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
教育人类学
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 网站
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網站
体质人类学的重要发现:
直立人第一次发现是在西元1891年,由一位荷兰 医生尤琴杜宝亚在爪畦东部梭罗河畔发现 1927年在我国河北省房山县周口店发现直立人化 石,称<北京人> 。 直立人的脑容量超过了猿类,表示学习能力增进。
人类学者在世界各地对许多族群进行深入 了解之后,发现文化之间固然存在差异, 但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所以如果某一族 群用问祖标准评估其他族群的文化,而将 之视为是低下、粗鄙、可笑的,其实是犯 了民族中心主义的毛病。人类学者有接触 世界各种族群所产生的这种平等意识,可 以说是对社会科学最大的贡献。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
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对民族和国家来说,民族 情感是一种纽带。这种纽带通过扩展个人活动领域,使权 力有可能加强,并通过设立明确的理想来扩大合作的群众 数量。这种情感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但是,这种情 感无论在各处都表现出对外有一种攻击性的偏执,极其强 调和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由此,民族中心主义产生。 也就是说,对它族的歧视没有任何理性原因,只是一种情 感,赞扬本族的优越,以激起成员的团结。这种情感如果 过度,就可能引起群体间的冲突。
近代体质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1.人类生物性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人类用文化克服环境,进而改变环境。并不需要像其 他生物那样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3.人口增加的结果是人类占有更广的地球表面,从而改 变了地表环境,也影响到人类生物性的发展速率和方向。
Chimpanzees are intelligent, social beings. Before Dr. Goodall began her landmark study of them in 1960, however, almost nothing was known of their behavior in the wild. Through our studies of himpanzees, we humans have learned that we are not the only animals who have close family bonds, make and use tools, or engage in warfare against one another.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教育人类学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科领域,它结合了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致力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维方式。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制度、学校文化、师生关系、教育技术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人类学是教育学和人类学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旨在研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
教育人类学关注教育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观念、价值观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通过对不同文化中教育实践的观察和比较,探索教育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1. 教育制度:教育人类学关注各个文化中的教育制度,研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结构、学校管理模式等。
通过比较不同教育制度间的差异和共性,揭示教育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2. 学校文化:教育人类学研究学校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探究学校的价值观、信念、习俗、规范等对学生发展和学习的影响。
通过深入理解学校文化,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优化学校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 师生关系:教育人类学研究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
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对学习成效和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改善师生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4. 教育技术:教育人类学探讨教育技术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和影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过程和学习成果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教育技术的跨文化应用,可以为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育人类学的意义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育人类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下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的教育制度、学校文化和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
其次,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路径,可以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教育学专业教育人类学概论
教育学专业教育人类学概论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通过对人类社会、文化、语言、生理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以揭示人类的本质和行为规律为目的。
而教育人类学则是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以了解和解释教育的本质及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变化。
第一部分:教育人类学的基础教育人类学的兴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教育人类学旨在深入理解教育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教育价值观、教育制度、教师角色等方面的研究,教育人类学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不同文化中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有何异同?教育如何塑造个体的认知、行为和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第二部分: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1. 文化与教育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一种关于价值观和信念的社会化过程。
教育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文化的教育方式与目标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观。
2. 教师与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教育人类学关注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角色和期望。
通过研究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学习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 教育制度和政策教育人类学也研究教育制度和政策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的变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政策,以及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关系都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重点。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政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和教育改革的挑战。
第三部分:教育人类学的应用与意义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教育的研究,可以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育学专业教育人类学导论
教育学专业教育人类学导论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探究人类社会中各种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并且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的教育实践,揭示普遍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教育学专业中的应用。
