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胜山东水下考古第一人

合集下载

江苏汉代王陵文化研究_邱永生

江苏汉代王陵文化研究_邱永生
!"
考古学
江苏汉代王陵文化研究#
邱永生
( 徐州市兵马俑博物馆 江苏徐州 !!&""!)
刘照建
( 徐州博物馆 江苏徐州 !!&""%)
./01 234056 7/89:;6879 :< =/0 >10/9?1 @/A6 B660 <:80C 40 D4/0E98 23:A4056F G@696 7/8H 9:;6879 @/C 5:72;45/?6C <:379 /0C /;; I40C9 :< <8063/; :BJ65?9 K4?@ ;:5/; 5:;:3 /0C 9?1;6 :< =/0 >1H 0/9?1F L;; ?@696 K636 C6260C6C :0 ?@6 2:;4?45 B/5IE3:80CM 65:0:745 2:K63M 60A43:0760?M 58;?83/; ?3/C4?4:0 /0C 589?:7 :< ?@696 2340569’I40EC:79F N61 O:3C9P D4/0E98 Q3:A4056 内容提要 =/0 >10/9?1 Q34056 ./89:;6879
" &# %
、 邗江甘泉山汉墓
" && %
。 高邮天山
该墓被盗后考古人员前往勘察, 进 汉墓两墓东西并列, 坐北朝南, 坟丘残高 * + ) 米; #$$! 年 ! 月, “ ” 有斜 邗江甘泉山汉墓位于扬州西北郊约 #& 公里, 在甘 一步证实该墓为 凿山为藏 的竖穴崖洞墓, 墓道两侧各发现一间耳室, 墓道宽 - 米, 泉镇的北偏西 , 公里的地方, 当地人称之为双山, 坡墓道, 原高 #, 米 其实是两座大型封土堆, 直径约 )( 米, 左右, 由南京博物院于 #$!* 年和 #$’( 年先后发 掘, 后因发现“ 广陵王玺 ” 而确定为东汉广陵王墓。 另外在泗水境内大青墩发现一座大型汉墓 " &, % , 初 步推断为西汉时期分封于泗水国的泗水王陵。 综观西汉时期江苏境内王陵分布特点, 徐州 与扬州两地有很大不同, 扬州以平原为主, 广陵王 采用 “ 黄肠题凑 ” 的葬制, 徐州地区多山, 楚王陵墓 均采用 “ 因山为陵 ” 的埋葬方式, 皆分布在徐州周 围的山上, 它们在空间环境中表现出若干的共同 特点, 诸如陵墓所在的山体, 通常都是局部区域的 中心, 被周围若干山体所环抱, 形成众星捧月之 势; 陵墓方向不固定, 一般根据山势地形确定, 陵 墓前面地势开阔, 远处正前方多有山, 犹如墓之屏 甬道较短, 甬道后部有一主室, 室顶为条石券顶。 随葬器物较多, 个别铜器上有 “ 楚” 等铭文。 横穴崖洞墓: 发现数量较多, 主要分布于徐州 地区, 有狮子山 & 座、 驮篮山 & 座、 北洞山 & 座、 龟 山 & 座、 东洞山 , 座、 南洞山 & 座、 卧牛山 # 座, 共 计 ! 处 #- 座墓葬, 墓葬特点均为 “ 凿山为葬, 斩山 为廓 ” 的大型崖洞墓, 一般以一山一、 二墓居多, 墓 上或有封土或无封土, 由外墓道、 内墓道、 天井、 耳 室、 甬道、 侧室、 棺室、 后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 以龟山汉墓为坐标,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可 以将 ’ 处 #- 座汉墓分为前后两期 !式 " &- % 。 前期: 代表墓葬有狮子山汉墓、 驮篮山汉墓、 北洞山汉墓, 时代大致从汉初到武帝元狩五年, 此 期墓葬普遍整体结构采用轴对称布局 . 墓室数量

追寻悬崖上的神秘古国:探访天上王城春秋古墓

追寻悬崖上的神秘古国:探访天上王城春秋古墓

追寻悬崖上的神秘古国:探访天上王城春秋古墓刘淑霞;无【摘要】2012年4月16日上午,山东省文物局宣布,沂水县纪王崮天山王城景区内,纪王崮的崮顶发现了春秋时期国君级别的一个墓葬。

这座属春秋时期的古墓,距今已有2600多年,从形制、规格和已出土的文物来分析,应该是一座国君级别的墓葬。

墓主究竟是谁?墓内有何宝物?带着疑问,记者探秘天上王城。

【期刊名称】《旅游世界》【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6页(P136-141)【关键词】春秋时期;古墓;文物局;山东省;沂水县;墓葬;国君;形制【作者】刘淑霞;无【作者单位】《旅游世界》编辑部;天山王城风景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252012年4月16日上午,山东省文物局宣布,在沂水县纪王崮天上王城景区内,纪王崮的崮顶发现了春秋时期国君级别的一个墓葬。

这座属春秋时期的古墓,距今已有2600多年,从形制、规格和已出土的文物来分析,应该是一座国君级别的墓葬。

墓主究竟是谁?墓内有何宝物?带着疑问,记者探秘天上王城。

悬崖上的神秘古国千年来静静矗立于此摄影/董孟乾崮顶风光摄影/杨承德深山藏古墓,天上建王城天上王城,地处山东省沂水县泉庄乡,是依托沂蒙山世界罕见的山崮地貌群,以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为中心,以商周时期纪国迁都至此的历史故事为主题整合建成的4A级景区,据说,天上王城这个名字就是根据传说及史料记载而取的。

然而,最近,天上王城景区发掘出的这一座春秋古墓,规格级别以及埋葬地点之高为史所罕见。

尽管目前依旧谜团重重,但是似乎逐渐开始让这一根据传说而取名的景区,展现出符合史实的一面。

真不知这是历史美丽的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天定的神秘。

纪王崮,海拔577.2米、南北长数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过的崮,因此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所谓崮,是恰似带着一顶“平顶帽”的山。

