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俗小说中读出不俗
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
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导读: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希望能帮助到您!读书笔记:读《警世通言》有感原创:理剑·酒花北京二中古典文学社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通俗文学。
首先是书中的人物,在我看来只能用“奇绝”来形容,在容貌,在才华,在品格气魄,都令人读来心向往之,却又遥不可及。
像那“浑身雅艳,遍体生香”的杜十娘,夜半清歌可至“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的卓绝才华,可以怒骂薄幸男子,怒沉百宝箱的刚烈与高洁,最后香消玉殒,“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的决绝。
还有“纵居贼党,风云之气未衰”的范鳅儿,“虽作囚俘,金玉之姿不改”的顺哥。
读书时,只觉得自己无论是才华品貌,还是风襟气度,都与他们相去甚远。
提升自己,还是需要长久地去做的事情。
曾听过一句话,说“自古侠女出风尘”。
觉得虽然并无切实的依据,却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底层人民极为高洁的品格。
政绩建树,多少循吏载入史册;肝胆义气,多少佳话流传坊间。
可惜千百年来,笔者只知讴歌达官显贵,底层人民的优良品格,可能就是从明朝,才开始慢慢被重视的吧。
而我一直相信,人生来平等。
就像陈涉所呐喊的那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官显贵,纵然光彩熠熠,抑或才高八斗,抑或身居要职,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美”,所有的优秀品格都专属于上层。
那些身处封建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当然也有美好的值得称颂的品德,有“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素实,有“农人告余以春及”的温馨邻里。
他们也完全有资格被定格在文学作品中,去流芳百世。
我读书时,时常想象数百年前,说书台前的人满为患,老百姓在农闲时争先恐后地去听一场说书,而说书人讲的正是我在读的这些故事。
《范鳅儿双井重圆》这一卷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机缘重逢,一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
前者充满巧合,后者情比金坚。
我在想,古人借以娱乐的,果然是这种有趣的小故事。
《俞中举题诗遇上皇》一文中,屡试不第,买酒图醉,自缢消愁的俞良,因在酒楼上题的一首诗而得到了太上皇的赏识,衣锦还乡,风神俊朗。
我们应该怎么欣赏通俗小说
我们应该怎么欣赏通俗小说(代序)通俗小说是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阅读作品,这是被销量和点击率所证明了的事实。
这些通俗小说为什么大受读者的欢迎,其中又有什么“流行元素”?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好看。
几乎每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都有一则情节精彩(或者离奇)的好看的故事,它可以让读者看得废寝忘食,可以让读者看得神情飘渺,可以让读者看得玄思邈想,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手不释卷。
神奇妙想、层层环扣、曲折多变,编故事是通俗小说作家的长项。
小说创作的目的是什么,一直是20世纪以来创作界争论的话题,有人说是为了“新民”,有人说是为了“改造社会”,有人说就是“抒发心灵”。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就看从什么角度思考罢了。
不过有一点应该明了,老百姓看小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寻求精神上的愉悦,他们要求小说必须要有一则好看的故事。
你想在小说中表述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你说创作小说就是“自言自语”和“自说自话”的小众行为,那是你的事情,你要想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你要想得到市场的承认,你的小说中的故事必须好看。
通俗小说作家深深地明白“好看”是市场所规定的创作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小说故事的“好看”呢?仅仅运用一些技巧将那些人物和事件“起承转合”是不够的,它应该直接地刺激和满足读者潜在的“自然心理”。
通俗小说大致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小说,例如反腐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等等,一种是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小说,例如武侠小说、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等等。
无论是与现实生活远还是近,通俗小说都不是要演绎生活,而只是将生活作为一种心理激发的素材。
反腐小说激发的是人的正义判断;悬疑小说刺激的是人的好奇心理;玄幻小说拓展的是人的想象空间;武侠小说满足的是人的争胜欲望;穿越小说带领读者去寻找前生后世;爱情小说则是演绎一场场美妙的人生幻想曲……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通俗小说,它的出发点和目的性都很明确,都是基于人的本能情感的基础上构思故事。
通俗文学特点
通俗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大众之间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通俗易懂:通俗文学注重普及性和可读性,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它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
2. 情节引人:通俗文学通常拥有紧凑、引人入胜的情节,以悬疑、爱情、冒险等吸引人的主题为基础。
情节发展通常扣人心弦、曲折离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乐于沉浸其中。
3. 人物形象鲜明:通俗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常常经过精心塑造,具备较强的个性特征和代表性。
