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论文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及金融资产监管研究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及金融资产监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e77a1110a6f524ccbf8513.png)
( ) 二 中央 企业产融结合主要特点
融危机, 部分中央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的巨大损失, 让人记 忆犹新。 0 2 1年末, 1 中央 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 “ 支持具备条 件的企业探索产融结合”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有所提速。 ,
(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 基本状况 一)
近些年来, 中央企 业涉足金融领域 、 深耕金融领域可 谓风起云涌 、 波澜壮阔。 0 9 中国石油以现金认 购克 2 0 年, 拉玛 依银行 ( 更名为昆仑银行 ) 2 9 %的股份, 成为第一大
一 ,
石化: 财务公司、 阳光财险、 安邦保险、 北方信托并参股 多 家银行和证券公司; 国家电网: 广发银行、 华夏银行、 英大证 券、 湘财证券、 英大泰和 、 长安保险经纪、 鲁能证券 、 英大 国际信托、 合丰基金、 鲁能金穗期货; 中国宝钢: 财务公司、 交通银行、 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 渤海银行、 联合证券、 华泰 财险、 新华人寿、 太平洋保险、 华宝信托; 中国华能: 长城证 券、 永诚保险、 贵诚信托、 景顺长城基金、 宝诚期货; 中粮集 团: 招商银行、 招商证券、 中英人寿、 中粮信托、 中粮期货、 中怡保险, 等等。
财 政 金 融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及 金融资产监管研究
● 杜 国功 高文 燕
[ 内容提 要] 产融结合是社会资源实现优 化配置的重要方式。 论文首先  ̄-中 - 央企业产融结合 实际, I - 分析
对现行金融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论文
![对现行金融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5afb383968011ca3009173.png)
对现行金融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探讨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2摘要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议:现行金融体制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本文根据我国金融监管状况分析,提出了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并对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金融体制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协调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金融业出现了一种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我国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也逐渐呈现出相互渗透的模糊状态。
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是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的要求。
首先,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某些金融领域单纯依靠某一家监管部门已经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存在着监管交叉和监管真空的潜在风险。
其次,随着经济金融日益开放和金融发展步伐的加快,也提高了我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美国次贷危机表明:金融业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与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金融危机和受到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关联。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之所以没有受到严重冲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金融市场较为严格的监管,同时也说明我国的金融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金融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分业监管、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下,要发挥监管体制的功能,就必须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的监管协调与监管合作,充分发挥金融监管的合力作用。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1.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监管职能主要是“三会”,即“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
从目前业态发展趋势看,混业交叉经营发展比较迅速,包括产品交叉、机构交叉。
因此,在原有的机构监管框架下,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多头监管现象,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将成为我国当前监管模式的潜在风险。
2.金融监管协调存在的问题目前,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健全法律法规问题。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存在问题完善论文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存在问题完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5343806529647d27285266.png)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牵扯到各种利益,在交易中存在着利益冲突、利益输送、内部交易以及其他不公平、不公正交易的情况,加之我国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还缺乏相应的法规条例防止不当关联交易的发生,所以,亟须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加以完善。
关键词揭开公司面纱原则深石原则信息披露制度一、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关联交易主要表现在:金融控股公司内各成员交叉持股;集团内部一个公司代表另一个公司进行交易;集团内短期流动性的集中化管理;向集团内其他的子公司提供或者从其他子公司处获得担保、贷款;子公司之间资产的买卖等等。
这一系列的内部交易在集团内部牵扯各种利益,在交易中难免存在利益冲突、利益输送、内部交易以及其他不公平、不公正交易的情况。
然而,我国缺乏相应的法规条例防止不当关联交易的发生,集团内的“防火墙”,由于缺乏监管者的有效监管而哑火,各子公司在决策制定上缺乏独立自主性,使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没有通过股权的方式实现,没有实现机构分离,影响了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效率与安全。
此外,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
种种问题突出表现了目前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金融控股公司内存在的不当关联交易释放的危险,严重影响着我国金融业平稳较快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加以完善。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完善建议关联交易对于集团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促进规模经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关联交易是利弊共存的。
法律对待关联交易并非绝对禁止,而是规范关联交易,防止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交易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不稳定问题,使关联交易在金融集团整体利益、其他相关者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需求一个平衡点。
中国金融业监管模式论文
![中国金融业监管模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766b3983c4bb4cf7ecd1e6.png)
中国金融业监管模式研究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73-02摘要 2007年次美国贷危机的影响已经从局部扩散到全球,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均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各国开始反思金融监管模式的恰当与否,中国在应对这场危机时也不例外。
