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感觉反射定位共88页
感觉运动反射课件
神经中枢处理这些信号,并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将这些指令传递到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
反射回路的时间特性
快速性
反射回路可以在极短的时 间内完成整个过程,从而 快速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
适应性
反射回路可以适应不同的 刺激和环境,从而在不同 的条件下作出适当的反应 。
可塑性
反射回路可以通过学习和 训练进行改变和调整,从 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 变化。
06
感觉运动反射的未来研究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模拟感觉运动反射过程,提高
模拟的逼真度和准确性。
脑机接口
02
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时监测和解读大脑在感觉运动过程中的
神经活动,深入理解其机制。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03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建逼真的感觉运动环境,为
03
运动系统
大脑运动皮层
概述
神经元
大脑运动皮层是控制和协调身体运动 的主要区域,位于大脑的前额叶区域 。
大脑运动皮层由大量的锥体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通过轴突将信号传输到脊 髓和周围神经,以控制肌肉的运动。
功能
大脑运动皮层通过发出神经冲动来控 制身体的骨骼肌运动,从而实现身体 的自主运动和动作控制。
02
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
总结词
视觉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光 线信息。
详细描述
视觉系统由眼睛、视觉神经和大脑的视觉皮层组成。眼睛能 够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并转换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通 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进行处理,使我们能够看 到周围的世界。
听觉系统
神经病学:感觉运动系统和反射
Company Logo
十、皮质型感觉障碍
1.病灶对侧复合感觉(即皮 质感觉)障碍,而痛、 温觉障碍轻。
2.分布既非周围性,亦非节 段性,而是皮质性(如 一指、数指、一手、一 臂、一趾、数趾、一足、 一腿等),多伴有单瘫、 偏瘫。
若病灶为刺激性病变,则 出现Jackson感觉性癫痫。
髂腹下神经 和 髂腹股沟神经 腰大肌深面
股神经 闭孔神经
丛
骶丛 L4-L5 腰骶干 骶骨前面 全部S ,CO 梨状肌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坐骨神经 阴部神经
臂丛:C5-T1前支构成
上肢悬挂在身体一侧,处于内收内旋位置;前臂伸直和旋前,不 能屈曲或旋后;上臂不能外展或外旋;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消失; 三角肌区及前臂和手的桡侧感觉丧失。
可有
无
运动障碍
不明显 下运动神经元瘫
反射改变
一般无 膝及跟腱反射消失
括约肌障碍 早(副交感中枢)
出现晚
症状分布
对称
不对称
六、脑干型感觉障碍
病损时易出现交叉 性、分离性感觉障 碍.
❖1.延髓一侧之外侧 部损害:出现同侧 颜面三叉神经支配 区及对侧半身(颈 以下)痛、温觉障 碍,称交叉性感觉 (痛、温觉)障碍。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Company Logo
(三)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
❖ 皮节:每一个脊髓神 经后根支配的皮肤区 域,称皮节。
❖ 特征:皮节的神经支 配表现为重叠性,即 绝大多数皮节由2-3 个后根重叠支配。
❖ 这种节段性感觉分布 现象在胸段最明显。
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感觉运动反射》课件
感觉运动反射 的过程包括感 觉输入、感觉 传导、感觉整 合、运动输出
等环节。
感觉运动反射 的生理机制包 括神经传导、 神经递质释放、 神经细胞兴奋
等。
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和整合 感觉信息
传入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 到大脑
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传出神经:将运动指令传递 到效应器
效应器:执行运动指令,如 肌肉、腺体等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感觉运动反射是 指人体通过感觉 器官接收外界刺 激,经大脑处理 后,通过运动系 统做出反应的过
程。
感觉运动反射是 人体神经系统的 基本功能之一, 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味觉、嗅 觉等多种感觉。
