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村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学 教案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 教案第一章
介绍、引言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讨论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方法及手段
从研究对象上看,本课程倾向于整体论,但是又显得空泛,实际强调的是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对农村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作具体性研究.
(二)研究范围
1、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方面的研究
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
农村产业结构
乡镇企业的劳资关系
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群体组织
一、选择研究地点。
二、获准进入。
三、建立友好关系
四、收集和整理资料
第二,调查研究,即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第三,文献研究,即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探讨和分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第三节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拓展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
1、农村社会学有效的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空间
2、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深刻的了解和解决农民问题
3、农村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清中国的国情
二、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
1、农村社会学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农村社会学可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唯物史观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研究农村社会学的四个方法论原则
1、系统分析
2、实事求是
3、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4、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统一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一,实地研究,也叫田野调查研究,是农村社会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方式,是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社会学发展史上关于研究对象的两大分 歧:整体倾向和个体倾向。
总地来看, 社会学理论大致围绕着现代 人的社会行动和现代社会的结构之间关 系及其变迁这一中心展开,所不同的是 有的更注重于宏观的结构,有的更注重 于微观的行动。
我国社会学界定义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 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 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 科学。
农村各类社会问题的出现也有深厚的文化根 源,对这些问题的揭示需要文化人类学的研 究方法,也需要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结果。
5.与农村管理学的关系
农村社会管理学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 度来研究问题
农村社会学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农村社会发展的规 律。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农村社会管理提 供了基础和依据
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农民群众组织的管理 经济组织的管理 农村人口的管理 农村教育的管理 农村社会秩序的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既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也 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他重要学科
家庭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政治学 论理学
……
二、 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内容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丰富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经验与理论) 农村社会学在人们认识农村社会本质的方面开
创了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2、检验和开拓社会学研究的空间。
将社会学理论成果运用于农村实践,本身就是 对原有社会学理论进行检验和再建设的过程。 3、有利于社会学的本土化 (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社会过程
包括: 冲突的过程 适应的过程 变迁过程 控制过程。
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为整个社会发展 提供了动力。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3、日本的农村社会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开始引进农村社会学, 并本土化。
著名学者:铃木荣太郎、喜多清野一、贺喜左 卫门、福武直等
代表性著作:《日本农村社会学原理》(铃木 荣太郎,1940年)、《日本农村的社会结构》 (福武直,1946年)、《日本家庭制度与佃耕 制度》(贺喜左卫门,1943年)、《日本农村 社会的结构与逻辑》(岛畸稔,1965年)、 《日本农村社会学》(二宫哲雄)等。
1928年,杨开道教授执教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与 系主任许仕廉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创办了实验 区,多次组织学生前往社会调查。他们运用社会学理 论和方法,对清河镇的历史、环境、经济、人口、家 庭、卫生、教育、民俗民仪、村镇组织等进行实地考 察和研究,并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出版了《清河: 一个社会学的分析》(1930,英文版)。

具有西化倾向
对中国农村基 本问题的认识
基本问题是农民的“愚、穷、弱、 中国问题是极为严重的文化失调; 私”;借鉴西方现代教育尤其科 没有实验一说,主要是“师法古”, 学实验室的方法进行乡村建设的 既不重视社会调查,更没有建立起 社会实验室,取得经验后才向全 一套研究实验、推广程序 县推广
坚持以培养“有文化的中国新农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sociology)一词是拉丁文“社 会”(socio)和“论理”(logie)二词相结合而 形成的,由社会学创始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 家孔德提出的。
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马克思等 在社会学的学科化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转入 美国,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才日趋成熟。
(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1、农村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 (1)更多专家投入农村问题研究,出版大量论文和

