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数码相机的主要参数

合集下载

数码相机的各种参数

数码相机的各种参数

数码相机的各种参数数码相机是一种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相机,拥有多种参数用于度量其性能和功能。

这些参数包括传感器类型、分辨率、ISO感光度、快门速度、镜头类型、对焦系统等等。

以下是数码相机的各种参数:1.传感器类型:数码相机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捕捉图像。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2.分辨率: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决定了它能够捕捉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

分辨率通常以百万像素(MP)为单位表示。

较高的分辨率意味着更多的像素,从而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3.ISO感光度:ISO感光度用于调整相机对光的敏感程度。

较高的ISO值意味着更高的感光度,相机可以在低光条件下工作,但可能会引入图像噪点。

4.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相机的曝光时间,即图像传感器被曝光的时间长度。

较短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运动的物体,而较长的快门速度则可以捕捉到运动模糊效果。

5.镜头类型:数码相机可以使用固定镜头或可更换镜头。

固定镜头相机具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而可更换镜头相机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种类的镜头。

6.对焦系统:对焦系统用于确保图像的清晰度。

相机通常会使用对焦传感器来检测图像的对焦情况,并相应地调整镜头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7.光学变焦:一些数码相机具有光学变焦功能,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的位置来放大或缩小图像。

光学变焦比数字变焦更高质量,因为它实际上是在调整镜头位置来放大图像,而不是简单地放大图像。

8.存储媒介:数码相机使用不同类型的存储媒介来保存图像文件。

常见的存储媒介包括内置存储器、SD卡、CF卡等。

9.连拍功能:连拍功能允许相机连续拍摄多张图像。

这对于捕捉快速运动的物体或拍摄连续动作场景非常有用。

10.视频录制功能:一些数码相机支持视频录制功能,可以拍摄高清视频。

11.电池寿命:电池寿命是指相机使用一组电池能够拍摄的照片数量。

较长的电池寿命意味着用户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相机而无需更换电池。

单反主要看什么参数

单反主要看什么参数

单反主要看什么参数
单反相机是数码相机的一种,那么单反相机就具有数码相机的一些特性,那么在选择单反相机的时候,单反主要看什么参数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

第一个要看单反的品牌,我们知道好的品牌具有扎实的售后,单反相机里比较常见的有尼康、佳能、等品牌,对于单反入门很重要因为每个品牌的特点不一样,镜头等配件也很难通用。

第二个要看单反相机基本参数,包括像素,对焦系统,测光系统,连拍功能等像素家用一般1000-1600万足矣。

对焦现在一般入门机都能达到11点够用了,连拍4张左右。

第三个要看单反相机的传感器尺寸,通常来说感器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相同尺寸的传感器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

传感器尺寸较大的单反相机,价格也较高。

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

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传感器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传感器尺寸也越大。

第四个要看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它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单反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曝光补偿。