其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

菏泽考古专家使用金属探测器揭开元代沉船之迷

菏泽考古专家使用金属探测器揭开元代沉船之迷

菏泽考古专家使用金属探测器揭开元代沉船之迷一艘深埋600多年的古沉船2010年在菏泽“浮出”水面。

考古专家认定沉船的年代应为元代,这是我省首次发现元代大型古沉船。

这艘古沉船保存之好、考古成果之丰,大大出乎专家预测。

当今,古沉船的保护职业已进入室内清理和修复阶段。

我省及湖北、陕西等地的文物专家,将对沉船举行维修复原。

复原后的沉船将完整地在菏泽市博物馆内举行展示。

沉船惊现建筑工地2010年9月17日,在菏泽市的国贸中心建设工地B区,几名建筑工人在工地一角、距地面5米多深的地基内发现了两个陶罐,省、市文物管理部门带着上好的考古工具紧急介入,迅速组织抢救性发掘,一艘深埋600多年的古沉船渐渐“浮出”水面。

同时也再次证明了高科技金属探测器的神威。

据分析,沉船的年代应为元代,这是我省首次发现元代大型古沉船,保存之好、考古成果之丰,大大出乎专家预测。

沉船距地表4.5米,出土时,船体基本上保持了沉没时的姿态,首北尾南,近60°向右侧翻。

沉船为木质内河单桅货船,船型狭长,方首、方尾、平底,共分十二个舱。

船长20.8米,宽4.44米,深1.3米。

左舷外板已基本无存,船底板保存完整,右舷外板和舷伸甲板固然有破裂、变形和错位等现象,其诸列板尚在。

12道舱壁板和尾封板的相对位置都万分明确,但右侧舱壁板腐朽严重。

船体的用材主要是杉木。

船舵处于船尾的后下方,属于文献记载中的悬挂式平衡舵。

四爪锚位于船首左侧3.5米处,与船锚相连的锚链则向其西南方向延伸了约18米。

出土珍宝震惊世人截止到去年8月7日,沉船的田野考古发掘职业基本结束,在沉船内及周围发现出土包括三件元青花在内的珍贵文物110余件,包括了陶器、瓷器、木器、漆器、石器、玉器、铁器、锡器、铜器、金饰、钱币等主要种类,发现的文物规格极高,十分罕见。

特别是元代青花龙纹梅瓶、月白釉盏托、青釉玉壶春瓶、开光褐彩龙凤纹罐、青白釉贴花高足杯等景德镇、龙泉窑、钧窑、磁州窑、哥窑著名瓷系瓷器的面世,震惊世人。

惊爆世界的南海沉宝(三)

惊爆世界的南海沉宝(三)

中国考古初探南海沉船西汉初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他将中原特 有的香料、丝绸等物传播到西域,幵辟了 “丝绸 之路”。

此后,“丝绸之路”发展曰益盛行。

唐 宋时期,中国与海外国家贸易往来越发密切,而 作为远行海外必经之路的南海,不知吞没了多少 古代船舶以及珍贵无比的历史文物。

为探索、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老一辈 的考古学家曾致力于南海考古。

夏鼐先生曾试图 发展中国水下考古技术,然而因故未能实现。

近 +几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南海海域幵展 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发掘,初步解幵了南海古代沉 船的谜团。

1987年,广州救捞局在广东省台山县川山 岛的南海海域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

接下来的两 年里,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组织调查 队,先后对沉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打捞。

考 古学家从这艘沉船中打捞出大量文物,但正式报T夏制1910-1985年),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 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告尚未发表。

从广州救捞局打捞出水的文物来看,这艘沉船装载的货物,主要是宋元时期福建 和江西一些窑口瓷器,其中还有锡制的水壶、银 锭、镀金腰带以及“绍兴通宝”和“政和通宝”等铜钱。

T政和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 — 1117年)铸造。

T绍兴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 铸造1987年,海南省文化厅组织的水下调查中,海军潜水员在文昌县城东的宝陵港海域发现了一 处古代沉船遗址。

3年后,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 人员对这艘沉船进行调查。

这艘沉船的主体已经 被泥沙掩埋,金属文物凝结成块状堆积。

其中有 成螺旋状的铁锅、铜锣等,在沉船的缝隙中,人 们还发现了一些瓷器、铜手镯、银锭、铜钱等物Ocean World 2020 I81DCEAn UIQRLD 泡欣珍‘i.(和大量的“永历通宝”,凝结物的底层发现了船 壳板的痕迹。

“永历通宝”是明末南明桂王政权 时所铸,是乱世的产物,直到清朝咸丰、同治年 间,仍可以见到它的影子。

山东惊现尧王城遗址,出土了几十箱随葬品,墓主人疑似古神职人员

山东惊现尧王城遗址,出土了几十箱随葬品,墓主人疑似古神职人员

山东惊现尧王城遗址,出土了几十箱随葬品,墓主人疑似古神职人员山东惊现尧王城遗址,出土了几十箱随葬品,墓主人疑似古神职人员原创2021-08-21 20:02·有一历史龙山文化可谓是既古老又神秘。

如同难以理解的天书,相关专家已经探究了百年,可惜仍未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1934年,我国山东日照地区发现了尧王城遗址,相传这里是尧帝建立的王城。

