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原理课件
普通化学原理课件

普通化学原理课件课程设置首先提一下教材,化学原理分A,B两种班,其中A类课程是化学方向必须选修的,而B类课程则为非化学方向的课程。
有人会说A比B难,这个说法并不合适。
作为化学专业方向的一门课,化学原理A更倾向于原理的理解,而B更倾向于数值的计算。
因此两者并无难易之分,只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置的课程。
A班用张祖德的《无机化学》,B班用北大出版社的《普通化学原理》。
但是内容都差不多,包含了气体液体,化学热力学和部分动力学内容,其次还有很多新的概念,酸碱,沉淀,电极电势,能级,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知识架构第一部分,热动力学,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计算的部分,比较烦人,有很多近似以及常数,一定要仔细学习,牢记各个步骤的意义,明白什么时候近似,为什么可以近似,这样才不会盲目的套公式,或者近似出错,而是一步一步清楚的算出结果。
还有,每次算出来之后要简单的检查一下,凭借着你对这个化学反应性质的判断来检验你的结果是否离谱,所以对化学反应及化合物性质的熟知也是很重要的,并且第二部分也用得到。
第二部分,新的概念以及新的规律,不得不说,这一部分也是非常恼人的,因为化学基础原理并没有像物理那样研究了很久已经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体系了,而是正在建造中,所以会有很多不完善的理论,他有很多特例,有很多适用条件,这都是要注意的,这也化学的特点,记忆量比较大,但是如果你对足够多的化学反应以及性质熟悉,这些新概念学起来也就不是很难了,你会很快的发现规律,并把它应用到对之后化学反应的推断中,来帮助你记住更多的反应性质。
学习方法说到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最适合他的方法,在这里不做推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但是有所提醒的是,这门课有很多细节和记忆点,记得记笔记,多看,多背。
习题方面,课后习题一定要都搞懂,不会的要不耻下问,找助教同学都行。
PS:习题里有无法解释的套路,有的是特例,不要过于较真。
化学原理上课听讲十分重要,考试时很多题目都是上课讲过的原题,课前推荐阅读一下与下节课所讲相应的章节,对于课前预习不明白的地方,课堂上要着重听。
普通化学完整教学课件

系统内部运动能量的总和,用 U 表示。内部运动包括分 子的平动、转动、振动以及电子运动和核运动。
由于分子内部运动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无法测定内能 的绝对数值。
内能的特征:
➢ 状态函数
➢ பைடு நூலகம்绝对数值 ➢ 广度性质
思考:同样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前者放在
10000m高空,以400m/s飞行的飞机上,后者静止在地面上。
系统吸热为正,系统放热为负。
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
普通化学
功与体积功
在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系统与环境除热 以外的方式交换的能量都称为功。
功的符号规定: (注意功符号的规定尚不统一) 系统得功为正,系统作功为负
两者的内能相同吗?
相同
普通化学
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其内能有一个固定的值。 能量是一个广延量(见1.3节),一个系统的总 的内能正比于该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 将系统在终态与始态之间的内能差值定义为系
统的内能改变量,用ΔU表示:
ΔU=U终-U始
普通化学
1.1.6 内能的改变量与热和功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代数式:
可逆过程
体系经过某一过程,由状态Ⅰ变到状态Ⅱ之 后,如果通过逆过程能使体系和环境都完全复原, 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它是在一系列无限接 近平衡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普通化学
1.1.4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
境吸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内能的增加
ΔU (U2 – U1)为:
ΔU = Q + W
热力学规定,当系统从环境中吸热时Q为正 值,当系统对环境做功时,W为负值。换句话 说,系统吸收热和环境对系统做功都增加了系 统的内能。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04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安全与操作规范
01
实验安全须知
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自 身和他人安全。
02
实验操作规范
03
实验器材使用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实 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 当引发事故。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了解各类器 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有机化合物与高分子材料
01
02
03
04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 合物,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
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 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如塑料、合成纤维、农药
等。
高分子材料是指分子量较大的 有机化合物,其具有优良的力
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农业、交 通、通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
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制造业
材料合成、表面处理、电镀等。
能源
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的开采和利用。
环保
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等。
化学前沿科技与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纳米药物等。
绿色化学
环境友好型的合成方法、反应 条件等。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新能源
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目录
• 化学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原理 • 元素与化合物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应用与前沿科技
01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理解化学的本质和特性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普通化学PPT课件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分离
