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第八章PPT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合集下载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1)幻灯片PPT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1)幻灯片PPT
运动生物化学
〔第08章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第08章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第一节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那么 与意义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分 析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
第四节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综合评定
第08章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第一节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那么与 意义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分析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1、评评定定原那:催化ADP+CP↔ATP+C 。 ◎ 效应:运动负荷越大,血清CK活性越大。正 常值在100IU/L以下,假设超过300IU/L说明负荷 过大,可能存在过度训练。 ◎ 机制:肌细胞膜损伤,膜透性增大。
尿肌酐〔P206〕
◎ 来源:CP→肌酐+Pi〔测量尿肌酐可间接了解 体内CP含量〕 。 ◎ 尿肌酐系数:指24小时每公斤体重排出的尿肌 酐的毫克数。 运动成绩与尿肌酐含量高度相关。
第08章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第一节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那么与 意义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分析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
1、意义
第四节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2、化方法综合评定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综合评定〔P214-218〕
意义:使评定更加科学、合理。 方法:〔1〕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P216表8-4-1〕,以 确保测验方案的有效性。〔2〕进展预备测验,并依据测验结果微调 测验方案,以确保测验方案的可靠性与客观性。〔3〕按测验方案的 要求认真组织测验。〔4〕对测验结果作出综合评价〔P217表8-4-2、 表8-4-3、表8-4-4〕。
第08章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第一节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那么与 意义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分析

运动生物化学第八章

运动生物化学第八章

女性<110 g/L,
14岁以下男女<120 g/L,
(3)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
最适宜发挥人体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Hb值:男
运动160g/L、女运动员140g/L左右
亦有人认为,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60g/L
时,机能状态处于最佳,而140 g/L时处于亚理想
值。
(二)血红蛋白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赛前调整期 Hb(g/L) 血尿素 (mmol/L) 162±11 4.82±0.98 151±13 4.26±1.07
四、尿蛋白
(一)概述
尿蛋白:尿液中的蛋白质
1、运动性蛋白尿 概念: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 特点:在运动后能迅速地自行复原。
正常成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运动 员无疲劳时尿内蛋白质含量也很少, 采用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称为阴性 尿。
乳酸水平下成绩下降,耐力训练效果不佳,运动员
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和耐力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六)以乳酸阈为标准监控耐力训练强度
强化耐力训练:即乳酸阈强度训练,在长跑或超
长距离跑时,影响耐力训练效果。无氧阈强度训 练一般每周安排1-2次即可。 一般性耐力训练:强度低于乳酸阈强度10%-15%, 训练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min。 恢复性耐力训练:强度低于乳酸阈强度的20%25%,训练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min。
(三)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二、运动人体机能生化评定的意义 (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依据
(二)评定与监控机能状态的依据
监控运动负荷及对负荷的适
应状态
评定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状况
(三)评价运动效果的依据 (四)运动者合理营养的依据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依据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标分析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第八章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课件第八章儿童少年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
合理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儿童少年的有氧和无氧代 谢的能力。 但是,其有氧代谢能力的可训性与机体的生长发育 程度有关。 所以,儿童不宜过早的进行大强度的耐力训练,而 要根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三、儿童少年代谢调节的特点
激素调节 • 激素对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与物质
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蛋
白质合成,脂肪动员和糖异生等 的作用。
运动对GH分泌的影响
运动训练并不能改变儿童 少年安静时GH的分泌水平,但 是急性运动可以促进儿童少年 GH的分泌,从而使血清GH浓度 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与机体的 生长发育状况有关。
性激素
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是雄性激素, 其主要成分是睾酮。 肌肉、骨骼生长明显加快,瘦体重、 肌肉力量明显增加,运动能力增强; 男女之间性激素分泌水平的差异,是 导致男女运动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之 一。
超负荷原则 专门性原则
科学训练
全面训练原则 可逆性原则
二、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的生化依据
不宜过多地采用耐力性、力量性练习,特别要避免单 调、静止的力量练习。 有氧代谢的低负荷、多次重复(12-15次)的力量训 练对儿童少年的身体机能有益无害。
三、适宜运动负荷的生物化学分析
(一)运动负荷和强度 • 1.注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

弹性大而硬度小 不易完全骨折 易弯曲变形
2. 肌肉
结 构 特 点
功 能
含水量较多 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类较少 肌原纤维少
收缩能力弱 耐力差 易疲劳 恢复快
二、儿童少年的代谢特点
(一)儿童、少年物质代谢的特点
1. 糖代谢
肌糖原含量低
糖酵解酶活性 低(特别是 PFK)
糖酵解能力低于 成人,且年龄越 小差别越明显

