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作用
超敏C反应蛋白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作用史丽君;陈林;周陈姣【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3(000)022【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Methods:Data for 85 consecutive non-Hodgkin lymphoma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nd reviewe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Hs-CRP relative to known prognostic parameters. Results: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times of pa-tients with pre-therapeutic baseline serum Hs-CRP levels of≥4 mg/L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basal serum Hs-CRP lev-els of<4 mg/L (P>0.05). However, the post-therapeutic, early-to-mid serum Hs-CRP level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OS and PFS times (P>0.05).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therapeutic baseline serum Hs-CRP level may be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parameter for the relapse and survival of NHL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The baseline Hs-CRP level can be a major indicator of prognosis in NHL patients.%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预后的关系。
血清LDH和β2-MG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关系
ga e go p . n l so T elv l f DH n 1 rd rn s Co cu in h e e oL a d 2一MG c nb a e sa u i ayciia idc trt lsi h h s a dt rdc 3 a etk na na xl r l cl n iao ca s ytep ae n pe it i n o f o
和 B 一微 球 蛋 白 ( 一M 水 平 , 讨 其 与 N L的 预 后 关 系 。 p G) 探 H 资料 与 方 法
t e p o no i n NHL p te t . h r g ss i a i n s
Ke r s N n—Ho g islmp o ;L ci e y rg n t;p ywo d o d kn y h ma a t d h do e ae 2一Mirgo ui P o n ss c co lb l n; rg o i
微 球 蛋 白 预后
T eCl ia Sg i c n eo H a d h i c l inf a c f n i LD n
一MG Me s rn n P t ns wi o a u i g i a i t e t n n—Ho g i sL mp o . Ja g H n h d kn y h ma in o g,L e h n iP i a g,L o z a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是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组织的实体瘤。
淋巴瘤可发生在躯体的任何部位。
国内以20~40岁占多数,男多于女,并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多数。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很不均一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表现,伴发烧、消瘦、盗汗等,中晚期常有肝、脾大,晚期有恶病质。
现将我院2020~2020年间诊治的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选取我院2020~2020年经病理学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5~75岁,中位年龄54岁。
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7例。
按恶性淋巴瘤国际分期,Ⅰ期22例,Ⅱ期41例,Ⅲ期21例,Ⅳ期16例。
诊断临床以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要紧病症;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引发相应器官的压迫病症;随病程进展,可显现结外侵犯或以结外病变首发;部份患者有发烧、消瘦、盗汗、皮肤瘙痒等全身病症。
结合辅助检查能够确诊,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医治按病理分类的中高度恶性组应以化疗为主,即I、Ⅱ期也应化疗,必要时配合局部放疗,大体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恶性程度高者可别离或同时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博莱霉素、甲氨蝶呤,对病人减缓率及生存期均有提高。
20例患者中采纳CHOP方案化疗14例,CHOP协同放疗16例。
初医治效评判标准按1999年美国和欧洲淋巴瘤工作组制定的NHL疗效评判标准[3]评定,即肿瘤完全减缓(CR)、部份减缓(PR)、疾病稳固(SD)和疾病进展(PD)。
2结果疗效:近期完全减缓(CR))9例,部份减缓(PR)7例,疾病稳固3,疾病进展1例。
初医治效达完全减缓与瘤体切除后无观看指标者(无指标)预后较好,生存5年以上,明显高于部份减缓患者。
3讨论随年龄增加而发病增多,常以高热或各系统病症发病,无痛性进行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较霍奇金淋巴瘤(HL)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远处扩散及常常原发累及结外淋巴组织偏向,大多进展迅速,易发生初期远处扩散。
非霍奇金淋巴瘤评估标准
非霍奇金淋巴瘤评估标准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评估标准主要有国际预后指数(IPI)和国际骨
