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前瞻性思考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与策略
高HBeAg血清学转换的药物。
医学PPT
7
《2009年EASL乙肝指南》 治疗目标
乙肝治疗目标是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失代 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HCC的进展,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果 HBV持久被抑制,同时伴慢性肝炎组织学 活动降低,肝硬化和HCC危险降低,该目 的可以达到。但由于ccc DNA即环状DNA (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存在 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HBV感染不能完全被 清除。
六:HBeAg清除
以前HBeAg阳性的个体中HBeAg消失 七: HBeAg血浆置换
在HBeAg阳性而抗HBe阴性的个体中HBeAg消失而出现抗HBe
医学PPT
3
全世界20多亿人口曾受乙肝病毒 (HBV)感染,大约有3.5亿呈明显慢性 感染者,每年大约有100万慢性乙肝 患者因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死亡。 我国有1亿多慢性感染者。目前对慢 性乙肝的长期抗病毒治疗已达成共识。 但迄今为止,任何抗病毒药物或治疗 都无法使所有患者达到并保持理想的
必进行肝活检。
医学PPT
15
四: HBeAg(-) ,ALT水平持久≦1-2 倍ULN、HBVDNA﹥2000IU/ml,
应做肝活检,有中—重度的坏死Biblioteka 炎症或纤维化应治疗。医学PPT
16
五:
非活动性HBV携带者【即HBsAg
阳性(至少6个月),HBeAg阴性,无 显著肝脏炎症(炎症评分小于4分)。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 标与策略
向承忠
医学PPT
1
HBV感染的临床名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定义
诊断标准
一:慢性乙型肝炎
由HBV持续感染引起 的慢性炎症坏死性肝病。 分HBeAg(+)HBeAg(-)。
慢乙肝的长期目标-080111-同济黄元成
直面乙肝,合理达标——谈慢性乙肝治疗的长期目标武汉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医院传染科黄元成副主任医师近日公布的国内首次乙肝治疗预期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患者和家属对于乙肝治疗仍有不科学的预期,10000余名参与者中,近四成人希望在短期内彻底治愈乙肝。
这一数据一方面表明乙肝患者有迫切的治疗欲望;另一方面也表明乙肝患者对疾病缺乏科学、理性的认知,亟需积极引导患者建立合理的治疗目标和正确的预期。
否则,很容易受到误导,以致治疗也“误入歧途”。
因为调查数据同时表明:只有37%的受调查者认识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乙肝犹如登山,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设定攀登目标,依据目标选择最恰当的登山装备和工具,然后在有经验的向导帮助下,一步一步抵达预期的顶峰。
乙肝治疗亦同此理,先要请专业医生根据自己的病情设定合理的治疗目标,并制定治疗方案,然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并根据治疗过程中的阶段疗效适当调整治疗方案,才能顺利地实现理想的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但是如同并非每个人都能登上喜马拉雅山顶,乙肝患者中能够达到最终目标——实现表面抗原血清转换者寥若晨星,实际上即使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年内也只有不到5%的患者可以实现表面抗原转换(即表面抗原转阴而表面抗体阳转,乙肝治愈)。
而临床上如果能够达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和乙肝病毒的DNA检测不到,实际上已经实现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之中的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可以称为“登山英雄”了。
乙肝治疗关键目标之一——最大限度抑制乙肝病毒1.众所周知,乙肝病毒感染是造成肝脏一系列病变的最根本原因,而高乙肝病毒DNA载量(HBV DNA)是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因此通过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就成了当务之急治疗乙肝的首要目标。
医师定期考核试题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目标的前瞻性思感染科
医师定期考核试题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目标的前瞻性思感染科一、判断题1.长期持久地抑制HBV复制是大多数患者必须达到也是可以达到的治疗终点。
对错【本题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隐藏答案】【正确答案】:Y【您的回答】:N【得分:0.0】2.AASLD2008年修订版重要新概念中,CHB相关性肝硬化和肝癌的累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人群是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早期获得HBV感染的患者。
对错【本题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隐藏答案】【正确答案】:Y【您的回答】:Y【得分:1.0】3.目前的治疗指南推荐:在初治病人中使用强效和高基因屏障的抗病毒药物。
对错【本题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隐藏答案】【正确答案】:Y【您的回答】:Y【得分:1.0】4.支持因风湿性关节炎或炎性肠病等疾病而需要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
对错【本题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隐藏答案】【正确答案】:Y【您的回答】:N【得分:0.0】5.表型耐药:体外实验室试验证实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与基因型耐药相关。
对错【本题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隐藏答案】【正确答案】:Y【您的回答】:Y【得分:1.0】6.①失代偿期肝硬化者;②尤其是HBeAg(-)者;③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者。
以上三种患者均需终身治疗。