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PPT课件

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PPT课件

反映速度耐力项目的运动机能能力
第9页/共18页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五、神别阈
(三)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二)闪光融合频率
(四)脑电图检测
第10页/共18页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六、身体形态指标的测定
身体成分测试
水下称重法 皮褶厚度测量法 生物电阻抗法 体重指数法
第一节 概述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在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 采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 实验技术和方法, 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测量以评价 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分析其变化趋势, 并及时向教练员反馈, 这一过程称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功能: 选材的科学依据 评定身体机能状态 预测运动成绩 监控运动员合理膳食和营养
四、能量代谢系统测试指标
有氧代谢能力的评定
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测定
PWC170实验
乳酸阈的测定
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评定
糖酵解代谢能力测定
第6页/共18页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最大摄氧量——在心肺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充分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
间内机体吸收和利用的氧容量。
意义:反映人体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反映心肺功能氧的转运能力(包括心排量、血
反应了机体工作能力,尤其是耐力水平
乳酸阈的测定
乳酸阈(Lactic acid, LT) 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时,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转换成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拐点)。
乳酸阈对耐力的评定、 训练强度控制方面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第8页/共18页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评定
第11页/共18页

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第八单元 运动训练的生化分析

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第八单元  运动训练的生化分析

1、运动强度选择
在以发展有氧代谢耐力为目的的间歇训练 中,运动强度要求在接近80-85%最大摄氧 中,运动强度要求在接近80-85%最大摄氧 量强度或接近无氧阈强度。
2、间歇时间安排
运动时间3-5分钟,间歇休息时间与运动时 运动时间3 间相同
2分钟、4分钟间歇运动时能源物质供能情况
供 能 百分 比 ( %) 有供与 氧能 血 供 肌 原 能脂 酸 能无 供 比 糖能 糖供 肪供 氧能 2`运 、 息 5-23 57-95 动 2`休 18-31 3: 1 4`运 、 息 23-24 47-50 动 4`休 19-34 4: 1 间运 歇动
第二节 糖酵解代谢能力的训练
无氧耐力素质取决于无氧代谢能力。由于 磷酸原的供能时间短,所以,无氧耐力主 要依靠糖酵解供能。要改善无氧耐力,首 先必须提高糖酵解能力。 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二、训练方法的生物化学分析
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 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解供能, 运动机体内有明显量的乳酸积累。 (一)最大强度运动时间 (二)运动时能源物质的动用与血乳酸 (三)适宜休息间歇时间的选择
3、休息间歇时间与血乳酸变化
运动负荷相同,而间歇休息时间安排不同,运动 后血乳酸变化不同。 因此,在训练中,可调整间歇休息的时间和运动 与休息的比例来提高乳酸的生成量。
(二)乳酸耐受力训练
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乳酸有不同的耐 受力。乳酸耐受力提高时,机体不易疲劳, 运动能力也随之提高。 1、训练方法 2、原因分析 3、具体例子
二、训练方法的生化分析
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常有间歇训 练、乳酸阈训练和最大乳酸稳态(持续耐 力)训练及高原训练。 (一)间歇训练 (二)乳酸阈训练 (三)最大乳酸稳态训练 (四)高原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水平高、机能状态好的人,恢复的速度快。
• 如果血尿素浓度在运动后升高,但在次日晨恢复 至正常或比原来的水平低,说明身体对运动负荷 适应;
• 如果血尿素浓度在训练期次日晨停留在高水平或 持续升高,则说明经过一夜休息,身体未恢复。
三、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Hb)俗称为血色素,是当前机能评定中常用的 指标。
• 一旦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多,并一直持续到次日早晨或更长 时间,这说明身体机能不适应或疲劳未消除。
• 如果运动后蛋白尿增多,4小时或次日早晨完全恢复到安 静时正常范围,表示运动量和强度偏大,对运动员身体刺 激较大,但是运动机能状态良好,能及时恢复。
在一个训练周期中,可以利用蛋白尿作为 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的指标。
• 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评定运动人体机能,应采用多指标的 综合评定,同时,还必须经过一阶段的跟踪测试与综合分 析。
二、运动人体机能生化评定的意义
• (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依据
• (二)评定与监控机能状态的依据

