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1. 引言1.1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手工艺技艺、绘画、雕塑等形式,传承和展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文化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民众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
1.2 困境的现状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传承人和传承机构。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许多传统技艺已经失去了传承人,很多技艺和工艺面临断代的危险。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空白期,需要寻找新的传承模式。
二是市场化导致传统技艺流失。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很多传统手工艺品被替代,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也受到了挑战,传统文化在商业化的大潮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是环境污染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环境受到了破坏。
这些文化遗产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变得愈发稀缺,传统工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些困境使得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只有认清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1.3 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在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保护措施的落实显得尤为紧迫。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持续性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通过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活动和传统的手工艺技艺等非有形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音乐面临着改变、消失甚至失传的风险。
保护传统音乐成为当代社会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保护传统音乐需要从政策法规层面入手。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传统音乐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音乐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和基金,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还应鼓励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传统音乐专家和研究人员,推动传统音乐的系统整理、研究和传承。
保护传统音乐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学校应当将传统音乐纳入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情和认同。
还应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和项目,为有志于从事传统音乐的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人们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传承者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
保护传统音乐需要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
传统音乐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因此传承人的培养至关重要。
应该从小将传统音乐传承者的选材和培养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招募合适的传承人,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指导,传授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表演技法和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还应鼓励传承人积极担当起传统音乐传承的责任,通过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宣传和展示传统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统音乐的传承队伍中来。
保护传统音乐还需要加强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工作。
传统音乐应该有更广泛的舞台和传媒宣传,向公众展示其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音乐节、文化展览等活动,推动传统音乐艺术的交流和展示。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音乐进行录制和保存,制作影音作品和科普资料,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传统音乐。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 三 )加快 出台非物 质 文化遗 产保 护 的法律 法规
为 了使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原 创 人 、传 承 人 、 传 播 人 的 个人
个 民族 智慈 与精 神 的体 现 。 因此 ,非 物质 文 化概 念 属于 文 化 的 权 益 与 公共 利 益得 到 更有 效 保 护 , 就 必须 依 靠法 律 所具 备 的 普 此 ,加 快 国 家层 面 的立法 进 程是 当 务之 急 。在加 强 非物 质 文化 法 律 法 规保 护 的 同时 ,还 要加 强执 法 力度 。只 有严 格 依照 保护 文 化
来 表示 一 ‘ 定 的社 会 、一 定 的 民族 、一 定时 期或 全 体人 类遗 留的 一 的保护 通 过 口传心 授 来传 承 的 一种 非物 质 载体 的 文化 。它不 仅 是历 史 留 并加 强专 业 人才 队伍 的建设 。 一支 高 素质 ,高 水准 ,高效 率 的非
给 我们 的 宝贵 精 神财 富 ,更 足作 为 全人 类 文化 遗 产 的重 要组 成 部 物 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队伍 ,是 为 实施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全 面保 护 的工
分。
作的 重要前 提 。 而在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保 护 工 作 中 ,传 承 人 是 作 为 保 护 工 作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是人 类 世世 代代 相 传 的 ,是 与各 族群 众 的 生
活 密切 相 关 ,它 还是 以 一 种 无形 方 式 而存 在 的传 统文 化 。诸 如 各 的核 心载 体 , 因此 ,需 要 建立 一 ‘ 套 完 善 的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传承 人 种 民 间 民俗 、传 统知 识 、传 统 表演 、民间 歌 舞 、 民间故 事 、地 方 的保 护机 制 。首 先 ,要 建 立 以传承 人 为非 物质 文 化命 名 的制度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 人类的创造力 :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本质
人类 的文化遗产都代表 着一 定时期人类 的生产和文化水 平 。 动
态存在 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更是人 类活 生生 的创造力 的结晶 ,可 以
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类创造 力的见证。无论是 工艺 、 技巧还是 表 演形式 , 都意味着传承人群在某 方面取得 的独 特的成 就。
“ 文化遗产” 中鉴别 出来? ( 自我体 认: 一) 非物质 文化 遗产的确认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 们承袭 的前人创造 的文化或文化 的产 物 . 是一 它 种文化 的 自然积淀 , 在很大程度 上并不 需要每 一个文 化分子( 的 人)
首先 , 于文化艺术 而言 ,越是 民族 的, 对 “ 就越 是世界 的” 。特别
是 在当今全球 化越演越重 , 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 汹涌之际, 民族传统 文 化的保护 与利用 、 承与变 迁 、 传 创新 与调适 成为 民族研究 与工作 中的重大 课题 。对传统 文化的重视程度 , 是一个 国家和 民族文明 也 程度 的重 要标 志 ,能够体 现一个 国家和 民族发展演进 的 自 水平。 觉 文化作 为 民族凝 聚力 的根 本要素 , 国家经济 、 对 政治 等社 会生 活的 各个方面 , 有着 巨大 的作用力 和影 响力 。文化资源 、 人文环境和民族
被各群体 、 团体 、 时为个人所 视为 其文化遗 产 的各 种实 践 、 演 、 有 表
表现形式 、 知识体 系和技 能及其有关 的工具 、 实物 、 艺品和文化 场 工
所 。各个 群体和 团体 随着其 所处环境 、 自然界的相互关 系和历史 与 条件 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 代相 传的非 物质 文化遗产得到 创新 , 同时 使他们 自己具有 一种认 同感 和历史感 , 而促 进了文化多样 性和激 从
浅谈国内非物质文化保护看法作文
浅谈国内非物质文化保护看法作文咱今天来唠唠国内的非物质文化保护这事儿。
咱中国啊,那可是有着数不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
像京剧,那可不得了,那些个演员们在台上,一会儿咿咿呀呀地唱着,一会儿甩着长长的水袖,那小眼神儿,那身段儿,简直绝了。
还有剪纸呢,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老奶奶或者民间艺人的手里,咔嚓咔嚓几下,就变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或者是漂亮的花花草草。
可是呢,这些宝贝现在面临着不少麻烦。
咱先说说现在的年轻人吧,都被那些流行文化迷得晕头转向的。
什么流行音乐啊,偶像剧啊,都把年轻人的魂儿给勾走了。
好多年轻人觉得京剧啊这些传统的东西太老气了,听不懂也不想去了解。
这就好比在一个满是汉堡薯条的世界里,你让他去吃窝窝头,他肯定不乐意。
再说说传承的问题。
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靠老一辈人在坚守着,那些老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比如说制作传统风筝的手艺,会这门手艺的人都快成珍稀动物了。
因为这学起来可不容易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赚的钱可能还没有出去打工多呢。
这就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学,那这门手艺可不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了吗?还有就是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得太快了,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被现代化的浪潮给冲击着。
