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学习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环境保护者,高中生应该深入了解并积极参与这一领域的学习和实践。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高中生参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保护生态环境则是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指标,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保持各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还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达到平衡。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的恢复。
三、高中生参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 学习与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高中生可以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灭绝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要关注环境保护的最新进展,包括新技术、新政策等,保持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
2.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高中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环保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活动、垃圾分类等,通过实际行动来关注环境问题,传播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3.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生可以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水质安全等。
可以参与相关的社区组织或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环境监测与改善的工作,为改善身边的环境贡献力量。
高中生物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地区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主要环境问题表现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什麽?
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阶段。例如,20世纪50年代至60 年代,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自70年代开始,发达国 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才使这些国家现在的环境状 况大为好转说明经过治理,环境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 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城市污水随 意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海和地 下水的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 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和动植物的繁殖。
固体垃圾污染
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 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 市固体垃圾等废弃物急剧增加而 未得到及使处理,危害人体健康 和环境。
物种灭绝的若干实例
直到中世纪,马达加斯加有1.2万种植物和大约19万种动物,其中至少 60%是该岛东部森林地带所特有的(即在地球上其他地方未发现过的)。现 在至少已有93%的原始森林已经消亡。根据这些数字,科学家们估计至少有 半数的原始物种已不存在或正在消失中。位于中非的马拉维湖曾有超过500 种的鱼类,其中99%是当地特有的。该湖只有北美五大湖面积的18,后者只 有173种鱼类,而且地方特有的鱼种占不到10%。然而马拉维湖受到工业设 施污染的威胁和计划引入外来物种的威胁。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实挑战。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不断消耗,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的影响、原因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三个方面,探讨高中地理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问题的影响地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如热浪、干旱、洪涝等,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其次,大规模的土地破坏、森林砍伐和水资源污染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平衡被打破。
此外,水源的短缺、空气污染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二、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
人类的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生产等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废物产生和污染排放,直接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同时,人口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也加剧了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压力。
此外,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壳变动等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占主导地位。
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应对地理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环境和对未来世代的需求进行折损。
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应包括以下方面的措施与行动:1. 节约能源和资源: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循环经济和减少资源浪费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土地破坏、森林砍伐和水污染等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改善环境治理:强化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加强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
4.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
高中地理课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关 和谐论 系协调
经典试题荟萃
(2000一全国文综一33)图 26是某年欧洲 一全国文综一33) 例 1. (2000一全国文综一33)图2-26是某年欧洲 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pH值等值线图 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气中含SO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工业废气中含 2(二氧化硫)或N02(氮氧化物) 等有害气体
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特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所做出的 努力和实践。
三、应理解和运用的基本规律 和原理
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原一理 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知识网络结构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 自然 社会环境 环 境 环 人类 社会 环 境 境对Fra bibliotek立统 一
人
人
人 环境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生活、 生活、生产 人类 废弃物 排放>自净 排放> 人 资源 过度渔猎 排放氟氯烃 大气中CO2增多 大气中 物质、 物质、能量 索取> 索取>再生 自净能力 资源再生 环境
3.我国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要点
1.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间题是:大量植被 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间题是: 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间题是 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些地区土地沙漠化 加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化问题突出, 加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化问题突出,湖 泊日益萎缩。此外,有较多的自然灾害,如泥石 泊日益萎缩。此外,有较多的自然灾害, 滑坡、地震、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洪涝、 流、滑坡、地震、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洪涝、 干旱、台风等气候灾害。 干旱、台风等气候灾害。 2.我国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尤其是大量燃煤和 我国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 石油造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石油造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 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水污染 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这些污染在城市和一些主要工业区尤为严重。此 这些污染在城市和一些主要工业区尤为严重。 一些乡镇工业和农业方面由于大量施用化肥、 外,一些乡镇工业和农业方面由于大量施用化肥、 农药所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农药所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解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解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是我们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及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预防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系统,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保护可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却面临枯竭和短缺的风险。
环境保护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预防环境污染和减少健康风险。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保护可以预防环境污染,降低人类健康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调整社会结构,保护环境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国内与国际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国内和国际间寻求平衡,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
3.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注重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但也要考虑当前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状况,寻求长期与短期利益的平衡。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1. 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
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世界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对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 自然资源枯竭: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导致水、土地、矿产等资源逐渐枯竭或资源短缺。
2.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引起了大量物种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3. 气候变化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威胁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系统服务:环境保护能够确保生态系统提供的水资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
2. 人类健康保障:环境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3.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福利。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 预防原则: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减少环境破坏的风险。
3.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决策,保障社会的利益和民主权益。
四、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1. 气候变化行动: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3. 环境治理与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
4. 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五、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1. 全球环境治理:各国共同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强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全球共同发展议程。
3. 区域合作与经验共享: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和经验共享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环境问题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2、可持续发展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高中地理课件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森林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以上这些节日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
最早提出要保护环境的是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 尔·卡森。卡森青年时代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 开始她的专业是英文。大学三年级时,她选修了生物 课,并对森林、海洋和野生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于 是改学生态学。1929年获得生态学硕士学位。从1955 年起,她花了4年时间研究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书中生动描写了 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景象,明确提出了20世 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污染。
此漫画的主 题是什么?
