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2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

2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

第四章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氮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

3.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4.掌握铵盐的性质。

5.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一】氮气1.物理性质色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氮气与活泼金属镁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用:【知识点二】一氧化氮1.物理性质色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注意】NO不能在空气中存在,NO遇空气立即变____色,利用此性质检验NO。

【知识点三】二氧化氮1.物理性质色的气体,有毒,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1)具有的通性①NO2和水反应:② NO2和NaOH溶液反应:(2) 【应用】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______。

【知识点四】氨气1.物理性质:色、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易液化。

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①挤出胶头滴管中水的作用是,所发生的反应:。

②喷泉呈红色说明氨气溶于水后溶液呈性,是因为。

③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小结】氨水的成分:(2)与酸反应①与HCl:现象:应用:②与H2SO4:③与HNO3:【规律】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且只有与挥发性酸反应才会产生白烟。

(3) 写出NH3被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原料。

液NH3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NH3常用作_________________。

氮气及化合物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气及化合物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气及化合物(导学案)①:复习巩固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学习目标1、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理解硝酸的氧化性。

2、认识硝酸在相关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了解硝酸的保存方法。

3、了解SO2、NO2对大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核心素养1、通过学习硝酸的性质及原子守恒法、电子守恒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酸雨的形成及防治认识化学对人类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①:新课导入硝酸:1. 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 化学性质:a.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发生反应:b. 贮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避光放置于阴凉处硝酸:2. 化学性质① 与Cu反应【实验】如图5-14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

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①: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Al 2O 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B .H 2O 2是无色液体,可用作消毒剂C .Fe 2(SO 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 .液氨具有碱性,可用作制冷剂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甲装置收集SO 2气体B .用乙装置除去草酸中的乙醇C .用丙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D .用丁装置干燥Cl 23.下列物质在常温下接触时,无明显现象的是A .铁和浓盐酸B .铁和稀盐酸C .铁和浓硫酸D .铁与稀硝酸 4.下列过程中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 .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B .工业合成氨C .闪电时,氮气转移为一氧化氮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3NaHCO 溶液中加入稀HCl :2322CO 2H CO H O -++=↑+B .Cu 溶于稀3HNO :3Cu+8H ++2-3NO =3Cu 2++2NO↑+4H 2OC .2Cl 通入NaOH 溶液:22Cl OH Cl ClO H O ---+=++D .3Al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332242Al 4NH H O AlO 4NH 2H O +-++⋅=++ 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K +、NH 4+、2-4SO 、OH -B .Na +、H +、HCO 3-、Cl -C .H +、K +、NO 3-、SO 23-D .Na +、Ca 2+、-3NO 、ClO - 7.下列气体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 .NH 3B .SO 2C .O 2D .HCl 8.如图是某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类型二维图。

2023202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2023202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雷雨茂盛的庄稼课标要求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结合真实情境认识氮的氧化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情景导入】学习过程设计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氮的氧化物。

【问题探究D1.No和NOz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说明原因。

提示:常温下NO能与O?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能与水反应生成N0,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2.NO?转化为No的变化中,NO?只能作氧化剂吗?提示:NO?与水反应转化为No的同时生成HN(λ,NOz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问题探究2】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提示:雷雨天时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0,然后发生NOfNO2fHNO3的反应,HNOs随雨水进入土壤,为植被提供了丰富的氮肥。

【问题探究3】1.要使充满N(λ和。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水槽中,让水充满试管,必须按什么样的体积比混合?提示: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4N02+02+2⅛0===4HN03,即当NOZ和。

2的体积比为4:1时可完全溶于水。

2.将IOmL充满NO?和O?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剩余2mL的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为多少毫升?提示:①若剩余的是N0,由反应3NO2+H2O=2HNO3+NO,得NO2体积为2mLX3=6mLo则原有。

2体积为(10mL-6mL)×^γ=0.8mL0②若剩余的是。

2,则有10mL-2InL=8mL叫和的混合气体按反应4NO2+O2+2HQ=4HNO3进4行。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特点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

2. 理解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3. 掌握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提出关于氮的问题,如:氮是什么元素?氮的化合物有哪些?氮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知识讲解:2. 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氮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氮是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等。

3. 探讨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如:大气中的氮占比例、氮的固定、氮的释放等。

4. 介绍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如:氨、硝酸盐、氰化物等。

实验活动:5.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氮的一些性质,如:氮气的密度、不可燃性等。