比如说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以前过年的时候,那是各种讲究,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事儿做。
现在呢,很多人就是吃个年夜饭,放个鞭炮,其他的习俗都被简化了,有些甚至都被遗忘了。
咱们老百姓呢,也可以出份力。
比如说多去参加一些传统文化的活动,带着孩子去看京剧、听评书什么的。
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这些东西,说不定他们就感兴趣了呢。
就像我小时候,我爷爷经常带我去看那些民间艺人捏泥人,我当时就觉得特别神奇,就这么一块泥巴,能变成孙悟空、猪八戒。
然后我自己就也想试试,虽然捏得不像样,但好歹是有了兴趣嘛。
而且啊,咱们可以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的东西结合起来。
就像有些时尚品牌会把传统的刺绣元素用在衣服上,这一结合,又时尚又有文化底蕴。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若干问题与建议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若干问题与建议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和范围及其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悠悠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携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很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危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做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做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了,应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保护、传承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和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源于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8月28日批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该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发展。
”《公约》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典故与传说等);2.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等);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包括传统节日、民族节日和传统习俗);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包括生产和生活知识、传统医药、宗教信仰等);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包括民间美术和公益类、生产类、商贸类手工技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非遗的保护传承,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先进文明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明多样化及可持续发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浅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
5000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形成了中华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特定民族或群体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它的消亡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征的消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口耳相传,因而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
一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后的记录手段和技术条件下,基本无法恢复或再生。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
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一些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迅速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人员短缺,出现断层;如民间戏曲、戏剧在衰落,年画、剪纸、皮影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已经灭绝。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力度不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及人才的培养,传承渠道不畅等。
因此,采取合理的对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首先,要提高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国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及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人在这里面起一个主导作用,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保护程度的高低。
但就我国目前的国民素质来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提高全民素质这句话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现在看来似乎作用不大。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中国教育体制上的问题是一个根本原因,很多学校不大注重学生传统道德品质,民族意识的培养。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和多样性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的独特标志,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当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现状和问题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形式,如唱歌、舞蹈、手工艺等。
其中以苗族、侗族的传统文化最为丰富多彩。
苗族、侗族的歌舞文化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族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出对自然、对祖先、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情。
黔东南地区的手工艺制作技艺也非常独特,如苗族的织布、刺绣等,侗族的银饰、竹编等,这些手工艺品都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了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二、保护现状和问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黔东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1. 传统技艺失传: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艺逐渐失传。
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这导致了传统技艺的断代传承。
2. 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的矛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旅游开发的资源,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
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被改编和歪曲,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
3. 保护体系不健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都对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保护对策为了有效保护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加强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和政府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增强保护意识。
2. 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加大对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者:额日登其美格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第11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是我国文化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人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方式,但是受到当时战乱的影响,人们无暇顾及。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对本国的文化也形成了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就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博物馆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和人们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展现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比如风俗习惯、信仰、生产的各项技术、知识、文学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时代历史的缩影,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的体现,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
针对国家和民族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传承的历史,是国家和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了很多历史时代中的封建糟粕,但是大部分是民族历史的精华,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文化遗产来说更加的鲜活,因为这种文化是依附于民族和群体的传承和发展的,并不是死的。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提高传承人和相应的专业人员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部分都是人们口心传授,或者是技能的传递,这些人掌握着中华传统的艺术和精髓,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象征。
