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的语法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习要点
1、理论部分1.教学语法的概念:以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为目标,以构造规律、用法和表达法为主要描写内容的一套语法系统。
也称“学校语法”或“规范语法”。
2.教学语法的特点:(1)科学性:首先是语言事实的描写要科学,要符合汉语实际;其次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要科学,要符合语言理论。
(2)规范性:传统语法就是一种规范语法。
所教的内容要求是正确的,可靠的;强调教学语法的规范性的同时,要有动态的观念。
(3)实用性:教学语法的根本目标所决定。
语法项目的选择、安排和描述都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强调实用性,不能牺牲科学性。
(4)统一性:这主要是就语法分析和描写的术语、系统而言的。
系统本身的统一和稳定就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5)针对性:这也是由教学语法的本质决定的。
不追求系统的完备和完美,一切以需要为导向。
针对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总体上的针对性和个体上的针对性之分。
3.教学语法的特质:实用、适用和管用;简明与可操作。
4.语法教学和教学语法的主要区别:5.理论语法的定义:理论语法是语法学家对语言的语法系统和语法规律所做的理论概括和说明,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律的体系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通则。
又称: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描写语法。
6.理论语法的特点:(1)追求理论体系的自足性;(2)分类上强调标准的对内普遍性和对外排他性;(3)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7.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8.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联系(1)理论语法为教学语法提供基础(源泉)教学语法本身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以理论语法为基础。
没有理论语法的深入研究,就没有教学语法的实际效果。
(2)教学语法促进并检验理论语法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分是人为的,为了把二者所着重的点凸现出来。
根本上说,二者都应该以是否符合语言事实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9.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的接口问题:实际就是理论语法研究成果能不能以及如何应用于教学语法的问题。
关键点有二:第一,要看理论语法的研究成果是否揭示了语言构造的规律;第二,如果是,要看语言学习(教学)是否需要这样的规律。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1)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 系) 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 但语义却发生变化。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 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格—→阿Q的性格 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店” 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刚刚】(副)不多不少,~ 一 杯/箱子不大, ~装下衣服和书籍/他~走, 你快去追吧!
【刚才】(名)时间词。指刚过去不 久的时 间:他把~的事儿忘了/~他在车问劳动,这会儿 开会去了。
D. 词类的系统
词类 虚词
实词
体词
谓词
名 代 词 词
数 词
量 词
动 词
形 容 词
副 词
介 词
连 词
助 词
叹 词
3.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 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 式手段。
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
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
包括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
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 、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 我笑——笑我 西瓜甜——甜西瓜
对外汉语语法和语法教学
一、语法及语法教学基本知识
(一)语法 1. 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一整套构造规则: 构词法—词的构造规则 句法—词组和句子的构造规则
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
这种词法与句法的一致性是有历史根源的, 美国功能语言学先驱T. Givon (基冯)提出过一个 著名的观点: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这是 说一种句法构造可以在历时演变中转化为词法结 构。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的意义和特点
2012年第11卷第7期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和特点□张乐【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不仅是因为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还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具有一些与其他研究方向不同的特点。
深入了解这些,对我们更好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语教学;汉语语法;语言特点;语言教学【作者简介】张乐(1985 ),女,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辅导员,硕士语法是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
它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连词造句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去发现和描写这些规则,而不能随意创造;二是指语法学家们对语法规则的描述,即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我们要先分清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两个概念。
“语言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研究,教学语法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许国璋,1991)。
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是教学语法的基础,教学语法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也是对理论语法和描写语法的验证”(张志公)。
明确了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联系与区别,对我们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把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学习;另一方面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学习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会一种技能,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
教学语法体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两个,即教什么和怎么教。
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研究的意义,我们主要从研究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以及理论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必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是非常之际(R4)。
在原文中第一句由主位(studies)和带有三个信息点的述位(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for ability)构成;第二句中,上面述位中的三个信息点分别充当已知信息(即主位),从而引出三个实际上并列的新的主述位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讲义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讲义
语法概说
什么是语法
语法分析和语法单位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体系
汉语语法的特点
