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共47张PPT)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共47张PPT)
•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南斗星,星宿 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 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 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 3. 举匏樽以相属——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匏 :一年生 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樽:古代的盛 酒器具。
• 10.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 11.箕踞以骂曰——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 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 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 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 有“山东六国”之称。
• 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 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 3.履至尊而制六合——天下;人世间。
• 4.百越之君,俯首系颈——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 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兰亭集序》
•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 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 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 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 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天 子气”实为罕见的彩云,常用来比喻“王气”。彩云或日晕作 为阴阳学家占候术语中的王气,又称“天子气”或“旺气”, 后来又叫“庆云”、“景云”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西游记》中的“五彩祥云”。 如有“真龙天子”出现会“望气”的人会看到天子气。

《文言文阅读专题 ——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36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文言文阅读专题 ——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36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王安石被称王荆公是称爵号,称王文公是 称谥号,称王临川是称籍贯。 B.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方的女儿为令 爱,谦称自己的母亲为家严。 C.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后取字,是成年的标 志,对人称字表示尊敬。 D.皇帝的谥号寓含褒贬,“文”“武”表示 褒扬,“哀”“思”表示同情。
D 皇帝的庙号
1、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 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 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惯例,新君 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涵着帝 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 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
2、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 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 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 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B错误,B称自己母亲为家慈
2.年号,庙号,谥号都有什么不同?
唐太宗年号 “贞观” 唐太宗的庙号“太宗” 唐太宗的谥号“文皇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 肃穆之意。
C【解析】“谥号”错,应为“庙号”
3、古代官职的含义和官员传记类文章用词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 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 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 评定的称号,如武帝。

【必修五】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课件(18张PPT)

【必修五】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课件(18张PPT)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 也》)
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 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 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古诗与星宿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 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 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 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 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 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危、 室、壁、奎、娄、胃、昴 (mǎo)、毕、觜(zī)、参、 井、鬼、柳、星、张、翼、轸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3)掌管官吏任免、考绩、升降和调动的是 吏部 ;掌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的是 户部 ;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的是 礼部 ; 掌管全国军政的是 兵部 ;掌管刑法、狱讼的是 刑部 ;掌管工程、 营造、屯田、水利等的是 工部 。
(4)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 全国政务的人。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宰是 主持 的 意思,相是 辅佐 的意思。
(7)“孟襄阳”是用 籍贯 来称呼 孟浩然 的。张九龄是曲 江人,故而人称“ 张曲江 ”。
(8)“王右丞”是用 官职名 来称呼诗人 王维 的。韩愈,晚 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 韩吏部 ”。
(9)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 韩氏为唐代望族,故其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则 因此称他为“ 韩昌黎 ”。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授予官职 调动官职 提升官职 降低官职 罢免官职 辞去官职
①②
④⑥

