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意象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1.(10分)学校开展了“拾美老姑苏,探幽新故乡”主题游学活动,下面请你跟随小苏、小吴同学,并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小吴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请帮助解决几个问题。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人文荟cuì____之地。
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为苏州留下了____(A 丰富/B 丰裕)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激励苏州人民在新时代继续dǐ____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利用苏州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或采访历史见证人,或查阅大量书籍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使我们在历史遗存中感受身边的历史,在情景交róng()。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jiàn____和启发,____(A 吸取/B 汲取)营养和力量(1)请你帮助小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荟cuì②dǐ砺③交róng④借jiàn(2)请你帮小吴修改文段中的错别字。
①改正:②改正:(3)请你帮小吴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A 丰富/B 丰裕)②(A 吸取/B 汲取)(4)小吴发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帮他改正。
2.(10分)默写。
①水击三千里,。
(庄周《北冥有鱼》)②,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⑤万籁此都寂,。
(常建《》)⑥《虽有嘉肴》一文中,强调实践出真知,“学”“教”后会发现自我欠缺的句子是“,”。
⑦《子衿》中,“,”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手法,形成主客观时间的反差3.(2分)完成仿写。
小苏面对自己生活的苏州,不由得赞叹道:“苏州,是座亦古亦新的城市。
任岁月流淌千载小吴:“你讲的太好了,我也来接一句:苏州,是座动静相宜的城市。
,。
”4.(5分)名著阅读。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张松;镇雪锋【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景观"与"风貌"两个概念的差异,探讨中城市景观在中西方认知上的不同以及在国际遗产保护政策中含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与方法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认为需要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的范式转型.在强化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机制的基础上,认识到城市景观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多样性,注重景观资源的全面保护与利用,通过规划有效管理环境景观的变化.【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8页(P14-21)【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与历史风貌;城市历史景观;城市遗产;景观管理【作者】张松;镇雪锋【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上海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上海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Fund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Patina of China Masonr 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No.51378351)1.1 不断延展的“景观”内涵景观(landscape)一词,在西方社会从最初的“放眼所见之地表”到特指“风景画”,进而发展到视觉美学的含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20世纪初,景观一词获得文化和生态的意义,到20世纪末,其可持续性的内涵与价值得到关注。
早期的景观研究专注于自然风景的艺术审美特征或“如画性(picturesque)”,多采用静态研究方法。
20世纪以后,文化地理学将人类学、社会学理论引入地理学研究领域,在文化与景观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文化不再是抽象的存在,文化对景观的塑造体现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290·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肖智中(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作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城的的布局结构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典型地呈现出封建时代地区中心和州府城市布局的特征。
苏州的古城保护已走过三十多年。
规划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亦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规划历程;规划现状;规划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0-0290-002一、城市概况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
早在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时代,它就已经是吴国的都城,在漫长的岁月中苏州古城历经沧桑,令人欣慰得是古城的城址至今未变。
古城内河道纵横,河、路结合构成双棋盘式格局,居住房屋邻水建造,前靠街道后临河流,粉色的墙黛色的瓦,相映成趣,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别有一番滋味,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苏州古城的的布局结构更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典型地呈现出封建时代地区中心和州府城市布局的特征。
(一)基本概况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因为苏州水多所以便以水为中心进行规划与建设,采取自然与人工开掘两种方式构筑的方格网河道系统与方格网道路密切结合,形成水、陆配合,路、河平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
