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蕉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香蕉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香蕉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香蕉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103

姓名:

学号:

摘要:香蕉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世界第四粮食作物,也是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宗水果,更是世界水果贸易量最大宗的鲜果。本文从生产现状、销售状况、生产销售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四个方面,对我国香蕉产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香蕉与进口香蕉的优势与不足。对我国香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香蕉;生产;国内外贸易;现状

香蕉是国际性的大宗水果,产量排在柑桔、葡萄和苹果之后列第四位,是热带水果中产量最大的,在我国热带水果中产量也居首位。已成为热区支柱产业之一。

1.生产现状

1.1.我国整体生产现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Organization,FAO)统计,2008年我同香蕉收获面积为31.78万hm2,居世界第6位。同年,我国香蕉总产量约为804.27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8.9%,仅次于印度(2320.48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5.6%)和菲律宾(868.76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9.6%),居世界第3位(表1)。但是,我国的香蕉单产量不高,2008年我国香蕉单产量约为25.85t/hm2,居世界第27位,虽超过世界香蕉平均单产量6.53t/hm2,但并未达到亚洲的平均水平27.68t/hm2,同时远远落后于居世界首位、单产量高达54.27 t/hm2的印度尼西亚,仅为该国的47.6%。[1]

1.2.主要产区生产状况

我国国内香蕉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30°以内的热带地区,2008年香蕉产量前五大省分别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2004—2008年我同各省份的香蕉产量数据显示,2004—2007年我国香蕉的总产量逐渐增加,大约由600万t增至800万t,2008年与2007

年产量基本持平,其原因主要是2008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出现了萎缩,全国香蕉种植面积减少了约6670hm2。2008年我国香蕉总种植面积约为31.78万hm2,其中广东为12.86万hm2,广西为6.10万hm2,云南为5.09万hm2。海南为4.79万hm2,福建为2.63万hm2。当年我国香蕉生产大省的产量分别为:广东348.10万t,海南151.60万t。广西97.00万t。云南94.80万t。福建88.20万t,上述五省的香蕉总产量占全同总产量的97%以上。近年来,我国香蕉主产区发生了一些变化,2004年全围香蕉产量前三名的省份为广东、广西和海南。2009年海南香蕉产最超过了广西,成为我国香蕉的第二大主要产区;

同时云南的产量也从2004年的18.90万t增加至2009年的94.80万t,与广西省的总产量相差不到3万t(数据来源:海南省农业厅)。[1]

2.消费情况

2.1.国内香蕉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从FAO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中国香蕉消费总量853万吨,其中国产蕉821万吨,占国内市场需求总量的96%,进口蕉32万吨,占市场需求份额的4%。进口香蕉90%以上产自菲律宾,余下的来自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

2.1.1.西南、西北消费市场

目前西南、西北地区如成都、乌鲁木齐、兰州等重点消费城市的香蕉市场,消费者普遍认可国产香蕉。进口蕉路途相对遥远,加上运销中国市场的进口蕉大部分是二三级香蕉,因此到西南、西北市场后,质量普遍不是很好,而国产香蕉运营商一般把国内品质最好的香蕉运来销售,故消费者最终普遍认可国产蕉。

2.1.2.东北消费市场

目前,东北是国内最大的香蕉消费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年香蕉市场消费量在150万吨以上,几乎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进口蕉已成功占领了东北各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全年销售量15万吨左右。目前大连、沈阳、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大型超市均以进口蕉为主;而国产蕉只在中低端中小超市、农贸市场和县城以下市场销售。从价格上来看,进口蕉一般为国产蕉的2倍左右。

2.1.

3.华北消费市场

华北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香蕉消费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以北京为中心包括天津、内蒙、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全年香蕉消费量在2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4强。

2.1.4.华东消费市场

华东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香蕉消费市场。上海是进口香蕉重要的口岸之一,全年进口量占全国的30%,大约10万吨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全年香蕉消费量在100万吨以上,其中进口香蕉8万吨,主要在各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或水果卖场销售,而国产蕉在中小超市、农贸市场和县城以下的市场销售。

2.1.5.中南消费市场

中南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中南市场由于距离香蕉产区较近,因此除重点城市如广州、深圳等之外,大部分市场上以国产蕉为主。在广州、深圳等城市,进口蕉主要是都乐供应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占据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场。[2]