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问题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阐述金融监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金融监管的演变过程,并结合当前金融业发展状况和有效金融监管模式,针对我国目前金融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统一监管模式的构建,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模式分业混业一、金融监管模式的定义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词。
金融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除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金融监管模式是一种制度安排,是政府以强力颁布的一系列行为规则,是多数行为主体经过博弈之后的制度安排,从广义上来说,这种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法规体系、金融监管主体组织结构、金融监管主体的行为方式等。
如按监管机构的设立划分,可分为由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独家行驶金融监管职责的单一监管体制及由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职责的多元监管体制;如按监管机构的职权范围划分,又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和不完全统一监管模式。
二、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沿革(一)建国后至1978年的金融监管情况1950年11月,经政务院批准的《监管当局试行组织条例》明确规定,监管当局受政务院领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主管全国货币金融事宜。
从1952年至1969年,我国开始建立集中统一的金融管理体制,实行单一的监管当局制度。
“文革”时期,明文宣布废除金融法规和把监管当局同财政部合并,更是谈不上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监管问题。
(正文)论金融的有效监管
![(正文)论金融的有效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3aed083f0740be1e640e9a2c.png)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市地:年月日论金融的有效监管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金融的发展也如火如荼。
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金融监管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必须严格对待风险监管问题,采取有效及时的监管方法便成了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金融的发展,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及意义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电子金融;监管现状;监管意义;监管对策Effective regulation theory of electronic finance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finance is also in full swing.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but also increase the inst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so that financial regulation becomes more difficult. In this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ictly deal with the issue of risk supervision, to take effective and timely regulatory approach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status of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aspects.Keywords: Electronic financ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ignificance;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目录一、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阶段 (1)(二)目前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监管目标不够明确 (1)2. 金融监管独立性不够 (1)3. 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较差 (2)4. 金融监管措施不力 (2)5. 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综合型监管人才匮乏 (2)二、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一)国际金融监管模式选择的比较分析 (3)1. 德国模式:混业经营基础上的分业监管到统一监管 (3)2. 英国模式:混业经营基础上的统一监管 (3)3. 美国模式:混业经营基础上的中间模式——伞式监管 (3)(二)国外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4)1. 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本国的国情 (4)2. 以金融立法来确立并巩固新的金融监管模式 (4)3. 强调监管当局之间、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4)4. 重视行业自律的作用 (4)三、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对策 (4)(一)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c5430c844769eae009ed12.png)
第三章是在金融监管基础理论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介绍金融监管的基础理论,包括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信息经济学理论、金融约束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等。然后比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两种类型,即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和统一监管体制的优劣。实行分业监管可以把金融控股集团成员之间的风险传递降低到最小程度,而实行统一监管,可以发挥监管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避免监管冲突和监管疏漏。但是统一监管又会造成监管的中途内部化、导致监管机构对监管后果的不负责任、使得金融监管市场丧失效率。在此基础上,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作了评述。
天津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姓名:毕慧绘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任碧云
20080501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毕慧绘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1.期刊论文彭世清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及监管问题研究-华北金融2009,""(8)
5.学位论文方静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工商发展研究2008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在这次危机中,新世纪金融公司垮了,房利美、房贷美由美国政府接手了,而贝尔斯登的垮台、美林证券被接管、百年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全美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助银行的倒闭,与这些“问题银行”形成对比,美国其他多元化、稳健经营的主要金融机构所受影响有限。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各大券商和美国的主要大型综合银行整体业绩达到市场预期,特别是美国前四大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强劲,仅仅这个市场的问题也并不会给银行的业绩带来明显影响。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波及的程度很少,总体受到的影响很小,但随着我国入世承诺不断得到兑现,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程度加深,中国商业银行不会再有幸免于难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综合化经营道路的建设,并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应用文-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及协调研究
