高宗末年,国内已渐有乱象。但这三朝至少有100年以上,是富强治安的。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汉唐盛世。可以与之媲美。圣祖的年号曰康熙,世宗的年号曰雍正,高宗的年号曰乾隆,因此史书上又称这段时间为“康雍乾时代”。
由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一的范文澜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本第一编的绪论部分,在谈及清朝时明确指出:清朝前期的封建经济比明朝更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在明朝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没有所谓“停滞”“倒退”的意思。
一:
——傅乐成《中国通史》下册,大中国图书公司印行1977年1月增订12版,第673页
就中国历史来说,满清是相当修明的朝代。无论是开疆拓土、行政规画,都不让于汉、唐;若说到外戚、宦官,这些中国历朝的通病,满清几乎免疫,可说还超美于前代。它在近代史上不幸的遭遇,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国传统中的夷夏观念,使它一直免不掉在种族立场上被歧视的地位;一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大变局,使它一直承受着在民族立场上被侵略的地位。前者随时代的进步,其观念已湮没不彰,早被淘汰;后者却随时代的演变,愈演愈烈,回顾往事,仍然是更增愤慨。

清代帝王评说六篇论文

清代帝王评说六篇论文

考试序列号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康熙的历史评价课程名称:清代帝王评说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任课教师田渝年月日康熙的历史评价前言康熙,作为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为顺治皇帝第三子,8岁登基,在位61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帝。

康熙在位期间,国运昌盛,疆域辽阔,为清朝前期的全盛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个方面也有非常大的突破,历史评价为:名为守业,实为开创。

正文根据康熙在位期间的总结,康熙一生对你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下的贡献:第一、削平三番,巩固统一;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第四、亲征塑漠,善治蒙古;第五、移天缩地,兴建园林;第六、兴文重教,编撰典籍;第七、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作为一个统治者,康熙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多的,但是,凭借着康熙自身的高超的统治能力和魄力,终于为清王朝打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页,是中国历史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明历史上的重要一页。

康熙王朝时期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为清王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清王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是一种超于实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整个民族的承受能力,所以容易导致整个民族沉浸在天朝上国过的梦幻当中,也就预示着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所以,这一种盛世局面暗藏着一种危机。

康熙时期,平三番,收台湾,抵沙俄,让清王朝的政治统治高度统一、集中,封建统治慢慢达到历史的最高峰,直至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完全地说明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力量达到了顶峰,也预兆着清王朝走向衰败。

康乾盛世,完全让整个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愚昧的骄傲当中,也让中华民族逐渐脱离世界进步的轨道,偏离了世界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落在世界发展潮流之后的国家。

直至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华民族才慢慢看到世界的发展,逐渐醒悟过来,这时,回顾历史,我们才发现,我们曾经走在世界发展的潮头之上,然而历史又让我们转变为一个错过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

大家好,你们如何评价康熙?

大家好,你们如何评价康熙?

⼤家好,你们如何评价康熙?⾸先评价任何⼀个⼈都不能只从⽚⾯出发,要站在绝对中⽴的⽴场上,去进⾏个⼈的评判。

我们先看《清史稿》对康熙的评价: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

早承⼤业,勤政爱民。

经⽂纬武,寰宇⼀统,虽⽈守成,实同开创焉。

圣学⾼深,崇儒重道。

⼏暇格物,豁贯天⼈,尤为古今所未觏。

⽽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于今不能已。

传⽈:“为⼈君,⽌于仁。

”⼜⽈:“道盛德⾄善,民之不能忘。

”于戏,何其盛欤!可见《清史稿》的评价还是⽐较客观的,尽管可能有些地⽅有夸⼤的嫌疑,但⼤体来说,也是符合康熙帝⼀⽣的,“虽⽈守成,实同开创焉!”众所周知,顺治帝交给康熙帝的江⼭并不牢固,⾃清军⼊关到康熙帝登基才短短⼗⼋年,这位少年皇帝要⾯对的是鳌拜的结党营私,国内反清势⼒,还有三藩盘踞。

