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_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第二节_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3)由于金银等贵金属具有体积小、价值 高、方便携带、易于分割、不易磨损、易 于保存等特点,因此,一般等价物最后固 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形成货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天然是金银
金银等贵金属原来也是普通的商品,只是随着 商品交换的发展,才自发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同时,贵金属还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 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 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三 是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因此, 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 然是金银。"
扩大价值形式的矛盾
商品的价值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虽 然比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表现得较为 充分,但还存在着缺点和局限性:
各种商品的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 表现,因为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都是 一个不同于任何别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的无 穷无尽的系列,它们还没有一个一般的、为大 家所公认的等价形式。这个缺点表明,在总和 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 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金属块 每次都要称重、鉴别,极为不便
铸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不同的形状、大小,标明重量,从足 值逐渐磨损为不足值。
本身无价值,只是作为货币符号代替 金属货币进行流通。不易大宗交易。
通过存款帐户由银行进行支付,不用 兑取现金。存款货币——信用维持。
电子自动转帐系统,纯粹观念性货币。
货币演变史
(1)在货币价值形式出现以前,贝壳、牛羊 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最初是采用金银 条块的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鉴定其成色和 分量,十分不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 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 成色和标明其价值的金属铸币(金币、银币和 铜币),货币的金属条块形式发展为铸币形式。 它一般由国家铸造,作为法定的货币在市场上 流通。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课件
金属货币最早可追溯到公 元前7世纪,当时人们开 始使用金属条块作为交易 媒介。
金属货币的形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块状形 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为 铸币,形态各异,如刀币 、布币、圆钱等。
金属货币的特点
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 易于分割和保存等优点, 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易 媒介。
纸币的诞生与发展
纸币的起源
失业率上升。
THANKS
感谢观看
纸币最早起源于中国,北 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子。
纸币的发展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纸 币逐渐普及,成为主要的 交易媒介。
纸币的特点
纸币轻便、易携带、易流 通,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电子货币的出现
电子货币的起源
电子货币的特点
电子货币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 以信用卡的形式出现。
电子货币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大大 提高了交易效率。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课件
目录
• 货币的起源 • 货币的发展历程 • 货币的职能与属性 • 货币制度与体系 • 货币的未来发展 •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01
CATALOGUE
货币的起源
商品交换的发展
商品交换的初始形态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开始进行 简单的物物交换,以满足各自的生产 和生活需求。
交换的困难与不便
电子货币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逐 渐普及,出现了各种支付平台和数字 钱包。
数字货币的兴起
数字货币的起源
数字货币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出 现的比特币。
数字货币的发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 货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数字货币的特点
数字货币去中心化、匿名性强、可 追溯交易记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和保密性。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最新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最新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地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地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地。

要了解货币地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地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地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地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地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地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地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地粮食,用为自己消费地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地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地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地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地商品具有不同地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地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地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地,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地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地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地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地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地产品,都耗费了一定地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地生产花费了同样多地劳动,具有同样多地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地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地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地量地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地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地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地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地劳动时间多少决定地。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地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地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地使用价值和价值地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地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地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地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货 币

货   币
银本身的数量,把它分不同的单位
区别: (1)条件不同,价值尺度是自发产生的;价
格标准时人为规定的。 (2)作用不同,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价值大
小的尺度;价格标准是衡量货币自身大小。
B、流通手段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花 买

棉 含义:以货币钱为媒介的商品

商品流通 交换
买 衣

公式:商品—钱货币—商品 服

流通手段

的 五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
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职 能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
世界货币 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第三、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 货币量的规律。
①概念:就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 货表币现含在义固:定货充币当是一从般商等品价中物分的离某出一来种,商固
定品的(充主当要一是般金等)价上物。的商品
②货等币式本:质:一般等价物
2把斧子
=
80斤粮
=
6斤茶叶
=
若干其它商品 =
一克黄金
一般等价物为什么最终都集中 在贵金属上?
金、银体积小,价值大。 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 金、银质地均匀,容易分割。
Martin 等利用烟雾室实验证实了大气中的全氟辛烷磺酸氨化 合物[C8F17SO2N(R1)(R2)]可以通过大气转运、氧化为PFCA 和PFOS 的可能性,并导致偏远地区的污染,并认为全氟化物挥发性前体 物质可通过大气转运扩散到遥远的地区,然后沉降为不挥发性全 氟化合物,这个过程导致对生物体的污染。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货币形式的形成与演变1.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阶段在原始社会,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与消费都相对简单,人们主要依靠物物交换来满足需求。

