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第一章:物质的三态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三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转化原理。
4. 教学难点三态转化的实验现象及原理分析。
5.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6.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冰、水、晶体、酒精灯等。
7.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三态之间的转化原理。
(4)教师讲解:讲解三态转化的原理,总结实验结果。
(5)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力的作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作用原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原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作用原理。
4.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5.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6.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小车、气球等。
7.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力的作用原理。
(4)教师讲解:讲解力的作用原理,总结实验结果。
(5)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第三章:光学现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演示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师演示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热传导,并能够通过实验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
1.烧杯
2.灯泡
3.铝箔纸
4.小夹子
5.水
6.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烧杯中加入冷水。
2. 点亮灯泡,让它热起来。
3. 将铝箔纸包裹在灯泡上方,再将灯泡放入烧杯内。
4. 由于铝箔纸与灯泡接触,铝箔纸就会变得热起来。
过了一会儿,小组员使用温度计来测量铝箔纸和水的温度。
5. 取出灯泡和铝箔纸。
6. 重复一次实验,只不过这一次使用小夹子来固定铝箔纸。
实验结果:
1. 温度计显示铝箔纸的温度较高,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则较低。
(这表明热通过热传导传送给铝箔纸,然后传送到了热源的周围环境中)
2.当小组员使用小夹子来固定铝箔纸时,铝箔纸的温度更高,这表明固定铝箔纸可以使铝箔纸更接近热源并更好地吸收热。
讨论与解释:
这个实验旨在展示什么是热传导和它的基本原理。
我们了解到,热传导从热源(也就是我们的灯泡)到周围环境。
铝箔纸是一个非常好的热传导材料,因为它能够迅速吸收和传递热。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发现如果固定铝箔纸,那么它们的温度会有所上升,这是因为固定铝箔纸会使铝箔纸更接近热源,更好地吸收热。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材料:气球、木棒、尺子、盆子、水、扬声器。
4. 步骤:(1) 将气球吹起来,用木棒刺破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
(2) 用尺子拨动水面,观察声音的产生。
(3) 打开扬声器,让学生触摸扬声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二、实验二:光的传播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铅笔、尺子。
4. 步骤:(1) 打开激光笔,将光射向白纸,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铅笔标记。
(3) 改变激光笔的位置,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三、实验三:磁场对铁钉的影响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场对铁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3. 材料:条形磁铁、铁钉、砂纸、小车。
4. 步骤:(1) 将条形磁铁的一端磨砂,让铁钉粘在另一端,放在小车上。
(2) 移动条形磁铁,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3) 改变条形磁铁的极性,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磁场对铁钉产生磁力作用,且磁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过滤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3. 材料:滤纸、玻璃杯、棉球、水、剪刀。
4. 步骤:(1) 将滤纸剪成合适的大小,放在玻璃杯上。
(2) 用棉球将滤纸边缘压实,确保过滤效果。
(3) 将混合了杂质的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水的过滤效果。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五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人造“雪景”;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第一课、人造“雪景”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
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1、升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第二课:神奇的力量教学目的: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器材:扬声器、纸屑、塑料尺。
4. 步骤:a. 将扬声器连接到音乐播放设备上,播放音乐。
b. 在扬声器上放置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动。
c. 用塑料尺敲击扬声器,观察纸屑的跳动。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扬声器的稳定,避免纸屑飞散。
二、实验二:光的折射现象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器材:玻璃棒、水、透明塑料尺。
4. 步骤:a. 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玻璃棒的位置。
b. 用透明塑料尺斜放在玻璃棒上,观察塑料尺的折射现象。
c. 改变塑料尺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玻璃棒垂直插入水中,避免干扰实验现象。
三、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方法净化水。
3. 器材:塑料瓶、沙子、活性炭、小石子。
4. 步骤:a. 将塑料瓶剪去底部,倒置放在桌面上。
b. 从上部开始,依次放入小石子、沙子、活性炭。
c. 将混有泥沙的水慢慢倒入瓶中,观察水的净化过程。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塑料瓶的稳定性,避免水溢出。
四、实验四:探究磁铁的性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特点。
3. 器材:磁铁、铁钉、铁片、铜片。
4. 步骤:a. 拿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铁片、铜片。
b. 观察磁铁对铁钉、铁片的吸引现象,对铜片的排斥现象。
c.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主题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定律、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放大镜、装有水的鱼缸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放大镜、装有水的鱼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装有水的鱼缸,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3. 随堂练习(1)判断光的折射现象(2)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现象(3)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光笔通过透明塑料尺、玻璃砖、放大镜时的光线传播方向,探讨光的折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光的折射定律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
(2)解释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分组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拓展延伸(1)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科学是一门学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对科学有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演示实验。
以下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一、太阳能加热水实验步骤:1. 准备用于加热水的太阳能板,用油灯罩把太阳能板上的小装置固定。
2. 用水瓶装满水,把水瓶放在室外的太阳能板之下。
3. 取水的温度,观察太阳能板在加热后水的温度是否上升,记录出来,然后将水瓶放置于太阳能板之外继续取温,以比较加热后与未加热前的差别。
4. 再观察太阳能板加热在阴天的效果,记录出温度的变化趋势。
二、气压受力的实验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封口的空气室和一个真空室,用压缩空气泵将一端中的气体压缩,另一端抽出空气,使其气压发生变化。
2.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气压下空气室的表面,阐明气压受力的作用原理。
3. 用它把一个小气球放在其中,观察各种气压对气球大小的影响,比较以前和现在受力情况;4. 再准备一个塑料杯,在上面钉上一个大星形钉,用它来说明气压受力的影响。
三、植物阳光试验实验步骤:1. 准备3束相同数量并株型相似的大豆苗,都放置在室外不同的环境下。
2. 将其中一束移至室内,另一束移至遮阴处不能直接受到阳光直射,最后一束保持原来的环境,且直射阳光。
3. 收集数据,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比较受阳光直射和不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生长状况。
4. 同时记录受阳光直射的植物的株高、叶片面积以及光合作用等参数。
综上所述,这是六年级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演示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并且获取实践经验,使自己有更多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学习经历。
六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能量的控制装置》教案
置、酒精灯、火柴
实验教学过程
1、教师先对传递能量介质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介绍。
2、分组用不同材料对小灯泡进行点亮实验。