1 监控运动负荷及对负荷的适应状态

2 评定运动性疲劳和恢复情况
• (三)评价运动训练效果的依据
(一)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标的选择及 原理
• 1 用代谢产物作为指标 • 2 用功能性物质作为指标 • 3 用代谢调节物质作为指标
(二)生化指标的可测性与易测性
• 1 可测性 • 2 易测性 • 3 掌握适宜的测试时间
(三)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 许多生化指标均与人体的运动机能、运动强度或运动负荷 关系密切。
• 不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影响, 而相同的运动负荷对不同运动员产生的影响也不 同。
• 因此, ,故在训练中应用生化指标评
定运动负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动人体机能评价的生化原则:3个
• (一)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标的选择及原理 • (二)生化指标的可测性与易测性 • (三)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第八章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 化评定
冯红梅
• 第一节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与意义
•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标分析 •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节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综合评定
• 1.理解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与意义 • 2.掌握评定运动人体机能和训练效果的生化指标、评定原
四、尿蛋白
• 正常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浓度为2mg%左右。 • 人一天排出量不会超过150mg,其平均浓度不会超过10mg%。 • 运动员安静时尿蛋白含量也很少,采用一般方法不会检查
出来,称为阴性尿。
• 运动会引起尿液内蛋白质含量增多。 • 由于运动引起的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为运动性蛋白
尿。 • 它不同于病理性蛋白尿。 • 运动性蛋白尿在运动后能迅速地、自行恢复。 •
• 大运动量训练开始时身体不适应,尿蛋白排泄量增加,继 续坚持一段时间后,在完成相同运动强度时,尿蛋白又会 减少,这说明身体适应了运动负荷。
• 如果一段时间之后,晨安静状态尿蛋白含量较高或超出正 常范围,可能是过度疲劳出现。
五、血睾酮
• 睾酮是雄性激素,作用:雄性器官发育,蛋白质合成代谢, 抗体形成,红细胞生成,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理与方法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3.学会根据所学生化指标和评定方法,结合实际对运动人 体的机能状态及其运动适应能力做出综合评定

适宜的运动负荷,不仅能提高锻炼与训练效率,更重
要的是可增进运动人体机能与身体素质。
• 良好的运动机能状态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 则与意义
血红蛋白越高越好??
• 血红蛋白明显地影响运动能力,血红蛋白越多,结合氧量 越多,但血红蛋白与血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在一定范围 内成正相关,增加血液粘稠度和血细胞压积,不利于血循 环。
• 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血红蛋白越高越好。 • 目前认为,最适宜血细胞压积为45%左右,这时血红蛋白
大致相当于160g/L。
大浓度
速度耐力有关
选材指标
血红蛋白 0.81-0.99 负责氧转运,维持红细胞 关系到运动能力和技 内pH稳定,参与血液缓冲 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系统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 标分析
• 一、血乳酸 • 正常安静状态时血乳酸浓度在2毫摩尔以下,但在运动时
血乳酸浓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 血乳酸浓度变化主要与动用的能量系统、运动强度、运动
• (四)运动者合理营养的依据
•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依据
指标 遗传度
生化依据
选材意义
血清睾酮 男:0.78 具有促合成代谢的作用, 力量型运动员的选材
女:0.91 与力量素质有关
指标
磷酸肌酸 0.67-0.87 反映肌肉质量与发达程度,与力量、速度素质关 与速度、爆发力关系密切 系密切
血乳酸最 0.60-0.81 反映糖酵解供能能力,与 速度耐力型运动员的
•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在红细胞中浓度 高达34%,占红细胞中总蛋白质量的90%。
• 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对二氧化碳也有运输作用, 对酸性物质(H+)也能参与缓冲。
• 因此,血红蛋白对运动能力影响很大。 • 运动员贫血是指运动员以血红蛋白判断贫血时,采用临床
上常用的标准,即男低于120g/L;女低于105g/L, • 如采用WHO标准,男低于130g/L,女低于120g/L。
二、血尿素
• 研究表明,运动负荷的大小与运动前后的血尿素 变化值有关。所以,常用血尿素评定运动负荷。
• 1、一般来说,当运动前后,血尿素增加值超过 3mmol/L时,说明运动负荷大,运动员达到疲劳阈。
• 2、当增加值在2mmol/L左右时,可认为虽然运动 负荷大,但运动员能适应。
• 3、当血尿素的变化值为1mmol/L,说明运动负荷 较小。
员水平有关。 • 1.动用的能量系统 • (1)磷酸原系统:血乳酸浓度较小,一般不超过4mmol/L • (2)糖酵解系统:血乳酸浓度达到15mmol/L,甚至更高 • (3)有氧氧化系统:血乳酸浓度4mmol/L。 • 2.运动强度:使血乳酸浓度上升的起始运动强度是50%-
60%VO2max. • 3.运动员训练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