莫罗氏反射的存在表明 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正 常,是评估婴儿神经系 统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
莫罗氏反射的消失标志 着婴儿的神经系统逐渐 成熟,开始能够自主控 制自己的身体运动。
霍夫曼氏反射是一种感觉运动反射,由德国神经学家霍夫曼发现 霍夫曼氏反射是指当刺激传入大脑皮层时,大脑皮层会发出指令,使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 霍夫曼氏反射的例子包括:手碰到热物体时,会迅速缩回;听到声音时,会转头寻找声源 霍夫曼氏反射是神经系统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一种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机器人感知:通过感觉运动反射, 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实现自 主导航和避障
机器人学习:通过感觉运动反射, 机器人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机器人控制:感觉运动反射可以帮 助机器人实现精确控制,提高工作 效率和稳定性
感觉运动反射
三、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
定义:清醒状态下,不能自行控制的骨 胳肌运动。形式多样,睡眠后消失,激动 时加重。 不自主运动多因锥体外系病变引起。
锥体外系 传导通路
*皮层→新纹状体→旧纹状体、丘脑、丘 脑底核、红核、黑质→ 脊髓。 *皮层→桥脑→小脑→红核→脊髓。 介质:GA、GABA、DA、Ach、5-HT 等
运动系统损伤的表现
A 瘫痪 Paralysis *肌力: 0 I II III IV V *肌张力 *肌容积 B 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 C 共济失调 Ataxia
一、弛缓性瘫痪 Flaccia Paralysis
(下运动N元瘫、周围性瘫) 表现:*肌力↓肌张力↓ 腱反射↓ * 病理反射(—) * 分布局限,肌萎缩早 * 可有肌束颤动及营养障碍 * EMG:NCV ↓失神经电位 * 肌活检:失神经改变
二、感觉系统特点
1 2 3 4 5 三级神经元组成 一、三级神经元固定 二级神经元位置不同 后根入脊髓后上下1-2髓节再入后角 后根、脊髓节段代表一定的皮肤区域, 但有重叠支配。
6 脊髓从外→里,侧索为SLTC,后索 为CTLS;大脑皮层呈倒置人体分布。
感觉障碍临床分类
1 刺激征 感觉过敏 感觉倒错 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 疼痛:局限、放射、牵涉 锐痛、钝痛、灼痛 2 损毁征 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 感觉分离
定位
*周围神经:与受损神经支配区一致,多发 性呈远端对称性瘫,伴感觉、营养障碍。 *神经丛: 病肢多支周围神经瘫,伴感觉、 营养障碍。 *前根: 节段性,可伴感觉障碍及根痛。 *前角细胞: 节段性,伴肌束颤动,肌萎缩 早,无感觉障碍。颅神经核病变可非节段性。
二、痉挛性瘫痪 Spas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Paralysis
精选-反射与神经定位
划过腹部上部皮肤
上腹壁收缩
腹横肌
肋间神经
T7-T8
中腹壁
反射
划过腹部中部皮肤
中腹壁收缩
腹斜肌
肋间神经
T9-T10
下腹壁
反射
划过腹部下部皮肤
下腹壁收缩
腹直肌
肋间神经
T1-T12
提睾肌
反射
刺激大腿上部内侧
皮肤
睾丸上举
提睾肌
生殖股神经
L1L2
正常跖
反射
轻划足底外侧
足趾及足向跖面屈曲
屈趾肌等
坐骨神经
S1-S2
C6-C7
桡骨膜反射
叩击桡骨茎突
前臂旋前、屈肘
肱桡肌
桡神经
C5-8
膝反射
叩击髌腱
膝关节伸直
四头肌
股神经
L2-L4
跟腱反射
叩击跟腱
足向跖面屈曲
腓肠肌
胫神经
L2-S2
Babinski及Chaddock征等病理反射反映椎体束病变,则要将椎管内病变考虑到颈胸椎
锥体束受损后的足部病理反射
名称
检查法
反应
Bab in ski征
反射与神经定位
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5,6
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7,8
桡骨膜反射:反射中枢为C5,6
膝跳反射:反射中枢为L2〜4(股四头肌)
踝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屈与屈趾肌):反射中枢为S1,2
浅反射
反射
检查法
反应
肌肉
神经
节段定位
角膜反
射
细棉签角膜外缘轻
触角膜
眼睑迅速闭合
眼轮匝肌
三叉神经
上腹壁
手掌部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图
手掌部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图手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基本与人体解剖部位相一致(见图2—77),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手部反射区。
(1)大脑(头部)[位置]双手掌侧,拇指指腹全部,左半脑反射区在右手上,右半脑反射区在左手上(图2—78)。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卒中、脑血管病变、神经衰弱等病症。
