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72847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概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院内感染病原体而引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建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进行医院感染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般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参考:1. 临床表现:- 发热:患者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大于38摄氏度)。

- 白细胞计数异常: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

- 炎症反应指标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升高。

- 其他临床症状:如寒战、乏力、呕吐等。

2. 实验室检查:- 血液培养:通过培养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 尿液培养:通过培养患者的尿液样本,检测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 呼吸道标本培养:通过培养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检测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

- 其他体液培养: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需要,可以进行其他体液的培养检查。

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的检测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观察来完成的。

以下是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1. 血液培养:- 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将样本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 观察培养基中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 如果有生长,进一步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确定感染的细菌或真菌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 尿液培养:- 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将样本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 观察培养基中是否有细菌的生长。

- 如果有生长,进一步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呼吸道标本培养:- 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如痰液、咽拭子等,将样本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 观察培养基中是否有细菌的生长。

- 如果有生长,进一步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 其他体液培养:- 根据患者症状和临床需要,可以采集其他体液样本进行培养检查,如脑脊液、胸腹水等。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 染
难以判断时,建议送分泌物常规了解有无白细胞和脓细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 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 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 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 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 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 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 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褥疮与医院感染
褥疮分为瘀血期、炎症浸润期和溃疡期。 局部有炎性表现,同时有脓性分泌物为褥
疮感染,常见于溃疡期。
输液反应是否是医院感染?
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除,为热原反应,不是医院 感染。
6小时后高热不退,血常规WBC计数↑或血培养(+),医院 感染。
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 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 次以上。
血管相关性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 (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 班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 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 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 泻。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又称医疗相关感染,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或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因医疗活动,而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康复费用。

医院感染的常用检测方法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血培养:通过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是诊断血源性感染的关键检查。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是感染的早期指标。

•CRP:CRP是一种反应急性炎症指标,随着病情的好转会逐渐降低。

•影像学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方法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有X线检查、CT扫描、MRI扫描等。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以医疗活动为基础的诊断标准,其中较为常用的是CDC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CDC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种:1. 血液感染血液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患者在静脉输液、插管和手术等过程中感染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CDC的血液感染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血液培养:病原体阳性血培养至少出现1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符合病原体阳性血培养的条件,并且患者存在热或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依赖中心静脉导管等3项中的1项或更多。

•切口感染:符合病原体阳性血培养的条件,并且患者符合各类术后切口感染的定义。

•上呼吸道感染:符合病原体阳性血培养的条件,并且患者有发热、痰咳、喉咙红肿疼痛等临床症状。

•下呼吸道感染:符合病原体阳性血培养的条件,并且患者有咳嗽、咳出痰、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

2. 腹部感染腹部感染包括胆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CDC的腹部感染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消化道感染:患者有2个或以上的以下症状:腹泻、腹部不适、腹痛或体温升高等,并且粪便培养或毒素测定结果符合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以下是常见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38.0℃超过2 天)、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脓性鼻分泌物。

② 鼻窦压痛。

③ 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肺部啰音或实变体征。

②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新的或进展性肺部浸润影。

③ 痰培养阳性。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下腹触痛、肾区叩痛,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 尿检白细胞男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 个/高倍视野。

② 尿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表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手术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 30 天内(无植入物者)或 1 年内(有植入物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肿胀,切口或引流处有脓性分泌物,或经影像学等检查发现深部有脓肿。

血液系统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发热(≥38.0℃)或低体温(≤36.0℃),可伴有寒战,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 血培养阳性。

②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污染标本培养阳性。

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腹泻(次数多于 3 次/日),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并伴有发热、腹痛或里急后重等症状。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脓疱等表现。

软组织感染:如伤口感染、蜂窝织炎等,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异常。

脑炎: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头颅影像学或脑电图异常。

其他感染:如眼部感染、耳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和检查进行诊断。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菌检或电镜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二、胃肠道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恶心、呕吐和腹泻,无其它原因可 解释。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3/23/2023
5
泌尿系统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 状,或有下腹 触痛、肾区叩 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尿管患者应结 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2、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关节或关节囊感染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关节液或滑囊活检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关节液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
3/23/2023
9
骨、关节
二、骨髓炎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发热 (>38℃),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并有感染的影 像学证据。
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前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三、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白细胞显著增高。
3/23/2023
3
腹部与消化系统
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概述:医院感染,也称为医源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因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医疗费用。