第一讲 农村社会学的来龙去脉

第一讲  农村社会学的来龙去脉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年);
《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调查札记》(1981年)。 定县调查——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里程碑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6)一书。详细记载了 当时定县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娱乐、 教育、商业等各方面的情况,是很有价值的农村社会学 资料。
费孝通
生平简介
第一讲 农村社会学的来龙去脉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转入美国,其 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才日趋成熟。
社会学 (sociology)一词是拉丁文¡ °社会¡(socio)和¡ °论理(logie) 二词相结合而形成的,由社会学创始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 德提出的。
时代背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农业和农村的变化
南北战争后,资产阶级政权得到确立,科技进步, 人口迅速增加,美国进入由自由竟争向垄断转化和工 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农业日益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一方面促进了美
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民急剧
分化,和广大小农的破产。

19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出现了巨大的垄断组织,他们控制 着城乡的工厂、铁路、保险公司、信贷公司,操纵着中央到 地方的政治。由于遭受这些垄断组织(如铁路)的剥削,同 时还受到中间商的剥削,广大农民纷纷破产,一部分人流入 城市,一部分沦为租地农户和农业雇佣工人,且数目不断激 增。 1900年失去土地和不完全拥有土地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50%, 农业雇佣人约200万,相当于农户总人数的35.5%。
(2)李景汉

农村社会学考点

农村社会学考点

农村社会学考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首先由法国古典社会学家孔德《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由涂尔干发展到顶峰。

二、社会学:从变化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整体与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通过农村社会整体与格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农村社会的本质与其变迁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系统地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的简要历史一、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标志是1908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成立农村生活委员会。

二、改良主义者的农村社会学实践—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

(1930-1936年)1、1923年与陶行知、朱其慧、蔡元培等成立“平教会”2、“平教会”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广大农村人口的“愚”、贫、弱、私。

3、采取的措施:a)以文艺教育治“愚”。

扫除农村青年文盲,开展乡村文艺活动;b)以生计教育治“贫”。

传授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农村合作社;c)以卫生教育救“弱”。

建立一整套医疗保障制度;d)以公民教育救“私”。

农村公民训练等。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政富教合一”、“生活教育”第三章农村社会是主体—农民一、农民的定义:1、作为职业的农民:传统“士农工商”的延续,农民也可称为农业生产者、农业劳动力或农业劳动者。

2、体现居住空间的农民:从城乡地域分布来界定,农村人口,包括了居住在农村的所有人。

3、作为社会身份的农民:采取户籍意义上的划分,具有农业户口的都是农民。

4、从国情上看,单独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认识农民都是不全面的,当前中国农XX要是一种社会身份。

二、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1、从人口数量看,农民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2、从文化素质看,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内部仍存在一个庞大的文盲、半文盲群体;3、从职业结构看,农民已经突破单纯的农业生产界限,几乎在社会各个生产、服务与管理部门都有农民就业;4、从生活状况看,农民生活水平由较大提高,但相对水平有下降趋势;5、从价值观念看,农民的价值观点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仍深深影响着农民的言行;6、从经济生产地位看,农业仍然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农民的经济生产地位不容忽视;7、社会地位上看,农民的实际地位与其应获得的社会地位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农村社会学概述

农村社会学概述

一、农村社会学概述1、产生的社会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农民分化加剧,农民组织格兰其,全美农民协会为保护农民利益进行斗争。

怎样认识农村,怎样协调城乡利益,历史进程催生着农村社会学。

快速工业化带来美国农村社会的危机。

2、农村社会学产生的两条途径(1)政府的反应:西奥多罗斯福和贝利农村调查、胡佛聘请专家开通农村调查、批准设立州立农业试验室和农学院;(2)学者的反应:a.1894年文森特斯摩尔《社会研究导论》中论述农村社会学;b.1894年亨德森“美国农村社会的社会环境”课程c.1906-1912年吉丁斯指导博士生开展农村社区研究;d.1915年葛文宾《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解剖》e.1916年吉勒特《农村社会学》教科书f.索罗金齐默尔曼《农村-城市社会学原理》3、研究对象(1)多种观点分析:乡村居民的社会化、乡村社会组织、乡村社会群体、乡村社会心理、乡村社会问题;(2)研究农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论证:a.“差序格局”理论;b.个人—群体—社会的关系;(3)研究内容: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变迁;(4)与几门相邻学科关系a.与普遍社会学关系:一般与个别关系;b.与农业社会学关系:农业社会学包括在农村社会学,是它孕育的一门学科;c.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4、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意义(举例说说明)(1)理论意义:更好的认识农村社会结构与运行规律;为促进社会学学科成长提供帮助。