髓瘤工作组(IMWG)预后评分系统等。
IPI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分期、淋巴结状态、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
根据IPI,患者可分为低危、低中危、中高
危和高危四个危险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0%、29%和16%。
而IMWG预后评分系统则考虑了年龄、血清β2微球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骨髓浸润等因素,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低危、低中危、中高危和高危四个危险组。
在评估非霍奇金淋巴瘤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标准,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Af iit d Tu fla e morHo p t lo a z u M e c lCo l g s ia fGu ng ho dia le e
( a g h u 5 0 ) Zh u M i Yu Qi g i L u Z c u n e l Gu n z o 0 1 9 5 o n n we i ih a ta
差 异无 统计 学意义 。结论 : 瘤病 理 类型 、P 和 结外 器官侵 犯 可能响 NHL化 疗 疗效 的 因素 , 肿 II 肿 瘤 直径 可能不是 影响 NHL化 疗疗 效的 因素 。
主题词 淋 巴瘤 , 非霍 奇金 / 药物疗 法 治 疗结果 @影 响 因素 【 中图分类 号1 R7 3 4 【 献标识 码】 A 3. 文 【 文章 编号1 1 0 一 3 7 2 1 ) 70 1— 3 0 O7 7 ( 0 0 0 —8 20
ABS TRACT Obetv jcie:To a ay e te man fco sifu n ig t e ef aiso n lz h i a tr nl e cn h fi ce fCHOP rgme ti c e i n n
t e tn o — d n n’ y r a i g n n Ho g i S L mp o h ma ( NHL) .M e h d t o s:l 5 p t n s f s ig o e s T— e l NHL o c l 3 a i t i t da n s d a c l e r r B— e l
影响原发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因素分析
・ 临床 探 讨 ・
影 响原发鼻 咽非霍奇金淋 巴瘤预 后的因素分析
介 华
河 南 省鄢 陵 县人 民 医院 耳鼻 喉 科 , 南鄢 陵 河
4 10 620
【 要 】目的 分析 影 响原 发 鼻 咽部 的 非霍 奇 金淋 巴瘤 预 后 的相 关 因 素 。 方 法 回顾 性分 析 我 院 自 2 0 摘 0 7年 1 ~ 0 1 月 2 1 年 1月 收 治 的 7 2例 鼻 咽非 霍 奇 金 淋 巴瘤 患 者 的临 床 资料 。 结 果 影 响淋 巴瘤 预 后 的 因素 主要 有 患 者 的年 龄 、 疫 免 分型 、 临床 分期 、 无 B症 状 、 有 骨髓 浸 润 、 理类 型 、 程 、 否转 移 浸 润 至其 它脏 器 、 疗 方 法 等 ( 病 病 是 治 P<00 )而 与 患 .5 , 者 的性 别 无 关 ( P>00 ) 结 论 对 于 鼻 咽 非霍 奇 金 淋 巴瘤 患 者 应 充 分 掌握 病 情 , . 。 5 根据 临床 情 况 , 对影 响预 后 的因 素进 行 干 预 , 取综 合治 疗 方法 , 提高 患 者 的生存 率及 生存 质量 以促进 患 者预 后 。 采 可
a e mmu o h n tp ,ciia tg , h r sn y tms b n ro i f t to ,hsoo ia y e c u s fd s g ,i n p e 0y e l c lsa e t ee wa oB smpo , o e ma rw n l ain itlgc ltp , o re o i- n i r
C t od 分 期 :期 3 os ls w I 4例 , Ⅱ期 2 2例 , Ⅲ期 1 3例 , 期 3 。 Ⅳ 例
浅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
浅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石晓菁;张晓黎;叶娴;程骁赪;周越;刘清【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7(015)022【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于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接诊的41例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性别、Ann Arbor分期、LDH的水平、IPI评分、肿瘤的表型和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与其总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性别为男性、Ann Arbor分期为Ⅲ期或Ⅳ期、LDH的水平较高、IPI评分为3~5分、肿瘤的表型为T细胞表型、未接受过靶向治疗是影响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总页数】3页(P11-13)【作者】石晓菁;张晓黎;叶娴;程骁赪;周越;刘清【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苏州市肿瘤诊疗中心血液科,江苏苏州 21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2【相关文献】1.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J], 王俊江;周志伟;万德森;陈功;卢震海;潘志忠;李力人;伍小军;丁培荣2.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J], 陈炜;徐燕红;徐瑞容3.宽切缘根治切除治疗伴微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KONG De-shuai;YUAN Jun-jian;CHEN Xiong-fei;ZHANG Lei;ZHAO Xiu-lei;LI Feng-shan;LIU Ru-hai4.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效果观察 [J], 谷敏; 柴晓艳; 沈涵菁; 田亚丽5.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J], 李少玲;付骞千;张甜甜;高大林;翟琼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霍奇金淋巴瘤远期生存影响因素的分析
』
・
51 ・ 9
2 4 治 疗 方 法 与 远 期 生 存 的关 系 .