1、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汉语注重意合
3、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
识别词类的方法
根据划分词类的标准:语法功能
组合功能
句法功能
类别功能
识别的窍门:记小类
名词
代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介词
副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象声词
词类的教学分布
构成语法点出现在教材中
构成表达式出现
分布在句子当中
词的兼类
“零”和“半”
“二”和“两”
三、小数、分数的读法
四、倍数的读法
五、序数的读法
“第”的用法
号码读法
六、概数表示法
相邻数字的并列
“几”和“多”
表概数的词语
量词的语义特征
一、量词和名词在语义上的联系
4、离合词的重叠方式是AAB
5、离合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6、有的离合词可以倒序
三、离合词的教学方法
词的组合
一、短语概述
二、短语的类别
1、短语的结构类别
2、短语的功能类别
句子和句子成分
主—谓中的主语和谓语
三、指示代词的活用
能愿动词
一、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二、能愿动词的词义分析
1、能愿动词的一词多义
“能”:
“会”:
“可以”:
“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简介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简介一。
词类 (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1。
名词: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体名词1) 方位词:东、南、西、北、上、下、前、后、里、外、左、右、内、中、旁、间。
与名词搭配表处所(河里、楼下)、表时间(上星期、三年后);成对的`表概数(三十人左右、圣诞节前后);引申后表方面(思想上)、情况(实际上)、条件(高温下作业)。
2)时间词:时点(常做状语、谓语)、时段(常做补语)。
2。
代词:1)人称代词:人家、咱们、自己2) 指示代词:3)疑问代词:人(谁)、事(什么)、处所(哪儿、哪里)、时间(什么时间、哪会儿)、状态、性质(怎么、怎么样)、数量(几、多少)。
作用:可用来表示疑问、反问、任指(谁都可以。
)、虚指(应该买点儿什么送给他。
)4)特殊代词:每、各、某3。
数词:基数、序数1)分数念法:2)概数:相临的数词(两三个、七八千);数词后加“来、多、左右、上下”)3)活用:表“多”:一问三不知、九天云外、十全十美、百看不厌、千里马、万箭齐发4。
量词:名量、动量1)名量:不定量词:些、点儿;准量词:年、天、星期、小时、分(钟)、国、县;借用量词:桌、杯、桶、车2)动量:专用动量:次、回、下、场、阵、趟、遍;借用动量:脚、眼、拳、刀、枪5。
动词:动作、状态、关系、能愿动词1)动作动词:2)状态动词:喜欢、爱、希望、饿、困、3)关系动词:是; 叫、姓、成为、像、等于* 动词重叠: AA, ABAB* 离合动词:就业、见面、动身* 动名兼类:包、病、报道、领导4)能愿动词:可以—不可以—不能—不行6。
形容词:1)一般形容词2)非谓形容词/区别词:男、女、正、副、横、金、棉、黑白、主要、老式、国营、高级、小型* 重叠:程度深、描述性强AA, AABB* 兼类:动形(红、静、松、清楚、明白 /公开、纯洁/ 聋、讨厌/ 热闹、高兴舒服); 名形(秘密、便宜、方便、热闹、困难)7。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一节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二、什么是教学语法 2.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参考语法的关系
理论语法:专家语法 研究性
推广
基础
教学语法:规范语法 规定性
提供事实 互相 促进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语法:习惯语法 描写性
第一节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二、什么是教学语法 3.教学语法的特点
规范性 稳定性
可接受性
第一节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一节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三、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2.本体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区别: 编排目的不同
起点不同
学习对象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者负迁移影响 重点和难点不同
教学内容不同
内容的安排不同
内容的深度不同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和方法
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地位 1.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培养语言交际 能力的基础 2.大多数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都比较重视语 法教学 3.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理论知识的 指导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和方法
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a.演绎法:一般到具体 b.归纳法:具体到一般 c.类比法:具体到具体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和方法
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2.汉语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1.文字描述法 2.公式法:主要是句型 把+O1+V+O2(把车票还给他们) 3.比较法:名词-区别词 点儿-些 4.对比法 5.图表法
三、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 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学习的对象既可以是外国 学生,也可以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 作的教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相应可分为学生用 对外汉语语法和教师用对外汉语语法:学生用对 外汉语语法,有的称为对外汉语语法、实用对外 汉语语法、对外汉语实用语法、实用现代汉语语 法等;教师用对外汉语语法,一般就称为对外汉 语教学语法。第二语言教学是针对第一语言教学 或者说母语教学来说的,第一语言教学语法又称 为本体教学语法或本体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绪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内容一、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则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第二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是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外语。
2、母语和外语是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
母语=第一语言?外语第二语言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
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是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4、目的语目的语是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选择“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目的语”填在括号内: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英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
一个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正在学习汉语。
英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
一个在苗寨出生长大的孩子,学会了汉语。
苗语是他的(),汉语是他的()。
结论:以上概念从不同角度提出,它们之间存在:1、交叉现象2、模糊现象母语本族语第二语言外语(二)学科的名称学科名称是学科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1、对外汉语教学体现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如果:教学对象——不是外国人教学地点——国外适合国内教外国人汉语时使用2、汉语教学国际场合,国内外学者一起讨论学科或学术问题时。
国际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科学性——精确地指出了本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学术论著中使用不上口4、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教学论角度本学科形成以来,对外汉语学界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事实上包含了“对外汉语教育(学)”的全部内涵。
对外汉语语法讲义.