2.2.我国进出口贸易分析

据FAO统计数据分析,我国2000—2007年香蕉的进口数量基本能稳定在30万t—40万t的范围内,出口量却远远低于进口数量,最高的一年为2003年,仅5.30万t,不到进口量的20%。2008年我国香蕉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该年我国香蕉进口数量占亚洲进口总量的14.30%、世界进口总最的2.17%;而出口数量仅占亚洲出口总龋的1.09%、世界出口总量的0.13%。这表明,我国本土生产的香

蕉主要依靠内销,而且需要进口其他困家的产品才能满足国内香蕉市场的需求。

我国常年是世界前20位香蕉主产国的最大进口国,我国香蕉进口量从2005年的355700t增加到2009年的49.13万t,呈持续递增趋势。我国香蕉的进口额从2005年的0.997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79亿美元,增长率为44.7%,总体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我国香蕉的主要出口市场是韩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据FAO统计,自2007年以来,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香蕉出口量明显减少.从2005年的2.36万t减少到2009的1.32万t,香蕉出口额从2005年的749.22万美元降到2005年的666.55万美元,下降率为1.89%,总体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表2)。[1]

2.3.世界香蕉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2.3.1.世界进出口贸易概况

据FAO数据分析,世界香蕉进口总量从2000年的1443.60万t 上升到2008年的1666.40万t,年增长率为1.93%,总体呈现逐年平稳持续小幅度增加;出口总量从2000年的1433.60万t上升到2008年的1798万t,年增长率为3.18%,总体呈较快增长趋势;进出口

总额分别从2000年的61.0、42.3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11.1、85.0亿美元,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2008年世界前三大香蕉进口国家分别为美国、比利时和德国,前三大出口国家依次为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菲律宾;其中美国的香蕉进口数量为397.60万t,比亚洲进口总量多出约57%.厄瓜多尔的香蕉出口数量为527.10万t。约为亚洲出口总量的2.4倍[2]。

由上表可知,比利时的香蕉出口价格最高,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000美元/t;菲律宾和危地马拉香蕉的出口价格优势最为明显。绝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70~220美元;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香蕉出口价格集中在200~300美元/t;中国香蕉出口价格一般维持在460~600美元/t,价格波动较大。与其他主要香蕉出口国相比,价格处于高位水平。[4]

3.生产与销售特点

3.1.生产特点

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l5.5℃。香蕉怕低温,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生长受抑制的临界温度10℃降至5℃时叶片受冷害变黄,1-2℃

叶片枯死。果实于12℃时即受冷害。催熟后果皮色泽灰黄,影响商品价值。香蕉对自然灾害和严重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差。一是香蕉夏秋季常受台风的袭击、冬季常受低温霜冻,造成严重的损失。二是巴拿马病害仍是香蕉产业的最大威胁,近年,该病在所有香蕉产区不同程度发生。另外,黑星病、叶斑病、叶缘枯病、束顶病、花叶心腐病以及花蓟马等病虫危害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香蕉是无性繁殖,常规通过吸芽方式来繁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渐组培脱毒快繁已经成为主流。这一过程就存在了很多问题,长期无性繁殖导致其品种严重退化,品质及抗性下降。组培工作室的增多又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技术不规范、长期继代、品种退化或脱毒的不彻底,为蕉农造成损失。

香蕉是速生性大型草本植物,就算再肥沃的土壤也不足以使香蕉丰产,在栽培时常需施用大量化肥。化肥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一是土壤酸化。由于种植过程中耕作方式不合理,施用化肥过量,农家肥较少,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种植香蕉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结构,长远来说对发展农业生产很不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污染严重。香蕉种植中农用地膜、香蕉套袋薄膜随地扔弃,香蕉采收后茎杆不处理,造成了“白色、绿色”污染,同时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对土壤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不利于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

3.2.采后及加工特点

为保证香蕉良好的贮运品质,采收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和无损。香

蕉索道无损采运对提高香蕉品质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索道采运香蕉果实机械伤仅为21.71%。另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采收才是适时。香蕉属于跃变型果实, 极易后熟, 贮运需提前采收。在香蕉加工中,虽然屡有香蕉酱、香蕉酒、香蕉酸奶的研究报道,但是却在市场上没有得到大量推广,只有香蕉脆片销量不错。因为香蕉加工中存在以下问题:①色泽变化,产品颜色的不稳定性;②粘度较大出现“不易渣汁分离”、“粘壁、粘滤布”等现象;③不易干燥,加工过程中受热时间长,加热成本高;④风味容易改变;⑤缺少去皮预处理设备;特别是缺少系列加工技术与设备。

