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

合集下载

劳动法与劳动保护政策的现状与趋势

劳动法与劳动保护政策的现状与趋势

劳动法与劳动保护政策的现状与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法和劳动保护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分析当前劳动法与劳动保护政策的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劳动法的现状劳动法是国家为保护劳动者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当前的劳动法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险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

目前,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实行多年,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不规范等。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法律,在解决劳动纠纷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受制度和执行力度的限制,劳动争议的解决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3. 劳动保险法:劳动保险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其中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

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劳动保护政策的现状劳动保护政策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与权益而采取的措施。

当前的劳动保护政策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政策、劳动时间政策和福利待遇政策等。

1. 职业安全健康政策: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是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政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提高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劳动条件的标准等。

然而,由于各行业的特殊性,仍然存在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 劳动时间政策:劳动时间政策涉及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加班等问题。

政府对工作时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48小时等。

然而,一些企业仍存在加班过度和工时超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执行。

3. 福利待遇政策:福利待遇政策涉及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趋势展望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趋势展望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趋势展望现代社会,劳动者权益保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劳动者权益保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呈现出一些趋势。

本文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1.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有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违反劳动法规定,给劳动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此外,目前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执法力度不够尽管法律法规存在,但是执法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却未被严查,导致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执法机构应加大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3. 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进行工资谈判时,常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

用人单位对劳动市场信息的掌握更加充分,从而在一些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这导致劳动者难以获得公平的待遇和保障,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趋势展望1.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将会不断完善。

相关部门将对法律条文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并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2. 推动档案信息化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趋势之一是推动档案信息化。

通过建立全国劳动者档案库,实现全国劳动者信息的共享和在线查询,提高劳动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曝光违法用工行为,从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 提倡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作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组织,在未来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工会将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积极参与劳动争议的化解,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4. 推动社会共治劳动者权益保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方力量需要共同参与,形成共治格局。

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

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

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力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的劳动法律体系经过多次修订,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是现实中的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探讨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一、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的现状1. 法律框架完善但执行不力中国的劳动权法律框架相对完善,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权益保护。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雇主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导致违法行为频发;另一方面,一些雇主往往能够利用法律漏洞规避劳动法规定,进一步损害员工的权益。

2.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

然而,中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效率较低,导致争议解决进程漫长,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

其次,对于涉及劳动争议的法律援助不足,劳动者在法律程序中的地位相对较弱,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3. 小微企业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突出中国的小微企业占据劳动力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这些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较为突出。

一方面,小微企业往往对劳动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容易出现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的资金状况较为紧张,无力支付员工的合理工资及福利待遇,严重削弱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二、对劳动权法律保护现状的反思1. 加强法律普及教育在劳动权法律保护方面,加强对雇主和劳动者的法律普及教育非常重要。

雇主应当加强培训,提高对劳动法律法规的认识,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而劳动者则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权利,增强法律意识,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2. 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方面,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加大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劳动争议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应加强对涉及劳动争议的法律援助,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强化小微企业劳动权益保护针对小微企业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举报机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

劳动法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劳动法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劳动法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法作为一种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劳动法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目前,我国劳动法以《劳动合同法》为核心,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用人单位对劳动法的意识不足,造成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给劳动法的执行带来了困难,使得劳动者面临着权益受损的风险。

再者,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劳动者在退休、失业和医疗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跨地区劳动力流动难题亟待解决,不同地区间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差异性较大。

二、改进方向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加强法律意识和宣传教育加强劳动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权益和义务。

此外,加强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劳动法的理解和适用水平,以便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2. 完善劳动监察制度建立健全的劳动监察制度,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

加强对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大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使用人单位养成依法用工的习惯。

3. 建立灵活的劳动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将更加多元化。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劳动关系,以适应不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

在合同订立、福利待遇、工资分配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劳动者,增强他们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加大对农民工、灵活雇佣工、新就业群体等边缘群体的保护力度,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同时,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方面,加强不同地区间的统筹和协调,避免劳动者在跨地区流动中的权益受损。