01
02
03
04
制备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无机化合物 ,如电解法、热分解法、复分
解法等。
分离技术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采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如蒸馏
、萃取、重结晶等。
实验操作
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操作制备 和分离无机化合物,如沉淀法 、结晶法、离子交换法等。
工业生产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大规模制备 和分离技术,如电解法、热解
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等。
离子化合物
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氢氧 化钠等。
共价化合物
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氧气等 。
配位化合物
由配位体和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 硫酸铜等。
酸碱盐
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 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 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当的官能团作为主链,按照碳原子数从多到少的顺序编号,并标明取代
基的位次和名称。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共价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共价键的类型包括 单键、双键和三键,它们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分子构型与构象
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称为构型,而由于分子内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暂时性空 间排列称为构象。构型和构象的改变会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反应机理
了解有机反应机理有助于理解反应是如何进行的,从而更好地选择反应条件和 控制反应过程。掌握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机理,如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 基反应等,对于进行有机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化学原理第一章

2KClO3 (s) 2KCl (s) + 3O2 (g)
23 24
4
习题: 在57C将O2通过一盛水容器,在100 kPa下收
集氧气 1.00 dm3。问:
1. 温度不变,将压强降为50.0 kPa 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2. 温度不变,将压强增加到200 kPa 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3. 压强不变,将温度升高到100 C 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Combined gas law
8
SATP (Standard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 = 298.15 K (25 C), p = 100 kPa
7
典型的Boyle定律实验
等温线 (isotherm)
©ECNU-Chem
Charles 定律实验:恒压下气体体积与温 度的关系
1.4 气体扩散定律
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的 运动速率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
©ECNU-Chem
©ECNU-Chem
4. 压强不变,将温度降至 10 C 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已知水在10和57C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2和17.0 kPa。
解题思路:
1. 氧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n总不变,p1V1= p2V2 2. 压强增加会引起水蒸气的凝聚,但氧气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可 以用氧气的分压来计算总体积: p气1V1 = n气RT = p气2V2 3. n总不变, V1/T1 = V2/T2 = 常数 4. 温度降低也会引起水蒸气的凝聚,但氧气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 可以用氧气的分压来计算总体积: p气1V1 /T1= n气R = p气2V2/T2
M = mRT/(pV)
普通化学 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律的一门基础科学,简而言之,化学是研究
物质变化的科学 .
化学最初被划分为两个分支学科: 无机化学和有
机化学;
后来又被分为四个分支学科: 以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对象的有机化学; 以研究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对象的无机化学; 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鉴定方法及其原理为内
容的分析化学;
bB P P X B P 55.5 P* 令K b 55.5 bB * * 则P P X B P K b bB 55.5
* *
Raoult(拉乌尔) 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 压下降值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
P K b bB
五大危机
四大理论 21世纪 科技热点 环境中的五 大全球性问 题 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 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
和演化
可控热核反应,信息高速公路,生命科 学方面的人类基因,生物技术征服癌症、 心脑血管疾病和爱滋病,纳米材料与技 术,智能材料及环境问题等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水质污 染、森林减少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 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pV = 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2.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pV nRT
m pV RT M
m n M
mRT M pV
3.气体密度的计算
mRT M pV
=m/V
RT M p
pM = RT
1.1.2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