(二)文物古迹苏州古城内外古迹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众多。
苏州古典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园林的数量之多令人赞叹,其造景技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都是园林艺术的精华的所在。
苏州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93处,其中古城内57处。
二、规划现状(一)“全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建设现代化新区”的方针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及要求积极实施以“全面保护”为总的指导思想和控制原则,注重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的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号召使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2019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真题试卷(精选)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1.下列关于欧洲古典时期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古希腊城邦国家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放射状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B)希波丹姆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C)雅典城最为完整地体现了希波丹姆模式(D)广场群是希波丹姆模式城市中市民集聚的空间和城市生活的核心2.下列关于现代城市规划形成基础的表述,错误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B)现代城市规划是在解决工业城市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C)公司城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D)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3.下列关于格迪斯学说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B)他在《进化中的城市》中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范围(C)他提出的城市规划过程是“调查分析规划”(D)他发扬光大了芒福德(Lewis Mumford)等人的思想,创立了区域规划4.下列关于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现代城市设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他主张通过对大城市的内部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他提出了广场、街道、建筑、小品之间建立宜人关系的基本原则(C)他提出的“明天城市”是一个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规划方案(D)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集中体现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5.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不包括()。
(A)卫星城理论(B)新城理论(C)大都市带理论(D)广亩城理论6.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汉长安城内各宫殿之间的一般居住地段为闾里(B)唐长安城每个坊里四周设置坊墙,坊里实行严格管制,坊门朝开夕闭(C)北宋中叶开封城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坊里制逐渐被废除(D)元大都城内划有50个坊,恢复了绵延千年的里坊制度7.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因素不包括()。
1.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
浅析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境人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
现今,苏州园林几乎全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①,从而更多地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
苏州园林的精致优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和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作为私家庭园的苏州园林,具备动态、含蓄的美感,这也使其更别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思想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小巧精美、构思新奇而著称于世,精致优雅的苏州园林,有着其自为体系的独特文化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文化形成的原因,实质上有一种特有的因素夹杂其中:即封建社会文人失意退隐、消极避世、独善其身的阴影,以此形成一种园林退隐文化。
现存于世的苏州古典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其主人多为贬谪、隐退的官吏或崇尚风雅、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退隐”成为苏州园林的基本文化内涵。
园林主人,大多在仕途上有过执着的追求,在经历仕途凶险之后,逐渐泯灭原有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萌生了退隐之心。
以此在其心灵深处确立起以自然、恬静、淡泊、随遇而安为特征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以求得内心的平衡,打发人生时光。
对此,举一例加以说明。
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早的为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
苏舜钦在朝为官时,被当朝权势所排挤,闲居苏州,购地建园,读书会友。
我们可以从园名看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舜钦建沧浪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随世沉浮。
”我们还可以从园林的选址及其门楣设置上察觉出园林主人的退隐之心。
苏州园林的选址大多处在不显眼之处,园内景观隽美,但门庭却十分简陋,这更显现出园林主人想彻底摆脱官位显赫的阴影,以“平常心”的处世之举。