根据勘测,这块遗址的面积约有52万平方米。

这可是一座相当宏大的“原始城市“啊!这也是尧王城龙山古国的都城。

其实早在几年前,专家们便对尧王城有了缜密的发掘计划。

可还没发掘呢!便已有一大堆古墓的出土羁绊住了专家们的脚步。

那这些古墓是怎么回事?这墓里又有什么精妙绝伦的宝贝呢?要知道,山东日照的尧王城可是龙山文化里唯一一处既有城郭遗址又有墓葬遗址的史前文化遗址。

这是弥足珍贵的一次发现。

尧王城的墓葬均是东西走向,头朝东方,脚对西方。

而东方正是太阳初升的方向。

可以让逝者更好地感受旭日。

毕竟龙山文化里最重要的就是对太阳的崇拜了。

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中心。

除了这个,龙山人对于死者的墓葬还有“视死如生“的厚葬葬制的传统习俗。

所以龙山墓葬里的随葬品那可是不少的!考古学家在尧王城的两座墓葬里发现了八件陶器,还有一个墓葬里出土了多达十一件陶器。

并且这些陶器的品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墓中出土的精品礼器——蛋壳黑陶,不仅是当时的贵重礼器,更是珍宝中的绝世佳品。

顾名思义,其外壳如同蛋壳般薄。

这制作技艺和工业水平可谓是世界超一流水平了。

时至今日,专家们仍未弄明白蛋壳黑陶的具体制作技艺和方法。

但这也说明,咱们祖先在陶器的雕刻加工、造型能力以及材料加工方面已然具备了绝世的高技艺水平。

可以说,蛋壳黑陶是我国史前陶文化高超技艺的代表。

紧接着,专家们又在另一座墓的死者腿边发现了一枚圆形的器物!虽说暂时还无法判断这些器物的用途,但它别致的造型却让专家们觉得非常新奇。

可下面出土的一块内圆外方的玉璧彻底点燃了专家们的兴奋神经!这下专家们可是更加信心十足了!就在专家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210979081_薪火相传30年,玉海翼角鱼再现古鱼王国——谨以此文献给盔甲鱼类研究的奠基人刘玉海

210979081_薪火相传30年,玉海翼角鱼再现古鱼王国——谨以此文献给盔甲鱼类研究的奠基人刘玉海

化 石化石新知化石揭秘薪火相传30年,玉海翼角鱼再现古鱼王国——谨以此文献给盔甲鱼类研究的奠基人刘玉海先生盖志琨 孟馨媛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毕业生孟馨媛在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在国际学术期刊《解剖学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 )上在线发表了盔甲鱼类玉海翼角鱼的最新研究成果。

《解剖学记录》是美国解剖协会的官方出版物,创刊于1888年,期刊重点关注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领域最新进展,涉及分子、细胞、系统和演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该研究报道了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约4.1亿年前)徐家冲组发现的玉海翼角鱼的新材料,首次揭示了盔甲鱼类食道与背主动脉的位置关系,解开了七鳃鳗、骨甲鱼类背主动脉和食道向右漂移的不对称之谜。

对玉海翼角鱼的重新研究不仅填补了盔甲鱼类解剖学信息的空白,有助于理解盔甲鱼类的内部解剖,同时对探讨七鳃鳗、盔甲鱼类、骨甲鱼类和有颌脊椎动物之间的玉海翼角鱼生态复原图(杨定华绘)12化 石2023年 第1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3化 石2023年 第1期系统发育关系、理解有颌类关键特征的起源与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越30年的师生接力缘山古鱼国,亘古四亿年,云南曲靖向来素有“失落的古鱼王国”之称。

从1911年至今的110多年里,古生物学家前赴后继,走遍了曲靖的山山水水,发现了种类众多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古鱼类化石,揭开了众多的演化之谜。

“古鱼王国”的美誉背后,凝聚着丁文江、刘玉海、张弥曼、朱敏等一代代科学家的心血,在古生物学家们研究和保护曲靖古鱼化石的“接力”中,“古鱼王国”正在走向世界。

早在100年前,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丁文江就在曲靖发现了古鱼化石。

20世纪60年代初,刘玉海先生就在云南曲靖的泥盆系开展野外工作,并首次对所发现的中国盔甲鱼类进行了系统古生物描述,成为盔甲鱼类研究第一人;20世纪80年代初,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院士在曲靖发现了杨氏鱼、奇异鱼等肉鳍鱼类,为脊椎动物由水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关键的化石证据。

全球十大未解之谜

全球十大未解之谜

全球十大未解之谜这个世界有着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那么想知道更多神秘的世界未解之谜吗?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全球十大未解之谜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全球十大未解之谜之: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里藏人脑图科学家发现,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最着名的作品之一《创世纪》,画里上帝的颈部竟然和人脑解剖图几乎吻合,研判是大师刻意把解剖学的知识,融入宗教与艺术之中,而有了这项发现,大家以后应该不会只风靡‘达文西密码’,而还有‘米开朗基罗密码’!全球十大未解之谜之:神秘地图之谜据俄罗斯媒体日前报道,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古老地图的研究,一些西方科学家得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他们越来越相信,外星智能生物不仅曾在地球上出现过,并且其智慧可能已被我们人类部分地传承了下来。

外星智能生物可能来过地球的最明显标记就是一些古老而神秘的地图。

人类先辈不可能绘出这些地图,那么,这些神秘的地图最初到底出自谁手?全球十大未解之谜之:万历皇帝为何采用“北斗七星”葬式?到现在开启的明墓并不多,皇帝陵墓只有万历皇帝的定陵被打开。

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足有48年的时间。

定陵地宫的挖掘震惊世人,打开万历的棺木,却发现他在棺材中没有一般的仰面而卧,而是呈“北斗七星”的姿势。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全球十大未解之谜之:吸血鬼尸骨之谜据英国杂志报道,近期,意大利威尼斯挖掘出一处中世纪坟墓,考古学家在坟墓里首次发现“吸血鬼”尸体骨骼。

这具女性古尸口中塞有砖块,由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马特奥·博瑞尼(Matteo Borrini),在威尼斯Lazzaretto Nuovo岛上的一处中世纪坟墓中发现。

在近日在美国丹佛召开的美国司法科学研究院会议上,博瑞尼公布了他的研究,证实这可能是第一具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尸体,这具女性尸体是于1576年被挖掘出,并在口中塞入砖块的,当时威尼斯正是瘟疫肆虐时期。