5. 加强国际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劳动力流动成为趋势。

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一、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现状
集体劳动权是指劳动者在集体劳动关系中享有的权利。目前,我国集体劳动权 保护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主要针对个人劳动关系,对于集体劳动关系的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同时,相 关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导致实践中对集体劳动关系的处理存在一 些困难。
8、强化劳动者组织权利保障
9、加强劳动监察力度
总之,集体劳动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和尊重。 我们应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来保护集体劳动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 济发展。
参考内容
劳动权的平等保护及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劳动权是一个重 要的权利,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基本权益。在劳动法领域,对于劳动权的平等保 护和禁止就业歧视是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首先,平等保护是指每个劳动者应 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来参与劳动力市场,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和福利。
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 其次,禁止就业歧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招聘过程中,雇主不应该因为个人的 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而对他们进行歧视。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 定,而且也会对劳动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国家需要制定一 系列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
例如,政府可以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雇主遵守相关法规;同时 也可以建立反歧视机构或组织,为受到歧视影响的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总之,劳动权的平等保护和禁止就业歧视是现代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 应该加强立法和实践工作,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 的劳动力市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内容二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进展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进展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进展近年来,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然而,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现状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进展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1.法律保护框架不完善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修订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比如,新兴职业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仍存在一定的空白。

2.违法用工行为屡禁不止尽管我国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用工行为,但违法用工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故意违反劳动法规定,剥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强制加班、未签订劳动合同等。

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劳动保障监管存在不足劳动保障监管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地方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监管力度不足;同时,监管手段和手段的更新换代也相对滞后。

二、进展评估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劳动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使其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此外,加强对新兴职业的监管,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2.建立社会共治机制劳动者权益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媒体等各方共同参与。

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大惩罚力度;企业要遵守法律,重视员工权益;工会要发挥积极作用,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支持;媒体要加大曝光力度,推动舆论监督。

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机制,劳动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3.加强劳动保障监管力度劳动保障监管是确保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劳动保障监管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升他们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

同时,加强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劳动者的权益意识,使其更加懂得维权渠道和方式。

三、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挑战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挑战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挑战五一国际劳动节作为一个庆祝劳动者权益的节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并提出改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的完善近年来,各国政府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越发完善,包括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1.2 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存在尽管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某些地区和行业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违法用工现象频发。

其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例如拖欠工资、超时工作等。

此外,社会对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遭受损害。

二、挑战分析2.1 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供应量过大,导致部分劳动者的就业条件恶化,权益受到损害。

另一方面,某些行业和地区人力资源短缺,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

2.2 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新职业。

然而,这些新职业往往缺乏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覆盖,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加大。

同时,由于新兴产业缺乏规范,劳动者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也相对较弱。

2.3 跨国公司与全球化对劳动者权益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全球化的推进给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并利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来降低成本,导致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困难增加。

三、改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3.1 完善相关立法与政策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

同时,政府还应当通过加大对劳动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劳动者的保护意识。

3.2 加强监管执法政府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处罚力度。

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

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

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市场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劳动权法律保护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深入反思,以期为未来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的现状1. 法律法规的完善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工资支付、工时限制、社会保险等。

同时,各地区也积极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来进一步加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2.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社会保险的建立为劳动者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有所依靠。

此外,社会保险制度还通过资金的积累和再分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为解决劳动争议,中国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供了多种纠纷解决方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这些机构的成立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增强了劳动者维权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诉讼程序繁琐、仲裁机构的公正性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的挑战1. 保障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保障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一些雇主可能通过各种手段规避劳动法规的规定,使得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一些特定群体,如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

2. 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影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行业中的劳动者面临着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探讨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探讨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探讨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劳动者权益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石,保障劳动者权益也是构建公正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我国劳动者权益保障仍存在一些现状与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解决。

一、现状分析1.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存在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法律适用、执行力度等问题。

同时,部分企业可能会利用法律漏洞,对劳动者权益进行侵害,导致法律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

2.劳动监管存在不足尽管劳动监管机构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但目前仍存在监管力度不够大、监管人员不足等问题。

一些企业可能依靠关系网等手段来规避监管,导致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3.劳动报酬问题突出在许多行业中,一些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问题突出,工资拖欠、不按时发放等现象比较普遍。

这既导致了劳动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二、问题分析1.劳动合同不规范一些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问题,如条款不明确、权益设置不合理等。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在维权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束缚,影响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2.工时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存在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加班情况,而劳动者加班的报酬和休息权利得不到保障。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权益将受到一定的威胁。

3.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但仍有一部分劳动者未能参加社会保险,或无法及时领取社会保险待遇。

这种现象使得一些劳动者在面对疾病和意外事故时缺乏有效的保障。

三、解决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明确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同时加大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

2.强化劳动监管力度加大劳动监管部门的投入,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加强对企业的日常检查和巡视,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为劳动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劳动市场。

