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4课《出师表》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练习题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练习题汇总《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练习题汇总,文末附有答案,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看一看,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应届毕业生网!(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九上《出师表》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24课出师表练习姓名批改人分数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23、1、中道崩殂..() 3、不懈.于内()..()2、益州疲弊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5、忠志..之士() 6、追.先帝之殊遇()7、开张..志士之气()..圣听()8、以光.先帝() 9、恢弘10、妄自菲薄....()11、以.塞忠谏之路()1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3、陟罚臧否....(陟,。
罚;臧,;否。
)14、此皆良实..先帝()16、裨补阙.漏()..()15、是以17、优劣..()..() 19、先帝不以臣卑鄙..得所()18、不求闻达20、深入不毛.()21、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22、以彰.其咎()23、临表涕.零()二、理解性默写填空。
(第6题的问题为阅读题。
2分)45、每“空”1分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①,,,。
②。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6.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
③,,,最重要的一条是:,PS。
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9.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0.《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11.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2.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
13.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
三、重点语句翻译 16、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24课出师表
《出师表》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1)中道崩殂(.)( 2)裨补阙漏(.)( 3)行阵和睦(.)(4)以彰其咎(.)( 5)陟罚臧否(.)( 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 8)猥自枉屈(.)( 9)咨诹善道(.)( 10)夙夜忧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以光先帝遗德(.)( 2)引喻失义(.)( 3)猥自枉屈(.)( 4)斟酌损益(.)( 5)咨诹善道(.)(6)以彰其咎(.)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 一致。
(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4)《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5)《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6)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广故数言欲亡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今亡亦死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下面四组句子中画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是()A .帝感其诚.B .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C .以光先帝遗德.D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弛然而卧.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6-9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导语:下面是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练习题,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希望以下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一、《出师表》作者,字,时期著名的家、家。
二、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的奏章。
(一种文体)三、阅读理解:1、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主观条件的句子:2、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客观条件的句子:3、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4、这三条建议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5、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6、表明诸葛亮身份及淡泊生活的句子:7、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8、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9、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10、诸葛亮出师的思想基础:11、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12、诸葛亮出师的最初目的:13、诸葛亮出师的根本目标:14、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15、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又忠于陛下?16、你认为诸葛亮上此表的目的是什么?17、诸葛亮所明确的每一方的责任都是什么?18、"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19、、三、四段对宫中、营中人事安排、推荐贤臣、良将的目的是什么?20、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子:21、答应为了先帝奔走效劳原因的句子:22、5段中"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23、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作用是什么?24、本文出现的成语和意义: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第24课 出师表》同步练习卷(12)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卷(12)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ɡòu)恻隐忍俊不禁.(jìn)妇儒皆知B.归省.(xǐnɡ)愧作戛.然而止(ɡá)销声匿迹C.藩.篱(fān)瑟索锲.而不舍(qiè)月明风清D.枯涸.(hé)技俩顶礼膜.拜(mó)无可质疑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①②C.⑤③②①④D.⑤④②①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①藏焉。
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课《出师表》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课《出师表》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侍卫陟罚臧否郭攸之费祎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行阵倾颓苟全猥自枉屈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斟酌以彰其咎咨诹遗诏恢弘菲薄二、解释加点的词。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此皆良实..若有作奸.犯科.优劣....也..得所此后汉所以倾颓愿陛下亲.之信.之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深入不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临表涕零..志士之气..恢弘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补救....必能裨补阙漏晓畅....军事臣本布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猥.自枉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三、解释多义词。
1、道中道崩殂:2、遗以光先帝遗德:咨诹善道: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无若无兴德之言:每与臣论此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5、为俱为一体:6、行然后施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性行淑均:众议举宠为督:必能使行阵和睦:7、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8、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可计日而待也9、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咨臣以当世之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0、以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愚以为宫中之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四、解释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古:今: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今:5、临表涕零古:今:6、先帝知臣谨慎古:今:7、臣本布衣古:今:五、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2、恢弘志士之气3、此皆良实4、亲小人,远贤臣5、深入不毛五、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上完了《出师表》这篇文章,我们一定对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一代忠臣--诸葛亮心生敬佩。
下面,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还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该篇文章的一些同步练习,希望完成练习后,同学们可以更好的做到温故知新。
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三. 字词解释(一). 重点词语1.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秋: 时3.殊遇:优待.厚遇。
4.光:发扬光大5.恢弘: 发扬扩大.6.引喻: 称引譬喻7.义: 适宜.恰当 8.臧否: 善恶9.陟:奖 10.昭:表明,彰显 11.理:治12.简拔:选拔 13.遗:给予 14.咨:询问15.裨:弥补 16.性行淑均: 淑: 善均: 平17.驱驰:奔走效劳 18.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19.攘除:排除,铲除 20.损:除去 21.益:兴办.增加22.慢:怠慢.疏忽 23. 彰:表明.显扬 24.咎: 过失25.诹: 询问 26.效: 实现 27.诚: 确实(二)通假字1. 简通拣: 挑选2. 阙通缺: 欠缺.不足.缺点(三) 古今异义词1. 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 品质低劣.下流2.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今义: 十分憎恨3. 感激: 古义: 感动今义: 激动感谢4. 开张: 古义: 扩大今义: 指商店开始营业(四)成语归纳1.开张圣听:打开圣明的听闻,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意见2.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5.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6.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7.感激涕零:形容感激得留下了眼泪8.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9.三顾茅庐:用来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10.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11.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12.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第24课 出师表》同步练习卷(6)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
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的原因,“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
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
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
?”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
6.
