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
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讨论、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松鼠和松果的知识。
2.课文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
3.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4.生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并进行游戏巩固。
5.描写方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尝试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6.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运用所学描写方法,创作一段关于松鼠和松果的文字。
7.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动物,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2.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松鼠和松果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创作一篇关于松鼠和松果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文理解、生字词学习、描写方法学习和课堂实践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学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松鼠和松果》。
(2)认识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松鼠和松果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松鼠和松果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松鼠和松果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松鼠和松果的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和松果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松鼠和松果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习生字词:(1)老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老师纠正发音。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生字词。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句子。
5. 总结与拓展:(1)老师总结松鼠和松果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或手工制作,展示他们对松鼠和松果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3. 测试成绩: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松鼠和松果的小故事。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程表:1. 第1周:学习课文《松鼠和松果》,认识生字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热门1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热门15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既是教师的指导工具,也是学生的学习材料。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设计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材料,它可以促使教师思考,我想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教案了吧。
编写教案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一年级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
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学生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
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
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鸟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
在动物界中,也有一些动物小卫士,他们保护着自然界的安全。
今天,老师就让大家认识动物小卫士之一的小松鼠。
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观看影片介绍。
)。
【和以前的内容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松鼠和松果》教案15篇

《松鼠和松果》教案15篇《松鼠和松果》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动物小卫士──松鼠。
(教师板书:松鼠)你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爱吃松果了,(教师板书:松果)学生齐读课题。
那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的生字。
要求:⑴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⑵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⑴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⑵用如果说一句话。
以: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4、指名认读生字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练读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练读可以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
老师读陈述的句子,学生读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学生读陈述的句子,老师读心里想的话。
4、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5、质疑解疑:⑴松鼠、松果、松树之间有什么关系?⑵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教师引导。
6、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7、戴上头饰表演。
(松树、松果、松鼠)四复述课文1、教师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2、小组之间复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意和总中心字底的写法。
六、扩展练习师:以后这里会是怎么样的呢?《松鼠和松果》教案2【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
《松鼠和松果》教案和反思

一、教案名称:《松鼠和松果》教案二、学科领域:语言艺术三、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四、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拼读和理解生词“松鼠、松果、喜欢、储存、树洞”等。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的对话。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2. 生词学习:教授生词“松鼠、松果、喜欢、储存、树洞”等,让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并理解。
3. 对话练习: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设计简单的对话,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示例:一、课堂导入:教师展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三、生词学习:教师教授生词“松鼠、松果、喜欢、储存、树洞”等,让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并理解。
四、对话练习:教师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设计简单的对话,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松鼠和松果的了解。
2.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细致阅读课文,让学生指出并解释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3. 生词练习:教师挑选几个重要的生词,通过游戏、卡片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认读和拼写练习。
4. 对话创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造自己的对话,进一步巩固语言表达技能。
5. 课堂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复述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让学生抄写并熟记本节课所学的生词。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向家人讲述松鼠和松果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表现。
《松鼠和松果》教案9篇

《松鼠和松果》教案9篇【教学目标】1、熟悉“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情愿参与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慧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预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师出示谜语:外形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问: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生:小松鼠。
师:今日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师:你们喜爱小松鼠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课文中画诞生字。
2、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
3、检查生字把握状况:电脑出示生字,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生:用编儿歌的方式识记生字。
(聪:小聪慧,耳朵灵。
会听课,总用心。
意、忽、总;意有心,忽有心。
在心底,总有心。
)4、检查课文朗读状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⑴电脑出示图1,问:你们看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⑵想象:假如你是小松鼠,在这么漂亮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呢?⑶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课文其次、三自然段:⑴师: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着香甜的松果,突然,它眨刺眼睛,想起来了……(电脑出示文字:假如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生:自由读读这个句子。
⑵争论: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⑶指导朗读:留意读出担忧、着急的语气。
⑷师:是啊,假如光吃不种,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处处是──(光秃秃的),小松鼠该吃什么?到哪儿去住呢?⑸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松鼠和松果》。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松鼠和松果的特点。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松鼠如何储存松果。
(3)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懂得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松鼠如何储存松果的过程。
(2)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松鼠和松果》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2. 学习工具:字典、词典等。
3. 教学器材:投影仪、计算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和松果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松鼠和松果》。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松鼠如何储存松果。
(2)引导学生探讨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松鼠储存松果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看法。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学生要关注大自然,珍惜食物,懂得分享。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松鼠和松果》的内容。
2. 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松鼠和松果的小作文。
3. 家长协助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松鼠和松果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精选12篇)