这些人物形象通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或对其产生兴趣。
4. 社会关注:通俗文学常常关注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问题。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发对社会状况和人性的思考。
5. 娱乐性强:通俗文学注重娱乐性,旨在让读者感到愉悦和享受。
它可以带给读者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以及一种逃离现实的感觉。
6. 大众化:通俗文学的受众面广泛,不受限于特定的年龄、性别或
教育背景。
它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通俗文学具有通俗易懂、情节引人、人物形象鲜明、关注社会、娱乐性强和大众化等特点,使其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
当代文学:品味优秀的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品味优秀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作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代文学是指在当代这个时代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以品味的眼光去欣赏和评价当代文学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什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如何品味它们。
1. 什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多个方面都具备突出的特点。
首先,它们能够带给读者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是爱情、友谊、亲情还是人生哲理,这些作品都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
其次,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作家们往往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独特的文学语言以及深入的思考,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应该能够反映出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探索人类的命运和价值观。
2. 如何品味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心境。
以下是几点建议:2.1 深入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境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情境,这些背景和情境对于读者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通过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创作的动机等,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如果我们要品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了解20世纪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对于理解作品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2.2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符号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有深刻的主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我们应该注重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探索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作品中的符号和隐喻,通过揭示其背后的含义来深入理解作品。
例如,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者通过描绘党的领导地位的象征性符号,表达了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2.3 感受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魅力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语言的魅力是品味作品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欣赏文字的美感,体味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
同时,我们还要从语言的魅力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独特性。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深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
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 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其作品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纸醉金迷》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于现代中贯穿封建却又不牵强,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章回体小说有现代性的改造。
作品又以俗为雅,雅中藏俗;注重传承,用于创新;大量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特点。
他吸取了西方小说和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优点,创作出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的独特手法,他的作品新旧交融,既有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又将现代的叙事内容融入传统的小说形式中,这正是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的价值所在。