治达 C R者 5年生存率 (2 1 ) 6 . % 明显高于 P R者 ( . % ) 而疗 53 ,
效 为 s P的 6例 中 3、 生 存 率 均 为 0 所 以 治 疗 本 病 一 定 要 、 5年 ,
重首治疗效 。
表 2 。
表2 5 5例 N HL的 临 床 分期 及 有 无 全 身 症 状 与 远 期 生 存 的 关 系 ( , ) 例 %
2 3 近 期 疗 效 与 远 期 生 存 的关 系 .
表3 5 5例 N L的近 期 疗 效 与 远 期 生 存 ( , ) H 例 %
C R与无指标 者预 后较好 , 5年 生存率为 6 . % , 2 1 明显高 于 P R的 5 3 , . % 疗效为 s P的6例 中仅有 1 、 例生存期超过 1 , 、 年 3 5年生存率均为 0 说 明初治疗效 明显影 响本病预后 , , 见表 3 。
崔丽娟
关键词 : 非霍 奇 金 淋 巴瘤 ; 综合 治 疗 ; 存 率 ; 后 生 预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1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吴晓 萍
自治疗 之 日起 至死 亡 或末 次 随访 之 日止 , 访 按 死 亡 计 算 。 失
14 统 计 学 方 法 .
文 章 编 号 :0 1 9 0 20 )50 1-2 10 - 3 (0 8 0 -580 5
佳 的更换其他化疗方案 。有条件者一般至少完成 6个疗程 。 13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和生存期计算 . 按 17 9 8年全 国抗 肿瘤 药物会议 制定 标准 评 定 , 即完全 缓解 ( R) 部分缓解( R)稳定 ( ) C 、 P 、 s 和进 展( ) P 。生存期计算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NHL的预防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NHL发病风险 。
疫苗接种
接种EB病毒疫苗可预防与EB病毒感染相关的NHL发 病。
早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干预NHL,提高治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乳酸脱氢 酶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 断和病情评估。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等影像学 检查可协助确定淋巴结肿 大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 否有转移病灶。
鉴别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
多有感染史,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较好,抗炎治疗后可 缩小。
转移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 差,一般无全身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沿着 淋巴管或组织间隙直接蔓 延,侵犯周围组织。
淋巴结转移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通过 淋巴结转移,扩散到全身 各处的淋巴结。
血行转移
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以通 过血行转移,转移到肝脏、 脾脏、骨骼等远处器官。
03
NHL的诊断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部位。
分期生存率
早期NHL的5年生存率通常高于晚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 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细胞类型生存率
某些细胞类型如DLBCL和FL的生存率相对较高,而某些侵 袭性较强的亚型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Burkitt淋巴 瘤的生存率较低。
提高生存率的建议
早期诊断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NHL,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癌细 胞标志物的治疗方法,通过干 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发挥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分析
( 四川 省 人 民医 院 耳 鼻 咽 喉科 , I 成 都 四川 607) 1 02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原 发 于头 颈 部 的非 霍 奇 金 淋 巴瘤 ( NHL 的 临 床 特 征 、 疗 和 预 后 影 响 因素 。方 法 回 顾 ) 治
性 分 析 5 例 头 颈 部 NHL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结 果 鼻 腔 和 鼻 窦 2 5 9例 为 最 常 见 的 发 病 部 位 , 次 为 扁 桃 体 1 其 4例 , 其它 1 2例 。最 常 见 的 组 织 学 类 型 为 NK T细 胞 淋 巴瘤 3 / 3例 , 次 为 弥 漫 性 大 B细 胞 淋 巴 瘤 (i uelreBcl 其 d fs ag -e f l