稀溶液 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纯水
糖水
蒸气压 下降
在同一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
普通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1.1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2.1.2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2.1.3 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及应用
2.2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2.1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2.2.2 化学平衡的移动
2.3 化学反应速率
2.3.1 浓度的影响和反应级数
(2) 从系统中质点分布和运动状态来分析,
物质系统倾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
8
2.反应的熵变
(1)混乱度、熵和微观态数
①混乱度
许多自发过程有混乱度增加的趋势。 •冰的融化 •建筑物的倒塌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锈蚀;
9
②熵
熵是表示系统中微观粒子混乱度的一个热 力学函数,其符号为S,单位:J.K-1.mol-1 。
系统的混乱度愈大,熵愈大。 熵是状态函数。 熵的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而与途径 无关。
熵值与nB成正比。
③微观(状)态数
粒子的活动范围愈大,系统的微观状态
数愈多,系统的混乱度愈大。
10
熵与微观状态数 1878年,L.Boltzman(奥地利的数学家 和物理学家)提出了熵与微观状态数的关系: 玻尔兹曼熵关系式 S=klnΩ S—— 熵 Ω——微观状态数 k—— Boltzman常量 纯物质完整有序晶体在0K时的微观状 态数只有一种 S=klnΩ= kln1=0
S /J mol K . m,B
-1. -1
126.8
186.264 205.138
ΔrHm(298.15K)=163.85kJ.mol-1
ΔrSm(298.15K)=162J.mol-1.K-1
2.3.2 温度的影响和阿仑尼乌斯公式
化学反应原理全套课件

30.5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备用: 已知:S(s)+O2(g)=SO2(g) △H=- 290.6 kJ/mol 求1.6g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14.53kJ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 称中和热。 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
2H2(g)+O2(g)=2H2O(g) △H1=-Q1kJ/mol 2H2(g)+O2(g)=2H2O(l) △H2=-Q2kJ/mol
③右端标注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分数。 ⑤化学计量数与△H成正比,当化学计量数不 同时,其△H不同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而不是分子个数。
化学 选修四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
①元素周期表 34
40
38
36 体
楷 体
楷体
(一)、元素周期表
楷体
元素周期表 34 黑体 蓝字:记录 绿字:了解
4、比较Q1和Q2的大小、 △H1和△H2的大小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普通化学原理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 • 院士:6 名
南京大学与化学有关的学科
• 生命科学院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大气科学学院 • 环境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物理学系 • 医学院
1 物理化学
31
42
2 有机化学
27
43
3 无机化学
15
17
4 生物化学
15
31
5 分析化学
4
5
6 高分子化学
4
7
7 应用化学
3
6
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瑞士 瑞典 日本 加拿大 荷兰 奥地利 以色列
诺贝尔化学奖
获奖人次 58.5 27 25 8 6 4 4 3 3 2 2
国家 阿根廷 比利时
万计的化学物质, 发展化学合成理论和技术, 阐明生命的起源, 发现生物活性物质, 新材 料, 新药物的设计合成 • 研究物质结构和形态的理论, 方法和实验 手段, 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 规律
当前化学研究前沿
• 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反应动态学和以混合量子 与经典方法的含时统计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化学
大学化学
教材:普通化学原理(第 3 版)
华彤文 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大学化学
傅献彩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化学 General Chemistry
Jean B. Umland 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进一步阅读参考书
化学原理
印永嘉,姚天扬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
傅献彩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结构化学
江元生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化学原理课件
导语:刚刚进入大学的你们,一定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和好奇。
提起化学原理,这是一门很基础的化学课,其地位相当于力学之于物理,现在就让我们谈谈化学原理这门课。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普通化学原理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程设置
首先提一下教材,化学原理分A,B两种班,其中A类课程是化学方向必须选修的,而B类课程则为非化学方向的课程。
有人会说A比B 难,这个说法并不合适。
作为化学专业方向的一门课,化学原理A更倾向于原理的理解,而B更倾向于数值的计算。
因此两者并无难易之分,只是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置的课程。
A班用张祖德的《无机化学》,B班用北大出版社的《普通化学原理》。
但是内容都差不多,包含了气体液体,化学热力学(主要)和部分动力学内容,其次还有很多新的概念,酸碱,沉淀,电极电势,能级,周期律,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知识架构
第一部分,热动力学,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计算的部分,比较烦人,有很多近似以及常数,一定要仔细学习,牢记各个步骤的意义,明白什么时候近似,为什么可以近似,这样才不会盲目的套公式,或者近似出错,而是一步一步清楚的算出结果(对,推荐一步一步求解,不要列综合式子)。
还有,每次算出来之后要简单的检查一下,凭借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