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读书笔记3000
旅游人类学读书笔记3000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与人类文化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了旅游活动,重点关注了旅游活动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指出,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旅游人类学中,作者强调了旅游活动对人类文化的重要性。
旅游活动能够让人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
同时,旅游活动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缓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作者认为,旅游人类学的研究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综合应用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旅游活动对文化的影响,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结起来,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旅游人类学的经典之作,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旅游活动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旅游人类学讲义
旅游人类学讲义旅游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旅行和旅游如何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下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如何影响个人、群体和社会。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类别介绍旅游人类学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特点。
文化和旅游文化是旅游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旅游是文化传承、发展和表达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其他社会、文化和历史。
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旅游最主要的吸引力之一,旅游也因此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旅游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这也要求旅游从业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研究能力。
社会和旅游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旅游人类学概念。
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
旅游将个人与群体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加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同时也可以推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然而,旅游业也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文化冲突、资源过度消耗、城市过度拥挤等问题。
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和旅游历史是另一个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概念。
旅游不仅是现在的消费需求,更是过去文化和历史的延续。
旅游可以通过游览人文景点、博物馆和古迹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和感受不同时间段的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人们可以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进入旅游业的历史,也经常被加工、虚构和商业化。
因此,旅游业需要提供更为真实和负责任的历史体验,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结论旅游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化、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
旅游业的成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需要注重文化素养、社会责任和历史传承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人们对文化、社会和历史的需求和兴趣。
旅游人类学
1旅游:人们居于不同想法离开居住地前往异地,在此过程中同旅游中介和旅游地所发生的互动关系的总和。
2游客:出于不同想法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文化地区体验不同生活,或参观或访问的群体。
3符号:符号即旅游标示物对游客的意义,作为符号系统,一般的旅游标示物都具有两种基本的指示功能,能指和所指,同时也具备几种基本的指示功能:标志功能、代言功能、宣介功能,通常符号的能值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变化不大,而能指变化却很大。
4通过仪式:“是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过程,包含分离、过渡、组合三个程序内容,就如从世俗、神圣、世俗的变化。
5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以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事项未研究对象,比较偏应用,主要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和演变,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6全球化:这一概念,源于对国际关系和现代化的延续,它不只限于政治经济领域,同时社会文化也出现全球化,它体现在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在全球流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7柯思:从旅游经验角度来分析,游客的旅游经验有多种模式和类型,1:来自于游客生活的社会所施于的“推力”而产生的“再生模式”2:由于厌倦、无聊现在的生活而逃离,体验新生活的“转换性模式”3:以体验经历不同文化为目标的“经验性模式”4: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模式去进行长期的旅行体验的“实验性模式”5:以一种“选择性”的精神中心为信念或为之约束的“履约性”的旅行活动的“存在性模式”。
8旅游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人类学是一个跨地域、跨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研究最关心的是社会群体的文化表现和社会行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法”,人类学田野调查素来以在某一个“异文化“地方长时间生活,参与观察,从事第一手资料收集,重实地调查为原则,他可以让我们去到主、客人的社会,能让我们参与进当地人的生活,去了解当地人的文化风俗习惯等。
旅游人类学教程
旅游人类学教程摘要:一、旅游人类学的概念与历史1.旅游人类学的定义2.旅游人类学的历史发展二、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1.田野调查2.文化解读3.社会与文化变迁三、旅游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旅游与民族文化2.旅游与地方文化3.旅游与全球化四、旅游人类学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1.我国旅游人类学的发展概况2.旅游人类学在我国的研究热点3.旅游人类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五、旅游人类学教程的学习与实践1.学习旅游人类学的方法与技巧2.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3.旅游人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正文:旅游人类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与人类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人类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关注旅游活动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表现。
