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灌肠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炎灌肠方

王庆其简介,男,1944年出生于上海中医世家。1981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为首届中医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执教《黄帝内经》。

在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积有心验。

组成: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芷15g,生地榆15g,黄芩15g,葛根15g,地锦草30g,防风12g。

功用:健脾、清肠、敛疮。

主治: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结肠炎等。

用法:上方加水文火煎汤,取汁100ml,每晚临睡保留灌肠(约保留20分钟),严重者早晚各灌肠1次,2个月为1疗程。如效果不理想,停药1周后,再灌肠1疗程。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托毒敛疮,佐以薏苡仁健脾化湿,地榆、黄芩、葛根、地锦草清肠中湿热,白芷、防风祛风抗过敏,白芷还有消肿排脓燥湿作用。

临床应用:一般病程短、病情较轻者,只需灌肠即可;如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用上方在灌肠的同时内服(白芷的剂量可酌减至6~9g),疗程可酌情延长至3~6个月。治疗中嘱病人忌食海鲜及油腻食物等。

荆芥连翘汤治慢性肠炎

是青年人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散风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性疾病和热性体质的调理,是经方专家黄煌教授的常用方,主要用于治疗痤疮、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中耳炎等头面部“火”病,但是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几例慢性肠炎效果较显著。

郑某,男,30岁,2010年7月10日初诊,体形壮实,腹泻2年余,每天3~5次,腹泻前肠鸣腹痛,时伴红色黏液,肛门下坠感,吃辛辣及油腻后加重,纳食尚可,口干苦,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经某西医院确诊为慢性结肠炎。予以荆芥连翘汤治疗。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7剂,水煎服。

二诊:大便次数减少,每天2~3次,其余症状也有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

三诊:大便1~2次,仍有少许红色黏液,上方加地榆炭10克,7剂。

四诊:二便正常,余证消失,改用香砂六君子丸,服用1月,补益脾胃,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一派湿热之象,用荆芥连翘汤以升阳祛湿泻火,疏肝理气,凉血活血养血而起效,因本方多用寒凉之品,长时间服用易伤脾胃,故后期用香砂六君子丸以调服,起到培补后天,脾胃健而内湿自去的疗效,体质较弱者应慎用。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大便夹杂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便不干净感)。该病起病缓慢、病程

迁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中医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范畴。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洁致湿热蕴结,或情志不调致肝气犯脾胃、脾虚及肾,导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引起气机阻滞,清浊不分,肠络受损。该病与脾胃关系密切,久病多累及肝肾,炎症活动期以大肠湿热内蕴为主,慢性期以湿热内蕴型与脾肾两虚型交替出现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的组方为: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山药2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诃子15克,肉豆蔻30克,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15克,白蔻仁15克。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以上诸药水煎成150毫升溶液口服,每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收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须注意预防调护。患者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预防风寒感冒;饮食有节,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之食物。此病日久易伤胃气,可给予米粥益胃养阴;若脾胃虚寒,可给予姜汤以振脾阳,调和胃气。(重庆主任医师黄文权)

结肠宁

提出因邪致毒、因毒致瘀、因瘀至虚、虚不忘实、祛邪为先、标本兼治的观点,

用于治疗胁痛(乙肝)、胃痛、结肠炎、风湿、妇科杂病、术后感染等病。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胃痛灵治疗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灵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运用疏肝、养肝、平肝治法的益气疏肝解毒汤治疗乙肝,临床疗效显著。

组成:木香12克,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防风12克,陈皮15克,薏苡仁30克,厚朴18克,白头翁20克,白芷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清利湿热、宽肠导滞。

主治: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属于“肠遉”、“泄泻”等范畴,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症见腹痛,泻下脓血黏液,里急后重,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上方1日1剂,每剂煎煮两次,合并再次药液500毫升。口服150毫升,每日2次,余200毫升药液纱布过滤后,保留灌肠,晨起和夜晚临睡前各1次,轻者可每日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

方解:方中木香、陈皮、厚朴行气除胀止痛;白芍、甘草解痉缓急止痛;防风胜湿止痛,能祛除肠中之湿滞,配伍行气药能增强导滞化湿之功;吴茱萸、川黄连、白芷、当归、白头翁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善于化湿清热、导滞活血、散结生肌,尤其对腹痛、大便有黏液,甚则带脓血者效佳;白术益气健脾,薏苡仁利湿排脓,保护肠黏膜,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全方清利肠道湿热,行气除胀止痛,活血排脓生肌,保护肠黏膜,减少炎症渗出以促进炎症和溃疡病灶的吸收愈合,促进积气排除,并有抗过敏作用。本方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肠黏膜防御。此方适用于活动期,肠道湿热为主者。

临床应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病变以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多在直肠、乙状结肠,多累及远端结肠,但亦可遍及整个结肠部位,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及大便中带有黏液或脓血,里急后重,泻而不爽。本方适用于慢性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