在这个阶段,没有真正的货币形式存在。

2. 商品经济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人们开始将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并逐渐发展出一些具有普遍接受性和稳定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

3. 货币形式演变在商品经济阶段,人们使用各种具有价值和稀缺性的商品作为货币。

最早使用作为货币媒介的商品有贝壳、兽齿、羽毛等。

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金属逐渐成为主要货币媒介。

最早使用金属作为货币媒介主要有黄金、银等。

二、古代国家对货币制度演变影响1. 古代国家对贵金属流通方式影响古代国家的兴起对贵金属的流通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古埃及国家对黄金的流通方式进行了规范,制定了黄金重量和纯度的标准。

另外,古希腊和罗马等国家也对贵金属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2. 古代国家对纸币制度影响在古代,一些国家开始使用纸币作为货币形式。

例如,中国的宋朝在10世纪时开始发行纸币,并逐渐推广使用。

这种货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

三、近代货币制度演变1. 金本位制度近代货币制度演变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起金本位制度。

这种制度以黄金作为货币媒介,并规定每个单位货币与一定量黄金等值兑换。

这种制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广泛采用,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 纸币与法定货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流通手段需求增加,银行逐渐开始发行可兑换的纸币。

这种纸币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并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

3. 货币供给与货币近代货币制度演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货币供给和货币的发展。

随着金融体系的建立和银行的出现,国家开始通过调整利率、发行相关部门债券等手段来调控货币供给和实施宏观调控。

四、现代货币制度演变与国际金融体系1. 浮动汇率制度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加,固定汇率制度逐渐被浮动汇率制度取代。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数字货币是20世纪90年代由加密学家提出的一种新型货币,它是利用加密技术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一种货币形态。

与传统货币相比,数字货币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等优势,成为近年来不可忽视的一种支付手段。

一、数字货币的产生数字货币是在比特币产生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1998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Nick Szabo提出的“bit gold”便是数字货币的雏形。

他提出使用加密算法来实现零基础信任的电子货币,但没有真正实现。

2008年,一位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发布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正式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这是第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

比特币的诞生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契机。

二、数字货币的发展自从比特币的出现,数字货币就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加密货币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数字货币层出不穷。

第二代数字货币以以太坊为代表。

以太坊不仅是一个数字货币,还是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平台。

以太坊的诸多功能,比如智能合约和DApp功能,为数字货币的应用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随着数字货币的发展,金融科技行业也随之崛起。

数十亿美元的众筹和ICO融资模式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新热点。

在新兴数字货币市场中,小型ICO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数百万美元的融资。

ICO给创业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也带来了不少风险和不确定性。

随着数字货币的普及,数字货币交易所也随之发展。

目前,全球有数百家数字货币交易所,为数字货币的交易和流通提供了便利。

在此背景下,数字货币的使用和交易也开始向多个领域延伸,如逐渐渗透进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数字货币交易被认为是未来金融行业的趋势。

三、数字货币的前景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它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方便的支付方式,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