旅游人类学教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旅游人类学的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情况,通过学习实践,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旅游人类学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旅游活动对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文化解读和社会与文化变迁。
田野调查是旅游人类学的基础,通过对旅游地的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旅游活动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文化解读则是通过对旅游现象的深层次文化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社会与文化变迁则关注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会与文化结构的影响。
旅游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与地方文化以及旅游与全球化。
旅游与民族文化研究关注旅游活动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影响;旅游与地方文化研究则关注旅游业发展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影响;旅游与全球化研究则关注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影响全球文化格局。
在我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与应用正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类学在我国的研究热点包括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与地方文化以及旅游人类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等。
此外,我国学者还积极开展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论旅游人类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17一、旅游人类学的定义和产生所谓人类学(Anthropology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人类的发展过程、人类所拥有的文化等方面都应是其研究的内容。
人类学的学科体系中,可分为如下的研究方向: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可见,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和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科学。
为了研究他人,人类学者常常把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文化)进行比较,而且通常是在一个能囊括所有相关人员在内的广阔背景之中作比较。
这些传统方法在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中得到保持。
从国内外现有的各种研究成果来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和演变,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
一般认为西方人类学者加入旅游研究的标记是1963年人类学者努涅斯(Nunez )发表的论述,《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一篇论文。
20世纪70~80年代,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旅游人类学的主流。
其中70年代,以旅游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为主。
进入80年代后,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旅游对西方发达社会的影响,并把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考察如何使二者更好地互动。
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进入学者们的视野,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达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学人类学者研究旅游,主要从目的地居民、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这三个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系列研究,形成了3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关注目的地社会的人类学者认为旅游引发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因而把旅游看做一种涵化和发展形式从游客出发;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活动的结构、功能与人生经历仪式(Rites of Passage )相似,因而旅游可以看做一种世俗仪式;为了弄清楚旅游的成因,学者到客源地社会寻找答案,认为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依赖于其他更为根本的社会因素的。
二、旅游人类学在我国的发展纪文哲通过对近十年的核心期刊中的相关论文的统计和分析,指出我国对旅游人类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旅游人类学教程
旅游人类学教程【实用版】目录1.旅游人类学的概念与意义2.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旅游人类学的发展历程4.旅游人类学的实际应用5.我国旅游人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正文旅游人类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与人类社会文化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探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如何体验、认知和传播异质文化,以及旅游地居民如何接待、展示和利用旅游资源。
旅游人类学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资源。
其中,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旅游动机、行为和体验是旅游人类学关注的焦点;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活动的承载者,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类学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资源则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人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田野调查、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实地调查,旅游人类学者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旅游人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中后期。
当时,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活动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于是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旅游人类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人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旅游人类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旅游人类学可以为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其次,旅游人类学可以为旅游教育和培训提供指导,提高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最后,旅游人类学还可以为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研究平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我国旅游人类学的发展现状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方面,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旅游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成果逐渐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旅游人类学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交流。
