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4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它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基础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不仅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的台阶。
题。
推理,因此,提高。
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几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0-2416:22编辑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时,我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一、说教材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 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探究、 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整 节课的流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 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练习的目 的。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时,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 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精心地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操作活动分两段进行:1. 由具体到抽象。如教材中的例2和例2后面的“做一做”,都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由抽象回到具体。当学生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有了初步认识后,出示小棒、圆片、三角形、正方体等,摆一摆。通过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使学生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更深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
它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基础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不仅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倍的概念、除法的含义)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基础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比较快的,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问。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含教学反思)
4 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一)师生互动说口诀以教师提问学生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7、8的乘法口诀。
(二)生生合作用口诀(课件出示)1.填出括号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3×()=21 ( )×6=487×7=() 8×8=()2.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1)学生讨论方法:用除法列式。
(2)学生汇报想法:用“三四十二”的口诀计算。
(三)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激发兴趣,情境展开(一)引导观察,提取信息1.课件出示主题图:欢乐的节日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1)做了一些小旗要挂在教室里。
(2)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1.学生讨论发现的数学问题。
2.指名回答。
(问题预设)(1)做了多少面旗子?它们是怎样挂的呢?(2)星星每组分几颗?三、类比迁移,建构方法(一)引导解决挂小旗的情境问题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8行旗子,每行7面。
2.学生回答:怎样很快地知道共有多少面旗子?(1)算一算:学生列式计算共有多少面旗子。
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也就是用了哪句口诀?3.改变条件并探究。
结合情境图,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做了56面旗子,要挂8行,每行挂几面?(1)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据除法意义,引导学生列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的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
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
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
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教学反思在本次《表内除法》的教学中,我认真反思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实例,将除法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探究除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3.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除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时存在困难。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2.在教学中,我有时过于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操作活动是重要的,但也需要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改进措施: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引导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一概念。
2.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我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帮助他们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3.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应更加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2)》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课时解决问题(2)
课题解决问题(2)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求积、求商的过程。
重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教案
知识点1:
综合应用乘除
法的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4题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二、知识点二:寻找相应的信息解决问题和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材
第44页第6题(1)我们有18个人,要坐几辆碰碰车?(2)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通用7篇)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通用7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1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既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
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如,“做了56面小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
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
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04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03
二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人教新课标从常老师今天这节课来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1、采用了“使学生获得情境与算理的理解”的策略,促进了学生四维目标的达成。
从运算教学的一般原理上看:一是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中,算法的形成通常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计算过程来理解算理,然后形成算法,缺少了情境,算法就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支撑,缺少意义的理解,学生的思维也无法上升,因此我认为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二是:这个策略能使计算教学的每个环节有效融合。
因为“情境——算法——应用”是计算教学的一般规律。
课堂中,常老师的主题图教学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56÷8得多少,是让学生用以前学习的求商的方法进行迁移,归纳完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自己解决前面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这是应用。
从我们课题组上学期研究的大量课例中得知:计算一般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然后从生活问题抽象出算法,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整个过程中既有情境的认识,又有抽象算理的理解,这样更能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用乘法口诀求商,我认为这样是符合计算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因此常老师在本次课中采用的这个策略是有效性。
2、本次课中常老师还很好地用到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促进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的理解”这个策略。
后测结果表明:根据5×9=45想到除法算式,能够写出来的占100℅.这说明学生已经弄清楚了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了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从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常老师不但注重外在形式的观察、交流,而且还将新知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并且用三个相互关联的“想到什么”,来沟通乘除法的关系;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
所以在沟通乘除法关系时,常老师并不是空洞的让学生说求商方法,而是用三个关联的“想”:根据口诀想算式;根据乘法想除法;根据一个算式展开联想;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就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很好地帮学生整理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表内除法》的教学反思范文
本次教学反思的课程是关于《表内除法》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除法的概念和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并且也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准备方面在准备《表内除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同时还做了多次备课。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备课内容并没有完全贴近教材内容。
在的备课过程中,我要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和课程要求,更好地备课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
二、教材解析方面在这节课中,我在上课前做了很多的教材解析工作,我通过查看有关电子教材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了本节教学内容,并撰写了相应的教材解析。
在课堂上,我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解释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点,在课堂时间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更有效的解释方法和策略。
三、课堂管理与互动方面在我的上课中,我感到我的课堂管理有待提高。
当我讲授知识点时,我有时会发现一些学生没有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课,而是用课本上笔画画或者看其他东西,这会影响到我的教学进度和效果。
在今后,我需要更全面考虑课堂管理与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创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四、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发现学生们对《表内除法》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
在测试环节中,许多学生有很多错误的观念,我需要更好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去实践和应用知识点。
这节课上,我发现了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将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一起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和成果。