![应用文-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及协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f425910b4e767f5bcfce45.png)
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及协调研究'关键词: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分工协作;交叉监管论文摘要: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框架已经形成。
分业监管可以发挥各监管机构专业化监管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沟通协调不足、信息难以共享、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等制度缺陷。
本文探讨在科学分工的前提下,如何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进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当前分业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监管交叉与监管真空不论如何分工,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都是不可避免的。
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例,因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央行管辖的货币市场,应归央行\ue705而货币市场的投资主体是证券投资基金,应属证监会管理\ue705而商业银行又属银监会的管辖范围。
所以,金融市场上许多产品的推出将涉及央行、银监、证监、保监等多个部门,交叉监管不可避免。
在目前的分业监管格局下,央行有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机构,在县级设有央行的分支机构。
而证监会及保监会的机构设置则只到省级,对省以下的证券营业部和机构缺乏有力的监管,而央行又无权或无法行使代理监管,可以说我国省级以下金融机构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在存在真空。
按照现有的监管分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也是盲点,有可能形成金融风险隐患。
(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ue704第一个层面是央行与三大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ue705第二个层面是三大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央行要履行其职责,需要获取微观层面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而央行又不承担对金融机构的直接监管职责,所以,央行对监管机构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依赖\ue705同样,监管机构的监管也需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信息作为决策参考。
在当前的分工体制下,央行掌握着完备的货币政策信息和不完备的监管信息,而监管机构掌握着完备的监管信息和不完备的货币政策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对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的发挥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范例
![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0c2c2d453b3567ec102d8a85.png)
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范例近期,有很多金融专业的硕士学生来咨询选题方面的问题,杨老师下文做统一回应,主要从16个方面进行说明,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一、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2、利率市场化: 农信社如何利用利率“杠杆”进行风险控制3、利率市场化与货币市场发展[提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 ,货币市场发展滞后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因素。
通过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 (主要分析同业拆借市尝短期国债市场和其他短期货币市场 )来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4、利率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及中央银行的监管[提示]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当前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这些负面效应是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的,但并不能对此毫无管制,放任自流。
中央银行应该并且能够消除这些负面影响。
可通过比较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给出政策建议。
5、利率市场化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影响6、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提示]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是在商业银行的巨大推动下实现的,另一方面,它的实现又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如定价技术的提高、利率风险的加大、竞争加剧等。
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进行论述,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7、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提示]这是将前一题的内容限于某些特定银行,针对这些特定银行的特征进行一步论述。
8、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提示]利率市场化以后,企业在投资融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利率风险,考虑资产负债的利率组合和定价方法。
9、我国利率市场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提示]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的存在使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既非常必要,又成为可能。
研究生论文援助杨老师发表写作辅导扣同微信:1760405151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既充分发挥其作用,又有效控制它本身所集聚的风险,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论述。
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
![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0f165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7.png)
现代经济信息宝万之争中金融监管问题的反思李松涛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摘要:2015年底,在股票市场上,毫无名气的潮汕宝能系向中国地产巨头万科发起进攻,至万科2015年12月18日停牌开始,宝能系对万科的持股比例达到24.26%,超过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面对“董事长位置不保”的危机,王石惊呼“野蛮人来了”,经过2016年的数次交锋,到2017年,宝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以王石离职、恒大将万科股份转给深铁、深铁入主万科的结局告终,以结果论, 宝能虽然没有达成入主万科的结果,却成功壮大了企业、增值了资产,王石维持了万科的国企背景、驱逐了宝能,然而自己也不得不离职。
宝万之争是在中国企业壮大、金融证券化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产生的企业兼并现象的一个代表,宝万之争中在金融层面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对金融监管的某些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宝万之争;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7-0280-02一、双方介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集团,成立于1984年,1991年上市深交所,是第二家上市深交所的公司,常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直到2015年6月,万科前10大股东总持股数大约25%。
深圳市宝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宝能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3亿元,是以房地产业、物流业、保险业为核心的集团化企业,在2014年,其账面货币资金仅有3.23亿元,年度净利润只有2.62亿元。