(2)实践意义:为改革开放出现的社会问题探求适宜的解决途径;开展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提供理论咨询研究;为城乡关系提供详实资料和方向性的理论依据;为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社会建设打下基础。

5、关于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研究方法性质结果中国经济派:生产力农村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化失败中国农村派:生产关系没有资本主义化胜利6、乡村建设运动定县模式邹平模式参与者背景留学美国、日本(晏阳初等)中国传统文化(梁濑溟等)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民族再造乡村建设理论与政府的关系未得到支持大力支持对农村基本问题认识愚、穷、弱、私文化失调措施以培养有文化的中国新农民为中心,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进行精神陶炼进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评价改良运动探索,有积极意义二、农民、农业和农村1、农民的定义作为一种职业:“农者,耕也,种也。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中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1)国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①综合论派。

综合论派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整体的,全面研究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代表人物是索罗金和齐默尔曼,他们把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在与城市社会的比较中描述农村社会普遍而持久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农村社会各部分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农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特殊论派。

特殊论派认为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具体、特殊的问题,只研究农村社会某一特定的领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学与其他研究农村的学科相区别。

在美国农村社会学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a.主张以农村居民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霍桑、纳尔逊和罗杰斯。

霍桑认为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应以农村居民的社会化为中心。

后两者关注的是处于农村社会群体或群体关系中的个人,尤其是罗杰斯强调要从农村的社会变迁中去研究群体关系中的人。

b.主张以农村社会心理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威廉姆斯,他试图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描述农村社会的生活。

c.主张以农村社会组织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桑德森、鲁米斯和比格尔。

前者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农村社会组织,并试图通过农村社会组织实施农村建设。

而后两者则更多地着眼于包括农村社会组织在内的农村社会体制或农村社会系统。

d.主张以农村社会问题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其代表人物是泰勒和卡弗尔,他们认为农村社会学就是对农村居民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主张农村社会学去研究农村中那些无专门学科探讨的政治、宗教、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2)我国社会学者的认识我国农村社会学者对于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大体也分为两类:①农村社会学是应用社会学。

例如,童润之认为农村社会学应注重实际问题的阐明;乔启明也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一种应用科学,以社会目光观察及解释农村人口的经济、文化、组织等复杂现象,以供指示农村社会活动之正当方向。

农村社会学1.

农村社会学1.
11
我们认为,农村社会学是以整个农村社会 及城乡关系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是 在普通社会学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综合角 度研究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及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其相互关系,以期 为农村社会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可作 为科学指南的一般原理。
12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1、农村社会结构:如农村人口、农村群 体、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农村社会阶 层、农村文化等。 2、农村社会行为:如农村生活方式,农 村生活规范、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流动、 城乡关系等。
15
2、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农村经济 学的关系 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科性质不同,研究对 象不同,但同属于社会科学。 3、农村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如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统计学、政治学、 人口学等。
16
(四)、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1)为认识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般规律和把握 中国的国情奠定理论基础 (2)为深刻认识和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提供理 论指导 (3)为树立农村发展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奠定理论基础
17
2、实践意义 (1)为制定农村政策、农村发展规划提 供科学依据 (2)为加强农村社区管理、组织管理提 供农村社会学的相关知识
18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概述
1