单反训练营
单反相机
单反品牌
微单相机
微单品牌
单反摄影
摄影知识。

摄像机镜头参数怎么看

摄像机镜头参数怎么看

摄像机镜头参数怎么看摄像机镜头参数怎么看1、CCD尺寸,亦即摄像机靶面。

原多为1/2英寸,现在1/3英寸的已普及化,1/4英寸和1/5英寸也已商品化。

2、CCD像素,是CCD的主要性能指标,它决定了显示图像的清晰程度,分辨率越高,图像细节的表现越好。

CCD是由面阵感光元素组成,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

现在市场上大多以25万和38万像素为划界,38万像素以上者为高清晰度摄像机。

3、水平分辨率。

彩色摄像机的典型分辨率是在320到500电视线之间,主要有330线、380线、420线、460线、500线等不同档次。

分辨率是用电视线(简称线TV LINES)来表示的,彩色摄像头的分辨率在33到500线之间。

分辨率与CCD和镜头有关,还与摄像头电路通道的.频带宽度直接相关,通常规律是1MHz的频带宽度相当于清晰度为80线。

频带越宽,图像越清晰,线数值相对越大。

4、最小照度,也称为灵敏度。

是CCD对环境光线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CCD正常成像时所需要的最暗光线。

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UX),数值越小,表示需要的光线越少,摄像头也越灵敏。

月光级和星光级等高增感度摄像机可工作在很暗条件,2~3lux属一般照度。

5、扫描制式。

有PAL制和NTSC制之分。

6、摄像机电源。

交流有220V、110V、24V,直流为12V 或9V。

7、信噪比。

典型值为46db,若为50db,则图像有少量噪声,但图像质量良好;若为60db,则图像质量优良,不出现噪声。

8、视频输出。

多为1Vp-p、75Ω,均采用BNC接头。

9、镜头安装方式。

有C和CS方式,二者间不同之处在于感光距离不同。

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

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

数码相机的性能指标1.分辨率:分辨率指的是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像素数量,通常以百万像素(MP)作为单位。

分辨率越高,照片的细节和清晰度越高。

一般来说,较高分辨率的相机适合用于放大或裁剪照片。

2.感光度:感光度指的是相机的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通常以ISO值来表示。

较高的ISO值意味着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能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出明亮的照片。

然而,高ISO值也会引入更多的噪点和图像质量下降。

3.对焦速度:对焦速度是相机快速将镜头对准被摄物体的能力,对焦速度快的相机可以迅速捕捉到瞬间的瞬间,适用于拍摄运动或快速变化的场景。

4. 连拍速度:连拍速度指的是相机连续拍摄照片的速度,通常以每秒帧数(fps)来表示。

较高的连拍速度可以捕捉到快速移动的对象或连续变化的场景,非常适合拍摄运动、野生动物等。

5.曝光控制:曝光控制是指相机对光线的控制能力。

常见的曝光控制模式有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和自动模式等。

曝光控制可以影响照片的明暗程度和色彩平衡。

6.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根据拍摄环境调整图像色彩的功能。

不同的光源环境下,照片的色温会有所不同。

通过设置白平衡,相机可以自动或手动调整色温,以便呈现真实的颜色效果。

7.噪点控制:噪点是指在相片中出现的随机的像素点或颗粒,通常在高ISO值和低光条件下更明显。

相机的噪点控制能力决定了照片的细节清晰度和图像质量。

8.对焦系统:对焦系统决定了相机在拍摄物体时的对焦精确度和速度。

相机常见的对焦系统有单点对焦、多点对焦和全像素对焦等。

先进的对焦系统可以迅速准确地对焦,确保图像的清晰度。

9.图像稳定:图像稳定是指相机内置的防抖功能,可以减少手持拍摄时由于相机晃动而导致的模糊照片。

图像稳定有电子防抖和光学防抖等不同的实现方式。

10.摄像功能:摄像功能是数码相机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高性能的数码相机可以拍摄高清晰度的视频,支持高帧率和不同的视频格式。

11.连接接口:连接接口是相机与其他设备连接的接口,包括USB接口、HDMI接口和Wi-Fi功能等。

DC数码相机参数详解

DC数码相机参数详解

DC/数码相机参数详解数码相机,俗称DC,这种新生不久的照相器材,现在已普及起来了,并且,占的比例,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光学相机,现在在外边市场上,能够买到的,都是数码相机了,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之间的差别,大概就是少了用底片吧,因为这样,可以节约很多钱的哦,那么什么是数码机记呢,它和传统相机有一些什么差别呢,现在我们来看看吧!(下面内容适合新手,老鸟就不要看了)一、数码相机的定义:1、数码照相机(Digital Camera,简称数码相机或DC)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

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zh-cn:电荷耦合器件;zh-tw:电荷耦合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2、不在胶卷上捕获相片,而是使用电子影像感应器取代胶卷的相机。

二、购买数码相机要清楚的参数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通常为电荷耦合器件(CCD,与摄录一体机中使用的电荷耦合器件类似),是数字相机的核心。

相机所使用的传感器的像素数并不是影响相片质量的唯一因素,但却是主要因素。

高像素相机可产生最清晰的图像、最真实的色彩和最逼真的皮肤色调。

有些数码相机使用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以降低成本,但这样会使捕获的图像偏黑而且不够精细。