i h e d a d n c . eh d Re r s e t e a ay i o h l ia a a o 5 p t n s wi e d a d n c nt eh a n e k M t o s to p c i n l ss ft e ci c ld t f5 a i t t h a n e k NH L. v n e h
成 都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年 第 7卷 第 2期 02
J un l fC eg uMe i l olg ,02 V 17 N . o ra o hn d dc l e 2 1 , o. , o 2 aC e
d i1 . 9 9 j is . 6 4 2 5 . 0 2 0 . 3 o : 0 3 6 /.s n 1 7 — 2 7 2 1 . 2 0 9
GUQi— i ( p rme t f 0 g g Sih a o i ca o l'Hopi l Ch n d 1 0 2, h n ) nja De a t n OfZr o oD , c u nPr vn i lPe p e s t , e g u 6 0 7 C i a s a [ sr c] Obe t e Tociia e t rs te t n n r g o t so h rma yn n Ho g i slmp o Abta t jci v l c l au e ,ra me ta dp o n si ft ep i r o - d kf y h ma n f c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3-5323.2019.01.009·综 述·儿童伯基特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满杰综述 翟晓文审校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通讯作者:翟晓文,Email:zhaixiaowendy@163.com 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lymphoma,BL)是儿童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lymphoma,NHL)[1 2],占儿童NHL的30%~50%[3]。
BL均有c MYC与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4 5],通常也将c MYC/IG易位作为诊断BL的特异性标志。
目前大剂量增强的多药联合化疗使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总体生存取得显著进步,但仍有部分患儿因化疗耐药、复发或毒副并发症而致预后较差。
本文将从临床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等方面来讨论影响儿童BL临床结局的预后因素,以指导基于风险的分层治疗。
1 临床特点与预后 许多研究证据表明,成年发病、III~IV期、血清高乳酸脱氢酶(LDH)、低血清白蛋白、骨髓(BM)或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二次打击/三次打击等因素均与BL的5年EFS、OS的降低密切相关[6]。
在治疗各阶段对临床特点进行评估,选择最佳分层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1 1 分期 St Jude分期是按照受累范围将儿童NHL分为四期,通常不同期别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有效率及生存率不同。
Sun等[7]用改良NHL BFM 90方案治疗基线水平一致的BL患儿,Ⅰ/Ⅱ期患儿5年EFS%显著优于Ⅲ/Ⅳ期(P=0 039)。
这与Lange等[2]随访观察初诊为Ⅳ期的BL患儿5年OS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 003)结果一致,多变量分析表明Ⅳ期为不良预后因素。
Costa等[8]通过生存分析也得到局限病变者的死亡率较晚期患者明显降低(P<0 001),可能与20%~25%晚期患者合并BM或CNS受侵相关[9 10]。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李剑;焦力;张薇;段明辉;邹农;周道斌;沈悌【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31)005【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30例PPL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段、病理类型以及预后.结果病例中,男性占46.7%,中位年龄为46岁.PPL患者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甚至20%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中位发病至诊断时间为8个月,经支气管肺活检及经CT引导下肺活检的诊断率分别为33.3%和50%,而胸腔镜下肺活检及开胸肺活检的诊断率为100%.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占56.7%.