也幸得康熙少年⽼成,头脑清醒。

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的辅政⼤⾂鳌拜。

削弱了⼋旗旗主的权势,20岁(1673年)即迎战以吴三桂为⾸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

⼜于1684年统⼀郑⽒经营多年的台湾,在1688年-1697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

可见康熙是⼀位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国家的疆域。

在关于民⽣的问题上,康熙也是采取了⼀系列利于民⽣发展的措施:积极⿎励垦荒,废⽌圈地令,实施更名⽥;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利⼯程。

尤其是在康熙五⼗⼀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的⼈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亩”制度。

并⼤蠲赋税。

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耕地⾯积的迅速扩⼤与粮⾷产量的提⾼、经济作物的⼴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在对待汉族⽂化的态度上,康熙也是⾮常重视,并且精通汉⽂化,对汉族知识分⼦也是格外优待: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拜谒孔庙。

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康熙帝,长达61年。

关于他大家最了解的可能是与其相关的九龙夺嫡的故事了,所以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康熙帝的政治成就及历史评价等资料。

人物简介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为政举措政治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112人。

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军事统一台湾,开府设县初步形成了剿抚并用的方针,即“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清圣祖实录》卷180,康熙36年2月壬寅),“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序》)。

论千古一帝之康熙大帝

论千古一帝之康熙大帝

我最近在研究清朝历史,大清帝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恢宏史诗,只是晚清时期,以慈禧为首的末代皇族,没有承启前人的雄浑乐章,一帮败家子,毁掉了大清的江山基业!纵览大清十二帝,其中不乏雄才大略的康、雍、乾三帝,开创了大清盛世。

十二皇帝,千秋功罪,史家自有评说。

以在下看来,康熙皇帝,乃是最为了不得的一代帝王。

真可谓“秦皇汉武,稍逊风骚。

唐宗宋祖,略输文采。

清代康熙,雄才为略,无人可比”。

在我开来,历代帝王,屈指数来,其文采武略,无出其右。

清史记载,康熙皇帝十分重视科学家。

康熙年间,西洋的自然科学传入中国不久,一般读书人都看不起。

康熙却笃爱之极,以至到了废寝忘食,痴迷如狂的地步。

康熙于数学、天文、历法、物理、生物、外语、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无一不懂。

同时,他十分重视科学,尊崇科学人才。

当他看到科学家梅文鼎著的《历学疑问》时,欣喜地说:“我留心历算多年,此事我能决其是非,将书留在这里,让我阅览后再发吧。

”他仔细阅读,亲加批注,给予高度评价:“甚细心,且议论也公平,此人用力很深。

”公元1705年,康熙在南巡途中,在船上亲自召见梅文鼎,一连晤谈三次。

事后康熙对别人说,他自己虽然留心历象、算学方面的学问,但“此学如今通晓的极少,像梅文鼎这样精通的人真是罕见。

”因此,他亲书“绩学参微”四个大字赠给梅文鼎,表彰他的成就。

连康熙亲自主持编纂的《律吕正义》成书后,也立即寄给梅,请他审阅和指正。

康熙还把一些才华出众的中青年人才放在自己身边,亲加教导。

他把通晓天文历法的进士陈厚耀召到南书房,“命至旁座”,亲自教授“西洋定位法”、“虚拟法”,又将陈厚耀召至渊鉴斋,“问难反覆”。

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明安图,是蒙古正白旗人,在历象方面很有成就,官至钦天监监正。

康熙帝发现他的才智与众不同,十分宠爱,外出巡幸时命他随行。

一路上,康熙对明安图耳提面命,像老师和弟子一样,“受数学于圣祖仁皇帝,精奥异人”。

康熙把梅文鼎、梅珏成召至宫中,令他参加历法和算学编纂工作,又教他“借根法”。

清圣祖康熙

清圣祖康熙

康熙:清圣祖的文治武功与传奇人生康熙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年号康熙。

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一位文治武功卓越的君主。

康熙帝自幼聪明机智,勤学好问,擅长书法、诗词,精通多种语言。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巩固清朝的统治,为清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康熙帝的治国理政、军事才能和人物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传奇一生。