旅游与人类学_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4期第34卷№14,2008Vol 134旅游与人类学:研究与实践[澳]Trevor Sofield,徐红罡3摘 要:旅游快速发展的50年内,旅游和人类学学科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矛盾而不是和谐共处的关系。
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一直被用来批评旅游以及阐述旅游给当地社会文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大众旅游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到指责。
但是近年来,情况有所变化,人类学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旅游的发展、减少旅游对社区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旅游发展;旅游影响一、关于应用人类学美国的著名人类学家Radcliffe B r o wn 在1930年发表的“Anthr opol ogy as Public Service and M a 2lino w ski’s Contributi on t o It ”中最先引入了应用人类学这个概念。
①虽然应用人类学的定义不断地变化,但其本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学术的贡献。
自应用人类学产生以来,人类学的学界就分成了两派,一是学术导向的,一是强调为发展服务即应用导向的。
1941年,M argaret M ead 等人为了抗议应用人类学受到美国人类学会的边缘化待遇,成立美国应用人类学会,并出版全球第一本“应用人类学”杂志,宣称应用人类学者要为他们政策建议的后果负责。
②1983年成立美国国家人类学实践学会(NAP A ),主要针对在田野工作的人类学实践者。
③1999年和2006年出版两本重要论文集,目的是缩小研究导向和应用导向人类学的差距,加强两者的关联和认同感。
④2006年论文集反映了应用人类学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⑤二、旅游人类学的四个平台从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历程也可以看出人类学的学术之争。
1973年人类学家Jafar Jafari 创办的《旅游研究纪事》就很重视旅游人类学的研究,该刊现在成了世界最有影响的旅游学术期刊。
⑥1977年S m ith 编著了影响重大的旅游人类学著作《主体与客体:旅游的人类学》,⑦其后Nash 在《现代人类学》发表了《旅游:人类学的一个课题》。
旅游人类学(5篇)
旅游人类学(5篇)旅游人类学(5篇)旅游人类学范文第1篇在文化人类学讨论当中,其特别重视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并且在长期的进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以文化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也存在一些优秀的讨论案例。
那么在开展旅游文化讨论的过程中,将其作为参考依据,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旅游文化也是可行的。
一、国内外讨论现状国外学者与旅游文化学有关的讨论起步比较早,在长期的讨论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学科分野讨论,并且在识别出多种旅游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实证分析,如:均质化、人造景观、麦当劳化、游客注视、文化真实性、旅游族群性、文化商品化等。
其在开展旅游文化的讨论过程中,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文化的解释上。
而我国与国外的讨论相比,在旅游文化有关的讨论方面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并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旅游文化本体认知上,其认为必需要先明确的界定出旅游文化的概念,才能够将其应用详细的旅游文化现象中来,但是始终未能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也使得关于旅游文化的讨论存在肯定的迫切性,并且旅游文化也被给予了工具性的特点。
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进展,其中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文化之实,只是还没有形成名正言顺的旅游文化之名。
这也是我国旅游文化学讨论所面临的逆境,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学科讨论成果无法通过旅游文化学整合;另一方面旅游实践当中存在的许多案例都没有在文化视野下降进行考察,这也是导致旅游文化本体始终模糊不清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总的来说,国内外在开展旅游文化讨论时,在讨论重点及喜好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二、旅游文化讨论所面临的逆境在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当中,对于旅游文化具有明确的要求,要求能够明确的界定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但是当前不管是在学者的讨论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旅游文化一词消失的频率颇高,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随着各项讨论的不断深化,人们渐渐在查找一种能够摆脱旅游文化认知逆境的方法,于是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来端详旅游文化的方法应运而生,其中以文化人类学视野来探究旅游文化就是各种方法中的一种典型代表。
旅游人类学读后感
旅游人类学读后感
读完旅游人类学之后,了解到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其销售历史都要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旅游供给方可能会出现由于环境污染、产品老化或服务质量下降等原因而导致旅游资源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由于旅游需求方,即客源市场需求不断出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使得现实中的旅游产品不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因此,只有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创新,更新旅游产品,才能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周期得到延长,或开发旅游区内尚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或人为地创造旅游资源,或提升软性的旅游服务资源,使得不同形式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以满足人们观光、游览、度假、休养、陶治情操等不同类型的需求,体现出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并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借以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确保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综述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近发展起来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不同形式下旅游业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重点放在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质的研究,其次是以人类学的整体观综合研究旅游业与社会、经济、文化及东道国人民和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西方学人类学者研究旅游,主要从目的地居民、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这三个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系列研究,形成相应理论、观点。
早期的民俗旅游和旅游人类学研究关注以下几个话题:一是旅游对旅游地文化造成的影响,二是介绍西方旅游人类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与中国的个案相结合,三是在旅游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认同。
这些话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一直被不断提及。
