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汇 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和互动中所涉及到的跨越文化边界的沟通过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适应他们所处的中国社会环境。
跨文化交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汉语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学习汉语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还需要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汉语课堂上使用中国传统的礼貌用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跨文化交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跨文化沟通障碍,例如理解不同文化的习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等等。
通过跨文化交际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对话训练,在模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对方的意图,并且学会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中国社会环境。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生活、工作和学习。
对于这些外国人来说,他们需要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他们所处的中国社会环境,增强与中国人的互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学会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
跨文化交际学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学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5-07T16:04:47.6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作者:王意琅[导读] 成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见解精辟、结构稳定的固定短语,有意义的完整性、凝固性、民族性,因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成语教学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999087)摘要:成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见解精辟、结构稳定的固定短语,有意义的完整性、凝固性、民族性,因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成语教学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但成语学习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巨大障碍。
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分析跨文化交际学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体现形式,探索基于跨文化交际学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提升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并为激发留学生主动了解中华文化做铺垫。
关键词: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成语教学1介绍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搭配。
成语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被誉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也是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面对成语文化,大多数外国学生都表现的很感兴趣。
但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复杂、最薄弱的环节,同时,成语教学也是词汇教学中最难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目前对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语言学界和文化界对此探讨诸多,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专著、论文数量不多。
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进行过研究,但都没有很好解决如何具体展开应用以及符合实际会话情境这类问题。
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探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以便学生能深刻理解,更全面的掌握成语,最终能够自如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术语解释
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
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
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
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对象紧密相关。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
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
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
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
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
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这就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本族语:指本民族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
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规则体系。
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也就是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话语能力:指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环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言语行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说话人通过发生把这句话说出来,它所直接表达的是字面的意思。
言外行为:是通过一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言外之意。
言后行为:指一句话对听话人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中东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东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在跨文化交际基础上进行的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由于东西方语境的不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没有很好地把握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形成障碍。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中外文化交际的部分,要慎重选择文化教学的内容,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注重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吸收,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水平。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正文:一、东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一)东西方语境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不同的语言系统,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
美国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人霍尔·爱德华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并根据信息传播依赖语境的程度将各种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在人们进行交往时,如果较多的交际信息反映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而相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实际的言语中,那么这种文化特征就称之为“高语境文化”。
而在“低语境文化”中,实际的言语信息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语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东方文化的主流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其交际风格委婉,追求和谐,西方文化的主流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信奉自由平等,强调个体,而个体倾向于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态度或观点。
高低语境文化在认识上的差异,易给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阻碍。
