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讲义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文化人类学课件A-PPT文档资料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民居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文化退化论:人类文化的早期是一种“半 文明的状态”,后来,人类向两个方向发 展,一个方向朝现代文明人也就是西方人 发展,另一个方向朝“野蛮人”即非西方 人发展。 • 泰勒:不否定退化,但更强调进步与进化。
分,或者甚至是一小部分。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泰勒《原始文化》: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 是取决于:1. 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2. 生活环 境的普遍相似性。 • 问题:多相似算是“相似”?“一致性”的结论 还是由于研究的民族不够多,不够细 • 泰勒的从蒙昧到文明的文化标度:澳大利亚 (土 著 ) 人 、 塔 希 提 人 ( Tahiti ) 、 阿 兹 泰 克 人 (Aztecs)、中国人、意大利人等。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与解释人类学
人种学
• 人种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 古希腊、罗马。 • 中国古史中也有很多人种学资料。《史记》 即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 鲜列传、西南夷列传
• 中国的社会学如果要本土化,在理论上该 如何做?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澳大利亚土著属游牧 民 族, 分 散在 整 个澳 大 利亚 。 在欧 洲 人占 领 澳大 利 亚之 前 ,共 有500多个部落,人数 达 75 万。澳大利亚土 著 人的 文 化是 全 世界 历 史最 悠 久 , 迄 今仍 充 满活 力 的文 化 。艺 术 是土 著 人生 活 的中 心 ,因 为 艺术 与 宗教 有天然内在的联系。
文化人类学第一讲-学科概述
课程参考书目
[美]W.A.哈维兰著、瞿铁鹏等译:《文化人类学》 (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 版。 [美]康拉德· 菲利普· 科塔克《简明文化人类学:人类 之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2 月 1日 ) 。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 王铭铭著:《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4)文化人类学 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不存在独立于文化之外的人。没有文化就没 有人类。 文化人类学正是从文化的层面对人进行认识 和理解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人的文化来认 识和理解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进行解释。
4、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人类学与民族学: 民族学也是产生于西方的学科。民族学英文 ethnology这个词汇起源于希腊文,由ethnos(族 体、民族)和logos(科学)两字组成,从字面意 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 欧洲大陆:民族学 英美:文化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
文化人类学
2016.3
第一讲 人类学的本质特征
一、什么是人类学(Anthropology)?
1、人类学的产生: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 anthropos(人)和logia(科学)。 人类学产生的背景:西方世界的全球性扩张 。世界各大陆 之间不同的“种族”正是在那个所谓“地理大发现”时代发
1)体质人类学 一是研究人类如何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过程(历时)。
二是研究现代人类的生物多样性(共时)。主要是找 出人类各项差异的形态并加以描述,同时也解释这 些差异存在的原因,比如环境因素。 人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哪种人进化得更好? 法医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讲义第二部分
单系继嗣群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婚姻、经济、政治、宗教等四个方面。
1.婚姻功能
单系继嗣群具有调解婚姻关系的功能。在继嗣群内部,一般都禁止通婚。世系群、氏族,有的甚至包括胞族在内,均将乱伦禁忌扩大到所有被认为属于单系亲属的人们中间,实行外婚制。
2.经济功能
单系继嗣群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上。在单系继嗣的社会中,土地、农业用水、狩猎的山林、捕鱼的河段,甚至包括部分产品等都归继嗣群所有。继嗣群成员对生产资料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和分配权。
2.旁系血亲(包括自然旁系血亲、拟制旁系血亲)
(二)姻亲
姻亲是因婚姻而形成的亲属。其下分为直系姻亲和旁系姻亲两类。
(三)配偶
配偶是一种特殊的亲族类型。配偶基于婚姻而形成,也基于婚姻而存在。
二、亲等
衡量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尺度被称为亲等。一般而言,亲等多则关系疏远。从世界范围看,亲等制主要分为两类,即等级亲等制和世代亲等制。
双边继嗣,是个人同时通过父方和母方来确定其与亲属间关系的继嗣规则。两边继嗣与两可系继嗣的不同在于它要求计算世系必须同时地、平等地、对称地进行。在这种继嗣社会中,四个祖父母、八个曾祖父母以及更上一辈的祖父母毫不例外地算作祖先。在双边继嗣中,除兄弟姊妹外,亲属群的成员至少还包括父母、(外)祖父母、姑姨、叔伯舅以及堂兄弟姊妹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组织的衰落,宗在族内的地位日益下降。族虽仍由众多家庭构成,但已不像宗法制度下那么严密,逐渐成为一个较松散的族人自治联合体。实际上,我国的宗族制度在整个封建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演变。这种演变同各地特殊的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相联系,并由此造成宗族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征。
一般来说,我国的宗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章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五、婚姻结合途径和婚后居处
六、婚姻的规定