一、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村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农村社会 学发源地是美国) 美国南北战争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 农民分化加剧,农民组织格兰其,全美农民 协会为保护农民利益进行斗争。怎样认识农 村,怎样协调城乡利益,历史进程催生着农 村社会学。
2
(二)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1894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C.R.亨德赫在 校内开设“美国农村生活的社会环境”课程— —前奏。1908年,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下令 组织以H.贝利为首的农村生活委员会,开展农 村问题研究——被认为是农村社会学诞生的第 一个里程碑。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第一节 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的联系
社会可以被称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 社会可以被称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 类生活的有机体,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 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 会关系总和。
一·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学的功能
1.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的定义
(3)从两门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 从两门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普通社会学关于 社会整体的基本原理是从各个不同社区抽象出来的, 社会整体的基本原理是从各个不同社区抽象出来的 这些原理对农村社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农 这些原理对农村社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村社会学对农村社会具有规律的认识越深刻,就越是 村社会学对农村社会具有规律的认识越深刻 有助于人们科学的把握社会整体的性质、规律,就越 有助于人们科学的把握社会整体的性质 是有助于人们丰富、发展普通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发展普通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2.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1)整体性 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 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作一个有 机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研 究社会的运行与调整,即使是研究社会的具体对象 即使是研究社会的具体对象、具体问 题也时时处处注意从整体出发,联系整体研究部分,着眼于 题也时时处处注意从整体出发 整体综合而立足于局部分析。 。
三·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
2.研究和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是由农村学的学科地位决定 研究和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是由农村学的学科地位决定 的。全面研究农村经济、政治 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对农村 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具有全面指导 作用。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

解决办法
以文化教育治愚 以生计教育治贫 以卫生教育治弱
私:不善团结与合作
以公民教育治私
(四) 乡村改造运动
深入民间
乡村改造运 动十大信条
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 共同计划,共同工作 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已有改造
乡村改造运 动十大信条
不是装饰陈列,而是示范模范 不是零零碎碎,而是整个体系 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 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始人。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 题,以第一手的农村调查材料论证我国农
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指明我
国农业发展的道路。
(一)生平
( 1901-1985 ) , 江 苏 江 阴 人 ,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
族学家。1923年赴美国留学,获博
士学位,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 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 和积极实践者。
奠基人。江苏吴江人。
费孝通考察乡镇企业
青 年 费 孝 通
数 民费 族孝 地通 区在 贵 州 少
(一) 生平 早年师从社会学家吴文藻,俄裔人类学家史禄国。
1936年负笈英伦,师从人类学泰斗马林诺夫斯基。其
博士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及后来的《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差序格局”理论使他赢得了国际声 誉,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和英 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其所著《江村经济》被
(二)贡献
广泛介绍西方社会思想和人类 学的各种流派,力求把社会学和
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开阔了当
时社会学系的视野,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以后中国社会学界教学
特别在提倡社区研究,强 调实地调查和坚持社会学和民 族学中国化等方面的业绩更为 突出。他具有远见,注重培养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学的知识准备。1876年,萨姆纳在耶鲁大学 讲授社会学标志着美国社会学的诞生;沃德主张把 社会学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奠定了分支 社会学的发展基础; 1883 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 立了社会学系,创办了《美国社会学刊》,后来形 成了芝加哥学派。 美国的社会学十分注重实际和应用,而不是偏重于 理论。芝加哥学派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美国的社 会学家将社会学与当时美国社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 来,创建和发展出新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 农村社 会学。
(三)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925 年以前,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基本上是在 简单引进和模仿国外学者的理论和方法,教 学主要依靠外籍教师,许多实地调查也是由 外国学者直接指导。研究成果用英文撰写在 国外发表。 1925 年以后,中国的农村社会学逐渐摆脱了 完全依赖外国学者的状况,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一批赴欧美留学攻读社会学的学子先 后回国,积极开展农村社会调查。

2、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
第一,高等院校开始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杨开道教授、李景汉教 授、吴文藻教授以及他的学生费孝通先生。
杨开道教授 1924年—1927年留学美国衣阿华大学和密执安大学, 从著名的农村社会学家霍桑和巴特菲尔德等人学习社 会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大学、 复旦大学、燕京大学讲授农村社会学。 1928年,杨开道教授执教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与系 主任许仕廉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创办了实验区, 多次组织学生前往社会调查。他们运用社会学理论和 方法,对清河镇的历史、环境、经济、人口、家庭、 卫生、教育、民俗民仪、村镇组织等进行实地考察和 研究,并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出版了《清河:一 个社会学的分析》(1930,英文版)。