(二)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表层因素,文化习俗是深层因素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 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 相反, 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
比如东方文化中的亲属称谓系统比较严密,亲属称谓词汇丰富,而西方文化中的亲属称谓词不多。
东方文化比较注重对长辈、血缘远近和亲疏关系,西方的民族对此不那么重视。
跨文化交际概念
跨文化交际概念“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也是指同一文化圈内部亚文化之间的差异。
不过立足对外汉语专业,文化差异主要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
因为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形来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交际失误,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人际交往。
中国同亚洲地区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际交往,虽然也有文化差异的一面,但要顺利的多,这是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彼此之间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1]2.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这是显而易见的,假如一方使用一种语言,而另一方使用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交际是无法进行的。
但是,既然交际的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要使用同一种语言,那么用来交际的语言对一方来说是母语,而对另一方来说必然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语”)。
比如一个中国人与一个美国人交谈,他们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直接交际,而不需要通过翻译这个中间环节。
这样界定的着眼点也是由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3.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多种多样。
可以是语言符号的交际,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的交际,如商品、画报、实物、影像、演出到其他物化形式符号的交际;可以是现场的双向交际,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的单向交际,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的交际;可以是口语交际,也可以是书面交际,如信函、公文等的来往。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一、概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框架中,词汇教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因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有效的沟通,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无论是听、说、读、写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都离不开词汇的支撑。
将词汇教学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各种需求开始学习汉语,这使得对外汉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更在于它在提高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个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就越高,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将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不仅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更好地以词汇教学为中心,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1.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学习汉语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其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和句子的教学,而词汇教学相对被忽视。
这导致许多学习者在掌握基本语法后,仍然难以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流,因为词汇量的不足限制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重新审视并强调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关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加强词汇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理解汉语,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高度融合的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文化在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交际也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伴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毕竟成为一个大趋势。
一、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一)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推进也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一种方式,使外国人更好更多地掌握中国语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体会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难度。
对外汉语学习是外国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
汉语言教学几乎都是从零起点开始,为了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受教者尽快地融入汉语的学习环境,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就必须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一些汉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了解文化差异,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跨文化交际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跨文化交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外国受教育者学习汉语的效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差异,不断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在文化冲击和文化矛盾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语言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一)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尽可能地避免与受教育者的母语文化的差异性,就能减少对外汉语文化和异文化的矛盾,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汉语言文化。
(二)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受教育者在接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还能够有时间和空间去学习与教学计划相关的汉语言文化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讲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接受和理解程度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制订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够使教学更有条理性,不至于杂乱无章。
(三)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对外汉语教学变成受教育者的主动接受,而非被动传播和渗透。
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白” 留 给 了 学 生 更 多 的创 造 空 间 和 发 展 空 间 , 引 留
导 学生 学会 思 考 ,勇 于探 究 ,引领 他们 用 自己 已有 的知 识 和独特 的体验 去领 悟 。在 推动 了课 堂资源 生成 的 同时 , 学 生积 极 的情感 态 度也 得 以培 养和 完 善 ,从 而实 现 了知 识教 育和 情感教 育 的有机统 一 。 另外 教 师还 可 以在课 外作 业 中进行 预 设 ,鼓 励 和 引 导 学生 在课 外 进行 自主学 习 ,寻找 更 多 的精 彩源 泉 ,真 正 形成 课 内课 外学 习 一体 化 的动 态生 成式 教 学 。如 在学
文 化 能 力 和 语 言 能 力 进 行 简 单 的 相 加 , 它 在 本 质 上 是 实
5采 用多样 化 的手 段来 对文 化 内容进 行 导入 的原 则 。 . 伴 随着 教 育技 术 突飞 猛进 的发展 ,我 们 的教 学 手段 越 来 越 丰富 ,教 师 不仅 能 够从 视觉 ,而且 可 以从 听 觉 和触 觉 方 面给 学生 提 供更 多 的渠 道 以方 便其 学 习文 化 内容 。对 不 同学 生 的学 习风格 进行 满足 。如 电影 、实物 、因特 网 、 录音 、歌 曲 、报刊 杂 志等 都能 够成 为 教 师 的基本 教 学 资 源 。在对 外 汉语 的教学 过程 中 ,应 坚 持这 种 原则 ,结 合 课 堂 的具 体 教学 内容 .采 取具 体 的做 法来 实 现文 化 知识
nne .
的种类 、特点 以及 灾难发 生时 如何 自救等方 面 的信息 。
0
教 学 反 冕
开 放性 进 行 保 护 的前 提 下 ,在 文化 内容 上 进 行 有 计 划 、
有 目的 的 整 合 。 4为 提 高 交 际 能 力 进 行 服 务 的 原 则 。 为 了 防 止 出 现 .