一、治国理政康熙帝年仅八岁就登上了皇位,此时的他还没有亲政的能力。

然而,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国家大事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开始亲政,他深入整顿朝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康熙帝的治国理政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他推崇“仁政”,强调君王应该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他的治理方式十分温和,以渐进式的方式进行改革,使得百姓在短时间内适应了这种变化。

同时,康熙帝也非常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他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和《大清律例》,使得法律更加完善和规范化。

在经济方面,康熙帝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

他大力推广高产作物如玉米、番薯等,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他还支持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国际贸易,使得清朝的经济繁荣发展。

二、军事才能康熙帝是一位文治武功卓越的皇帝,他在军事方面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康熙帝在位期间,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

国内有鳌拜等权臣的叛乱,国外有蒙古准噶尔人的入侵。

然而,康熙帝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英明的决策,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

康熙帝的军事才能体现在他对战争策略的精准把握和对战争进度的有效控制上。

他懂得如何整合资源,合理调配军队,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来制定最优的战术。

同时,他还具备极高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动员和指挥军队。

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康熙帝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三藩逐渐失去了战斗力。

而在对付蒙古准噶尔人时,康熙帝采用了以夷制夷的策略,联合其他蒙古部落对抗准噶尔人。

清朝的顺治帝与康熙帝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大皇帝

清朝的顺治帝与康熙帝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大皇帝

清朝的顺治帝与康熙帝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大皇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皇帝。

其中,顺治帝和康熙帝被认为是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他们两位不仅以智慧和勇气征服了内外敌人,同时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改革,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顺治帝是清朝第二位皇帝,他在继位之初面临了国内外的巨大挑战。

曾有部分著名历史学家对顺治帝的统治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他缺乏才华和领导能力。

然而,对于一个年幼登基的皇帝来说,他所要面对的难题实在太多了。

顺治帝在位期间,成功地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并在消灭明朝遗老和解决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顺治帝展示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他聪明睿智,善于倾听他的重臣们的建议,并根据他们的建议做出决策。

当时,他雇佣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贤明的谋士来辅佐他的统治。

他们对政策的提议和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帮助他改善国内的政治和促进清朝的发展。

此外,顺治帝还致力于加强国内的统一和民生。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力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同时,他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推出了一些有益于农民的政策,为农村地区带来了繁荣和稳定。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统治是清朝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持续了六十一年之久。

康熙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克服了许多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为清朝实现了长期的和平和繁荣。

康熙帝是一位聪明睿智的统治者,他通过吸纳不同文化的智慧,并与各民族保持良好的关系,巩固了清朝的统一。

他号召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并将中国各地的精英人才纳入到他的政府中,形成了一个高效且多元的决策机构。

康熙帝重视统治的公正性和人民的福祉,在他的统治下,清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康熙帝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他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法令,改革了政府机构和税收制度,促进商业和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家对康熙的评价
康熙,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1661年到1722年,是清朝长寿的皇帝之一。

他为当时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位杰
出的统治者,康熙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一致认可。

就其政治执政而言,康熙秉承“养民政策”,关怀百姓,破除农业落后;在金融、外
交等方面,康熙能够展现出稳定国力,让清朝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国力基础。

此外,康熙也
是宗教文化方面的巨匠,在他统治的地方,不仅修建了大批的宫殿,而且在历史上他创建
了友谊会议,作为一个特殊的礼仪,加强了当时的外交政策,受到全国要求的欢迎;而他
也让北京用汉语完成了一段伟大的历史,扩大了教育规模,提供了全校学校,普及化汉语
文字。

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康熙的政治能力很强,他的政策也有助于清朝的发展,虽然
他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总的来说,天下都是康熙的荣耀。

外交方面,康熙计划贸易,并且很成功的促进了和异族的融合与共有习惯,让清朝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大增加
了国家的声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康熙当政时,清高宗也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给人们留下了丰硕的政治文化成果。

康熙
以其丰功伟绩、宽仁大量而著称于世,使得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在历史学家眼里,拥有许多赞誉。

总之,康熙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皇帝,被视为清朝繁荣发展和政治文化
启蒙的催化剂,值得人们尊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