;
二.课内精读
7.亲自;古时指皇帝死亡;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奔走效劳; 三.拓展阅读(孝感中考) 8.D;C; 四.综合性学习 9.三顾茅庐;刘备、刘禅父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鞠躬尽瘁,诸葛亮蜀 中诚报刘豫州;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4/4 2 2:06:37; 用户:qgjyus er106 97;邮箱:qg jyus er10697.2195 7750;学号: 21985707
,
。
6.《出师表》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二.课内精读
7.阅读课文《出师表》,完成下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③猥.自枉屈 ④遂许先帝以驱.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崩殂.(cú)恢弘.(hóng)疲弊.(bì)B.攘.除(rǎng)裨补阙.漏(quē)猥.自枉屈(wěi)C.陟罚臧否.(fǒu)以遗.陛下(wèi)性行.淑均(háng)D.陟.罚臧否(zhì)夙.夜忧叹(sù)斟酌..损益(zhēn zhuó)答案:C解析:分析:C项“否”应读pǐ,“行”应读xíng。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答案:D解析:分析:D中“以”的意思是“把”,D项中“以”也是“把”的意思。
A项,“以”的意思是“以致”;B项,“以”的意思是“来”;C项,“以”的意思是“因为”。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掌握。
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C.亡.命天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案:D解析:分析: A项中“亡”是“丢失”的意思;B项中“亡”是“无”的意思;C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D项中“亡”是“灭亡”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掌握。
4.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不胜受恩感激B.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C. 以塞/忠谏之路也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答案:D解析:分析:D正确的停顿应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点评:考查断句能力。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立闻亮卒.卒.闻有所获D.发.病而死发.闾左谪戍渔阳答案:B解析:分析:B都是“曾经”的意思。
九年级上册 第24课 出师表测试题 试题
第24课出师表〔完本钱作业用时:40分钟〕一、根底优梳理1.?出师表?中,诸葛亮说明自己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决心的句子是:当奖率三HY,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仿照文后例如P202,运用所掌握的文言句读法,读准以下句子停顿。
〔用“/〞划于停顿处〕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二、探究新视点课内阅读: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慎重……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恳求和愿望。
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谢..〔奔波效劳〕③故.五月..〔感动、冲动〕②遂许先帝以驱驰渡沪〔所以〕④先帝不以臣卑劣..〔身份卑微,出身鄙野〕⑤深化不毛.〔长草〕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详细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答复: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这两段文字回忆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____,临危委重任和 _临崩寄大事____ 。
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困难鼓励刘禅。
〔用自己的话概括答题〕。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例如,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详细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4) 新人教版
《出师表》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下面两句话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下面加点的内容不能连续的一项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参考答案1.C 这里“恢弘”是动词,“发扬”的意思。
2.D (例句的“亡”是“灭亡’的意思。
A项中“亡”是“丢失”的意思;B项中“亡”是“无”的意思;C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D项中“亡”是“灭亡”的意思。
)3.B(B项中“外”都是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
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概”,表推测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
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4.A (应为“今/天下三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24课出师表一、课内阅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危急存亡之秋.( )(2)悉.以咨之(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以光.先帝遗德(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4.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以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以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7.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比较阅读【甲】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8.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C.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第24课 出师表》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卷一、基础题.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涉罚臧否.中道崩殂.以遗.陛下行阵和睦.性行.淑均庶竭驽.钝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开张..圣听(2)以光.先帝遗德(3)恢弘..志士之气(4)崩.殂(5)临表涕.零(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1)是以.众议举宠为督(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文学常识填空。
《出师表》作者,字,时期著名的家、家。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先帝不以臣卑鄙。
二、阅读理解题.6.[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卑鄙:②悉:(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pǐ;cú;wèi;mù;xíng;nú;2.扩大;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第24课 出师表》同步练习卷(1)
B.文中的关羽是一个勇猛之士,这从文中“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可以看
出。
C.文中的关羽还是一个忠义之士,这从文中“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可以看出。
D.文中的曹公是一个爱才之主,从文中“礼之甚厚”“曹公义之”“勿追也”可以看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奔走效劳;遇到正赶上;早晨;不长草,文中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比喻才能平庸,文中是诸
葛亮自谦的话;排除,铲除;除去 兴办、增加;怠慢,疏忽;表明、显扬,过失;询问; 2.名
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形容词用作
动词,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差的;
6.背诵默写重点句子
(1)今天下三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3)
,不宜异同。
(4)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有所广益。
(5)先帝称之曰能,
。
(6)亲小人,远贤臣,
。
(7)
,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
,进尽忠言。
(10)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 7.(1)之.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②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然.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
3.古今异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 24 出师表随堂练习课前预习(一)基础字词1、给加粗的字注音.中道崩殂() 裨补阙漏() 以塞忠谏( )行阵与睦() 以彰其咎()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 以遗陛下()攘除奸凶( )庶竭驽钝()猥自枉屈()斟酌损益()咨诹善道()夙夜忧叹()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以光先帝遗德()引喻失义()以遗陛下()悉以咨之()猥自枉屈() 斟酌损益()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3、《出师表》作者就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4、文中的“臣"就是指,“先帝”指,“陛下"指。
