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街区案例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式街区案例分析
什么是“开放街区” 为什么现在提开放街区?
什么是开放街区(开放式街区、开放性街区)?
可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共享、与城市功能空间有机融合,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氛围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住区, 与传统的封闭式小区的做法有本质的区别——《绿色住区标准》
开放街区和我国传统街区的差异?
从定义来看,开放街区绝不仅仅是交通的封闭与否那么简单: 规模:大到小
的解决。
1-4栋楼组成微社区入口实景图
玉林社区内部街景图
局部窄路,也能满足单向车行驶及道 路停放要求。
代表案例:成都奎星楼街
为了提高社区的安全性,1-4栋楼组成 一个小社区,这种微社区的思路和传统
庭院的做法是相似的。
成都奎星楼:1-4 栋楼组成微社区-
入口实景图
成都奎星楼:地下及 院落设有停车场地微社区入口实景图
上居住/办公。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上海创智坊
上海创智坊组团门禁点
街景与国外街区类似: 楼下街头咖啡馆、书店 等休闲场地,楼上居住、
办公。
组团入口处设有门禁 系统,且有专人看护, 下图紫色是门禁点位
置。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成都宜宾莱茵河畔
成都宜宾莱茵河畔整体规划
封闭组团与开发道路分析图
封闭还是开放?封闭的大街区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其实中国人是喜欢封闭、安静的。 中国传统住区就是以封闭四合院住宅为基本单元,街、巷、院开放规划体系,只不过,到了现在,
院墙变成了居住区的围墙。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 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经建成的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求逐步打开”。
开放街区的多样性
大住区模式:万科、跨地块街区 国外商业街区模式:类似国外的BLOCK街区,并不仅仅是道路的
开放,不只是针对车的开放,更重要的是人和生活的街区化 国外开放社区模式:中国的郊区开发对于如何创造有活力的复合
功能开发区可借鉴 老住区、街区模式:毛细血管式的老住区
小街坊规制:小街坊组成的片区 增加公共通道:街坊内开辟的公共化道路
中。
紫色圆点——设有门源自文库;红线——保留该地块内 原有城市支路(开放通道)
模式1:大住区模式——跨地块街区
代表案例:深圳万科城
用水轴线和绿轴线将湖面两边的住宅、 市政文化广场、风情街区、会所等有 机串联,只在公共设施活动区域做开 放,并不向住宅内部延伸,开放程度
非常有限。
公共设施活动区作为对外开放区域:幼儿园、商 业、小区广场等公共活动场地,而位于公共设施
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上面住人、下面营商,上面是私 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住宅与外部世界
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上海创智坊
建筑采用行列式和围 合式,整体上呈现 “大开放、小封闭”的 组团型布局利于解决 小区治安、社区管理。 内部形成封闭小庭院, 沿街采用商住混合型 建筑,底层商业+楼
整体规划:着重由多向的街道交汇成多个广场节点并形成由街道围合的组团,从 而整合成一个开放与封闭组合的动静相宜的社区格局。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成都宜宾莱茵河畔
以商业街或集中式商业与公共空间的结合形成核心主轴开放空间,商业街贯 穿深入社区,提高社区开放程度。
模式4:国外开放性社区模式
代表案例:加拿大太平洋协和社区 社区所在地为原铁路总站旧址,1988年协和公司以竞卖方式从政府处获得 土地;
项目定位:高密度条件下的新型城市滨海生活; 地理位置:太平洋协和社区位于温哥华中心城区的滨水地带,毗邻温哥华
中心商业区;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
模式4:国外开放性社区模式
功能:单一到综合,边界从防卫性到服务性 交通:封闭到开放
为什么会有封闭式大街坊?
不谈社会、传统和心理等因素: 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大院体制 土地出让与地产开发模式的需要,较大成片地块,一次性拿地,分期开发、 品质住区的客观要求,相对完整、成规模的,封闭式管理,确保内部环境和设施的住区群体专属性 设计规范:1990年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曾规定“居住区内部联系通而不畅“,还规定“机 动车对外出入口应控制”,300-500米次干道围合而成的
代表案例:成都宽窄巷周边地区
成都宽窄巷周边地区都是采用这种道路网形 式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BLOCK街区设计理念是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楼盘开 发理念。BLOCK是5个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 L-Lie f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 K-Kind(亲和)。简单的概括: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 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
此意见一出,引发大家的热议。教授们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在课堂上一直提倡、呼吁的观点,能以这种直接、简 单的方式被确定下来。
开放街区的多样性
模式1:大住区模式——跨地块街区
代表案例:武汉万科城市花园
开发商在规划之初,考 虑了住区道路规划与城 市的关系,在保留该地 块内原有城市支路的前 提下,增加了生活性支 路的数量,使整个住区 融入到合理的城市路网
活动区四周居民住房设有围墙。
模式2:老住区(街区)模式
采用“毛细血管式的路网体系”, 社区内部的很多条路都不是直接 贯穿城市干道的,而是很多的折 线。这种折线使司机在一条城市 干道上直接看不到另一条城市干 道,形成了视线遮蔽。这种视线 遮蔽阻挡了外部司机穿越社区道 路的企图(担心会迷路),但是 对社区熟悉的司机不会产生干扰。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城市 车辆干扰内部的流线,也就是曲
径通幽的办法。
模式2:老住区(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成都玉林小区
1-4栋楼组成微社区,增设门禁系统。在路网放开后,社区的安 全性并未受影响甚至有所提高(随着社区变小,看门的大爷几乎
认识所有住户,生人的闯入会极大的提高警惕性)。
玉林社区在开放的过程中是居民自下 而上的推动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关 于产权纠纷、社区安全性、城市交通 干道干扰、停车位等诸多问题会妥善
什么是“开放街区” 为什么现在提开放街区?