博瑞尼指出,在16世纪欧洲,许多人认为一些瘟疫疾病会被这些“吸血鬼”传播,他们死亡之后会咬开裹尸布,然后吸食人们的血液,散布一些可怕的疾病。

山东考古

山东考古

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张学海:《海岱地区史前考古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韩嘉谷:《环渤海古文化谱系和区系类型说》,《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胡炳华:《山东史前文化遗迹与海岸、湖泊变迁及相关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何德亮、孙波:《试论鲁南苏北地区的大汉口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栾丰实:《论大汶口文化和崧泽、良诸文化的关系》,《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王锡平:《试论山东地区的素面陶鬲》,《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方辉、崔大勇:《浅谈岳石文化的来源及族属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张敏、韩明芳:《江淮东部地区古文化的初步认识》,《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徐基:《商文化大辛庄类型初论》,《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刘彬徽:《山东地区东周青铜器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王恩田:《东周齐国铜器的分期与年代》,《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

考古学专刊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74年。

山东省博物馆等:《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

南京博物院:《日照两城镇陶器》,文物出版社198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88年。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西吴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枣庄建新》,科学出版社1996年。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六里井》,科学出版社1999年。

谁是最伟大的考古学家-第十三章

谁是最伟大的考古学家-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功不可没甲骨学家:董作宾着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他这句话里提到的郭董罗王,即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和王国维(观堂)。

因为他们的名号都有一个"堂"字,便有了"甲骨四堂"之说。

的确,他们四人在早期的甲骨学研究中各自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董作宾,原名守仁,字彦堂,1895年出生于河南南阳。

他6岁入私塾,16岁高级小学肄业。

他虽家境贫寒,曾辍学经商,但一直坚持自学。

1915年他从县立师范讲习所肄业留校任教。

1925年,董作宾从北京大学研究所毕业后获史学硕士学位,他先后任教于福州协和大学和河南中州大学。

1927年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并同文学院代院长傅斯年结为知交。

之后,入傅斯年创办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

1928年,回宛在南阳中学任教。

同年暑假,他去安阳考察,发现当地村民在殷墟挖掘并出卖甲骨,即向傅斯年建议,由中央研究院主持进行系统发掘。

10月,董作宾首次发掘获得甲骨残片784件,此后又先后15次参加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

他又参加山东城子崖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

曾任教于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等,1928年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任研究员、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

他对甲骨学的贡献在于他曾于1928~1934年间8次主持或参与了安阳殷墟的甲骨的发掘,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和出土的甲骨文及文献记载进行综合研究,他第一个发现了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贞人”之名的现象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师从王国维大师。

后来,他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处成立后,他被聘为通讯员。

同年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阳考古的科学研究工作大面积地展开了。

特别是1929年秋,在第三次挖掘中人们发掘出4块较完整的大龟版,它们处于同一时代,体形巨大字迹众多,一出土就引起了董作宾的关注。

那些轰动全国的济南考古The_Sensational_Archaeological_Discover

那些轰动全国的济南考古The_Sensational_Archaeological_Discover

那些轰动全国的济南考古The Sensational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of Jinan文/刘雨10年,3次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不仅是济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体现,也是无数考古人披星戴月、默默无闻工作最为生动的注脚。

可以说,每一次的城市考古,都是一次历史的穿越。

古城济南,地下埋藏着数千年的文明,还有众多道不完的动人故事。

20多年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作为历史的发现者、城市记忆的唤醒者、文明的传承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掘了许许多多的考古遗迹:张马屯遗址、天地坛街遗址、刘家庄遗址、月庄遗址、小荆山遗址……其中,洛庄汉墓祭祀坑与陪葬坑、章丘危山汉陶俑坑和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享誉全国,分别获2000、2003、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这最美人间四月天,何不伴着春光,携三五好友,走进济南考古馆,聆听这3次轰动全国的考古发掘故事,感受千年古城的文明之光。

济南考古研究所一层为考古馆,在这里一窥文物的精彩。

图/王啸Jinan Archaeology Museum is on the ground floor of Jina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where visitors can enjoy the splendor of cultural relics.洛庄汉墓祭祀坑与陪葬坑很多人不曾想到,震惊全国的洛庄汉墓,其发现竟源于一次偶然事件。

1999年6月,因修路需要,洛庄村村民在村西约1公里处取土时意外发现一大堆形状各异的青铜器。

闻讯后,章丘区博物馆对此进行了紧急清理,发现大多数青铜器上刻有铭文,其年代之远,价值之高,均属罕见。

同年7月,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和进一步清理。

经考证,这是一座西汉初期诸侯王墓,因于洛庄发现,故称之为“洛庄汉墓”。

洛庄汉墓为东西走向,平面结构为方形,深度约为20米左右,主墓室是一座有东西墓道的“中”字形土坑竖穴木椁墓。

211093954_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发掘记

211093954_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发掘记

源起:一通不经意的电话2020年8月20日,在外调查的我接到我院孙波院长电话,他告诉我有群众在沂水县跋山水库发现了动物化石,是被水冲出来的,让我过去查看,有没有可能有旧石器时代的东西。

当时我正在高密负责一个配合基建的考古调查勘探项目。

接到这个消息,说实话心里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自2010年在山东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十余年,经常会收到这样的信息。

如某某地点、某某区域发现了化石,或者洞穴,大多是兴致勃勃地赶去,一无所获怏怏而归。

去得多了,心境也逐渐疏懒起来。

近年来走访的洞穴不少,可多被后期改造,并无什么遗留,仅仅是在调查名单上划去一个个陌生而又生动的名字—月亮洞、圆圆洞、肥猪洞、疯狗洞……旷野遗址的调查就更难有所发现了。

山东第四纪沉积物堆积厚的区域不多,受后期地质剥蚀及自然营力改造颇大。

即便发现几件石制品,也大多没有原生地层可以做更深入、系统的工作,这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事。

