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人类学引论》

第一节课

一、人类学对教育学有什么贡献?

1.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你的论文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①方法和你的选题有什么对接?②你的选题有该法(理论)与不用又有什么不同?

③你的论题最适合用何种方法、何种理论?

2.人类学对教育学的贡献:

(1)打破我族中心主义,获得一种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人类意识,进而强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自我意识;

可以有民族情怀,但是不能有民族中心主义;视野和眼光的全球性——从西方看中国、从周边看中国;中国无哲学,但是有思想,中国的语言文字不适合表达哲学,在这方面印度就好于中国,表达哲学的文字需要严谨、逻辑、严密;孟子:见幼童落井而起恻隐之心,但是有人便反驳:见幼童落井,汝之子,汝友之子,汝仇家之子,救孰?冯友兰,中国哲学浑然天成。

(2)打破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

人种志研究、民族志研究、田野研究、将先前的由业余学者或其他人的研究进行实证化。

(3)引发问题意识,提供对问题的解答;

人的本质与教育的关系(陆有铨说没有什么本质,反对本质主义,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人类进化与教育的关系;人的体质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4)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成尚荣:尊重与倾听;①从旁观者转为具有主体色彩的我②将教育问题由“人的教育”转为“人的认识”问题,只有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情况下,教育才能真正展开和充分实现,会读人、能读人;③教育问题存在的理论基础,使教育人生活的表层进入到人的存在深层,使教育和人类存在、世界存在、宇宙存在联系起来。

(5)提供了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重心下移,开放、互动生成,学生立场;习惯用一种学科、一个人物、一个理论来阐述你的问题。

《孩子的宇宙、最后20年、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实验时代》

二、什么是教育人类学?

(1)

(2)

(3)由探讨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和精神的改变的一门学问;

(4)提出人类学问题,在教育学科内加以解释,一方面解释教育的现象和教育行为的建立,另一方面解释对人的要求的正确观点;

(5)尝试将人类学问题卓有成效地应用于教育学方面,所涉及的不再是教育学的某种辅助科学,也不是教育学科的补充性分支学科,而是想从人类角度出发重新说明整个教育学的一种尝试……为避免误解,我宁可不称教育人类学,而称教育的人类学考察方式,或者称为教育学的教育学

(6)从人类角度来探讨教育与人的完整性的关系的科学:话语不可替代性,维护学科根基。

三、教育人类的问题域和分析框架

博尔诺夫《教育人

类学》

(1)历史回顾(2)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察方法(3)人的可教育性(4)教育气氛(5)非连续性的教育形式(6)危机和新的起点(7)客服存在主义(8)人类学对空间的解释(9)人类学对时间的解释(10)人类学对语言的解释(11)培养独立判断教

茨达尔齐《教育人

类学原理》(1)引言(2)

人是有思想的生物(3)

社会化教育(4)教育与

教养(5)学习理论(6)

游戏与劳动(7)人的学

习能力(8)教育目的(9)

结束语

周德祯《教育人类

学导论——文化观点》

(1)绪论(2)教育人

类学研究方法(3)文化、

文化知识及教育(4)教

育的社会文化脉络(5)

学习人类学(6)从泛文

化观察教育的文化过程

(7)人类学知识在教育

上的应用(8)结论——

面对未来的挑战

(12)结束语

四、文献综述

1.为什么需要文献综述?

认祖归宗、终点——起点;间接引用、吃透观点、简洁

2.已有的文献综述的类型:①列举式②类型式③层次式“从……到……”④代表式:以富勒为代表⑤对比聚焦式:前面在做什么,当下要做什么?⑥总结式

3.什么是理想的文献综述:①要有数量的分析②要有代表介绍③要有类型的发现④要有视角的呈现⑤要有启发说明⑥要有缺失表述

第二节课作为概念的教育人类学

(一)概念分析的方法

1.横向分析:相似:表演——表现、表达;相邻:学科、语言、语种;

2.纵向分析:时间、概念历史

3.纵横交织分析

(二)什么是好的概念分析

1.要有针对感:相对感:相对艺术、技术是假的;

2.要有层次感:第一层次:前提性和整体性;第二层次:人、实践、文化、种族或组群、濡化、涵化、人种志等共有性概念;第三层次:教育;第四层次:学校文化、教育目的、彼此参照、相互说明。

方法论:它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多层次、多类型立体、多面、有机联系

3.历史感:概念史

4.新奇感:创造新概念:原创性

(三)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文化——文化观

“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为止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正如我们历史所探究的,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是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哲学人类学》蓝德曼

1.第一个层面是词源学角度,历史感:

中国:文“纹”,化“造化”:“观乎天文,以时察天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亢龙有悔,伦理:他永远是你舅舅;道德:登报谴责;

外国:culture:耕耘、栽培、种植;神学、基督教哲学;

中外比较:西方更多地强调一种凭借内在的生命力而生成的的价值规范;中国则更强调对某种给定的人伦关系的纹理的观察,以及在用这外在的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同:人为的,文化表现、表现载体、文化表达

2.不同学科及其内部不同流派的角度

(1)在生物学人类学意义上,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性;

(2)哲学:承接了非特定化和专门性;

(3)教育人类学:人类先天脆弱的部分,动物的可能性(更多依赖于遗传基因密码)①文化进化论:精神性创造物;②文化功能主义者: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习俗、环境、制度体系,摘苹果③历史特殊论角度:特定社区的所有习惯及由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们的活动;④新进化论和文化哲学:怀特、卡西尔

3.教育人类学角度

★文化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某个人都以某种文化方式存在着:《城市季风——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文化精神》文化逻辑,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人生。★文化具有多重词性:

(1)名词:人类已有的各种形态的创造物——已成物“积淀说”,从物质、精神、制度以及各种行为方式,他们经过岁月的淘洗和沉淀,汇集于书本和各种人造物中;

(2)形容词:表明一个人的修养和所受教育状况,它往往蕴含某种等级观念和评价标准:下园、下学校,文化分析、文化逻辑

(3)动词:是动态生成的,从存在的意义角度来谈存在的内涵:价值——内涵;他不再将存在作为名词,而是将其作为动词——“去存在”,说人是在努力成就一个人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它总是有意无意中把已有的各种“文”转化到某一对象的精神世界之中(以文化之,教学即转化),这个对象既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将来要到这个世界上的新生命,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即使化之为对象,即人的生命不断增添的“文”,以使精神生命不断丰富、博大、优雅,也使文化本身有所改变,有新的意义与内涵,新的形态得以生成。转化性创造、创造性转化,再造新文化、新传统。好的管理者再造一个新传统让后者来延续;★文化与人的生命有关,它是人类的生命发展的基本生境,即文化生境:冯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