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收玉米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掌握搜集信息的具体方法,理解统计调查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记录、分类和整理,计算和解释数据的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2.理解统计调查的作用三、教学难点1.如何推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性,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2.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信息的意义和统计调查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老师可以展示一张图表或图片,让学生描述其所表示的内容。

2. 教师讲授、引导式学习:老师为学生宣传意识,并讲解如何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

3. 示范讲解、合作学习: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来演示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并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评估:老师可以在计算和分析数据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重要概念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展示一张图表或图片,让学生描述其所表示的内容。

2.说教教师先宣传一下数据统计的意义,并介绍一下收集数据的具体方法。

具体介绍方法可在板书上写出,在带领学生逐步了解。

3.录入数据现在有一个小案例,请大家帮助农民把收获的玉米进行统计。

第一步:按照一定的规则数玉米数。

第二步: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对数数的结果进行记录。

第三步:把结果录入计算器或电脑,计算出所有的玉米总量。

4. 计算数据现在请大家用计算器或电脑的方式,算出这个农民一共收获了多少玉米。

5. 分析数据请大家回答一下以下问题:1.这名农民一年可以收获多少玉米?2.我们能用什么方式来提高农民的收获率?3.如果我们要把玉米卖掉,快递公司可以运多少袋玉米呢?请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合作,找出最佳的答案。

6.巩固与拓展请邀请一名同学来分享自己在收集数据方面的经验。

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并引导学生分享。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收”的含义
2.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解决与“收”的有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通过故事导入,“收玉米”是什么意思
2.加法的简单运算及相关练习
3.以“收玉米”为主题的数学问题讨论
教学重点
1.加法运算的掌握
2.与“收”相关的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
1.对于加法运算的掌握
2.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
1.了解“收”的含义,逐步拓展到概念的学习
2.简单加法的解释及演示
3.练习题的讲解
4.以“收玉米”为主题,带领学生解决有关问题
5.总结与评价
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总结
3.根据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反思
1.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其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能够做出正确的答案,更能够解释和理解答案的意义。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加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的概念;2.学生能够用数线上的数表示地里的玉米数;3.学生能够在数线上快速定点数值。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用数线上的数表示地里的玉米数;2.学生能够在数线上快速定点数值。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数线上快速定点数值。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时间:5分钟)学生观察一张收玉米的图片,老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玉米!”老师再问:玉米有什么用?怎么收玉米呢?学生可能会举例说:玉米可以吃,收玉米可以用铲子、手摘等方式进行。

老师引导学生:这么多的玉米如何进行统计呢?需要借助哪些东西呢?学生回答:计算机、计算器、笔等。

老师指出: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用数轴表示,这样可以快速地了解玉米的数量。

2.讲解(时间:15分钟)老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在一块地里种了5棵玉米,那么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它呢?学生会回答:“5”。

老师补充:如果种了10棵呢?学生会回答:“10”。

老师再问:如果我们把5棵玉米分到数轴上呢?学生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在数轴上找到“5”的位置,然后在上面插上5颗玉米。

老师示范后,让学生动手实践。

接着,老师问学生:如果在地里的玉米数太多怎么办?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用更大的数字来表示。

”老师认可回答,并让学生自己想一些更大的数字。

3.练习(时间:15分钟)老师出示练习题:小学生小明爬上了几级台阶?他是站到哪一级的?他站到了第××级。

小明爸爸称满300斤,那么他有多少千克?爸爸种了100颗葡萄树,已经采摘了30斤,还有多少斤葡萄没有采呢?班里共有48个小朋友,小明的学号是第35个,请推算一下,他是班里第几个签到的?示范一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答。

4.巩固(时间:15分钟)老师出示一组连线游戏,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把数字圈起来。

例如:“请连线‘15’和‘20’让他们紧密相连。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1、教学内容分析1.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将物品分类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数的比较大小,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1.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将物品分类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组织活动中表现出对数的掌握以及掌握不同大小物品数量比较的能力。

1.3教学内容与文本解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收玉米》。

故事中的小狗和小猫在收玉米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棉花,如何将棉花分类成不同堆,并掌握不同堆占比的比较大小,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2、教学设计2.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也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形成彼此协作,提高组织能力的能力。