图像传感器分为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

赞成CCD芯片的主要论据是这种芯片比CMOS更灵敏,因此可在昏暗的光线下照出较好的相片。

用CCD芯片的相机照出的相片也比CMOS清楚,使用COMS芯片有时会有“噪声“问题—图像上有些缺点。

但从另一方面讲,CMOS芯片的成本较低,在这里节省的费用可转化为更低的相机价格。

此外,CMOS芯片比CCD芯片吸收的能量少,所以CMOS芯片的相机换一次电池可使用更长的时间。

出于图像质量的考虑,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使用CCD技术。

教大家如何看懂摄像机参数

教大家如何看懂摄像机参数

教大家如何看懂摄像机参数在摄像机这个圈子,一张彩页里的技术指标其实就已经涵盖了大部份的技术,不信,有几个人敢说他完全知道的,不管是销售人员或工程商,最先拿到的就是一张彩页,而那张彩页,大部份就在吹牛,只有在最后的技术指标上还”稍”有些学问,今天就带大家来搞一搞:预计分”知识篇”及”实战篇”, 知识篇我来说,实战篇就由各位提供资料,大家一起来演练演练,有意踢馆的厂家也不妨一起参与,增加些趣味性…在搞清楚技术指标之前,要先搞清楚下列东西:1.成像元件也就是CCD啦!(当然也有C-MOS),主要区分为彩色,黑白,1/3”,1/4”, 1/2”及品牌,尺寸:大小的差别主要在于灵敏度,也就是最低照度,1/4照度会比1/3差,原理很简单:相同数量的感光点,摆在1/4上的每一点一定比较小点,他的受光就较少,当然照度就较差,好处是便宜一些,还有体积较小,板子可以做小一些.品牌:以价位来说,从贵到便宜,分别是Sony, Panasonic,Sharp,A1(L.G)这几种,如果用Sony 通常会标“Sony Super-HAD CCD”这是Sony的注册商标,或是低照度会标“Sony Ex-View CCD“在CCD的制造过程中有一个制程叫作”HAD”, 所以不管那家的C CD 都可称为” HAD CCD, 但索尼改进了这个制程,认为做出来的CCD品质较好,就叫做”S uper-HAD”并把这名称注册, 因此只有索尼有所谓的Super-HAD CCD, 在一般型录上常看到“ 1/3” SONY Super-HAD CCD” 就是这样来的,不可能标” 1/3” Sharp Super-HAD CC D” 那会闹笑话的.Ex-view 是索尼CCD注册的专有名辞, 强调照度比Super-HAD 更低,当然价格也贵多了,其它特性及接脚都跟原来Super-HAD 差不多.而不是用SONY的,就只标” 1/3” Color CC D“了2.像素:在PAL制,有752(H) x 582(V),也就是所谓44万画素,及500(H) x 582(V) 也就是所谓2 5万画素, 在NTSC制,有768(H) x 494(V),也就是所谓38万画素,及510(H) x 492(V) 也就是所谓25万画素,44万画素,就叫高解,25万就叫低解,普解或中解.以上讲的画素是指”有效画素3.分辩率:这就比较好玩了,25万像素的摄像机,其技术极限大概是320条,在十多年前,台湾搞出了摄像机,大概就280-300条之间,但跟日本货比起来就差了一截,怎办?那就标350线好了,后来又有新公司及韩国搞出来了,大概在300左右,那就标380条好了,到了近几年,大陆也搞出来了,怎办?那就标420好了!,搞到现在,全部都标420了,无耻的还有标450 ,更让人搞不懂的是,不管在台湾或是大陆,送去检测,居然也是420?真让人匪夷所思!而44万的,技术极限大概在480线,一般中,台,韩做出来大概就是400-450之间,同上理,就标480,500,520,550吧!各凭良心.还有,最近流行所谓520线的更是个大骗局,为什么他说520线?是因为主芯片用索尼HQ 1(CXD3172AR),翻遍原厂资料,找不到520这个字,只有非官方说法:是有520线,但仅限Y/C 输出.所以只要是HQ1方案,大家就标520,在加上灌水法,550及560就出来了,估计580也快有了.4.最低照度:最简单的定义:在暗房内,摄像机对着被测物,然后把灯光慢慢调暗,直到显示器上快要看不清楚被测物为止,这时量光线的照度, 就是最低照度.够含糊了吧!,实际上还得考虑用几毫米镜头,入光量多少,摄像机AGC必须关掉,视频讯号是降到多少IRE等等.几乎没有厂家会去做这种测试,那…..老故事又来了,很久很久以前,松下跟索尼的机子低解的标1.1Lux(F1.2),那台湾做出来就标0.5吧,后来的只好标0.2,你标0.2,我就标0.1,他标0.05…….就这样了.还有,高解CCD照度会比低解的差,还是老话,同样芯片面积,一个摆了44万点,一个摆了25万点,那个大点?5.讯噪比:任何电路只要通电后都会产生噪讯,包括元件及线路本身所产生的,当然噪讯越小,画面看起来会越干净,我们用视频讯号跟噪讯的比值来表示,那当然越大越好,数学式是20log(V2/ V1), V2指视频讯号,V1指噪讯大小,单位是”dB”还是老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松下跟索尼的机子噪讯比标50 dB ,那台湾做出来就标……..嘿嘿! 一看起来就是比较差,不好意思吹牛了,那就标48好了,可是不好看?