(一)乱伦禁忌 1、近亲婚配论 2、儿童时代亲昵论 3、精神分析论 4、家庭瓦解论 5、社会合作论
(二)外婚制和内婚制 纳乙
尔:西、胡、牙、峨、布、搓
(三)制定婚和优先婚 1、交表婚 2、续嫁夫兄弟婚 3、续娶妻姐妹婚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一、人类学的概念
人类学是一门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回答 关于人类自身一系列问题的科学。它是从各个 方面综合地考察人类、研究人类的生物性及其 文化的发生、进化和当代的变异。
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 民族学 语言学
二、文化人类学的概念
1. 文化 文化包括了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威斯勒和克罗伯
文化区:是指具有共同文化特质的人们 分布的区域。
(四)新进化论学派 1、莱斯利.怀特的普遍进化论
能量获取 2、朱利安.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五)功能主义学派
1、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 社会中每一文化要素都有特定的功能,
它产生的目的就在于满足该社会的某种 欲求。
第三讲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流派课件
历史特殊论代表人物博阿斯的文化观
博阿斯如此强调各民族特定文化史的研究,是与 他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分不开的。 他坚决主张研究每一民族、每一种族文化发展的历史, 明确地指出,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 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 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 对的。 在《原始艺术》中,他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 文化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决定于各民族的 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第一章 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 个学派,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 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界碑。该学派 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1860年出版 的《历史上的人》算起,真正成熟的标志则是 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两部巨著的问世。
历史特殊论代表人物博阿斯的文化观
博阿斯的文化观之最大特点就是将某一文化的历史 研究置于首位,而不是研究全人类普遍文化的历史。在 193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他将文化定义 为‚包括一社区中所有习惯、个人对其生活的社会习惯 的反应,及由此而决定的人类活动‛。由此可见,他研 究的文化是有地理范围的,而非全球性的文化。 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为了理解或解 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 的独特道路,即构拟该文化的历史。 他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方法‛,并将此方法 与古典进化论的‚比较方法‛相对立。值得注意的是, 他虽然反对研究世界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但是,并不 反对探讨具体民族或特定文化的发展规律。
德国的文化传播论者:拉策尔
拉策尔的主要传播论观点:自然对个人以 及通过个人对民族的体质和民族精神产生 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专著《人类地 理学》强调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 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他社会 发展进程。 拉策尔的文化地图:文化特征用地图的形 式标识出来。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PPT
当代人类学
从纵向看,研究人类 的起源及史前人类的 演化过程,现今、未 来的人类及生活空间
人类学就是以人类群体之间的共同性 和相异性为研究对象,对人类群体的变化 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二、 人类学的学科分支
• 传统分支学科背景: 英美国家: 人类学指研究人类体质及文化的综合 性学科。 人类学
• 第三部分为文化人类学的应用实践,是本 课程的另一个主体部分,是涵盖本课程所 有章节的最重要、最灵活的内容,从而为 学生架构了文化人类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的 桥梁; • 第四部分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讨论了全球 化背景之下的文化人类学,并对中国文化 人类学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使学习者 对该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的认识。
阅读书目
• 7.格尔茨、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 社1999年版; • 8.马塞尔· 莫斯著、汲喆译:《礼物:古式社会中 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版; • 9.克利福德著、吴晓黎、高丙中等译:《写文化: 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 版; • 10.鲁思· 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 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 研究近现代人类(族群)及其文化的学科。
• 最核心的观念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规、 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能 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 关注的是静态和动态文化研究
文化人类学