二单元教学反思《表内除法》
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反思《表内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学生在二年一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以及乘法口诀表,二年二期在有乘法计算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且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旧知识新教改教学中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班班通课件动感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平均分,平均分12支笔,平均分15个苹果图片,帮妈妈分筷子等等等等。
学生经历多次平均分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通过直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学课本31页的例题4《儿童商店》时我准备了一些实物,让学生到老师的商店来买东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自然想到要买东西就先得知道物品的单价、数量才能算出要买物品的总价。
所以我故意不直接告诉学生物品的单价,而是间接告诉他们15元可以买5个小皮球,让学生想想通过这条数学信息能知道什么,能求得一个皮球多少钱。
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合理组织作业练习。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商,我为学生提供密切联系除法平均分的训练内容,并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注意了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的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
该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正常表内除法求商及余数,(2)表内被除数只有个位数时的求商及余数。
2. 教学目标分析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 能够使学生掌握表内除法中“求商及余数”的计算方法;2) 能够让学生更熟练地应用所学的表内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本次教学的重点是:1) 掌握表内除法的求商及余数的方法;2) 熟练掌握表内除法求商及余数的计算过程,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而本次教学的难点应是:1) 对表内被除数只有个位数时的求商及余数计算比较难;2) 对于较大数相除时,容易出现数的分配等不同计算方式。
4. 教学方法及手段分析本次表内除法二教学,我主要用到了问答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及实验室实践法。
首先,我使用问答式教学法,先对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释;最后,在讲授完求商及余数的计算方法后,再检验学生对本次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
其次,我使用讲授式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再次,我使用实验室实践法,利用数字配合利用程序设计软件,并以实验室示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表内除法中的求商及余数的计算方法。
5. 教学效果分析本次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1)学生对表内除法中的求商及余数的计算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表内除法求商及余数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对实验室模拟实践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在学习运用表内除法时,能够灵活把握。
4)学生对表内除法求商及余数的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并愿意在生活中运用表内除法求商及余数。
人教版数学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课后反思表内除法(二)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认识了除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表内除法(二)在计算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1、除法计算练习:准确、快速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各部分名称以及计算都比较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不需过多的学习除法计算,重点放在理解主题图图意上,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找到计算方法。
在计算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马上想到乘法口诀,报出商。
再根据口诀想想还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
工练习时,可大多采用师生口答的形式: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除法算式;老师说一个除法算式,学生立即说出乘法口诀,报出商,并列出另一个除法算式等。
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口述。
对反应比较慢的同学,可先用2-6的乘法口诀引导练习,再用7-9的乘法口诀练习。
经过多种形式、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基本的除法计算能力都能熟练掌握。
2、混合计算练习:审题、分步、仔细计算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
但对加减乘除混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
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顺序。
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
一定要进行练习的强化,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后计算。
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3、解决问题:创情境、观主题图,重表述、说思路,最后列式:分步-综合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自己说:说条件、提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04表内除法(二)-教学反思06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人教新课标《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二年级表内除法(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了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用迁移的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对于学生学会表内出发的求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经历探索出发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具体做法为:一、创设情景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背乘法口诀的练习,复习已经熟练掌握的旧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
二、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本课的教学,创设了“六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们数学的问题情境,将学生自然顺畅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充分利用主题图,先从整体按一定顺序观察整幅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画中,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一数每一行有多少面小彩旗,数一数有多少个气球和有多少个风车,通过亲身感受,然后列出式子,再根据口诀来求得商是多少的方法,进而掌握学习怎样用7、8、9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没有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数一数每一行有多少面小彩旗,数一数有多少个气球和有多少个风车,通过亲身感受,然后列出式子,再根据口诀来求得商是多少的方法,进而掌握学习怎样用7、8、9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教案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科书P38例1,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P40“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师:我们已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书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探究新知识1.观察教科书P37主题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这个班的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庆祝欢乐的节日。
我们小朋友也有欢乐的节日呢!(“六一”儿童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为我们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做好准备。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学情预设】学生会逐句读出图中学生说的话,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带着数据去了解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汇报,提出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以上的三条信息可能会分别提出如下三个问题:(1)一共做了多少面彩旗?怎样挂这些彩旗?(2)平均每组分几颗纸扇花?(3)心形气球可以摆几行?二年级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尚弱,教师可视其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若学生没有提出问题(3),可忽略。
2.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1,回顾乘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已经挂好了彩旗,大家一起来看看,你能看出什么吗?【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每行有7面彩旗,总共有8行。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说课稿及教学反思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4.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
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
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
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
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
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4表内除法二4.2练习八教学反思新人教版20200405223
练习八1.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二)
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认识了除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表内除法(二)在计算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1、除法计算练习:准确、快速
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各部分名称以及计算都比较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不需过多的学习除法计算,重点放在理解主题图图意上,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找到计算方法。
在计算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马上想到乘法口诀,报出商。
再根据口诀想想还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
工练习时,可大多采用师生口答的形式: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除法算式;老师说一个除法算式,学生立即说出乘法口诀,报出商,并列出另一个除法算式等。
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口述。
对反应比较慢的同学,可先用2-6的乘法口诀引导练习,再用7-9的乘法口诀练习。
经过多种形式、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基本的除法计算能力都能熟练掌握。
2、混合计算练习:审题、分步、仔细计算
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
但对加减乘除混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
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顺序。
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
一定要进行练习的强化,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后计算。
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3、解决问题:创情境、观主题图,重表述、说思路,最后列式:分步-综合
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自己说:说条件、提问题。
再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分成两步。
分步计算掌握后再尝试练习将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
多说精练,重交流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