一、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它研究教育现象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和共性,探究文化背景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教育人类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行为的文化根基,以及教育在不同文化中的功能和目的。
通过对教育过程和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教育人类学旨在提供对于教育现象的跨文化理解和解释。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 田野调查:教育人类学以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者深入到特定的研究对象所在的社群,观察和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
通过与被研究者的交流和互动,收集有关教育的数据和信息。
2. 文化比较:教育人类学强调对不同文化中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教育制度、价值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普遍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3. 参与观察: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者通常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所研究的社群中。
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教育活动,体验被研究对象的生活和经历,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三、教育人类学在教育学专业中的应用教育人类学为教育学专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 跨文化教育: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和应对跨文化教育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教育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关于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指导。
2. 跨学科研究:教育人类学作为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丰富教育学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例如,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发展学等学科的研究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和个体因素的相互作用。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教育人类学》课件
研究教育中存在的性别、种族和阶级差异及其 影响。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比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与互动。
跨文化教育研究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政策。
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基础
功能主义
教育被视为社会整体功能的组 成部分。
社会学习理论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
文化人类学理论
文化对教育过程和价值观的塑 造具有重要影响。
3 教学策略
应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来改进教学策略和方 法。
4 教育评估
利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进行教育评估和 质量监控。
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发展
跨学科研究
与其他学科合作,探多元角度 的教育研究。
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挑战
应对全球化对教育产生的挑战和 影响。
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教育的 重要性
推动教育的多元文化和跨文化发 展,促进社会包容性和平等。
《教育人类学》PPT课件
一个精彩而引人入胜的课程,介绍教育人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简介
A.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 B. 教育人类学的重要性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
了解教育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
教育的性别、种族和阶级问题
教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
参与观察法
通过参与实地观察来深入了解教育现象。
2
访谈法
与教育相关人士进行深入访谈,收集数据和信息。
3
实证研究法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实践的实证研究。
教育人类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 教育政策制定
将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政策的 制定和评估。
教育人类学教案
《教育人类学》讲义学习参考书:1.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滕星,《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系列丛书),民族出版社,2009;3. 乌申斯基(著)、郑文樾(译),《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一章导论一、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1. 探寻教育生成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探求教育生成的基本特点;探求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新视野、新方法,建立新的生存能力。
2. 推动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型:寻求人类教育的理想模式;确立学校的时代教育责任,全面发挥教育文化功能;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对人的尊重,培养有个性的新一代。
3. 发展教育人类学的决策功能:参与教育决策是教育人类学发展之基础;教育人类学决策研究的特点:人、文化、实证、跨文化比较;教育人类学的决策功能:诊断、论证、咨询、预测、反馈、干预。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主题1. 研究对象:注重教育与人类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实地调研与文化分析。
2.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历史发展特征:从教育问题到研究对象;美德的不同传统形成了美英等国文化教育人类学和以德语系国家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
3. 当代教育人类学的主题建构:从种族间教育问题到个体与群体间教育问题;从民族发展与个体发展到族群发展与整体人类发展问题;从考古研究转向主流文化;从弱势群体到现代教育。
三、教育人类学(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或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的学科体系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发端于20世纪前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重视并在战后经济繁荣中迅速发展,在7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下得以成熟并成为有独立学术地位的新学科。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应用人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阐明教育作用于人类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科学。
第四章教育人类学
好的教育民族志的11条标准
• 见教材P228。 • • • • • • • • • 沃尔科特《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的调查项目: 校长的背景; 学校与社区; 校长的工作; 校长的年度工作; 系统的维持,校长的角色 别人眼中的校长; 校长的自我角色评价与生存; 回应与反省。
教育与文化实践
•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
学科性阶段
• 20世纪70年代后,教育人类学开拓了新的独立研 究领域,采取了更多的文化分析方法,将教育与 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联系起来,加以思考。 • 他们的研究旨趣有:学校与社区、研究训练、课 程发展、人员之培养、少数民放、教育博物馆、 认知与语言。 • 具体表现:一、他们将教育当作文化传承的主要 单位之一,可以研究传承与变迁,也可以解决实 际问题。 • 二、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性和民族志调查方法 的 作用。
