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司与迁与《史记》。

②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③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④学习并探究人物传记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

2、鉴赏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

3、学习并归纳本课人物传记的写法,提高写作技能。

一、导入语

我们读书作文时,经常遇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之类的成语。这些成语的出处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为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原因有三:①家学渊源。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学问广博。父亲死了三年,司马迁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⑧艰难发愤。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着书,写成《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着。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着,又是文学巨着。

体裁:

⑴本纪: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

⑵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和汉初开国功臣的历史活动。

⑶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

⑷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

⑸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司马迁也正是因为在逆境中发愤,才写出了《史记》。

三、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战国中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合纵连横:

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人物简介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廉颇率军攻齐获胜,赵惠文王封其为上卿。曾居功骄傲,对出身低微、资历甚浅的蔺相如位居己上不服,后知蔺相如顾全大局,确有相才,遂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颇为将刚勇,用兵持重,多次率军击败齐、魏等国。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作战失利后,鉴于秦军势盛,远离国土,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后赵孝成王中秦离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廉颇率军击败攻赵的燕军,受封信平君,摄行相国职。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出奔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赵国屡遭秦军攻击,拟再任廉颇为将抗秦。廉颇亦急欲归国效力,因权臣作梗,未能遂愿。后居楚,忧虑而亡。

五、和氏之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古代砍掉脚的酷刑)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六、结构概要

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点拨】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2段——廉蔺简介

②第3—13段——完璧归赵

③第14—17段——渑池之会

④第18—21段——将相和(负荆请罪)

文章是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的。

1、分析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简介身份

这两段从哪些方面介绍廉蔺,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点拨】

廉——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

蔺——地位卑微,不为人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