3.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劳动者在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其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建立健全的争议解决机制,为劳动者的维权提供相应的保障。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3、劳动关系协调的外部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7]劳动关系协调的外部机制主要是指调解、仲裁、诉讼和监察等方面。
﹙1﹚ 现行的调解制度过于企业化。
企业内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于受雇于雇主,经济上不自由且缺乏权威,调解工作很难公正开展,协调作用几近丧失。而劳动者对于企业内部调解已经抱以非常不信任的态度,出现纠纷的苗头或者发生争议后,也不主动找企业内部调解委员会来解决。
延长劳动时间、不依法提供劳动保护措施的行为缺乏强硬的处罚措施,等等。
2、执法力量不足引发执法效果不理想。
一方面,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在处罚企业有关违法行为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导致行使处罚乏力,难以震慑和遏止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维权工作需要严重不适应。劳动争议仲裁缺乏独立的办案机构,办案人员的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没有解决,也严重影响了劳动争议处理和仲裁的办权能力较弱 。
这里说的组织化程度低是指劳动者很少加入工会等正式组织。目前国有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以工会为依托的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9]大多数非国有企业没有组建工会,即使有工会的,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也没有发挥,甚至沦为企业的代言人,不能秉公处理劳资双方的纠纷。作为产业工人主体之一的劳动者,绝大多数不是工会成员。再加上一些“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拒不建立工会组织,使劳动者的组织程度更低,正式组织的缺失,使劳动者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和载体,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集体的力量,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失衡,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形式严峻,特别是一些就业门槛较低的领域,职工对用人单位掠夺性使用劳动力的行为,特别是对劳动者在就业、分配、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采取不同程度的歧视和采用不平等的待遇,敢怒不敢言,敢言不敢争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挑战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挑战

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现状方面,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从劳动合同签订到劳动关系解除的全过程。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了相应的权益保障,如合同自由、工资支付、工时限制等。

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的建立也为劳动者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然而,尽管有了这些法律法规的保护,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着违法行为。

一些用人单位以合同期满不续签或解雇的方式绕过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关系程序,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一些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上存在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少发工资或者不按时支付工资,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班费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

首先,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工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检查力度,对违法用工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起到震慑作用。

其次,应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通过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提高劳动争议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

此外,加强对劳动保护的监管,确保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安全、合理工时和合理报酬。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新职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浮现。

例如,网络平台上的自由职业者、共享经济中的劳动者等,他们的劳动关系和权益保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现状及政策建议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持续升级,劳动力市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过程中,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及问题出发,从多个方面探讨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一、现状及问题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存在。

在国内外舆论的影响下,政府逐渐重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问题仍然存在。

其中,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突出:1. 用工制度不健全很多劳动者在就业时缺少正式的用工合同,只能以口头约定或者简单的收据形式记录雇佣关系。

这种形式的用工关系并没有法律效力,给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带来很大隐患。

2. 加班和劳动保障很多企业会强制加班,并不合理地限制员工的休息时间。

此外,企业的劳动保障措施也不完善,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或者患病,对劳动者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3. 薪资问题薪资问题是一个相对较为普遍的问题。

劳动者为了生活,迫不得已只能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但往往会出现拖欠或者少发工资的情况。

此外,一些企业在发放工资时还存在扣除不合理的费用等问题。

4. 福利和保障问题除了工资问题外,一些企业在提供福利和保障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

一些企业不提供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劳动者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以上问题是中国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主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政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以下是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1.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督促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正式的用工合同,加强对企业用工制度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打击一些企业的非法用工行为。

同时,设立一些劳动者维权机构,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

从法律层面看劳动权益

从法律层面看劳动权益

从法律层面看劳动权益劳动权益是每个劳动者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法律层面对劳动权益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劳动权益的法律定义和范围劳动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教育培训、劳动争议解决等。

这些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尊重的。

二、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如拖欠工资、超时加班、不提供劳动保护等。

其次,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劳动者维权困难。

最后,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和建议为了加强劳动权益保护,我们需要从法律层面入手,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2.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利和维权途径,让用人单位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3.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要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简化争议解决程序,提高争议解决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仲裁和司法机构的监督,确保其公正公平地处理劳动争议。

4.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四、结语劳动权益是每个劳动者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1.工资待遇不平等在一些企业中,存在工资待遇不平等的现象。

一方面,一些优秀的员工得到了较高的工资待遇,而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甚至存在欠薪现象。