我国杰出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传承人都是文化的宝库,身上具备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具有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者。
当前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非物质的保护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传承者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提高传承者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文化的顺利传承,避免非物质文化的遗失。
(二)重视教育的传播方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过程中,教育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工作。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中国苗、侗、布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民俗、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口述传统和社会实践等形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措施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黔东南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势复杂,民族众多,文化多元。
在这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歌舞、布依族的亲属称呼等,都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展现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是黔东南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黔东南,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各民族的语言、习俗、传统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比如苗族的长桌宴、侗族的踩堂等,都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黔东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在黔东南地区,设立了一些传统文化保护基地,包括苗族村寨、侗族歌舞表演场所等,这些基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得到了国家级、省级的支持和资助。
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歌舞等项目都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和保护。
这些举措为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尽管目前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与思考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度越来越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在火热进行中,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它的意义都显得尤为重要,认识之后我们应当如何有效的对它进行保护,作为大学生我们又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思考从第一次提出“文化遗产”这个词到现在,人们已经对文化遗产这个词有所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一些文化遗产提出后便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与赞赏,比如剪纸、民间音乐与舞蹈、曲艺等,人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非常熟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今年来的一个热点。
本文我浅谈自己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浅谈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就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已不陌生,我们也能够随口就说出几个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直以来的理解是否就是正确的呢?资料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有三个必要条件:1、群体或个人;2、文化空间和环境;3、认同感和历史感。
每个遗产都属于某一个特定民族的集体表述与记忆,即“过去”与“现在”到“将来”的联接纽带,没有这种表述与记忆便失去了“自我”,消弭了“认同”。
2我认为,从字面来看,“非物质”就是指不是通过物质流传下来的,而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以一定的物质形式留下来,它可以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可以是口头或者动作的表演,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活动。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黔东南是中国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个地区特别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的文化独特性的体现。
保护和传承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谱写中国文化多样性,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黔东南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比如“瓮灌节”、“朝阳节”等等。
这些节日既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
保护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保护了当地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保护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黔东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互联系的。
当地举办的各种民族文化节、传统舞蹈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保护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地民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社区和一个民族的认同感的体现。
当地居民通过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对当地文化的自信心。
保护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资金支持。
当地居民和社区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相关保护活动中来,传承和发扬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黔东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当地民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民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性文化现象、实践和传统。
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传统音乐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和冲击,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传统音乐的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一、传统音乐的定义和特点传统音乐是指源于民间、民族传统的音乐形式,包括歌曲、器乐、舞蹈音乐等形式,是特定文化和地域背景下的音乐创作和传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传统音乐通常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传统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承性:传统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2. 地域特色性:传统音乐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3. 社会功能性:传统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娱乐、宗教仪式、社交活动等,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口头传承性:传统音乐通常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缺乏书面记录和标准化的表达方式,传承形式较为脆弱。
二、传统音乐保护的挑战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困难:传统音乐的传承通常依赖于口头传统,随着传统文化的淡化和社会变迁,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了解程度逐渐降低,传承面临困难。
2. 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各种外来文化和音乐形式的冲击,使得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市场和传播的空间。
3. 原生态环境丧失:许多传统音乐形式在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原生态环境丧失,导致传统音乐的栖息地和传承环境受到破坏。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作者:赵奕珂高春惠子石志鸿来源:《大观》2015年第07期项目来源: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310476063摘要:以河南地区为例,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存在着许多优秀的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享誉中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花木兰传说和盘古神话等。
而驻马店市更是存在着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
虽然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但依旧有许多传承和保护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以东岸核桃雕花工艺为例来分析此问题。