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检测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等。

体检时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渗液、脓肿等。

2.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炎症指标的改变。

例如,血液培养可以检测到细菌或真菌的存在,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升高可以反映感染的存在。

3. 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感染灶的存在和扩散情况。

例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可以显示感染部位的异常改变。

4. 病原学检查:通过病原学检查可以直接检测到病原体的存在。

例如,痰液、尿液、血液、伤口分泌物等可以进行病原体培养和鉴定。

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质量检测:医院内空气质量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采集空气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可以评估医院内空气的洁净度和污染程度。

2. 表面物体检测:医院内的表面物体,如床单、手术器械、门把手等,可能存在病原体。

通过采集表面物体样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和鉴定,可以评估医院内表面物体的清洁程度和污染情况。

3. 水质检测:医院内的水质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采集水样,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可以评估医院内水质的卫生状况。

4. 手卫生检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集医务人员的手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可以评估手卫生的合格率和污染情况。

5. 医疗器械检测: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集医疗器械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可以评估医疗器械的清洁程度和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由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或医疗器械等因素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疼痛、脓液渗出等。

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痰液、脓液等标本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及炎症指标、免疫学指标等的检测。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医院感染也具有重要意义,如X线、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感染部位的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4.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疑似医院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5. 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可以对医院感染进行临床诊断。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病情发展趋势等因素。

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医生需要全面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原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手段进行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诊断手段,及时准确地诊断医院感染,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两篇)2024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两篇)2024

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获得的在医院内产生的感染。

由于住院患者通常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接受其他治疗导致易感性增加,医院感染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因此,对医院感染进行准确的诊断标准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详细讨论五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病原体相关的诊断标准1.病原体的种类: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诊断医院感染时应考虑这些病原体的可能性。

2.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常用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有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等,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临床表现相关的诊断标准1.体温变化:医院感染患者常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变化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2.白细胞计数:医院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常常升高,高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也是诊断医院感染的指标之一。

三、影像学检查相关的诊断标准1.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线、CT、MRI等,这些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情况,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2.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应综合考虑病情、病史等因素,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准确分析,以帮助诊断医院感染。

四、实验室检查相关的诊断标准1.检测生化指标:医院感染患者的生化指标常常出现异常,如C反应蛋白、血清乳酸等指标的升高,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

2.检测炎症介质:炎症介质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

五、预防和治疗相关的诊断标准1.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包括加强手卫生、消毒措施、规范使用抗生素等,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医院感染的治疗:对于确诊的医院感染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抗菌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以控制感染的发展。

总结医院感染的诊断是临床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准确的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治疗医院感染患者。

本文介绍了医院感染诊断的五个方面内容,包括病原体相关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相关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相关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相关的诊断标准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会感染一些以前并没有的病原体,这被称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医院感染的问题。

首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以及微生物学评价三种方面。

其中,临床表现是最直观、最易观察到的一种诊断标准。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畏寒、乏力、恶心呕吐等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同时,医生还需要注意是否有明显感染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常常是医院感染的第一个信号,早期发现可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其次,实验室检测是评估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备皿培养、血液培养、尿液培养等检测来寻找可能的病原体。

此外,医生还可以进行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实验室检测结果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可以为医生诊断医院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

最后,微生物学评价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黄金标准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分泌物、体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

这样一来,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微生物学评价不仅有助于诊断医院感染,还可以为药物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微生物学评价三个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诊断标准的结果,医生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尽管现代医疗技术发达,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和及时干预。

只有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当然,在诊断医院感染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误诊的可能性。

有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等症状,但并不一定就是医院感染,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九、骨、关节 ⑴关节和关节囊感染 ⑵骨髓炎 ⑶椎间盘感染 十、生殖道 ⑴外阴切口感染 ⑵阴道穹隆部感染 ⑶急性盆腔炎 ⑷子宫内膜炎 ⑸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 十一、口 腔 十二、其它部位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上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标准 临床诊断:一定要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发热
第一是时间界定,一定>2天 第二是体温界定,一定>38℃
阴性,亦可以诊断。 3、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4、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
深部切口感染。 需再次手术才能解决问题的,归属器官或腔隙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七、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
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男性尿检:WBC≥5个/高倍视野, 女性尿检:WBC≥10个/高倍视野,
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⑷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五、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六、器官(或腔隙)感染 时间概念: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⑵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属于医院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注: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住院或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入院后或出院前发生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增加了医疗资源的负担,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及早诊断和检测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通常由国际或国家卫生组织制定,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准确诊断和监测医院感染。