6. 引导学生进行氮化合物的实验,如:制备氨气、制备硝酸盐等。

应用拓展:7. 分组讨论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8.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的环境影响,如:氮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9.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黑板-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评估方式:-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学生对于氮及其化合物应用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如:氮气的制备和收集、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等。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氮循环和氮肥的研究,了解氮肥的使用原理和环境影响。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实地考察,如:化肥厂、农田等。

注意事项:1. 在实验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导学案: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导学案: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氮及其化合物1.氮元素概述(1)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 A族(2)原子结构示意图:(3)主要化合价:-3价,-2价,0价,+2价,+3价,+4价,+5价(4)自然界存在形式:主要以游离状态的N2形式存在,在空气约占78%。

2.氮气的相关性质2.1 氮气的结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N≡N2.2 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收集时用排水法而不用排空气法。

2.3氮气的化学性质(1)分子中含有氮氮叁键,通常状况下性质很稳定。

(2)还原性(与O2反应):N2+O2==放电==2NO雷电固氮的原理,光化学烟雾以及硝酸型酸雨的成因(3)弱氧化性(与H2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即人工固氮的方法之一(4)弱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如金属Na、Mg、Al)N2+3Mg==点燃==Mg3N2【拓展】①Mg3N2+6H2O===3Mg(OH)2+2NH3反应剧烈②Mg在空气中燃烧会得到2中含Mg产物,MgO和Mg3N2。

Mg+CO2==点燃==2MgO+C2Mg+O2==点燃==2MgON2+3Mg==点燃==Mg3N22.4工业获取分离液态空气,加压使其变为液态,利用N2和O2的沸点不同,蒸馏分离。

2.5 氮的固定(1)概念: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2)类型:①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②自然固氮:如雷雨天产生N2+O2==放电==2NO③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促进自身生长。

④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利用化学方法模拟固氮酶的作用,在温和条件下将氮转化为氨。

2.6 氮气的用途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②液氮可作冷冻剂;③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化肥、炸药等。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2.有关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雷电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B.夏天腐烂的蔬菜有毒是因为产生了亚硝酸盐C.动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时直接变成氮气进入大气D.合成氨是最主要的人工固氮方式3.氮的氧化物2.1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2O4、N2O5,其中N2O3和N2O5是酸性氧化物。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5.2 氮及其化合物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2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的固定及其类型;(2)掌握氮气、氨气、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污染与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在构建氮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化学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能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氨的性质及制备、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2.教学难点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二、教学过程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师】以前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为什么雷雨天庄稼会长得好呢?这就涉及到氮的固定的知识了,我们一起来学习!PPT】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硝酸盐,植物生长需要O NH3•H O NH4+ + OH+ HCl = NH4ClSO4= (NH SO44NO + 6H2O+ 5O2催化剂△【师】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溶液显碱性,所以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氨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

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杯,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师】除了氨还可以用哪些物质做喷泉实验?氯化氢气体与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氨气与水或盐酸、CO2(Cl2、H2S、或SO2)与氢氧化钠溶液、NO2和O2与水。

【师】氨有哪些用途?【学生】①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液氨可做制冷剂。

【板书】四、氨的制备【师】如何制备氨?我们有三种方法:【展示PPT】方法一铵盐与碱共热实验原理: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O NH四.板书设计5.2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一、氮气二、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①NO2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4NO2 + O2 + 2H2O=4HNO3 V(NO2):V(O2)< 4:1 剩余O2V(NO2):V(O2)= 4:1 恰好完全反应V(NO2):V(O2)> 4:1 剩余NO②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的计算:4NO + 3O2 + 2H2O=4HNO3 V(NO):V(O2)< 4:3 剩余O2V(NO):V(O2)= 4:3 恰好完全反应V(NO):V(O2)> 4:3 剩余NO③NO、NO2、O2混合通入水中可先将NO和O2转化为NO2,在按上述分情况讨论。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氮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与生物、环境的关系;2.掌握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氮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复习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兴趣。

2.学习氮的特性(20分钟)a.介绍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和重要性。

阐述氮气在自然界中占据的比例很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b.说明氮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包括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以及氮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c.介绍氮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空气中的液氧和活性炭的吸附分离氮气的方法。