[手法]用拇指由上向下推按10—20次,力度以产生酸痛为度。
(2)额窦[位置]位于双手掌10个指头顶端约1厘米范围。
左侧额窦反射区在右手上,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手上(图2—79)。
[主治]鼻窦炎,头痛,头晕,头重,失眠,发热,卒中,脑震荡,眼、耳、鼻、口疾患。
[手法]用拇指或指甲尖端在反射区上点按5次以上。
(3)垂体[位置]位于双手拇指指腹中点,大脑反射区深处(图2—80)。
[主治]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骨质疏松、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甲状腺肿瘤、甲亢、前列腺炎等病症。
[手法]以拇指尖端在反射区上,点压或点揉5—10次,力度以产生酸痛为度。
(4)眼[位置]位于双手手掌和手背第2、3指指根部之间。
左眼反射区在右手上,右眼反射区在左手上(图2—81)。
[主治]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眼疾和眼底病变。
[手法]寻找敏感点掐按5—10次,或由桡侧向尺侧推按,掌面、背面各10-20次。
(5)耳[位置]位于双手掌第4、5指指根部。
左耳反射区在右手上,右耳反射区在左手上(图2—81)。
[主治]耳聋、耳鸣、中耳炎、梅尼埃病、重听、腮腺炎、鼻咽癌。
[手法]寻找敏感点掐揉或点按,每侧5—10次。
(6)鼻[位置]位于双手掌侧拇指末节指腹桡侧面,第1指骨远节指骨体中部。
右鼻反射区在左手上,左鼻反射区在右手上(图2—82)。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头晕等病症。
[手法]掐揉或点按10—20次。
(7)颈项[位置]位于双手拇指近节掌侧和背侧(图2—81)。
感觉运动反射
三、不自主运动 Involuntary movement
定义:清醒状态下, 定义:清醒状态下,不能自行控制的骨 胳肌运动。形式多样,睡眠后消失, 胳肌运动。形式多样,睡眠后消失,激动 时加重。 时加重。 不自主运动多因锥体外系病变引起。 不自主运动多因锥体外系病变引起。
锥体外系 传导通路
*皮层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丘脑、丘脑 皮层→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丘脑、 皮层 新纹状体→旧纹状体 底核、红核、黑质→ 脊髓。 底核、红核、黑质 脊髓。 *皮层 桥脑 小脑 红核 脊髓。 皮层→桥脑 小脑→红核 脊髓。 皮层 桥脑→小脑 红核→脊髓 介质: 、 介质:GA、GABA、DA、Ach、5-HT等 、 、 、 等
随意运动传导通路
额叶运动区Betz cell →轴突 放射冠 → 轴突→放射冠 额叶运动区 轴突 内囊,皮质脑干束经内囊膝部, 内囊,皮质脑干束经内囊膝部,皮质脊髓 束经内囊后肢→下行中皮质脑干束逐渐交 束经内囊后肢 下行中皮质脑干束逐渐交 叉至对侧,支配颅神经核→中脑大脑脚 中脑大脑脚→ 叉至对侧,支配颅神经核→中脑大脑脚→ 桥脑→延髓下部 水平 经锥体交叉或不 延髓下部/C1水平 水平→ 桥脑 延髓下部 交叉→对侧脊髓 侧索、同侧前索→纤维分 交叉 对侧脊髓 侧索、同侧前索 纤维分 布为下肢在外,躯干居中, 肢在内→前 布为下肢在外,躯干居中,上 肢在内 前 角运动神经元→前根 骨胳肌 骨胳肌。 角运动神经元 前根 →骨胳肌。
感觉障碍临床分类
1 刺激征 感觉过敏 感觉倒错 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 疼痛:局限、放射、 疼痛:局限、放射、牵涉 锐痛、钝痛、 锐痛、钝痛、灼痛 2 损毁征 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 感觉分离
感觉障碍的定位
1 末梢型 远端、对称、手袜套样、 远端、对称、手袜套样、多神经损害 2 周围神经型 单神经:单一神经分布区,呈条、片状。 单神经:单一神经分布区,呈条、片状。 多神经:多个单神经复合、神经干、 多神经:多个单神经复合、神经干、神经丛 呈条、 肢体、肢带。 呈条、片、肢体、肢带。 3 节段型 后根:长而宽的条、片,单侧完全性。 后根:长而宽的条、 单侧完全性。 后角:同上或呈短褂、 单侧分离性。 后角:同上或呈短褂、裤,单侧分离性。 前联合:同上,双侧分离性。 前联合:同上,双侧分离性。
运动感觉反射定位
感觉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 及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表 现为站立不稳,迈步的远近无法控制, 落脚时不知深浅,踩棉花感。睁眼时有 视觉辅助,症状较轻,黑暗中或闭目时 症状加重。
感觉传导通路
触觉(粗略触觉): 皮肤感受器→经周围神经 →脊神经节(Ⅰ级神经元) →同侧脊髓后角(Ⅱ级神 经元)→大部分经白质前 联合交叉至对侧,小部分 在同侧脊髓丘脑前束→丘 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 元)→经内囊后肢→中央 后回感觉中枢