• 是对人的文化的研究。 • 主要任务是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重 要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关 系,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涉及到物质文化;二是 人与人的关系,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内容, 人不能离开社会单个地存在于自然中,而社会就 是人与人关系的体现;三是人与心理上的关系, 欲了解个人就离不了了解心理。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紀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文化人类学讲义提纲(总)
⽂化⼈类学讲义提纲(总)第⼀讲⽂化⼈类学概说该讲主要介绍⽂化⼈类学的学科地位、基本的学科理念、研究对象等问题。
我将与诸位讨论是主要问题是:如何以⼈类学的视⾓来观察“民族⽂化”?⼀、关于⽂化⼈类学的定义⽂化⼈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是研究⼈类及其⽂化的学科。
1.⽂化⼈类学主要关注⽂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化⼈类学的⼀系列理论的建⽴,是⽴⾜于分析⽂化的差异性(difference)和相似性(similarity)的基础之上的。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特殊论等等)2.⽂化⼈类学⾸先是基于对于“异⽂化”(Other culture )的研究,然后在漫长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异⽂化”向“本⽂化”的时空变迁。
这种时空变迁⼤体上是以第⼆次世界⼤战的结束为分⽔岭的。
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多⽅⾯的。
3规则。
⽂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
4.什么是⽂化?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wide 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Tylor 1871:1)。
⾃Tylor1871给出了⽂化的定义之后,100多年⾥,⼈们对于⽂化的探讨始终充满了热情。
1952年,美国的⼈类学家克鲁伯(A.L. Kroeber )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 )合写了⼀本《⽂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该书列举了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化的160多种定义。
文化人类学讲义田野调查方法
• Used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on what people think or feel (attitudinal data) as well as on what they do (behavioral data)
Interviewing /Structured & Unstructured
Disadvantages of ParticipantObservation
• Small sample sizes • Data is hard to code or categorize • Difficulties in recording observations • Obtrusiveness
• No two fieldwork situations are the same but all fieldworkers have a number of concerns, problems and issues in common
Preparing for Fieldwork
• Obtaining funding
Fieldwork
• Shift from fieldwork on smallscale, non-Western cultures to research in sites closer to home, urban neighborhoods, retirement homes, industrial plants, hospitals, elementary schools, prisons, administrative bureaucracies to recreational vehicle owners
《文化人类学》讲义第3章人类学方法
• • • •
( 5)人口调查 对调查点各户作一次调查,登记在表格。 中国有户籍制度,可查当地的户籍档案。 户口调查主要内容: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婚姻以及迁移等。 • 调查初期是最为艰苦的最富有挑战性的,调查者因到一 个陌生之地而产生“文化震动”,有孤独、苦闷、彷徨、 不知所措等。
2019/1/13 文化人类学
三、田野调查的特点
• • • • 整体性和多元性 田野调查关注的不是某一群体或文化的某个方面,而是整体。 历史性和现实性 关注的既是历史文化,尤其是为那些没文字的民族重建历史。但同 时表现敏锐的时代感,即现实性。 • 实践性和探索性 • 田野调查的目的在于获取资料,这种资料不是文献上记载过的,也 不是别人已经发现的了,而应是调查者独自占有的。这要求调查都 要亲身实践。在开始田野调查之前,会有一些理论假设。通过田野 调查,这些假设可以证明成立,也可被实际材料所推翻,这个过程, 鲜明地表现出探索性。
2019/1/13
文化人类学
四、田野调查者的职业道德
• 不做对调查对象不利的事情,尊重人权。每次调查事先 要取得当地人的同意,尊重他们的文化包括礼仪、禁忌、 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 尊重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注意保护调查对象。调查报 告中要进行匿名化处理。 • 应尽可能地为当地人做好事,但又不能以“救世主”、 “改革家”自居。 • 应忠实自己的工作,调查材料要反复核对,以免谬误流 传,贻误后人。
2019/1/13 文化人类学
二、田野调查的历史
• 1、巴斯蒂安,在旅行中渡过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著有 《民族学研究和资料的搜集》一书。 • 2、摩尔根,对易洛魁人长期直接接触,取得很多第一手 资料。 • 2、泰勒,到古巴、墨西哥等地作长期旅行。 • 3、哈登,1898-1899年,领导一支考察队在新几内亚的 托列斯海峡做大规模调查。仅在墨累岛就住了6个月以上。 访问土著居民,参观仪式、搜集文物。这是人类学史上 第一支综合调查队,是第一次长时期的调查。 • 4、文化人类学科学的田野工作应从博厄斯开始。他先后 到爱斯基摩人调查,经常和他们共一张鹿皮和同锅吃饭。 13次考察夸扣特尔人,努力学习当地语言。
《文化人类学电子》课件
3
共同研究
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共同研究,集合不同学科的 专业知识和资源,开展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文化研 究。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络民族志