数字货币的发展还依赖于政策和法律。

近年来,各国政府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

日本政府表示要支持数字货币市场的发展,欧盟也计划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进行升级,美国在数字货币税收上的法规也越来越完善。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无限法偿法定偿付能力无限;即在有限范围内;不管使用时间;数量和地点;货币都按照规定的面额流通;任何人不得拒绝知识点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价值形式的演变:简单扩大一般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本质本质定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客观存在职能定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十足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独占性和排他性;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货币因此可以用价值符号代替;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的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特点:现实的货币;十足的货币..特殊的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屋价;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屋价上升时人们出于对货币的信心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的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反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两种类型与货币交换直接相连的:赊销赊购;预付货款与商品交换财政收支工资费用收支捐赠赔款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值的货币;货币危急性最大三.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确定本位币的铸造材料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单位价值量本位币及辅币和铸造及偿付能力的确定:主币辅币银行券发行及兑换的规定:发行保证黄金准备的规定:建立黄金储备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中; 货币单位的规定和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偿付的规定比重要外;其他内容基本上弱化甚至消失了..2.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最早的货币制度退出金贵银贱;币财短缺金银复合本位制:金银两种货币金属同时流通平行本位制:金银币的兑换比例完全按照各自的价值量由市场供求决定双本位制:金银币的兑换比例由国家规定劣币驱逐良币跛行本位制:金银币比例货国家规定但银币限制铸造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格雷欣法则一个经济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形式时;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货币币值下跌;则人们在使用货币时会尽量先使用这种货币;而将币值稳定的硬通货保存起来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引起持续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导致流通混乱劣币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良币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3.金本位制:黄金被视为主币材料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为制主要内容及特点其一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其二具有三大自由自由铸造或融化使货币贮藏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调节货币量;调节屋价自由输入输出银行按面额自由兑换金币其三金币本位制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物价国际收支能力体现作用: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时;物价上涨;币价下跌;金币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人们会将金币融化成黄金出售;导致流通中货币数量减少;物价下跌;币值上涨;恢复平衡..反之也一样金块本位制:流通银行券;在限额内可兑换;不再流通金铸币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为不直接兑换黄金的银行券;与某一外币挂钩;外币与黄金挂钩4.信用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作为本位币不可兑换黄金没有含金量的规定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名词: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商品或货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信用工具: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颁发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也称金融工具知识点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信用的含义: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让渡2.信用的构成要素信用关系信用行为的主题;即当事者双方信用标的被交易的对象;即可以是货币形式;也可以是商品形式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是裁明债券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信用条件期限和利率3.信用的特征暂时性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4.信用的产生与发展高利贷信用: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特点:利率特别高;非生产性;保守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生促进作用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消极作用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的运动借贷资本的特点所有权资本作为商品的资本具有特殊运动形式:两重支付;两重归流二.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联系的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表现形式:赊销赊购和预付货款地位:润滑整个生产流通;满足商业资本循环———不可替代特点: 主体是生产或经营商品的企业;客体是商品资本;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运动与产生资产的动态一致局限性和缺点: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范围上的限制;方向上的限制;期限上的限制2.银行信用: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包括吸收资本和运用资本两个方面特点:体现银行与企业个人之间的信用关系银行信用的载体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不一致的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地位:可以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信用;还可以创造信用总结:银行信用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及优势;所以在信用领域居于领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银行信用的许多业务都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3.国家信用: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的两个方面..1国家信用的形式现代社会国家信用主要指国家的负债内债:发行公债;发行国库卷;向央行借款或透支外债:发行国际债券;政府借款2国家信用的作用调剂财政收支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生产建设资金和有计划的组合闲置资源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社会供求平衡3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相同的资金来源;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此消彼长区别:信用形式和主体关系不同:银行信用是简介信用;国家信用是直接信用.. 经营目标不同银行信用以盈利为目的国家信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利息负担不同银行信用:借款人承担国家信用:由纳税人承担4消费信用两种类型按性质不同一种类似于商业信用:由工商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另一种属于银行信用:银行向消费者个人发放贷款银行向提供提供商品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消费信用的形式1.分期付款: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2.信用卡:由发卡机构和零售商联合起来;对消费者提供一种延期付款的消费信用3.消费贷款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对消费品的购买者发放贷款卖方信贷: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由银行直接对销售者发放的贷款三.信用工具金融工具分类以发行者性质为标准直接信用工具:国家债券股票商业要据间接信用工具: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可接受程度为标准无限可接受信用工具:银行券活期存款有限可接受信用工具:商业要据股票债券以偿还期为标准:短期长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券纸币特征: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差性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名词名义利率:也称货币利率;是以货币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利率;通常是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它是投资者根据贷款契约应该受到的利息率或债务人应该支付的利率知识点一、利息一利息的本质:是利润的一部分二利息的计算计算1.计算方法单利法:S=P1+rn S本利和 P本金 r利息率 n借贷期限复利法:S=P1+rn次方二、利息率利率的定义及表现形式1.新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本金的比率2.表现形式:年利率年息5厘百分之5月利率月息3厘千分之3日利率日息1厘万分之1利率的种类1.名义利率包含物价变动因素通货膨胀在内的新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以实物为标准计算2.短期利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长期利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一般高于短期利率3.固定利率利率在整个借款期间内固定不变适用于短期借款浮动利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中长期4.官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导向作用市场利率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自由竞争所形成的利率利率的决定1.马克思 0<利率<平均利润率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政治因素货币财政汇率政策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第四章外汇与外汇率名词外汇静态:广义泛指一切用外围货币表示的资产狭义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知识点:一.外汇的含义和特征特征:1.以外币表示的资产2.被各国普遍接受可以用于国际支付3.具有可兑换性二.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我国:USB1=CNY6.702.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美国英国美国:USB1=CNY6.70第五章金融市场名词:金融市场:是指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领域有广义狭义之分通常指狭义即限定在以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知识点:金融市场的功能1.金融市场能够迅速有效的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2.金融市场为金融管理部门进行金融间接调节提供了条件3.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4.金融市场帮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5.具有定价功能;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6.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金融市场的分类选择;判断第六章:金融中介机构名词金融中介是指从事金融活动以及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知识点一.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管理性金融机构: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管职能的机构:中央银行经营性金融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商业银行政策性: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调整金融活动政策性银行第七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基本通过负债业务动员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贷到各个经济部门;充当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2.支付中介职能:传统以活期存款为基础;接受客户委托办理业务3.信用创造:特有 4 调节经济 5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1.安全性要求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2.流动性要求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存提;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2.盈利性在可能情况下尽可能利益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最终目标第八章中央银行名词中央银行是处在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的金融机构;是为大家实现整个经济的一个目标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与金融管理的特殊机构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知识点: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统一证券发行的需要全国票据清算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金融企业监督管理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集中统一全国的货币发行;并通过发行货币而来控制信用;调节货币流通2.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办理银行间的清算;最后贷款人3.政府的银行:经理国库向政府融通资金;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活动第九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名词: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准备金的存款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知识点: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商业银行创造;不是一家银行能单独完成的;作为整体的银行体系才能够进行多倍存款扩张1.具有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能力2.银行机构多转账制度发达3银行账户的活期存款不全部用于现金提取 4.商业银行存款的准备是部分准备制而非完全准备制第十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名词货币需求:社会公众人物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货币失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需求;从而使二者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知识点: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外汇政府债券和财政借贷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贴现及放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在数量上的系数关系;及货币其决定因素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同样额度的存款需要更多的准备金;由此储备不足意味着银行必须收缩贷款使存款或货币供给减少超额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在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增加持有金意味着法定准备金额减少..定期存款的比率是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表明银行的存款负债结构..通货比率:公共持有货币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第十一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强制储蓄效应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资金结构调整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紧缩性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使商行法定准备金增加贷款能力缩减2提高利率增加居民储存减少消费需求3公开市场业务4中央银行规定基础货币的指标5道义上的劝告紧缩性财政政策1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2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3增加税收4发行公债货币改革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保证新币币值稳定的措施收入紧缩政策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供应政策减税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消减政府福利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政策2再贴现政策3公共市场业务。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惟独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份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份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普通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惟独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干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于是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者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详解