关键词:传统民间工艺;传承;保护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数不胜数,形成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其中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而无形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更难被人记录和保存下来,因为他们多数不是以书面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技艺和口口相传的方式。
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外来新鲜事物对人的冲击,使得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衰落甚至失传的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东岸核桃雕花工艺是怎样面对如今的时代呢。
一、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历史在河南有各种各样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豫剧,有古老的神话传说,更有充满着手工艺人心血的民间工艺,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就是其中之一。
以驻马店市的上蔡县最为出名,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虽然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核雕方式,但内容,形式和手法都有所差别。
比如在驻马店市人们种植了许多桃树,因此在选材上物尽其用,采用的是当地的野生核桃,从而节约成本。
这种核桃虽然体型较小,但是不易碎裂,能保存上百年不会腐烂,及其坚固,对在上面雕刻各种图案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小小的桃核看似不起眼,但是想要在这上面雕刻图案,也要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缺一不可。
工具也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工序上使用不同的工具来雕琢。
因此在核桃雕刻的鼎盛时期,艺人手法非常精湛且雕刻出的作品小而精细,做工十分考究,在名门望族中很受欢迎。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需要得到适当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传统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保护传统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传统音乐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面临许多挑战,如受众的减少、传承环境的恶化和技艺传承的中断等。
大量的流行音乐和娱乐形式也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受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传统音乐的创作、演奏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音乐保护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传统音乐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保护传统音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传统音乐的调研和整理工作,深入了解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奏技巧和表演形式,建立准确的档案和文献资料。
其次是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设立专门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年轻的音乐人才,传授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节、音乐比赛和音乐会等活动,增加传统音乐的曝光度和受众群体。
传统音乐保护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加大对传统音乐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传统音乐的知识产权,提高传统音乐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有关传统音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文化传承、民族认同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
为了保护传统音乐,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传统音乐的调研和整理工作,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传统音乐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度。
浅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看法
浅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看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几点看法:
1. 意识提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众的意识提升和参与。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 传统技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许多传统技艺和手工
艺等,这些技艺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
为了保护这些技艺,需要加强对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其中,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3. 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与特定的社区或地域联系在
一起,社区居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角色。
因此,社区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相关保护活动,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责任感。
4. 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特色,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在保护过程中,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冲突,促进文化多元共存。
5. 国际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跨国界的特点,因此,国际合作和交流在保护工作中非常重要。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在保护过程中
需要加强意识提升、传承技艺、社区参与、尊重多样性和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作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场所,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县级文化馆应当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本文将就县级文化馆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探讨,共同探讨一些举措和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资料库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和资料库。
县级文化馆应当着力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包括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实物资料等在内的完整档案和资料库。
通过档案和资料库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方便了对非遗项目的研究和挖掘。
二、策划举办多样化的非遗保护活动县级文化馆可以通过策划举办多样化的非遗保护活动,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可以组织非遗展览、非遗传统技艺培训、非遗文化节庆等活动,吸引公众的参与和关注,推动非遗项目在当地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向公众普及非遗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三、加强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加强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是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
县级文化馆应当加强对本地区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工作,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同时加强对非遗项目的认定和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申报和保护工作,可以更好地保护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确保非遗项目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非遗传承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非遗传承工作已成为一种重要方式。
县级文化馆可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建立非遗数字展示馆、开展非遗项目的线上展示和传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研究和保护等,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非遗传承工作,让非遗项目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浅谈对非遗保护的认识
浅谈对非遗保护的认识从“非遗”自身发展条件看,原材料缺乏、传承人缺失、市场萎缩是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首先分析一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许多乡土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以前每到夜间,大伙儿都会聚在树下、弄堂里夜谈闲聊,白天一起到田间劳作,共同交流的时间很多,逢年过节,组织的狮子班、罗汉班、坐唱班、莲花、舞龙、走马等各种传统行会闹腾得红红火火。
而现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已不多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群众娱乐活动内容越来越多样化,电视节目成了中老年人的主要休闲生活,网络、舞厅歌厅点据了青少年的休闲时间。
这些现代娱乐方式极大地消弱了人们参与传统娱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无意间使乡土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2、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冲击着传统手工业。
