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讲义人类学方法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的讲义人类学的方法共42页文档共44页文档

文化人类学的讲义人类学的方法共42页文档共44页文档
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概论

一、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

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

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

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才100多年的时间。

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a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

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b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c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d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A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是历时性维度C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化相对论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进化学等学科交叉的重要领域,其中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文化这一现象的重要学科之一。

文化人类学通过文化的观察和研究,希望能够探究人类社会的本质,解释人类行为现象的根源和意义。

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人类共同遵循和认同的一种模式和规范,这种共同性的来源在于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经验的共同理解和体验。

因此,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任何人类社会和其内部的文化规范、符号、语言和礼仪等。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首先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方法,这是文化人类学的经典理论和方法之一。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文化是一种结构系统,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一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就像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一样。

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对文化的各种部分和现象进行描绘和分解,来研究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可以研究家庭、村落、社群、语言、信仰等文化细节,来理解文化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符号学理论和方法,符号学是由法国人民学派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理论认为,文化是通过符号和符码来表达和传递的。

符号学通过对符号的分析和解码,来探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和功能。

例如,可以研究语言、绘画、肢体动作、礼仪、创造性和象征性行为等符号化的文化表达,来理解文化传递的意义和力量。

第三是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和方法,它认为文化是不同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对差异和多元性。

文化相对主义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对比,来理解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社会的信仰、婚姻、家庭、形式艺术等文化实践,来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除此之外,还有实践理论和方法、后结构主义理论和方法、民族志学和人类学等理论和方法,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也都有重要的应用。

总体来讲,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外部对文化进行观察和解读,这主要是通过对文化细节和符号进行观察和解码,来理解文化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二是从内部对文化进行理解和分析,这主要是通过对人类当事者的经验和实践进行访谈和参与,来理解文化的知识和价值。

第三讲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流派课件

第三讲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流派课件

历史特殊论代表人物博阿斯的文化观
博阿斯如此强调各民族特定文化史的研究,是与 他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分不开的。 他坚决主张研究每一民族、每一种族文化发展的历史, 明确地指出,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 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 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 对的。 在《原始艺术》中,他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 文化只能理解为历史的产物,其特性决定于各民族的 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
第一章 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 个学派,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 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界碑。该学派 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1860年出版 的《历史上的人》算起,真正成熟的标志则是 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两部巨著的问世。
历史特殊论代表人物博阿斯的文化观
博阿斯的文化观之最大特点就是将某一文化的历史 研究置于首位,而不是研究全人类普遍文化的历史。在 193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他将文化定义 为‚包括一社区中所有习惯、个人对其生活的社会习惯 的反应,及由此而决定的人类活动‛。由此可见,他研 究的文化是有地理范围的,而非全球性的文化。 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为了理解或解 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 的独特道路,即构拟该文化的历史。 他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方法‛,并将此方法 与古典进化论的‚比较方法‛相对立。值得注意的是, 他虽然反对研究世界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但是,并不 反对探讨具体民族或特定文化的发展规律。

德国的文化传播论者:拉策尔
拉策尔的主要传播论观点:自然对个人以 及通过个人对民族的体质和民族精神产生 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专著《人类地 理学》强调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 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他社会 发展进程。 拉策尔的文化地图:文化特征用地图的形 式标识出来。

文化人类学讲义提纲(总)

文化人类学讲义提纲(总)

⽂化⼈类学讲义提纲(总)第⼀讲⽂化⼈类学概说该讲主要介绍⽂化⼈类学的学科地位、基本的学科理念、研究对象等问题。

我将与诸位讨论是主要问题是:如何以⼈类学的视⾓来观察“民族⽂化”?⼀、关于⽂化⼈类学的定义⽂化⼈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是研究⼈类及其⽂化的学科。

1.⽂化⼈类学主要关注⽂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化⼈类学的⼀系列理论的建⽴,是⽴⾜于分析⽂化的差异性(difference)和相似性(similarity)的基础之上的。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特殊论等等)2.⽂化⼈类学⾸先是基于对于“异⽂化”(Other culture )的研究,然后在漫长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异⽂化”向“本⽂化”的时空变迁。

这种时空变迁⼤体上是以第⼆次世界⼤战的结束为分⽔岭的。

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多⽅⾯的。

3规则。

⽂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

4.什么是⽂化?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wide 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Tylor 1871:1)。

⾃Tylor1871给出了⽂化的定义之后,100多年⾥,⼈们对于⽂化的探讨始终充满了热情。

1952年,美国的⼈类学家克鲁伯(A.L. Kroeber )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 )合写了⼀本《⽂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该书列举了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化的160多种定义。