产生什 么后果?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人类社会与环境存在怎样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4、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6、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有何差异? 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有何差异? 8、环境问题的全球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物种 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保护生物 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采取 保护措施。
2、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 P101课文图8.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地图册P49第1题)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引言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教学备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教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第二节: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2. 掌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
3.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4. 认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掌握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5.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愿望。
第三节:教学内容与方法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 生态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层次与分类-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捕获与转化- 观察与实验操作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 过度开发与生态系统破坏的关系- 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 环境污染与保护-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探究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5.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与行动- 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 实施环境保护行动的方案设计第四节:教学评价1. 针对教学目标的考核-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的笔试 - 实验操作与观察结果的评估-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的表现评价2. 学生的参与评估- 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馈与总结 - 班级与学校环境保护活动的评价第五节:教学扩展1. 生态旅行活动-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生态保护区- 进行实地调研与观察-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撰写报告2. 可持续发展项目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可持续发展项目- 展示与交流学生的项目设计思路与方案- 最佳项目的评选与奖励第六节: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教学备课教案的设计,我们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具备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与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动力。
高二生物高二生物上学期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高二生物上学期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上学期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一、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来呈“J”型;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因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沉重压力。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这些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价值①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②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③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注:做题先判断是不是属于间接价值,否则即为直接价值。
5.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②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可持续发展①定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
②措施:a.保护生物多样性b.保护环境和资源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1.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点总结2.高二生物细胞环境知识点总结3.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4.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2)5.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6.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整理7.高二生物选修3生态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单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情况问题与可连续生长第一讲【必会考点填空】人类与情况的干系及模式图情况问题的两大类主要体现情况污染产生的原因情况污染的种类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生态破坏的影响都市情况问题和农村情况问题生长中国度情况问题严重的原因全球性情况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状况世界60亿人口日人口增长对情况的压力不公道利用资源对情况的影响情况问题的本质人地干系思想生长的四个阶段【重点图表】8.1情况问题的体现与漫衍图8.1人类社会与情况的相关模式一、相关变式图(见图1、图2)二、设问与训练1.读“人类社会与情况的相关模式酽,答复下列问题: (1)图中A体现;B体现(2)图中箭头1体现人类通过生产运动,从情况中输入,箭头2体现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运动,以的形式向情况输出。
(3)图中箭买3体现;箭头4体现(4)情况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
(5)当人类向情况索取资源的速度凌驾了速度,大概向情况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凌驾了能力时,就会出现情况问题。
2.读“人类与情况干系示意图”,答复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A、B体现出现情况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体现,B体现。
(2)图中箭头C、D体现的寄义是:C体现,D体现(3)情况问题主要体现为生态破坏和。
当前全球突出的生态情况问题有、和。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寄义相同)空格内: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自然资源;②燃油产生的烟尘;③产业“三废”排放;④太过抽取地下水;⑤通过绿化改革局部气候;⑥酸雨;⑦水利工程;⑧情况掩护A.;B.;C.;D.。
图8.3情况问题案例图8.4全球情况基金(GEF)融资的项目漫衍一、相关变式图(见图4)二、设问与训练3.读“全球情况基金(GEF)融资项目漫衍图”,答复有关问题:(1)各项目均含有情况问题。
GEF向生长中国度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的原因是:;。
(2)GEF最体贴的领域是,原因是(3)污染问题最为严重的海疆是海和海,是由于受到的严重污染造成的。
高中地理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01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发 展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
02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 间的协调与平衡,追求的是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01
02
03
公平性原则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确 保不同地区、国家、代际 之间的公平,保障每个人 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环境目标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 平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 过度开发与利用。
CHAPTER 03
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
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资源枯竭
经济影响
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逐 渐减少,无法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
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如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环境治 理成本增加等。
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共赢。
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必要条 件,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素养。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等行为破坏了生 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气 候变化、物种灭绝等。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作用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通过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 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资源消耗。
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 通过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措施保 护生态环境。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如何防治赤潮?我的思路:①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赤潮,采取防范措施。
②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富营养化。
③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喷洒絮凝剂,使生物黏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④机械方法:可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的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
⑤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离,避免扩散,污染其他海域。
2.如何防治温室效应?我的思路:①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在工业、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使用量,且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开发新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如光能利用、核能利用、水能利用等。
③提倡植树种草、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面积。
3.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对生物的影响是怎样的?如何治理?我的思路:(1)多样性受到破坏的原因:①生态环境的破坏;②掠夺式的过度利用;③滥捕乱猎;④过度采挖野生经济植物,如人参、甘草等;⑤环境污染;⑥外来物种入侵。
(2)保护途径:①设立自然保护区;②饲养繁殖(动物园、植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等);③法规的建设、政策的调整;④限制贸易等。