一、雅俗共赏的写作技巧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俗中藏雅,雅中有趣,雅俗共赏。
无论其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描写,还是情节安排,语言风格,都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是《红楼梦》诞生以来难得的艺术精品。
(一)雅俗共赏的故事情节安排与新文学家大力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不同,张恨水不以“文以载道”作为自己的文学使命,而是把文章定位在供人消闲的通俗文学上,作“完全贴近大众的心”的小说。
他毅然挽起章回体即将被丢进茅厕的命运,就是肯定文学之“通俗”的最突出表现。
张恨水的小说多写言情故事,以言情来构筑小说的骨架,以增加小说的娱乐性趣味性,他循着传统的叙述路径,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技巧,讲述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力求做到为“匹夫匹妇”所喜爱。
例如,《金粉世家》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发展为主线,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兴衰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这个豪门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寄生虫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同时,小说以男女主人公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恋爱、结婚、反目、离散为线索贯穿全书,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十宗罪》读后感
《十宗罪》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十宗罪》读后感(一)昨晚通宵看了一本书,《十宗罪》,单看内容,那是在我逛了近四十分钟书店后第一本吸引我的书,所以绝对肯定,但是看完之后,让我更钦佩的是作者的勇敢,书中的故事都是曾经轰动全国但又被媒体压制的真实案例,所以很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从事件中我可以看见作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抨击,让人惊恐之余却又不禁会深深思考这样的犯罪到底是谁造成的?是社会的冷漠?是人性的麻木?还是那些犯罪者的病态心理?但是进一步思考,我们就会想到那些病态的心理的根源还是来自这个病态的社会,所以导致某些人性的畸形成长。
可恨之人则必有可怜之处。
当作者带我走进事件的背后,仔细的剖析案件的根源,我在为受害者感到同情的同时,却也为那些无奈却又用错方法的犯罪者感到可悲。
是社会亲手孕育了这样的悲剧,却也是是我们的冷漠助长了这样的社会氛围。
我映像深刻的一卷就是《肢体雪人》,故事中的杀人者本是一个乞丐,他唯一的温暖就是和他来自同一个山村的女乞丐幺妹。
而被害人是某局局长的女儿,有钱有势,所以飞横跋扈。
在撞死女乞丐后,她甚至没有一点恐惧,只是有了因为等待的耐烦。
她的教育告诉她,这样撞死人之后,没有钱和权解决不了的事。
但是她并不知道,等待她的是最为残忍的报复。
读完这边故事后,我思考了许久许久……然而这样的事情却是没有尽头的。
此书中涉及对城管执法不当、政府工作失德、非法买卖器官、病态社会思想以及对以权谋私现象等的委婉抨击,而这只是第一部中所提及的,但我们心知肚明的是,这只是冰山一角。
本书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涉案地名人名均为化名。
十个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
例如,肢体雪人、雨夜幽灵、地窖囚奴、人皮草人、变态色魔……以及轰动网络骇人听闻的刁爱青碎尸案。
四个超级警察,各怀绝技,从全国警察队伍中挑选而出,组成中国特案组,负责对全国各地发生的特大凶杀案进行侦破,案情恐怖离奇,此文中十起特大案件都是首次公布内幕。
不通俗的通俗小说——读《啼笑因缘》
不通俗的通俗小说——读《啼笑因缘》摘要:《啼笑因缘》连载之时引起了文坛的轰动,一时洛阳纸贵。
但新文学界对张恨水“小市民文艺”的批判并没有因其轰动而和缓。
《啼笑因缘》已然脱离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范畴,坚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同时又有对其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冷静思考;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符合新旧转型的现实环境,人物特征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同时,《啼笑因缘》还体现出“革命性”的萌芽。
可以说,《啼笑因缘》是一部立足于现实的并不通俗的通俗小说。
关键词:《啼笑因缘》浪漫爱情传统性现代性革命性《啼笑因缘》以章回体的叙述体式,以“一男三女”的多角恋爱模式,讲述了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旧式女子关秀姑、新潮女性何丽娜之间感情纠葛。
樊家树赴京求学借住在于外交部供职的表兄家,表兄介绍盐务署长的千金何丽娜与其相识;他自己在天桥闲逛时遇到了甚合心意的大鼓艺人沈凤喜;而侠女关秀姑,则在父亲与樊家树的来往中,对其情根深种。
樊与沈私定终身,不料,凤喜因贪慕虚荣落入军阀刘德柱之手并最终与樊家树分道扬镳。
沈樊二人分手之后,关秀姑并没有向樊家树表达心意,反而是帮助樊家树重遇何丽娜,留下来一双风光旖旎的人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作品也在被不断的解读,《啼笑因缘》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遭际的呈现显示了张恨水在文学创作中的雅化倾向,这已经在学术界得到了共识。
张恨水在追求文学娱乐功能的同时也在男女恋爱的情节叙述中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小说中的樊家树家境优渥,相貌堂堂,是一位在五四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俊。
短短几日他便认识了三位截然不同却各有千秋的姑娘,他觉得关秀姑失之灵秀,何丽娜过于奢靡,而“自有一种清媚之态”的沈凤喜则是自己理想的爱情对象。
沈凤喜同样对樊家树一见倾心,第二次见面就把自己的半身相片给了樊家树,后私定终身。