《文化人类学》讲义第3章人类学方法

《文化人类学》讲义第3章人类学方法
2019/1/13 文化人类学
• • • •
( 5)人口调查 对调查点各户作一次调查,登记在表格。 中国有户籍制度,可查当地的户籍档案。 户口调查主要内容: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婚姻以及迁移等。 • 调查初期是最为艰苦的最富有挑战性的,调查者因到一 个陌生之地而产生“文化震动”,有孤独、苦闷、彷徨、 不知所措等。
2019/1/13 文化人类学
三、田野调查的特点
• • • • 整体性和多元性 田野调查关注的不是某一群体或文化的某个方面,而是整体。 历史性和现实性 关注的既是历史文化,尤其是为那些没文字的民族重建历史。但同 时表现敏锐的时代感,即现实性。 • 实践性和探索性 • 田野调查的目的在于获取资料,这种资料不是文献上记载过的,也 不是别人已经发现的了,而应是调查者独自占有的。这要求调查都 要亲身实践。在开始田野调查之前,会有一些理论假设。通过田野 调查,这些假设可以证明成立,也可被实际材料所推翻,这个过程, 鲜明地表现出探索性。
2019/1/13
文化人类学
四、田野调查者的职业道德
• 不做对调查对象不利的事情,尊重人权。每次调查事先 要取得当地人的同意,尊重他们的文化包括礼仪、禁忌、 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 尊重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注意保护调查对象。调查报 告中要进行匿名化处理。 • 应尽可能地为当地人做好事,但又不能以“救世主”、 “改革家”自居。 • 应忠实自己的工作,调查材料要反复核对,以免谬误流 传,贻误后人。
2019/1/13 文化人类学
二、田野调查的历史
• 1、巴斯蒂安,在旅行中渡过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著有 《民族学研究和资料的搜集》一书。 • 2、摩尔根,对易洛魁人长期直接接触,取得很多第一手 资料。 • 2、泰勒,到古巴、墨西哥等地作长期旅行。 • 3、哈登,1898-1899年,领导一支考察队在新几内亚的 托列斯海峡做大规模调查。仅在墨累岛就住了6个月以上。 访问土著居民,参观仪式、搜集文物。这是人类学史上 第一支综合调查队,是第一次长时期的调查。 • 4、文化人类学科学的田野工作应从博厄斯开始。他先后 到爱斯基摩人调查,经常和他们共一张鹿皮和同锅吃饭。 13次考察夸扣特尔人,努力学习当地语言。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文化概念与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各个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同时,批评地吸收各派的理论方法,注重国外理论对国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即外国的理论如何应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从而,达到对理论方法的掌握。

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点:1、什么是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

2、什么是文化。

3、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4、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5、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

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

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

“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

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

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

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

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

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学科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及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是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文化人类学》讲义PPT_第2章_人类学理论

《文化人类学》讲义PPT_第2章_人类学理论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24
露丝· 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1889—1948)
文化与个人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人类学家 有可能按照人类不同群体心理类型的归类对文化 进行分类。 《文化模式》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25
二次大战以后的人类学理论
随着第二次大战结束而兴起的一系列反殖民化过程,一 方面使那些一直从事所谓“落后”民族研究的学者不得 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园地,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内部成长 起来的学者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民族观与文化观来看待 自己的文化,人类学逐步走向成熟。 新进化论 文化生态学 新功能主义
贡献与局限
贡献:对归纳法的重视,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
局限:对于他们所收集的各种物件的相互关系较少注意,
对文化的认识往往存在许多片面之处,后来常因沉湎于资 料搜集而缺少理论建构,以至没有一个明晰的理论框架来 整合大量资料而使其研究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状况。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17
4、功
2013-9-12 文化人类学 9
贡献和局限性
贡献: 使人们能够第一次摆脱神学教义的束缚,以系统的方 法来研究人类的特性;更有意义的是,进化论可以正确地 区分哪些是人类生物遗传的因素,哪些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社会特性 局限性: 不能不受当时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无法以正确的 态度来对待各种非西方的文化;19世纪末,进化理论受到 了其他学派和学者们的批评。
2、 新 进化 论
莱斯利· 怀特(Leslie Alvin White,1900—1975)
①坚持人类文化是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化过程的, 但怀特试图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文化变化的发生,他将能 源的获取作为进化的标志,特别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立性或 超有机体性; ②文化进化的首要力量是技术的进步,反过来文化又决定 发明和革新; ③认为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符号,而语言是符号表达的最重 要的形式,使用符号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 ④缺陷