③⑤⑧


地理常识
1.地区名 (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鸿门宴》“沛公居山 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 崤山 。
(12)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 布衣 、 庶民 、 黎庶、黎首、黎元、黔首、白丁 等。
(13)不同类型的朋友,称谓也有所不同。贫困而地 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称为 贫贱之交 ,同生死、共患 难的朋友称为 刎颈之交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称 为 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称为 忘年之交 。
(5)古代为了取得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必须要通过 童试 ,又 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 童生 。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课件(共137张PPT)
(3)用于对师长的敬称有君、子、公、夫子 ;用于朋辈之间的称 呼有 足下 、先生、执事等。
(4)谦称自己不聪明,用 愚 ;谦称自己学识浅薄,用 鄙 ;谦称 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用 敝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用 卑 ;老人 自谦时用 老朽 、老夫等。
(5)下列均是古人习用的称谓,按要求归类。(将序号填到横线上) ①寡人 ②陛下 ③夫子 ④足下 ⑤臣 ⑥公 ⑦不才 ⑧妾 ⑨子 ⑩上 ⑪愚 ⑫下 ⑬君 ⑭孤 ⑮卿 ⑯拙 ⑰老妇 ⑱不谷
古代文化常识
(1)Βιβλιοθήκη 真题14篇课前普查练14韦凑转
(2)
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普查
1.基本称谓 古代常以字、号、籍贯、官职名、郡望、官地、书斋名及特殊 称谓等来称呼一些人。
(1)《师说》的作者韩愈,“退之”是他的“ 字 ”。
(2)陶渊明号“ 五柳先生 ”,李白号“ 青莲居士 ”,白居易 号“ 香山居士 ”,杜牧号“ 樊川居士 ”。
(4)弱冠是男子 二十 岁。
(5)三十岁谓之 而立之年 ,四十岁谓之不惑之年,五 十岁谓之 知非之年 ,六十岁谓之 花甲之年 ,七十岁谓 之 古稀之年 ,期颐之年则指 一百岁 。
官制官职
1.选官制度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有 察举 、征辟 两种形式,后者是汉武帝时 推行的一种 自上而下 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4)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在明清时规定的文章格式为 八股文 , 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 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 破题 、承题 、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都有严格限定。 文章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内容也不得超出这个范围,要模拟 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不能自由发挥。
表示谦称的有 ①⑤⑦⑧⑪⑫⑭⑯⑰⑱ 表示敬称的有 ②③④⑥⑨⑩⑬⑮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PPT 课件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PPT 课件
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 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 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 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 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 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 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 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都、鄙、邑 周时四县为都,夏制十为都;“都” 也指京都。鄙是周代地方组织之一,五百家为鄙, 也指小邑,又指边远地方。
两都、三都、两京、五京 东汉洛阳为东都,称西 汉旧都长安为西都,合称“两都”;加上“南都” 宛,合称“三都”。东汉洛阳、长安又称两京;宋 代则以开封、洛阳为两京;明以后称北京、南京为 两京。唐代有五京:东京、北京、南京、西京、中
12、三山 蓬莱(蓬壶)、方丈山(方壶)、瀛洲
(瀛壶)三座仙山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中原、塞外、江表 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 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长城以北 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 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 孙权统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北方玄
武七宿 七月流火
(奎、娄、胃、
东方苍龙七宿
昴、毕、觜、西方白虎七宿
参)
南方朱 雀七宿
角 、亢、氐、 房、心、尾、箕
井、鬼、柳、星、张、 翼、轸
“五纬”与“七政”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合起来称为“五纬”。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 或“七曜”。
古代文化常识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晋阳秋》 的记载:诸葛亮去世当天夜里,一颗赤色 大星,光亮有角,自东北向西南陨落,坠 入五丈原之蜀军营地。
目录
天文地 理
纪 年 纪 时
姓名字号
礼仪制 度
天文 地理 纪年 纪月 纪日 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 制度
天文
二十八宿
分 野 斗、牛、女、虚、危、室、壁
【座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贬官。古
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礼仪制 度之 礼仪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席次】一般筵席用八仙桌,桌朝大门,位次如下:
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
【虚左】
礼仪制 度之 礼仪
6.成人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加冠的礼节。 【婚冠礼】婚礼、冠礼的合称。
逝、老等。
帝王
帝王 室内 座次
室内
1


2 4
3



八仙桌


排座次




礼仪制 度之 制度
(二)制 度
1.汉 代
【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
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 推荐。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18张PPT)

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 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 的人物关系。①谢弘微“童幼时, 精神审,时然后言”。②过继后 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③谢混 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 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 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 “曰”,虚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2.生僻的文化常识。高考命题要依据选文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 偏难的题目出现。但这类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注意:不仅是语 文教材,还包括历史、地理等)中某些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 文内容密切相关(选文中有诸多信息显示了其内涵)。这类题目表面上生 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对这类文化常识要多依据选文内容 来判断。

(必修1、2)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共19张PPT)

(必修1、2)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共19张PPT)

《优美的汉字》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 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 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 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 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 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 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 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
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 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 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
《离骚》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 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 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 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 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 “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 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

高考语文 古诗文教学中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课件(18张PPT)