网络民族志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民族志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通过网络调查、在线访谈、社交 媒体等手段收集关于某个民族或文化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网络民族志的优势在于可以跨越地理障碍,深入到偏远地区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网络民 族志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网络民族志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和民族志研究经验,能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权益。
虚拟人类学实验室
01
虚拟人类学实验室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人类学 研究的实验室。通过模拟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研究者可 以模拟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探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
历史文献法
总结词
历史文献法是文化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查阅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当 地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详细描述
历史文献法要求研究者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 资料,包括地方志、族谱、碑文等,了解当 地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这种方法能够为 研究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资料,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当地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同时, 研究者还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辨析和考证, 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03
虚拟人类学实验室的优势在于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难以实 现或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条件,例如模拟灾难、战争等极端 情况下的行为反应。同时,虚拟人类学实验室还可以通过 控制实验条件,更加精确地探究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 响。
虚拟人类学实验室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人类学研 究经验,能够建立真实反映现实世界的模拟环境。同时, 研究者还需要注意实验的伦理和安全性问题,确保实验不 会对参与者造成伤害或不良影响。
《文化人类学》讲义PPT_第2章_人类学理论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24
露丝· 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1889—1948)
文化与个人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人类学家 有可能按照人类不同群体心理类型的归类对文化 进行分类。 《文化模式》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25
二次大战以后的人类学理论
随着第二次大战结束而兴起的一系列反殖民化过程,一 方面使那些一直从事所谓“落后”民族研究的学者不得 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园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内部成长 起来的学者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民族观与文化观来看待 自己的文化,人类学逐步走向成熟。 新进化论 文化生态学 新功能主义
贡献与局限
贡献:对归纳法的重视,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
局限:对于他们所收集的各种物件的相互关系较少注意,
对文化的认识往往存在许多片面之处,后来常因沉湎于资 料搜集而缺少理论建构,以至没有一个明晰的理论框架来 整合大量资料而使其研究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状况。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17
4、功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9
贡献和局限性
贡献: 使人们能够第一次摆脱神学教义的束缚,以系统的方 法来研究人类的特性;更有意义的是,进化论可以正确地 区分哪些是人类生物遗传的因素,哪些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社会特性 局限性: 不能不受当时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无法以正确的 态度来对待各种非西方的文化;19世纪末,进化理论受到 了其他学派和学者们的批评。
2、 新 进化 论
莱斯利· 怀特(Leslie Alvin White,1900—1975)
①坚持人类文化是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化过程的, 但怀特试图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文化变化的发生,他将能 源的获取作为进化的标志,特别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或 超有机体性; ②文化进化的首要力量是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文化又决定 发明和革新; ③认为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符号,而语言是符号表达的最重 要的形式,使用符号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 ④缺陷
文化人类学第一讲-学科概述
生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和交往。人类学起源于对文化差异的关
注。
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 的研究,注重人类体质类型的描述、测量和区分。1887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2、人类学的定义: 《世界百科词汇》:人类学,是以人类共有
的本性为背景,研究人的文化差异和生物差 异的一门科学。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门学科试图依 据人类的生物特征和文化特征,综合的研究 人,并且特别强调人类的差异性及种族和文 化的概念。
学习文化人类学的意义?