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详解

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进行描述,以下是一个概述的示例: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代。

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贝币、布币、金属币等。

这些古代货币不仅是交换媒介,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带领读者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国货币的独特魅力。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讨论货币的起源,从人类社会分工合作的发展角度,探索货币的起源与实践;其次,重点介绍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形式和特点。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中国货币在现代社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详细阐述,增加读者对中国货币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的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进程和变化。

同时,在深入了解中国货币丰富多样的特点后,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国货币文化的独特价值,并对现代货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并提出对其进行详细阐述的目的。

文章结构部分会具体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以及每个章节中各个小节的布局。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两个主要内容:货币的起源和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

在2.1节中,我们将探讨货币的起源,包括原始社会中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以及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出现和演变。

在2.2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朝代货币的形式和特点,以及货币政策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的发展》课件

《货币的发展》课件

货币的形态和功能
货币的形态经历了实物、金属、纸币 等不同阶段,现在又出现了电子货币 、数字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
货币的功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货币的功能也 在不断演变和扩展。
02
金属货币时代
金属货币的种类
01
02
03
铜币
最早的金属货币以铜为主 ,形态各异,大小、轻重 不一。
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
数字货币的普及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 成熟,数字货币将逐渐普 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 种新型支付工具。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将发 行数字货币,以降低传统 纸币的发行成本,提高支 付效率和安全性。
数字货币监管
数字货币监管将逐渐加强 ,以确保数字货币市场的 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通货膨胀时期,纸币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关注货币政策和通胀率 的变化。
04
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
电子货币的种类和特点
总结词
电子货币是一种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
详细描述
电子货币的种类包括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等。这些货币形式可以通 过电子设备进行存储、转移和支付,方便快捷。同时,电子货币采用加密技术 进行安全保障,减少了传统现金交易中的风险。

05
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
全球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货币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多极化发展,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将趋向多 元化,除美元外,欧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也将发挥更重 要的作用。
储备货币竞争
未来各国央行将更加注重储备货币的多元化配置,以降低 单一货币主导的汇率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讲课教案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讲课教案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完整版2024新版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完整版2024新版