2.2课前准备准备起点、终点和中间的关卡;准备各种大小、颜色的玉米与棉花。

2.3教学步骤设计步骤一:情境导入(10min)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如随机点名,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向设有中间关卡与收玉米终点的起点(棚子)推送所有的棉花。

步骤二:组织活动(30min)每组从公共起点出发,每次取走最多三个棉花并抵达下一个关卡,然后再次选择并继续推进,直到到达收集玉米的终点。

每个关卡需要将手里的棉花按相同的属性分类成若干堆,并比较堆的大小并进行标注。

小组完成任务后需向全组汇报本轮比赛的成绩,然后再次启动游戏,直到整个教学活动结束。

步骤三:活动总结及归纳(5min)老师在自己的板书上要求学生们将本次活动的物品复述出来,并求出不同堆之间的数量比较,加深学生对大小比较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2.4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

经过本次课后,许多学生对于大小比较的认识得到了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会积极性不够、比较随便,这就需要老师提高组织者帮助和引导学生的意识。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5收玉米∣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5收玉米∣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主题是"收玉米"。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五章"有趣的图形"的第五节"收玉米"。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图形的分类和计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图形,并且能够用数词来表示图形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数词来表示图形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图形卡片、计数棒和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拿出了一篮子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解:我向学生讲解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用计数棒来表示图形的数量。

3. 示范:我用图形卡片来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计数。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图形卡片和计数棒来进行分类和计数。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图形分类"和"图形计数"两个词,并在旁边画出了相应的图形和计数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数词来表示下面的图形数量。

答案:2. 题目:请用图形卡片和计数棒来进行分类和计数。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图形分类和计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加强和巩固。

我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图形来进行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吸收和理解新知识。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明确设定,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指导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收玉米》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收玉米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以便在小组讨论和操作活动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收玉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玉米图片、卡片、小动物玩偶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课件:PPT或者黑板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收玉米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收了多少玉米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动画,展示收玉米的过程。

首先展示2个玉米,然后问学生:“如果再收一个玉米,一共有几个玉米呢?”引导学生回答并展示3个玉米。

接着,教师再问:“如果再收一个玉米,一共有几个玉米呢?”引导学生回答并展示4个玉米。

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的教学设计,这是一节非常有趣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0页至71页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以“个”为单位的数量,通过收玉米的情境来引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加减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玉米模型、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以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些玉米模型,让孩子们数一数玉米的数量。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再拿来一些玉米,总数会变成多少?”这时,我会让孩子们思考,并尝试用手中的数字卡片进行组合,找到答案。

然后,我会引入减法的概念,我会再次拿出一些玉米模型,让孩子们数一数玉米的数量,然后我会拿走一些玉米,让孩子们再次数一数玉米的数量,并找到剩余的数量。

这时,我会告诉孩子们,这个过程就是减法。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洁的板书,包括加法和减法的符号,以及一些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妈妈摘了35个玉米,然后又摘了15个玉米,一共摘了多少个玉米?答案:50个玉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这就是我对于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5.5收玉米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5.5收玉米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5.5收玉米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是一本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教材,其中的一课为“收玉米”,该课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科学等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采摘、计量、分类和记录等操作,掌握测量、分类、记录等数学技能,同时了解玉米的种植、收获及其相关知识;同时课程的设计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相关知识;–通过操作认识测量、分类、记录数学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勤俭意识和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1. 教学内容1.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相关知识;2.玉米的分类和计量方法;3.采摘玉米并进行分类、计量、记录等操作。

2. 教学计划时间内容活动第一堂课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相关知识课堂讲解第二堂课玉米的分类和计量方法示范、实验第三堂课采摘玉米班级集体活动第四堂课玉米的分类、计量、记录等操作个人或小组操作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及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的基本信息。

2.示范实验: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的分类和计量方法。

3.班级集体活动:带领学生到田野采摘玉米,班级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个人或小组操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进行玉米的分类、计量、记录等操作,培养自主探究和自理能力。

五、教学评价及反思1. 教学评价本课程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测量、分类、记录等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通过班级集体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班级集体活动安排要合理,确保学生的安全;2.对于一些操作难度大的学生,在操作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需要对学生的采摘成果进行统一管理和归纳。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针对性教学的重要性。

收玉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收玉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收玉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2.学习玉米的计数方法和分类。

3.掌握玉米的收获方法和计数原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护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玉米的结构特点和计数方法。