3.学习氮的化合物(30分钟)a.讲解氮的常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b.详细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包括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氨的燃烧性质和氨水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阐述硝酸对生产化学品的重要性,以及硝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4.实验展示(20分钟)a.进行氮气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制备纯净的氮气。

b.进行氨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气。

5.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氮的化合物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b.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c.氮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特性?6.巩固与评价(15分钟)a.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b.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图表等相关资料;2.氮气制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性,以及掌握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能力。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②与2O 反应:22N O 2NO +放电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氮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氮的固定。

2、掌握氮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4、掌握硝酸的性质,包括强氧化性。

5、了解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6、理解铵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二、知识梳理(一)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氮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气(N₂)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

此外,氮还存在于一些无机物和有机物中,如硝酸盐、铵盐、蛋白质等。

(二)氮气(N₂)1、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沸点为-1958℃,熔点为-2098℃。

2、化学性质(1)稳定性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N≡N),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N₂+ O₂= 2NO(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氨气(NH₃):N₂+ 3H₂⇌ 2NH₃(三)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 + O₂= 2NO₂②具有还原性,能被某些氧化剂氧化,如硝酸等。

2、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②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与一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四)硝酸(HNO₃)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2、化学性质(1)强酸性硝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具有强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4HNO₃=4NO₂↑ + O₂↑ + 2H₂O(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一般不产生氢气,而是生成氮的氧化物。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2018-2019学年AB 部导学案 编号69学科:化学 编写人:郭春立 试做人:王领坡 审核人:郑鹏亚 使用时间2018年12 月 30 日本节标题:氮及其化合物一.学习目标: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检: 导 : 思基础感知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相近,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化学性质①通常情况下,较稳定,与其他物质不反应。

②放电或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

化学方程式为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NO 不稳定,易与O 2化合。

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2NO 2。

②NO 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

[特别提醒] (1)NO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 +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

(3)检验NO 气体的方法是向气体中通入O 2(或空气),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3.SO 2和NO 2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 酸雨3.(二)氨1.氮的固定: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如:N 2+O 2 2NO(放电或高温)N 2+3H 催化剂2NH 3 (高温、高压)2.氨的性质(1)(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 3+H 2ONH 3·H 2O 。

②与盐酸反应:NH 3+HCl===NH 4Cl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

③催化氧化反应: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生成的NO 进而氧化生成NO 2,用来制造硝酸。

3.氨水的性质(1)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OH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氮及其化合物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 氮元素的存在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

完成NO和NO2的比较:NO NO2物理性质颜色??毒性??溶解性??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 HNO3(稀)Cu+ HNO3(浓)注意: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

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 CO、 CO2、 NO、 NO2和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 可能是单一气体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

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氮及其化合物》 学历案

《氮及其化合物》 学历案

《氮及其化合物》学历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2、掌握氮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氮的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生成和转化。

4、熟悉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5、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6、了解常见的氮化物,如氮化镁等。

二、知识回顾在学习氮及其化合物之前,我们已经对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元素周期表中,氮位于第二周期第 VA 族。

氮原子的最外层有 5 个电子,其常见化合价有-3、0、+2、+4、+5 等。

在化学键方面,氮气分子(N₂)中存在着氮氮三键,键能很大,使得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对于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至关重要。

例如,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氮气(N₂)1、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

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沸点为-1958℃,熔点为-2098℃。

氮气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由于氮氮三键的存在,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1)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N₂+ O₂=放电= 2NO(2)氮气与氢气的反应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合成氨气(NH₃):N₂+ 3H₂⇌ 2NH₃(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四、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2NO + O₂= 2NO₂2、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₂+ H₂O =2HNO₃+ NO五、氨气(NH₃)1、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氮气与氮的固定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教材首先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氮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核心素养(1)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重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

难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

查找氮的固定的相干内容,构想教学过程。

1、氮原子的结构教师设问: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大概的化学特征。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分析书写。

1教师讲述: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A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简单获得3个电子,也不简单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展示几种氮肥的图片,通过氨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将氮气转化为NH4+和NO3。

新课讲授一、氮气与氮的固定【PPT展示】展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价类二维图【师】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提问】决定氮气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氮气的电子式结构式等信息的书写。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结构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跟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但在一定条件下,N2可以跟Mg、O2、H2等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1)N2与Mg反应:;(2)N 2与O 2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3)N 2与H 2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通过氨气的合成历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氮的固定(1) 定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2)分类:自然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雷雨天产生NO 气体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PPT 展示】价类二维图,氮气如何转化为硝酸呢?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师】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NO 无色 气体 无味 有毒 不溶于水 NO 2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有毒易溶于水【PPT 展示】魔鬼谷的故事【视频展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时的反应。