修饰一下:”大于48 dB “,所以“ >48dB” 就是这样来的,不论阿猫阿狗做出来的摄像机,一律就这样标了,有去测? 我头剁给他!6.电子快门:为了让影像亮度正确,我们必须正确控制摄像机的入光量,要调整入光量要从镜头的光圈及像机的快门着手,一般我们用手动镜头时,光圈调固定就不动了,如果这时遇到强光怎办?很简单,在CCD还没过曝前,D.S.P就赶紧把CCD上的讯号”扫”下来吧,也就是光线强时抓快些,光线弱时抓慢些,抓一次相当于我门用单反相机时”喀嗏”一声,单反像机是机械式快门,我们这是电子式,所以叫”电子快门”跟据D.S.P规格书,电子快门速度在PAL制时是1/50秒到十万分之一秒,所以大家就这样标了,实际应用上如果机子调校不良,是达不到十万分之一的,如果机子在太阳下看起来像蒙层细白裟,不是很清楚,那八成是快门速度不够.还有如果用自动光圈镜头,那入光量就由镜头光圈来控制了,这时后机子本身快门速度就定在1/50 秒7.Gamma补偿:什么是Gamma?简单解释,CRT管子是跟据电子束打在屏幕上的强度来决定产生的亮度,打的越强就越亮,但不是1:1的,也就是说,在很强的时后并不会成比例的那么亮,这是CRT管的特性,因此视频输出就得在高亮度时做些刻意的增强,这就叫Gamma补偿,个补偿曲线叫0. 45,只要给DSP下个指令就好了,一点技术都没有,有的机子会加个开关,让你选择0.45或1,1的补偿曲线是1:1的,在某些强光环境下还蛮好用的(是强光下,非逆光下)8.背光补偿:什么是背光补偿,这又跟快门速度有关了,举个例子,当一部摄像机装在ATM上,对着大街,在大太阳下,环境很亮,所以机子快门速度当然是很快的,才不会过曝,这时如果有人来提款,脸对着镜头,由于目前机子采全面测光,基本上受环境影响,整体还是很亮,在高速快门下,人脸的曝光量不足,就显的黑黑的,这就是摄影学上面所说的”背光”,就是:背面有强光,导致主体曝光不足而变黑.所以问题就出在全面曝光上,假使我们只取一部份划面来测光,比如说中间,那人脸在划面中间,这时DSP会测到曝光不足,便会放慢快门速度,这时人脸就清楚了,但是因为快门速度慢了,导致背景(街上)反而过曝而白茫茫一片.所以,背光补偿就是根据特定的测光区域,调整电子快门(或自动光圈),使得测光区域内的曝光值正常,不在测光区域内的就不管了,测光区域由DSP参数设定,一般是取中间1/9处,或加上下方1/3处成凸字型.至于什么是”宽动态”,那会另外写篇来谈谈.9.同步系统:分内同步,外同步及电源同步.电源同步,说来话长,简单的说,就是使每一支摄像机丢图场出来的时间点要一致,好比对伍行进时,虽然每人速度一样,但如果没有人在旁吹哨或喊口令的话,脚步是不会一致的,这个功用是用在矩阵切换时,画面不会抖一下再恢复正常,否则管理员眼睛不花掉了,要实现电源同步就须加电源同步电路,再加个开关电源,从交流电中取同步讯号(电源是50周固定的)来当同步的依据.另外在NTSC系统中,因D.S.P里的振荡频率无法跟市电60周一致,在灯光下会有色滚现像,尤其是SONY 2163方案更严重,这时就得加电源同步来解决,强制让D.S.P 的频率与灯光一致.还有我们所用的AC电源有三相,彼此差120度,如果电源同步的机子若接在不同相位电源上,会有相位差导致无法彼此同步,所以还需有一个调相旋钮,将彼此触发相位调到一致.外同步就是交由外步来触发丢出画面,这功能现在已经很少用了内同步就是自己每秒输出25张画面,不管别人了10.AGC就是电子自动增益,是摄像机基本功能,有人为了让画面看来亮些,刻意调的很高,这样在低照度时很容易就白茫茫一片了,所以有人干脆就在这搞个开关,要高要低,自己来吧接下来就是些无关紧要的:接头型式:有C-Mount 及C/S Mount:又要说故事了,当初做出摄像机时,总得配个镜头,因此搞了个接口标准:"节径为25.4mm,每英吋32个螺牙,边缘至CCD距离为17.526mm."这就叫C接口, 机子及镜头就比照这标准,彼此才能搭配.那时后的镜头里面有八片镜片组合而成,后来松下搞了个五片玻璃的镜头,成本是省了,但是成像距离短了约五毫米,也就是镜头要更靠近CCD 五毫米.怎办? 那就改标准了,把上头”边缘至CCD距离为17.526mm”改为12.5mm.不就得了, 这就叫C/S 接口,现在几乎所有机子都用C/S接口,再付一个C/S转C接口的加长环.自动光圈:也就是可接的自动光圈镜头的型式,目前有两种:视频驱动(Video)及直接驱动(D.C)两种,因为直驱方式还得加个小电路,有些廉价机干脆就拿掉了,赌你花不起钱买DC自动光圈镜头.视频输出:标准是1 Vpp,也就是1伏特(峰值对峰值),标都是这样标,但常有厂家为求看起来”亮”一点,故意增加讯问号强度,在接DVR及配线时会引起一些困扰.消耗功率:一般机子在12V 时,大致都在90-130毫安之间电源:分12VDC, 24VAC, 220VAC三种,通常24VAC还兼容12VDC以上是一些基本知识,知道这些也就是搞懂了大部份摄像机了,也许有些难,但就先把它当成武功心法,务必搞懂及详加背颂,心法炼成接下来就要找人练练拳架子了,各位不妨贴些指标上来,大伙儿一起来批斗批斗,做为下篇”实战篇”的教材噪音与接地点击次数:1245 噪声对音频系统指标影响很大,接地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广大技术人员的关注。

