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审讲义计目标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审计结果课件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审计结果课件
3
(二)审计目标的演变
财务审计目标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阶段:
1.查错防弊阶段
主要是指1933年以前的时期。此阶段的审计 目标是查错防弊。
2.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阶段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审计结果课件
13
第二节 审计过程 一、审计过程的含义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审计结果课件
14
一、审计过程的含义
审计过程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活 动中,办理审计事项时自始至终必须遵循的 工作顺序,也就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 基本工作步骤及其内容 。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
1.检查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 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两类期后事 项可能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影响: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审计结果课件
28
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2.检查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 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 定事项。
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
运行是有效的;
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来自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审计学审计目标与审计结果课件
26
2.执行实质性分析性程序
所谓分析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 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 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做出评价 。按照准则规定,在 实施阶段分析性程序不是必须的审计程序。
沟通事项主要有: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 计调整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中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 告的重大问题、未能更正错报的原因及其影响,包 括对未来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审计意见的类 型 等内容。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2. 掌握审计的程序和流程3. 了解审计准则和标准4. 学会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5. 培养审计思维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审计概述:审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2. 审计准则和标准:国际审计准则、中国审计准则3. 审计程序和流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4. 审计技术和方法: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实质性程序5. 审计证据和记录:证据的获取、评价和保留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准则、程序和techniques2.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审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审计的实践application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分析能力4. 模拟审计:进行审计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能力3. 模拟审计报告:评估学生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实践的能力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审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审计学教材,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2. 案例资料:收集真实的审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模拟审计工具:提供模拟审计所需的工具和资料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审计知识和实践信息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审计概述和审计准则2. 第3-4周:审计程序和流程3. 第5-6周:审计技术和方法4. 第7-8周:审计证据和记录5. 第9-10周:审计报告和审计质量七、教学案例1. 第1周:案例1 某公司的年度审计2. 第3周:案例2 某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3. 第5周:案例3 某公司的风险评估审计4. 第7周:案例4 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审计5. 第9周:案例5 某公司的审计报告分析八、模拟审计实践1. 第10周:模拟审计实践某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审计,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实质性程序等3. 学生提交模拟审计报告,进行评估和反馈九、审计准则和标准1. 国际审计准则(ISA):概述、内容和应用2. 中国审计准则:概述、内容和应用3. 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修订过程4. 审计准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和遵守十、审计技术和方法1. 风险评估: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2.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概念、评价方法和工具3. 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分析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4. 信息技术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十一、审计证据和记录1. 审计证据的定义和分类: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2. 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价: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和相关性3. 审计记录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保存要求4. 审计证据和记录在审计报告中的作用和体现十二、审计报告和审计质量1. 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类型和结构3. 审计质量的控制: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保证措施和问题处理4. 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和影响:审计报告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作用十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1.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作用: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2. 内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的计划、实施和报告3.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和协调: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利用和评价4. 外部审计的定义和作用:外部审计的组织、职责和权限十四、特殊审计领域1. 财务报表审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审计2. 成本审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审计3. 风险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审计4. 合规审计:合规性、合规风险和合规管理的审计十五、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1. 审计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则2. 审计师的职业道德: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和专业胜任能力3. 审计伦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审计师的决策过程和伦理困境的处理4. 审计伦理的监管和教育:审计伦理的规范、教育和培训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审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作用:理解审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是学习审计学的基石,需要重点掌握。
审计课件第三讲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审计程序的实施结果
又反过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03
针对舞弊行为的特殊考虑
由于舞弊行为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审计师在实施常规审计程序
的同时,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识别和应对舞弊行为。
例如,增加不可预见性、利用专家工作等。
06
总结与展望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审计目标的管理当局认定
存在或发生认定、完整性认定、权利和义务认定、计价和分摊认定、表达和披露认定。
审计目标可以以管理当局认定为基础开展工作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社会的需求,其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03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含义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有效性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可信程度,从 而确定审计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舞弊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审计目标的内容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审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情况, 以评估舞弊风险。
识别舞弊风险因素
审计师需要关注可能导致舞弊发生的风险因素,如管理层诚信问题、 员工道德问题等。