在中位随诊39个月后,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23.3%)死亡.MALT组患者较非MALT组患者有着更低的IPI评分及更好的预后.结论 PP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其诊断较为困难,非MALT类型的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总页数】4页(P574-577)【作者】李剑;焦力;张薇;段明辉;邹农;周道斌;沈悌【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2【相关文献】1.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J], 沈丽达;谢琳;龙庭凤;洪亚然;杨继岚2.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J], 陈炜;徐燕红;徐瑞容3.6例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J], 张可嘉4.CT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J], 马晖5.儿童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J], 饶艳琼; 郭霞; 万智; 沈成奇; 代依灵; 朱易萍; 高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8例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临床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理诊 断 。根据 WHO淋 巴瘤 方案 (0 8分类 : 20 ) 滤泡性
淋 巴瘤 ( C ) F L 5例 。弥 漫性 大 B细胞淋 巴瘤 ( L . D B C )5例 .黏膜 相 关 淋 巴组 织 结 外 边 缘 带淋 巴瘤 L1 ( L) MA T 8例 。 . 1 恶 性程 度 分类 根 据 R A . 3 E L分类 法 f 0 2 中将 20 ) B 细胞 淋 巴瘤 按其 自然病 程长 短分 为 : 1 缓慢 进展 () 型淋 巴瘤 ( 括 MA T和 F L 1 包 L C ) 3例 ; 2 进展 型淋 ()
巴瘤 ( L C )5例 。 D BL1 1 分期 根 据 Musof 良的 A nA b r 外 淋 . 4 sh f改 n ro 结
胃肠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 中图分类 号 ]R3.1 R3 734 ; 75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7720)2 15 4 0 - 0(080- 2- 02 0 0
An Co r l to An l sso i ia t l g c lFe t e r ea in a y i n Cln c Pa hoo ia a ur s l a d o no i fGa t ont si l CelLy p m a n Pr g sso sr i e tna B l m ho s
k-7表达 >3 %组的淋 巴结 累及率 要高于 B 2阴性组及 k-7表达 ≤3 %组 。C 5阳性组 的生存状 况要好 于 i 6 0 d- i 6 O D 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 , k-7表达 >3 %组及 H 而 i 6 0 p感染组生存状况要差于 k-7表达≤3 % 组及 H i 6 O p未感染组 。结论 :B 2 d-、
[ bt c] bet e T s v t li pt g af t e o gso t t a Bcll p o a, A s at O jc v : o be e h cn oa oi le u s f a rne nl e m hm s r i o r e i c h c a r t i s ly i epes no c- , D , i 7a dteif e c f ecb c r yoi( p net nt c ncp t— x rs o f l C 5 K - n l neo lo at l H )if i h i a i B 2 6 h nu H i ep r co o o h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观察黏膜相关淋 巴瘤 及 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 的组织学特 点 , 检测 B 2 k- C 5及 H 。 d-、i 7、D 6 p 对
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的预后因素探讨
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的预后因素探讨
归薇;宋霞
【期刊名称】《白血病》
【年(卷),期】1995(004)004
【摘要】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探讨归薇,宋霞,张俊萍,陈健,王列样,贺建霞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CNHL)是指首发于皮肤的淋巴瘤。
开始皮肤病变比较局限,常不引起患者的注意,以后波及全身。
出现皮肤外侵犯,从而病变进展迅速,难于达到完全缓解(CR)和长期生存...