对错【本题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隐藏答案】【正确答案】:Y【您的回答】:N【得分:0.0】7.核苷(核苷酸)类似物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耐药率很高,这些药物导致的耐药突变与其他L-核苷类药物会产生交叉耐药,并可诱发对恩替卡韦的耐药。
因此,这两种药物除用于短期治疗外,不能单独使用。
对错【本题1.0分,建议1.0分钟内完成本题】【隐藏答案】【正确答案】:Y【您的回答】:N【得分:0.0】8.长期持久地抑制HBV复制至最低水平是导致慢乙肝病情进展的关键,HBV DNA持续复制是慢乙肝治疗的首要目标。
乙肝-医学背景资料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 病毒科,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流行病学: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
围生(产) 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Ⅰ)。
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Ⅱ-2),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Ⅰ) 自然史:人感染HBV 后,病毒持续6 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 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在围生(产) 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 者中,分别有90% 和25%~30% 将发展成慢性感染(Ⅰ)。
HBV 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 3 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HBV 复制活跃,血清HBsAg 和HBeAg 阳性,HBV DNA 滴度较高 (>105拷贝/m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
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 滴度 >105拷贝/ml ,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
非活动或低(非) 复制期表现为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HBV DNA 检测不到 (PCR 法) 或低于检测下限,ALT/AS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
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 者中,仅5%~10% 发展成慢性,一般无免疫耐受期。
早期即为免疫清除期,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后期可为非活动或低(非) 复制期,肝脏疾病缓解。
在非活动或低(非) 复制期的HBV 感染者中,部分患者又可再活动,出现HBeAg 阳转;或发生前C 或C 区启动子变异,HBV 再度活动,但HBeAg 阴性,两者均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用药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用药策略作者:孟庆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5期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3.5亿为病毒携带者,其中5%~40%死于肝硬化,病死率男性50%,女性15%。
2009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慢性乙肝治疗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治疗目标是: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癌、死亡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用药前要做到“三要点”接诊患者,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对曾经多家医院就诊的患者,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医生要梳理诊疗思路,做到“三要点”:①为患者的疾病定位,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尽可能完成病理检查诊断。
②解决现存问题:如肝功异常、腹腔积液等症状。
③为患者制定长期治疗计划,在解决现有问题时即开始实施长期治疗用药,长期治疗计划要做到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病毒量、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要建立在与患者良好沟通的基础上,这样可以获得最佳的依从性和疗效。
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抗病毒治疗在乙肝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并非所有乙肝患者均适合抗病毒治疗。
2009 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指南提出的抗病毒治疗原则较以往的指南更为积极,且同样适用于HBeAg 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即当患者HBV-DNA 水平>2000 IU/ml 和(或)血清ALT 水平>1×ULN,肝活检或其他有效非创伤性标志物显示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坏死炎症和(或)纤维化(METAVIR 评分至少A2 级或F2 期)时,应考虑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HBV感染者在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化疗药物、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积极、早期应用抗HBV药物。
免疫耐受患者,如107 IU/ml)、没有肝脏疾病的任何疑点,也没有肝癌或肝硬化家族史的患者,不要求即刻行肝活检或治疗,但必须进行随访。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对于ALT轻度升高(临床用药选择要点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NA)。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前瞻性思考共24页文档
Feb 2019.