3.3.销售特点

3.3.1.已形成相对优化的区域布局

我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但香蕉产业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一方面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各地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依托自然气候条件的优势和已有的生产种植习惯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香蕉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市场需求的拉动在各种水果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布局。在目前这些优势区域中香蕉生产发展还带动了诸如农药、化肥、有机肥供应包装材料生产、运输配套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香蕉果品为龙头的产业群。

3.3.2.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香蕉的生产与产品销售并不是中央一级农业生产管理部门重视的对象但是在几乎所有的主要香蕉种植地区当地各级政府及农

业部门都把香蕉作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来抓。据了解在广西的钦州、南宁、百色市海南省福建的漳州广东的茂名、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粤东等优势产区从副省长、农业厅长、县长、乡镇长等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香蕉的生产与发展积极带领群众跑市场、引品种、抓技术形成良好的香蕉生产氛围。目前香蕉产业在各主产区的农业产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香蕉种植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3.3.3.已经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国内香蕉生产种植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主要表现在:1)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良种化种苗生产的工厂化。同时通过香蕉试管育苗技术培育出大量优质无病毒、生长整齐的香蕉试管苗代替了传统的吸芽苗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香蕉的生产水平。2)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良种组培苗配套栽培技术香蕉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及香蕉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技术香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按香蕉叶片数面积指标与果实生长状态指导肥水管理技术蕉果常温保鲜、包装、储运技术等。还有一些地区根据各自的气候特点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用技术也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3)实现了国内香蕉周年生产。各地还在结合新的栽培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小气候优势实行生产制度改革、调整将80年代以前单一的秋植秋收改为秋植、春夏植相结合,使我国香蕉实现全年性生产并出现一定程度的季节性区域互补布局进一步扩大了市场提高香蕉生产的经济效益。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4.1.1.组织化程度不高

我国农业的经营现状是小生产对大市场。有人把此现状形容为“提篮小卖”对付“跨国公司”。因此可以说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国香蕉营销的一道坎。千家万户分散的经营格局、随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很难与销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小生产很难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对接。

4.1.2.品牌建设意识不够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小康化,人们的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品牌正成为人们选择的第一要素。然而,目前分散的种植方式使得他们生产出来的香蕉无论是在品质上还是在外观都对现在市场

上需求的产品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日益强烈的高营养、无污染、保健化的要求。

4.1.3.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广泛开展了各类服务营销活动,创立产业品牌.创新服务营销方式,拓展服务营销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服务营销水平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一、网络营销服务方式单一,交易方式落后;二、现有的香蕉专业营销服务机构规模小,信息集中率和瓦通效率低下;三、服务营销观念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现有的香蕉营销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和适应农

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严重阻碍了香蕉营销的发展。

4.1.4.信息的不对称

在国内,农业营销信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农业市场需求信息的不对称使农业营销缺乏准确性,前瞻性也较差;二,信息资源开发的局限性又致使农业营销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低下等等。我国香蕉营销信息不对称更是如此,农民生产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一,生产习惯;二.农产市场价格;三。周围农民生产决策。这就导致了香蕉的生产与供应等与市场的需求脱节,加大了农业生产决策的风险性。

[5]

4.2.建议

4.2.1.推进产品标准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这个体系要涵盖香蕉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使整个香蕉产业都有章可循。这样通过推行产品标准化来促进产业升级,香蕉产业只有不断的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强烈的营养成分高、纯绿色无污染的要求。

4.2.2.大力开拓市场,走品牌战略发展之路

我国香蕉虽在名优果品市场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大部分香蕉的商标只重视其识别功能,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及品味的提升,这种优势也在慢慢的丧失,故此,香蕉产地有关部门应积极发挥作用,建立相应的技术交流及经营信息平台.使香蕉营销信息能够畅通无阻,大力开拓市场,走品牌战略发展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4.2.3.发展香蕉深加工企业,建立中国香蕉产业长远规划

首先确定香蕉产业长远规划。然后在在具体的道路实施上应确保其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无虞,抓住重点区域,由各级政府动员并组织力量大力推进。香蕉主产区有关政府应对香蕉资源进行整合,延长香蕉产业链.培育几个香蕉深加工企业,并以此来推动国内几个香蕉产区的相关产业化发展。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途不可限量。

[5]

4.2.4.发展和完善香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为让我国香蕉市场健康有序.必须规范和健全香蕉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加快香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创新和规范化建设.重新整合香蕉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架构.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良好的外部环境,联合现有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以及各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资源.提出权威建议供蕉农参考.安排好香蕉的种植季节。

4.2.