对外汉语语法讲义.第⼀篇主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辅导⼀第⼀章为《序⾔: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概说》,⼀共五节。
⼀、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区别⼆、母语教学语法与第⼆语⾔教学语法的区别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1、语法的实⽤性2、语法的规范性3、语法的稳定性4、语法的可接受性5、语法规范的细化6、注重习得研究四、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五、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阶段1.初级阶段语法教学:形式语法模式2.中级阶段语法教学:语义语法模式3.⾼级阶段语法教学:语⽤功能语法模式我们本门课程既有知识的介绍,⼜有能⼒的培养。
但⼆者不是孤⽴的,⽽是互相融合,紧密结合在⼀起的。
即讲语法知识时不是为了讲语法⽽讲语法,不是讲纯本体意义上的语法,⽽是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选择我们的语法项⽬,同时还要讲该语法项⽬的教学⽅法。
讲教学⽅法时也不是单纯讲教学⽅法,⽽是把语法知识融⼊其中。
⼀.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论在教学对象、教学⽬的还是教学⽅法上都存在很⼤的不同。
关于⼆者的不同,语⾔学家和英语教学专家许国璋先⽣曾就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作过很好的论述:教学语法是教学⽤的语法,⽬的是致语法的⽤;分类不要求严格,以说明⽤途为主;例⼦⼒求翔实,本⾝就是学习的材料;对象是语法学习者,学习条件不尽相同。
理论语法是供语⾔学研究的语法,⽬的是明语法的理;分类要有概括性和排他性;以最少⽽⾜够的例⼦说明类别;对象是语⾔研究者,学习兴趣⽐较⼀致。
教学语法⼜叫“学校语法”,是根据教学需求⽽制定的语法体系,其⽬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让学⽣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并将所学到的语法知识有效地运⽤到语⾔交际中去,重点在于语法功能的描述,应具有实⽤性、可读性和易学性,为了适应教学需求,教学语法有时应该是规定性的。
⽽理论语法⼜叫“专家语法”,其⽬的是要建构⼀个完美的语法体系,⾃然要注重理论的概括和概念的准确。
作为研究性的语法,理论语法要确保理论性和系统性;⼆者有时会产⽣⼀定的⽭盾,但总体上具有指导和促进的关系。
对外汉语语法资料
攻略三:常见组合与辨析考点语技巧(一)常见组合1、有点儿/一点儿区别特点:位置/词性2、就/才区别特点:时间早晚/时间长短/数量多少3、偶然/偶尔区别特点:词义/词性4、再/又区别特点:时态/组合/出现句型5、对于/关于区别特点:用法/句法成分6、左右/前后区别特点:语义/搭配7、突然/忽然区别特点:语法成分/词性8、刚/刚才区别特点:词性9、偏偏/偏区别特点:语义10、不/没区别特点:时态/用法11、 尤其/特别 区别特点:语义/词性12、究竟/毕竟区别特点:语义/主语前后的位置13、再三/一连区别特点:语义14、15、据/按/凭区别特点:组合16、净/光/仅区别特点:语义/搭配17、往往/常常区别特点:时态/规律性18、一向/一直区别特点:语义19、但是/却区别特点:程度/位置20、反而/却区别特点:程度/语义(二)重叠1、动词重叠注意:“静悄悄”“慢吞吞”这一类的词是由“形容词+词缀”构成的生动形式,表示“很+形容词”(很静、很慢)的样子,是比较特殊的一类。
3、名词和量词重叠模拟测试(一)测试题测试题一1、刘明A跳了B一遍C一遍,D始终不能达到原来定下的高度。
又2、如果连题目都没选A好,你的文章写得B精彩,老师C也不可能D满意。
再3、昨晚我A从B8点C干D到12点,才写完汇报材料。
一直4、该办的事情A没有办成,B不相关的人C认识了D不少。
倒5、A谁B也不明白这两天夫妇心里面C是D怎么想的。
究竟6、尽管她A打扮得B很漂亮,C盖不住D脸上的皱纹。
仍然7、_________统计,今年东北三省的玉米产量比去年高了一倍。
A据 B由 C按 D凭8、森林里________的,连一声鸟叫都听不到。
A静悄悄 B静静悄悄 C静悄静悄 D悄悄静9、这几天生意特别好,_______星期天就赚了三百万。
A净 B光 C全 D老10、我也也从来不喝酒,可是那天他一高兴,_________喝了三杯。
A一连 B直到 C一直 D再三11、那件衬衫________的,她穿着真好看。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义是指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其中包括词汇的搭配和句子的逻辑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词汇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词汇组成完整的句子,并理解句子的含义。
语法是指词汇和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语法规则包括词性、句型、语序、时态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汉语语法规则,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规则,以便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用是指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际功能。
语用包括语境、语气、语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掌握这三个层次,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好汉语,流利地与汉语母语人士进行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一、引言1.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线条性。
3.文字是符号的符号,文字是按照一定方式记录语言的书写系统,是辅助语言并且扩大它的作用的工具,是用来代替语言的符号;文字是书写符号的体系,但书写符号并一定是文字。