2015年以后,伴随着宝能举牌并大举收购万科股份,宝能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至2017年,姚振华从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200多位一跃进入前10名。
二、宝万之争双方情况分析宝万之争作为近两年金融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在这场宝万之争中,双方均有着一系列打金融插边球的一面,也反应了金融业监管中的一系列问题。
从万科方面来说,万科呈现了股价低估、股权分散的特征(1)在2015年年报显示,万科每股收益1.64元,而股价则长期在16元以下,市盈率在10倍左右,是良好的投资对象。
(简体)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
![(简体)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78c50320c22590103029d7b.png)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注:以下题目大多数属于大方向选题,学生应该与指导教师商议后将题目具体化。
一、货币政策的问题1。
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3。
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4。
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5.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6.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调协7.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8。
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9。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金融调控10。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1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研究12.货币政策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有效性分析1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14.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15.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16.中国与美国(或其它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17.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18.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19.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20.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研究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2。
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6.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9.利率市场化后投融资策略的调整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1.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5.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四、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1.我国设置政策性银行的理论依据2.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3.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4.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5.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6.政策性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7.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银行不良资金研究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体制成因与对策选择2。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通用六篇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通用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48c5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b.png)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通用六篇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范文1一、金融全球化下的混业经营趋势(一)混业经营的内涵。
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有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
分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别,前者业务范围主要是货币存储和资金信贷业务;后者业务范围主要是证券、商业票据的发行、承销等。
混业经营是指金融机构可以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信托、租赁等各种金融业务。
混业经营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一个金融机构可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此模式的混业程度最为彻底。
其次种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此模式中,控股公司内部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各子公司之间设立防火墙,严防业务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感染”,从而达到效率和风险的平衡统一。
(二)金融全球化下混业经营趋势的成因。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消失混业经营趋势的根本缘由是金融资本对利润追求的本性。
金融资本是信用经济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它不断地在利润的驱动下进行渗透和扩张。
进入20世纪七十年月以后,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由高速增长跌入了滞胀阶段。
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使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对削减,客观上要求银行重新配置资源,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对高收入国家银行的赢利来源的分析得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业的净利润的贡献越来越重要。
但由于金融监管的不对称,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其他金融各业利用金融工具创新,挤占了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来源。
另外,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十年月开头放松对国际资本流淌的限制,进展中国家则从八十年月开头放宽对国际资本流淌的限制。
资本市场日益发达,使得经营业绩优良的大企业更情愿发放股票和债券在资本市场筹资。
商业银行利润的维持消失了挑战,促使商业银行资本向投资银行业务渗透,以猎取非利息收入的利润增长点。
二、混业经营模式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金融全球化大背景下,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参加国全方位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尽可能允许各方相互自由进入对方金融服务领域。
金融控股公司有效发挥协同效应途径论文
![金融控股公司有效发挥协同效应途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f5f422915f804d2b16c147.png)
金融控股公司有效发挥协同效应的途径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2摘要对于金融控股公司而言,有效发挥协同效应是其开展综合经营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本质,但是,协同效应往往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这使得综合经营的效果大大折扣。