因而形成特有的园林退隐文化氛围,表达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隐逸心态。
透过园林的门庭折射出主人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游目山水,醉心风月为目的的情怀。
园林主人的这种隐退文化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功利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2035)》(公示稿)一、总则1.规划目的为加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保护和弘扬苏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的苏州基因,推动优秀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苏州名城价值特色,凸显苏州文化自信;为拓展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进一步完善苏州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加强保护管理与实施,改善人居环境,指导城市保护和更新协调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物质和精神发展需求,提升城市活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为苏州市域,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
规划重点范围为苏州历史城区。
3. 规划期限与市国土空间规划保持一致,规划期末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
二、名城价值与特色综述1.文脉千年延续,吴(地)文化发祥地、核心传承地。
史前文明灿烂;吴(地)文化绵延不绝。
2.鱼米水乡典型,江南水乡文化景观综合体现地。
拥有完整的太湖东部流域水利建设工程系统,各类圩田体系为江南精耕细作农耕文明的杰作;古代江南水乡聚落体系演变的活态标本,古代江南水乡经济市场网络的完整体现地;江南水乡城、镇、村“山水相伴、人水相依”的人居环境、空间格局的典型代表地。
3.人间天堂繁华,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工商业都会。
4.城址格局依旧,古代中国水网地区城市建设典范。
苏州古城现有古城遗存与宋《平江图》中记载的城市格局、道路、水系和主要名胜大体相同,城址至今未变;苏州古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以“水”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既代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思想,又反映了平原水网地区城市选址和规划建设的成就,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苏州古城城河围绕城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城市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保存基本完整;苏州园林和古城内水系关系密切,水影响了园林选址、理水手法和园林景观,苏州古典园林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姓名:***学号:**********从街区改造谈起——历史名城保护中多样性和社会交往的意义摘要从旧街区改造的角度入手,将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多样性理论和《交往与空间》中对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相互影响的理论的思考带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
保护的目的是在于保留以物质空间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城市文脉,因此保护对象不仅局限于历史建筑,也不是单纯的区段保留。
目前我国在历史名城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众的参与,从多样性入手,从社会交往和空间的关系入手。
关键词:街区改造,社会交往,多样性,公众参与引言城市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印记。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势头正猛,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正在激烈碰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诸多问题函待解决。
曾有幸前往过许多历史文化城市,苏杭的园林和烟雨小巷、北京的宫殿和胡同、上海的外滩和弄堂、郑州的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墙和街坊、成都的邻里交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许多不甚明了的想法,及至读到了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与书中所讲产生了共鸣,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之前的思考,尤其在上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门课后,愈发明晰。
在此文中,选取一个较小的层面,从街区改造入手,结合多样性和扬盖尔的理论,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的意义、保护对象,提出现阶段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方法。
第一章保护意义和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究竟是为了保护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探究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
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价值,二是它的附加价值,即历经时间所沉淀下来历史价值。
很明显,放之于街区和城市之中,我们所保护的更多的是它的附加价值。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保护的是远远超越物质空间的东西,是物质空间所承载的东西,可以是情感、记忆,也可以是作为一个地标和空间构成的要素。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规划文本苏州市规划局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第1条水道系统1、水网格局的保护⑴保护原则坚持整体保护、局部恢复、整治环境、有效利用的原则,改善水环境、弘扬水文化、做优水景观,发挥水经济。
⑵整体意向——“三环连扣涵风物;路河伴行傍画楼”三环即平临环:平门小河——王天井河——干将河——临顿河——齐门河——外城河;盛桃环:学士河——道前河——十全河——盛家带河——官太尉河——平江河——东西北街河——桃花河;城河环:外城河。
通过处理临水、沿街建筑立面,增设公共开放空间,导入传统产业及休闲功能等措施,使三环水系、特色街巷、环城风貌带紧密结合,彰显“涵风物”、“傍画楼”的意境。