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深感觉 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 神经节(Ⅰ级神经元) → 薄、楔束→延髓薄束核、 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至对侧→内 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 ( Ⅲ级神经元)→经内囊 →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锥体外系统损伤后主要出现肌张力变化 和不自主运动两大类症状:苍白球、黑 质病变产生肌张力增高及运动减少,并 可出现静止性震颤如帕金森病;纹状体 即尾状核,壳核病变常出现运动增多和 肌张力减低症候群,如舞蹈症,手足徐 动症,扭转痉挛;丘脑底核病变可发生 偏侧投掷运动。
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s):是指患者在意 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不能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运动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周围性瘫痪或 弛缓性瘫痪。 特点是瘫痪分布以肌群为主;肌张力 降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病理 反射;肌萎缩明显。
定位诊断
1.脑神经核:所支配的脑神经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 见前述脑干部。 2.脊髓前角细胞: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 布。急性起病者最多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慢性起病 者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病,且常有肌束性颤动或肌纤维 性颤动。 3.前根:呈节段性分布的弛缓性瘫痪,可伴有相应肌群肌 束颤动。如后根同时受损,常伴根性疼痛和节段性感 觉障碍。 4.神经丛:常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瘫痪和感觉障碍 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感觉运动及反射PPT课件
中枢部分 (大脑皮层 cerebral cortex)
所有感觉传导束皆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 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细 胞。 • 第二级神经元:脊髓或脑干。 (1)痛觉、温度觉——脊髓后角细胞。 (2)粗糙触觉——脊髓后角细胞。 (3)精细触觉、深感觉——延髓的薄束核与楔束核。 • 第三级神经元:丘脑。
5、丘脑综合征(thalamic syndrome ) 6、内囊综合征( syndrome of internal capsule):
7 、 感觉皮 质损害 综合征 ( syndrome of sensory cortex damage)
运动系统 Motor system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Zhang Yan
按“性质”划分有: • 感觉过敏、减低与丧失 • 感觉分离 • 感觉异常 • 疼痛
按“分布”划分有: • 周围型 • 节段型 • 传导束型 • 皮质型
四、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1、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syndrome of peripheral nerve damage)
2、后根损害综合征(syndrome of posterior roots damage):
•上 运 动 神 经 元 (upper motor neuron)
指中央前回运动区大 锥 体 (Betz) 细 胞 及 其 下 行 轴突形成的锥体束(包括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
•下 运 动 神 经 元 (1ower motor neuron)
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 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 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 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 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 路。
反射与神经定位
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5,6
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C7,8
桡骨膜反射: 反射中枢为C5,6
膝跳反射:反射中枢为L2~4(股四头肌)
踝反射(跟腱反射)(足跖屈与屈趾肌):反射中枢为S1,2
浅反射
反射
检查法
反应
肌肉
神经
节段定位
角膜反射
细棉签角膜外缘轻触角膜
眼睑迅速闭合
眼轮匝肌
三叉神经
桡神经
C6-C7
桡骨膜反射
叩击桡骨茎突
前臂旋前、屈肘
肱桡肌
桡神经
C5-8
膝反射
叩击髌腱
膝关节伸直
四头肌
股神经
L2-L4
跟腱反射
叩击跟腱
足向跖面屈曲
腓肠肌
胫神经
L2-S2
Babinski及Chaddock征等病理反射反映椎体束病变,则要将椎管内病变考虑到颈胸椎部位的椎体束征象,多为脊髓损害性病变所致。Hoffmann征:颈髓病变。
