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整理 刘询版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
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刘洵版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复习笔记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⑵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第一语言不一定是母语)⑶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语言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母语二本族语)⑷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学科名称⑴对外汉语教学:国内的正式名称(也是用的最多的名称)1983正式提出(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了用母语熟练地进行交际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语文课除了进一步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外,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基础,提高思想品德、情感品质、文学修养等。
第二语言教学是从零开始,从发音、说话学起,基础阶段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学,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强调所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并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力为根本目标。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是专门的学科一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⑶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的争论(1)“小儿科”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⑴初创阶段1950-1961标志:1950在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⑵巩固阶段1962-1966标志: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即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⑶恢复阶段1972-1977标志: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测评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考研复习资料(精编)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两部分。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 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 _______ 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
6.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______,以教师为_______。
7.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8.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9.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_____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10.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 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1.水平测试和 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2.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 _______ ;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 _______ 。
13.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_______构成的。
15.____________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16.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____的教学。
1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整理
第三章语言学基础一.语言的特征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存在言语之中(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划分了语言和言语)3.语言有生成性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和技能课的特点)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课堂中尽量用韩语进行教学,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和媒介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必须遵守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和社会习惯,否则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学习。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英国琼斯奠基人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和葆朴德国施莱赫尔提出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
2.结构主义语言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3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猛烈抨击结构主义语言学区分“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4.功能主义语言学英国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
2.海姆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卡纳尔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3.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工具功、控制、交往、表达个体、启发、想象、信息、观念、交际、话语功能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果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刘珣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 基础篇第3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 习得篇第5章 语言习得理论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 教学篇第7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部分 结语篇第10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因为学习这些语言的规律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统称为第二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是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
2.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区分:(1)母语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区分:(1)本族语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详细完整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免费下载】精心整理打印版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洵版 考试复习资料
10、迁移:旧习惯忽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正迁移,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当第一语言的某些语言点跟第二语言相同时就可能出现。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D、敬语与谦辞
贵姓、贵国请教、光临敝人、拙荆、寒舍
自我介绍时一般不愿炫耀自己的业绩,甚至故意压低自己以示谦虚和有修养。谦虚在中国文化中是言谈得体的表现。
6、中介语假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它不但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作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而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4、文化适应四个阶段
(1)观光期(蜜月期,2~3个月):一切感到新奇,心情兴奋。穿中国服装,用筷子吃中国菜。
(2)挫折期(4~5个月)新鲜感过去,开始觉得处处不适应。语言上有隔阂,生活上不习惯,功课压力大,产生深度的焦虑。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甚至生病;喜欢结交本族朋友,发牢骚,大谈“外国人”的短处。
中介语假说是以普遍与法理论和先天论的母语习得理论为且看作是学习者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并且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获得的语言。
C、转换生成语法时期,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依靠这种能力,人们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人们能找我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这一观点成为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刘珣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第一篇: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一部分绪论篇
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概念
表1-1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基本概念