人类学人类学的基础知识与文化研究方法

人类学人类学的基础知识与文化研究方法

人类学人类学的基础知识与文化研究方法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起源、演化、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

人类学致力于通过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特征,探索人类的本质和行为模式,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为了进行深入的研究,人类学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一、人类学的基础知识人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的生物特征和遗传学、人类的语言和沟通、人类的心理和认知等方面。

对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学、人类遗传学和人类进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揭示了人类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化历程。

人类的生物特征和遗传学也是人类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人类的遗传基因,可以了解人类的基因传递、起源和变异等方面的知识。

这对于研究人类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人类的语言和沟通也是人类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不同语言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可以了解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和差异,进而揭示人类思维和文化的本质。

最后,人类学还研究人类的心理和认知。

通过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知觉和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下的人类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揭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维度。

二、文化研究方法在人类学中,文化研究方法是进行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文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研、参与观察和文化解释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1. 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人类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调研,人类学家可以直接接触到研究对象,并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等。

实地调研通常包括采访、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可以获取大量的实证数据。

2.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家亲身参与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通过参与观察,人类学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获得内部视角的理解。

参与观察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相处和互动,以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3. 文化解释文化解释是指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解读和解释。

文化人类学第四讲 人类学理论(一)

文化人类学第四讲 人类学理论(一)

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从社会环境的层面对 自杀进行解释。
2、莫斯(1872-1950)
曾担任法兰西学院的教授,并于1924年与列
维-布吕尔、罗维特三人共同筹划,成立了法 兰西民族学研究中心——巴黎民族学研究所。 代表作:《礼物》(1924)、《社会学与人 类学》(1950)。在《礼物》一书中,莫斯 对人与人之间礼物的流动进行了研究。
第四讲 人类学理论(一)
一、古典进化论
(一)、产生背景: 1、进化思想的影响: 1)社会进化: 维柯《新科学》(1725):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 凡人的时代。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蒙昧,野蛮, 文明三个阶段。 孔多塞《人类知识进步图解》(1795):人类在各 个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把人类精神的进步分为“人 集合成为部落”、“游牧部落”、“农耕部落”等 10个时期。

3、弗雷泽 代表作有《金枝》(1890) 《社会人类学的范围》 (1908)、《图腾崇拜和族外婚制》(1910)。 他主要研究原始宗教、巫术、仪式、原始人的心智 等方面,提出了巫术、宗教、科学是人类思想进化 的三个阶段: 巫术阶段,人们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仪式和程序, 就可以呼风唤雨,用舞蹈引诱野兽,远距离伤害敌 人等; 宗教阶段,人们把超自然的能力归于精灵和神,并 开始崇拜他们,以求消灾弥祸; 科学阶段,人们认识到世界上主宰事物进程的不是 自己,也不是神,而是自然规律。

2)格雷布纳的比较实证研究方法: 形的标准:从文化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作用上来进 行比较; 量的标准:从类似文化特质的数量多少来进行比较。 尽量掌握丰富的资料,运用上述各项标准进行精密 分析,弄清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系,推导不同文化间 的历史关系。 其方法论是要把人类形形色色的文化归结为单个的、 一次产生的现象。凡是相同的文化现象,不论分布 在什么地方,格雷布纳都宣布他们属于同一个文化 圈。

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一门学科,以理解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核心目标。

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方法。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现场,与被研究者建立密切关系,并通过观察、参与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和记录数据。

在田野调查中,文化人类学家致力于获得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并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文化。

解释学方法是文化人类学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了理解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观念背后的意义和动机。

解释学方法注重对文化符号和象征的解读,通过分析人们的语言、符号、仪式等行为形式,来识别和解释文化中的各种意义和象征。

比较法是文化人类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分析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化。

比较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提供跨文化的比较框架。

历史方法是文化人类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历史方法强调文化的历史性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分析,可以帮助人类学家理解文化的变迁和演变。

实践理论方法是文化人类学中的一种方法,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实践理论方法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和理解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行动,可以揭示他们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解构主义方法是文化人类学中的一种方法,注重对文化观念和结构的批判和解构。

解构主义方法认为文化是由各种关系、差异和矛盾构成的,通过揭示文化观念中的隐含假设和潜在结构,可以揭示文化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对象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方法。

田野调查、解释学方法、比较法、历史方法、实践理论方法和解构主义方法是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它们互为补充,共同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一、引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互动,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课程讲义旨在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认识,并开启一扇了解人类文化的窗口。

二、概念解析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物质产品以及符号系统和象征意义。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反过来被人类所塑造。

2. 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学试图找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三、基本原理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不能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评判或比较。