【总页数】2页(P228-229)
【作者】归薇;宋霞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07
【相关文献】
1.原发性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72例预后因素分析 [J], 陈细女;肖莲
2.鼻型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探讨(附93例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J], 潘战和;管忠震;黄慧强;林旭滨;夏云飞;夏忠军;彭玉龙;蔡清清;林桐榆;姜文奇
3.原发于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116例预后因素探讨 [J], 林显敢;黄开红;谢德荣;刘天浩
4.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效果观察 [J], 谷敏; 柴晓艳;
沈涵菁; 田亚丽
5.原发于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75例预后因素探讨 [J], 杨年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yw rs Mag n mp o s L n — r sria; rg o i Ke o d 】 l a tl h ma ; o gt m uvvlP o n s i y e s
( h r ci l o r a ,C ne ,0 2 1 :0 ~5 9 T eP a t a J u n l ’a cr 20 ,7 5 7 0 ) c 0
非霍奇金恶性 淋巴瘤 (o —o g i S y p o , n nh d k lm hma n
NHL 是血 液 系 统 的 多 发 病 。 我 院 自 17 ) 96年 5月 ~ 19 98年 5月 共 收 治初 治成 人 NHL患者 1 1 0例 , 积 2 为 累 NHL诊 治 经验 , 讨 其 长 期 生 存 的 相 关 因素 , 探 我们 分析 了 l 变 量 与 NHL患 者 预 后 的 相 关 性 , 将 分 2种 现
中图分类号 : 3 . R7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15 3 (0 2 0 .5 70 10 —9 0 2 0 )50 0 .3
Th l t d Fa t r f t ng t r S v va n Pa i nt t n- dg n S Ly p m a e Re a e c o s o he Lo -e m ur i li te s wih No ho ki m ho
DONG l1se g, A NG i — n, I Bi e, t 1. Ch g a s t l Seo d M iia y Un v st Sh g a , 0 4 3 Ql 一h n W_ 7 Jap mi M N — e l h a an h iHopi , c n lt r i ii a y, an h i 2 0 3
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Abtat bet e T n l etepo n si fcoso o - o g i’ l h ma( HL a dt v siaete po — src 0 jci : oa ay rg o t tr f n H d k s y o v z h ca n n mp N ) n i e t t rg on g h
法: 回顾性分析 20 年 1 00 月至 20 年 1 08 月间 18 0 例非霍奇金淋 巴瘤患者的临床 特征 , 结合 随访 资料 , 应用 S S 1.软件进 行统计 P S 40
分析 , 采用 K p n Me r al — i 法对生存概率进行评估 , a e 进一 步采 用C x回归模 型对单 因素分析 中有统 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 多因素分 o 析 。结 果 :0 例 非霍奇金淋 巴瘤患者 中 , 18 男女 比例 约为 1 : , . 1 中位年龄 4 岁 。治疗前 , 11 5 8 6. %的患者为 A nAb rI~Ⅱ期 , n ro
’ p rme to ma olg / c o y De a t n f He t o y On olg ,Th i fl t d Ho p t l f Gu g h u Me ia l g G u n z o 1 0, e Th r Afi e s i an z o d i a a o d c lCo l e, e a g h u 51 0 5
T ANG i n ’CHEN An i PENG en n QI k 。 LANG oh a , a ’ Jamig, we’ , W mig, N Zie , I Gu u ’ QU Qin
C r s 0 dn uh rT N imi , ・ i mr n j 0r p n iga to : A G J n E mal t gm@y h oc m.a e a g : a ao . o c
38例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回顾性探讨
例, Ⅲ期 7 , 例 Ⅳ期 6 , 例 就诊 主要症状 为鼻塞 、 流涕 和鼻衄等 , 1 1 例伴有发 热 、 盗汗或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3 例患者淋 巴瘤 8 细胞为小细胞至大细胞性等多种类型 , 病变 内常见坏死改变 ,5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 , 2 全部 为 T细胞性 。除 6 例早期患者单独
o a i s n s r f c vt a ip i ry n n Ho g i S lm p o a ma i o - d kn’ y l h ma NHL i 8 c s s n 3 a e
z HoNG 0 h n e X o— o g t a l
( e at e to ed a d N c , h nqn a crH si 1 D p r n H a n ek C o g i C n e opt ) m f g a
n ps xs a e t h d B smpo a d c ia i 1 p t n a y t f e , i t s e ta do w i tl s . e l h ma c l n a e c ss, gd t .1 i s ms e rng w a, /r eg o ) T y o e s i l t ae  ̄ e v h n h s h mp l lh n
【 要】 的: 摘 目 分析鼻腔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o— ogi’ l po aN L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N nHdk s y hm ,H ) n m 方法: 回顾性
淋巴瘤的分期及预后
淋巴瘤
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 的恶性肿瘤。
以实体瘤的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 富的组织器官中,最易受累及的部 位有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 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等全 身症状。
不同亚型的淋巴瘤其临床表现、病 理类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很 大的差异。
早期HL预后评分(2005年EMSO)
1、纵膈大肿块, 胸部X线>1/3胸廓内径或CT>7.5cm 2、结外病灶 3、累及脾脏 4、血沉>50mm/h或>30mm/h伴有B症状 5、淋巴结受累区超过3个 6、年龄大于60岁
晚期HL国际预后评分(IPS)
不良因素: 男性 >45岁 IV期病变 ALB<40g/L WBC>15*109/L 淋巴细胞<0.6*109/L
nhl国际预后指数ipi指标0分1分年龄60岁60岁行为状态0或1234annarbor分期i或iiiii或ivldh正常高于正常结外病变受侵部位数2个部位2个部位其他预后指数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flipi2年龄分期hbldh淋巴结受侵部位数
淋巴瘤分期
概况
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逐年 上升,占恶性肿瘤的3%-4%。在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 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 疾病之一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系统肿 瘤病理分类标准,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病理类型, 大体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两大类。在我国,HL占9%-10%,NHL约占 90%。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5.1521.5.15Satur day, May 15,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5/15/2021 9:34:46 PM