农村社会学课件 第一章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社会学课件 第一章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吴文藻
➢ 1923年留美, ➢ 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社
会学系博士学位 ➢ 1929年回国任燕京大学社
会学系教授, ➢ 1935年,任社会学系主任 ➢ 1939年创办云南大学社会
学系,并任系主任和文学 院院长。
吴文藻(1901—1985)
➢ 代表作:《功能派社会人类 学的由来与现状》《现代社 区研究的意义和功能》《中 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 内近况》《社区的意义与社 区研究的近今趋势》等。
➢ 主要贡献:把西方社会人类 学中功能学派的方法引入中 国农村社会学,并结合中国 国情大力提倡“社区研究”。
费孝通
➢ 1928年,入东吴大学 医学科,
➢ 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 社学系学习,
➢ 1936年,留学于英国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费孝通(1910—2005)
➢ 特点:接受的不是美国社会学 的各种学术思潮,而是英国人 类学的功能主义理论。其研究 始终渗透着英国人类学功能主 义精神。
1915年,查尔斯·葛尔宾发 表《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解 剖》,运用社区分析的方法, 测定农村社区的界限,使农 村社区的经验研究成为可能。
1916年,美国社会学会主席文 森特以“美国农村生活”为题在 年会发表演讲,引起较大反响。 农村社会学逐渐成为美国社会学 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欧洲作为社会学的发源地, 也有自己的研究传统。“二 战”后,欧洲因战争的破坏 而面临重建问题,客观上促 进了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南北战争后,美国在近30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期
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农村经济衰退,农民 生活贫困,农村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美国农村社会学发展历程
• 1867年,建立表达农民愿望和要求的秘密组织(格兰其) • 1880年,建立了全国性的全美农民协会 • 1908年,成立以贝利为首的农村生活委员会 • 1894年,文森特和斯莫尔合编的第一本社会学导论教科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何为农村社会学?第一章何为农村社会学一、农村社会学定义农村 + 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是一门区域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对应。

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二、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1894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C.R.亨德赫在校内开设“美国农村生活的社会环境”课程——前奏。

1908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组织以H.贝利为首的农村生活委员会,开展农村问题研究——它源于美国当时农村实际社会需要并完全由实践所定向的第一种研究途径。

被认为是农村社会学诞生的第一个里程碑。

1916年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G.M吉勒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科书。

1923年吉勒特又出版了第二本——《农村社会学》,1929年,哈佛大学的P.索罗金和G.齐美尔共同出版了《乡村——城市社会学原理》一书,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在与城市相比较中研究农村社会的主张。

三、农村社会学的传播与发展农村社会学在美国诞生后,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亚洲如拉丁美洲、欧洲,农村社会学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乡村建设运动1、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背景1840年后,中国日益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国民族经济陷于停滞与破产的境地。

农村的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农民不断从土地上游离出来,又不能被新的生产方式吸收,成为绝对贫困的一群。

代表人物陈翰笙(1897~200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农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创始人。

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以第一手的农村调查材料论证中国农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指明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

2004年3月13日逝世。

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背景20世纪20-30年代,在农村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与苏区土地革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民党统治区内不少不满于现状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不赞成对中国农村实行资本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又不赞同或不敢主张革命,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找到第三条路。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一二三章为什么农村社会学产生于美国而不产生与社会学的发生地欧洲?一般认为,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促成农村社会学在美国形成的因素有:(1)从1867年开始,延续了20多年、遍及全国农村的“格兰其”运动及随之于1880年产生的全美农民协会,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对农村研究的重视;(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这一转移大致可以以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形成为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农村人口的大量减少,美国的农村社会学家为了开拓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正把视线转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参与或组织这些国家的农村研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二战之前,西欧诸国的社会学研究很少注意到农村领域,忽视了对农村的社会调查和应用社会学的发展。