樊家树与沈凤喜的交往,不能简单理解为风尘女子与富贵少爷的风流韵事,事实上,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拯救与被拯救、启蒙与被启蒙、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我喜爱的文学普通话三分钟
我喜爱的文学普通话三分钟我喜爱的文学:普通话三分钟普通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不仅成为了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个喜爱文学的人,我对普通话中的文学之美有着深深的喜爱和热爱。
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喜爱的普通话文学作品以及它们给我带来的感受与启示。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红楼梦》。
这部作品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整部小说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庞大的贾府和贾家人的故事。
我喜欢这部作品的普通话描述,它既细腻又含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次阅读《红楼梦》时,我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内涵和智慧,它让我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和人世的浮华。
通过这部作品,我对于人生和人际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骆驼祥子》。
这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通过对祥子这个贩夫走卒的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一个贫苦劳动者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悲惨境遇。
这部作品所使用的普通话直白而质朴,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我喜爱《骆驼祥子》中的那种真实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的尊严,让我意识到劳动者的不易和辛酸。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我学会了关注社会问题,关怀他人,秉持着一颗温暖的心对待他人。
此外,《红岩》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作品。
这是巴金先生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川土地革命运动时期的故事。
它描述了在那个英雄的年代,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到民族解放的燃烧之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壮烈地献身。
这部作品采用了铿锵有力的普通话,给人一种豪情与激情的氛围。
《红岩》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英雄主义和青春追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上只是我所喜爱的普通话文学作品的一部分。
普通话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通过阅读普通话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说说纯粹而又精典的小小说《风云散》
说说纯粹而又精典的小小说《风云散》《风云散》这篇小说描绘了一个辉煌过后的少妇面对欲望与诱惑淡然处之的一个故事,表达了经历过风起云涌的极致生活之后才懂得“平淡是真、心安是福”这样的一个生活道理。
文章开头用别致的语言点出了这个故事发生的外部环境——《风云散》这个小吃店的特别之处。
用诗意的描述写活了店主骆依然的个性特征和风情万种的少妇形象——“太阳伞下往往只坐着一个人:店主骆依然。
一手夹烟,一手翻着晚报。
不看报的时候,就看对面的棕榈和芒果树。
车来车往,全不在眼里,眼里只有树的影子。
”“牙齿白的像水做的。
附近闲逛的人,都爱看这少妇几眼;那神态安然,那举止脱俗,眼角细微的鱼尾纹也像轻烟过林梢,越过故事又藏着故事;双腮圆润,丹唇蓄艳,又是极性感的。
”再用“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夫妻这样的店,旁人难免多了许多好奇许多猜测。
”这句话做引子,勾起读者的好奇,接着用三个男人对店主骆依然不怀好意的套近乎作为情节发展的开始,用三个男人找来的“帮凶”将情节推向高潮。
在高潮之处通过主人公骆依然自己的话道出谜底,使一切真相大白。
从结构方式上看,是用故事中套故事的方法来增加这篇小说的厚重度,用素材相加的方法来塑造人物性格,用正面描写(骆依然与四个不怀好意的男人的周旋以及骆依然自己的话)和侧面烘托(老公常子林喝多时的话)两种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一个超然脱俗的少妇形象,表达主人公经历过人生的起落后恬淡而又充满希望,自足而又自醒的处世方式。
这篇小说我读了不下十遍。
喜欢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文中充塞着满含哲思的话:“有些人一辈子就一辈子,有些人一辈子活了别人几辈子”“我们什么都有过,也什么都会有”“一个人什么都想有就会什么都没有……”再就是结构随意自然,毫无刻意之感。
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通用15篇)
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通用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贾平凹《自在独行》读后感篇1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
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
近日新推出的散文集《自在独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将带领读者走进贾平凹的独行世界,收获一份心灵的自在与安宁。
这本书是贾平凹40多年来创作的散文精粹。
书中,他研磨孤独,收获自在,致每个孤独的行路人。
贾平凹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
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