现代工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不容忽视,包括工具机械的制作、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等各个行业。
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几乎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制作。
例如,一些工厂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把铁水铸入模具,几分钟就完工,降低了成本,传统手工制作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现在人家里使用的器具都是以塑料制品为多,传统木制品只在婚嫁用品上有市场。
解放前,很多城市都有染坊十多家,还不包括一些挑担上门招揽生意的个体染匠,可见盛况一斑。
棉花被已经被拆洗更方便,更暖和的被套和羽绒被所代替,逐渐失去了市场。
不可否认,经济效益低下,需求市场萎缩,是传统手工业的局限性,上述种种,无不表示,现代工业已经把传统手工业逼入了死胡同。
3、文化传承人后继无人。
当一种行业成为谋生手段时,其经济效益是其发展的重要标准。
老艺人多数处于下面三种境地:停业改行的居多;以农业生产为主,有需求时生产;还在维系本行的,显得力不从心,无以为继,收入微薄,日子困顿。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县级文化馆作为地方文化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县级文化馆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一些具体的举措和思路。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登记工作县级文化馆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小组,深入田野进行调研,走访民间艺术家和传承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形态和传承情况,形成详细的调查报告和登记档案。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为后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培训县级文化馆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传统艺术大师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培训,包括技艺传承、传统工艺技术、相关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技艺示范、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爱好者从中获益,增强他们的传统技艺和文化意识。
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推广活动县级文化馆可以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出、展销等活动,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公众,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关注度。
可以借助当地的重大节庆活动、文化艺术节、旅游节等场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推广工作,吸引游客和民众参与,激发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县级文化馆可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建立专门的传承工作室或培训中心,提供传承人和爱好者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场所。
传承基地可以展示传统工艺品,设置互动体验区,举办非遗表演和工艺制作活动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和保护法规宣传工作县级文化馆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相关专题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经验总结,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要: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体现出一个民族
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和历史的纪念碑。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记忆,且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同时是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物质和文化基础。
因此,要科学保护和管理我国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维护文明
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五千年的见证,散落于华夏大地的文化遗产便是那文明的结晶,是纂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石碑。
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文化遗产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
因此,探究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是刻不容缓的。
(一)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破坏现状
文化遗迹,又称自然和文化遗产迹,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历史、教育、观赏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物、现象及其保留或遗迹地. 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对于研究人类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迹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的文化遗址就是由地震、海啸这些不可抗力破坏。
例如,在汶川地震中,都江堰二王庙遗址遭到严重破坏。
当然,自然损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这么简单,风雨侵蚀也是一个典型代表。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损害也是不可忽略的。
中国古长城是国人的骄傲,更是世界的奇迹。
但近年了,由于包括修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内蒙古境内逾1/5的古长城在地面上的部分已经不见痕迹。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要许多土地。
有部分文化遗产就是由于建造楼房拆毁的。
其实,战争的破坏力也很大。
战争破坏的不仅是国家,更是文化。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民族素质,塑造高尚人格。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必须把人民大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把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创造作为文化兴盛的根本力量,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必须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破除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文化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必须不断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创造文化发展新优势。
(三)文化遗产破坏的保护措施
国家方面:要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
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与地方积极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关系。
将保护与建设、政府职能、资金保障、社会监督、公众参与联系起来。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为保护工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重要基础保障。
要通过编制规划大纲,掌握遗址的现状,了解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为规划编制提供扎实的基础材料;同时加强法制及执行力度,对于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以及工作不利者严惩不贷。
科学合理地编制保护展示规划,避免盲目性,增强可操作性,加强评估工作,客观分析开展工作所具备的条件,从而保证主管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
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多么重要。
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
博物馆或展示中心,进行保护工作。
要继续做好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申报,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紧密联系起来。
公民个人:促进遗产保护立法,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从自身做起,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再者,发现文物古迹遭到了破坏(主要是人为破坏)后,请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联系(每个县市都设有文物管理所,联系电话可在当地114查询到),发现有人盗掘文物赶紧打110报警。
(四)国外好的方法: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和历史的纪念碑。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历史记忆,且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同时是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物质和文化基础。
因此,要想科学保护和管理我国的文化遗产,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1.建立“法定历史中心区”,实行“整体保护原则”。
2,完善和扩大博物馆建设。
3,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并设定文化遗产保护日。
4,贯彻落实“文化遗产可持续保护政策”
文化遗产,承载着多少斑斓的历史,流淌着多少岁月的掌纹。
当灿烂的文化遗产正遭受
着残酷的破坏,只有各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才能挽救我们无价的文化记忆。
参考文献:
1、文化遗产环境价值的认识过程及其保护意义——罗佳明
2、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论文集——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
3、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顾军,苑利
4、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