每个文化都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长期深入地生活在被研究的社区中,观察记录人们的行为、交流和文化实践,以获得对该社区文化的全面理解。

3.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是由人们共同创造和建构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行为和经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理解和经验都是独特的。

四、课程大纲本课程将按照以下内容安排进行教学:1. 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特征3. 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4. 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施5. 社会构造主义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6. 文化变迁与适应的研究7. 文化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8.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前景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1. 授课与讲解:老师将对每个课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文化人类学大纲概要

文化人类学大纲概要

文化人类学大纲概要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通过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方法、重要概念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文化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宗教、艺术、经济、政治等。

文化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信仰和价值观。

二、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亲身去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文化群体,与当地人交流、观察和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观念。

三、重要概念在文化人类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被广泛应用。

其中之一是文化,指的是一组人所共有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结构,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和组织方式。

此外,文化人类学还关注符号和象征,它们是人们用来表达和传递意义的工具,如语言、艺术和宗教等。

四、应用领域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在国际事务中,文化人类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在商业领域,文化人类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此外,文化人类学对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更好地了解和满足社会群体的需求。

五、文化人类学的挑战和争议尽管文化人类学在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之一是文化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的争议。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普遍主义则认为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田野调查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六、结语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概论

一、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

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

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

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才100多年的时间。

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a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

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b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c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d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A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是历时性维度C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化相对论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

文化人类学第四讲 人类学理论(二)

文化人类学第四讲 人类学理论(二)

2)文化的四个进化阶段: 第一阶段:依靠自身能源及自身体力的阶段,采集、 狩猎,“原始共产制”; 第二阶段:通过栽培谷物和驯养家畜,把太阳能转 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能力资源的手段,主要是园圃、 家畜和畜牧业,古代文明出现; 第三阶段:通过动力革命,把煤炭、石油、天然气 等地下资源作为能源的极端,“燃料革命”,现代 化工业国家的出现; 第四阶段:核能阶段。 3)符号在文化中的重要性:人类行为无一不是由 于符号的运用而引发的。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人 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使用符号。

五、政治经济学派
主要观点:人类学研究对象 大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发展有关理论, 关注资本主义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后果。因此, 人类学的研究必须考察非西方传统文化模式 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影响的过程。
六、实践理论
代表人物:布迪厄,法国人类学家。
3、塞维斯(1915-)和萨林斯(1930-) 1)力图将怀特普遍进化论与斯图尔德多线进
化论结合起来,提出“一般进化”与“特殊 进化”并存观点:文化进化一方面是文化作 为一个整体由“阶段到阶段”的一般发展; 另一方面是各种类型的文化的特殊进化。 2)社会组织的“一般进化”理论:队群社会 →部落社会→酋邦制社会→国家→工业社会。

主要观点:
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人类心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以二元对立来思考; 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照二元对立规则来寻求 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二元对立是人类思维的最 基本结构;例如阴与阳、生与熟等。 秩序需要用符号来表达,因此文化是符号体系; 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而意识结构可以抽 象成结构模式。

2、斯图尔德(1902-1972) 1)文化生态学:强调生态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对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和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

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

文化人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人类学相当于欧洲大陆一些国家所称的民族学和在英国所称的社会人类学或社会文化人类学。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含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三个分支学科。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关系密切。

但是人类学更注重于研究各个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差异。

由于文化人类学发源于西方,因此早期的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非西方社会和地区的文化。

一、文化人类学学术流派及其理论文化人类学有许多学派,包括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认知人类学等。

进化学派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

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等,都是19世纪人类学进化学派的文化,社会进化思想产生的基础。

理论进化学派以进化的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及其文化,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的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传播学派自泰勒《原始文化》于1871年发表以来,更多人类学家以传播的理论来解释文化,认为所有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