简述乡村建设运动。

一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主要观点:平教会认为,中国的问题主要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主要在农村,集中体现为“愚”、“贫”、“弱”、“私”四大问题。

“愚”指绝大多数农民不仅知识贫乏,简直目不识丁;“贫”指广大农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死的夹缝中挣扎;“弱”指大多数农民是病夫,根本谈不上科学治疗、公共卫生;“私”指绝大多数农民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训练,不能团结,不能合作。

要根本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就要实施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解决愚的问题;以生计教育解决贫穷的问题;以卫生教育解决弱的问题;以公民教育解决私的问题。

“四大教育”是定县实验的主要内容,通过三种方式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实践活动:为了进行四大教育,在定县开办贫民学校,扫除青年文盲;向农民讲授生产技术,推广农作物和牲畜的优良品种;组织合作社,改良手工业,并提倡其他副业,企图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

他们建立了一整套保障制度,全县有一个保健院,每区有一个保健所,每村有一个保健员,使各村农民都有医药治疗的机会。

开展乡村文化艺术活动,推行节制生育,他们还经常对农民进行公民训练,以解决所谓“私”的问题。

农村社会学 讲义

农村社会学 讲义

农村社会学讲义第一章绪论农村社会学作为庞大的社会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运用社会学的根本原那么、程序、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农村社会这一特定对象的学科。

它是适应社会开展需要的产物,植根于农村社会的现实场域,孕育于现代社会开展与变迁的历史背景。

因此,农村社会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由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科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加之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开展阶段、现实起点不同,研究方法、研究旨趣、学术观点也大异其趣。

因此,对于农村社会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问题,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执一端,意见不一。

国外学者的观点可分为综合整体论和特殊论两大类。

持综合整体论者认为农村社会学是以农村社会整体作为其研究对象,它要求全面研究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最早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农村社会学家吉勒特(G.M.Gillette),在其编著的两部《乡村社会学》教科书中,主张农村社会学要以整个农村为其研究对象,农村社会学就是“探讨农村社会的起源与开展,解释农村社会的现象以及陈述改进农村生活的标准与方法〞。

沃格特(P.L.Vogt)倾向于研究农村文化,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生活的势力与状况,以为开展和保持科学上有效能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根底〞。

综合整体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籍俄裔社会学家索罗金(P.Sorokin)和美国农村社会学家奇默尔曼(C.Zimmerman),他们在1992年出版的《乡村——城市社会学原理》一书中一致认为,乡村社会学在自己的特殊研究范围(乡村社会)内的研究任务,实际上等同于普通社会学。

因此,他们把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在与城市社会的比拟中描述农村社会普遍和持久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农村社会各局部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问、农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在与城市的比拟中研究乡村社会的主张。

西姆斯(N.L.Sims)与他们的观点一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村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最初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农村生活运动”。

19 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美国工业和城市急剧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其中大部分是青年人,流向城市,引起美国农业生产下降,农村生活动荡不安,教育水平低落,农村呈现全面的衰败解体现象。

为此,1908年美国T.罗斯福总统指令有关学者研究农村问题。

这样以贝利(L. H.Bailey)为首的七位对农村生活有研究的学者组成“美国农村生活委员会”(A-merican Country Life Commission)。

委员会设计了一份全国性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2个主要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卫生、教育、劳动力、农场主状况和对有关问题及改革建议等。

这份问卷被用于对全美各地的农村进行调查,共发放55万份,并于1911年根据调查资料整理提出详尽的报告。

报告指出农村生活中各种具体问题,如农田租佃农业劳动、农民组织、农民健康、农场管理等问题的症结所在特别对促进地方农产品购销组织感到不满,并提出重建农村生活的建议。

这个报告引起美国各方面的重视促进了政府对问题解决的决心和有关院校对农村问题研究的兴趣,也促进了后来大量的对农村情况的社会调以此为契机,于是研究农村生活、宣讲农村生活之优点,一时颇为热闹,人们称之为“农村生活运动”。