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
目前,跨文化交际学已发展成为一门被国际学者们充分重视的集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4.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产生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从霍氏的各文化维度指标值中,可得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在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也是较明显的。
就如中日两国文化都是一种集体主义导向,但两种集体主义却有较大的不同。
此外,除了民族、地域文化差异之外,不可否认,还有投资合作伙伴“公司文化”的风格差异。
可以说,公司内文化差距越大,产生文化冲突与困惑的可能性与强度就会越来越大。
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因此,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和工作,从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女性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5、文化词,什么是文化词呢?文化词就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文化意义就是指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联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文化词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和社会变革等密切相关,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
文化词和其他词汇一起组成了语言的底座,与语言紧密相随,在语言中也随处可见。
通过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我发现,对留学生的文化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词汇的表层意义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汉语深层意蕴的渴求,文化词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必须面对又很难把握的环节,甚至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文化词教学其实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
6、体态语释义:又称“身体语言”。
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
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瞪眼等。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分析案例及答题必背思路要点
材料: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
老师上课时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作报告。
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
王兰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不适应,轮到她作报告时她经常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老师和同学总是盯着她的眼睛看她。
在讨论时她的美国同学经常要提出问题,甚至和她争论。
这让她觉得她的美国同学对她有敌意,很不友好。
答:总体来说,该材料所反映的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并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一、问题1:认识上的误区。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
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
老师上课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作报告。
分析1:王兰认为,在中国教师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庄重,严肃,言谈举止中常带有教师的尊严,从着装上也比较讲究传统,正派,师生关系相对比较融洽,但是界线比较清楚,课堂纪律严明,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记,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或者自由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这是由于王兰把中国的文化规范误认为是他人也接受的文化规范。
正是因为这样,加上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所以出现认识上的误区这一障碍。
解决1:认为别人与自己大致相同的想法十分自然,但是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是有害的。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
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2、问题2:民族中心主义。
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
分析2:所谓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
王兰觉得中国“尊师重道”的行为规范才是正确师生关系的表现。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摘要:一、引言二、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的分类1.物质文化词汇2.制度文化词汇3.精神文化词汇三、教学策略1.对比分析2.语境教学3.故事法四、文化差异的应对1.提高跨文化意识2.培养文化适应能力3.注重文化沟通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我国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词汇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并讨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应对文化差异的方法。
二、对外汉语教学文化词汇的分类1.物质文化词汇物质文化词汇指的是反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词汇,如传统节日、习俗、饮食、服饰、建筑等。
这些词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制度文化词汇制度文化词汇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的词汇。
这类词汇涉及我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社会体制等,对于外国学生来说,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社会背景。
3.精神文化词汇精神文化词汇反映了我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这类词汇包括成语、诗词、名言警句等,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三、教学策略1.对比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词汇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例如,在讲解传统节日时,可以对比中西方的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2.语境教学语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授文化词汇时,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词汇。
如在讲解“孝道”这一词汇时,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和理解“孝道”的内涵。
3.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文化词汇。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传统建筑时,可以讲述一个有关建筑物的传说或历史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建筑物的文化内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
进行论述,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它不仅仅涉及语言的交流,还包括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往往是来自不
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他们面临着许多与中国文化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