高考语文 古诗文教学中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课件(18张PPT)
2
例一:在古诗文《声声慢》《醉花阴》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进行设计营造,将其变得充满浓厚传统文化 气息,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进而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将其两者结合。通过描写 “残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李清照当时孤寂落寞的 愁苦心绪,又可以了解其国破家亡的故事背景,进而 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如:2 .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老师可以对 古文进行剧本改编,让学生对古文情境与人物进行 模拟扮演,老师对学生的语气和动作上进行引导, 让学生能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先秦时期国家内部 的社会环境,从而感受到谦让这一美好品质的重要 性,使学生能在语文活动中获得传统文化的传承。
15
四、适当整合教学资源
9
二、饮水思源,解读作者情怀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作品时,应 该深入挖掘他们的生平、为人,全面了解他 们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
10
例如: 在学习《醉花阴》时,老师可以利用 信息技术构建出李清照先生当时所处北宋 的社会现实,以视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 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能重走当年李清照 所走过的路线,体会她当时的情感变化, 以及时代带给她的痛苦,让学生能站在李 清照的角度,来展开对人生的思考,从而 与醉花阴这首词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 章的理解,并能明白那种对亲人的思念之 情。
3
例二:在讲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题目有“左迁”二字,教材仅解释为降 职,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官 职任免常见术语。
如(1)拜:授予官职。
(2)擢:选拔、提拔。
(3)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 则为降职调动。
4
(4)谪:降职并远调。 (5)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6)罢:罢免、停职。 (7)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者 太子的继承权。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PPT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PPT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
•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 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 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 【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 长江,“河”则指运河。
•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 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 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 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 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 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 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 峰龙湫。”
•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 指两广一带)。
•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木兰诗》:“朔 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 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 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 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 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 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 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极品课件 (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极品课件 (共50张PPT)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 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 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 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九州:冀州、青州、兖 (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 扬州、梁州、雍州。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 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 〖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 〖江苏〗、巢湖〖安徽〗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天 色 纪 时 地 支 纪 时 现 代 纪 时 夜 半 鸡 鸣 平 明 日 出 食 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昳 晡 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23 -1 点
13 点
35 点
57 点
79 点
911 点
11 13 点
13 15 点
15 17 点
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 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 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 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 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 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 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传统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 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 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 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 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 日》诗:“元 日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 也》) 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 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共18张)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ppt(共18张)

3、御史
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开始, 变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上大夫 大夫中最高的官阶,比卿低一级。 4、寿 5、右 6、亲戚 7、褐
向人进酒或献礼。 上。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 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粗布或粗布衣服。
6、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徙,此处为流放。在调职的意义上,“徙”表示一般的调职。
7、从祠河东后土 8、女弟
指妹妹。
后土,相对皇天而言,指地神。
1、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考题示例
1.(2017· 全国卷 Ⅰ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称谓
礼俗
官职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 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 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 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考题示例
5. (2015年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称谓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 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嫡长子” 宗法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 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建筑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 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82张PPT)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82张PPT)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名与实爽曰缪
古人命名文集 或诗集的方法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 《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聊斋志异》(蒲松龄)、
「姓」的由來
戰國時期以前,只有貴族有「姓」,平民並沒有 「姓」,只有名。 「姓」有「從女生」的意思,留下了「只知有母」 的歷史痕跡。 「姓」,是家族的族號,用來分別祖先的家族系 統。 同「姓」有血緣關係,不能通婚。 後期,子女分散各地,因此有「氏」的出現來界 定每支氏族 。