1916 年美国社会学者举行年会,主席文森特(G. Vincent)演讲的主题即为《美国的农村生活》,并有多篇关于农村生活的论文在会上宣读,讨论。

在学术关注的同时,美国各州先后建立了农业试验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州的农学院中。

在农业实验站和农学院校的努力下,首先使用农业技术手段,研究解决各州的农业生产问题。

一些改良农业的措施,包括育种、施肥、农业机械的应用,获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

但产量提高了,增产后农民的收入却并未有较多的增加,生活也没有显著的改善。

人们又开始考虑农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于是进一步采取农业经济手段加以改善。

内容如:限制农产品产量和价格,鼓励合作经营,改善农场组织管理等。

但是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依然无甚大改观。

至此美国的有关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开始看到农村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农业生产问题。

农村的组织与功能的失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研究整个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关系。

这就要求对农村社会各种条件加以根本改善,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的问题,由此对农村问题的研究进人了社会学研究时期,并最终形成了农村社会学。

-般认为,对农村生活的社会学研究,虽然早就有人进行,但最初对建立农村社会学有贡献的却要算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教授高尔宾.他于1915年发表了《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文,文中运用社区分析的方法,从贸易圈、教堂、学校、银行、牛奶站及仓库等服务圈,测定农村社区的界线和功能可以认为这是农村社会学在美国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

在这之后,1937 年成立了美国农村社会学会,出版《农村社会学》杂志,农村社会学研究不断发展,到60年代农村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已逾千人。

二战后,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经济发达国家,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又成立了“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它与美国社会学会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1968 年又在荷兰举行第二届世界大会。

西、北欧各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兴趣和目标,主要在理论方面而不在实用方面。

农村社会学在第三世界国家也比较发展。

这与他们要求自己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及开发农村有关。

一项由联合国资助的、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的计划,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已执行多年.但成效不大,原因还是像美国20世纪初的经验教训那样,即只在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上求改进,只能解决农村社会不发达的一些零星枝节和短暂的问题,如品种改良、一时资金短缺等,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衰败的问题。

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相当重视,它们着重在农村社会结构、人口变迁,社会主义时期农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变化、城乡差别及对立的消灭,工业现代化对农村的影响等问题上进行研究。

二、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农村社会学在我国始于20世纪20年代。

最早的著作要推顾复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农村社会学)书。

此书提出研究农村社会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农村现状农村改良、农村问题,30、40 年代,我国社会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尤以农村社会学更为显著。

成果大致可分三个方面。

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

又可分为两部分,部分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长期进行的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其成果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对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又者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和参与中国社会史、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论战的成果,对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个方面为学院系统的农村社会学。

1929年燕京大学教授杨开道首开根大学专攻农村社会学,其端。

杨在1924-24 1927 年先后在美国依阿华和密西农村生活从书)。

另有言心哲著(农村社会学概论),著有《农村社会学)并编有(明著(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另外,注重农冯和法著《农村社会学大纲),乔后社会学系美籍教授葛学博(Daniel Kulp村社会调查研究的有1925年护江大学籍教授卜凯(.L. Buck)著《中国农1)著《华南农村生活)(达文车金陵大学美1095 1936年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以1935-场经济)(英文本)。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吴文藻为首的师生多人兴起的融合之可大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的社区调查和美国功能会学研究集去,名之日“社会学调在”的新的社学派文化人类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各地开展农村调查(详情在第二章体。

这个集体中的许多社会学者分别在全国中介绍)其中比较成功的著作出收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

及全杭日战争期间、吴文湖应聘创公南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非法学院院长,筹组了一个社会学研究室,继续进行社区研究,后吴去重庆市费孝通继续主持,先后完成了《操村农田》、《易村平1业》、有玉村的农业和商业》(三本总称为《云南三村》、《昆广劳工)、(乡上中国)等著作,第三个方面为30年代广为推广的乡村建设运动。

