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结核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
理方法
早期、正确地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依从
、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1. 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2. 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3. 毒性反应发生机理
4.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5. 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原则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药物
引起的有害的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分类
副作用( side effect)、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
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与剂量及疗程无关,一般发生在用药2 周以内毒性反应:与剂量及用药时间和药物的蓄积有关
超敏反应发生机理(1)
结核药物(半抗原)+ 蛋白质→全抗原→特应机体→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种药物即可产生超敏性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血管性水肿、瘙痒、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喷嚏、咳嗽、发热等,可引起这种反应的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链霉素、氟喹诺酮类。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1)
在这一类型反应中IgG 、IgM 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2)药物+血细胞膜蛋
白(血浆蛋白)
↓
免疫原性
↓
机体
↓
特异性抗体
↓再次与药物接触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Ⅱ型反应(细胞毒型) ( 3)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在血液学方面, 出现血小板减少、 白 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 平、 PAS 。
Ⅲ型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临床表现:
抗原抗体复合物
↓ RBC,WBC,PLT
RBC,WBC,PLT
结 热
发生,热型为稽留热型或弛张型,可同时伴有皮疹。 引起此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利福平、 PAS 。
Ⅳ型反应(细胞介导或迟发型) 临床表现:
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肿大、
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药物有人认为也
属Ⅲ型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10 天主要是接触性皮炎,一般发生在与药物接触3-12
个月内,在两手手臂、眼睑、颈等处,表现为皮肤搔
痒、发红丘疹、眼睑水肿、湿疹等,停止接触可逐渐消退。各种抗结核药物均可以发生
毒性反应发生机制
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减少剂量和缩短用药时间可以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逆的。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
1)周围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
2)中枢症状:欣快感,兴奋,记忆力减退,抑郁,中毒性脑病,癫痫发作等。
3)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极少有黄疸出现,发生急性肝坏死或肝萎缩者更为罕见。
4)内分泌失调:男性乳房增大,柯兴氏综合症,月经不调,阳萎等。
5)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6)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7)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利福类
1)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可出现黄疸,亦可引起急性坏死性肝炎。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过敏反应:用于间歇疗法或治疗间断后再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流感样综合征等。
4)血液系统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疲倦等。
6)其它副反应: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关节肿胀。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吡嗪酰胺
1)肝损害:PZA 的肝毒性与剂量、疗程有关。用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较多见。表现为肝肿大,压
痛,转氨酶升高,偶可因肝坏死而造成死亡。
2)关节痛:PZA 的代谢产物吡嗪酸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清除作用,使尿酸升高,停药48 小时内恢复正常。
3)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过敏反应:偶见发热、皮疹、对光过敏、皮肤暴露
部位呈鲜红色。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乙胺丁醇
1)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眼球运动疼痛,
干燥感,异物感,辨色力减弱等
2)其他神经系统反应::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下肢麻木,异物爬行感,感觉过敏及活动障碍,个别可出现听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声带麻痺等。
3)过敏反应:皮疹,严重可到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4)其他副反应:关节痛,低钙血症,消化道反应,阿斯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常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链霉素
1)耳毒性:以前庭损害较多见,耳蜗损害较迟
发生。表现为眩晕、运动失调、耳鸣、耳聋。
2)肾毒性:多见蛋白尿、管型尿、少数出现肾功能减退。
3)变态反应: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4)口唇、面或四肢麻木:与链霉素本身及所含杂质有关。
5)骨髓抑制: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6)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链霉素对神经肌肉
机制正常者的阻滞作用不强,但在同时应用肌肉松弛剂咸麻醉剂者,则可能发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现象,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