劳动者的努力和付出应当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平等的工资待遇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权益。

2.违法用工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企业中,违法用工现象比较普遍。

用工单位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劳动合同,违反劳动者的权益。

例如,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休息时间不合理等问题时有发生。

3.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一些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措施。

例如,一些企业工作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劳动者容易发生劳动安全事故。

同时,一些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如防护用品等,导致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二、对策分析1.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应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加强对违法用工企业的监管和处罚,严惩欠薪行为,并加大企业守法用工的奖励力度,为正当经营的企业提供利益保障。

2.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应推进工资制度改革,确保工资待遇的公平合理。

建立完善的工资计划,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贡献、岗位危险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同时,完善工资支付机制,加强对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管,保证劳动者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报酬。

3.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应加强劳动监察工作,提高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水平。

建立健全的劳动保护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同时,通过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4.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社会认知度应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社会宣传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的社会认知度。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全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注和理解。

劳动法律保护与劳工权益维护的现状

劳动法律保护与劳工权益维护的现状

劳动法律保护与劳工权益维护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维护越来越重视。

劳动法律的保护成为确保劳工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劳动法律保护与劳工权益维护存在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探讨解决办法。

一、劳动法律保护的现状问题1. 法律知识普及不足在工人阶级中,普遍存在法律知识的不足。

劳动者缺乏对劳动法律的了解,对自身权益的保护程度不高。

这导致了一些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例如违法招工、拖欠工资等问题。

2. 执法机构力量不足劳动执法机构的人数相对有限,无法完全覆盖到每一个用人单位,执法效果可操作性差,远远无法全面维护劳工权益。

一些用人单位也因此有机可乘,对劳动法律不加重视。

3. 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违背劳动法律行为的有效监督,给一些不法用人单位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于社会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处罚,使得违法成本降低,不法用人单位有恃无恐。

二、劳工权益维护的现状问题1. 行业规范缺失许多行业缺乏规范的行业劳动合同,使得劳工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增加。

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了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劳工在权益维护上处于弱势地位。

2. 强制加班问题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强制加班的现象,违反了劳动法律关于加班的规定。

这不仅加重了劳动者的工作负担,还使得劳动者的休息权被侵害。

3. 双重标准问题在一些地区或企业,存在对本地劳动者和外地劳动者不同对待的问题,违背了平等就业的原则。

这种双重标准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劳工的合法权益与尊严。

三、解决劳动法律保护与劳工权益维护的途径1.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劳动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通过法治教育和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劳动者对劳动法律的认知度,增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意识。

2. 增强执法力量与效果政府需要加大对劳动执法机构的支持,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并加强执法效果的监督,确保执法能够到位,形成对违法用人单位的有效打击。

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

对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工作条件恶劣、薪酬低廉、工时超长等现象依然存在。

这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导致的,另一方面也与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措施有关。

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跨国公司跨境经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劳动者跨国流动也日益增多,但是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却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给劳动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改进劳动保护制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劳动保护制度的改进也需要更多的国际协作和合作。

一方面,各国可以通过国际公约等形式,促进在劳动保护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劳动保护标准;另一方面,各国可以在劳动保护监管、跨国公司责任、劳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劳动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从国内层面来思考劳动保护现状和改善办法。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的劳动者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但又往往缺乏足够的保护和支持。

因此,国家需要出台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下稳定工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引导,促使他们履行社会责任,做出合理的薪酬安排和工作条件。

另外,我们还需要思考劳动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保护也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

未来,劳动保护可能会更加注重对灵活就业人群的保护,更加注重对职业病防控的关注,更加注重对跨国公司的监管和引导等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从全球和国内两个层面来加强对劳动保护的研究和思考,以适应未来的挑战和需求。

综上所述,劳动保护现状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需要站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来思考和探讨。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在国内出台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与法律救济途径分析与建议

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与法律救济途径分析与建议

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与法律救济途径分析与建议在劳动中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法律救济则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得以得到有效保护并追究侵权行为的一种途径。

本文将分析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与法律救济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现状分析1.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劳动报酬等基本权益。

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尽管有了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存在偏差,存在违法雇佣行为,如非法招工、恶意辞退等。

其次,劳动者在面临权益侵害时,往往面临困难和局限,包括对法律救济途径的缺乏了解、维权成本高和效果难以保证等。

二、法律救济途径分析1.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种常见方式。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当无法达成调解协议时,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一程序对于解决劳动争议起到了积极作用。