THANKS
感谢观看
早期铸币与称量货币并行发展
铸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铸币体系。这些铸币大多以铜为 主,形状各异,重量和成色也不尽相同。
称量货币
与铸币并行发展的是称量货币,即以金属块或金属条的形式进行交易。交易时需要根据金属的 重量和成色来确定其价值。称量货币在流通中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制度。
2008-2017年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 审慎管理。
金融市场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
01 金融产品创新
货币市场基金、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创新丰富了 市场投资工具,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影响。
02 金融科技发展
移动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发展改变了金融交 易方式,提高了货币政策执行效率。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将绿色金融纳入货币政策框架,支持可持续 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6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中国货币发展史回顾
古代货币
起源于商周时期的贝币,逐渐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圜钱等。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推行半两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钱的形制。
近代货币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银元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发行了具有 现代意义的法定货币——银元。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 完整版
目录
•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 秦汉至隋唐时期货币制度演变 • 宋元明清时期纸币与金属货币并行
发展 • 近现代中国货币体系变革与演进 • 当代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发展 • 总结: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01
货币起源与早期形态

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简述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产生,是伴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

这就是说,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由货币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所决定的。

因此,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问题,是研究货币的起源与本质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一、货币的起源与本质1.货币的起源与本质货币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交换媒介—贝壳、海贝等;古代中国在战国时代已出现铸造有文字的铜贝;货币萌芽于奴隶社会初期。

货币的发展:第一,原始社会晚期产生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贝壳;第二,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前期出现以货币为自己本身价值尺度的最早的古代铜币;第三,货币进入个别使用的阶段,形成原始货币;第四,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时期,商品交换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因此,最早的货币也是最简单的实物货币—实物货币。

货币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简单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货币的含义( 1)广义的货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同时又代表了商品价值并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的一般等价物;狭义的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可以用于买卖任何东西,体现其价值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3.货币的本质( 1)从职能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只是表示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才是货币真正的内容。