⑶保护措施①保护现有河道保护历史城区内现有河道,改善水质,定期疏浚,形成流动的水;整修古桥、驳岸、河埠等相关环境要素,保持水巷的尺度、比例和两岸建筑风格;增加开敞空间、亲水空间,充分发挥其旅游、休闲、景观和生态的价值。
②合理恢复历史河道恢复中张家巷河、王天井河以及古城西北部内城河,延续古城骨干水道历史格局,恢复重要片区的水网系统。
保持路河空间关系,两侧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沿河建筑高度与河面宽度应保持适当的尺度比例,体现“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优美意境。
③挖掘、串联不同主题功能,组织特色水上游线结合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特色空间的打造,组织水上旅游(平江河——东西北街河——桃花河——学士河——道前河——十全河、平门小河——王天井河、齐门河——临顿河)。
2、与水相关的要素保护⑴水质:坚持“源头治理是根本,河水流动是关键,强化管理是保证”的原则,治理水环境、促进水流动、预防水污染,建立覆盖整个古城的水系保洁网络,推行保洁监督和维护。
⑵驳岸:驳岸应充分体现苏州古城的风貌特色,反映地方文化,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缓坡式驳岸、直立式驳岸和具有传统风貌的驳岸。
探寻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重点
探寻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结合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重点老街、老巷、老房子、老院子……充满了地方味的建筑样式,老街巷子的走势,街巷的空间比例、尺度,包括一些老地名,是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也是各地区韵味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沉重的人口负担,现代城市文明对千年古城咄咄逼人的挑战,使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街古巷依旧是逼仄狭窄,依旧是乱石坑洼、砖缝不平。
如果出了一点小事情,现代化的救护手段无法展开,生煤球炉和拎马桶也实在令人厌烦,这些都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时代把一个大题目摆到当代人面前,古城向哪里去?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如何寻找最佳结合点?面对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有些政府、开发商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对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开发现代化的住宅区或商业街,完全不顾传统风貌、传统街巷格局的保留。
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我国许多城市变得相像起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似乎是千城一面,万屋一貌,那些富有的城市特色的风貌,还在毫不足惜地湮没,被鲁莽粗暴地改变,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变得雷同而粗俗。
正像《法国商报》一名记者批评北京建筑时写道:“在极短的时间窜起来的住宅,大多像兵营,灰蒙蒙,单调得没有特色……上世纪以来,令来中国的人们着迷的魅力已经消失殆尽。
”报纸上也曾刊载文章说,有艺术界的专家认为:“中国目前许多历史古城中大量的方盒子和摩天楼拔地而起,这些古城风貌被破坏殆尽。
”由于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历史古城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瑰宝,这个批评应该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注意。
为此,笔者对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模型/doc/8511284410.html,/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苏州古城和所有的老城一样,也面临着亟待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基础设施功能,扩展交通容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紧迫问题。
但苏州没有像其他城市那样去赶时髦,去抄袭什么“欧陆风情”、“广场大道”,而是要求新的建筑要按照保护古城风貌要求,在严格控制高度的同时,对式样、用材、色彩、装饰手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苏州西山东村古村落空间意象分析
苏州西山东村古村落空间意象分析作者:朱琳琳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0期摘要:苏州东村古村落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独特的村落空间布局与历史文化建筑,人文景观丰富。
文章通过对古村落的地理格局、空间形态、节点、建筑类型等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东村保护策略设想,有着现实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东村;空间;形态1 概述东村位于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
东村建村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受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东村的古村风貌保存状况较西山的其他地方要好,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两旁的古宅多以清乾隆、嘉庆年间保留下来,建筑数量保存至多,历史文化价值至高。
正是因为东村历史建筑保存之多之完整,文化研究价值之珍贵,2005年列为苏州市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
2 古村落选址与空间格局(1)“面山临湖”的地理格局。
古村落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式,古代人通过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和积累,自然而然形成一定的人居环境模式。
全村方圆一里许,东西一长街,两面面山,北靠张家山、凤凰山,南面栖贤山。
临湖而筑,整个村落隐于山麓脚下。
这种选址对于提高抵御外来灾害的能力,有其独到之处。
(2)“一街二巷”的空间形态。
东村古村形态完整,村内以东村大街为交通主轴,形成“一街二巷”的空间形态。
据徐氏家谱中的古村图显示,在清时东村大街上有四座巷门,并设有栅门,而现在均已拆除,仅余两大古巷,一为栖贤巷(门),一为梧巷(义门)。
两条街巷分别与主街相接,分别延伸向南北山脉,是村内居民行走的次要道路。
街道、小巷构成了东村的基本空间格局。
从道路交通的组织、自然排水、采光通风的角度而言,东村古村的空间格局合理,布局构思巧妙。
3 东村古村落整体空间(1)东村古村落空间序列。