5.加强香蕉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香蕉产业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导致蕉农在香蕉价格高涨时并未得到实惠、价格低时则亏本。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管理、资金上的优势和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制定信息发布规划、出台优惠政策、规范发布行为,与相关信息机构、中介组织等合作.构建香蕉产业风险监控信息平台.为蕉农、企业和市场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同时,对蕉农学习信息技术和购买相应信息通讯设备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加大对香蕉信息发布项目立项、研发和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4.2.6.加快香蕉产业科技发展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因此政府首先应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深化香蕉科技研发机构改革;其次,进一步加强香蕉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成果的推广工作,重点抓好香蕉产业结构的关键点,培育香蕉产业的新增长点,发展改造传统香蕉产业的新技术;第三,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不断地推广已经物化的香蕉生产技术,对于未经物化的还停留在知识或信息形态的技术,可以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由合作组织进行的香蕉生产技术推广体系;第四,聚合科研院校、农技推广站、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做好香蕉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工作和蕉农的培训工作。[3]

参考文献

[1]邱优辉,李会,徐贞贞,王思元,王绥大,吉建邦,廖小军.我国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的科技措施.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2); [2]夏勇开,过建春.国际香蕉巨头与中国香蕉消费市场.中国现代农业.2010(6);

[3]张慧坚,刘恩平,刘海清.贸易全球化下的我国香蕉产业经营风险及其规避策略.热带农业科学,2012,32(3);

[4]陈新建,黄秉智,金燕,易干军.香蕉国际竞争力与贸易格局分析.世界农业.2010(5);

[5]张浩.浅析中国香蕉产业市场营销.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率分析论文

题目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取得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贸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中心议题.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圆满句号。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统一,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

的贸易利益,达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在 显得日益重要。 一.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为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而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农业科技、经济和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如何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运用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推动农业提速发展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著名学者李宏畅与袁娟率先提出来互联网金融与农业相结合的发展的几种模式。(一)农业智能模式 当前在很多先进农场里,奶牛的耳朵上都会有一颗非常精致、特别的“耳钉”,即奶牛的电子耳标,这个“耳钉”里蕴藏着这头奶牛区别于其他奶牛的信息。散养在农场里的奶牛,当它悠闲的进入挤奶大厅时,它身上的所有信息就会被感应器所感应,然后被计算机扫描,进入电脑,信息包括它的所有信息:出生日期、最后一次挤奶日期、交配时间等等,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这些都突出体现出了农业智能模式的优越性。 (二)电商模式 淘宝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站在了顾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当作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将市场划分到最小化,将产品包装减到最轻,而且注重产品特色、模式和内容,把简单的“B2C”模式转化为“B2C2B”,并不断改进产品品质,逐渐实现了电商模式。目前,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巨头们布局的重点。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限制,农村市场的电商需求远远未被满足,是一个典型的蓝海市场,含金量十足。然而,农村电商市场要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也与农村市场的特性紧密相关,农民购物的便利性与网购信任度是农村市场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模式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改变了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采用一对一模式,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平台,采用批量作业、降低借贷双方交易成本的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中各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与国内贸易中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区别是参与方分别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相比国内贸易需要更高的花费,其原因不仅是关税所导致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增加,还包括时间延长上的花费和语言文化政治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在国内贸易中这些要素可以很自由地移动,而在对外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对外贸易被认为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贸易,仅包含少量的资本,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贸易。但事实上,一个国际可以通过进口商品来很好地利用上其他国家的商品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例如美国若要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只需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非直接从中国进口劳动力要素。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国商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外贸总量占全省的52.3%。随着厦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不足方面而言,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力合理及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随着厦门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鉴于此,本文通过厦门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提出了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以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形势,指导和促进厦门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1、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绪论 1.1 厦门对外贸易研究背景 为顺应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趋明显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国家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安排,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格局严峻复杂。2013上半年厦门完成外贸进出口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社区的概念是1887年由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结合我们国家历史和现实情况看,社区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群体里,人们具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文化特质,利益相连、感情相依、守望相助、危困相抚。 一、国外社区现状及主要特点 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英美等国,社区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社区工作已成为城市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社区主要形成了“自治模式”、“行政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模式。 (一)“自治模式”。 “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北欧国家的社区。 1.美国的社区。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美国的社区是政治 制度下一个最小的单位,它是一个高度民主自治的机构。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又称社区董事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摘要:本文力求从多锥度全方位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展望。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出口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产值规模占国家GDP的5.3%。在我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年源源不断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21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OEM配套市场及AM售后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体 1、贸易主体的构成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专业统计数据,至2014年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共计2.35万家。这些构成出口贸易的主体从类别上可划分为制造性企业和贸易性公司,从产权结构上可划分为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及上市公司等。 2、贸易主体的比例 2014年我国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然而在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中占据了63%,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35%。而本土的国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企业数量的80%,在出口贸易份额中占据37%,这其中85%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国内外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国内外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概要 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过去认为仓库里的商品多,表明企业发达、兴隆。而现代管理学如MBA CEO1篇及EMBA等则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库存多,占用资金多,利息负担加重。但是如果过分降低库存,贝U会出现断档。 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 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订货。 库存管理系统是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本系统通过对仓库、货位等帐务管理及入/出库类型、入/出库单据的管理,及时反映各种物资的仓储、流向情况,为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通过库存分析,为管理及决策人员提供库存资金占用情况、物资积压情况、短缺/超储情况、ABC分类情况等不同的统计分析信息.通过对批号的跟踪,实现专批专管,保证质量跟踪的贯通。. 目前在国内的库存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以下将会详细讨论一些国内外的库存管理模式。 、国内现状及分析: 现阶段部分国内的企业已经对各自的库存管理作出调整,有很多因此受益的案例。但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库存周期长达51天,仅运输成本一项,占销售额的比例就高达20%-30% 从物流成本构成看,中国物流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14%在美国,有些企业库存周期只有8 天,也就是说美国只有3.8%。对物流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其实就是降低其成本。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不管是对库存进行管理还是要降低成本,都要在供应链的角度上来实行。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到成熟的阶段,整体的物流规划能力的经验尚不足, 并且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许多物流管理还是以人工管理,直接导致了仓储和库存成本居高不下。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化的趋势来看,物流企业的库存管理也需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和高度集成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纷纷涌入中国,作为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一一库存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 文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贸易壁垒这四方面陈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 目录 1前言 1 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 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1 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1 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 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3 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制约农产品出口 3 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 3 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下滑 3 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 4 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4 农产品企业融资难 4 农产品企业规模小 5 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难度大 5 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 5 绿色壁垒 6 技术壁垒 6 反倾销的滥用 6 4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7 4. 1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7 4.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7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怎么写