( 2)从内容上看:货币表现为价值符号或观念符号。

( 3)从货币自身的运动过程看:从货币的
产生到消亡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货币从最初的观念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的过程。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二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 2把石斧50斤米20尺布黄金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50斤米= 1只绵羊20尺布=0.5克黄金=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四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一、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二、金属货币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三、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相继爆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没有能力兑换金属货币,就成为不兑换的纸币了.因为其发行、流通均以信用作保证,故又称为信用货币.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信用货币的特征: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对公众的负债.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三、货币的定义1、一般等价物2、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3、货币金属说4、货币名目说5、其他的几种观点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货币职能的一般表述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按照货币职能产生、形成的历史顺序,先后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他与其他所有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具有相同的质即价值,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特点:(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3、派生职能: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又称货币价值,一般指货币对于一切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力.价格标准是指每一货币单位所内含的、用于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含金量.如过去中国的“两”,现在的“元”、“角”、“分”.二流通手段职能1、含义: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G——M——G2、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因为在这里货币仅仅是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其本身有无十足价值并不重要.3、作用: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解决了物物直接交换的局限性的矛盾,克服了交易双方在需求上不一致、在空间上不一致以及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货币流通规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把商品交换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当买入大于卖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积压,严重时造成过剩危机.当买入小于卖出,又会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的数量不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应当怎样确定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用公式来反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数量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三储藏手段1、含义:商品生产者在出售商品取得货币后,如不随即购买,不把货币当作流通手段,而是把它当作财富来保存或当作价值来积累时,货币便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2、特点:必须是足值的、实在的、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由此看来,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储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储藏期内不损失其价值;二是在需要购买时能顺利地购买到所需商品.3、在调节货币流通中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储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这一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只有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才能形成.4、纸币的储藏手段职能: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换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沉淀货币,还是把它存入银行变成存款,都发挥了积累和储蓄手段的作用.四支付手段职能1、含义: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2、表现:如商品赊销、预付货款、清偿债务、银行信贷、财政收支、工薪租金、消费信用、缴纳税赋等.他们都是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相分离.3、特点:1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2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且可用价值符号来代替.4、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关系:1联系: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二者的总体.2区别:A、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同时处于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不在同时出现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方面发生转移.B、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只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反映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但反映了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D、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出售商品得到货币后,才能购买原材料继续进行生产,其活动余地受到极大限制;而货币的支付手段可使他利用赊购的方式先得到原材料进行生产,待自己的商品出售后再支付欠款.显然,货币的支付手段克服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性,推动了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五世界货币职能1、含义:当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2、特点: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自然形状,即金块或银块形状.3、作用:(1)在国际贸易上作为一般购买手段.(2)在国际收支上执行一般支付手段职能.(3)作为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会不会影响一国国内的货币量流入国和流出国4、纸币: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的美元是国际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称不上世界货币.二、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职能变化与发展三、西方货币银行学货币职能的表述1、交易媒介2、计算单位3、价值储藏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建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二是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三是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这种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的现象使当时的货币流通变得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货币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便着手建立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货币制度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要求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其次,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第三,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为了有效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将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确定下来,这就产生了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般而言,构成要素有五个:一规定货币材料币材就是指规定一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他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货币制度规定以何种金属铸造本位货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币制度.如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等.货币材料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指定某种金属为货币材料,它是由客观经济发展的进程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商品交易规模也不大,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已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而当商品经济发展了,商品交易规模扩大了以后,白银因其价值含量较低并且价值不够稳定而不再能适应流通需要了,此时黄金开始进入流通,成为本位币材料.到20世纪初,由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黄金存量规模,如果再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材料,必然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黄金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纸币制度.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的货币金属多为黄金,落后国家则为白银.二规定货币单位1、货币名称:目前世界上的货币名称有100多种,其中用元、镑、法郎作为货币名称的较多.据统计,用“元”作为货币名称的国家有52个,如人民币元、美元、日元等;用“镑”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12个,入英镑、苏丹镑等;“用法郎”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32个,如法国法郎、瑞士法郎、马里法郎等.2、货币单位及其划分:在确定货币名称的同时,还要确定货币单位,也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一致,为足值货币.在当代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已经成为独立的本位币,由该国货币制度所确定,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以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为不足值货币.法律规定,辅币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2、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这种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收或只收少量的铸造费.2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防止磨损过大而实际价值减少的货币充斥流通领域,国家规定当本位币流通一段时间以后允许磨损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公民可以持币去向政府换取新的铸币.例如,英国在1870年规定1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格令,磨损后的铸币重量不得低于格令.3、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即公民不能自由地请求政府代铸辅币,辅币的铸造权完全由政府控制.这样作可以保证辅币铸造收入归国家所有,也可以保证辅币与本位币的固定比例不被破坏.2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四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在纸币制度下,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三、货币制度的演变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一银单本位制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他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白银可以流通,黄金不是货币金属,不进入流通.优点:银单本位制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社会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时,银单本位制的缺点便显露出来了.缺点:1、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储藏量相对丰富,白银的开采技术提高较快,使得白银的产量较多,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能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才能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2、白银价值相对较低,为商品交易带来许多不便.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价值含量更高、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货币.到20世纪初,除了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少数国家仍实现银单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交易中,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交易,这样就形成了白银与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的局面,客观上产生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的要求.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1、含义: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2、形态:1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他们所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这种货币制度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给商品交易带来很多麻烦.2双本位制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问题和困难,国家便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是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例如,法国曾规定1金法郎=银法郎.这样作虽然可以避免双本位制带来的弊病,但这种做法又违背了价值规律.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雷欣发现并提出的,所有又将这样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也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例如:当国家规定1金币=15银币的法定比价,而市场价为1金币=16银币15金币=240银币按市场价240银币=16金币按法定价16金币-15金币=1金币人们会将多得的金币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流通中的金币越来越少,银币则充斥市场.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3跛行本位制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又采用跛行本位制,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规定银币不具有无限清偿能力,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这种货币制度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成了辅币.这种跛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的过渡形式.三金单本位制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甚至导致货币制度事实上的倒退,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现金单本位制度.19世纪的英国经济力量强大,1816年英国颁布法令,宣布实现金单本位制.1900年,美国也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币金属.至此,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都实现了金单本位制.中国、印度等国仍实现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取消了.金单本位制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1、金币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的特征: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第二,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第三,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2利弊分析:利:由于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所以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100多年时间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弊:到了20世纪,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也不均衡,大多数国家因黄金短缺而使价值符号无法兑现,这样,实行金本位的黄金基础被削弱了.为了维持金本位的黄金准备要求,许多国家限制黄金输出,并开始发行无法兑现的货币符号,从而使金币本位制度难以维持下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币本位制,战后只有美国恢复了金币本位制,其他国家则开始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变相的金本位制度.2、金块本位制1、含义: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2特点:第一,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第二,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第三,规定了银行券的含金量,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块,但这种兑换的起点都很高.例如,法国1928年规定用银行券兑换黄金的起点是21500法郎.这么高的兑换起点,等于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兑换的权利.3意义:节省了黄金使用量,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金汇兑本位制1含义: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为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2实质:实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必然受到与其相联系的国家的控制,一般为殖民地所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中国、波兰等实行这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上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直到1973年,由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才正式停止.为了能进一步摆脱黄金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各国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后实行了不兑现的纸币制度.。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在较晚的时候才发现冶金术,但进步神速。从公元前 11世纪,中国人用铜币代替贝壳作为支付手段。据考古发现, 中国的金属货币自商代就已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 楚国将其发展为正式的铜铸币。
公元前6世纪时,许多希腊城邦都铸造钱币,在吕底亚,冶 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分离金与银的技术。克雷伊斯国王创立了 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包括一个银斯达代尔(斯达代尔是重量单 位,相当于10.89克)和一个金斯达代尔,重8.17克。1金斯达代 尔可换取10枚银斯达代尔。于是,黄金与白银这此种金属的比 值便固定在13.33与1之比(这个比例后来略有演变,或金的价值 提高,或银的价值提高)。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铸币收益税 上面这种方法更具有吸引力的另一面是:行政机关从铸
币中将可获利颇丰,只须它赋予钱币的面值高于钱币本身含 金属量的价值便可。“如果国王(或政府)的权威能够让含 银量为8便士的硬币交换10便士白银,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将 硬币的含银量降到6便士或2便士,甚至一点白银也不要,干 脆用一张纸来代替呢?”显然,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纸币和 内在价值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劣质金属货币在交 易中为人们所普通接受。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3. 货币产生的历史
既然我们谈历史,就来从头说起。货币是随着交换的 出现而产生的,最初进入交换的是剩余产品,而归属不明 确交换就无法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们拥有剩余产品以 及对财产的所有权。先是属于部落的公共剩余产品,然后 才是属于个人的剩余产品。
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 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 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原始的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 而来。人们在长期采集活动中通过观察,逐渐掌握了植物 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 农业。原始的畜牧业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早在中石器时 代,人类就开始驯养犬,但是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 始驯养捕捉到的动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农耕和畜 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 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矛盾的一面是作为商品生产者只是为了取得价值而生产,而使用价值却是商品生产者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的。