东村整体空间的演化过程是以历代居民顺应或改造地形地势的建设活动为基础的,是由“点”到“线”到“面”的生长关系。
苏州城市意象解析_费一鸣
摘要 通过认知地图、问卷调查、照片识别以及访谈对苏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苏州的公众意象,并以凯文·林奇的五元素分析法为基础加以时间的纵向轴解析苏州的意象元素,以供城市规划、更新与发展参考。
关键词 公众意象 认知结构 区域ABSTRACT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rough map-reading, questionnaire, photo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iew with Suzhou citizens, and gained a public image of Suzhou. On the basis of Kevin Lynch's five element analysi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ime perio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age elements of Suzhou for the reference of urban planning, renewel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public image, cognitive structure, region中图分类号 TU-856; TU-8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232(2008)02-0065-03作者简介 1&2苏州科学技术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苏州,215011)苏州城市意象解析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Suzhou费一鸣1 叶 梦2Fei Yiming Ye Meng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相关理论评述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苏州长达2500多年的城市演化过程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承载着长期和复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成就了今天丰富而独特的物质文化景观。
草木郁然,崇埠广水的别致之苑
草木郁然,崇埠广水的别致之苑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直以来,苏州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蕴,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属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这里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以让人感叹的园艺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美誉。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即使是苏州这样的古城,现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审美情趣也发生着变化,西方造园手法更多地被引入,吸收,成功地适应本土审美情趣。
而我们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在逐渐失传甚至是被遗忘。
身为设计师,背负着传承发扬宝贵遗产的历史责任。
如何将祖先的文化在新的作品中传承并发扬,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我们研究前人的山水印象,那些折桥,栏杆,砖,瓦,花窗,产生了一套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但颇有中式情节的——新苏式景观。
苏式文化方式和精神方式,在本质上更容易产生契合感。
保护、传承,继而发扬光大是设计形态再生的必经之路。
但这不是终点,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将浓缩山水的情怀融入设计,展现出自我民族特色。
国家开发银行苏州软件中心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创造符合现代生活要求和传统园林优美环境,既满足享受,又满足审美需求的全方位处理,是本设计之特点。
软件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项目有超过7万方的平坦用地,周围住宅与商业林立,扇形的用地面向开阔水域,湖岸线蜿蜒曲折,绿化优美,是一片新兴的城市绿地。
建筑部分为现代苏式建筑群,一栋主楼,三栋副楼,散布于环境之中,秉承传统园林的意向精髓,同样强调空间的层次感,讲究庭院的艺术性,尽可能把环境拥入建筑的空间,增加建筑与景观的互动,使之成为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
在细节与材料上,白墙灰瓦,用现代材料来表达文化的积淀。
苏式建筑讲究文化,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相互糅合,从而给人们至高感受。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PPT
保护方法创新
2、统筹空间结构,突出保护重点
十大主题节点;环城四十八景
城河系统
蓝、绿、紫,三环萦绕
文、休、娱,百景流连 城河系统
人文画卷 慢行绿环
水道系统 街巷系统
活力走廊
保护方法创新
2、统筹空间结构,突出保护重点 水道系统
恢复河道:
中张家巷河 王天井河 古城西北部内城河
三环连扣涵风物
路河伴行傍画楼
•考核机制 •专门化、专项化研究机制 •协调、监督机制 •片区规划师责任制度 •资金保障制度 •产权政策 •土地、拆迁政策 •传统产业扶持政策 •培训政策
保护方法创新
4、建立辅助系统,提供保障 机制
公众参与
•参与传统产业发展 •参与保护规划编制 •参与传统民居改造
法律法规
•专项立法
保护方法创新
5、运用科技手段,建立信息系统
创新人才培养
· 工艺人才:社会化培训、专业教育与师徒 传承方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 引入市场营销、策划等专业人才
· 旅游项目
挖掘旅游潜力 · 旅游景点
· 旅游线路组织
健全行业组织
· 完善行业协会布局 ·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实现抱团发展
保护方法创新
1、关注传统产业,城乡联动发展
古城区——展销窗口
➢ 大师工作室为主 ➢ 特色街巷
历史城区 城区
市区
保护体系创新
构建“三分”保护体系
➢ 分年代保护
保护体系创新
构建“三分”保护体系
➢ 分系列保护 园林系列
工艺美术系列 建筑系列 丝绸系列 运河系列
水乡古镇系列 戏曲系列 美食系列 民俗系列 名人系列 宗教系列
重大历史事件系列 。。。
关于保护苏州古城 发扬古城文化的感想
关于保护苏州古城发扬古城文化的感想今天下午,我参加了市政协文史委组织召开的苏州古城保护课题专家组座谈会。
市政协王跃山副主席出席座谈会,听取了与会者的意见。
以下是我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概要:市政协文史委此次组织苏州古城保护课题调研,通过前一阶段召开议题座谈会和组织前往山西、安徽和湖北作古城保护调研,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思路。