4.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5.现代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普通话和方言。
6.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历史背景:(1)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3)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述1.语法:一是指语法本身,即人们说话的规则,或者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指语法著作或者是语法学这门学科。
2.教学语法:教学语法称为规范语法、学校语法、课堂语法等。
是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法学及其语法书,教学语法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研究他们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
理论语法也称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
3.教学语法的特点:规范性、稳定性、可接受性(一是教师的可接,二是学生的可接受性。
语法教材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对象既可以是外国学生,也可以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5.汉语语法的特点:(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3)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4)助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类词(5)单双音节对词语结构有一定影响(6)有丰富的量词6.教学语法是贯穿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语法教学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地位:(1)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2)大多数第二语言教学流派都比较重视语法教学(3)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8.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语法术语的表述,尽量少用语法术语(2)语法偏误的讲解(3)表述的浅化和简化9.第二语言教学流派方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重点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重点总结第二章语素和词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2、成词语素就是词。
3、词的检验方法:问答法、剩余法、扩展法。
4、离合词:①不可带宾语②所涉及的对象应插入离合词中间③动量成分要插入离合词中间④时量成分依具体情况而定,或中间或后面。
⑤离合词重叠式一般只重叠第一个语素,构成“AAB\A了AB”。
5、离合词与一般动宾词语的差异:离合词中间可插入其他成分,如着了过时量、动量成分,而一般动宾词语动宾式合成词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大家、到底、得体、马路、有机、举重等。
第三章词类上1、兼类词:虽然具有不同词类的词性,但是词汇意义没有发生改变。
2、同音词:虽然书写相同、发音相同,但是词汇意义上没有密切联系,属不同词类。
3、名词:不能直接和数词连用,必须组成数量短语才可修饰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不、很修饰。
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词:集体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
表籍贯、民族、性格、穿着、职业等,必须加上具体的定语。
顺序义名词,要在后面加上“了”,或是前置定语。
③方位名词:“前”一般不能单独用于名词性词语、短语之后,而“前面”可以。
④时间名词:以后——过去、将来的时间里;后来只能用在过去。
⑤处所名词:在具体的地理名词后,不能用方位词“里”(中国里)4、数词:度量衡单位量词前,一般用“二”,除“米、吨、公里”等新型量词。
“几”一般要加量词才可修饰名词。
“左右”用在数量短语之后,不能放在表示时点的时间名词后,(春节左右)“前后”只能放在时间点后面,不能放在时间段。
“多”所跟的数词,只能限定在十万以内。
“俩”后面不能接个。
“零”在多位数中,不能缺省,但是量词可以省略。
5、量词:“点儿、些”表程度时,只能放在形容词和动词之后。
“点儿”只能放在不可数名词前,“一点儿”只能放在形动之后;“有点儿”只能放在形容词之前(表消极)。
6、动词:语义特征分类——动作v、关系v、存现v、能愿v、趋向v、心理v、使令v带宾语情况——及物(单双、形式)/不及物(存现句)动词的情状——静态动词、持续动词、瞬间动词、终结动词 *决定+动宾词组,中间不加“了”。
对外汉语教学法
1、教育法的理论支柱:①语言学原理: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以某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育学流派。
②心理学原理:即心理学研究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等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