因此,我并没有对这个遗址抱有太大期待。

然而,就是这样一通不经意的电话,使我邂逅了文化内涵丰富的跋山遗址,它在多个方面填补了山东乃至全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空白,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初识:几张化石照片稍后,临沂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子晓先生陆续发来一些化石照片和视频。

从第1文化层石英制品出土场景照片上可见被河水冲刷后支离破碎的河岸,断面里夹杂着一层厚度约半米的黑色黏土。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几件明晃晃的石英,或呈片状,或呈块状,镶嵌在地层中。

尤为令人惊讶的是,大量化石浸泡在河边的泥土里,个别长骨还有象的门齿,半截还嵌在断面上。

动物个体很大,料都是石英,并未见细石器常用的燧石等相对更优质的石料,应不存在细石器技术,而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在这个区域还没有发现过。

结合石器所处的地貌情况,我有了一个大体的估计。

当时在场的人员在得知与数量丰富的象牙混杂在一个层位里的,还有古人类打制的石器后,他们很想知道这个遗址的大体年代。

我说遗址的年代需要通过测年工作才能确认,无奈这样的回答实在无法平息大家的好奇心,我只好硬着头皮,给出了一个大概的“结论”—跋山遗址出土石英石片2020年8月,作者首次到跋山遗址实地调查2020年11月遗址东北角开挖的探沟距今三五万年。

邱祖琢美玉道家第一人

邱祖琢美玉道家第一人

邱祖琢美玉道家第一人邱祖琢美玉道家第一人道学苑微口网佚名2016-02-25 15:34[导读]邱处机,道号长春,他不仅是道教的总领,而且是琢玉的始祖。

邱处机,道号长春,元世祖忽必烈曾召见过他,封他为国师,命其总领道教。

他不仅是道教的总领,而且是琢玉的始祖。

玉器行业的艺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邱祖。

邱祖图(资料图:图源网络)年少接触琢玉技艺家道中落沦为乞邱处机既然身为道士,为什么又是玉器行业的祖师爷呢?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相传,邱祖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市镇里,家道贫寒。

父亲是个小商贩,平日肩挑两个书箱走串乡村学馆,逢场赶集则在市镇摆地摊,贩买四书五经、红模子、纸墨笔砚文房四宝糊口养家。

离邱祖住家不远,有一个小玉器作坊,邱祖自幼便对琢玉发生了浓厚兴趣。

作坊里有个老师傅见邱祖聪慧过人,收邱祖为义徒。

不到一年光景,邱祖便学会了全套琢玉技艺。

但就在这时,父亲患病死去,生活迫使他继承父业,接过父亲的书箱担子,中断了学艺生涯。

那时候,南宋偏安江南,辽金统治了大半个中国。

本来,穷乡僻壤的小地方供得起子弟念书的人家就不多,加上连年兵荒马乱,书摊生意就越发清淡了。

一天临散市时,邱祖冲着书摊旁边摆方桌相面的老先生说:“日子难熬呵!卖了一整天,连个饭钱都没赚上。

老伯,劳您驾给相个面,看看我这辈子命中注定怎样?”老相面先生“唉”地叹了口气,慢条斯理地说:“处机,打你爹过世你接过生意,每逢赶集咱爷俩都紧挨在一起,虽说你摆书摊我相面,各作各的买卖,可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一年多来没少得你的关照呵!你待我这么好,要相个面有何难?但话得说回来,讲假话骗你,我说不出口;照直讲,又怕伤了你……这叫我怎么说呢?”邱祖笑着说:“老伯,没关系,您就照直说吧。

相好相孬,爹妈生就,哪能怪你?再说,讲透了,我心里也好有个底呀!”相面先生预言邱祖必定饿死(资料图:图源网络)老先生琢磨半天,才说道:“处机呵!你人是个好人,可长相把你坑害啦!你嘴角那两条长纹长得太不是地方了,那是断食短寿的“锁口纹”。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列入2012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列入2012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列入2012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来源:济南日报作者:赵晓林记者今天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考古项目顺利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次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考古项目入选,是2008年以来全国“十大”评选中连续5年有山东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而入围此次初评的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遗憾未能最终入选。

灵圣湖汉墓发掘黄肠木共3万多根记者从今天早上举行的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一天半的演示汇报和评委评议投票,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江苏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河北内丘邢窑遗址、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重庆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10个项目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而入围此次初评的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遗憾未能最终入选。

定陶灵圣湖汉墓的发掘单位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文物管理处、定陶县文物局,发掘领队崔圣宽向评委和公众介绍了遗址发现发掘情况。

记者在评选之前采访了崔圣宽。

崔圣宽介绍,该墓位于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墓地原有3座大型封土墓葬,早年被平毁。

近几年历经多次盗掘,给该墓保护带来很大难度。

墓葬现存封土分两部分。

该墓葬属于甲字形大型木椁墓,墓道为斜坡式,两侧带有二层台。

墓坑近方形,属于地上墓坑。

墓葬的核心部分是墓室,墓室近方形,边长约23米,顶部及四周用青砖垒砌封护。

木椁墓室包括“黄肠题凑”、回廊外12个侧室、回廊、前室、中室、后室以及前、中、后三室的8个耳室、各室间甬道、四个门道,中室内放置有一具漆棺。

整个墓室结构南北对称。

据统计,墓室外围的黄肠木近21000根,每根长1.15米。

各侧室壁皆为黄肠木垒砌,长70厘米,共12006根。

回廊内、中室四周也由黄肠木叠垒,共2412根。

攻深找盲建奇功

攻深找盲建奇功

攻深找盲建奇功——记山东省第三勘察院展恩华烟台,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海上仙山的绝胜美景,彪炳千秋的历史遗存,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瑰丽奇幻的神话传说,共同构成了她的迷人的神韵。

人间三月,花开似锦。

我走进了诗情画意的烟台。

蓝天碧水,仙岛沙滩,海上日出,渔歌唱晚,飞鸥行舟,渔家风情,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然而,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不是她的仙姿神态、诗情画意,而是一群在地质找矿上攻城拔寨、功勋卓著的英雄汉子。