2.工会和职业协会的作用工会和职业协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他们可以代表劳动者与企业进行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工会和职业协会还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帮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救济途径。

3.公正审判与判决执行法院的公正审判和判决执行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环节。

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时,应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依法作出判决,并确保判决得到有效执行。

三、劳动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与法律救济建议1.加强法律宣传教育要提高劳动者对法律法规的了解,需要加强对劳动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法律讲座、宣传活动,提高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意识。

2.建立健全的法律救济机制针对劳动争议的解决,可以设立更多的仲裁机构,提高仲裁效率,降低维权成本。

同时,加强对仲裁和法院判决的执行监督,确保判决得到及时执行。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劳动节反思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劳动节是一年一度的庆祝劳动者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放松心情,享受劳动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反思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现状。

本文将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劳动者权益保护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他们的创造力和辛勤劳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因此,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实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一些劳动者面临低工资、长工时和不合理工作条件的问题。

他们的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甚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

其次,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护也存在薄弱环节。

一些雇主可能会以各种手段规避法律法规,使得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改善当前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现状。

二、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路径2.1加强监管力度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必须加强对雇主的监管力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监管,规范劳动关系。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罚违法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2提高法律意识劳动者也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只有明确知道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工会组织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劳动者应积极参加工会活动,通过工会来维权。

2.3加强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劳动者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让劳动者了解他们的权益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