本文以协同效应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影响其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并对促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充分实现协同效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协同效应资源共享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监管机构严格分业经营的理念也有所松动,因此,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开始了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混业经营的探索。
从理论上讲,由于金融资产的强相关性和资产弱专用性的特点,使得控股公司内各子公司业务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但是这种协同效应的产生并不因为简单的“综合”就得以实现,而需要在技术、制度等方面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
一、协同效应理论阐述1965年,美国战略理论研究专家依戈尔安索夫(ansoff)最早提出了协同效应的经济学含义,即“一种使公司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是通过相互的合作而导致2+2≥5的效应”。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协同效应的实现来源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综合管理和资源共享等降低运营成本、分散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战略理论的发展,协同效应是充分利用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实现企业内部在生产、营销、人员等方面的有效整合和协同发展,使得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之和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无形资产(例如:品牌、声誉、专用知识与技能等)的共享利用和企业内部创新的协同发展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提升。
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根据其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协同:主要基于专业用知识、技能和品牌等无形资源的推广和有效利用。
控股公司中高效率公司通过有效转移技能、知识等无形资源,使低效率公司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使整体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金融控股公司:必要性、优势与风险研究
![金融控股公司:必要性、优势与风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dada479f242336c1eb95e95.png)
标 志 着 中 国金 融 业 的 经 营 体 制 将 实 现 一 次 重 大 转
型。本 文拟 在广泛搜 集 近年来 有关 资料 基 础上 , 对
于 产 业 资 本 和 金 融 资 本 的 融 合 。 在 分 业 经 营 的 制
度框架 下 , 过 金 融控 股 公 司 这 一组 织 形 式 , 能 通 既
司 的控股 公 司 。台湾 《 融 控 股 公 司 法》 将 金 融 金 则
控 股公 司定义 为对一银 行 、 险公 司或 证券 商有 控 保 制 性持 股 , 依 本法 设立 的公 司 。十一 五 年规 则建 并
议 提 出 , 稳 步推进 金融业 综 合经 营试 点 。这是 首 要
次 在 国 家 权 威 的文 件 中 出 现 “ 合 经 营 ” 提 法 , 综 的 它
维普资讯
20 06年 9月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瑚 l f a i Sn r i neClg 丑 o H r n e o F ac oee b i n l 第 8 期 7
第3 期
【 金融论坛 】
金融控 股公 司: 必要性、 优势 与风险研 究
势 , 求 发 展 金 融 控 股 公 司 , 必 要 性 有 3个 方 面 : 要 其
一
是 随 着 经 济 全 球 化 、 融 一 体 化 的 发 展 , 外 发 金 国
营 逐 渐 成 为 各 国 金 融 机 构 保 持 和 提 高 综 合 竞 争 能
达 国 家 加 快 了金 融 服 务 业 的 战 略 调 整 , 调 整 有 关 并 金 融 立 法 , 动 金 融 业 从 分 业 经 营 向 综 合 经 营 发 推 展 。 二 是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 融 对 外 开 放 程 度 的 加 深 金 和 经 济 发 展 , 国 金 融 业 面 临 的 竞 争 压 力 和 金 融 创 我
建立健全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论文
![建立健全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9fd27727284b73f24250c4.png)
建立健全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50-02摘要本文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的分析和我国金融业现状的考察,总结出本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金融创新过度,最终冲击整个金融市场体系。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中国在发展金融产品时应建立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实际约束力和行为规范。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现状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创新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透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可知次贷危机并非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
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部门的职责缺失才是罪魁祸首。
有鉴于此,我国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时应该强化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健全高效的金融监管机制,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高效、健康的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及主要原因分析从2006年春季开始美国逐步显现次贷危机,并最终在2008年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
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甚至于出现负增长,直接投资减少,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损,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等等。
纵观中外典籍文献,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的描述有很多种。
本文仅从制度层面上分析造成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金融监管的缺失,即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相应的监管措施未能及时跟上,造成金融衍生产品泛滥,最终冲击整个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监管机构本来的职责是有效地保护个人消费者和投资者,降低经济对不适当的风险融资来源的依赖性以及阻止过度的冒险活动。
然而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监管体系对金融风险的预警、披露和防范收效甚微,主要监管者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监管部门的牵制,无法防范系统性危机。
金融机构论文16篇(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
![金融机构论文16篇(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5446fa134028915f814dc24b.png)
金融机构论文16篇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金融机构论文摘要: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体系必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下级员工掌握着银行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又无需承担财产风险,所以,他们常利用职务之便,独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内外勾结作案,为个人牟取利益。
因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和防范公司治理风险,要通过不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逐步推进公司治理评价和治理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关键词金融机构论文金融机构金融论文金融金融机构论文: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关键词】分析,对策,选择,现状,风险,金融机构,治理,中国,内部人控制表现为经营层决定金融机构的发展、经营、分配等重大决策,还会出现个人独断、短期化的经营行为、过分的在职消费以及工资、奖金收入过快、福利待遇改善幅度大等现象。
又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各种金融案件屡屡发生。