• 生物人到文化人、社会人的转化:文化传承:濡 化,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 除了反思外,教育人类学的参与和实际应用。
• 注:濡化:上一代与下一代的文化传承;
• 涵化:两种不同文化团体接触过程中的文化接触 、交流过程。
文化与比较学习
• 不同文化中的教育系统与异同,与社区、 国家和文化的关系。 • 如中国幼儿园的成人化、社会化现象。
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族群的教育
• 多元文化教育的五类: • 同化主义取向,教导文化的差异; • 人类关系的取向,教导改善人际关系; • 调查单一群体,提升文化多元的意识;
• 在正规课程中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培育文 化多元与平等的意识; • 多元文化教育与社会重建相结合,鼓励学 生挑战社会的不公平,提供文化多元性。
• 一些初高中毕业生回到家乡后,长期的学 校生活使得他们不能适应家乡的生产劳动 ,被当地的人视为既非干部、亦非农民的 “废人”。
最新教育人类学1
(三)教学方法
1.教师主讲,集体讨论 2.学生试讲 3.举办讲座 4.写书评或读书报告
(1)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 作与文本撰述.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袁同凯.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天津:天 津人民出版社,2004. (3)巴战龙.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北 京:民族出版社,2010 (4)张慧真. 教育与族群认同.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 (5)李小敏.村落知识资源与文化权力空间——滇西北永宁乡拖支村田野 调查. 载丁钢主编.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第5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人类学1
第一讲 教育人类学的基本知识及教学计划
一、教育人类学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教育人类学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识 (三)教育人类学在中国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教育人类学 2.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3.教育与文化 4.教育人类学的一些理论 5.学校教育人类学 6.教育人类学的典型案例——文化变迁中 的乡村学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7)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 史人类学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8)涂元玲.村落中的本土教育.太原:山西教 育出版社,2010. (9)李红婷.跨越生命的断层——村落视野下的教 育遭遇.香港:汉域文化有限公司,2011. (10)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 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社会学研究, 1999, (6).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Educational anthropology)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介于教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
它渗透百科、博取诸家、熔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于一炉,倡导从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来把握现代教育的本质,打破那种囿于教育本位、以教育论教育的陈陋状况,从人类历史发展上提供了二个全方位考察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维度,促进了传统教育的更新和现代教育的进化。
《教育人类学》以导论式的架构为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前沿进展。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人的可塑性问题,涉及人类的教育梦想、个体的完善等;第二部分论述了教育、文化与人类学中的模仿,主要是模仿的意义与形式;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全球化与跨文化教育,主要论题有青少年犯罪、他者以及教育的全球化;第四部分展望了教育人类学作为教育的新视角其潜在的发展前景。
《教育人类学》是阐述“教育人类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历史、基本概念、原理和最新研究趋势的经典读物,可供人类学研究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教育学及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等参考使用。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教育学专业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教育与人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人类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教育人类学在培养跨文化意识与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一、教育人类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教育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它借助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
教育人类学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社会化过程,涉及到价值观、信仰、社会结构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人类学对于教育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帮助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
其次,教育人类学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教育系统,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发声。
二、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参与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了解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
通过对教育环境、教师、学生、家庭和社区等要素的观察和研究,研究者可以为制定更适应当地文化的教育政策提供支持。
教育人类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跨文化教育、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等方面。
在跨文化教育中,教育人类学帮助我们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
它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注重与学生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人类学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关键。
它通过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的文化因素,为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例如,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最后,教育人类学对教育公平的追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教育现象的研究,教育人类学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平等的存在,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它提醒决策者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创建公平的教育体系。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要义ppt课件
精选ppt
3
二、culture
(一)culture和文化词源
文化(culture):
源于拉丁文的“耕耘/种植”之意,而且“耕 耘/种植”除了含有照料土地、饲养家畜之意 以外,还有照料家庭和培养道德和心智之意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 心智或艺术成就
18世纪的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 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他者是在人类范畴中被设定的,其端点 作为自身和自我的延伸而被定位
精选ppt
11
我们所讲的“他者”(others)不仅仅 指向与自己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指向 与
自己不同的文化(other cultures)
我们所主要关注的不是作为人群的他者, 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cultural otherness)
第一章
精选ppt
1
第一节 何为人类学?