根据PPT 提供的NO ,NO 2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的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并展示部分学生书写的方程式(两种方程式对比展示)【PPT 展示】模拟演示氮气和氧气反应的数字化实验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得出氮气氧气放电情况下的反应方程式。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2NO+O 2=2NO 2【师】生成的NO 2也不是硝态氮肥,还需要发生怎样的反应?雷雨发一、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极易,在常温下,1体积水最多可以溶解体积氨气。

熔沸点,易,因此液氨常作。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响.... “喷泉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氨气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即:NH3+H2θH^NH3∙H2θH^NHi+OH,那么氨水的成分有哪些?分子:;离子:。

【练习1】右图的装置中,枯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以下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A.Co2(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中含石蕊)/红色喷泉C.Sθ2(浓NaoH溶液)/红色喷泉D∙HCl(H2O中含石蕊)/白色喷泉【归纳】气体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气体易溶于或,使得容器内外能够形成。

【练习2】在标准状况下,用以下气体做喷泉实验,请根据情况,填写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烧瓶中溶质不能扩散出来)。

(1)用NH3做喷泉时,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那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用NO2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至烧瓶的2/3处,那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用No2和02按4:1体积比混合,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那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氨气与酸的反响φNH3+HCl=:NH3+HNO3=。

NH3+H2SO4=o②与酸性氧化物:NH3+CO2+H2O=NH4HCO32NH3+CO2+H2O=(NH4)2CO3【练习3】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如下图为气体扩散速率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以下关于物质甲、乙甲糠乙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J[6⅛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3.与盐溶液反响Al3++NH3H2O=CFe3++NH3H2O=。

4.氨气的复原性.... 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

【练习4】以下反响中,氨既表现复原性,又表现碱性的是OA PfA.2NH3+3CuO=3Cu+N2+3H2OB.4NH3+5O2==4NO+6H2OC.8NH3+3C12=N2+6NH4C1D.NH3H2ONH4+OH【知识小结】【练习5]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c)2、Hc1、NH3、NO2>NO、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学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氮及其氧化物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氮的循环,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认识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设计探究方案,探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在探究中互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透过观察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

但是,我们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杜绝污染,还社会一片蓝天净土。

教学重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微观探析,“位-构-性”】思考1:请同学们画出氮原子的原子结构图,并指出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它的化合价思考2: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结构简式。

【价维二类,预测性质】思考1:请同学找出课本12页图5-9中所涉及的氮元素及含氮物质。

请大家结合图中的含氮物质和元素化合物常用的价类二维图来绘制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思考2:根据所你绘制的价类二维图试分析各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从物质类别、化合价方面进行分析)思考3:氮气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气?【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实验5-5)实验5-5】①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

②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

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原因解释:NO与O2反应生成,气体变为;振荡后NO2溶于水生成和,气体又变为色,同时气体的总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化合物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 氮元素的存在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

完成NO和NO2的比较: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0.1L CO、0.2L CO2、0.1L NO、0.2L NO2和0.2L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 可能是单一气体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

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

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2CO+2NON2+2CO2(3) ①还原②NO+O2--2e-NO2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图1 图2图3(1)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净化装置里装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1所示。

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式:。

(2) 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空气中的某些分子产生活性基团OH,OH能将NO、NO2氧化,如图2所示,OH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OHHNO3。

写出OH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用乙烯作为还原剂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N2是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硝(除NO x)技术。

其脱硝机理如图3,写出该脱硝过程中乙烯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NO+O2+4CO4CO2+N2(2) 3OH+NOHNO3+H2O (3) 2C2H4+6NO24CO2+3N2+4H2O考点2 氨气及铵盐1. 氨气(1) 氨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熔、沸点低,易液化。

(2) 氨气的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 计算氨水浓度时通常将视作溶质,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

弱碱性:NH3·H2ON+OH-络合性:Ag++2NH3·H2O[Ag(NH3)2]++2H2O②与酸反应:实质是NH3+H+N③与O2反应:4NH3+5O24NO+6H2O(3) NH3的用途: 液氨可用作。