3、各小组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4、总结出能量控制及传递媒介的特点。
5、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总结。
小结
通过不同的控制装置,能够对能量的使用进行控制。
反思
如何能够让学生接受不同介质的传导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及举一反三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目标
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能量真实存在,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动手做实验,探究能量传递与媒介的关系。
难点:1、知道能量的存在。
2、知道能量传递与媒介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池、电线、小灯泡(带灯座)、铅笔芯、镊子、热敏装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年级:六年级课时: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
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初步掌握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观察、实验、记录信息等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物质变化的现象和基本类型。
2. 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 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烧碱、食醋、试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锌粒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物质变化视频资料。
3. 实物模型或图片:分子模型、化学反应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实例,如食物变质、铁生锈等。
2. 提出问题:这些变化是什么引起的?有哪些特点?3.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新课讲解(60分钟)1. 物质变化的现象展示物质变化的现象,如烧碱溶于水、食醋挥发、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等。
分析物质变化时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讲解观察、实验、记录信息等科学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物质变化的研究步骤。
3. 探究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结合实例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如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控制物质变化的条件,使变化顺利进行?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组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质变化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小组项目: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物质变化的报告,包括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1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墨翟)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
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1.2 常见物体的性质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2.1 植物的生长2.2 动物的适应3. 第三章地球的秘密3.1 地球上的水资源3.2 地球的内部构造4. 第四章光与能量4.1 光的传播4.2 能量的转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理解光的传播和能量的转换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模型、挂图、实物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温度计、电能表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植物、动物模型等学生个人学习材料:笔记本、画图工具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2. 例题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小组讨论与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关键词等2. 教学过程:例题、练习题、小组讨论结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2. 答案:提供详细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等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
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2.组装实验装置
1.将第一个瓶子中灌满白开水,放进钉子后加盖,用蜡烛油将瓶口的缝隙封严;
2.将第二个瓶子的内壁尽量烘干,放进钉子后迅速加盖并密封;
3.将第三个瓶子内灌进少量的白开水,放进钉子后有一部分在水面外,不封口,使其与外面的空气接触;
4.将上述装置放到同一个地方,留待观察。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1.对于铁钉来说,前两个装置的同样条件有哪些?不同条件有哪些?在这两个装置中铁钉生锈了吗?
2.对于铁钉来说,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了哪些变化?铁钉生锈了吗?
4.实总结
填写实验记录表,作出正确分析。
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三章节,主题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光的三原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
2. 学会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 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光的三原色。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光学演示仪、放大镜、显微镜、彩色透明塑料片、白纸、画笔等。
学生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彩色透明塑料片、白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光学演示仪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3)透镜的原理与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原理,展示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际应用。
(4)光的三原色:介绍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讲解颜色混合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放大镜为例,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物体。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折射现象3. 透镜的原理与应用凸透镜凹透镜4.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色混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实验报告。
答案: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2. 作业题目: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答案:介绍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原理与应用等知识,但对光的三原色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课后辅导。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辨别物质的酸碱性
2.检验物质酸碱性
1、用滴管吸取适量紫甘蓝水,分别滴在待检验的物质表面,尽量保持所滴紫甘蓝水一样多。
2、静置片刻,观察紫甘蓝水颜色发生的变化,注意区பைடு நூலகம்与待检验物质的颜色,不要混淆。
3、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观察的现象。
3.实验总结
根据紫甘蓝水颜色的变化,探究其中的规律,发现物质的酸碱性。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变色花
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取紫甘蓝水
1、将紫包菜叶子撕成小片,放入烧杯中。
4.整理器材
将实验完毕后的残渣、实验器材整理好,保持清洁。
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室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刘家湾小学王振辉实验一:轮轴的秘密【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目标】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重点】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准备】大螺丝刀 1 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 1 盒、2 段棉线、 1 个铁架台、1 个大轮、1 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实验过程】一、轮轴作用的研究 1、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 P10)。
2、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 3~5 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2、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3、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三、实验结论: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实验二: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实验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实验过程】一、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
演示实验教案
(2016)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木头沟小学六
木头沟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教案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