人类学的原初概念 culture和文化是关键术语 学科标志:田野工作与民族志 学科对象:文化的他者与自我 通向跨文化比较
精选ppt
2
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 源于希腊语 “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人类学这门学问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 的特征
北美人类学知识构架下,人类学包括以下四个分支学 科:
生物或体质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侧重于自然科学关联的人类学是生物或体质人类学
侧重于人文社会学科分类的文化主旨的广义研究包括 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狭 义研究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精选ppt
23
欧洲:人类学侧重体质与人性的研究,而民 族学则是另外的一门学问。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 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 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 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 要和次生需要” 这些基本需要大致有三种层次:生物需要、工 具需要以及整合需要
教育人类学第一章第四节文化教育学
教育人类学第一章第四节文化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第一章第四节文化教育学从狄尔泰学派中产生了一些带头人物。
他们在1918年后被任命担任绝大部分为新设立的教育学教授职位,并进一步确立了20年代德国教育学的面貌。
柏林的斯普兰格尔与哥廷根的H·诺尔是狄尔泰的嫡传弟子。
莱比锡的T·利特也紧紧地追随这个学派。
慕尼黑的凯兴斯泰纳晚年特别是在"教养理论"方面受斯普兰格尔及其文化哲学的影响很大。
稍后一些,W·弗李特纳与E·韦尼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我们可以把这个学派的倾向总结性地称为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它在当时与本世纪初更多地与以心理学为指导的教育学形成了对照。
【天涯人家:狄尔泰学派的人物,确立了20年代初(1918)的德国教育学的面貌。
思2,精神科学的教育学与以心理学为指导的教育学有什么不同?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1947)等。
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不足之处是思辩气息很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摘自:】我们把这个学派也称为文化教育学,这是切合其特点的,因为其代表人物认为,上述转变的关键是把成长着的青少年引向客观文化,以此帮助他们发展自己潜在的才能。
人类教育知识点总结
人类教育知识点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教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对人类教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教育的特点与形式、教育的实践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能够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它与社会联系紧密,是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影响和引导。
2. 教育是一种系统的过程。
教育是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系统过程,包括学习过程和教育活动两个方面。
3. 教育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人的一生。
4. 教育是一种发展的过程。
教育通过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其个人素质,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人才。
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提供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
2. 传承文明。
教育是为了传承和发展社会的文化传统,促进文明的持续发展。
3. 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4.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教育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
三、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是对教育目标、内容和过程中所包含的价值进行的系统观点。
教育的价值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本主义。
教育的价值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为根本价值。
2. 实用主义。
教育的价值观是以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民主主义。