《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精选12篇)《松鼠和松果》篇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跟你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生:(非常高兴地回答)高兴!师:看,它是谁呢?(出示小松鼠图),快,跟小松鼠打个招呼吧。
生:(热情洋溢地和小松鼠打招呼)hi,你好!师: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小松鼠真高兴,可是他遇到了一个困难,需要大家帮助,你们愿意吗?生:(大声地说)愿意!师: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松鼠的出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谈话设置悬念,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松鼠和松果教学案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2、看图1,指名说花生种在哪里?生:花生种在大树旁边的地里。
3、说说你的旁边是谁?(使学生理解“旁边”一词)4、“许多花生”说明什么?(说明花生很多)5、“许多”还能换成什么词?生:非常多。
生:特别多。
6、看图1师:你们看,花生已经开花了,你喜欢这些花儿吗?为什么?生:我喜欢这些花儿,因为它们很美丽。
师:你从哪儿看出花儿很美丽?生:因为这些花儿都是金黄色的。
生:因为这些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师:“格外”还可以换什么词?生:“特别”。
生:“非常”。
师:“格外鲜艳”也就是----------------------------生:“特别鲜艳”、“非常鲜艳”。
(运用看图、换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使词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7、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写了花生多,花儿美,应该怎样读才能突出花生多,花生美呢?生:要把说明花生多和花儿美的词重读。
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3篇)

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的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清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
故事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埋松果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文第2、3、4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惑一一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
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适合朗读感悟,情中悟理。
结尾局部的两句话描述了羡好的愿望:小松林长成了茂密的松林。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松树林的美丽,以及小动物们的快乐。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分解字法、看图想象、句式练说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聪明”、“光秃秃”、“总有一天”、“主意”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聪明的小松鼠尊重自然规律,边摘松果边埋松果的正确做法,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件、生字卡片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小朋友好,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儿,你认识吗?(板书:聪明)指名读,齐读。
聪明的小朋友身上有四件宝,你知道吗?2.你们看,(教师边描“聪”字边描述)小耳朵专心听,小眼睛仔细看,用口说,用心记。
用这种方法记字,也很有趣吧!3,今天,就是比比哪些小朋友这四件宝用得好,有信心吗?用你专注的目光告诉我。
我借用的这种谈话方式可能是第一次,学生觉得很突然,有点不知所云,但是这句小口诀使得学生对“聪”字印象深刻,对识字方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二、猜谜入题I.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位聪明的小伙伴,请看(课件: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知道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和植物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课文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
(3)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书写。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埋起来?”(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5.课文解析(1)教师解析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6.课堂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对话。
(2)学生分组表演,互相观摩、学习。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松鼠和松果有什么新的认识?”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生字词造句。
(3)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但在解析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

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聪明的小松鼠尊重自然规律,边摘松果边埋松果的正确做法,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分析课题、质疑(5分钟)出示谜语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学生答后出示松鼠图)出示松果图,问:这是什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板书课题:松鼠和松果问: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问吗?揭示谜底:松鼠。
观图答:松果。
仔细看图,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学生质疑。
投影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好的导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0分钟)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3、让学生分段朗读。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文中画出生字和标出自然段。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1)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
(2)全班交流汇。
(3)分段朗读。
用投影显示生字,效果会好些。
三、感悟文意、指导朗读(25分钟)1、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关系吗?2、老师范读,(音乐与投影并用)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高高兴兴吃松果──担心以后没有松树了──很高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欣喜地看到自己种的松果长成了小树──对将来充满了希望。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5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5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1一、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文章语言轻快活泼,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松鼠,所以课文内容强烈的吸引着他们。
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三、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四、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五、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
1、猜谜语:(1)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2)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4)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二)对话平台。
1、自学。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2)自己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文:①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②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识字。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①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
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②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3篇松鼠和松果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
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培养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使同学们理解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就没吃的了。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前提测评1、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你们猜个谜语:尾巴象把伞,机灵又可爱。
松鼠是他家,森林它最爱。
2、对。
它就是松鼠,它最喜欢吃松果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松鼠和松果。
(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板题:读题。
认定目标导学达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拼准字音。
3、检查自读效果: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分不同形式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4、教师范读。
学生思考: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动物5、标出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指名读课文。
(分段读)1、评议。
2、说说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小动物为什么有的会说它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因为它想到了光摘松果不种松树,会使松鼠灭绝。
有的会说它是个勤奋的小松鼠,它总是吃一个松果就种一个松果。
有的会说它是个能干的小松鼠,你看它种了多少树呀3、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评议。
(通过这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边读边划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和同桌、小组互相质疑。
(引导学生主动协助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5、同学之间质疑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6、重点理解: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就没吃的了。
《松鼠和松果》教案(优秀6篇)