以下是常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CDC标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制定了一套广泛应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CDC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住院超过48小时;- 患者的感染与住院期间的医疗操作相关,如手术、导尿等;- 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如发热、脓液分泌等。

2. NNIS标准: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制定了一套更详细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NNIS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住院超过48小时;- 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并且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认;- 患者的感染与住院期间的医疗操作相关。

医院感染检测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通常会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检测。

以下是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1. 实验室检测:医院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痰液培养等。

通过培养和鉴定病原体,可以确定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临床观察: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依靠临床观察。

医疗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发热、脓液分泌等,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为了及时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许多医疗机构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类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总结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有着严重影响。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内最常见的患病情况之一。

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也称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医疗机构内自身、外来环境、医护人员等各种因素引起的感染。

通常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但也有例外。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按照感染部位可以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类型。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 血液感染•患者体温持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6℃持续72小时以上;•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或低于4×109/L,或是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09/L;•从静脉移植的血液培养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2. 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胸部X线检查阳性。

3. 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培养或血清抗体阳性。

4. 泌尿道感染•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膀胱区或肾区疼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尿液培养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5. 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出现红肿、疼痛、脓肿等皮肤软组织症状;•有明显的局部感染征象,并且符合下列2项中的任意一项:–细菌培养阳性;–手术、穿刺、切割等操作后发生。

6. 胃肠道感染•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粪便培养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7.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出现手术部位红肿、渗液、瘢痕增厚等细菌感染症状;•细菌培养阳性。

以上就是医院感染的七种主要类型及其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发生给医学诊疗和预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必须重视临床的识别和控制。

相信只要把控好临床操作流程,完善住院感染防控程序,我们一定能够尽早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它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一、临床表现。

1.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寒战、皮肤红肿等感染症状。

2.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3.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消化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4.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与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5.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头痛等与神经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3.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患者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检查可发现感染灶的位置和范围。

三、病原学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2.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预防与控制。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五、治疗原则。

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严格控制感染灶,保持患者的内环境清洁。

3. 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态。

六、结语。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为了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医院感染,可以使用以下标准:1.患者在住院后48小时内出现的感染。

如果症状在住院前已经存在,需要排除其他感染来源。

2.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寒战、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是否是医院感染引起的。

3.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血液、尿液、呼吸道、伤口等部位的感染。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4.患者在医院感染发生前曾接受过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5.医院或医疗机构内其他患者已经被确认感染同一病原体。

如果已经有患者感染了同一种病原体,其他患者也有可能被感染。

除了以上提到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的病原体:医院感染可以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2.感染部位和类型:医院感染可以发生在各种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系统、血液、皮肤和软组织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类型,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患者的健康状况: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会影响医院感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4.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方法来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预防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构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包括加强手卫生、使用洁净器械、隔离患者等。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共同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概述:医院感染,也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因病原体的存在或由医疗操作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成本和住院时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权威机构的指南,以及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

以下是常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分泌物等。

- 临床体征: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体征,如局部炎症反应、淋巴结肿大等。

- 实验室检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感染指标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2. 微生物学诊断标准:- 细菌培养:从患者的感染部位或体液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 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PCR等技术检测感染相关的病原体核酸,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3. 医院感染特定部位的诊断标准:- 呼吸道感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 尿路感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尿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 外科切口感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切口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 血液感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质量监测:- 空气微生物监测:通过采集医院内的空气样本,检测其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空气颗粒物监测:通过采集医院内的空气样本,检测其中的颗粒物浓度,以评估空气质量。

2. 表面和设备监测:- 表面微生物监测:通过采集医院内的表面样本,检测其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护理期间,出现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了准确诊断和及早干预医院感染,医学界制定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定义与分类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病人在入院或手术后发生的与医疗操作有关的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科部位感染:指手术切口部位或手术操作部位发生的感染。