1、力挽狂澜,重振三队雄风中国金都招远,有一座山,叫罗山。

罗山多金。

距今数千年的商周时期,人们就被河流里金灿灿的光芒所吸引,经过千万遍的淘洗后就会得到米粒大小的砂金。

到了春秋时期,工匠们就掌握了从岩石中提出黄金的技术,他们把那些嵌着金粒的岩石破碎、研磨,粉状的黄金被冶炼铸造成更大的金块,然后做成精美奢华的器物或饰物。

胶东半岛黄金开采和冶炼持续了数千年,周边村子里许多人就是祖祖辈辈采金的工匠。

2010年,是阴历的虎年。

这一年是山东省第三勘察院(习称三队)院长刘长春的本命年。

三月的一天,刘长春又一次来到了罗山。

罗山山脉层峦叠嶂,势如奔马。

山势巍峨,溪水奔流,古木参天,飞瀑吐玉,鸟飞兽走,怪石林立,臵身其中,如入画境。

坐在车里的刘长春,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吟出了一首短诗:虎年虎威生罗山抖雄风。

龙泉一出手,名震胶州东。

诗刚吟毕,坐在刘长春身边的三队书记、副院长常洪华就鼓起掌来:“好!这首诗说出了咱三队的英雄豪气。

”刘长春满脸兴奋:“在罗山玲珑金矿171矿脉探得158吨金矿,是咱三队在三线连动、省内攻深找盲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它不仅圆了咱三队的又一个黄金梦,而且进一步叫响了三队的品牌,其意义非同小可啊!”是啊,英雄的三队,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958年,地质三队在烟台成立。

半个多世纪以来,累计勘查评价矿床和矿点550多处,发现矿产50余种,向国家提交大中型矿床40余个,成为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

西汉“禳盗刻石”探究

西汉“禳盗刻石”探究

西汉“禳盗刻石”探究作者:李英渠孙会元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11期西漢是中国文字发展的关键阶段,文字进入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时期。

西汉刻石为研究这一时期文字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但自宋以来出土的西汉刻石极为稀少,且所刻文字数量也较少,『禳盗刻石』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因西汉刻石稀缺,故世有“西汉刻石三字成宝”之说。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鱼山出土的西汉“禳盗刻石”字法古拙带有篆意,风格古朴,为现存字数最多的西汉刻石。

发现“禳盗刻石”残石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胡集镇西郭村靠近嘉祥县南部山区,村北面有一座小山,叫“鱼山”。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山之风盛行,鱼山附近的村民在开山采石时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

村民郭绍瑞是第一个发现墓门下压槛石上有字的人。

石上的字迹略有模糊,极难辨认。

郭绍瑞在石前足足站了一个小时,也没认出一个字。

黄昏后,他找来写字本和笔,依样写样,花了两个多小时,将这块门楣石上的字全部抄录下来。

翌日,墓门被采石工打开,刻有文字的门楣石也被拆了下来。

郭绍瑞决定找开山的工头买下这块石头当作自家的地基石,商议的价格是10元。

然而,等郭绍瑞找来车搬运石头时,石头已被从6米高的石崖上推下,摔成了4段。

断裂的石头也没有什么大用途,郭绍瑞便弃石回家了。

1980年,济宁地区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文物工作者宫衍兴、顾承银在鱼山坡石料堆中清理出一块长41厘米、宽35厘米、厚23.5厘米的带有文字的残石,这块残石便是郭绍瑞没有拉回家的刻石的几块断石之一。

残石被运到金乡文物所后,又被济宁市博物馆借走研究。

济宁市文物管理部门依据该段刻石前5行文字内容,将此石命名为“禳盗刻石”。

距离“禳盗刻石”的首段残石发现10年之后,1990年3月,山东省金乡县文物管理所李登科、卓先胜等人去鱼山一带征集附近村民在开山采石时获得的文物,于鱼山集村一石工家院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带字刻石。

此石首尾皆残,长50厘米,宽37厘米,残存字迹共8行,行距约7厘米,行间有直线界格,每行字数不等。

刘玉新简介

刘玉新简介

刘玉新简介刘玉新,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山东东阿人。

大专文化,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和文史研究工作。

近年来编写出版了《鱼山曹植墓》、《鱼山风物志》、《曹植与佛教音乐》、《东阿县方志辑要》等多部书稿。

其中《鱼山曹植墓》一书已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

另有30余篇学术论文在中外报刊发表。

事迹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

并被中国汉画学会、山东省考古学会、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等学术团体吸收为会员。

供职山东省东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兼东阿县民间收藏协会主席。

学者——刘玉新范玮一文既出,天下谁人不识君?时光追溯到1988年11月,全国第二届建安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许昌盛大开幕,国内权威学者、专家济济一堂,群贤毕至,古城生辉。

许昌,东汉末年的帝王之都,建安文学的重大学术会议选址于此,其深意存焉自不待说。

时年38岁的刘玉新带着紧张和复杂的心情,向大会提交了一份论文,不出预料,这篇论文在会议上引起注目,并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距许昌近千里之外的山东东阿鱼山,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长眠于此,此刻,一片秋色的鱼山也在翘首以待。

毫不夸张地说,刘玉新的这篇论文对东阿鱼山至关重要、意义深远,这一篇论文悄然影响着东阿鱼山的命运。

是时,除了东阿鱼山曹植墓,国内仍有多处曹植墓存在,比较有影响的有河南省淮阳的思陵冢、河南省通许县七步村的曹植墓、安徽省肥东县的八斗岭曹植墓等,多处曹植墓各执一词,各说各是,争论不休,各地曹植墓真伪难辨,成了一桩悬案。