2
新药物和诊断技术的进步: 临床指南的更新
HBeAg 血清学转换作为临床终点: Peg-IFN alfa-2a 对比 LVD
HBeAg(+) (87% 亚裔) 患者在经过 48 周治疗后,接受另外 24 周的随访
100
Peg-IFN alfa-2a 180 µg/wk (n = 271)
LVD 100 mg/daily (n = 271)
4
过去对 HBeAg 血清转换的重视,是因为观察到 HBeAg(+) 患者比 HBeAg(-) 患者,有较高的肝硬 化比率1及较快速的病情进展2
目前的证据显示 HBeAg 血清转换 不应是主要的治疗终点
1. Lin SM, et al. J Hepatol 2019;46:45–52. 2. Hsu YS, et al. Hepatology 2019;35:1522–1527.
*核准上市的首年 1. Zoulim F, et al. J Hepatol 2019;48(Suppl.1):S2–S19. 2. GSK. Zeffix® (lamivudine) EU SPC. Feb 2019. 3. Gilead. Hepsera® (adefovir) EU SPC. 2019. 4. Liaw YF, et al. N Engl J Med 2019;351:1521–1531. 5 Roche. Pegasys® (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a) EU SPC. Jun 2019. 6. BMS. Baraclude® (entecavir) SPC. Jan 2019. 7. Chen CJ, et al. JAMA 2019;295:65–73. 8. Iloeje U, et al.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新标准_解读我国_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_
・综述与讲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新标准———解读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王 磊(山东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2)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266X (2007)2620119202 2004年6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启动编写《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简称《指南》),并于2005年12月正式公布。
该《指南》体现了循证医学的原则,所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均有文献依据;体现了先进性,既尽量与国际接轨,又密切联系我国实际。
现结合慢性乙型肝炎(CHB )的诊治进展,对《指南》解读如下。
1 临床诊断《指南》将慢乙肝的临床诊断分为HBe Ag 阳性CHB 和HBe Ag 阴性CHB 两类。
与HBe Ag 阳性CHB 相比,HBe Ag 阴性CHB 病程较长,年龄较大,男性多见;常有持续或间歇性病毒复制(即HBV 2DNA 阳性);病情自发缓解者较少见,肝组织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明显,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故HBe Ag 阳性和阴性CHB 的分类不是一般意义的病原学分型,而是临床分型。
虽然我国目前仍以HBe Ag 阳性CHB 为主,但HBeAg 阴性CHB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应重视HBe Ag 阴性CHB 的诊断和治疗,若指证适合,更应积极抗病毒。
《指南》将以往称之为“慢性HB s Ag 携带者”分为“慢性HBV 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者”。
“慢性HBV 携带者”是指血清HB s Ag 和HBV 2DNA 阳性,但在1a 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转氨酶均正常,肝组织学基本无明显异常,一般为免疫耐受期。
而“非活动性HB s Ag 携带者”是指血清HB s Ag 阳性,而HBV 2DNA 低于最低检测限,1a 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转氨酶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无明显传染性,一般为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其非活动是指无活动性HBV 复制和活动性炎症。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根据2002年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 %,约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 年后约 10%~20% 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HCC)。
而5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 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 14%。
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者约 30 万人。
此外,母亲为HBV携带者可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受染,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将成为慢性HBV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反复发作肝炎,最后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HCC,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由于慢性乙肝的特殊性,其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治疗终点;那么临床常用的治疗终点是怎样的呢治疗目标应是长期、持续抑制和消除HBV 复制,从而减轻和防止肝炎病变加重、复发和肝纤维化;减少和预防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HCC;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2~4]。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终点治疗终点应符合治疗目标。
最终和理想的治疗终点应是 HBsAg 转阴或 HBsAg 血清转换( 血清HBsAg 阴性,抗 HBs阳性) 。
但目前抗 HBV 的药物和方法很少能达到这样的治疗终点,可能需要很长时期的有效治疗。
因此,目前抗病毒治疗,尤其是核苷类似物的治疗终点如下。
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是 HBeAg 血清转换,血清 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恢复正常,达到上述指标后,还应继续治疗至少半年,如仍保持上述指标者,可考虑停药观察[2~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治疗篇
(GCP) 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并重视肝组 织学检查结果,以进一步确认各种中药方剂的抗肝纤维 化疗效。
体会:预防的效果优于复发后治疗,相应科室的宣传 教育也非常重要!
儿童患者
• 12岁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儿,IFN-a 治疗的适 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成人相似,剂量为3- 6 MU/m2,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U/m2
•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也可按成人的剂量和疗 程用拉米夫定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流程图
注意:对HBeAg+ 和HBeAg-患者HBV DNA定量要求不同
•
•
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分类
单项应答
病毒学应答 (virological response) 血清学应答 (serological response) 生化学应答 (biochemical response) 组织学应答 (histological response)
10 8
6
4 RR = 9.6 HBsAg(+), HBeAg(-) HBsAg(-), HBeAg(-)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
0
年 限
Yang HI, et al. N Engl J Med, 2002
为什么要抗病毒治疗?