《松鼠和松果》教案(优秀6篇)《松鼠和松果》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松鼠和松果》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本课自然也不例外。
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篇童话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
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适合朗读感悟,情中悟理。
结尾部分的两句话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长成了茂密的松林。
再次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松树林的美丽,以及小动物们的快乐。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体会小松鼠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为什么要种松树。
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创编一小段话,培养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感悟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松鼠为什么要种松树。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展开想象,把小松鼠种松树和自己植树造林的意识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有关课件教学过程:预设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你对松鼠了解吗?同学们知道的真多。
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松鼠和松果》(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己读一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三)、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词语):huó pozhǎ yǎn jing活泼眨眼睛rú guǒ zǒng yǒu yǐ hòu zhǔ yì如果总有以后主意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能够复述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1.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朗读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讲解其字形、字义和用法。
3.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埋起来?5.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6.角色扮演6.1教师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6.2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7.复述课文7.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7.2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8.课堂小结8.2学生反馈,教师解答疑问。
9.作业布置9.1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

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松鼠和松果这一自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关于松鼠和松果的知识。
1.2 适用年级: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1.3 教学时间:二、知识点讲解2.1 松鼠的特点:2.1.1 外貌特征:松鼠有长尾巴,毛茸茸的身体,尖耳朵。
2.1.2 生活习性:松鼠是树栖动物,善于跳跃和攀爬。
2.1.3 食物习性:松鼠以松果、坚果为主要食物。
2.2 松果的特点:2.2.1 外形特征:松果是松树的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
2.2.2 结构特征:松果由多个硬壳鳞片组成,内部含有松子。
2.2.3 生长习性:松果在成熟后从树上落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裂开,释放出松子。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故事:讲述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3.2 观察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展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3.3 松鼠和松果的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松鼠和松果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松鼠和松果的特点和关系。
4.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松鼠和松果的图片,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4.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动物和植物的保护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松鼠和松果的生活习性和食物习性的理解。
5.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制作,加深对松鼠和松果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松鼠和松果教案设计”的前五个章节,后续章节将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供您参考。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松鼠和松果的图片或视频资料6.1.2 松鼠和松果的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6.1.3 教学PPT或黑板6.2 学具:6.2.1 学生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6.2.2 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绘画6.2.3 学生个人卫生用品,如剪刀、胶水等七、教学过程7.1 导入:7.1.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松鼠和松果,引起学生兴趣7.1.2 提问学生对松鼠和松果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7.1.3 简要介绍松鼠和松果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7.2 知识点讲解:7.2.1 通过故事形式讲述松鼠和松果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7.2.2 分组讨论松鼠和松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7.2.3 教师总结松鼠和松果的特点,强调重点知识7.3 实践操作:7.3.1 分发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松鼠和松果7.3.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手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7.3.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八、板书设计8.1 板书8.1.1 在黑板上写出“松鼠和松果”的主题8.1.2 在主题下方列出松鼠和松果的特点8.1.3 用图示或简图表示松鼠和松果的关系8.2 板书内容:8.2.1 列出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食物习性8.2.2 列出松果的外形特征、结构特征和生长习性8.2.3 用箭头或连线表示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9.1.1 学生绘制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并写上它们的特点9.1.2 学生编写一个关于松鼠和松果的故事9.1.3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写一篇短文9.2 作业要求:9.2.1 图片要求色彩丰富,描绘出松鼠和松果的特点9.2.2 故事要求情节生动,能够体现松鼠和松果的关系9.2.3 短文要求条理清晰,表达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10.1.2 学生反馈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10.1.3 针对不足和反馈,制定改进措施10.2 拓展延伸:10.2.1 学生进行松鼠和松果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绘画、写作等10.2.2 学生参观松鼠和松果的自然环境,增加对它们的了解10.2.3 学生开展松鼠和松果的保护宣传活动,提高环保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知识点讲解环节:通过故事形式讲述松鼠和松果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一年级松鼠和松果教案