1)拓宽知识面; 2)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如何与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相处? 3)增加对自身和所处文化的认识、自觉甚 至反思; 4)增加跨学科的视角。
三、人类学的学科伦理
社会学的伦理观有哪些内容? 人类学的学科伦理涉及三个层面: 1、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责任
2、对同行的责任
公开调查结果; 如实报告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为同行树立好口碑; 为后来调查者提供便利;
3、对学科的责任
严格遵守学科的研究规范; 从正当渠道获取资料; 资料客观真实,不造假;
反复核对调查资料,避免发生错误,造成谬
说流传; 学术独立:学术研究不应受出资方、政治等 客观因素影响。
1、人类普同性
所谓普同性,指全人类的心性一致与共同性。
无论何种民族,来自何处,人类都属于同一 物种,在生物的、心理的、社会和文化上的 需求是一致的。不同群体所拥有的文化虽然 表现得千差万别,但有其根本的相似之处。 为什么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人类学在研究差异的同时,根本上是要找到 差异性下面的共同性。这些共同性是不同的 人相互理解的基础。 人性普同的具体体现?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一、引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互动,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课程讲义旨在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认识,并开启一扇了解人类文化的窗口。
二、概念解析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物质产品以及符号系统和象征意义。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反过来被人类所塑造。
2. 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学试图找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三、基本原理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不能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评判或比较。
每个文化都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长期深入地生活在被研究的社区中,观察记录人们的行为、交流和文化实践,以获得对该社区文化的全面理解。
3.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是由人们共同创造和建构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行为和经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理解和经验都是独特的。
四、课程大纲本课程将按照以下内容安排进行教学:1. 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特征3. 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4. 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施5. 社会构造主义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6. 文化变迁与适应的研究7. 文化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8.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前景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1. 授课与讲解:老师将对每个课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文化人类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4.对文化的定义:所有文化因素,最 终都被视为满足个人的生理上的基本 需要,然后满足“制度上的需要”( 如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以及“整合 上的需要”(如宗教艺术等)——三 大功能说
实例解读——“库拉”交换圈
“库拉”(Kula)是马林诺斯基在新几 内亚东部和北部诸岛上发现的一种非常 特殊而又耐人寻味的交换形态。这里交 换的物品只有两种:红贝壳项链和白贝 壳手镯。它们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 方向在岛民间循环交换。交换只是在男 人之间进行,还伴随特别的仪式,甚至 巫术。
{ 自然界----衣、食、住、行-----物质文化 人{ 人类社会---法律、制度、协约---制度文化 { 人类自己 ----艺术、宗教 ----- 精神文化
2、文化的定义
“文化或文明,从其最广泛的意义上 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所习 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 道德、习俗以及其它一切能力和习 惯的复合整体”。——泰勒
现代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成员共享 的理想、价值和信仰,社会 成员用它们解释经验并生成 行为,而且它们也反映在他 们的行为之中。
五、文化人类学主要理论
(一)文化功能论 (二)文化相对论 (三)文化与人格理论
(一)文化功能论——拉德克利夫.布朗
一切文化现象都有特定的功
能,无论在整个社会还是在某个社
三、考试
第一讲 概 述
一、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异 文化引起人们的关注。
殖民统治的需要。 二战中,人类学家卷入战争。 第三世界人类学家的兴起。
为什么会有人类学学科?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二、文化人类学因国而异的学科 名称
人类学(狭义) 文化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民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半球和殖民地人种:
他们的体征像亚洲的蒙古人种,门齿、头发和亚洲人一样, 在墨西哥、中南美的纯印第安人中,只有O型血。 返
回
13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
种族
(三)种族产生的原因 一般而言,自然选择与适应、食物的结构等是 地理空间隔绝期间人中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
1、自然选择与适应是人类种族形成的最 重要的原因; 2、食物结构是种族特征得以形成的第二 要素。
1
导言 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世俗和 实用的时代。 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讲求两个字“实效”。 我们认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不管你 是学理工科的也好,学人文社会科学或管理科 学的也好,学习知识,主要是对自己的成长有 利,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对自己的成 才有利,归纳说是三个“有利”原则。
20
第二章
食物获取
第一节 人类的生存环境
一、环境区域与人类生活类型 1、干燥沙漠区 2、热带丛林区 3、地中海灌木林区 4、中纬度混合林区 5、草原区 6、北方森林区 7、极地区 8、山地区
第二章
食物获取
21
第一节 人类的生存环境
在环境区域的划分上还有其他的方式,但划分的 结果基本一致。无论如何,我们都能从自然环境与人 类生活形态的关系上看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尤 其是在人类历史的初级阶段,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十 分强大的制约作用。出在某种环境中的人们的生活类 型基本上就是取决于这种环境中的气候、植被、资源 状况等条件。即使在发达的农业阶段,人类也很难摆 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只有到了工业文明以后,人类才 逐渐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直到出现全球资源危 机。
第二章
食物获取
30
第二节 食物获取方式
⑶ 同时,工业化也产生了一系列其他的食物获 取方式所不能产生的文化社会后果。 ⑷ 而且,工业化使人类能获得更多的能源。 (二)工业化的社会后果 1、首先,人口增长的速度比以往大大地增快了。 2、其次,工业化带来了财富的巨大增长。 3、再者,工业化还使世界各民族社会之间的相 互依赖进一步增强,文化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8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
种族
而从现代意义上划分的人种类型主要有: 1 、高加索人种 2 、澳洲人种 3 、蒙古人种 4 、印度次大陆人种 5 、开普人种 6 、刚果人种 7 、西半球和殖民地人种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9
第一节
种族
(二)种族的特征
1、高加索人种 2、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 3、澳洲人种 4、东亚人种 5、印度次大陆人种 6、西半球和殖民地人种
文化人类学知识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成 才、成功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不止于此,其 发展出来的一些分支学科,如都市人类学、教 育人类学等,都是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需 要而产生的,并且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 关系、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娱乐、旅游、城 乡建设、市场研究、公共事业、公共关系等领 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 展中担当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14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一节
种族
除了上述两大因素外,古代人种的形 成还有其他因素,如性的选择和在实际生 活中某一方面的特别强化和要求等文化因 素,也会对种族的外体质特征产生影响。 另外,用进废退原理也是古代人类种 族形成的重要原因。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15
第二节
民族
一、民族概念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食物获取
22
第一节 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食物获取模式和对环境的适应 1、采集和狩猎,包括系统地采撷植物食物、打 猎捕鱼等。 2、粗放农业,一种简陋的耕作方式,与采集和 狩猎不同的是,粗放农业已包含了食物生产的内容。 3、畜牧业,饲养动物并从中获得奶、蛋、肉、 血等食物。 4、精耕农业,借助较复杂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的 耕作,使得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品大大增加。
第二章
食物获取
26
第二采集
食物采集指的是依靠自然存在的资源——野 生 动植物而获取食物的生存技术。
(二)狩猎与采集社会的一般特点 1、小规模的社会群体 2、群队组合的灵活性 3、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 4、没有恒久稳定的领导 5、食物共享 6、社会控制系统的随意性
4
导言 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归纳来讲,文化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后天 习得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学科。所以,文 化人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向人们介绍和使人 们理解文化差异,教人们如何看待和把握文化 差异的原则和方法,在差异文化中如何进行交 流并增进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所以,文化人 类学往往被学者们称为 “我看人看我”的学问。