③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包括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④文化学基础: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之一;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一)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和教学:①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教学: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汉语声母可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分类、汉语韵母有单、复、鼻韵母、拼音方案只有注音作用。
教学上重点放在声调的操练上;注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对比练习;教学多示范练习,利用教具和夸张的发音;充分利用听觉和视觉将字的音和形与外界实物反复联系。
②汉语词语的特点和教学: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双音节词占优势、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词根+词根联合、偏正、动宾、补充、主谓)。
教学上利用双音节词帮助学习者加深印象,积累词语;在词素的组合和词序的排列上下功夫;利用词语意义上的联想和联系来帮助记忆。
③汉语语法的特点和教学: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和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在教学山着重进行汉语的组合和扩展训练,熟悉汉语搭配;多注意汉语的配对习惯和配对的语义关系;语序上多做变换练习,丰富汉语句型和句式。
④文化特点:表意文字㈡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①无汉字背景:听说比读写容易;书写和识记汉字难;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句为主。
②有汉字背景:阅读比听说进展快;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受本国汉字意义和用法的干扰。
对外汉语之-动词讲解技巧
“有”只能接受“没”的否定,不能接受“不” 的否定。对提问进行否定回答时,应该用“没 有”,不能单独用“没”。否定后,不是在特定 的场合下(反驳、对比、强调等),宾语前一半 不用不确指的数量词。
我没有时间,不能陪你上街了。 你有中国朋友吗? 没有 我没有自行车。 *我没有一辆自行车。
(4)定语的作用只是修饰、限制,而不是表时 态和情态,所以动词重叠式一般不用于定语。
*刚才试试的那件衣服还可以。 *学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不要着急。
(一)动词 动词在句子里主要做谓语,有如下语法特征:
1、动词可以接受副词的修饰。
正在打电话 都看完了 马上去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部分能愿动词可以接受 程度副词的修饰,其他动词不行。
很生气 十分喜欢 特别爱 多么希望
2、多数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 从语法上表示动作的时间、状态。
他昨天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动作完成) 他正在给妈妈写着信,电话响了。(动作进行) 他前几天给妈妈写过信。(动作经历)
3、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
我正在看小说。 他很关心我。 小王明天去北京。
有些动词既能带名词性宾语,也能带谓词性宾语。 如:看、听、看见、听见、喜欢、考虑、研究
我看见我的朋友了。 我看见我的朋友走过来了。
动词
“是”字句是由判断动词“是”做谓语的句子, 主要表示判断,说明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基本结构是: 名词1(名词性短语)+是+(修饰语)+名词2
我是新来的那个日本留学生。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那本词典是我的。 他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1)意义上表示“等于”时,结构上主语和 宾语的位置可以互换。
对外汉语语法点
对外汉语语法点一、名词名词是指事物名称的词语,包括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在对外汉语中,名词的用法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名词的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
一般情况下,名词在后面加“们”表示复数,如学生们、老师们。
但是也有一些名词没有复数形式,如水、米饭等。
2. 名词的性:名词有男性和女性之分。
通常情况下,男性名词后面加“先生”,女性名词后面加“女士”,如张先生、李女士。
3. 名词的所有格:名词的所有格表示所属关系。
一般情况下,在名词后面加上“的”表示所有格,如我妈妈的书。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在对外汉语中,代词的用法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代词是“我”,第二人称代词是“你”,第三人称代词是“他/她/它”。
2. 物主代词:物主代词表示所属关系。
一般情况下,物主代词有“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
3.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表示动作的主体和宾语为同一人或同一物。
一般情况下,反身代词有“自己”、“互相”。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
在对外汉语中,动词的用法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动词的时态:动词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时态。
一般情况下,过去时在动词后面加上“了”,现在时在动词前面加上“正在”,将来时在动词前面加上“将要”。