如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下级行员工事实上掌握着银行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又无需承担财产风险,所以,他们常利用职务之便,独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内外勾结作案,为个人牟取利益。
2007年银监会对2006年的银行业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查处的情况通报结果是:2006年银行业共发生商业贿赂案件113件,涉案金额2608万元,涉案人员164人。
(二)信用风险金融机构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资金诈骗、贪污受贿等非法活动,存在着严重的犯罪风险和信用风险。
而我国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很陈旧,不能适应复杂的风险环境。
表现为:金融机构对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不到位,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全体职员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充分等。
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银行[3](P38)。
金融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金融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e867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2.png)
金融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在许多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中,股权结构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内部股东之间的所有权关系。
在金融专业中,股权结构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展示一个金融专业优秀毕业论文的范本。
1. 研究背景公司的绩效是衡量其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而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公司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使用大量的样本数据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财务数据和股权信息,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且可靠的结论。
4. 研究结果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系列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结论。
具体来说,我们发现:4.1 控股股东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
当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时,他们更容易在公司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
4.2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中,管理层更容易实施有效的决策和控制,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
4.3 股份结构的稳定性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
当公司的股份结构相对稳定时,在决策过程中会更加稳健和高效,有利于公司稳定发展。
5. 研究限制和建议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样本选择的限制、数据来源的限制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广泛应用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建议未来的研究者在样本选择上更加精确、数据收集上更加细致,并结合其他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6. 结论通过对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我们认识到股权结构对于公司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论文摘要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产物,因其包含了不同的金融业务部门或非金融业务的多家控股公司,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来源和其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对我国现有监管结构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监管风险防范1金融控股公司概述控股公司分为纯粹控股公司和经营控股公司。
前者通过持有其他企业的股票以控制和管理为唯一的经营目的,后者则除此之外本身还从事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金融组织形式,它有以下几种优势:(1)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
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将其固定成本分摊到更广泛的业务中,利用己有的分支机构和销售渠道开展新的业务品种。
(2)业务多元化优势。
金融控股公司最根本的好处还在于其适应市场需求,方便客户。
金融控股公司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十分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和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网络金融服务”。
(3)风险分散优势。
金融控股公司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具有分散风险的作用。
金融家的格言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金融控股公司或可以用另一种业务的收益来弥补,从而增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4)金融创新优势。
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则是金融创新,它使得金融部内部各要素得以重新组合,并衍生出新的金融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情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类是试点改革起步较早的金融控股公司。
如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的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国际信托三大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19%的股权。
2002年底,国务院己批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
第二类是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独资或合资投资银行,向金融控股集团转变。
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的子公司,通过涉足投资银行业务拓展业务领域,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
第三类是地方政府办的金融控股公司。
比如广东省政府主办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集团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后,己发展成为大型金融集团,投资参与了3000多个项目,进入金融、证券、贸易等工业生产的几十个领域,其集团资产规模达到了200多亿元。
第四类是近几年在股市增资扩股中,出现了产业资本控股银行、证券等多类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
比如云南红塔集团在保持主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将资本注入金融领域。
此外还有宝钢、大庆石油、山东电力、海尔、新希望集团等均有投资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
3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风险隐患3.1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这是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最大问题。
所谓内部关联交易,指的是集团成员之间发生的资产和负债,这些资产和负债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或有的。
这些关联交易会妨碍公平竞争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监管当局难以了解其风险。
3.2系统性风险在分业经营体制下,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可能发生危机或破产,但其危害和影响仅限于其自身。