解读相机参数

解读相机参数

变焦能力微距拍摄能力镜头质量芯片处理速度光学像素;差值像素(通过软件手段技术出,可以放大照片,可是会影响照片的质量)重要:CCD面积大小。

例如:CCD面积有1/1.8英寸(即8.1mm x 6.64mm);好的相机:CCD 面积高达22.5mm×15mm(如DOS 30,价钱10000,所以CCD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CCD感光能力,标准值是100,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

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响是造成感光时间加长,这就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

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 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

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

光圈: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

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

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快门: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

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

模糊的运动效果镍氢电池(可能--差)这里点播你一下,买相机怎么买第一,全手动支持,黄金法则不可违背,注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也必须有,不能少一样,否则到时候你麻烦第二,ccd尺寸,高手是从来不买ccd小于1/1.7英寸的dc的,因为ccd的尺寸直接影响拍出照片的质量第三,最大光圈,必须大于f2.8,否则夜景怎么拍啊第四,适当的情况下要有28mm以上的广角,记住广角远远比长焦在实际拍摄活动中实用,但是现在配备28mm以上广角,同时配备ccd大于1/1.7英寸的dc只有佳能的g10,尼康的p6000,和尼康的s710,还有松下的lx3,记住如果你要画质的话,就千万不能有长焦,否则一切都完了拍摄技巧:光圈和快门的关系: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

数码相机参数详解

数码相机参数详解

数码相机参数详解数码相机参数详解2007-06-05 09:41一感光器件提到数码相机,不得不说到就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件。

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

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

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二 CCD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

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

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

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如果分解CCD,你会发现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