「氏」的由來

古代名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弱冠 自己 名 仪式 起的 (父亲起的) 后起 的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號」的由來
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 。可分為五類,包括綽號、 謚號、尊號、年號和廟號。 綽號是根據一個人的身材、性格而生的,含有褒 善貶惡的意味。 謚號是古代的皇帝、諸候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 行為給予一稱號,用來判別死者的功德。 尊號和謚號差不多,分別是它可以在生前或死後 給予的。 年號是皇帝紀年的名號,始源於漢武帝。 廟號是古代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堂奉祀時追尊的 名號,始源於商代。
「氏」用以分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氏」的命名方法為: 1.以先人的別號為氏 2.以居處為氏 3.以先人的名為氏 4.以邑名為氏 5.以官職為氏 6.以職業為氏 7.以先人的謚號為氏 只有貴族男子可以稱「氏」,女子只能稱「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探究
一、明确考查内容,了然备考方向
•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 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 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 是非常复杂的。
反复分析比较各选项的解说,用已知的文化常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缩小确定范围,推 断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阅读《晋书·何攀传》 ,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 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 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 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 父老乡亲。
耿、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等。 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庠、序、太学、博 士、太傅 堤、决、溃、溢、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 熟、刈、籴、粜、廪、禀、府、荒、、赡、足、给、佚 糗、馔、肴、膳、羞(馐)、蔬、果、饱、饥、饿、馁、馑、俸、 禄、秩、饷、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绦、缟、 缣、缯、蚕、桑、纨绔、布衣、履、绶、冠、冕、 (1)狱(2)脱(3)第(4)独(5)他 (1)下车(2)乞骸骨(3)用事(4)视事(5)听事(6)逆旅(7)部曲(8)祖道(9)家 人(10)起家(11)作色(12)从子
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 (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句中,臧否:褒贬。 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
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授官职→提升官 职→调动官职→免除官职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便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探究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尚书,傅为
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 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 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 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 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 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 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 当然,在高考上遇到不太了解的文史常识时,也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二)明确命题规则
1.熟悉的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 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熟 悉的文化常识。这类文化常识是命题人出题的重点,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两个选项为熟悉的。熟悉的文化常识可依据平时所学知识直接判断。
• 近年来,高考对文史知识的考查渐渐增多,单独命题屡有出现,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 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 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 对文史常识的复习,关键是靠平时的阅读积累,要在大量的阅读与训练中形成对古代 文化语境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可通过有意识地分门别类的整理,集中记忆,加强识 记。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 ,古代官员遭逢 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
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 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
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 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 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翛不听。升任至中书舍人。宣和末 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 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 贬他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 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 兵部尚书。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 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 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 面鼓噪而攻,宋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 兵攻进城里。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 仍然兼任少傅。
2.生僻的文化常识。高考命题要依据选文来设题,因此,难免有生僻、 偏难的题目出现。但这类生僻的文化常识有的与教材(注意:不仅是语 文教材,还包括历史、地理等)中某些文化常识相同或相关,有的跟选 文内容密切相关(选文中有诸多信息显示了其内涵)。这类题目表面上生 僻,实则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对这类文化常识要多依据选文内容 来判断。
解析: A项,可根据平时知识积累中的“及第”推断,“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可 判断A项正确;B项,联系历史中学过封建朝代的“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刑部、工部”,“兵部”管军事等知识,可推断B项正确;比较难判断的是C、D两项,联系 掌握的教材中有关君主称号的知识和选文内容来推断,古代君主有年号、庙号等,表时间多 用年号,表称谓多用庙号,“钦宗”应该是庙号,C项正确;D项可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前半 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太子”不能指其他儿子。 答案: D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 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 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 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答案: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 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阅读《宋史·曾公亮传》(略) ,完成文后题目。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C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 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 “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 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一)分类 串记法
(二)联想 记忆法
类型
1.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 2.与官职相关的常用词语 3.与人物秉性、品行相关的 常用词语 4.与科考学校相关的常用词 语 5.与水利粮食相关的常用词 语
6.与食物饱饥俸禄等相关的 其他常用词语
7.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8.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例子
(1)诣(2)劝(3)课(4)风、化(5)按、案(6)游(7)当(8)坐(9)多(10)少 略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分析题例设误方式
分析现有题例中已经使用了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来年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有利 于识别陷阱,准确答题。
3.掌握几种常见的设误方式 (1)扩大范围。(如解说“太子”,扩大范围说“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位,却说成“最年长的儿子”继位,忽略嫡 庶。) (3)张冠李戴。(如将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 (4)以今释古。(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 4.比较筛选错误项
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 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 的人物关系。①谢弘微“童幼时, 精神审,时然后言”。②过继后 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③谢混 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 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 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 “曰”,虚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
阅读《宋书·谢弘微传》,完成1~4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D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