你好,同学,你的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 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 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 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 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 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 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 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 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 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交通应急信息化现状 2006年8月,交通运输部颁发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到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为““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主要任务可归纳为:建设两级数据中心、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三大应用系统,完善两大门户网站、三个保障体系和一个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部、省厅(局、委)两级数据中心;以业务数据为核心,整合业务系统,构建部省两级公路、水路和综合类管理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形成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核心内容;以三大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开发和推广交通运行综合分析、公路水路交通应急处理和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内外网两大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前端展示;构建和连通覆盖区域的交通通信信息基础网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构筑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营、安全保证及标准规范三个保障体系,确保交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1.1公路应急 目前我国公路应急信息化发展较迅速,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举例如下: (1)北京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北京市完善了交通民警警务装备,建设了交通应急指挥硬、

软件系统。在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下,以宽带、高速数字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集成了交通指挥调度信息系统、“122”接处警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警车定位系统等。发现交通意外或接到“122”报警后,指挥中心利用警车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指挥通信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警车直接调度到达现场,处警时间缩短至平均3分钟每起,使得交通管理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系统平均每天接到群众交通报警、交通咨询7000余起,发布各种指挥调度指令700多次。通过快速处置,因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减少了25%。同时,在指挥调度中心设立了交通广播直播室,建设了户外信息显示屏、停车诱导系统,并利用电台、电视台、寻呼台等多种媒体,有效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为交通参与者出行提供方便。目前,已有340余处路口、人行横道信号灯实现了计算机集中控制,二环路内交通信号已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优化区域协调控制,路网运行能力提高15%以上,基本保障了全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山东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山东省依托易华录公司按照”金盾工程”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要求,应用最新的现代通信、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与新技术,以现有网络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山东省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有线通信系统为纽带建立了山东省交警总队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将山东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警务工作站系统、各地市视频监控系统、GPS警车定位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整体效能,建立具有数据采集、整合、处理调度、反馈等功能的交通指挥运行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