跨文化意识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中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将面临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环境,需要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有效
的交流。
通过与中国人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丰
富他们的语言语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文化的特点、举例说明中国人的思维
方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文化活动和
实践,如观看中国电影、参观中国历史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教师还
可以组织学生与中国人开展交流活动,如语言交换、文化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他
们的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文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差异较大,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包括其重要性、挑战以及解决方法等。
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汉语的语法、词汇和发音等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因素。
只有具备了这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习者才能更好地与中国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和礼仪规范,学习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效果,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语言障碍。
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可能会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准确或者不够丰富而造成误解。
其次是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包括价值观念、礼仪规范、沟通模式等方面。
这些文化差异容易导致学习者在与中国人交流时出现不适当的言行,或者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再次是认知差异。
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可能与中国人有所不同,对于某些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难以理解和接受。
最后是心理障碍。
由于对中国文化的陌生和不了解,学习者可能会感到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降低了自己的自信和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介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社会制度等内容,引导学习者了解中国的背景知识,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对话。
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境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使学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方法。
加强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阅读和讨论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章、小说和影视作品,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跨学科领域。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也给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促进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方法和策略。
建立良好的语境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境是语言和文化相互交融的载体。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各种丰富的语境,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可以安排学习者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让学习者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
教师还可以引入丰富的文化素材,如音乐、影视、文学作品等,让学习者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并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跨文化意识是指学习者对于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学习者去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的习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习者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从而培养他们具有包容和开放的跨文化意识。
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参加一些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习者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还可以组织学习者参加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沙龙、文化节庆等,让学习者有机会与中国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习俗,从而促进他们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和互动。
教师的跨文化专业素养也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跨文化视野,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者的文化差异,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2012.10学教育81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意义苏治乾(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通讯手段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日趋频繁,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愈发强烈,针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义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加深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纷纷掀起“汉语热”,对外汉语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使汉语学习者能够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对外汉语教学担负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的重任,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生活形态和社会规范,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心理距离。
交际失误、文化碰撞、人际冲突等现象极为普遍,往往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还是中国汉语教师赴外国教学,都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是规避文化冲突、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1、跨文化交际有助于规避文化冲突、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
汉语教师与学生间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在价值观念、生活形态、文化取向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容易产生文化碰撞和冲突。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尽量规避文化冲突,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选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2、跨文化交际是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的法宝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之我见