这个调研课题,实际上是根据苏州市对古城保护采取了“三区合并”(原平江区、沧浪区和金阊区合并为姑苏区)和建立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措施后,围绕如何有效、合理保护古城这个主旨而要提出的一个建议案。
对于已经酝酿形成的整个课题思路框架,我觉得是适应苏州古城保护实际的,也是符合我们在前期论证调研后大家逐步形成并完善的一些基本思路与观点的。
特别是:要理顺体制机制,建立苏州古城保护委员会;要进一步依法保护,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等,对这些宏观问题,大家是有共识的。
结合其它相应的诸如要科学考核古城保护绩效、处理好古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探求控保建筑的出路、做好非遗的活态保护和解决好古城交通问题等论点,我谈一点想法:一、我不赞成要在古城保护中引入“总部经济”。
这次我参加了9月对安徽省寿县和湖北省荆州两地古城保护的调研活动,而8月对山西省平遥、大同等古城的调研我因工作排不开而没有参加。
皖鄂行程中,我与夏冰处长交流了你们山西调研的情况。
知道你们此次去平遥晚上是住在城外酒店的,当时我就感慨说:你们对平遥的调研,只了解了一半!我记得我前年去平遥,是住在城里内老县衙门那个街区的一处客栈里的。
那个客栈本来是县衙的“招待所”,里面一个四合院套着一个四合院,很有些晋地民居建筑风格。
那一晚和第二天早晨,我就近切身地体验了这座古城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
而你们住在古城外的酒店,只是白天进城去走了城楼、逛了老街和景点,相比我们在古城了住了一晚的体验,你们更只是“走马观花”。
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现在我们为保护苏州古城,正在陆续搬出医院、学校或不再在古城新增这些设施,那么,我们搬出去了什么后,将增加什么?将引入什么?或者说我们古城保护利用的走向是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
历史保护与复兴城市案例
4
4
2.1 保护与复兴案例 特色文化复兴城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申报城市城市特色塑造经验
1
中国 成都
烹饪美食之都(Gastronomy)
特色经验:
① 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推动餐饮企业做大做强。成立了美食创意产业发展领导 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美食创意产业, 做强做大龙头品牌企业。 ② 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培育和完善特色美食街区。将宽窄巷子、铁像寺水街等 项目纳入商务工作重点项目,突出餐饮与商贸、旅游、文化紧密结合 ③ 培育特色餐饮节会活动。承办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 ④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美食之都”建设。
② 艺术文化和商业金融交融——随着客流量增大,SOHO区的形成吸引了各种商业 资本的注入,促进了SOHO区进一步发展 ③ 多方支持和多元人才聚集——教育和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工会,供应商和分销 商以及市政府机构合作。多元人才如艺术家、表演者、音响技师、设计师等聚集, 其思想和独特的技能形成纽约的文化生活。纽约有着十分庞大、多元和支持创意文 化的观众群体,这创造了十分肥沃的文创氛围,同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重要文创人 才。 ④ 集群发展——基础设施的共享,获得充足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交机会和赞助商途 径。
NEW YORK MODE
纽约
6 ⑤ 鼓励文化的营利与非营利混合——对城市创新活动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2.1 保护与复兴案例
案例:文创产业植入新经济形态带动复兴——日本神户、法国里尔和圣艾蒂安设计城
① 政策关注产业融合和创造新业态——政府鼓励传统的制造业和生活文化相关产业企 业积极利用设计提高附加价值,转型为高附加值产业。 ② 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设计——支持神户市内的大学与工业技术中心、新产业创造 研究机构等积极合作,举办面向中小企业的有关设计的研讨会,开展咨询服务 ③ 重视体验型创意设计活动——每年举办纪念活动,主题是体验设计,包括儿童参与 的设计体验活动,旨在让参与者在城市的各种场所体验各种不同的设计。 ④ 举办各种有关设计的展示会、论坛、竞赛——“神户美术展”“神户万能设计展”、 “神户建筑物语设计室”、“联合国设计之都论坛in Kobe”等。 ① “里尔2004、里尔3000”文化盛事——欧洲文化之都项目具有原创性和多种艺术 形式,由艺术家发起的城市变革成为激励城市创造性和公民意识的原动力 ② 生产创意城市——通过创新牵引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不断培养城市的创意性,里 尔获得了欧洲科技中心、联合发展区、影响集群、纺织业复兴等称号。 ③ 未来艺术之城——致力于实验“艺术和新科技”计划,努力支持和推动“艺术” 与“创新”结合的艺术创造、产业文化和新的信息通信技术之间的联系 ④ 合作城市计划——里尔的创造性来自文化、艺术创作和经济之间无拘束的结合, 并在全世界范围推行。 ① 提供会面、合作交流和展示机会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接近性和空间集中 性的影响预计将在不同地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播和交流中来, 通过提供交流平台和手段,创建艺术家、企业、大学和其他从事设计的利益相关者 的联系。 ② 运用设计工具将创意和认知工作转化为经济活动——通过实物、影像和服务,提 供以生活方式的新创意为核心的设计视野。它提出设计作为一种工具,能够把创意 和任职工作转化为经济活动,进而促使圣艾蒂安在新文化经济中重新定位。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
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同构成了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拙政园与颐和园、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一道,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
1997年,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政园则列于苏州园林之首。
本片拍摄历时一年,纪录了拙政园的四季景色。
(一)数百年光阴荏苒,文脉延续至今,拙政园,一部立体的园林史明朝正德四年,也就是1509年,在京城做官的苏州人王献臣,因失意官场而还乡。
回到苏州之后,王献臣买下了200余亩土地,营造了一片城市山林。
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句“拙者之为政也”,恰好与王献臣离开宦海之后的心境十分贴切,于是,这座园林,便叫作了“拙政园”。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图 6 37 号街坊外景