近十余年间,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开始探讨许多新话题,本文主要对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民族旅游、旅游开发和社区参与问题进行了综述。
一、旅游人类学与旅游文化我国学者以旅游人类学视角对旅游文化展示、不同文化的交流、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赵红梅从旅游地区民族文化以及不同游客的角度来探讨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现象和人类学家所关注的文化真实性问题。
颜姿分析了影响广西宾阳炮龙节文化展示的主要因素,提出民俗文化展示的建议。
王德刚、周灿和钟小勇等分别探讨了台湾布农族、德昂族龙阳文化文化保护与传承。
周星、韩晓兰、周霄和雷汝林等分析了旅游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
何睿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受影响之后的各种变化和表现。
宗晓莲和戴光全以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为案例,对节事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旅游影响进行分析解读。
李四玉从文化涵化、舞台真实性、历史文化再建构与族群认同三个旅游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旅游对东巴文化的影响。
郭凌对乡村旅游发展前后的乡土文化变化从结构到解构的过程,最终达到“和而不同”的城乡文化一体进行分析。
彭兆荣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
二、旅游人类学与民族旅游我国学者对旅游学视角下的民族旅游研究主要表现为民族旅游开发、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
《旅游人类学:理论与经验》读书笔记模板
这是《旅游人类学:理论与经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旅游人类学:理论与经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旅游人类学:理论与经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述 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 旅游商品化中的文化表演:谈阈限与真实性 舞台真实:对本真性的人类学反思 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 析 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族群文化原真性研究——以从江岜沙苗族为例
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 析
新加坡白沙浮街:发展,保护以及旅游文化景观的重塑 浅析地方要素的地理边界和行政边界的关系——以苏州市吴中区东、西两山 地方要素为例 地方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推互强:以香港长洲包山节为例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与民族关系互动研究——以川滇泸 沽湖地区为例 权力关系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
目录分析
第一编总论:旅游的 本质
第二编旅游相关理论
第三编旅游与地方发 展变迁
第四编旅游与族群文 化变迁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在野的全球化:旅行、迁徙、旅游 “失落的主题”:论旅行文化作为民族志的表述范式 幕落幕起间:旅游与田野中的演员与观众 旅游情境中的乡土“陌生人社会”——关于灵渠旅游的人类学田野研究 行者与游客 消费的社会形式及其社会后果——旅游的案例
旅游人类学:理论与经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旅游人类学单向度研究取向之反思
旅游人类学单向度研究取向之反思旅游人类学是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关注旅游行为本身,还需要考虑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旅游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单向度研究取向曾经是主流,即只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其他文化的旅游现象,这种取向在某些时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这种取向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主要对单向度研究取向进行反思,探讨其局限性和应对之策。
一、单向度研究取向的局限性(一)忽略本土视角:单向度研究取向忽略了本土文化视角,即没有真正地理解和研究目的地文化对旅游者和旅游现象的影响。
旅游人类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旅游现象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单向度研究取向并没有真正地研究这些特征。
(二)主观性强:单向度研究取向只关注少数发达国家的文化视角,将它们的视角附加到其他文化上,使得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显得非常主观。
这种主观性会严重地影响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并引发误解和偏见。
(三)缺乏跨文化交流:单向度研究取向缺乏跨文化交流,因此无法达成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旅游人类学的发展应该是跨文化交流的产物,应该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二、应对之策(一)多层面分析:旅游人类学需要建立多重分析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考虑在内,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解释旅游现象。
(二)鼓励本土视角:旅游人类学需要鼓励本土视角的出现,既要紧跟全球化的趋势,同时还需要与自身文化联系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
需要让研究者意识到,只有真正理解目的地文化与旅游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解释旅游现象。
(三)开展跨文化交流:旅游人类学需要开展跨文化交流,这不仅仅涉及到学科间的交流,还需要学生、学者和研究机构间的交流。
旅游人类学需要将跨文化交流作为研究的一部分,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收集更多的数据,并扩大研究的视野。
(四)倡导客观性:旅游人类学需要避免主观性的强调,研究者需要建立更加客观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旅游前沿讲座 第九讲 旅游人类学(64P)
h
15
(2)旅游人类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人类学者真正意义上参与旅游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 60年代,1963年,努涅斯(Nunez 1963)发表了一篇 关于一个墨西哥山村周末旅游的论文。
旅游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接触、交往,并进而引发了复 杂的社会变迁现象,使得人类学研究者无法忽视它的存 在。
从人类学学科自身来说,五、六十年代也是一个重要的 理论、方法转折期。结构主义理论、解释主义理论以及 符号、象征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旅游研究组织人类学特点很强,例如马德里的世 界旅游组织(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伯 尔尼的世界旅游研究学会(the Tourism Research Institute),以及国际旅游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he Study of Tourism)。
2、旅游与人生通过仪式理论
一些学者把旅游与人生通过礼仪(Rites of Passage) 相比,认为旅游也是一种通过仪式。
两者在结构(脱离原有状态——进入仪式过程——回 到原来社会)、功能(对当事人产生一定影响,使当 事人进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等方面很类似。游客的 旅行过程被看作是从一种经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验状 态。
观点。人类学通常认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各 因素都是相关的,其中某些因素的变化必然会 导致另一些因素的改变。
变迁理论:为了说明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学者们提出连锁反应 、示范效应、商品化 等
概念,社会学的内化(社会化)、社会矛盾
(社会冲突)、适应 ,以及分解、复兴等概念
也被用于旅游影响研h究。
23
h
12
•实地调查
人类学的实地调查常常称参与观察 (partcipant observation) 即对一个社区 及其生活方式进行持续的研究。尤其是对 基层的、小规模的社区进行较长时间的调 查,全面地了解一个社区的各个方面,是 人类学家最擅长的。