一年级松鼠和松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 11 个生字,会写“以、后”等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松鼠埋松果与松树长出小松树之间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要有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游戏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松鼠图片)对,它就是松鼠。
(板书:松鼠)2、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松果)(板书:松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和松果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归纳并板书:松鼠摘松果——想办法——埋松果——长松树(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松鼠在森林里做什么?(2)出示句子: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
①理解“聪明活泼”的意思。
(形容松鼠头脑机灵,行动灵活。
)②指导朗读,读出松鼠的聪明活泼。
(3)松鼠是怎样摘松果的?(出示句子:它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
)①理解“一个又一个”的意思。
(表示松鼠摘的松果很多。
)②指导朗读,读出松鼠的快乐。
2、学习第 2 自然段(1)松鼠摘了这么多松果,心里怎么样?(出示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①理解“那么……那么……”的用法,并用“那么……那么……”造句。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一、教学背景《松鼠和松果》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松鼠和松果之间的故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松果的外观特征及松鼠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生物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松鼠和松果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关注度。
三、教学准备1.课文《松鼠和松果》的课本2.松果若干个3.松鼠图片4.松树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松鼠和松果,引导学生谈论松鼠的特征和松果的外观。
2. 学习课文(10分钟)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松鼠和松果》,听读并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自由发挥想象,提出问题。
4. 复述练习(10分钟)请几组学生进行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复述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1. 回顾(5分钟)让学生回想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温习课文中有关松鼠和松果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种类的松果,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观察收获,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
3. 小品表演(15分钟)让学生分组,准备一段关于松鼠和松果的小品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4.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并展示一些有关松树的图片。
五、课后作业1.回家观察周围是否有松树,记录观察结果。
2.回忆《松鼠和松果》中的故事,简单描述一下故事情节。
3.用自己的语言编写一段关于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课文讲解、实物观察和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松鼠和松果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下节课需要适当增加口语练习环节,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方法方面: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松鼠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松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松果吗?”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松鼠和松果》。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
a.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b.连线题:将松鼠的特点与相应的描述连接起来。
c.问答题:回答课文中的相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松鼠与松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a.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藏起来?
b.松鼠是怎么处理松果的?
c.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自然和动物的知识?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如:
1.知识基础:学生对动物题材的课文有较高的兴趣,能够较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生字、词语的掌握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细河区民族街小学田丽娟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2.学生自由介绍。
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
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
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
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
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
会听课,总专心。
(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
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小组合作识字:如、以。
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
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
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4.教师范读第二段。
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
(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1.摘松果。
请同学把松果上会认的字送到篮子里,比一比,看哪组摘得快。
2.我会读。
(1)读了这篇课文以后,我更喜欢松鼠了。
(2)如果明天天气晴,我们春游去。
(3)小明聪明活泼,我们都喜欢他。
(对生字字音、生字词进行再现,促进学生识记生字,也是对第一教时教学效果一个方面的检查。
)二、指导有语气朗读并表演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2.和自己的好伙伴合作读。
3.分小组表演,指名到前面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练习复述课文为激发讲故事欲望,进行故事大王评比。
并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一)学生自言自语的练习试讲。
(二)讲故事挑战赛。
赛后颁发故事大王标志。
(三)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讲故事给家人听。
(复述课文的练习,采用评比故事大王的形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课文内容的内化。
讲故事时先自己试讲,以求人人参与,再进行挑战赛,互相竞争,达到高潮。
)四、指导书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鼓励学生自己看清田字格的结构,自主写字。
(寻找生字结构的共同点,再进行指导,有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到写好字的方法。
)五、交流拓展,感情升华1.学了这一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你会对那只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说些什么呢?3.除了小松鼠外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课外书中去查一查。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想象思考:以后的大森林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再议一议,说一说。
2.动手画一画和老师同学说一说你的画。
3.学了这一课,你想做什么呢?教学案例(二)细河区东苑小学张秀梅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感知松鼠1.教师和以前的内容相联系介绍松鼠的作用。
2.出示课件,观看影片介绍。
3.让学生说一说对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了解?(学生也可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说)4.揭示课题并板书:松鼠和松果。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
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借助拼音,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让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句子,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练读。
(结合学生的汇报理解词语;做动作猜谜语;用重点词语说话)第一组学生汇报聪这个字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聪明活泼。
第二组学生汇报忽然、眨时,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猜谜语。
第三组学生汇报如、总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第四组学生汇报以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字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且练写。
)第五组学生汇报主意时,教师引导学生编儿歌记忆生字。
主字王上加一点,立日加心变成意。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这些生字,拓展生字的应用范围,除了课文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商标、报纸或杂志等,念给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听。
)5.展示生字,请学生把自己所收集到的这些商标等贴到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同学听。
6.练习,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字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A.聪明活泼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
B.忽然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
C.如果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
D.以后学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爱护树木了。
E.主意我们有一个美化校园的主意。
三、再读课文,以读代讲,感知课文内容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借助生字,再读课文。
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练读。
3.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第二课时一、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1.教师出示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2.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松鼠。
3.让学生回忆对松鼠的了解和认识。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在松鼠的后面板书松果。
二、回顾旧知,巩固生字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大屏幕后面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三、研读课文,自主探究1.从整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说出原因)2.出现课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一段写这幅画的?并引领学生学习这一段要抓住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这个句子带着高兴的心情来朗读这段,并且引领学生说出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开心的事情!并让学生能像小松鼠一样地说说,然后引导学生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读一读。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2.3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松鼠会什么?到哪里去住呢?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下找到答案后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小松鼠的心情是担心、着急、害怕的,然后让学生真正的有感而发,带着感情去读。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4,5,6自然段时,以下列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可以各抒己见,发表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和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来说。
(1)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2)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感情,体会作者的用心。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复述课文教师指导:按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复述。
五、课外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通过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课后让学生通过查书或上网等方式调查: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种动物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