伴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伴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王琨;张建华;张睿娟;董春霞;马小雯;申星;陈昆;常舒婷;杨林花【摘要】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分析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WBC >10× 109/L或<4 x 109/L)的B-NH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白细胞计数异常程度分为3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组(WBC >30 × 109/L)、轻度增高组(WBC 10~30× 109/L)、减低组(WBC <4 × 109/L),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评价早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68例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NHL,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3例,轻度增高26例,减低29例;其中位就诊年龄63( 19 ~80)岁,自出现症状至诊断的中位时间为2(0.2 ~120)个月,男女性别比为1.4: 1.病理亚型以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MZ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分期均为Ⅲ/Ⅳ期或白血病期.有B症状者占57%(39/6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升高者占54% (32/59),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占67.7% (46/68),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占56.7% (38/68),骨髓侵犯达91.7%(55/60),伴骨髓纤维化者占28%(15/53).评价早期疗效40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17.5% (7/40),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5.0% (22/40) ;ORR与LDH、血小板计数、首次治疗后骨髓改善情况相关(P = 0.028,P = 0.048,P=0.031).随访截至2018年1月31日,有效随访43例,中位随访时间22( 1 ~ 70)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4个月(95%CI:8.722 ~39.27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个月(95%CI:2.721-23.279),轻度增高组PFS优于其他两组(PI =0.017,P2 =0.026).单因素分析,侵袭性组织学、B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案、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 或PR是OS的预后因素;LDH、白细胞分组、是否治疗、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或PR为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B症状为OS的影响因素,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 或PR是OS、PFS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NHL患者早期就诊率高,但分期均晚,大多数患者出现骨髓侵犯,常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该类患者早期ORR低、整体PFS短,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患者的PFS较好,OS有待进一步观察;早期ORR是OS、PFS的影响因素.白血病期患者接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强化方案治疗可获得较高的ORR.%Objective To raise our understanding of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B-NHL)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leukocyte count at diagnosis,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B-NHL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leukocyte count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who were seen during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7; the clinical features, routine laboratory tests, bone marrow examinations, early responses were summarized.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ere assessed and analyzed fo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clinical prognosis. 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68 patients was 63 (19-80) years.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MZ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were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ical subtypes. The Ann Arbor stage was in III/IV stage or leukemic phase. Patients accompanied with anemia and/or thrombocytopenia accounted for 67.7%(46/68). The proportion of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patients was 91.7%(55/60). Of 53 patients, 15 (28%) were accompanied with myelofibrosis; 40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early response assessment, CR rate was 17.5%(7/40), and ORR was 55.0% (22/40). 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LDH, platelet count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one marrow after the first treatment at early efficacy evaluation. Forty-thre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o January, 2018,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22 (1-70) months, the median PFS and OS were 13 (95%C/:2.721-23.279) months and 24 (95% C/:8.722-39.278) months, respectively. I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B-symptoms were the factors of OS, either CR or PR obtained through early treatment affected OS and PFS. Conclusion B-NHL with an abnormal leukocyte count had late phase, they often had Bsymptoms and abnormal LDH.