先驱人物有拉策尔(F.Rutel)。

理论要点: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

认为文化借多于发明。

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因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发展过历史关联的机会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某地毒品泛滥是原因是什么?如何抢救日 趋消失的某种传统文化?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 2、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
• 课题选定后,拟定你的设想和打算,这就是调查方 案。
• 调查方案(五个W, WHO,WHERE,WHAT,WHY,HOW):调查地点和对 象,调查日期和预计的调查周期,调查课题及其理 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已具备的调查条件,如何开展 调查。
• 20世纪20年代,田野调查已成为人类学家的常规研究方法,“摇椅 上的人类学家”成为一个贬义词。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三、田野调查的特点
• 整体性和多元性 • 田野调查关注的不是某一群体或文化的某个方面,而是整体。 • 历史性和现实性 • 关注的既是历史文化,尤其是为那些没文字的民族重建历史。但同
• 2、摩尔根,对易洛魁人长期直接接触,取得很多第一手 资料。
• 2、泰勒,到古巴、墨西哥等地作长期旅行。
• 3、哈登,1898-1899年,领导一支考察队在新几内亚的 托列斯海峡做大规模调查。仅在墨累岛就住了6个月以上。 访问土著居民,参观仪式、搜集文物。这是人类学史上 第一支综合调查队,是第一次长时期的调查。
时表现敏锐的时代感,即现实性。 • 实践性和探索性 • 田野调查的目的在于获取资料,这种资料不是文献上记载过的,也
不是别人已经发现的了,而应是调查者独自占有的。这要求调查都 要亲身实践。在开始田野调查之前,会有一些理论假设。通过田野 调查,这些假设可以证明成立,也可被实际材料所推翻,这个过程, 鲜明地表现出探索性。
记录下重要人物的事迹等,为科学的田野工作奠定了基础。
• 5、现代田野工作奠基人----马林诺夫斯基。
• 一战期间,他到美拉尼西亚的特罗布里恩德岛等地进行调查,达4年 之久。他首倡参与观察法,即主张一个文化人类学家应该在所调查 地区长期居留,学习当地语言,完全投入当地人社会生活中,才能 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
• 马凌诺夫斯基倡导参与观察式实地调查,有其偶然性。列维-斯特劳 维说:“如果他不是在1914-1918年被软禁在大洋洲的特罗布里恩德 群岛,无法回到英国,而不得不在当地的村落中搭帐篷居住,他也 决不会想到要进入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民族当中去生活。”
• 英国人类学家塞利格曼:“田野调查工作之于人类学就 如殉道者的血之于教堂一样。”
• 因此,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生命力所在, 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田野调查,就没有人类学 和民族学。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二、田野调查的历史
• 1、巴斯蒂安,在旅行中渡过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著有 《民族学研究和资料的搜集》一书。
• 4、文化人类学科学的田野工作应从博厄斯开始。他先后 到爱斯基摩人调查,经常和他们共一张鹿皮和同锅吃饭。 13次考察夸扣特尔人,努力学习当地语言。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 他批评进化学派根据少量资料就排列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论断, 主张对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做认真仔细的研究。
• 他的弟子克鲁伯、罗维等人,极其重视田野工作,创造了一些有用 的方法,如用记音法详细记录歌谣和神话传说,用代写自传的方式
• 应忠实自己的工作,调查材料要反复核对,以免谬误流 传,贻误后人。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五、具体的方法论
• 1、选择调查课题 • 全面调查: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进行全
面详细的调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 志。
• 定向调查: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作专题的调 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 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
第三章
文化人类学方法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 Fieldwork田野调查
• 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调查 方法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是了解人类的行为。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了 解人类行为的基本方法。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四、田野调查者的职业道德
• 不做对调查对象不利的事情,尊重人权。每次调查事先 要取得当地人的同意,尊重他们的文化包括礼仪、禁忌、 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 尊重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注意保护调查对象。调查报 告中要进行匿名化处理。
• 应尽可能地为当地人做好事,但又不能以“救世主”、 “改革家”自居。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 艰苦性和变化性
• 田野工作不是愉快的度假旅行,也不是浪漫的探险访幽, 会碰到很多困难。
• 严峻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生活。如饮食、住宿、安全
• 文化震动:当地人不友好、不配合,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思念亲人或朋友,思想苦闷。
• 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恩德岛,感到很无助和失望, 以看小说消磨时间,就像“以酒浇愁那样”。普里查德 在调查努尔人时,为无休止的访问所干扰无法正常工作。 调查开始后又感到厌倦和孤独。患上“努尔人神经症”。
• 调查提纲:列举准备访问的问题。
• 如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因子(物质低层、社会组 织、语言与精神文化)八方面(经济、政治、教育、 法律和秩序、巫术和宗教、艺术、知识、娱乐)。
• 所谓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 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 程。
2019/11/12
文化人类学
• 田野工作与人类学的关系
• 美国人类学家恩伯:实地调查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 《云五社会科学辞典》:“田野之关系即是一所现成之 实验室,供其搜集资料及试验理论;此两者之关系略似 生物学家之于人体然。”
• 美国人类学家R.M.基辛说:“田野工作是对一个区域及其生活方 式从事长期的研究。从许多方面而言,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重要 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的主要根据。人类学 家撰写的文章和书籍就是在提炼出这些经验累积的精华,而终究 是要指涉及某一民族的特殊经验。”
• 田野调查(fieldwork)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和 进行理论研究的最主要基础,同时也是民族志构架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