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转让给他人,才能取得价值,两者不可兼得。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决定的。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两重性和劳动的两重性,最终决定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由于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他们都必须为满足对方需要而生产,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使每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生产商品上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得到社会承认。

因此,只有通过交换,商品价值才能实现,商品部的矛盾才能获得解决。

要进行交换,就必须把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以便进行比较,相互交换商品,实际上是相互交换各自为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

这里只不过是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不直接体现,而是采取价值形式,商品的形式。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费币的产生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现象,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形式与商品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它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

(一)简单价值形式在原始公社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社会尚未出现大分工,在公社部实行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在公社与公社之间偶尔发生少量的剩余产品的交换,比如一个部落用1牛皮向另一个部落换2把石斧。

这时的交换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只涉及到两种商品,但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价值已经获得了外在表现,1牛皮的价值等于2把石斧,这样牛皮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

这时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表现形式称为简单价值形式。

以公式表示:1牛皮价值=2把石斧价值。

很显然,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不充分的、萌芽的价值表现形式,但它实质上却反映了产品开始转化为商品。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虽然牛皮和石斧同为商品,但它们在这个等式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种商品(牛皮)把它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石斧)上,它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起着主动作用;另一种商品(石斧)并不表现它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等价物来表现牛皮的价值,它处于等价形式,起着被动作用。

(二)扩大价值形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交换日益发展成为一种经常现象。

一种商品已经不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而是经常地和其他许多种商品相交换,从而使得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表现在许多种商品上。

于是商品的价值表现就由简单价值形式逐步过渡到扩大价值形式。

在扩大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要表现自己的价值,会使许多种商品成为等价物。

所以,这时一种商品就不再是孤立地起等价物作用。

而是与其他商品共同发挥这种作用;但在每一次具体交换行为中只有两种商品发生关系,其中只能有一种商品排斥其他商品而现实地发挥等价物的作用。

马克思称现实地发挥等价物作用的商品为特殊等价物。

在扩大价值形态下,虽然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商品部矛盾,这是因为在直接物物交换中,交换双方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必须握有对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否则,直接物物交换就不能进行。