考点二、学科名称的讨论表1-2学科名称的讨论
考点三、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表1-3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考点四、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国内外语言教育体系模式
表1-4国内外语言教育体系模式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表1-5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考点五、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表1-6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考点六、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表1-7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
考点七、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表1-8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对外汉语和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必备资料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期中考试重点(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期中考试第一章重点:学科性质、学科定位与争论1、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2)母语和外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目的语5)总结一下广义、狭义的第二语言2、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6)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7)第二语言教学3、“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4、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5、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及提高教学效率。
6、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3)学习与教育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要研究这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也要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外部因素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非常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
外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正政策等。
7、教与学的全过程,指学习者从零开始到接近标准目的语的整个过程中其汉语水平发展的各个阶段教与学的特点与规律,也包括每个阶段总体设计等四大环节的内部规律及相互关系。
8、对外汉语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外部因素即其之间关系,其核心部分是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既体现了学科的内容及学科的性质特征,同时又能为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整个学科建设指明方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点整理刘询版
名词解释常见的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由词形变化表现岀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
汉语没有形态,所以汉族人对这种类型的语法范畴比较陌生,但是,要了解外语的语法结构特点,必须学握这些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基本词汇:语言中使用范围最广、生命力最长的,成为全民词汇中的主要部分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有关自然界事物的:天、地;有关生活、生产资料的:米、面;有关人体各部分:心等等。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呈大,成分杂,变化快。
如新词和外来词。
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或“我认为/我相信”等小句来体现。
句子是表达说话者的所知、看法或要求的,而情态则为表达说话者主观上认为自己的所知、看法的其是性如何,或实现自己要求的强制性或意愿如何,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言语行为:人们所说的话不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其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言内行为、言外形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形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言语行为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命令,请求,询问等,通过句型结合说话时的语境体现。
同时也可分为间接和直接言语行为。
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关系,可以将文字分为表音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又称为拼音或字母文字,最小单位一字符只能表示语言符号的音,不表示其意义。
表音文字还可根据语法单位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
意音文字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精华考点整理essence
精心整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常考点总结引论部分:·分析:内涵教育学心理学部分内容,重点在于最后教学实践部分1.记忆规律与学习2.第二语言教学法(产生国家)3.教学全过程四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4.语言元素教学原则(语音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5.假说和分析(代表人物/步骤)的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语言要素(四要素)/言语技能(四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话语规则和交际策略)/相关文化知识(汉语、国情、背景)课程设计(主要课程):汉语技能课:综合技能课(原称精读课)+专项技能课(听说读写技能课)汉语知识课:四元素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课: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教学原则(10个)(三大教学目的、三大输入输出、三大教学技巧、一个现代化)话题型/文化型着名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等编写):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结构法教材;《基础汉语课本》:结构法时期的集大成者,代表了80年代以前的最高水平;《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套贯彻结构、情景及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教材,被德国美国各种夸,20年来世界上使用最广,第一步获奖的对外汉语教材。
《今日汉语》(胡裕树主编):最大特色是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浅显文字介绍历史和神话《初级汉语课本》(鲁健骥编):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分技能教材。
分主干教材和配套教材《说什么和怎么说》:第一部完全以功能为纲的中级口语教材原则:短期集中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先音素后会话or反之)(正确做法:语流-单音素-语流)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难点(汉语和母语或媒介语对比)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听说结合,先听后说模仿和练习为主,知识讲解为辅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2.词汇教学原则:掌握词语具体意义和用法,不可简单对译词与句子结合,在语境中掌握词汇3.4.汉字教学原则:语(语音和口语)和文(汉字)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照自身规律独立教学)字词结合(望字猜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介绍汉字,培养兴趣(构成规律和演变,表意和表音功能助于学习)分层次,四要素(笔画部件整字三层次,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四要素)重视对比,反复练习书写(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比较、避免写错字)语言测试(间接性、片面性、主观性、偶然性)分类:A 1.D2.达能力测试3.按命题方法综合性~:测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能力交际性~:测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4.按分数解释方法: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5.按测试制作要求:标准化测试、非标准化测试五星评价标准★★★★★★效度validity:又称有效性,就是测试到底能不能测出我要测的东西;可用不?(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共时效度/预示效度)★信度reliability:又称可靠性,测出结果来了之后,是否能反映他的实际水平;可信不?从三个方面衡量信度:稳定性(再测)、等值性(复本)、内部一致性(基偶分题)1.2.应选用原文,语境要清楚,300或200字左右宏观与微观结合,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全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常见的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
汉语没有形态,所以汉族人对这种类型的语法范畴比较陌生,但是,要了解外语的语法结构特点,必须掌握这些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基本词汇:语言中使用范围最广、生命力最长的,成为全民词汇中的主要部分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词的主要特点.有关自然界事物的:天、地;有关生活、生产资料的:米、面;有关人体各部分:心等等。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如新词和外来词。
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或“我认为/我相信”等小句来体现。
