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讲义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讲义2
第四章社会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社会
●第二节社会运行
第一节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
●1、“社会”的词源考察:本意为集会、聚会。
●中国古书中的“社会”
●“社”就是一块地方的主人。“会”就是集会。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后来发展为第二个意思,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
●社会学中的“社会”
●英文society的译语,来自于拉丁语socius一词。
●明治年间日本学者翻译society时借鉴中国文献中的“社会”一词,近代中国学者又沿用了这种译法。
●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唯实论与唯名论
●唯实论: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独立于个体之外且对个体构成实实在在的限制。
●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涂尔干。
●唯名论:只有个体才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概念,是人们的主观想像或抽象.
●代表人物:吉丁斯,塔尔德。
●3.马克思主义论“社会”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统一。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实践是社会的存在方式,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三、社会的功能
●(1)整合的功能。
●(2)交流的功能。
●(3)导向的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四、社会的类型
●1.按生计方式来分(伦斯基)
◆狩猎和采集社会
◆游牧社会
◆园耕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2、按社会关联的方式来分
●滕尼斯(Tönnies):
●礼俗社会(Gemeischaft)
●法理社会(Gessellschaf)
●涂尔干(Durkheim):
●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
●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
●费孝通: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 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团体格局: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示意图
●3、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现代化理论:区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复杂的指标体系
●4、文字社会与无文字社会
第二节社会运行
●一、什么是社会运行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三、社会运行的状态
●四、社会运行的评价
一、什么的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关于社会运行的横向与纵向分析
●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
●1.关于社会要素的研究
1931年孙本文教授首先将影响、支配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做了如下分类:
●A消极限制的要素。
● a.地理的要素:气候和地形。
● b.生物的要素:人口的数量和品质。
● B.积极活动的要素。
● c.心理的要素:社会态度和它的机械。
● d.文化的要素:文化物质和模式。
2.功能主义关于社会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的研究
“社会生存与发展应具备如下的十个条件”
●(1)社会与物质环境相适应
●(2)适当的社会人口再生产
●(3)基本社会角色的适当安排
●(4)社会成员之间信息沟通
●(5)对社会基本事物之含义有一致认识
●(6)在各社会群体内部,成员们有大体相近的奋斗目标
●(7)建立了社会规范,以限制追求上述目标时所采取的手段。
●(8)对感情表达方式的限制
●(9)对社会新成员实现的社会化
●(10)有效地控制了分裂性社会行为。
3.关于社会条件的研究(费孝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自然环境、
●人口
●生产方式。
●社会精神生活条件。
●(二)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的机制
●动力机制:为社会运行提供适度的动力
●整合机制:协调社会利益,促使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组成有机整体
●激励机制:促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社会倡导的趋于一致,激发社会活力
●控制机制: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运行的方向与速度
●保障机制: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社会运行安全。
三、社会运行的状态
●良性运行
●中性运行
●恶性运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8年社会运行状况
四、社会运行的评价
●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