2. 呼吸道感染:指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或呼吸道内操作等导致的感染。

3. 泌尿道感染:指导尿管、导尿管或操作引起的感染。

4. 血液感染:指静脉置管、输血或其他血管操作引起的感染。

5. 伤口感染:指非手术切口部位的感染,如压疮、创伤等。

6. 中心神经系统感染:指腰椎穿刺、硬膜外插管等操作引起的感染。

7. 重要器官感染:指心脏、肺部或其他重要器官的感染。

8. 多部位感染:指同时或连续多个部位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是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依据和准则。

以下是最新版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病人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疼痛以及体征异常等不适症状。

2. 实验室检查:检查病人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部位切取标本以及其他有关指标,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MRI等,用于评估感染范围和程度。

4. 病原体检测:通过细菌培养、病毒检测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以及进行各种医疗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消毒与无菌操作:对于手术器械、导尿管等医疗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源时,应佩戴面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7.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或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不属于医院感染。

8.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不属于医院感染。

9.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不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1. 加强医院环境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病原体传播。

3. 加强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提高免疫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防止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

5. 严格掌握住院患者的入院、转科和出院的感染情况,对有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传播。

6.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

7.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病原学诊断病原学:–革兰氏阴性杆菌占主要,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其次鲍曼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等。

–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占首位,金葡菌、肠球菌等。

–真菌逐步增多。

危险因素:–年龄>70岁,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差,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VAP.–原有肺部疾病:慢阻肺等,气道黏膜受损,清除机制下降。

–基础疾病–口咽部定植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医源性因素–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管导致误吸、反流–药物因素–呼吸机管道消毒管理不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痰细菌培养SOP标本的采取:一、自然咳痰的要求1、患者清晨留取,留取之前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2、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无菌生理盐水)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

3、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容器中。

4、标本量≥1ml ,并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5、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二、标本的运送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争取20 分钟内送达微生物室。

不能即刻送检者保存于冰箱冷藏,不能冷冻,不能超过2h。

2、标本验收不合格者,重新留取。

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败血症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Hg)。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途径–腔外途径:皮肤来源(消毒不彻底);物品及操作污染;–腔内途径:血源性感染;接头污染;输液感染。

危险因素:–患者因素:年龄>80岁;病人基础疾病;–导管因素:导管材质(硅胶的好);导管类型(双管感染机会高于单管)–穿刺部位:危险由低到高的顺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

–留置时间:有研究报道,≤10d感染率8.3%;≥21d高达66.79%。

–附加装置:三通增加感染机会。

医务人员因素:–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

血培养标本sop一、采血时机:–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以前;正在发热时或发冷发热前半小时。

二、采血次数及间隔:①、立即采血: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要马上抗菌治疗;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②、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4小时内要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③、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时间60分钟;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三、采血部位:①、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②、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③、在不同部位采血,2次分离出相同的菌种是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

四、采血量:1、成人8-10ml,儿童3-5ml,婴幼儿1-2ml。

骨髓培养一般接种量为1-2ml 。

2、新生儿血培养:外周血液、不同部位同时采集2瓶,每瓶不少于2 ml,采用真空无菌管。

3、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①、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

②、不明原因的发热,如急性脓肿、伤寒热、波浪热,现采集2-3份血标本,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

③、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的微生物。

④、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连续3天采集2份,选用可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感染性腹泻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样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胃肠道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粪标本的采集方法①自然排便法: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黏液部位的粪便2-3克,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中送检。

②直肠拭子方法: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采取直肠拭子方法采集,取出后插入灭菌试管内送检。

泌尿系统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泌尿系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400),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感染说明:1.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2.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3.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尿培养sop尿细菌培养指征发热、尿频、尿急、脓尿、小便困难、耻骨上压痛等临床症状。

•尿常规异常者。

•怀疑有泌尿系统感染时。

采集方法(一)普通中段尿采集(二)留置导尿尿标本采集(三)膀胱穿刺法(四)肾盂尿采集方法(五)膀胱镜检、输尿管插管或逆行肾盂造影时,收集的尿液可以做细菌培养。

1、需在抗生素使用以前采集或停用抗生素5天之后留取尿标本,不加防腐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