2.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重要保障措施,要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劳动权保护之现状
宪法明确规定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劳动权是与劳动相关的权利,是基础人权,同时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保障。而就业权又是劳动权中最为基础的,是劳动权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公民行使劳动权的前提。因为只有就业才能将劳动者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白皮书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部分中报告了我国劳动权事业进展情况,指出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权受到保护,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⑨]
中国劳动权法律保护之现状及反思
作者: 黄嘉 发布时间: 2011-06-13 14:07:04
【摘要】劳动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基本的生活来源,在当今社会,劳动力资源是丰富,而工作岗位却是有限的,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劳动权的保护就成为人权保护的重点。
实践中,劳动者的工作权不仅被随意的剥夺,而且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歧视的现象。例如准公务员郑伟因“先育后婚”被淘汰事件[11]就不是一个特例。在就业领域,由最初的不予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到不予录用女性,再到现在的“先育后婚”,歧视现象比比皆是。2009年,徐州女性考生王莹也因为“先育后婚”,最终被组织部门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而淘汰。因为“先育后婚”而在公务员招考中被刷下就明显地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就业权是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是指具有就业资格的公民能够获得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职业性劳动的机会的权利,也就是有机会将其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权利。[12]国家旨在保障人人平等的基本人权,亦规定了在劳动权领域,劳动者均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有劳动者就业不受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由于这样的规定过于宽泛,导致了在实际操作环节出现层出不穷的就业歧视现象。以郑伟“先育后婚”没被录用为例,查阅我国相关的规定,《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对公务员的条件在国籍、年龄、身体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罗列式的规定,其中,身体条件要求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品行要求具有良好的品行。本案中,郑伟因客观原因在已经举行结婚仪式后并没有及时到有关部门进行婚姻登记而生育下子女,此“先育后婚”行为并没有违反国家对公务员所设定的条件要求,且不会对其所报考的职位有不利于工作开展的影响,没有特殊的缘由,有关部门却以此为理由在政审环节中淘汰郑伟,确实于法无据,于情无理。这样的录用歧视确实是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2010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调查显示在公务员招录中确实存在歧视的问题,歧视比例最高的首先是健康歧视和年龄歧视,其次是政治面貌歧视,身体特征歧视和性别歧视也比较严重,再次是社会身份歧视。[13]因此,我国需对就业权立法保护进行细化,将职业内在需要、保护特殊群体权益、保守国家秘密和保护国家安全等所导致的在就业情况必须区别对待的情形排除在歧视之外,有效防止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以不明缘由侵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情况。
一、劳动权在人权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人权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在当今世界,尊重和保护人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标准。人权是普遍的,是所有的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享有其作为人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人权也是具体的,具体的个人所享有的法律赋予的具体权利。人权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劳动权作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存权,在人权体系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基本地位。奥地利法学家安东?门格尔在其1886年完成的《全部劳动权史论》中曾经提出,劳动权、劳动收益权、生存权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这种人权构成了公民经济基本权的基础。[①]劳动权,缘自其对人的尊严、社会正义及世界和谐的关注,不仅是获取物质保障所必要的权利,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权利。[②]在研究劳动权时,很多学者都将劳动权与公民的生存权联系起来。正如杜茨所说 “对于一个正在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来说,以什么为生活来源以及怎样找到工作岗位,是生死攸关的。”[③]也有学者认为,劳动权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含义就是指工作权,即公民享有的使自己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实现职业劳动的权利。[④]
6、贾俊玲主编《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注释:
[①]马新福、薛长礼《劳动权的法社会学论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
[②]刘红臻《人权的制度表达》,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③]【德】杜茨著《劳动法》张国文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④]沈同仙《劳动权探析》,载《法学》1997年第8期
[⑩]在泉州市鲤城区工作的四川广安籍环卫工人贺菊华与丈夫杨启明在鲤城区海滨街道做环卫工,至今已有11年。因为顶撞了环卫站领导,最近却被海滨街道环卫站借故辞退。/s/2010-11-30/174521559825.shtml
[11]案例:江苏泰州一名参加公务员招考的男考生郑伟(化名),在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体检后,因为“先生育、后补(结婚)证”,于政审环节被“刷”下。而在此前人事部门公布的招考简章中并无相关规定。考生认为人事部门涉嫌歧视,遂将对方告到了法院。/citylink/sh/cx/2010-12-13/082918902.html
劳动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基本的生活来源,而在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劳动力资源是丰富,而工作岗位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这样的就业压力下,劳动者为了饭碗,为了生存,有时不能不选择放弃自己部分的劳动权益,这样的放弃是不得已的,而不是出于劳动者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亦有很多企业利用劳动者急于求职的心理,任意的压低工作报酬,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等,劳动者稍有不服,就拿解除劳动关系作为威胁,因此,如何完善我国劳动权的实现机制就成为了现阶段劳动权保护的重点。我国虽然颁布了《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予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当前这些法律法规都存在规定过于宽泛和原则化、法律责任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等不足,因此,我国应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对劳动权的保护进行细化,明晰职业特殊情形所导致的就业区别,防止在就业过程中使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同时,应加强对劳动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关行政部门应尽到监督管理的责任,通过惩罚机制督促用人单位自觉主动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如对用人单位是否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排查,对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进行检查,有效的监督用人单位对劳动报酬的按时发放等,通过各种有效的实现机制使法律不成为空中楼阁,真正的保护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人权。
诚然,我国在人权事业进程中对劳动权的保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依旧存在的很多的不足。就拿就业权来说,在我国劳动者就业过程中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侵害工作权的现象。如在“环卫工夫妻称因顶撞领导被辞退”一案[⑩]中,因顶撞领导即被辞退,就侵害了劳动者的工作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这不仅仅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应充分创造条件使劳动者就业,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用人单位也不能以不适当的理由随意剥夺劳动者的工作权。我国颁布《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中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这两部保障劳动权的法律是带有倾向性保护的。
【关键词】劳动权 人权 公法保护 就业权
劳动权是由法律保护,使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能够平等的获得劳动机会,并通过劳动获得相关权益,让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劳动权在当代人权体系中,不仅具有自由、平等的属性,而且是生存权、发展权赖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也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从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四十五条的规定[⑦]可见,宪法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劳动权,将公民的劳动权确定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为劳动权提供了公法的保护。我国《劳动法》第三条也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同时还规定了劳动者权利被侵害时有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⑥]袁曙宏《建立统一的公法学》,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
[⑦]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我国保护包括平等权、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宗教信仰自由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内的具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综合性人权,又内含许多具体的人权。劳动权是劳动者享有的一系列与其社会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人权属性的权利。马克思说过:“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⑤]谋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的一切权利都以获得生存为前提条件,生存权是人权体系的根基,而劳动又是一切物质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得以延续的根本。劳动权具体的包括就业权、择业自由权、工作条件权、劳动报酬权、同工同酬权、休息休假权等。就业权是国家和社会保证社会成员存在和发展所必须创造的条件,因为人人都有劳动的权利,自由择业权和同工同酬权又体现了保护人的平等与自由,工作条件权也涵盖作为人对于生产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要求,休息休假权也保证了劳动者作为人除了要生产劳动以求生存,还需一定的休息调整以实现人的更好发展,正如《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四条规定:“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正因如此,劳动权在人权体系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劳动权涵盖着基本人权里人格、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是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