设计难以具备传统民居的品质; 二是主 干道的建筑作为居住功能, 与地价的类 别产生较大差异; 三是缺乏公共建筑, 建筑按一般住宅设计, 开发商不愿为造 型投入资金。立面造型缺乏推敲, 城市 公共景观受到影响。这些都影响了作 为城市主景观道路的整体建筑艺术和 景观精品效果, 加上河道与道路的尺度 关系, 行道树尚未长成, 造成感观上道 路尺度相对过大, 使整个干将路的景象 较为干枯、 硬朗, 缺乏苏州地方特有的 细柔与灵巧。 这是规划的问题, 而非单纯建筑造 型问题; 是市场的作用, 不以政府的意 志为转移。规划和政策定位直接影响 到保护与更新效果。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 政策制定的准确度在于对市场状况 的把握, 政策定位必须依据市场规律, 规划必须把握市场动态。 l. 4 街坊有机更新的政府推动、 企业运作的阶段 l. 4. l 背景 l995 年, 市政府组织进行古城街坊 解危安居工程, 改进了许多具体措施: 一是在 “全面保护古城风貌” 原则指导 下制定了积极保护的实施办法; 二是确 立了以改善古城居民生活条件为重点 的积极保护措施; 三是在总结桐芳巷规 划和建设经验基础上大力推进保护工 作。 l. 4. 2 街坊解危安居工程的概要 (l)规划设计街坊解危安居工程 更新确立了 “ 全面保护、 合理保留、 普 遍改善, 局 部 改 造” 的 原 则, 以 l0 、 l6 # 、 37 # 街坊为试点, 逐步展开。在实 施前, 充分地对规划进行论证, 重点把 握了: 一是保护, 即保护了街巷河道格 局、 文物古迹古建筑及所有能代表古 城风貌特征的元素, 划定了重点的保 护范围及协调区范围, 修复了古建筑, 如 37 # 街坊修复了文保单位 3 处, 控保 建筑 4 处。对保留古 建 筑 进 行 了 改 善, 做到基础设施到 位、 居住条件改 善; 二是整合, 即初步调整用地结构, 增加了居住, 减少了工业用地。整合 了公共活动空间, 增加了社区中心、 居
历史名城苏州城市规划
中国山水文化与历史名城建筑xxxx班xxx xxxxxxxxxxxxx摘要:山水住宅的发展形成,对城市组成水平展开式布局是有深刻影响的。
山水住宅文化的主张,简言之就是将城市建设称自然山水的式样,使城市与自然山水融合,而不是驾驭于自然之上,也可以理解为“园林化城市”。
关键词:山水文化、园居文化、沧浪亭、苏州正文:一、山水文化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包括双重含义:一是山水文化涉及的面非常广,诸如自然地理、天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利灌溉、宗教旅游、。
哲学政治、绘画音乐、工艺构造、诗歌神话、科技工程等方面,都有其活动的内容;二是山水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必定集中地表现在人类的居住地——城镇,特别是中国山川广阔,环境壮丽,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城市反映文化现象则更为突出。
因而,上水文化本身即是成真的一部分,山水文化的形成源于城市,融于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中弥漫着的山水文化气息,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有四点直接原因: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古代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延续意味着文化积累的身后,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状态的某种形态,2.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独特的自然地理山川面貌。
与自然展开殊死搏斗,也是山水文化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前提。
3.中国古代特有的天文、农业、水利和哲学思想培育。
山水文化的直接形成是从科技和哲学思想发展而来的。
4.有了理性的探索。
因此,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发展与城镇规划建设活动,自始至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山水文化在城市中最终表现特性为以下两种情况:1.水面和山岗以及周围地区的建筑、桥梁、道路等级重视聚体,有重视个体;2.无论是水边建筑还是山上建筑,大都以“曲折、小巧、院落、群组”取胜。
以上的两种景观与西方建筑的城市风格是大相径庭的,中国是将建筑与城市融于自然之中,而西方则是突出于自然之中。
山水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加深的,在一个区域形成高潮之后,才反应在少数重要的城市之中。
探访苏州老建筑:拙政园
探访苏州老建筑:拙政园苏州,简称“苏”,古称吴、姑苏、平江府,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管辖姑苏区、相城区、虎丘区、吴中区和吴江区,代管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和昆山市,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2.17万人。
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意象
4102090103 郝瑞凯
【摘 要】 在回顾苏州辉煌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解读苏
州的城市格局,并叙述苏州这座城市的变迁及城市规划的作为和追求。
【关键词】 人间天堂 城市意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
构一道东方的长廊。
连接那
历史文化的深邃。
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得这样风风雅雅。
是几幅简练的
山林写意,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
采几块多姿的湖畔奇石,分一片迷濛的吴门烟
水,取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几个淡远的岁月章回。
”
——《苏园六记》
1 人间天堂
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中国有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此语道出了古时苏州的繁华,也表达了人
们对苏杭两地的向往。
尽管江南名郡遍布,
但苏杭显得更得世人垂青,稳居头牌。
《双
调蟾宫曲·咏西湖》中写道“西湖烟水茫茫,
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
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
堂,下有苏杭。
” 1.2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苏州有秀美的山水环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曾经一直延续着天
地人和的栖居方式。
农业发达工商业繁荣,人民富足,在历史上被誉为人间天堂。
在城市规划方面它延续了2500年的建城史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建城典范,《
平江图》
图1 水上人家(吴冠中)
所记录的苏州古城“湖山环绕,天然清旷” 的山水意境,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向人们展示了当年的天堂胜景。