教育的价值观是为了实现公平、平等的教育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人类学引论》第一节课一、人类学对教育学有什么贡献?1.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你的论文有什么独特的贡献:①方法和你的选题有什么对接?②你的选题有该法(理论)与不用又有什么不同?③你的论题最适合用何种方法、何种理论?2.人类学对教育学的贡献:(1)打破我族中心主义,获得一种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人类意识,进而强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自我意识;可以有民族情怀,但是不能有民族中心主义;视野和眼光的全球性——从西方看中国、从周边看中国;中国无哲学,但是有思想,中国的语言文字不适合表达哲学,在这方面印度就好于中国,表达哲学的文字需要严谨、逻辑、严密;孟子:见幼童落井而起恻隐之心,但是有人便反驳:见幼童落井,汝之子,汝友之子,汝仇家之子,救孰?冯友兰,中国哲学浑然天成。
(2)打破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人种志研究、民族志研究、田野研究、将先前的由业余学者或其他人的研究进行实证化。
(3)引发问题意识,提供对问题的解答;人的本质与教育的关系(陆有铨说没有什么本质,反对本质主义,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人类进化与教育的关系;人的体质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4)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成尚荣:尊重与倾听;①从旁观者转为具有主体色彩的我②将教育问题由“人的教育”转为“人的认识”问题,只有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情况下,教育才能真正展开和充分实现,会读人、能读人;③教育问题存在的理论基础,使教育人生活的表层进入到人的存在深层,使教育和人类存在、世界存在、宇宙存在联系起来。
(5)提供了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重心下移,开放、互动生成,学生立场;习惯用一种学科、一个人物、一个理论来阐述你的问题。
《孩子的宇宙、最后20年、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实验时代》二、什么是教育人类学?(1)(2)(3)由探讨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和精神的改变的一门学问;(4)提出人类学问题,在教育学科内加以解释,一方面解释教育的现象和教育行为的建立,另一方面解释对人的要求的正确观点;(5)尝试将人类学问题卓有成效地应用于教育学方面,所涉及的不再是教育学的某种辅助科学,也不是教育学科的补充性分支学科,而是想从人类角度出发重新说明整个教育学的一种尝试……为避免误解,我宁可不称教育人类学,而称教育的人类学考察方式,或者称为教育学的教育学(6)从人类角度来探讨教育与人的完整性的关系的科学:话语不可替代性,维护学科根基。
三、教育人类的问题域和分析框架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1)历史回顾(2)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察方法(3)人的可教育性(4)教育气氛(5)非连续性的教育形式(6)危机和新的起点(7)客服存在主义(8)人类学对空间的解释(9)人类学对时间的解释(10)人类学对语言的解释(11)培养独立判断教茨达尔齐《教育人类学原理》(1)引言(2)人是有思想的生物(3)社会化教育(4)教育与教养(5)学习理论(6)游戏与劳动(7)人的学习能力(8)教育目的(9)结束语周德祯《教育人类学导论——文化观点》(1)绪论(2)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3)文化、文化知识及教育(4)教育的社会文化脉络(5)学习人类学(6)从泛文化观察教育的文化过程(7)人类学知识在教育上的应用(8)结论——面对未来的挑战(12)结束语四、文献综述1.为什么需要文献综述?认祖归宗、终点——起点;间接引用、吃透观点、简洁2.已有的文献综述的类型:①列举式②类型式③层次式“从……到……”④代表式:以富勒为代表⑤对比聚焦式:前面在做什么,当下要做什么?⑥总结式3.什么是理想的文献综述:①要有数量的分析②要有代表介绍③要有类型的发现④要有视角的呈现⑤要有启发说明⑥要有缺失表述第二节课作为概念的教育人类学(一)概念分析的方法1.横向分析:相似:表演——表现、表达;相邻:学科、语言、语种;2.纵向分析:时间、概念历史3.纵横交织分析(二)什么是好的概念分析1.要有针对感:相对感:相对艺术、技术是假的;2.要有层次感:第一层次:前提性和整体性;第二层次:人、实践、文化、种族或组群、濡化、涵化、人种志等共有性概念;第三层次:教育;第四层次:学校文化、教育目的、彼此参照、相互说明。
方法论:它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多层次、多类型立体、多面、有机联系3.历史感:概念史4.新奇感:创造新概念:原创性(三)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文化——文化观“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为止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正如我们历史所探究的,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是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哲学人类学》蓝德曼1.第一个层面是词源学角度,历史感:中国:文“纹”,化“造化”:“观乎天文,以时察天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亢龙有悔,伦理:他永远是你舅舅;道德:登报谴责;外国:culture:耕耘、栽培、种植;神学、基督教哲学;中外比较:西方更多地强调一种凭借内在的生命力而生成的的价值规范;中国则更强调对某种给定的人伦关系的纹理的观察,以及在用这外在的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同:人为的,文化表现、表现载体、文化表达2.不同学科及其内部不同流派的角度(1)在生物学人类学意义上,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性;(2)哲学:承接了非特定化和专门性;(3)教育人类学:人类先天脆弱的部分,动物的可能性(更多依赖于遗传基因密码)①文化进化论:精神性创造物;②文化功能主义者: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习俗、环境、制度体系,摘苹果③历史特殊论角度:特定社区的所有习惯及由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们的活动;④新进化论和文化哲学:怀特、卡西尔3.教育人类学角度★文化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某个人都以某种文化方式存在着:《城市季风——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文化精神》文化逻辑,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人生。