而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因一个或几个公司发生的局部风险而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集团公司处于风险之中。
系统风险对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影响极大,这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
3.3信息披露失真的风险由于集团内部法人主体间的交易可能会夸大集团成员的报告利润和资本水平,从而导致公开信息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在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从事不同的业务,各行业的会计准则和各国的会计制度、会计年度存在很大差别,不利于集团管理层和监管者及时、准确地掌握集团的会计财务信息,加大了控制和监管的难度。
3.4不同监管部门共同监管造成监管“盲点”金融控股公司下属各子公司的业务涉及多个行业,不同行业的监管标准、监管方法、监管重点各不相同,各监管当局难以相互理解,彼此之间又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因此很难掌握集团整体的风险状况,从而产生监管盲区。
另外,出于逃税、逃避监管或者其他方面的动机,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往往遍布各个国家,而各国金融监管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如何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跨国监管合作也就成为摆在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5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由于关联交易的存在,使集团内部资金调拨十分容易。
出于盈利动机,集团内的银行可能会将一部分资金通过集团内的证券公司投入资本市场。
如果缺乏风险控制,过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就会推动股市大幅度上扬,造成股市“泡沫”风险。
4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对策4.1对市场准入的控制为保证金融业的安全稳定,金融监管当局应按照《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和《巴塞尔协议》推荐的指标体系制定一系列的量化准入指标,如资本总额、资本充足率、资本流动性等。
金融机构只有达到上述标准才可向监管当局提出设立申请。
此外,监管当局还应将拟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是否建立了健全、有效的内部自律机制作为重要的市场准入标准。
4.2监管当局应尽快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预警机制金融控股公司可借鉴美国CAMELS系统,设立一系列金融控股公司的预警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性、流动性等等指标。
金融控股公司按监管当局的规定上报各种财务报表和资料,由监管当局根据预警指标进行评估,并将金融风险及时反馈给金融控股公司,根据对该公司的风险预测做出警告、限期改正、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理。
4.3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首先,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是合理设置组织结构。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机构由决策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构成。
三个机构形成高效的决策系统、有效地制约监督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与激励系统。
二是理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确立母子公司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防止母公司超越权限干预子公司的业务等,保证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监管要求和法律。
其次,应加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防火墙”的设计,防止金融控股公司与附属机构利用关联交易转嫁证券交易风险。
美国《1999年现代金融服务化法》对银行控股公司内部的‘防火墙”作的制度安排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防火墙”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机构分离。
要求集团必须通过下属的独立法人机构来从事多元化金融服务,以使一个机构经营不善导致的资本损失不会由其他机构来承担。
二是业务限制。
对内部交易施加一定的限制,应要求内部交易必须在市场条件下进行、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限制等,以防止内部交易风险利益冲突。
三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制定限制措施。
如限制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自行向证券公司资款等。
4.4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可能会存在关联交易,因此,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不可或缺。
金融控股公司应定期、充分披露有关集团运作、各子公司尤其是银行、保险、证券子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还须向监管当局报告有关控股公司对风险集中进行确认、监控和管理的制度和政策。
这些不仅可以使市场能够对金融控股公司做出准确的评价,强化其内部约束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监管机关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行为实施有效监督,维护投资者、存款人利益及证券市场正常秩序。
4.5确立金融监管总局,实行功能性金融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
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建立了不定期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其主要职责是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中的有关重大问题;协调银行、证券和保险对外开放及监管政策,交流监管信息,及时解决分业监管中的问题。
但三方联席会议远不能满足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要求,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应该建立一个隶属于国务院的金融监管总局,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行功能性金融监管,满足即将到来的混业经营时代需要。
功能性金触监管的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莫顿最先提出的,指依据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监管,即在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实行监管,它较之机构监管,能够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协调,且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
这些很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
4.6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完善首先,抓紧制定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业务范围、法律地位、金融控股公司与从属公司以从属公司之间的关系、监管责任等予以明确,使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进行。
其次,尽快修改《公司法》,取消对公司转投资行为的限制,对包括控股公司在内的关联企业作出专章规定。
第三,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反垄断控制,实现金融市场的自由竞争,并维护客户、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规制金融控股公司之购并行为。
对此可以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反垄断法之规定。
第五,修改《证券法》,就如何隔断金融控股公司成员间的风险传递而在其间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制度做出明确规定。
4.7是设立控股公司援助机制使控股母公司成为其附属银行的力量源泉,随时准备在遇到支付危机的时候提供附加资本。
现在,一家附属银行遇到问题,甚至申请破产,承担清偿存款者责任的是银监会,而控股公司股东不会受到惩罚。
因此金融控股公司要承担起附属银行力量源泉的责任,可对银行起双重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金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1苏珊.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3) 2谢东梅.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7)3郑红霞.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