5、表就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就是,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就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与对某些问题的瞧法,常用议论、记叙与抒情.就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的一篇表文。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 ______?6、《出师表》中的成语有:7、关于刘禅的著名典故:。
(二)古今词义开张古义:今义:痛恨古义: 今义:布衣古义: 今义:卑鄙古义:今义:感激古义: 今义:(三)通假字必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
“”通“”,。
(四)一词多义实词: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遗:光先帝遗.德简拔以遗.陛下效: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虚词:以:⑴以光先帝遗德( )⑵就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⑶愚以为宫中之事()⑷先帝不以臣卑鄙()⑸咨臣以当世之事()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⑷还于旧都(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⑵欲报之于陛下也( )⑶先帝称之曰能( )⑷愿陛下亲之信之( )(五)形容词的活用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恢宏志士之气③亲贤臣,远小人④此皆良实当堂训练第一课时一、阅读第一段,划分句子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二、翻译句子: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理解课文。
1、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三国.2、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首先指出了存在的不利的客观条件: ,发出了:的感慨;然后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即, ,又特意说明这就是由先帝的殊遇造成的。
这就意味着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仍然存在。
由此自然导出作者的主要建议就就是,即实行广开言路的政策。
4、第一段中指出不广开言路的后果的句子就是.第二课时一、阅读第二到九段, 翻译句子。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咨臣以当世之事,由就是感激,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二、理解课文.1、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就是的人,应该“赏(奖赏)”的就是的人。
(用原文回答)2、作者在文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的文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就是“”“"。
5、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就是、、、。
(用原文四个短语回答)6、诸葛亮“报选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具体指什么?第三课时一、整体感知1、完善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节):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她提出三条建议.其中就是前提,就是关键,就是核心。
第二部分(6、7节):追忆以往经历,表达的感情与、的决心。
第三部分(8节):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表文在结束之前,诸葛亮将与两层意思拢合在一起,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四部分(9节):表达即将远离的心情,抒发对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2、自诸葛亮形象问世以来,自古至今,人们对其推崇有加,试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评价分析人们对其推崇的原因有何不同?3、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与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课后巩固一、填空。
1、《出师表》选自《》,作者诸葛亮,字,谥号忠武,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三项建议,表达了“ "“”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就是治国之大计,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四字词语),用课文中的话说就就是“”,这就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就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3、文中回顾了与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4、“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就是:。
5、 ,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6、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
二、辨别下面的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划“×”。
①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与“北定中原"的决心.()②《出师表》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汉处在“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自己要发愤图强.()③《出师表》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在于让刘禅以其父为榜样,继承父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④《出师表》中,“先汉"、“后汉"兴亡的原因就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三、选择1、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她三句的志趣不同,这一句就是()A、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 )A、遂许.先帝以驱驰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高可二黍许.顾.野有麦场C、咨臣以当.世主事D、以伤先帝之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至若春与景明.当堂测试(一)姓名1、在括号中添上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咨( )诹 quē( )漏 zhì()臧否( )倾tuí( )裨( )补 wěi( )自枉qū( )庶竭驽( )钝妄自fěi()薄2、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3、下列句中加粗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C、亡命天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面两句话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就是[]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外结孙权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下面四句话在文中的排列顺序就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就是[]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就是“诚宜开张圣听”,这就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接测试二)(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她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真就是:“, ”。
(3)“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5)文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就是:。
当堂测试(二)姓名1、下列括号前面的字读音有错的一项就是( )A、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猥(wěi)自枉屈B、以咨诹(zōu)善道夙(sù)夜忧叹C、陟罚臧否(pǐ)中道崩殂(chú)D、斟酌(zhuó)损益性行(xíng)淑均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也未尝不叹息痛恨..(憎恨)于桓灵也。
B、以光.(光亮)先帝遗德就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给予)陛下.C、亲.(亲近)贤臣,远小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她,代指向宠)。
D、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以.(所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就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4、默写。
(1)文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就是:。
当堂测试(三)姓名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面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就是...先主遂诣亮()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就是(1分)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