在 文化 教学中, 既要注意 民族文化共 同特 点, 又要注意区域特征 。如 西南地区气候潮湿, 喜欢吃辣的 。两广气候湿 热, 喜欢喝各种凉茶, 煲
汤。
由于各地域 的风俗习惯迥然不 同, 只有将其结合语 言教学之 中, 才 能真实地了解和诠释各地 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 也才能让留学生真切 了解 中国, 对汉 文化有更全方位 的认知, 才能达 到使 其便利地在各个 地 区与当地人进 行交际的 目的。 对外Leabharlann 语教学 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之我见
周斌
( 四川大 学文 学与 新 闻学院 ,四 川 成都 6 1 0 0 6 4 )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 4 ;H 0 9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1 - 0 3 1 8 - 0 1 摘要 :语言 的人 类进 化过 程中 的必 然产物 ,也 是文 化符 号 的代表 对 外汉 语教 学是 既是 语言 的教 学 ,同时 也必 不可 少的体 现麓 文 化因素 。在 既有 的 教 学 中, 文化 教学和 文 化因素 在语 言教 学 ,尤其 是在第 二外 语 习得 中的重要 作 用没有 得到 应有 的重 视 。自从2 O 世纪 8 O 年代 以 来. 文 化教 学和 文化 因素在 语 言 教 学 中的重要 性越 来越 多 突显 。 关键 词 :对 外汉 语教 学;跨 文化 交 际;对 策
一
、
跨文 化交 际与对 外汉 语教 学
( 一)什 么是跨文化交 际。 跨文化交 际是 指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 间互相 交际的行 为。这 种 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 实现,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 ( 二)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 “ 跨文化 交际实际研究 的是对社会事物和 事件 看法方面 的文 化差 异。必须在 了解和 理解这些文化 因素 的差 异, 又成功地 与别的文化人 员交流的真诚愿望为前提下, 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这种看法差异所造成 的交际障碍 。” ( 胡文仲, 1 9 9 0 )对外汉语教学就是 中国语言文化与其 他语言文化 的相互交流与冲击的产物 。因此, 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跨文化 交际 的一种突 出表现形式之一, 也是跨文化交 际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 对外汉语 教学工作者须正视这一事 实, 将汉语 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授结 合起来, 提 高留学 生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 。在语言教学 的同时要进行文化 传授, 这一 点已逐步形成共识 。现在的焦点是,文化 的内涵十分丰 富, 外延相 当宽广, 在普遍 的对外汉 语教学中, 如何导入文化 因素, 如何进 行文化传授成 为目前积极讨论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词语教学法词语教学的基本原则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2.词语的教学要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语。
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在聚合关系方面可以利用词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关系、同音关系等帮助掌握词的意义关系;在组合关系中可以通过词衣搭配和句法搭配来掌握词义的组合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
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词汇可以分为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
积极掌握词汇是指学习者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也称表达性词汇;消极掌握词汇是指能识别、理解的词汇,要求学习者能听懂、读懂就行,也称接受性词汇。
6.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斯宾浩斯遗忘曲线。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及其教学1.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1)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词汇单位:a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
地、牛、火、水、走、我、谁、不、又、够、行、重、远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不定位不成词语素民、语、伟、习定位不成词语素阿、子、性、者b词根:成词语素和不定位不成词语素表示词的基本意义,它们是词的词根。
c 词缀/虚语素:词缀是定位不成词语素,它们附加在词根上表示语法意义和某些附加意义。
前缀、后缀d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音义结合体、定型化、最小的造句单位)。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e短语: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固定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
分为专名和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f略语: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三军、四化、五味、六畜g简称:家电、公关、影星、政协、外长语素、字与词的关系①词是造句的单位;②语素是构词的单位;分为成词语素和非成词语素。
③字则是记录词和语素的书写单位。
前两者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后者则属于书写符号系统。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就汉字来说,一个个方块形体就是一个字,它是书写和印刷的单位。
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有的字有意义,又能独立运用,这样的字既是语素又是词;有的字有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只能作为构词的成分,这样的字只是语素不是词;有的字既不是词,也不是语素,只表示一个音节,例如“玻”、“橄”、“琵”、“葡”等。
但是这些有音无义的字可以和其他字分别结合成“玻璃”、“橄榄”、“琵琶”、“葡萄”,这都是有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它们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素。
构词类型单纯词: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就是单纯词。
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联绵词(双声、叠韵)、叠音词、音译的外来词单音节单纯词:山、树、摇、很、二、的、好多音节单纯词:①联绵词:双声:参差cēncī彷佛fǎngfú叠韵:彷徨pánghuáng 逍遥其他:蝴蝶;鸳鸯②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
猩猩;姥姥;皑皑;瑟瑟③音译的外来词:葡萄;咖啡;沙发;巧克力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构成的词。
如:“教育、社会、美丽、快餐店、主旋律、哭哭啼啼”等。
1、复合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结合在一起组成: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偏正型:文化;同学;回顾;遥控支配型:主席;将军;冒险;出版补充型:证实;纠正;车辆;人口陈述型:事变;花生;心得;沟通联合型:人民;爱好;老小;买卖;口齿;描写2、重叠式:由相同的语素重叠组成。
例如:爸爸、哥哥、星星、饽饽3、附加式:由一个词根和一个词缀结合在一起组成。
词根是词的中心部分,词缀是词的附加部分。
老乡;阿爸;孩子;瓶儿;石头前加式(前缀+词根)后加式(词根+后缀)词义: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
词义的内容由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三个部分组成。
词义的性质:1、客观性:词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客观存在是词义形成的基础,所以词义具有客观性。
2、概括性:词义一般是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它要舍弃同类客观对象中不同个体的具体特征,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3、模糊性: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傍晚;年轻;中年;红;黄4、民族性:颜色词,亲属称谓词。