2. 动词的语态: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一般情况下,被动语态在动词前面加上“被”。
3. 动词的方式:动词有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
一般情况下,直接方式在动词后面加上“地”,间接方式在动词前面加上“通过”。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性质的词语。
在对外汉语中,形容词的用法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形容词的级别: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之分。
一般情况下,比较级在形容词前面加上“更”,最高级在形容词前面加上“最”。
2. 形容词的位置: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前面,表示事物的特征和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汉硕考研必考内容, 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欢迎阅读。
1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 我们║五个人一组。
(2) 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2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二、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 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例如“西式服装、 大型轿车、慢性肺炎、彩色电视,大号的、 野 生 的 、 男 ” 的 。 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语、宾语 ,组成的字短 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作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西式的比较贵”、“他要买微型的”、 “公私不分”、“他不男不女”、“看见两 男两女”等。 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例如 “非正式会谈”。
无~:无形、无机、无色、无线、无轨、 无声、无期等 单~:单程、单轨、单色、单面、单项、 单孔、单边等 双~:双程、双规、双色、双面、双项、 双孔、双重、双色、双边等 公~:公共、共有、公立、公费、公示 等 多~:多元、多边、多级、多维、多民 族等
国~:国营、国有、国产、国家级、国 立等 私~:私营、私有、私立等 其他:野生、机动、袖珍、椭圆、家 养等
单音节区别词: 男、女;公、母;正、副;雄、雌;单、 反;荤、素等。 双音节区别词: ~式:中式、西式、美式、日式、韩式、 男式、女式、老式、新式等 ~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重型、 轻型、复合型、单一型、应用型等 ~等:初等、中等、高等、优等、劣等、 头等、低等、上等等
~级:初级、中级、高级、特级、甲级、 乙级、超级等 ~色:米色、藕色、桃色、茶色、酱色、 彩色等 ~质:本质、纸质、金质、土质、铁质、 银质、等 ~本:草本、木本等 ~动:自动、手动、电动等 有~:有形、有机、有色、有线、有轨、 有声、无期等
三、区别词的偏误分析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能充当定语, 还可以充当谓语,一部分能作状语和补语, 能前加副词“不”和“很”,而区别词则只 能充当定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状语、和 前加不,即缺少谓语功能,不能归于谓词。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例如“女医生和男运 动员”能插入“的”,算是有区别词的短语; “女人和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 算一个词,这里的女男是语素,不是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的语法特征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三音节词是一个特殊的集合体,从数量上看,汉语里三音节词有增长的趋势.它既具有与占汉语词汇绝大多数的双音节词所共有的某些属性、特征,同时又表现出区别于双音节词以及其他词汇成分的特殊之处.从三音节词的语法功能入手,对其词类分布进行比较系统地、全方位地考察,可使我们对三音节词的词类划分及每个词类的功能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到“体”(aspect),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
‘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叙述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
”(第30页)《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说:体是“对动词作语法描述的一个范畴(与时和语气一起),主要指语法标志动词表示持续或表示活动类型的方式。
”(第41页)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形容词也有体的分别,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说:“体的范畴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过程”。
(第471页)现代汉语中是不是有在体的语法范畴?有不少语法学家对此作了肯定的答复。
王力把体称为“情貌”,他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认为:“大致说来,人们对于事情和时间的关系:第一,着重在事情是何时发生的,不甚问其所经过时间的远近,或长短;第二,着重在事情所经过时间的长短,及是否开始或完成,不甚追究其在何时发生。