HBV病毒载量预示肝癌的死亡率: Fox Chase癌症中心的队列研究(江苏海门)
水平2-10×ULN者 ALT<2×ULN但肝穿刺检查显示G2和/或 S2以上病变者 对HBV DNA阳性但低于1 105拷贝/ml 者,经监测病情3个月,HBV DNA仍未 转阴,且ALT异常
(二)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IFNa500 MU,tiw/qod, sc/im,一般疗程为6个月。 如有应答,为提高疗效亦可延长疗程至1年或更长 PegIFN a-2a 180g,qw,sc,疗程1年。
彻底治愈乙肝最新研究报告
彻底治愈乙肝最新研究报告一、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慢性乙肝患者数量庞大,给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
近年来,尽管抗病毒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无法实现彻底治愈,患者需长期服药,且存在病毒耐药等问题。
因此,研究彻底治愈乙肝的新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研究围绕乙肝病毒的清除策略展开,提出研究假设:通过靶向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环节,联合应用新型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有望实现彻底治愈乙肝。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这一联合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
本研究范围限定在慢性乙肝患者,重点探讨新型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及局限性。
本报告将系统呈现研究过程、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及结论,以期为乙肝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简要概述了研究的背景、重要性、研究问题、目的与假设以及研究范围与限制,以下部分将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内容。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乙肝病毒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乙肝病毒的治疗应从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抗原及调节免疫应答等多方面入手。
现有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但单独使用难以实现彻底治愈。
前人研究主要发现,长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然而,存在的主要争议或不足包括:病毒耐药问题、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对现有药物反应不佳等。
针对这些不足,研究者开始探讨新型治疗策略,如联合用药、免疫调节治疗等。
在联合用药方面,研究发现,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病毒清除率,降低复发风险。
此外,针对乙肝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如病毒进入、复制、包装及释放等,新型药物研发也取得一定进展。
然而,这些研究仍存在样本量有限、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乙肝治愈门诊发展目标及措施
乙肝治愈门诊发展目标及措施一、乙肝治愈门诊发展目标1.提高乙肝患者的治愈率乙肝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才能获得治愈。
乙肝治愈门诊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根治乙肝。
2.优化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时间当前对乙肝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门诊部门应该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3.加强乙肝患者的健康管理乙肝患者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包括定期复查、药物管理等。
门诊部门应积极配合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4.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门诊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门诊部门应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升患者满意度。
5.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家人需要了解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门诊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二、乙肝治愈门诊发展措施1.建立完善的诊疗体系建立完善的诊疗体系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门诊部门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加强医疗技术培训门诊部门的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门诊部门应该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能力。
3.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是门诊部门的生命线。
门诊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医疗水平。
4.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乙肝患者通常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需要与其他科室进行协作治疗。
门诊部门应积极与其他科室进行合作,提高治疗效果。
5.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门诊部门应当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乙肝疾病的认识,促使他们更主动地配合治疗。
总之,乙肝治愈门诊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优化治疗方案,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乙肝治疗要有“长远打算”.docx
乙肝治疗要有“长远打算”我国目前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例。