第一层“微型镜头”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 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

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

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

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CCD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几乎所有人类眼镜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和蓝来组成,而RGB三个字母分别就是Red, Green和Blue,这说明RGB分色法是通过这三个通道的颜色调节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看数码相机的主要参数
面对你买的数码相机,很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你的数码相机是多少像素的,其实这一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像素越高就能带来更高的清晰度,他只能带来在电脑上看更高的分辨率而已!接下来,让我了解下CCD和像素之间秘密吧!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 CCD,是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缩写,中文译名即“电荷耦合器件”。

从功能上看,它负责将镜头传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类似于普通光学相机的胶片。

CCD光电转换是通过CCD上面布满的许多感光点(MOS电容)来实现的。

一张图片,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感光点来描述其色彩、亮度与灰度的。

对CCD感光点,我们通常的另一种描述是“像素”。

理论上,像素越多,拍摄时就能使被拍摄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细,对图像的描述也会更精细。

也就是说,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个数,即CCD感光点的个数。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CD像素的个数,构成了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被绝大多数人当作了唯一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普通消费者那里,“唯像素论”已经变成了主流消费观念。

先头的例子中,那位同事,就是了为500万像素,甚至连变焦能力和镍氢电池都可以容忍。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像素的个数呢?有人说,如果要达到普通35mm光学相机的画面质量,数码相机的像素至少要到千万以上。

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好像是,即使如600万像素级的高档家用数码相机,其成像质量也无法与普通的光学相机相比。

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上面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一切皆取决于我们的应用。

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出版、影像、广告行业等,它们经常需要将图片放得很大。

对这种应用,即时目前最先进的千万像素级数码相机,与传统光学相机相比,也捉襟见肘。

而在家用领域,却极少有把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的需求——即使7寸照片,200万像素也完全满足需要了。

下面列出一组分辨率、像素与实际成像大小的关系:600×800=48万像素=3寸照片 700×1000=约80万像素=5寸照片(3.5×5英寸,毫米规格89×127) 800×1200=约100万像素=6寸照片(4×6英寸,毫米规格102×152) 1000×1400=约150万像素=7寸照片(5×7英寸,毫米规格,127×178) 1200×1600=约200万像素=8寸照片(6×8英寸,毫米规格152×203) 1600×2000=约310万像素=10寸照片(8×10英寸,毫米规格203×258) 1600×2400=约400万像素=标准照片(8×12英寸,毫米规格203×304) 1600×2800=约400万像素=宽幅照片(8×14英寸,毫米规格203×356)(注:以上分辨率是相应尺寸照片所需要的分辨率,可能与数码相机所能调节的分辨率档次略有不同。

一般地,图片的分辨率乘积就是所需像素的个数。

在同一像素数情况下,所能成像的最大尺寸也大致相差无几。

比如,300万像素产品,其可
调节的分辨率档次在数码相机中可能表现为2048×1536,也可能表现为1600×2000。

)从上面的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如果没有特殊的放大需要,那么,300万像素应该是一个性价比都比较好的产品档次,甚至,200万像素也说得过去。

如果在一种较低价位上,片面追求高像素值,那就极有可能损失相机的其他功能,而这些功能,比如变焦能力、微距拍摄能力、镜头质量、芯片处理速度等,对数码成像的质量而言,同样是极其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300万甚至 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画面质量倒不如部分
200万像素级产品高的原因。

现在的一个市场趋势是,许多厂商正利用用户对像素的盲目崇拜,玩起了像素升级的游戏。

当然,升级的代价是成本的迅速增高。

即以理光的R系列看,其R5、R4与R3相比,除了像素由500万增加到700万外,功能几乎没有其它质的改变,然而,就是这个像素的变化,就引起了价格从2000元到3000元的变化——几乎增加了1000元!为了迎合用户对像素的偏好,有些厂商还在插值像素上大做文章,比如说富士的 SuperCCD技术。