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切商品所有者都拿自己的商品与第三种商品相交换;这第三种商品进入交换的次数较多,它的使用价值为大家所共同需要。

于是这种商品就成为其他一切商品的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得到了统一的共同表现,这样就产生了一般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所有的商品同时用一种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就是一般价值形式。

在一般的价值形式下,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都是简单的,因为都由唯一的一种商品——牛皮表现出来;同时各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又都是统一的,因为他们都是由同一种商品——牛皮所表现的,因而是一般的。

对于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就称为一般等价物。

各种商品都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在一般等价物上,这不仅更清楚地说明了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量上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而且标志着价值形式的质的变化,反映着商品交换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通过一般等价物作媒介的间接的商品交换,使得商品价值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性质,得到充分地、完全地表现,表现了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

一般等价物是社会公认的等价形式,是整个商品界自发的共同活动的结果。

它是一切商品的共同的价值表现形式,可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就某一时期、某一地区而言,一般等价物为某一种商品所垄断。

它克服了直接物物交换的种种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但是,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往往是不相同的。

因此,这种价值表现形式仍然影响着商品交换的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这样,一般价值形式就逐渐地向货币价值形式发展。

(四)货币价值形式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不仅商品数量品种显著增多,而且交换围进一步扩大。

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从交替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必然会分离出一种商品,经常地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使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由某一种商品比较固定地承坦。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商品,人们称为“货币”。

充当货币的特殊商品,开始一般是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有的是在本地区可转让的主要商品,如牛、羊、皮革、粮食等;有的是较为稀缺的外来商品,如贝壳。

金属出现并加入交换后,逐渐地在交换中取代了其他商品,而由他执行货币职能。

这是由于金属具有同质性、可分性、宜于保存等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在金属货币的发展过程中,开始是由铜、铁等贱金属作币材,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则由、黄金等贵金属来承担。

贵金属除了具有一般金属的自然属性外,还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磨损、可长期保存等特点,最适宜作货币材料。

所以,金银便固定充当货币了。

综上所述,货币是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从商品世界中自发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不是某个人发明创造的,是以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为其产生的前提条件。

三、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自货币产生以后,金属货币流通在相当长时期占有重要地位。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状流通的,在每次交易中,都要称重量,验成色,分割金属块,这就给商品交易带来许多不便。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人。

为适应交换发展的需要,一些有名望的商人在货币金属块上打上自己的印记,标明重量、成色,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

,但是商人的信誉毕竟是有限的,当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围时,人们对金属块的重量、成色要求更具有权威性的证明,于是,就由国家把金属块铸成一定形状并烙上国家印记,这样金属铸币就出现了。

铸币就是经过国家证明的,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铸成一定形状的金属块。

最初铸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我国历史上曾有过铲形、刀形、环形、方形、圆形等。

铸币流通具有分散性和不断变质的特点。

在中世纪,由于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割据,每一个贵族和领主都有铸币权,因而造成铸币流通极为分散。

铸币的不断变质,是因为统治阶级利用铸币的铸造发行权,有意识地不断减轻铸币重量,降低成色,使铸币的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脱离,从而造成变质。

比如,我国汉武帝时,曾把名义上的十二殊重的半两铜钱减轻到三株重。

由于铸币流通的分散性和不断变质,货币流通极为混乱,市场上流通着不同单位、不同重量、不同成色的铸币,阻碍商业的发展以及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

铸币的不断变质又使正确计算成本、价格利润,广泛建立信用联系发生困难,有碍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发展。

当资产阶级在各国取得政权并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之后,就先后颁发有关货币流通的法令和规定,整顿货币流通,改变和结束前资本主义社会货币流通分散而又紊乱的状况。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流通中广泛流通的是,同时黄金也开始大量进入流通,并有排除的趋势,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把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规定为货币金属。

当黄金生产进一步发展并在流通中占统治地位时,资本主义国家又规定黄金为货币金属。

当时,我国由于经济落后,货币金属仍然是。

货币金属确定后,还要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它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

例如,美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美元”,根据该国1934年1月颁布的法令,其重量为13,714格令(合0,888克);英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英镑”,按照该国1870年铸币条例,其重量为123,27447格令(合7,97克)。

我国在1914年“国币条例”中曾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每圆含纯银库平6钱4分8厘(合23.977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