前者可以罗马语系(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为代表,后者可以中国语为代表。
”(第151页)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说:“汉语语法构造,则没有时间,而有‘体’。
”(第189页)由张斌、胡裕树给《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撰写的条目中认为: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的差异,在词类上的表现之一是“动词时态范畴的出现。
”(第178页)龚千炎在《谈现代汉语的时制表示和时态表达系统》中说:“现代汉语只有‘体’的语法范畴而无‘时’的语法范畴。
”[①]相比之下,否定的意见不多,但确实存在。
徐烈炯在给《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撰写的条目中说:“汉语没有时的形态范畴。
有些语法学家认为它有体的形态范畴,例如‘着’表示进行体,‘了’表示完成体等。
但是这样的分类是不够精密的,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的‘着’字表示的是一种静止的状况,而‘屋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雪’的‘着’字表示的是动作遗留下来的状态。
至于‘了’,它确有完成体的功能(做了一件好事),但有时‘了’和‘着’却很难区分。
例如‘开着窗户睡觉’:‘开了窗户睡觉’,‘着’和‘了’在这样的上下文里几乎是同一意义。
因此,汉语语法学家没有采用体的范畴,而把这一些词作为动词词尾或语气词来处理。
”[②]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影响的语法教材和论著在涉及到这个问题时的下述做法:不明确断言体的语法范畴的存在,但又介绍体助词。
比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中,是在说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时候才介绍由它们表达的几种体。
朱德熙《语法讲义》中认为“了、着、过”是动词后缀,分别表示动作的完成,动作或变化的持续,曾经发生某事或曾经经历某事,他也不提及体、时态或动态。
大家知道,除去少数人之外,国内语法学家如果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词的语法范畴,那么体便是唯一的范畴。
对于这样一种语法范畴,上述教材、论著的作者为什么要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呢?我们揣测,这可能是为了控制教材的难度,也可能是服从整体的基本框架,但是不是他们也觉得直截承认体是语法范畴不太合适呢?看来未尝没有这个可能。
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某些虚词,它们表示体的意义,这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如若不然,对“了、着、过”这些助词又作何种解释呢?然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则如上文所述,就有分歧了。
从表面看来,这种分歧并非原则性的。
因为不管怎样,毕竟大家都承认现代汉语中有表示体意义的手段,承认体意义是有几种类别,这就够了。
至于它们是否上升为语法范畴,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若能透过表面现象作一深入的思考,就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问题。
体能否成为一种语法范畴,这个问题本身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它的探讨涉及了对现代汉语语法学分类框架赖以构建起来的几条重要规则的反思,循此探求下去,我们得到的收益可能是极为重要的。
退一步说,如果我们仅仅把注意力限制在体本身的范围内,那么这种探讨也不是无足轻重的。
初步的考察表明,即使我们目前尚不能对现代汉语中的体能否概括为语法范畴作出明确的答复(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全局性的思考),我们也能透过对此而作的辨析和思考,对现代汉语中的体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在《理论语言学引论》中,莱昂斯区分了三种语法范畴:首要(primary)语法范畴指词类,次要(secondary)语法范畴指时、式、格等,而主语、谓语、宾语等属于功能范畴(function al categories)。
按照这样分类,体若作为语法范畴属于次要范畴。
次要语法范畴又可称为狭义的语法范畴。
如高名凯所说:“以狭义的意思来说,语法范畴则指一般语法学家在词类下所讨论的名、动、形容等词所有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那些语法意义的概括。
”[③]这种观点,和前文所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的说法都相吻合。
显然,它们的共同性源于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遵守,众所周知,这种理论得以建立的材料基础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主要是印欧语。
正是在这方面,现代汉语吴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正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的:“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我国某些兄弟民族语言和西方语言里边用形态成分来表示的概念,汉语里边或者不作表示,或者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
”(第1页)这些半独立的词(即虚词)在语法上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经常附着在实词之上,全也经常附着在自由短语之上。