旅游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TOUR ANTHROPOLOGY )学时数:40学分数:2.5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旅游人类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为理论基础,联系旅游管理和旅游活动组织实际,探索旅游人类学自身的运行规律,阐述了旅游人类学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旅游人类学的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旅游人类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旅游人类学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的具体内容;熟悉旅游人类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旅游人类学之于旅游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了解基于可持续旅游发展框架下的旅游人类学发展的方向和重要意义。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一)课程的教学内容1、导言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进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人类学视角看旅游;旅游人类学研究之间的交流;旅游人类学教学阅读指南。
2、人类学视角看旅游从涵化和发展的视角看旅游:人类学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指导范式;朱尔道·阿罗涅斯对米哈斯地区置宅旅游的研究;尼泊尔夏尔巴人登山旅游的发展;从个人经历转换的视角看旅游:旅游的游客;接触状况和游客反应;旅游对游客的影响;到土耳其旅游的希腊游客的态度变化;从上层建筑的视角看旅游:旅游的特点及其在人类社会的分配;上层建筑的观点;一些旅游上层建筑;格雷伯恩对日本人旅游的社会组织的研究;美国印第安人的美术明信片。
3、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简单述评旅游研究:一种人类学视角;把旅游看作一种涵化和发展;把旅游看作个人经历的转换;把旅游看何等上层建筑;迈向更广阔的图景。
4、政策情况佩科克马西安塔克特人的旅游开发;旅游活动的社会场域;当今世界旅游活动的社会场域;政策研究的应用;应用研究者的任务;应用性旅游研究的简要事例;马克·曼斯珀格对雅浦岛旅游影响的研究;杰弗里·沃尔对“温室效应”和旅游关系的研究。
旅游人类学读书笔记
旅游人类学读书笔记旅游人类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及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学科。
下面是我对旅游人类学的一些读书笔记: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一种特定的行动,它包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并对该地进行观察、享受和体验的活动。
2. 旅游的社会意义:旅游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旅游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也对目的地社区的经济、环境和文化产生影响。
3. 旅游的文化意义: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密切相关。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接触到其他地区的文化,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
4. 旅游的身份建构:旅游活动有助于个体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形象。
旅游者通过选择不同的目的地、参与不同的旅游活动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身份。
5. 旅游的地方认同:旅游活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己所属地区的认同感。
旅游者通过参观本地景点、了解本地历史文化等方式,加强对自己所属地区的归属感。
6. 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旅游支出和税收等经济效益。
7. 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可能给目的地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可持续旅游发展。
8. 旅游的政治影响:旅游活动也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旅游可以改变目的地社区的政治格局、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同时也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旅游目的地的政策、法规等。
以上是我对旅游人类学的一些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几点思考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涉及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者和旅游场所,是一种以旅游活动和旅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研究。
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旅游者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探索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和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二是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特点是跨学科性。
旅游人类学研究需要借鉴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对象涉及文化、民俗、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
要想深入研究旅游人类学,必须具备跨学科的背景和综合性的思维。
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研究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旅游者在旅行中体验的不仅仅是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文化与心理的交流。
旅游人类学要关注旅游者对文化的感知和接受,关注旅游行为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另一个主题是研究旅游的社会属性。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活动,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旅游活动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影响。
旅游人类学要关注旅游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从社会学的层面分析旅游行为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旅游人类学研究还要关注旅游的经济属性。
旅游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包括酒店、餐饮、交通、旅行社等多个领域。
旅游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人类学要关注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和变革,研究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跨文化研究。
旅游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不同文化的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旅游人类学要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接纳,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旅游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旅游活动既有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属性,又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旅游人类学研究能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状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从而推动全球化发展。
旅游人类学课程心得体会