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针对识别出的舞弊风险因素,审计师需要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如分析性程序、细节测试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05
舞弊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审计目标
舞弊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审计目标的含义
识别潜在的舞弊行为
审计师需要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迹象 ,如财务报表的异常波动、管理层的 不当行为等,以识别潜在的舞弊风险 。
应对已识别的舞弊行为
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审计师需要采取 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报告舞弊行为 、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调查等,以确 保舞弊行为得到妥善处理。
审计学-第5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9
计计划
(三)权力和义务认定
该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 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 确属公司的义务。
这项认定通常涉及所有权权利和法律义 务问题。
2019/10/13
《审计学》—第5章 审计目标和审
10
计计划
(四)估价或分摊认定
该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益、收入和费用等有关要素是否按适当的 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8)反映——某些交易业务已在会计报表中恰当反 映。
(9)披露——某些交易业务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 分披露。
2019/10/13
《审计》—第三章 审计目标和审
15
计计划
2、与特定交易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
与交易相关的一般审计目标应用于各特定 类型的交易中就形成了与特定交易相关的 具体审计目标。例:与销售交易相关的具 体审计目标。与销售业务相关的具体审计 目标.doc
有关金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是否适当,不 仅取决于这一金额的确定是否遵守了会计 准则,而且还取决于在数学上或文书处理 上有无错误。
2019/10/13
《审计学》—第5章 审计目标和审
11
计计划
(五)反映与披露认定
该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 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在会计报表上,管理当局暗示性地认定所 有内容都反映适当且披露充分。
2019/10/13
《审计》—第三章 审计目标和审
16
计计划
(二)与账户余额相关的一般审计目标 和具体审计目标
与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和与 交易相关的审计目标相似。也包 括与账户余额相关的一般审计目 标和与特定账户余额相关的具体 审计目标。
审计学第05章审计目标课件
中,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明长期股权投资的
“计价和分摊”认定是否恰当,则应当选择的实质性程序
包括( )。
A.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并与总
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
B.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分类发生变化的,检查其核算是否
正确
C.结合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
质押、担保情况
D.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将其与报表数核对
是否相符
【答案】ABD
【例题4 ·单选题】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设备一台,会计部
门在入账时,漏记了该设备的运费。则被审计单位违反的
“认定”是( )。
A.存在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分类
答案:C
【例题5:简答】
六、审计目标实现的过程(P93) 1.接受业务委托 2.计划审计工作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发货的交易
以及销售明细账
应收账款反映的销售业 务是否基于正确的价格 和数量,计算是否准确
比较价格清单与发票上的价格 、发货单与销售订购单上的数 量是否一致,重新计算发票上 的金额
销售业务记录在恰当的 期间
比较上一年度最后几天和下一 年度最初几天的发货单日期与 记账日期
认定
权利和义 务
计价和分 摊
审计目标 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 产确实为公司拥有
以净值记录应收款项
审计程序
查阅所有权证书、购货合同、 结算单和保险单
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评 估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否充足
课堂练习: 1.P298 2.P293
总结: 1.8大认定 2.高估性项目;低估性项目 3.高估性认定;低估性认定
审计学第四章审计目标(精)
3、工作结果不同 4、独立性要求不 同
第三节 审计依据
一、定义 • 审计依据是注册会计师衡量审计对象公允 性、合法性的尺度,是注册会计师据以提 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二、审计依据的主要分类—按审计目的
• 评价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依据 –国家颁布的宪法、法律和各种财经法规
–地方和主管部门颁布的财经法规
2.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
业务 区别 鉴证业务 服务业务
1、业务涉及的关 系人不同
2、业务关注的焦 点不同
三方关系人
关注适当保证和提 高鉴证对象信息的 质量,通常不涉及 信息的利用 提供适当保证 要求
两方关系人
关注信息的生成、 编制或对如何利用 信息做出决策提供 建议 不对信息提供可信 性保证 不要求
第四章
审计目标、审计准 则和审计依据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 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 包括:总目标 和具体目标 两个层次。
二、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
总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 般原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 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 1 )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性)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公允性)
四、审计依据的特点
• • • • 1.层次性 2.相关性 3.时效性 4.地域性
五、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91)
• • • •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2.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 3.利益兼顾原则 4.真实可靠原则
审计学复试课程讲义 第六章 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六章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一节审计目标第二节审计计划第三节重要性第四节审计风险(整章均需重点关注)第一节审计目标一、财务审计目标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查错防弊阶段(1933年以前,详细审计)(二)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1933-1988,制度基础审计)变化的原因:●投资者的范围越来越广,使得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范围从原来的对少数股东和银行家负责,转向其他的利益相关者。
不仅要审查资产负债表,还要审查利润表。
●注册会计师要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发表意见●公允性与查错防弊并重阶段(1988-今,风险导向审计)原因:●公众的期望;●舞弊案件的增加二、审计总体目标审计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两个层次。
(一)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二)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提示】“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属于审计准则原文,要求精准掌握审计目标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四、一般审计目标1.当局的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所作的各种明确的或暗示的表达【例子】某公司201X年12月31日部分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项目如下固定资产7,000万元明示性的认定包括以下两个:1)固定资产是存在的;存在性2)固定资产的正确余额是7,000万元。
计价和分摊暗示性的认定:1)所有应报告的固定资产都包括了;完整性2)上述固定资产全部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权利与义务3)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受任何限制(附注需明确披露:存货不存在担保、抵押)。
认定: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1.认定是管理层的表达2.认定是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的表达3.管理层的表达有明确的,也有隐含的表达4.注册会计师基于管理层的认定来考虑财务报表的错报5.注册会计师识别的错报源于管理层认定中不恰当的表达6.管理层的认定“在先”,注册会计师根据管理层认定确定的错报“在后”【例】1X年报表中利润表项目下列示:销售收入300万元(1)销售收入是已经真实发生的;(2)收入的金额是300万元;(3)所有销售收入都包括在内;(4)所有业务发生时间符合确认条件(5)科目列示正确分录: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期末账户余额相关与列报相关记录但没发生(高估)发生存在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发生但没记录(低估)完整性完整性完整性金额准确性计价和分摊准确性和计价科目分类分类和可理解性时间截止权利和义务五、三类认定A.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确实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B.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与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与分摊: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C.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的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2016,南京审计大学,简答题】以营业收入为例,其具体审计目标可以表达为: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与“发生”认定相关);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均已记录(与“完整性”认定相关)3.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是以“准确性”认定相关);4.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与“截止”认定相关);5.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与“列报和披露”认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