利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体意义,是现代汉语表示体的主要语法手段。
这一点,在各家的研究中都有反映。
王力在现代汉语中分出七种情貌,除了普通貌是零形式之外,其他六种都用情貌成分表示。
这些成分按今天的一般说法,包括助词“着、了”,趋向动词“起来、下去”,语气词“来着”和动词重叠。
高名凯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三种体,“这些词,除了叠动和加强是重复或连用词外,其他的则由补助词表现之。
进行体和起动体的虚词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之前,这些虚词多半还带有规定者的意味。
完成体和结果体的虚词则是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的后面的,这些虚词都是实词变来的,其本身本来可以具有动词的作用。
”[④]高名凯所说的虚词,今天分别称为副词如“正在、刚、才、恰”,助词如“了、过”,动词如“到、中”。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提到了五种体,其中三种用助词“着、了、过”表示,短时体(或尝试体)用动词重叠表示,可能体例如“说得清”“听不懂”。
“说得清”“听不懂”之类,按吕叔湘的看法,是由在复合动词中插入“得、不”构成的。
龚千炎在文章中分出了八种体,分别由时态副词如“曾经”,准时态副词如“就要”,时态助词如“了”,准时态助词如“起来”和语气词如“来着”表达。
以上各种表示体的手段,除去动词重复、连用、零形式以及动词“到、中”等之外,都是或多或少地具有附着性的词,其中体助词或语气词是公认的半独立词(朱德熙认为“了、着、过”是词缀),至于时态副词之类,有人不同意它们是半独立的词,但它们具有附着性是不能否认的。
概括地说,现代汉语中用半独立的词表示体的意义时,它们的附着对象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又可以是一个句子。
例如:①屋里的灯还亮着。
(“着”附着在形容词后)②师傅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批评帮助过他。
(“过”附着在谓词性短语后)③程斌终于找到一个没人坐的座位了。
(“了”附着在句末)④洗干净了一盆脏衣服。
(“了”附着在谓词性短语后)⑤今天星期一了(“了”附着在名词性谓语句末)这种现象表明,即使我们承认半独立的词表示体的意义是外部形态,也无法把有关体的形态变化看作是汉语动词、形容词所独有的特性。
这意味着如果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它并不仅仅属于动词、形容词。
由上文可见,一部分语法语学家在给现代汉语建立体的语法范畴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一种把该范畴扩大到谓词短语乃至句子之上的倾向,只是由于他们尚未对此作出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这一点目前表现得并不明朗。
这一做法一旦变得明朗,则势必导致对体一类次要语法范畴的定义作出重大的修正。
果正这样的话,其影响无疑是重大而广泛的。
三徐烈炯认为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体的语法范畴,其理由不外乎相应的概括缺乏一贯性。
应该承认,徐烈炯所指出的现象的确存在,它们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
比如“菜热着、上着石膏、晾着衣服”都可以或者表示运动、动作正在持续,或者表现运动、动作造成的结果正在持续。
又如“他当了三年主任”和“他当过三年主任”意思不同,但是“北京他去了三次”和“北京他去过三次”意思差不多。
“画了一幅画”和“画着一幅画”意思不同,但是“穿了这件衣服真好看”和“穿着这件衣服真好看”意思差不多。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徐烈炯没有提到,即有时候用不用体助词意思也差不多。
《现代汉语八百词》曾指出:表示复数的“们”,表示完成的“了”等半独立的词,“它们的主要特点是缺少普遍性:有的场合一定要用,有的场合可用可不用,有的场合甚至不能用。
……‘你看见〔了〕没有?’和‘我已经知道〔了〕,你甭说了,里边的加括号的‘了’都可以用可以不用的。
”(第1页)在新闻报道尤其是新闻标题中可用而不用体助词主要是“了”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子几乎可说俯拾皆是:⑥浦东开发又有一个新题目(新闻标题)⑦由市委、市府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今天上午拉开帷幕。
(新闻正文)有时候标题不用“了”,正文则用“了”,如:⑧英重新关闭与爱尔兰通道(新闻标题)⑨英国警方5日重新关闭了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的三条通道。
(新闻正文)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语法范畴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构成语法范畴的基础是对立关系,因此,范畴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处于对立关系的同类语法意义。
”[⑤]比如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
兹维金采夫认为:“语法意义用语言中具有体系性的某种标志来表达,这就使语法意义变成了语法范畴。
”[⑥]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指语法形式必须系统地表示语法意义,如果不系统,就不能概括出语法范畴。
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现代汉语中的体的语法意义似乎无法上升概括为语法范畴,因为甚至像“了、着、过”这类体助词在表示体意义时也缺乏一贯性,又何谈系统性呢?不过,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贯性是否意味着无例外。
如果承认一贯性并不排除例外现象,那么结论就可能不同了。
弗·帕尔默在《语法》中说:“英语的过去时不只是指过去的时间。
它还有另外两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