20~40岁是慢性乙肝发病的高峰期之一,由于这些患者正处在家庭、事业的重要阶段,因此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让生活轻松起来是他们迫切的愿望。
济南中山肝病医院客座教授龚守军主任在日前举行的“2009亚太肝病诊疗新成果山东峰会”上指出,慢性乙肝患者应当有正确的治疗态度,立足长远,慎选初始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实现长期持久控制病情,重返轻松生活的目标。
龚守军教授介绍说,相当一部分慢性乙肝需要至少两年以上的长期治疗,但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患者希望通过治疗彻底治愈乙肝,对治疗的预期过高;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中,65%仅愿意承受3年以内的治疗。
龚守军教授认为,这种“急性子治慢性病”的不正确态度,会导致慢性乙肝患者不能树立理性的治疗目标,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最终导致病情反复。
对此,龚守军教授不仅在峰会现场及提醒乙肝患者求医不要心切,走弯路、花冤枉钱,并向患者讲解了他总结出的乙肝治疗的“三大原则和八项注意”,希望患者朋友通过这些经验,能够在少花钱的基础上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乙肝治疗的三大原则一、抗病毒是关键的原则。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三大原则是抗病毒、免疫调节及肝功能保护。
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最关键的治疗措施。
乙肝病毒的不断复制与乙肝病情反复发作、恶化有关,而且病毒量的多少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美国肝病学会(AASLD)、欧洲肝病学会(EASL)、亚太肝病学会(APASL)、及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把乙肝抗病毒治疗作为首先的、关键性的治疗。
虽然乙肝病毒是乙肝的罪魁祸首,因此抗病毒治疗理所当然成为最积极、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根治的手段。
现在有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很好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我国的指南对抗病毒治疗总体目标定为:即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存活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之欧阳育创编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最终稿完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年12月10日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 viridae),基因组长约 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侵入人体后,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包膜,穿入肝细胞质内,然后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在宿主RNA聚合酶Ⅱ的作用下,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mRNA,其中 3.5kb的mRNA含有HBV DNA序列上全部遗传信息,称为前基因组RNA。
后者进入肝细胞质作为模板,在HBV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再以负链DNA为模板,在HBV 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正链DNA,形成子代的部分双链环状DNA,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放至肝细胞外。
胞质中的子代部分双链环状DNA也可进入肝细胞核内,再形成cccDNA并继续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48周
72周
n = 72 n = 55 n = 87 n = 52
48周
72周
HBeAg转阴
HBeAg血清转换
Lau GK,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2682–2695.
7
8
HBeAg 血清学转换作为临床终点: ETV 对比 LVD
48 周之 患者反应比率 (%)
NS
5.11 (0.26)
4.55 (0.55)
NS
3.78 (0.20)
3.92 (0.46)
NS
HBeAg 血清转换及转阴均不代表 HBV DNA 转阴
1. Chu C-J, et al. Hepatology 2002;36:1408–1415. 2. Yuen MF, et al. Hepatபைடு நூலகம்logy 2001;34:139–145.
9
治疗诱导 HBeAg 血清转换后的肝炎复发
• 亚洲地区的研究显示1,2, LVD 诱导 HBeAg 血清转换后的复发率明显高 于西方国家3
研究 韩国; Yoon SK,et al. 台湾; Lee CM,et al. 印度; Alexander G,et al.
复发率
52.0% (1 年) 55.7% (2 年) 45.4% (48 周) 56.3% (72 周) 35.0% (6 个月)
20
“高耐药基因屏障” 等于 “低耐药”
• 耐药基因屏障定义为:出现原发性耐药所需的突变数目1,2 • 耐药的发生率,与抗病毒药物的效力及基因屏障有关
– 采用中度效力、基因屏障低的药物,较可能会导致耐药3
• 预防耐药的最佳方法,是采用基因屏障高的药物进行 单药或联合疗法4
1. Polyak SJ. Future Virol 2008;3:221–224. 2. Lok AS, et al. Hepatology 2007;46:254–265. 3. Zoulim F, et al. J Viral Hepat 2007; 14:29–36. 4. Keeffe EB,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6:268–274.
19
治疗策略的发展: 长期持久病毒抑制的必要性
双重保护
强效的 病毒抑制
+
降低病毒载量至 不可测水平
长期持久的 病毒抑制
CHB 最终 治疗目标1–3
预防病情进展
避免耐药
维持对病毒复制的 抑制
1. Liaw YF, et al. Hepatol Int 2008;2:263–283. 2. Lok ASF & McMahon B. Hepatology 2007;45:507–539. 3. Keeffe EB,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 2008;6:268–274.
• 若采用 HBeAg 血清转换作为临床终点…
大约超过 50% 血清转换后的患者出现复发, 显示这些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1,2
1. Yoon SK, et al. Intervirology 2005;48:341–349. 2. Lee CM, et al. J Hepatol 2002;37:669–674. 3. Alexander G, et al. BMC Gastroenterol 2005;5:29.