2.玉米的收获方法和计数原则。

2.难点1.同种玉米计数方法的运用。

2.不同种类玉米的分辨和计数。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1.玉米的种子、成品等实物。

2.玉米的图片和视频等视觉资料。

3.计算器和电子屏幕等教学工具。

2.教学环境教室、操场、校园园艺场等环境。

3.教学时间2课时(80分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玉米实物或图片等视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收玉米」。

2.讲授(20分钟)1.用玉米的种子或剖开的玉米图形等实物,讲解玉米的结构特点和计数方法。

2.学生跟随讲解者的指示操作,熟悉同种玉米计数方法的运用。

3.通过图片或视频等视觉资料,介绍不同种类玉米的区别和计数特点。

3.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在校园园艺场或操场等教学环境中实践操作,体验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收获方法。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采集、计数、分析不同种类玉米的数量和情况。

3.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完成收获后的玉米分类和计数。

4.总结(10分钟)1.讲解者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强化对玉米结构、计数和分类的理解。

2.强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

五、课后作业1.完成《收玉米》的实验报告。

2.制作玉米相关内容的海报或手工制品。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实践与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计算和分析能力,并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考虑到了玉米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本土种植资源的教育价值,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收玉米》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收玉米》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收玉米》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收玉米》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收玉米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概念;
2.学习加法符号“+”,理解其含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表示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农场里的玉米有两种,一种有5个,另一种有3个,我们要把它们合起来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这个案例展示了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你们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以期提高他们的加法水平。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Nhomakorabea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收玉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帮家里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需要把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数一数?”(比如把玩具收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加法的奥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玉米的成长过程以及如何收获和存放玉米。

2.学生能够掌握数数、比大小和数的加减法。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玉米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于数的加减法的掌握。

3.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准备好课件、教具、课本和练习册等相关资料。

3.查找并准备好相关的教育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和前置知识讲解(15分钟)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应该简短地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然后,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讲解关于玉米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玉米的成长过程:从栽种到成熟。

2.收获玉米和存放玉米。

3.数数和比大小等数学概念的介绍。

(二)活动和实践操作(50分钟)在此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实验和操作,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玉米的成长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活动:活动一:模拟玉米种植1.教师在教室里准备一些种子、土壤和盆栽等。

2.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玉米的成长过程,并要求学生在盆栽中种一些玉米种子。

3.学生学会如何浇水、施肥和照顾玉米。

4.学生观察和记录玉米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

活动二:收玉米游戏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绘制一张收玉米的游戏地图。

2.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玉米棒。

3.学生轮流投掷骰子,移动棋子的位置,然后按照玩法规则收集相应数量的玉米。

4.游戏结束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总结经验和分享玩乐心得。

活动三:算术练习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留出一些空白的算术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填写答案。

2.学生可以在同桌之间分组合作,互相思考和交流解题的方法。

3.让学生分别读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三)课后反思(5分钟)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该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3 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3章《收玉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收玉米的数量计算。

3. 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玉米模型、计数器、算术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幅收玉米的场景,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场景中的数量关系。

2. 讲解概念: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解答。

例如,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个玉米,然后又增加了2个玉米,让学生们计算一共有几个玉米。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玉米模型,让学生们计算一共有几个玉米,并将其分成几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A + B = C减法:A B = C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3 =4 + 1 =5 + 0 =6 2 =7 3 =8 1 =答案:1. 2 + 3 = 54 + 1 = 55 + 0 = 52. 6 2 = 47 3 = 48 1 = 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实践。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5《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5《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5《收玉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收玉米》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5节。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收玉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收玉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收玉米的道具、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收玉米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

学生发现有3个小朋友在收玉米,然后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收玉米?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类似的收玉米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有5个小朋友在收玉米,然后又来了3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收玉米?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操练。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加法的题目,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得出答案。

例如:教师出示一张纸,上面写着“2 + 3 = ?”,学生需要在纸上画出2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五节《收玉米》。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收玉米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图意,理解问题情境。

2. 学习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收玉米的图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收玉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收玉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问题?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收了35个玉米,小华收了23个玉米,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分析问题,探讨解题思路。

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小猫收了28个玉米,小狗收了32个玉米,它们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收玉米的游戏,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记录组的收获。