其余四指轻微掌屈
踝阵挛
一手持小腿,一手持足掌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过伸
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
髌阵挛
拇指与示指捍住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方向快速推动数次
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致髌骨上下运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上腹壁反射
划过腹部上部皮肤
上腹壁收缩
腹横肌
肋间神经
T7-T8
中腹壁反射
划过腹部中部皮肤
中腹壁收缩
腹斜肌
肋间神经
T9-T10
下腹壁反射
划过腹部下部皮肤
下腹壁收缩
腹直肌
肋间神经
T1-T12
提睾肌反射
感觉肌力反射课件
如何利用感觉肌力反射提高运动表现
训练方法与感觉肌力反射
探索有效的训练方法,通过调整感觉肌 力反射提高运动表现,包括力量、速度 、协调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提高。
VS
心理因素与感觉肌力反射
研究心理因素对感觉肌力反射的影响,以 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和调节提高运动表现 。
04
CHAPTER
感觉肌力反射的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研究感觉肌力反射在人体运动 中的作用和机制。
实验对象
健康成年志愿者,年龄、性别 、体重等特征需进行匹配。
实验设备
肌电仪、加速度计、压力传感 器、计算机等。
实验方法
通过给定不同强度的感觉刺激 ,观察肌肉电活动和运动反
02
03
数据采集
实时记录肌肉电活动、运 动加速度和感觉刺激压力 等数据。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 、降噪和归一化处理,提 取相关参数,如肌肉激活 时间、幅度等。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 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肌肉电 活动和运动反应,探究感 觉肌力反射的规律。
结果解释与讨论
效应器
效应器是指肌肉和腺体等器官,它们负责执行神经中枢发 出的指令。当神经中枢向肌肉发出指令后,肌肉会产生相 应的力量或分泌相应的激素。
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01
平衡与协调
感觉肌力反射在人体运动中起到平衡和协调的作用。当身体姿势或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时,感觉肌力反射能够迅速调整肌肉力量,以保持身体的
平衡和稳定性。
神经中枢的工作原理
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等 结构。
肌肉运动感觉反射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定位诊断
05
诊断依据:综合病史、体格检 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结果,进行病损定位诊断
02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身检 查,重点检查肌肉运动感觉反 射系统
0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 MRI等检查,了解肌肉、骨骼、 神经等结构变化
06
注意事项:诊断过程中,注意 保护患者隐私,遵循医学伦理 原则,确保诊断准确性。
颈椎病等。
04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检查肌肉 运动感觉反射 系统,可以评 估治疗效果, 如手术、药物
治疗等。
05
预测疾病预后: 通过检查肌肉 运动感觉反射 系统,可以预 测疾病预后, 如肌萎缩侧索 硬化症、脊髓
损伤等。
肌肉运动感觉反射系统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诊断疾病:通过肌肉运动感觉反射系统检查,可以诊 断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1
评估肌肉运动功能:通过肌肉 运动感觉反射系统评估肌肉运 动功能,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2
诊断神经损伤:通过肌肉运动 感觉反射系统诊断神经损伤,
为康复治疗提供方向。
3
指导康复治疗:通过肌肉运动 感觉反射系统指导康复治疗,
提高康复效果。
4
评估康复效果:通过肌肉运动 感觉反射系统评估康复效果,
为康复治疗提供反馈。
临床应用
肌肉运动感觉反射系统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01
诊断肌肉运动 感觉障碍:通 过检查肌肉运 动感觉反射系 统,可以诊断 肌肉运动感觉 障碍,如肌无 力、肌萎缩等。
02
定位病损:通 过检查肌肉运 动感觉反射系 统,可以定位 病损部位,如 脊髓、周围神
经等。
03
鉴别诊断:通 过检查肌肉运 动感觉反射系 统,可以鉴别 诊断多种疾病, 如神经根型颈 椎病、脊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