旅游人类学课程心得体会作为人类学一门专业课程的学生,我有幸选修了旅游人类学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旅游的概念、意义以及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旅游人类学理论知识,还有机会参与实地调研,亲身感受旅游的魅力。
在这1000字的心得体会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旅游人类学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首先,旅游人类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旅游视角。
在此之前,我对旅游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景点观光和消费娱乐的层面。
然而,在这门课上,我逐渐意识到旅游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对自然和文化的探索与交流。
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消遣和娱乐,更是一种认识和了解其他文化的方式。
通过旅行,我有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工作和娱乐的。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体验,使我对世界有了更加全面和宏观的认知。
其次,旅游人类学让我深入了解了旅游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我明白了旅游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它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然而,我也了解到旅游开发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环境破坏、文化冲击和社会剥削等。
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管理环境和文化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让我深思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意识到作为旅游者,我们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去旅行,尊重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
此外,旅游人类学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田野调研和写作。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实地,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通过分析实地数据和访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和收集研究材料。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如何撰写论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这些技能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旅游人类学让我意识到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研究。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还涉及到了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旅游人类学问答题
旅游人类学问答题(1)简答1,简述旅游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2,何谓国家旅游组织?其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3,简述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
4,简析影响人们选择旅游方式的因素。
5,简述并分析旅游的“艾斯特(AIEST)”定义。
(2)论述1,试分析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世界饭店业的实际,谈谈你对饭店连锁集团的看法。
答案:(1)简答1,旅游是积极的人民外交活动。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和便民设施的改善。
2,国家旅游组织的含义职能:a,负责判定国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b,海外市场推销宣传c,确定并参与优先发展地区的开发工作d,同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工作e,规定和控制旅游服务的质量标准和价格f,进行调查研究g,进行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3,要点:1,它所提供的全程活动安排是旅游者感到方便易行,可以免除旅游者的一切忧虑之苦2,为旅游者提供价格上的优惠4、要点:1,旅行目的2,运输价格3,旅行距离4,个人的偏好与旅行经验5,AIEST的定义的内容分析:综合性,异地性,暂时性,非就业性该定义的缺陷及修正后的定义(2)论述1,答案要点: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客源市场较远。
从欧美地区前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运使费用昂贵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我国旅游业面临不少临近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市场宣传和推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2,饭店连锁集团的定义及概念饭店连锁集团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优势饭店连锁集团的成员情况及其优势自己的发挥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前沿问题第六讲报告
——旅游人类学
主讲人:孙九霞教授一、文献综述——旅游人类学理论
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孙九霞老师从人类学与旅游的关系切入,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在时代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普遍行为,引起的学者的注意。
非西方世界旅游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在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却迟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
虽然在目前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当中,涌现出较多的应用性研究,但在作者来看,应用性研究其实只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不应该也不可能看作是全部内容。
迄今为止的旅游人类学的众多研究中,虽然研究的题材、范围、和对象极为广泛,但就其理论的渊源关系而论,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由根纳普、特纳等人创立的人类学仪式理论以及马康耐的“舞台真实”理论。
二、讲座内容回顾
1.关于人类学
1)概述
孙九霞在讲座的开始先概况的介绍了人类学这一门学科,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
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
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
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
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亦称自然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2)内部分野
如上所述,人类学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广义的人类学由四个组成部分: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在考古学家与体质人类学家合作下展开对灵长
类的长期田野观察,希望以此方式解答史前考古学无法研究人类先祖行为的遗憾,而这类研究其中又意外启发对灵长类语言沟通系统的研究
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有交叉,除了对人类体质的考古调查之外,还包括对整个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作出阐释。
从时间的跨度上阐述了人类学的一片领域。
语言人类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
它从语义出发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内在的认识体系和外在的使用方法为基本课题。