句子是表达说话者的所知、看法或要求的,而情态则为表达说话者主观上认为自己的所知、看法的真是性如何,或实现自己要求的强制性或意愿如何,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言语行为:人们所说的话不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其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言内行为、言外形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言外形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言语行为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命令,请求,询问等,通过句型结合说话时的语境体现。
同时也可分为间接和直接言语行为。
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关系,可以将文字分为表音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又称为拼音或字母文字,最小单位—字符只能表示语言符号的音,不表示其意义。
表音文字还可根据语法单位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
意音文字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提示音的字符叫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
汉语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社会方言: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分工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社团内联系比社团间联系更为密切。
交际密度的不同影响到语言创新的传播从而使各个社团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
根据社会因素而区分的社团与语言特点相关,所以被称为不同的“言语社团”。
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情况下一个地区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在不同地域已经完全分化为不同的社会条件下。
各地说话人的语言认同一般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认为各地所说的是同一语言。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
语言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的分化关系类比为人类的亲缘关系的谱系。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作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谱系分类可以起于一根而不断分叉的“谱系树”图形来表示。
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并且这些语言也会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
经济文化水平低的主要向高的借用文化政治词汇;经济文化水平高的向低的借用当地事物风俗的名称。
语言联盟: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有大量借贷,而且在语音。
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汇彼此不同。
语言联盟是不同民族深度且相对平衡接触的结果。
常提到的例子是: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
历史比较法:把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基本词汇里的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应关系,就可以推知原始“诅语”的许多事实。
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诅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曾系统应用于印欧语系的研究。
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许多语法演变也可以从类推中得到解释。
类推作用有其局限性,一是推不倒根深蒂固的旧有规则,二是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类推作用不可能使其达到井然有序的程度。
语法化:相当于“实词虚化”,是指语言系统中原有实在意义的实词在语法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语法化是有等级的序列,是有语法化程度较低的一端向语法化较高的一端逐级演化的过程,这一序列包括词汇义。
语用义、词法句法、语音多个方面变化。
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往往造成前面提到的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虚词、结构的出现,如介词“把”,助词“了”等。
重新分析一定会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所有结构为实例a,二是有些为实例a,有些为实例b,有些可互为ab理解,三是,只有结构b。
简答语流音变和音位变体(详参P66~69,P75~77,应掌握对立互补原则)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如bi.zi.zhi中的i。
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在一定语音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
如普通话/a/的4个变体均为条件变体:出现在i和n之前的[a](俗称前a),出现在i和n之间的为[ε],出现在i、u之后或单独作韵母的为[A](俗称中a),出现在u、ng之前的为[B](俗称后a)。
出现的位置有严格地规定。
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如普通话/w/的两个变体[w]和[v]便是自由变体,因为像“万、伟、为、危、旺、闻”等开头的音,可以念作[w],也可以念作[v]。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的语法结构特点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但是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
汉语是孤立语的一个代表.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词序,很多都是由虚词来表达的。
比方“父亲的书”,“父亲”和“书”之间的领属关系是通过虚词“的”表示的。
汉语、壮语都属于孤立语。
屈折语的“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做内部屈折。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
屈折语的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屈折语的词根和词尾结合得很紧,脱离词尾这种变词语素,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
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都是屈折语。
粘着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结构类型。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无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
因此,一个词如果要表示三种语法意义就需要有三个变词语素。
此外,粘着语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
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
日语是粘着语,一个变词语素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要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就把有关的变词语素粘附在词根上。
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都属于粘着语。
复综语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粘着语。
在复综语里,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由于在词里面插入了表示多种意思的各种语素,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
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
常见的语义角色(P141~144)句子不仅有语法结构,也有语义结构。
语法结构是根据句子成分在语言内的表现而抽象出来的,而语义结构则是根据语言成分与人类经验的映像关系得出的。
换言之,虽然人类经验不断变化,但每种语言的人们,却把这千变万化的现象或事件分析为稳定的、空间上离散的“物体”(体词)和依附于物体上的、时间上的又连续性的可变的“动程”(谓词)构成的结构,并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抽象为“动—名”关系,即句子的语义结构。
从语义结构看,(1)句中的名词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关系,语义学称为“语义角色”。
(2)不同的语义角色需要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的名词来担任,如许多动作需要发出者是有生命的。
(3)不同语义角色与句法结构有关联。
语义角色的分类多种多样,“动程”可分为最基本大类:动作、性质/状态、使动。
“物体”则有如下几类:施事(动作主动发出者)、受事(施事动作影响的事物)、与事(动作非主动参与者)、主事(性质、状态非主动变化主体)、致事(事件引发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围语义角色:工具、方所、时间。
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关系密切,因此具体某个句子中的语义角色一定同时担任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另外,据中的语义角色出现是根据谓词的类决定的,可能会省略,但仍可还原。
话题及话题的有定性(P151~155)说话者向受话者说话,一定要传递关于某个实体的信息,这个信息可称为“信息的基点”。
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即“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所以,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此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如“客人来了”这句话以“客人”为话题,用来表示“客人”是说话者、听话者计划内的来访者,即“有定的”来访,而如果改用“来客人了”,则表示来客是听说双方计划外的不速之客。
焦点及焦点的标示焦点是句中说话者所认为的受话者所不知道的信息,并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叫焦点。
与之相关,它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相关。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即为“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