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was common in most patients, they were often found anemia and thrombocytopenia. A few patients achieved CR or PR after early treatment, they often had a short PFS. So further studies regarding longterm outcomes are required. Either CR or PR achieved through early treatment affected OS and PFS. Patients with leukemic phase could achieve better CR or PR if given ALL-intensive therapy, and more studies are needed.【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9)003【总页数】8页(P327-334)【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计数;骨髓侵犯;无进展生存;总生存【作者】王琨;张建华;张睿娟;董春霞;马小雯;申星;陈昆;常舒婷;杨林花【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7淋巴瘤典型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因素。
方法统计1995年1月-2003年1月确诊的110例NHL患者生存率,并对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初治疗效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7.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74/110)、47.3%(52/110)、36.5%(40/110)。
性别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病理类型低、中、高度恶性比较3、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各期患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全身症状者生存率高于无全身症状者(P<0.01);综合治疗(化疗+放疗)较单一治疗(放疗或化疗)为优(P<0.05);初治疗效达CR与瘤体切除后无观察指标者(无指标)预后较好。
结论影响NHL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初治疗效等,治疗方法是唯一能够选择的对本病预后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以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疗效最好。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综合治疗;生存率;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related to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 Lymphoma(NHL).Methods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related to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 Lymphoma(NHL). 110 patients with NHL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from Jan. 1995 to Jan. 2003. The survival rate in the 110 cases was calculated and several prognostic factors
including patient,s sex, path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e,therapy methods, therapy effects of early stag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of these 110 patients was 87.3%. The 1 year survival rate, 3 year survival rate and 5 year survival rate was 67.3%(74/110 ,47.3%(52/110) and 36.5%(40/110) 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rates were found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The survival rates were affected by path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e, therapy methods, therapy effects of early stages. Conclusion The chief factors of affecting NHL patients' prognosis involved path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e, therapy methods, therapy effects of early stages. The therapy method was the only direct prognostic factor, and the combined therapy was the best one.
Key words:non-hodgkin lymphoma; combined therapy; survival rate; prognosis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克隆性增生的淋巴细胞生物学特性不同,因此显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病程进展快慢不一[1]。
为探讨NHL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对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月所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110例NHL 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10例,男70例,女40例。
男女之比1.75∶1,年龄18~79岁,中位年龄48.5岁。
本组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按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病理分型(Working formulation)[2]分类,低度恶性20例,中度恶性52例,高度恶性38例。
按Ann Arbror会议(1971)恶性淋巴瘤国际分期,Ⅰ期24例,Ⅱ期44例,Ⅲ期24例,Ⅳ期18例;其中A组(无全身症状)22例,B组(有全身症状)88例。
按治疗手段分为单一放疗38例,综合治疗(化+放)50例,单一化疗22例。
1.2 治疗方法
单一部位病变,施行手术切除后全身化疗;Ⅰ、Ⅱ期,低或中度恶性且不伴全身症状者给予放疗;恶性程度高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放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如局部包块直径大于5cm,则配合局部放疗。
化疗方案有CHOP、BCHOP、MOPP等,本组患者均首选CHOP方案,疗效不佳的更换其他化疗方案。
有条件者一般至少完成6个周期。
1.3 初治疗效评价标准和生存期计算
按1999年美国和欧洲淋巴瘤工作组制定的NHL疗效评价标准[3]评定,即肿瘤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
生存期计算:自治疗之日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之日止。
1.4 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