关于语言的结构究竟是由其共生的文化形式与内容所决定,还是前者决定后者的问题并未解决。
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体系庞杂,各学门又随时间发展出多样的的理论,故总体而言十分庞杂。
但基本上人类学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反映在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上的演化论;二是反映在文化人类学上的文化观点。
下列透过对各主要分支的理论描述,厘清各学派与理论个人主张与关联
3)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
文化是人类学家所运用的一个基本概念。
它常在两种涵义下使用。
首先,文化是指人类某一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
它包括人类某一群体所思、所言、所行与所为的一切。
文化是习得的它可以代代相传。
人类学家所说的一个民族的文化, 包括诸如技术研究、婚姻习俗、军事行动和宗教信仰等彼此迥异的大量主题。
其次, 如果本文将文化一词引申, 它则指人类的某一特定群体。
倘使“文化”这个词用于复数, 则指人类的各种群体。
人类学家不难将“文化”的涵义由一种用法转向另一种用法事实上, 他们常常论及某一文化民族群体的文化。
4)人类学在各国的发展
人类学在西方世界发展的比较早,但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说法,因为人类本身的复杂性,研究的领域也因地不同。
在英国和法国,人类学涉及的主要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美国研则称为文化人类学,而德国、俄罗斯等则称之为民族学。
就连在中国,也因南北差异而被分为民族学(北)和人类学(南)两个大派。
5)学科特点
人类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以下:
●比较观
比较观主要是指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时常用到一种比较的思维,包括共时性、历时性的比较。
即同一研究对象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或其他差别作用一下的对比,以及同一研究对应在事物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演变。
这是人类学研究方法中最主要最核心的观念。
●整体观
整体观是指看待人类学问题的时候要以人类或其他小范围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作为个人的行为。
是一种整理归纳,是一种泛泛的质的描述,和量的刻画。
●文化相对观
要能够基本的认识到各种文化差异的存在,理解接受并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差异。
这是人类学者最基本的观念。
只有在尊重各种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走进社区,得到真实的、客观的信息,要在研究过程中避开主观的先入为主。
●参与与观察
人类学是一门走出书本,走向社区,走向人群的综合学科。
其研究没有许多的高科技支持,主要就是依靠双眼观察,切身走进研究对象的区域,通过访谈甚至不是严格的访谈,就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言语行为等,获得大量的信息。
当然,此后大量信息的整理和归纳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主位与客位研究
正如前面所说,人类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方位思考社区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思考方式,才能真正做到从整体的角度去看问题。
2.关于旅游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方法:
●整体性的参与观察
●参与式社会调查
●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文献资料收集
●“过程——事件”分析法
应用:
●旅游规划的决策参与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文化旅游策划与旅游咨询
●参与式发展理论及其在社区旅游中的应用
3.社区旅游
孙九霞老师的主要研究是关于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
社区有以下特点:有一个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这些人口程度不同的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
系中。
社区就是地域性的社会,换言之就是人们凭感官就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文化。
4.利益相关者
社区开发旅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
●投资者
●政府相关部门
●游客
●旅行社
●其他社区居民
三、讲座感想与收获
1.旅游人类学的视角
非常喜欢孙九霞老师,大一接触到这位人生阅历丰富、知识面广的女教授,首次接触到了旅游人类学这一概念。
首先,我非常赞赏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旅游这一视野,毕竟旅游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产业,“以人为本”的核心告示着对人类行为分析对于旅游业的必要性。
在此之前,我们接触的最多的旅游与地理学根深蒂固的关系。
正如饶勇老师笑谈,目前的旅游研究分为四个方向:飞天派(指那些学习历史文化的学派)、落地派(以地理学为背景的研究门派,是目前的主流,比较完整系统)、洋务派(以外语作为第一专业的学者)以及迷踪派(其他研究背景)。
在以地理学为背景的研究已经日益完善的时候,旅游人类学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迈出了第一步。
我想这是一门很广阔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研究就不得不带上了困难,难以量化研究中的很多指标,也难以用精确地语言来描述所有发生的现象。
2.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这是孙九霞老师开的另外一门基于人类学的课程,这门课主要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行为分析的角度,介绍了主要的几种调研分析方法,详细的介绍了在访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是一个与人接触的过程,非常的灵活,个性化。
人类学从人的动机需求出发,探讨了旅游者的行为动机,并以人类学特征,将旅游者进行了分类,这对于我们之后的学习有很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我们的调研问卷设计中的划分有了很大的提升。
3.社区旅游问题
曾经读过一本孙九霞教授写的《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一书,
保继刚教授在序言中写道:本书是从西方社区旅游的理论出发,立足国内案例,总结了中西方社区旅游的差异,提出来的系列新观点,是中国社区参与与旅游研究开创性的著作。
孙老师的博士生目标就是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社区参与旅游的问题,在之后的研究中,提出了“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这与其良好的人类学背景有关,这是一项和旅游地社区居民亲密打交道的过程,我个人很喜欢这种不含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人与人的交流,仅仅是学术的氛围让他们聚在一起。
孙九霞教授在社区旅游的研究问题上,构建了以“政府主导+社区主体+企业经营+第三方力量介入+法制法规”为基本结构的旅游开发模式。
对于旅游人类学,我觉得在研究旅游中,无论如何都会涉及的领域,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的行为,想要了解旅游行为的特征就必须与人接触,这其中或多或少的涉及了旅游人类学。
研究对象是人,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研究就不得不带上了困难,难以量化研究中的很多指标,也难以用精确地语言来描述所有发生的现象。
目前这个新兴的学科还在发展中,还需要学者更多的深入田野进行调查,期待看到这个不断壮大的学科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奥特贝思.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比较文化分析.
[2]孙九霞.旅游人类学的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
[3]彭兆荣.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旅游学刊,2004,6.
[4]夏赞才.旅游人类学近1/4实际研究的最新成果——《主客关系新探:21世纪旅游问题》述评.旅游学刊.2005,3
[5]纳尔逊.格拉本; 彭兆荣; 赵红梅;旅游人类学家谈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学刊,2006,1
[6]陈能幸.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社区文化——以云南省丽江古城为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