而插值像素的真面目是,通过软件运算得到新的像
建议买相机的时候,优先考虑下面的硬件数据:
1)感光芯片的大小。

现在有些厂家在同样的芯片大小上,只是多挤下100万或是200万像素以达到高像素的要求,但是这会使得成像效果较差。

2)像素的多少要看相片的用途,假如只是在屏幕上观看,那么现在最大的液晶屏也只有1920*1440,也就是276万像素的相片就足够了。

假如是想要洗出近传统相片的效果,建议每一英寸最少有300点像素,所以3R(3.5英寸*5英寸)的相片需要157万像素,4R(4英寸*6英寸)的相片需要216万像素,5R(5英寸*7英寸)的相片需要315万像素,8R(8英寸*10英寸)的相片需要720万像素,8R2(8英寸*12英寸)的相片需要864万像素。

所以相机的像素多少才算足够,要看相片的用途是什么。

不要只是追求像素高的相机。

像素越高,内存条可以储存的相片也就越少。

3)较高的光学倍数,光学变焦是以移动镜头里面的镜片来达到拉近物体或是推远物体的目的。

因为是物理变焦,所以对成像效果不是失真。

相反的,数码变焦(倍数)就会失真,数字越大失真就越严重。

所以要以光学倍数越大越好,数码变焦可以不考虑,因为基本上尽量不用。

4)最好有F2.8到F8.0的光圈支持,这个可以支持大概80%的可拍照时间。

数字越大光线就越少,在白天可以拍到很好的效果。

数字越小光线就越多,在拍夜景的时候比较好用。

还有就是广角的最大光圈和望远的最大光圈是不一样的。

比如佳能的几款好的相机在广角最大光圈是F2.8,但是到了望远就只能是F4.9了。

5)最好有15秒到1/2000的快门支持,配合光圈可以得到很不错的效果。

快门越慢拍夜景就越好,快门越快拍球类比赛较好。

6)有ISO感亮度100到1600的支持。

假如能是80到3200就更好了。

ISO感光配合光圈和快门可以达到同一个曝光效果但是非常不同的成像效果。

一个相片的曝光度是由3个数据共同形成的:光圈大小、快门速度、ISO感亮度,所以配合感光芯片就是相机里最重要的硬件了。

例如下雨的时候,想要拍照到每一粒雨水珠,快门速度就要非常的快。

为了要保持相片的正常曝光,这个时候进入到镜头的光线就要多一点,所以光圈数字就要小些,ISO感光也就要比较高,不然相片就会太暗了。

假如想要拍一粒雨水珠在空中落下所形成的一条线体,那么快门就要慢。

这是时候光线就要少一点,那么光圈数字就要大一点,ISO感光也比较小。

不然相片就会太亮了。

下面的硬件数据,可以作为第二层次的考虑对象:
1)有较好的广角支持,一个可以到28mm的焦距可以把近一点的物体推得远一点,尤其是在狭窄的空间里,非常的好用,例如在桥上照背后的风景,可以照到更宽幅的相片。

松下
的很多款数码相机可以到25mm的超广角。

2)有较好的望远支持,一个可以到280mm的焦距可以把远一点的物体拉的近一点,尤其是在拍球赛或是比赛的情景。

3)有较全面的焦距,一个25-125mm的焦距要比35-105mm的焦距来的好,因为有更好的广角和望远支持。

假如是25-125mm和35-140mm比较,25mm的超广角要比140mm的望远更为好用。

4)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可以录制640x480每秒30幅像的录像效果。

有些数码相机像索尼的T500有高清电视的1280x720每秒30幅像更清楚的录像效果。

佳能的SX1S可以录制1920x1080的超高清电视分辨率。

松下的很多款机子除了高清电视,还有848x480的宽屏录像,因为这样可以拍摄比传统更清楚,比高清更长的录像时间。

一个相机的录像时间是有限制的,通常是1GB或是2GB最大单一文件大小。

5)有4:3, 3:2, 和 16:9的成像比率支持。

4:3是传统电脑屏幕或是电视的比率,16:9是高清电视的比率,所以相片在电视上可以全幅的显示,而不会是左右是空白的。

3:2是传统相片4R的比率,可以在不
经过电脑处理就可以直接洗出全幅相片,上下左右不会被切掉或是变成白色。

6)目前大多数的相机都有防抖的功能,不过防抖有分电子(透过影像处理器)防抖,ISO 高感光防抖,物理(感光器平衡)防抖和光学(镜片平衡)防抖。

光学防抖是最好的,再来是物理防抖。

电子防抖较差,高感光ISO会使得相片有噪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