代表人物为领导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的荣嗽淇,领导河北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实验区的晏阳初,参加这运动的有全国二1余处六百多个团体。

其理论和做法在当时有定影响。

建国以来,随着学院系统社会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被取消,作为其分支学科的农村社会学也停止了活动。

但对农村社会的研究实际并未停止,不过由于“左”的路线的影响,对农村实际情况往往缺乏可靠的资料和正确的了解。

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3月,党中央正式恢复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在恢复后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费李通教授领导的小城镇研究,正适应了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我国农村发展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分析。

其主要成就将在后来的有关篇章中作较详的叙述。

农村社会学在世界范围内约八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并未定型,并越来越本士化,但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方面: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基本特征,农村社会关系的一般原理,城乡差异,城乡的合作与对立,农村社区结构,农村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农村社会变迁,农村社会问题,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村与环境保护、农村社会发展规划等。

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的涵义和特征一、什么是农村社会学从上节介绍的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在内容和理论体系上至今尚未定型的情况来看,对于什么是农村社会学要作一个统一的界定是不容易的,也许目前也是不必要的。

过去学者们都是根据他们对农村的实际研究的不同方面以及不同的研究重点而对农村社会学给子某些定义的。

有的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生活的,有的认为是研究农村组织的,有的认为是研究农村问题的,还有的强调农村社会学是“种特殊的纯粹社会科学”,认为“农村社会的局部的问题”属应用科学,不属纯粹科学D。

近年来我国社会学者给农村社会学以更新一层的定义,袁亚愚在其《乡村社会学》-书中称:“乡村社会学是以整个乡村社会及城乡关系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O他除了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整个乡村社会”外,还特别强调了“城乡关系”。

这是结合了我国社会当前急剧的社会变迁情况而提出的新的看法。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不准备对不同的界说作过多的讨论,现在只就我们的认识和本书的结构体系作简要的论述。

我们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农村社会的整体出发,通过农村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以综合的观点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对于这样-一个定义,可以作如下一-些解释:首先我们认为,研究农村社会要从农村的“整体出发”,这是社会学的一个传统的观点,即把社会看做是一个整体,把社会看做是一个各种社会关系结合的生活的共同体。

其次,把农村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究竟应该从什么地方人手呢?就像宰杀一头牛、一只羊,它们是一个整体,应该从什么地方人手,给它们致命的第一刀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呢?我们认为这“第一刀”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社会是人的结合,人与人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表现出一定的社会行为的。

一种社会关系两端的两个社会角色总是要按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活动的,行为是人们最普遍.最经常的活动从行为人手,也就是从最简单明白的活动开始。

第三,所谓“综合的观点”,是指社会学强调社会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以便更全面更深人地探索社会诸方面的动态实况。

综合并不是没有重点,并不是平铺直叙。

第四,研究的内容包括农村社会的结构,即它是怎样组合起来的,它的功能,即它的各个组成要家在农村社会组织中的位置生和演变的来龙去脉;因此它既是现和发挥的作用,它的发生、发展,即它的产第五是研究的目的,要得到社会运行的规律性,即寻找实的也是历史的研究。

在定条件下重复出现的特性规律以面我们战可以推演出化定的理化见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许多事物发展变化中本身就有规律和理论是不同的,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必然性、重复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不能被创造,被改变、被消灭,但可效性和客观性。

规律只能被发现被认识,而它对人类生活的不利影响,而利用它来改造自然、社会,为人类服务,也可限制是发明的,而不是被期现所处对规律进行的部标设明理论是人创造出来的,发现的。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企图发现农村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从而建立一套自己的解释体系,套理论。

二、按照上述理解,农村社会学的显著特征可被概括为三点:即整体性、实用性和本士性(一)整体性。

社会学的一个不同于别的社会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它总是要从社会的整体出发,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也要从整体出发对农村社会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