假作真时真亦假,东阿鱼山置身纷争之中,其尴尬可想而知。

刘玉新的论文题目为《曹植墓三考》,从曹植墓的真伪、曹植的墓葬、曹植营墓鱼山等三方面,参照历史文献学、田野考古学、地方文史资料以及曹植墓出土文物等大量考证资料,其论据翔实确凿,有实物、有数据、有对比,充分证明曹植死后就埋葬在东阿县的鱼山西麓。

刘玉新一文既出,质疑者无不缄口,天下学界纷争,因一文而定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了国家文物部门的重视。不久后, 中国历史博物馆派专家和水下考古队 员来到绥中开展水下考古发掘。“当时, 水下考古对于我们这一批考古队员来 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发掘三 道岗沉船遗址,面临着许多未知的考 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非常兴奋。 虽然那时候设备比较落后,但很多考 古方法也都是从那时候逐步总结起来 的,这些都为之后的水下考古工作打 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经过了1年的 陆上调查后,邱玉胜和队友们在1 992 年开始对三道岗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 和发掘。“由于三道岗沉船是一处远 岸遗址,海况较为复杂、海流较大, 海底也深浅不一,我们在定位时无法 通过近岸物体的参照来进行,只好使 用雷达和卫星等远程定位技术。通过 遗址点上的船台接收雷达波束计算出 遗址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探测中, 水下考古队使用了旁侧声纳扫描系统、 高精度测深、磁感应法、浅地层剖面
西沙,从出发到回来一直待在渔船上 工作。因为西沙海域位置比较特殊, 有很多礁盘组成,而且礁盘比较小, 大的船体无法进入,只能停在礁盘外, 我们需要乘快艇进入礁盘内开展工作。
情况下,就会对其中包裹文物产生物理 性的挤压破坏。另外,金属质文物及其 凝结物中聚集的有害盐快速结晶或潮 解,在氧气共同作用下,形成大量有 害锈蚀物,这些锈蚀物的蔓延会极大 加速金属质文物的腐蚀损毁。同样陶 瓷中的可溶性盐在环境因素的改变下, 也会发生溶解结晶现象,从而造成对 釉面剥落等问题。海洋出水的木质文 物,容易在环境作用下发生如机械性 能、拉伸强度、塑性变形的改变。所 以,在水下要完成照相、录像等各项 工作后进行再采集、编号。出水后的 文物需要脱盐、脱水,还要考虑到光 照、压力等方面因素,完成简单地清 理后就会入库。”现在除了瓷器,木材、
0项科目的理论学习和实训l,而且必
须考取到世界潜水协会组织颁发的潜 水证书才能参加接下来的水下考古实 习,所以即便入选培训1班,仍有学员 因为潜水能力不过关或中途主动放弃 而被淘汰。”邱玉胜说。通过了这一 阶段的学习后就要进行水下的实际操 作。“这时会选择一处水下沉船遗址, 在那里完成水下考古理论知识和实践 技能的训I练课程。通过实习,使学员 们掌握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基本 操作方法以及对出水文物的保护与资 料整理等,同时,还要学习水下相机、
山东水下考古第一人
An I nterview with Director Qiu Yusheng of Qingdao Cultural Heritage Bureau
●撰文/韩海燕 —■
,‘●
27年前,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场 拍卖会震惊中国。海底珍贵遗存的初现,让 中国考古人第一次将目光投向苍茫海洋。一 段段关于中国海洋商贸的历史与记忆也在逐 渐被廓清、还原。1987年,中国考古界吹 晌了组建水下考古队伍的“集结号”。水下 考古研究中心成立。次年,中国历史博物馆 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在青岛合作举办了 第一期全国水下考古人员培训班。邱玉胜就 是这届培训班学员之一。在青岛,提起邱玉 胜,许多人都很熟悉。因为他不仅作为主力 队员参与了全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还为其他 国家培训过专业的水下考古队员。见证了中 国水下考古既漫长又短暂的发展历程。
第一位的。“一旦穿上了潜水装具, 就要接受安全规范约束。”邱玉胜介 绍,水下考古人员在潜水作业时,必 须要遵循“潜伴”的原则。即两人一 组,按照之前所制定的工作计划,一 同完成实地勘探、采集样本,以及掌
万方数据
握沉船的尺寸、年代、保存情况和装 载货物情况等各项工作。“其实水下 考古队员们并不是全年工作。天气、 水温、水底能见度及潜水设备状况都 是下水前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每年 适宜开展水下工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夏秋间的几个月。北方在每年的6至 10月问开展工作是最合适的,南方工 作时间跨度相对大一些,尤其是南海 的海况更好一些。”邱玉胜告诉记者。 实际上,海底深处也并非像电影里展 示的那般浪漫美丽。海水变化诡谲, 水下考古队员的工作充满着不确定性。 大多数的时候,水下考古队员要潜入 20至30米深的海底。条件好的海域, 水流相对比较平静,潜水的时间也会 相应长一些,开展工作比较顺利,但 是同样完成的工作量也会很大。如果 遇到遗址比较大,海况比较复杂的海 域,随时会出现洋流和风浪,海底基 本上都是浑浊的。水下考古队员在水 下会完全没有方向感,猛烈的水流会
^一
..;‘t・一-