5.作为一名中学生,谈一下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的思路:(1)倡导步行,骑单车;(2)不使用非降解性塑料餐盒;(3)不燃放烟花爆竹;(4)双面使用纸张;(5)节约粮食;(6)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7)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8)消费肉类要适度;(9)随手关闭水龙头;(10)一水多用;(11)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2)尽量使用太阳能。
6.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我的思路: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和持续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鼓励对环境有利的、对环境友好的经济活动,不单纯片面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包括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
高中生物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1)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点解读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战略及模式。
高考展望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联系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
从而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
3.通过对人类的清洁生产、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知识讲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海洋污染等等表现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资源枯竭、生物种类的减少等等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人口密集、污染物集中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分布特点 乡村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资源的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三个主要原因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发展一、人类与环境: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 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给环境。
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篇一」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
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
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
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
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
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
3.4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和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二、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异造成的。
自然地理条件的气候变异固然是形成荒漠化的某些必要因素,但其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缓慢的。
而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以内蒙古为例,由于过度放牧严重,导致200万亩草场严重退化,迫使4个苏木的175户牧民迁移他乡。
目前,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早区许多草场的实际载畜量都远远超过了理论载畜量,成为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
在黄土高原等起伏较大的地区,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砍樵、乱挖中药材、毁林等则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三、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世界人口的增长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随着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地区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人口增长率差别的扩大,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在1950-1955年的世界人口总增量中,发展中地区占88. 8%,发达地区占11. 2%。
1950 —1955年发展中地区占世界人口比例由67. 9%上升到79. 6%,发达地区的比例相应地由32。
1%下降到20. 4%。
1999年中期全球人口迅猛增长的97%源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每年,亚洲人口约增长5000万,非洲、中南美洲分别约增长1700万、800万。
非洲人口增长率达到2. 36%,为各大洲中最高,其中中非、西非人口增长率达到2. 5%以上。
而同期欧洲人口增长率仅为0. 03%。
东欧甚至为负增长(一0. 2%),为全球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人类与环境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物质Array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主要体现在:①国际水域②生物多样性③气候变化④臭氧的消耗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①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球烟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欧洲:由于河道改造和污染的影响,欧洲的湿地正遭受着破坏。
④东欧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并影响着附近地区人们的生活。
⑤北海和地中海:受到工业和生活废物的严重污染。
⑥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每年都在南侵。
⑦印度洋: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⑧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以及硬蹄动物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⑨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⑩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历史阶段:产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650年后加快,二战后迅猛增长,目前速度放慢。
发达国家增长慢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增长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超过其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
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农业生产水平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的。
农业生产下降是由于严重的土地侵蚀以及对土地只用不养,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造成的。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表达的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表明该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第二层含义表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第三层含义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
第四层含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巨系统的运行规律,既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就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
公平性原则: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对策。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
③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
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高,人口增加绝对数高,1/4新增产值被用于新增人口。
面临困境 深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面临的困境解析:(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2)来自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①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
②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
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4)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原则 物 环境资源源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①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②草场严重退化③漠化威胁形势严峻(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留民营村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能力训练]1、该下面材料,完成回答据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在我国3.9亿公顷的草场中,90以上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包括沙化、碱化)已达1.3亿公顷。
气象资料显示,沙尘暴在我国呈急剧上升之势,2000年的第一个春天,4~5月中已连续出现12次沙尘暴,沙漠距北京市区已不足70千米。
目前,形势逼人,面对每年2 460平方千米国土荒漠化的惊人速度,面对沙尘的一次次逼进,国家每年拿出的治沙费已达3000万元,政府还在西部采取了相应措施,建设西部秀美山川。
(1)西部大开发应将置于首要地位。
政府在西部普遍采取和_的措施,无疑会对西部开发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影响人类生存的无机环境因素主要有、、和空气等。
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呼吸2万次左右,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如果断绝空气5分钟,人就会窒息而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受到伤害的器官是,因其所需的量是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最大的,同时说明其非常旺盛。
(3)仔细留意每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发布,就会发现造成北京空气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已由过去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变为,其首先危害人体建康。
(4)沙尘暴在我国急剧上升,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2、读景观图,根据图中所标数字顺序,进行过程分析(1)砍伐森林的起因(图中1)①;②;③。
(2)引起的环境破坏(图中2、3、4)①;②;③。
(3)导致对水库的影响(图中5、6)①;②;③。
(4)造成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是:。
3、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4、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材料一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材料二199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发表讲话。
他指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我国持续发展包括持续、持续和持续。
(3)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利益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势必出现,潜伏着和。
(4)以为基础,保持,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能力训练答案]1、(1)生态开发退耕还林还草以粮食换林换草;(2)阳光、水、温度大脑供氧新陈代谢;(3)悬浮颗粒物(4)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北方地区严重干旱;人为因素的破坏等2、(1)①因追求经济效益,砍伐木材②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种粮食③砍树作燃料;(2)①水土流失,山石裸露②滑坡③农田、村庄被冲;(3)①土壤淤积水库,库容减少②缩短水坝寿命③洪水泛滥;(4)周围居民无法生存,迁往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