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后,组长汇报组的收获总数。

5. 交流分享: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计算过程,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收玉米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鸟收了15个玉米,小兔收了27个玉米,它们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2. 答案:42个玉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收玉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收玉米”这一节。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加减法;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收玉米的道具;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收玉米的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些玉米有多少个?”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再给你几个玉米,你应该怎么计算?”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加减法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如:“收玉米的农民有3个人,每个人收了4个玉米,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加法: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3个苹果,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8个苹果2. 题目:小华有8个橘子,他吃掉了3个橘子,小华还剩下多少个橘子?答案:5个橘子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教案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第五节《收玉米》。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整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整数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减法的意义,知道减法运算的结果叫做差。

2. 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减法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判断和处理减法运算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收玉米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画面中的情景。

然后我会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一共收获了多少个玉米,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2. 讲解:我会通过教学卡片和示例,向学生讲解整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减法运算的步骤,并引导学生跟我一起进行计算。

3. 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地进行减法运算。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我会及时地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减法运算来解决。

例如:“如果我有5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整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写在学习卡片上,让学生一起来贴到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对整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我会在课后布置一些作业。

其中包括一些减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减法运算来解决。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收玉米》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收玉米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并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故事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动物的分类特点,体会分类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经验,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简单的分类。

但学生的分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提高分类能力。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正确地表示分类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正确地表示分类结果。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分类活动,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分类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玉米图片、分类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分类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玉米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玉米是从玉米地里长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去玉米地收玉米,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玉米地,引导学生观察地里的玉米,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将这些玉米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吗?”学生思考后,教师给出分类的标准,如按照颜色、大小等。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案(2)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案(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收玉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57例题、P58练一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减法,教科书通过“收玉米”这一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问题。

【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时,可以出示情境图,由学生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教师从中选择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

如:解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可以先让学生列式,再尝试计算。

讲解时,可以提示学生: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咱们上一节课帮小兔子拔萝卜,今天小熊家的玉米也成熟了,可是它太马虎,掰一个丢一个,这可怎么收的完啊!咱们跟着淘气、笑笑一起去帮帮它吧!(板书课题:收玉米)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学情预设】生1:笑笑和淘气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生2: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生3: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师:笑笑和淘气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你会解答吗?【设计意图】因为田野里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场景,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发现信息,还是提出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解决问题。

师: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怎样列式呢?生:57-42=(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57-42等于多少?(2)指名学生说怎样算的,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案(1)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案(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收玉米》教学设计《收玉米》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不退位)。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本节课,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让学生在农名伯伯收庄稼的具体情境中学习这课的知识。

2.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

(3)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二、教学准备:为上好本节课,我提前做好如下准备:1.制作课件。

我使用演示文稿制作了12页的课件,为使课堂气氛活跃,我在课件中加入了多张相关的图片,还加入了一些动作,使课件变得更加灵活。

2.小棒和计数器。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运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合作探究,理解其中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秋天到了,农名伯伯正在收庄稼,淘气和笑笑也来帮忙,(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收玉米)同学们看淘气和笑笑在帮农名伯伯收什么?(收玉米)板书课题:收玉米。

(二)导学释疑: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1.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2.你能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淘气和笑笑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生2: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生3: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3.师板书本课所需问题。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本节课我们主要解决这个问题)。

4.你能列出算式吗?生:57-42=5.探究计算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57-42= (小组合作探究)。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案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收玉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算理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的算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用竖式计算。

53+26= 36+23= 41+46=引导学生得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填一填。

25+34=()。

先算()+()=(),再算()+()=(),最后算()+()=()。

还可以先算()+()=(),再算()+()=()。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植物长得非常奇怪。

你们看!课件出示: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解开衣服看一看,颗颗珍珠露出来。

(打一农作物)学生独自猜一猜:是玉米。

师:真棒!秋天的田野里一片金黄,玉米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课件出示:师:淘气和笑笑周末回到老家,帮助爷爷奶奶收玉米。

板书课题:收玉米二、讲授新课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师:淘气和笑笑收了这么多玉米呀!你能说说看到的数学信息吗?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笑笑收了42个玉米,淘气收了57个玉米。

师:那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分组交流,然后自由说说:(1)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2)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师:大家看看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其实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样的,都可以用57-42来计算。

师:说得真好!看着这个算式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然后反馈:(1)57-42的结果是多少?(2)怎样计算57-42呢?师:看来大家想知道的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新的知识好吗?学生一起回答: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