什么是开放街区(开放式街区、开放性街区)?
可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共享、与城市功能空间有机融合,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氛围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住区, 与传统的封闭式小区的做法有本质的区别——《绿色住区标准》
开放街区和我国传统街区的差异?
从定义来看,开放街区绝不仅仅是交通的封闭与否那么简单: 规模:大到小
的解决。
1-4栋楼组成微社区入口实景图
玉林社区内部街景图
局部窄路,也能满足单向车行驶及道 路停放要求。
代表案例:成都奎星楼街
为了提高社区的安全性,1-4栋楼组成 一个小社区,这种微社区的思路和传统
庭院的做法是相似的。
成都奎星楼:1-4 栋楼组成微社区-
入口实景图
成都奎星楼:地下及 院落设有停车场地微社区入口实景图
上居住/办公。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上海创智坊
上海创智坊组团门禁点
街景与国外街区类似: 楼下街头咖啡馆、书店 等休闲场地,楼上居住、
办公。
组团入口处设有门禁 系统,且有专人看护, 下图紫色是门禁点位
置。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成都宜宾莱茵河畔
成都宜宾莱茵河畔整体规划
封闭组团与开发道路分析图
封闭还是开放?封闭的大街区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其实中国人是喜欢封闭、安静的。 中国传统住区就是以封闭四合院住宅为基本单元,街、巷、院开放规划体系,只不过,到了现在,
院墙变成了居住区的围墙。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新建 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经建成的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求逐步打开”。
开放街区的多样性
大住区模式:万科、跨地块街区 国外商业街区模式:类似国外的BLOCK街区,并不仅仅是道路的
开放,不只是针对车的开放,更重要的是人和生活的街区化 国外开放社区模式:中国的郊区开发对于如何创造有活力的复合
功能开发区可借鉴 老住区、街区模式:毛细血管式的老住区
小街坊规制:小街坊组成的片区 增加公共通道:街坊内开辟的公共化道路
中。
紫色圆点——设有门源自文库;红线——保留该地块内 原有城市支路(开放通道)
模式1:大住区模式——跨地块街区
代表案例:深圳万科城
用水轴线和绿轴线将湖面两边的住宅、 市政文化广场、风情街区、会所等有 机串联,只在公共设施活动区域做开 放,并不向住宅内部延伸,开放程度
非常有限。
公共设施活动区作为对外开放区域:幼儿园、商 业、小区广场等公共活动场地,而位于公共设施
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上面住人、下面营商,上面是私 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住宅与外部世界
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上海创智坊
建筑采用行列式和围 合式,整体上呈现 “大开放、小封闭”的 组团型布局利于解决 小区治安、社区管理。 内部形成封闭小庭院, 沿街采用商住混合型 建筑,底层商业+楼
整体规划:着重由多向的街道交汇成多个广场节点并形成由街道围合的组团,从 而整合成一个开放与封闭组合的动静相宜的社区格局。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成都宜宾莱茵河畔
以商业街或集中式商业与公共空间的结合形成核心主轴开放空间,商业街贯 穿深入社区,提高社区开放程度。
模式4:国外开放性社区模式
代表案例:加拿大太平洋协和社区 社区所在地为原铁路总站旧址,1988年协和公司以竞卖方式从政府处获得 土地;
项目定位:高密度条件下的新型城市滨海生活; 地理位置:太平洋协和社区位于温哥华中心城区的滨水地带,毗邻温哥华
中心商业区;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
模式4:国外开放性社区模式
功能:单一到综合,边界从防卫性到服务性 交通:封闭到开放
为什么会有封闭式大街坊?
不谈社会、传统和心理等因素: 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大院体制 土地出让与地产开发模式的需要,较大成片地块,一次性拿地,分期开发、 品质住区的客观要求,相对完整、成规模的,封闭式管理,确保内部环境和设施的住区群体专属性 设计规范:1990年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曾规定“居住区内部联系通而不畅“,还规定“机 动车对外出入口应控制”,300-500米次干道围合而成的
代表案例:成都宽窄巷周边地区
成都宽窄巷周边地区都是采用这种道路网形 式
模式3:国外商业街区模式
BLOCK街区设计理念是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楼盘开 发理念。BLOCK是5个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 L-Lie f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 K-Kind(亲和)。简单的概括: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 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
此意见一出,引发大家的热议。教授们可能不会想到自己在课堂上一直提倡、呼吁的观点,能以这种直接、简 单的方式被确定下来。
开放街区的多样性
模式1:大住区模式——跨地块街区
代表案例:武汉万科城市花园
开发商在规划之初,考 虑了住区道路规划与城 市的关系,在保留该地 块内原有城市支路的前 提下,增加了生活性支 路的数量,使整个住区 融入到合理的城市路网
活动区四周居民住房设有围墙。
模式2:老住区(街区)模式
采用“毛细血管式的路网体系”, 社区内部的很多条路都不是直接 贯穿城市干道的,而是很多的折 线。这种折线使司机在一条城市 干道上直接看不到另一条城市干 道,形成了视线遮蔽。这种视线 遮蔽阻挡了外部司机穿越社区道 路的企图(担心会迷路),但是 对社区熟悉的司机不会产生干扰。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城市 车辆干扰内部的流线,也就是曲
径通幽的办法。
模式2:老住区(街区)模式
代表案例:成都玉林小区
1-4栋楼组成微社区,增设门禁系统。在路网放开后,社区的安 全性并未受影响甚至有所提高(随着社区变小,看门的大爷几乎
认识所有住户,生人的闯入会极大的提高警惕性)。
玉林社区在开放的过程中是居民自下 而上的推动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关 于产权纠纷、社区安全性、城市交通 干道干扰、停车位等诸多问题会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