100 多数 HBeAg(+) 患者不能通过短期治疗 达到 HBeAg 血清转换
80
60
ETV 0.5 mg/day
LVD 100 mg/day
40
22
20
20
21
18
0 HBeAg 转阴
HBeAg 血清转换
Adapted from Keeffe EB,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6:1315–1341.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前瞻性思考
1992
治疗药物及相关重要研究的时间
REVEAL揭示病毒载量与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的关系7,8 Liaw, et al.: 抗病毒疗法能减缓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
4
1998
2003 2005 2007 2004 2006 2008
IFN 被批准 CHB 治疗1
LVD2
目前的证据显示 HBeAg 血清转换 不应是主要的治疗终点
1. Lin SM, et al. J Hepatol 2007;46:45–52. 2. Hsu YS, et al. Hepatology 2002;35:1522–1527.
6
各治疗药物的 HBeAg 血清转换率相似
现有数据显示,大部分 HBeAg(+) 患者不会在 短期治疗后,达到 HBeAg 血清转换。 在一年的口服抗病毒疗法后, HBeAg 血清转换比率为 12–22%。
HBeAg(-) 患者长期随访期间 之 HBsAg 转阴比率
治疗后年数
Peg-IFN alfa-2a n = 116
1
2
3
Peg-IFN alfa-2a + LVD n = 114
1
2
3
LVD n = 85
1
2
3
HBsAg 转阴
HBsAg 转阴+ anti-HBs
3%
6%
8%
4%
5%
8%
0%
0%
0%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678–686. 9. Novartis. Sebivo® (telbivudine) EU SPC. Feb 2007. 10. Gilead. Viread® (tenofovir) E2U SPC.
Feb 2007.
5
过去对 HBeAg 血清转换的重视,是因为观察到 HBeAg(+) 患者比 HBeAg(-) 患者,有较高的肝硬 化比率1及较快速的病情进展2
12
疾病进展与 HBeAg 状态
• 肝硬化并发症与 肝细胞性肝癌 的发生情况
– 3,233 位华人患者,随访期平均 46.9 个月
年龄中位数及肝硬化并发症/肝细胞性肝癌发生时之 HBeAg / anti-HBe 状态
年龄中位数
Anti-HBe (%)
HBeAg 血清转换 所有并发症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静脉曲张 脑病变 肝细胞性肝癌
10
目前认为,HBeAg 血清转换 并非最佳的治疗终点
随访期 39 个月 (n = 298)
治疗诱导血清转换 n = 116
ALT 缓解 (月数)
HBeAg(-) 肝炎复发率: 96 个月*
HBeAg 逆转率: 48 个月*
14.1
44.0% 24.1%
*通过 ALT > ULN,并有可测 HBV DNA来定义
11
HBV 感染各阶段 血清 HBV DNA 水平的变化
Chu et al. 20021
患者数目 HBV DNA log10 (copies/mL) (Mean ± SEM)
HBeAg 血清转换
37
仅 HBeAg 转阴 p值
12
病发时 HBeAg 转阴时 最后随访
8.12 (0.23)
7.68 (0.69)
ADV3 ETV6
TDF10
PegIFN5 LdT9
*核准上市的首年 1. Zoulim F, et al. J Hepatol 2008;48(Suppl.1):S2–S19. 2. GSK. Zeffix® (lamivudine) EU SPC. Feb 2007. 3. Gilead. Hepsera® (adefovir) EU SPC. 2008. 4. Liaw YF,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1521–1531. 5 Roche. Pegasys® (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2a) EU SPC. Jun 2007. 6. BMS. Baraclude® (entecavir) SPC. Jan 2008. 7. Chen CJ, et al. JAMA 2006;295:65–73. 8. Iloeje U, et al.
6 5.1%
5
4
3
2.8%
2
1
18/354
10/355
0
ETV 0.5 mg LVD 100 mg
Gish R, et al. Hepatology 2006;44(Suppl.1):558A(Abstract 992), and oral presentation at AASLD 2006.
16
自发性血清转 换
n = 182
22.5
p值 0.0370
25% 11.3%
0.0460
< 0.0094
• 治疗诱导的血清转换明显不及自发性血清转换有效:
– HBeAg(-) 肝炎复发率较高且快 – 血清转换较不持久
Lim SG, et al. Hepatol Int 2008;2:A217–A218(Abstract PE1049), and poster presentation at APASL 2008.
13
作为 HBV 感染缓解的指标,HBsAg 转阴且 血清转换至 anti-HBs,是显示肝炎缓解及康 复的最可取终点1
基于现有的证据,HBsAg 转阴是否适用于 临床实践上的治疗终点?
1. Hoofnagle JH, et al. Hepatology 2007;45:1056–1075.
14
4/116 7/116 9/116 5/114 6/114 9/114 0/85 0/85 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