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尿素等。

2. 铵盐(1) 铵盐的物理性质:色晶体,溶于水。

(2) 铵盐的化学性质①热不稳定性NH4ClNH4HCO3②与碱溶液的反应N+OH-,氨气能使试纸变色(可用于检验铵盐)。

(3) N的检验未知液呈碱性湿润的色石蕊试纸变色,则证明含N。

例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气与氯气相遇可能冒白烟B. 氨气通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会被氧化C. 氨气可以由所有铵盐受热分解得到D. 氨气比PH3易液化是因为N—H键的键能比P—H键的键能大【答案】A 变式2 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 将pH=11的氨水稀释1 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C. 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D. 将红热的铂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答案】 D1. NH3的实验室制法(1) 方法一: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一般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3或KMnO4制O2的装置相同)。

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不能用CaCl2。

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注意事项:收集时,一般在试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2) 方法二:加热浓氨水。

原理:NH3·H2ONH3↑+H2O装置:(3) 方法三: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如NaOH粉末)。

原理: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

装置:2. NH3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2O 8NH3+6NO27N2+12H2O考点3 硝酸1. 硝酸的性质(1) 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有气味、易的液体,能跟水以互溶,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发烟硝酸”的浓度为。

(2) 硝酸的化学性质①强酸性与CaCO3反应:CaCO3+2HNO3Ca(NO3)2+CO2↑+H2O稀硝酸遇石蕊试液,(填现象)。

浓硝酸遇石蕊试液,(填现象)。

②不稳定性:HNO3受热或光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强氧化性:常温下,Fe、Al遇冷、浓硝酸(填现象)。

Cu与稀硝酸反应:。

Cu与浓硝酸反应:。

C与浓硝酸反应:。

2. 硝酸的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制造、、、、等。

例题3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FeOB. Fe2O3C. FeSO4D. Fe3O4 【答案】 A变式3对于1L 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若HNO3和H2SO4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如下关系:c(H2SO4)+c(HNO3)=1.2mol·L-1。

则理论上最多能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 )A. 0.80molB. 0.72molC. 0.45molD. 0.40mol 【答案】 B【解析】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1属于稀溶液,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溶解铜的是稀硝酸,稀硫酸提供氢离子参与反应。

溶解最多的铜,N被完全反应。

假设1L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n(H2SO4)=x mol,n(HNO3)=y mol,x+y=1.2mol…①;铜被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3Cu2++2NO↑+4H2O8mol 2mol2x+y y则8∶2=(2x+y)∶y…②。

解①②得x=0.72、y=0.48,根据3Cu~2N,被溶解的铜为0.72 mol。

硝酸的工业生产1. 工业生产中的物质转化:NH3→NO→NO2→HNO32. 主要原料:氨气、空气、水3. 主要原理:(1) 4NH3+5O24NO+6H2O (2) 2NO+O22NO2 (3) 3NO2+H2O2HNO3+NO4. 尾气处理: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随堂检测】1. 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 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 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答案】 C2. 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B. 硝酸浓度不同,生成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C. 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D.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答案】BD3. 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导入少量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入少量石灰水。

则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 )A. ①不变浑浊,②变乳白色B. ①变乳白色,②不变浑浊C. ①变乳白色,②变乳白色D. ①不变浑浊,②不变浑浊【答案】 B【解析】碳与浓硝酸反应产生CO2和NO2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先通过水,NO2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则剩余NO和CO2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石灰水会产生CaCO3沉淀;而混合气体直接通过石灰水,NO2可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为强酸,故会产生Ca(NO3)2溶液,难以得到CaCO3沉淀。

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分别加热盛有NH4Cl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 )(2) 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 )(3) 常温下,浓硝酸不跟铁发生化学反应,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

( )(4)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 )(5) 氨气显碱性,可用P2O5或无水CaCl2干燥。

( )(6) 氮气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可将炽热的镁粉放在氮气中冷却。

( )(7) 向某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未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

( )(8) 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 )(9) 氨气具有氧化性,可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 )(10) 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C、Al、I-、N等离子。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课后检测】1.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取NH3,并用AlCl3溶液吸收多余氨气制氢氧化铝,最后回收氯化铵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NH3B. 用装置乙吸收NH3制取Al(OH)3C. 用装置丙在不断搅拌下分离Al(OH)3和NH4Cl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NH4Cl溶液并灼烧制NH4Cl2. 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A. 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B. 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C. 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D. 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3.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4. 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锌与稀硝酸混合,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此反应中硝酸体现强氧化性,全部被还原B.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金属铁,不再发生化学反应C. 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4D. 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55.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