1、首先共同语言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最 显著的特征。 2、其次,共同地域是民族产生、存在和繁 衍的空间场所,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共同经济生活是组成一个民族的客观物 质力量,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与核心 要素。
16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二节
民族
4、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民 族形成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有俾bi格米人、尼格罗人和布须曼人三大部分。俾格米人 男性平均身高1.5米,体重约32公斤;妇女更轻更矮。尼格罗人的 皮肤色深,头发卷曲,身上少毛,四肢较长。布须曼人皮肤黄色, 四肢比例不同与黑人。
返回
澳洲人种:
澳洲土人身高约1.7米,发直或呈波浪型。巴布亚人皮肤呈棕 色,平均身高约1.5米。
返回
第二章
食物获取
23
第一节 人类的生存环境
5、工业化。采用主要已矿物燃料为动力的 机器来满足食物生产、加工以及其他诸多需求。 人类在食物获取过程中,从下面3个方面来 适应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1、对可供资源的适应 2、对资源波动的适应 3、对其他群体的适应
第二章
食物获取
24
第一节 人类的生存环境
第三章 婚姻
31
第一节 婚姻的内涵和功能
一、婚姻的定义
在我国,婚姻指嫁娶。按现代观点来讲, 在我国,婚姻指嫁娶。按现代观点来讲, 婚姻应该符合这样几个前提: 婚姻应该符合这样几个前提: 1、婚姻必须是男女两性的性的结合,这 是 婚姻关系赖以建立的前提。 2、婚姻又是男女两性间经济的结合。
6
前言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社 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科学, 它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主 要的领域有亲属制度研究、经济人类学、政 冶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等。文化人类学研究 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理解人类 群体之间的并异与相似性,进而全面正确地 认识人类自身。
19
第二章
食物获取
第一节 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自身的需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原 原 始需求和文明需求 文明需求。 始需求 文明需求 原始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原始的生存需要 人类原始的生存需要 和欲望,较为低级和原始。 和欲望 食物获取,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 生产活动,即包括 食物获取 生产活动 一切与食物相关的,如人类的物质生产、流通、交 换等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或派生 直接或间接联系或派生出来的活动。 直接或间接联系或派生
5
前言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 腊语 anthropos (人) 和 Logos (科学),意思 是人的科学。 文化人类学在破除迷信,帮助人们摆脱 神学思想束缚,客观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行为, 消除民族偏见,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 团结,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等方面曾起过 重要作用。
13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10
第一节
种族
应指出: 应指出:
上面这些种族特征是就整个种族而言,与其他 种族相比它们显得较突出、较普遍,种族被区分出 来了。但是,列为某个种族的那些特点,并不是所 有类型全部具有,更不是指种族内部所有的具体人 都有那些特点,同时,只是不那么突出和普遍罢了, 这种情况也说明,各种族同属于一个人种,说明远 古时代不同大陆的人类已发生迁徙和基因交流。 到现代,实际上已无一个种族能保持一个种族 的某一特点并非为它所独有,在其他种族的一类型 中也可能出现,纯粹的血统。
民族是由具有上述四个基本特征的人们结合 而成的。这四个特征,既包括了民族生存的基本 条件——地域,也包括了民族存在、发展中的各 种联系——经济联系、语言联系、精神联系;既 包括了民族的物质经济条件,也包括了民族的精 神文化条件。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17
第三节 族群
一、族群的概念 族群是个外来概念,英文为ethnic group。 对于族群的定义,国内外有很多种,这里我们引 用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说法: 1、1986年出版的《麦克米兰人类学词典》的有 、 关解释; 2、《哈佛美国族群百科全书》的解释; 、 3、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吴泽霖教授主 、 编译的《人类学辞典》的说法。
18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第三节 族群
上述不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不同:一是 主要从群体内部的共同特征出 一是 发来作族群的界定,强调的是群体内部的 语言、种族和文化特征;另一个是 从群体 另一个是 的“社会边界”或综合的角度来界定族群, 强调的不仅是内部的特征,还有与外群体 的互动和认同。
第一章 种族、民族与族群
12
第一节
东亚人种:
种族
北方蒙古人种包括中国在内,发直色黑,皮肤黄色,鼻子 较平。男方蒙古人种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亚、 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居民。东南亚人肤色较中国人 黑,鼻宽。
返回
印度次大陆人种:
包括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 等国居民,身体特征是深眼窝、棕色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