班在全国选拔了n玲火。从澳大利亚聘请懑黼篷盔羹≤

啭哩职

万方数据

夕, V J
孔点

括潜水教练、潜水医生、水下潜水教 员对我们进行培训。”邱玉胜介绍, 要从事水下考古工作首先要通过两个 阶段的系统学习。“第一阶段是潜水 理论和潜水技能两方面内容,包括进 行开放水域潜水、紧急第一反应、高 氧潜水、救援潜水、船潜、夜潜、深潜、 水下导航、水下搜索寻回、水下摄影
工作结束后再回到停在礁盘外的母船
上,在一个1米长的船舱内休息。说 到饮食,就更艰苦了,虽然船上会有 些淡水和果蔬,但是时间长了淡水也 会变味,新鲜蔬菜几天就吃完了,剩 下的时间只能吃些南瓜、饼干。”如 果是在水下工作还好,紧张的工作状 态会让人暂时忽略这些因素。可一旦 因为天气、水温原因无法下水时,几 十个人在船上就会很无聊。“这种情 况下,就得自己找乐呵。比如钓鱼、 打牌。而且以前在海上工作没有通讯 信号,可能几个月都不能和家里联系。 有一年也是在西沙工作,那时已经临 近元旦了,考古队就从部队租了一套 海事卫星电话,让大家和家里报个平 安。但有时候因为信号不好,电话也 常常中断。现在的条件好多了,西沙 的几个礁盘里也都有了通讯信号,可 以随时和家里联系。”其实对这项工 作的感情让邱玉胜很难说清楚,有枯 燥乏味,但是更多的是自豪感。“这 是一项全国考古队员集中力量来完成 的工作,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很 强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每个人所做的 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队友之间会完 全信任,信任到把生命交给对方。” 邱玉胜告诉记者。 近年来,水下考古逐渐受到政府 以及各学界的普遍关注。于是人们开始 好奇,长时间处于水中的文物在被打捞 出水时,会有怎样的变化、需要工作人 员怎样处理。邱玉胜告诉记者,越来越 多的人意识到水下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这是]鼋&E他欣慰的。“在海水中沉睡了 几百年的文物,饱水度非常高,一旦脱 离了原来的环境,反倒容易引发各种问 题。金属器、瓷器等,经海水长期浸 泡和海洋生物、海泥等钙质物的长期作 用,会胶结形成体积大小不一的坚硬凝 结物。这些凝结物在外界温湿度改变的
国家需要,他们会“召之即来”,立 即组成专项水下考古工作队,配合完 成各项工作。
谈挑战,
“水下考古神秘刺激”
水下考古培训班成立后,中国的 水下考古工作一直马不停蹄。从福建 到海南,从长岛到广东,范围涉及渤 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因 为很多人并不熟悉水下考古,认为这 项工作既神秘又刺激,甚至会产生很 多退想。但在邱玉胜看来,水下考古 工作其实和人们想象中有很大的差距, 需要更理性、严谨的研究和推理。对 考古队员来说, “安全”永远是摆在
邱玉胜回IZ道,1991年,绥中县大南
铺村渔民在三道岗海域拖网捕鱼时, 偶然打捞出一批古代瓷器和一些船板 碎片,其中包括白釉黑釉碗、罐、瓶、 盆、碟等各种器物。“其实, ‘绥中 附近海域里有古代瓷器’这个说法在 当地早有流传。一些不法文物贩子早 就盯上了这片海域,非法倒卖古瓷的 案件在当地时有发生,当地水下文物 遭到的破坏也比较严重。”所以,绥 中海域打捞出一批古代瓷器这件事引
992年是在绥中进行水下发掘
的第一年,这一年遇到了一次非常大 的风浪,当地人称为‘鬼浪’。当时 我们正在驻地观察潮流的变化,等待 合适的下水机会。忽然,一阵大浪将 停在岸边的船的船舷拍断,船体已经 倾斜,非常危险。我们几个队员首先 意识到工作中使用的所有设备都在船 上,便急忙从驻地跑到岸边不顾生命 危险登船‘抢救’这些设备。我们很 清楚,一旦这些设备破损,我们将无 法正常地开展工作,因为当时这些是 我们的全部‘家当’。”现在回想起 那一次经历,邱玉胜仍然有些后怕,“那 时年轻,无所畏惧,脑子里想的最多 的就是一定要保证所有设备都完好。 当然了,我们也比较幸运,没有发生 任何意外。”邱玉胜笑着说。
带来勘探危险,而且波浪太大,人就 只能在与海浪搏斗中耗费气力,难以 靠近目标。因此有时完成一次考古工 作就需要几年的时间。 邱玉胜目前参与过的时间跨度最 长的水下考古项目是辽宁绥中三道岗 沉船遗址的发掘。这个项目也是中国 水下考古队诞生以来,首次独立完成 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1990年,我 们正式走上这个岗位后接触的第一个 大项目就是绥中沉船遗址的发掘。”

摄像机、空气压缩机等常用水下考古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只有圆满完成这 两个阶段的学习和实习,才能成为一 名合格的水下考古队员。” 回忆起1988年第一期水下考古 培训班的实习工作,邱玉胜感慨中略 带着遗憾: “最初我们的实习地点初 步定在青岛胶南的鸭岛。因为根据之 前渔民和文物部门提供的线索,这一 海域应该有沉船遗址。于是1 989年 11月,教员们去鸭岛实际考察是否可 以最终选址在此。可惜因为当时水流 过急、水下的能见度太低,并没有发 现鸭岛遗址。最后只能放弃了鸭岛, 选择去福建实习,青岛也因此错过了 最早开展水下考古的机会。”1 990年 7月,邱玉胜及他的队友如期结束培 训,取得毕业证书,正式跨进了水下 考古的“门槛”,开始了他们的水下 考古之路。虽然他们平时都分散在全 国各地,在各自单位工作,但是一旦
:1彳

麓吞

『,

谈入门。

“水下考古要样样全能”
986年,邱玉胜从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后,
被分配到青岛市文物局工作。1 987年,中国历史博物 馆将在全国沿海各省市的文博系统中选拔一批水下考 古队员的消息传来,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 “当时是我在文物局工作的第二年。听说时任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俞伟超要在全国的文博系统中 选拔一批水下考古学员进行系统培训学习,这让我跃 跃欲试。但是想要加入这支队伍,却有着严格的要求 和考核标准。因为最初,俞伟超馆长想在潜水员中选 拔一批学员进行培训,后来考虑到他们虽然身体素质 过硬但是专业知识却相对薄弱,所以最后才决定在全 国的文博系统中选拔年轻的并且是考古学专业毕业的 人员参与其中。”于是,具备专业考古知识和良好的 水性,成为入选培训班的首先条件。此外因潜水对从 业者身体条件的高要求,筛选更为严苛。“首期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