词义的构成:1、理性义:也称概念意义。
也叫词汇意义。
2、色彩义: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
因色彩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次要属性而形成,所以又称之为附属意义。
因具有相当突出的修辞价值,所以又称之为修辞意义。
如“赖皮”具有憎恶的贬义感情色彩,“大跃进”具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时代色彩。
色彩意义自身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依存于词汇意义存在。
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形象色彩:蛇行、羊肠(小道)、c语体色彩: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d风格色彩:词义中所体现出的某种格调、韵味。
邂逅、至尊等典雅,妈妈、胖乎乎等通俗,母亲、书本等庄重。
单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是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毫无联系的词。
如“白”作为颜色的“白”和作为“字音或字形错误”的“白”在意义上是毫无联系的,因书写形式相同,所以称之为同形同音词。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同音词,如“发言”和“发炎”,语音形式相同,书写形式不同,称之为异形同音词。
词的本义、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本义:指有文字记载的词最初的意义,它是派生新意义的基础。
一个词后来产生的新意义一般都是在其本义都恶基础上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
基本义: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的最主要的意义。
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演而产生的意义。
例如:“热”的基本义是温度高,由此引申出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生病引起的高体温,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等意义。
此外还用于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中),表示受很多人欢迎的(热门、热销),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
比喻义:是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意义。
如“包袱”,包含“包衣服等东西的布”、“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某种负担”等义项,其中,第二义项是在第一义项的基础上通过引申产生的引申义,第三义项则是在第二义项的基础上通过比喻产生的比喻义。
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指同义义场中的词。
如“离别”和“别离”,“土豆”和“马铃薯”,“谦虚”和“谦逊”,“解除”和“废除”等都分别形成同义词类聚。
分完全同义和近义词。
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是意义相等和相近的一组词,意义相等的等义词无需辨析,所以同义词的辨析问题主要是针对近义词而言。
近义词属于意义基本相同,但在色彩意义和用法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词。
近义词的辨析问题应该围绕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来进行。
第一、词汇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者,辨析主要着眼于色彩意义。
如“老头子”和“老头儿”,词汇意义相同,感情色彩有厌恶和喜爱之分;“土豆”和“马铃薯”,词汇意义相同,语体色彩有中性和科技语体之别。
第二,词汇意义相近,色彩意义相同或不同者,辨析主要着眼于词汇意义,色彩意义不同者也考虑色彩意义。
1)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拂晓”“黎明”“凌晨”。
2)词义侧重点不同:“幻想”“空想”“梦想”。
3)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如“愤慨”和“愤怒”。
4)个体和集体的差异:如“纸”和“纸张”。
5)搭配对象不同:如“肥”和“胖”。
反义词:指反义义场中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
反义词的类型:绝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是建立在矛盾关系的基础上、不存在中间状态的反义词。
如“生”和“死”,“男”和“女”,“具体”和“抽象”,“诚实”和“虚伪”等。
相对反义词:是建立在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存在中间状态的反义词。
如“大”和“小”,“美”和“丑”,“贫穷”和“富有”,“提高”和“降低”等。
三.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及其教学1.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词类系统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类别。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状态、时间、处所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实词可根据意义和功能分为体词和谓词两大类。
体词主要用来指示人或事物,以名词为代表,数词、量词和代替这几类词的代词。
谓词主要用来陈述,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代替这两类词的代词。
体词和谓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体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谓词主要作谓语,谓词前可以加上否定副词“不”,体词则不能加。
虚词包括副词(有争议)、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六类。
2.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名词的类型:①一般名词: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②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③专有名词: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一般不用量词修饰。
④时间名词: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时段、时点受数量词修饰(年、月、星期、日、小时、分、秒)时间状语和数量补语(时段)⑤处所名词: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处所名词常用在“在”、“到”、“往”等词的后面,并且能用疑问代词“哪儿”提问,用指示代词“这儿”、“那儿”指代。
⑥方位名词: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单纯方位词:东南西北前后左右里外中内间旁上下合成方位名词3.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能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
动词的语法特征:①动词的语法功能:动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绝大多数动词能带宾语。
②不受程度副词修饰③后面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④动词的重叠形式: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状态,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
少数动词可以按AABB式重叠,突出表示动作的状态。
例如:唠叨—唠唠叨叨说笑—说说笑笑打闹—打打闹闹⑤能用肯定否定方式提问:双音节动词在用肯定否定方式提问时,有两种方式:喜欢—喜欢不喜欢休息—休息不休息—喜不喜欢—休不休息动词的类型:根据语法特征及所表示的意义,动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一般动词②心理动词除了一般的动词语法属性外,还有:a前面能够接受程度副词修饰;b后面能够加上谓词性宾语。
③判断动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表示是非、有无等意义。
④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
能愿动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不能直接带体词性宾语。
⑤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趋向的动词。
单音节趋向动词:上下进出过开起回来多音节趋向动词:上来下来进来出来过来回来起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过去回去趋向动词既可以单独作谓语(谓语中心),也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