★文化具有多重词性:(1)名词:人类已有的各种形态的创造物——已成物“积淀说”,从物质、精神、制度以及各种行为方式,他们经过岁月的淘洗和沉淀,汇集于书本和各种人造物中;(2)形容词:表明一个人的修养和所受教育状况,它往往蕴含某种等级观念和评价标准:下园、下学校,文化分析、文化逻辑(3)动词:是动态生成的,从存在的意义角度来谈存在的内涵:价值——内涵;他不再将存在作为名词,而是将其作为动词——“去存在”,说人是在努力成就一个人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它总是有意无意中把已有的各种“文”转化到某一对象的精神世界之中(以文化之,教学即转化),这个对象既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将来要到这个世界上的新生命,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即使化之为对象,即人的生命不断增添的“文”,以使精神生命不断丰富、博大、优雅,也使文化本身有所改变,有新的意义与内涵,新的形态得以生成。
转化性创造、创造性转化,再造新文化、新传统。
好的管理者再造一个新传统让后者来延续;★文化与人的生命有关,它是人类的生命发展的基本生境,即文化生境:冯恩洪进五星级酒店前的自我修饰,文化建设,校长、教师都是设计师;★文化具有育人价值,是一种教育过程,发挥这一价值的活动就是实践,即教育实践;★文化与人的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克服点状、割裂、二元对立的思维,进行关系性思考。
人(一)人的通常图景①人是能使用符号(符号可以超越自己的已有处境、表象思维是超越)的动物:中国大猩猩、非洲大猩猩,人是使用符号、理解符号的动物、创造符号、学习符号,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②人是游戏的动物:做研究需要灵性、好玩、自由自在,人懂得游戏、爱情与美感,创造了丰富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了独特的爱情与美感的体验,教育学、教育之美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是没有神采,晚年的闰土,语文老师的文学气质,“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④人是伦理的动物:人具有意志自由,但也有责任,而且有伦理必须遵守,分工——责任——担当——成长与发展⑤人是探讨的动物:人有好奇心,愿意去追求答案,他意识到死亡、也关切宗教,思考超越有限的生命(二)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人①以可能性为前提,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的生命——以可能性为现实,赋予新的可能性②不断生长的生命,具有不确定性;③具有选择的权利和有待赋予主动选择能力的生命;④具有开放性、未来性的生命:朝鲜、韩国士兵的站姿;我向封闭,筛选性的倾听,自我板结⑤处于教育关系中的生命:师生关系,教育永远脱离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培养什么样的人?理想的人?培养健康、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从愤怒到奋发,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直面现实、基于现实:人的潜能是有限的,但挖出来的东西是有限的,潜能就似一个人的射箭的射程,只做自己限度内的事情,限度以外的做了也是徒劳无获。
明自我:优势、劣势、潜势;明他人:对他人的生命有敏感、有尊重、有敬畏;明环境:主动发掘利用有利的环境;对不利的因素规避、化解,迎接挑战——主动创造挑战;以色列钱、西装、蒲公英的种子。
种族、族群和民族种族:生物学群体意义上的概念,班顿:世系、类型、地位、阶级,人种的体质特质,文化发达及智力结构挂钩,这是种族主义的根源生理——体质共同体族群:具有语言、种族和文化宗教特点的人们共同体,有形结构、行为结构、认知结构情感——文化共同体民族:表示拥有或者追求自己独立政府的地缘性人们共同体情感——政治共同体第四次课观点1: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共同合作研究,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为目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点2:是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的一种研究模式;观点3:它是适合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观念、研究类型(研究范式)。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综合性:行动研究更为多样;研究方式:边行动边研究;研究主体:教育实践者;教育者;研究地点:自然真实的环境;研究对象:聚焦于某一点问题;研究目的:解决问题;描述和阐释问题(传统的经典的民族志研究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研究成果:实践者和理论者共同分享共同使用;只会和文化圈中的人来分享;扎根理论:它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
理论的相对面,什么样的筐子!!!学科理论范畴;相对于定性,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从属的理论范畴不同,扎根理论更为广泛!研究方法:表达混乱、描述不清;方法的表达和阐述、你的研究方法为你的论文增添了哪些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