公元前541年,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筑大城,周围四十七里”,与现在苏州古城的位置、规模、格局基本一致,苏州可以堪称我国城建史上的活化石。
苏州西部山优水美,北东南侧是广阔的平原水网地区,农业发达,繁体字的“蘇”就是表意“鱼米之乡”。
经过千百年的孕育积淀历史的苏州可以从资源禀赋、空间形态。
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概括出九大特质:
1.2.1天下粮仓:历史上有“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天之美,无过于苏州”的说法,而“苏州熟,天下足”是天下粮仓的真实写照。
1.2.2工商之都:白居易曾经写道:“况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
《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清朝鼎盛时期,《江南通志》记载:“今吴中赋人,几半九洲”由此可见,苏州经济之发达,工商之繁荣。
1.2.3人才辈出:清代苏州府苏出的状元占全国总数的1/5强,是浙江省(第二名)和山东省(第四名)之和。
1.2.4世间美景:天堂究竟是什么样?不得而知,想必集真善美于一身。
苏州既然被誉为人间天堂,必是人间之至境了。
图2 大城平面图
1.2.5文化宝藏:苏州给后人留下了丰盛的文化财富,市域内有了两个国家级
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丝绸、纺织、刺绣、雕刻、食品、吴门画派、吴门书法、吴门医派、昆曲、评弹等。
1.2.6江南水乡:江南很多城市可以称为“水乡”,但苏州影响力最大。
苏州古城至今保留了“三横三直加一环”的水路双井字格局,苏州水网一直兼具、防洪、生活、航运、景观、生态等多种功能。
1.2.7兼容并蓄:世人多注意到了苏州的软语温香,精巧灵秀的一面,殊不知苏州文化称得上是文武兼备、雅俗共赏、平等地包容,理性与感性的共在,传承与革新的并行。
1.2.8天人合一:在人居环境的营造方面,苏州堪称典范,《园冶》所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道出了这种境界。
“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在浓缩的“自然界”里,人们可以“不出门廓获山林之野,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图3 拙政园局部鸟瞰图
1.2.9诗意栖居:如果多瑙河有“乐思”,塞纳河有“画思”,那么苏州水则有“诗思”。
苏州园林为文化意蕴深厚“文人写意山水园”,大小园林点缀其中,使城市诗意盎然。
九大特质是“人间天堂”的骨肉和血脉,它既是苏州史上的骄傲,也是苏州迎接全球化挑战,参与城市竞争与协作、走向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2城市意象
2.1 整体格局
苏州古城整体呈水陆双棋盘格局,内部经过长期演化,逐渐衍生出众多“前街后河、河街围绕”的居住街坊。
而街坊空间则由大量并联于南北向街河上的东西向横巷和横河组织,似鱼骨状布置。
2.2 古城意象要素
2.2.1 通道
道路与河道:纵横的河道和与之平行的道路形成了“水陆相邻,河路平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
城市道路分街、巷、弄三级:城中河道“三横四直”与城市防御、格局构成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2.2 边界
城垣、城墙和外护城河:伍子胥建都城采用“廓城、大城、宫城”二重城(土筑)的型制。
唐末修筑砖城。
之后几经战火,现今的砖城基本为清初改筑后的保留下来的。
外护城河指那条为城市经济发展及内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黄金水道。
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城南和西一段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运河绕城而过更促成了苏州的繁荣,它不仅加强了水与陆的交通联系与转换,更构成了古城那别具风格的水陆城门景观。
2.2.3 区域
城中心的子城作为历代的郡治也一直保存完好。
历代古城中央的子城一直是全城的建筑中心;子城北部地区,街道河流及小桥密染,地块划分小而规整,为居民聚居区,大量寺观庙宇插布其中;郡城内辟有东西两市,作为专门的商业区。
东市在干将路中段,临顿路南端附近,西市则在干将路西端,乐桥附近;府学及贡院亦在城西南。
城内四周邻近城墙处还建有多座军寨。
2.2.4 节点
公共活动中心:六朝时期随着宗教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梵宇道宫成为具有宗教意味的公共活动中心。
宋朝时子城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是商业中心,是最热闹地所在。
平江府和军衙署是政治中心,位于城中央,与商业区形成双核的结构形态。
私家园林:苏州园林自成一派,造园艺术水准极高。
2.2.5 标志物
城门:古城设水陆城门八对,采用象天法地的规划模式。
有历代名人赋诗题字:“江海扬华”的娄门、“溪流清映”的葑门、“龙蟠水陆”的盘门、“气通闾阖”的阊门等,尽显了它们各具魅力的城门景观环境特色。
虎丘旧景
图4 姑苏繁华图
古塔与寺庙:苏州城中的北寺塔、云岩寺塔、定慧寺双塔、瑞光塔是明显的标志点,是古城空间构图的核心,有城市景观作用,起到控制全城群体空间的作用。
它们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能引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和回想。
牌坊:城市中分为许多坊,建造在街巷的入口处,是街道上的装饰品之一。
3 苏州古城曲折的保护历程
从解放初到改革开放,苏州一直依托古城缓慢发展,保持了古城的风貌。
如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重要的文物和园林,大量的传统民居基本保留了下来。
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开始发展提速,这时苏州的城市建设还没有脱离古城,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渐激化。
迫切需要城市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1986年版的
城市规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苏州在编制此版总规时面临推进城市建设与保护古城风貌的矛盾。
但最终做出了“跳出古城建设新城的”的英明抉择,使得苏州成为国内为数有限的古城风貌基本保持完好的城市。
这应该归功于当时的规划师和决策者,他们的卓识和和决断使苏州古城躲过了灭顶之灾。
影响深远,在的苏州工业园的选址,以及吴良镛先生勾绘出的“四角山水”空间图,都是以古城作为苏州的中心地。
使得古城得以较好地保护。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跳出古城建设新城的过程中由于选址不当丧失了保育西部山水使区域性自然景观与苏州古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城市意象》,凯文林奇
2、《苏州古城的美学分析》,俞绳方,《历史文化保护》,2012.1
3、《苏州的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研究》,沈慧萍,2005,8
4、《新城市规划与实践——苏州工业园例证》,时匡
5、《人间天堂的迷失与回归——城市何去,规划何为?》,杨保军,《城市规划学刊》,2007,6
图5 苏州工业园选址 图6 “四角山水”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