他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他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全书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作家以一个自在独行者的身份,完美展现了个人与世界相处之妙,从孤独、行走、生死、慈悲、天地、人文等角度,给内心孤独焦躁者以心灵的抚慰。
贾平凹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
他说:“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
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自在的。
”贾平凹在灵魂中独行,哲理性的感悟随处可见。
这种感悟,不是对某种世俗思想的阐释,也不是生硬的哲理说教,而是来自鲜活的生活体验。
如在《说房子》中,他写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著不对,一切视做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了佛像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而在《看人》中,他写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妙谛。
贾平凹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书写人生的微妙情绪。
俗 但不俗
俗但不俗——读《俗世奇人》有感这部作品原先叫作《市井人物》,但这个题目不免会让人联想到“市井小人”,这样就有一种贬义讽刺的意味在里头,而现在这个题目就给人有一种惊艳的,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神乎奇乎的色彩。
俗世,即人世间,尘世间。
俗世这个词很妙,给人波澜不惊之感、平凡、平淡、悠远,浅淡的如归山隐士一般。
而这部作品的那方俗世,是天津卫,即天津。
书序曾写道“天津卫本是水路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
”这一番介绍与我所想不禁有了违和感。
奇人,即某项技能超出常人的人。
静默淡然,在我的思想里,这是奇人的精神状态。
此中奇人却是听着码头的嘈杂,混迹在鱼虾的腥臭之中,与俗人打交道。
这让我对“奇人”有了新的定义。
书中的奇人,凭借他们独树一帜的个性与技能,在那方俗世上有了独树一帜的地位。
人们对他们的称呼也从官方的职业尊称,衍变成了独具一格的诨名。
渐渐的,他们的诨名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被叫的越来越响,自此他们的真名而反被别人忘记,他们的诨名有时又像是当时社会的风向标,反射着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世态万千。
也正是在这样一方俗世里,他们靠着自己的本事变得不再平凡,使他们的生活不再平淡,让他们成为人们口中的“奇人”。
在这么多“奇人”当中,最令我欲说还休的是看病“认钱不认人”的苏七块。
为什么叫他苏七块呢,这之中可有一定的渊源。
文中写到“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
”初读此段,觉得他这个人很狂妄,有些势利,对他便有些反感。
整篇文章看下来,讲的是三轮车夫张四没钱看病,想赊账于苏七块,但苏七块冷血无情,见死不救,华大夫好心救济,后张四就医,苏七块赠药于张四且还钱于华大夫。
结尾处,苏七块的一句话反映了他的品格也解释了他为什么还钱给华大夫,“有句话,还得跟您说。
辩论赛的四辩稿4辩论赛四辩的稿子
辩论赛的四辩稿4 辩论赛四辩的稿子辩论赛的四辩稿谢谢主席,大家好。
不断地调整思路,我们从一次次辩论中走来,精彩的辩论中我感受到了对方辩友场下不懈的努力,但必须指出你方的几点美中不足。
第一,对方辩友以一种错误的逻辑将顺境与好的环境,逆境与坏的环境等同,却没有看到顺境和逆境并非对立的,正所谓顺境之上有佳境,逆境之下有绝境,两个反对关系的概念又怎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对立呢?第二,对方辩友一味强调顺境可以创造良好教育等条件,却看不到逆境对人成才的坚定信念·心理素质等创造的内部条件,岂不是不分主次·避重就轻吗?第三,对方辩友片面定义人才,对新时代人才观的理解也是模棱两可,如此的概念模糊,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又怎能自圆其说呢?第四,对方辩友大谈逆境中的人如何意志消沉·自我否定,却没有看到正是在不断肯定与否定,暂时消沉与重新振作中,人们才能扬长避短,奋发前进啊!第五,对方辩友断然否定逆境更有利于人成才的筛选,却不能充分论证顺境怎样有利于人才的筛选,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这种逃避问题的做法难道也是对方辩友所讲的顺境吗?(适当选择两三个假想反驳)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下面我将总结我方观点:逆境更有利于人成才。
第一,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激发人的潜能。
逆境给人才制造困难,形成压力与压抑,使人才备受挫折。
但是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居逆境中,周身结针砭药石,砥节励行而不觉;久处顺境,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糜骨而不知。
”久处顺境,易生骄奢淫逸和惰性,但人身陷逆境,却可以产生强劲动力,取得成功。
第二,逆境比顺境更磨砺人才的优良个性。
树木受过伤的部分,往往变得更坚硬,人亦如此,经历一段逆境的磨难为自己的人生垫底,那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意外和困苦之境遇,都能应对和承受。
少时苦难磨砺性情,可抑浊扬清成大业。
第三,逆境比顺境蕴藏更多成功的机遇。
逆境对人才成长的却有诸多不利,然而正如培根所说,“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通俗小说的非凡魅力
通俗小说的非凡魅力第1篇:通俗小说的非凡魅力很多人爱读书,有人喜欢典雅的古词,有的人喜欢优美的诗词,有的人喜欢精深的古文。
而我却钟情于通俗但却蕴含深刻哲理的小说。
小说,在唐代就已出现,当时人们并没有去重视它们。
到了明清时期,小说达到繁荣的顶峰,无数优秀的作品问世。
小说,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内容,生动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
在小说的世界里,我了解了历史,认识了世界的变化。
《红楼梦》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但却腐朽的一面。
在小说的天地里,我知道了小说的知识。
从《三国演义》中,我知道风向?地理位置的秘密。
在小说的世界里,我领会到了人*的美丽与丑恶。
《我的童年》中的外祖父和舅舅们,让我认识了人*的自私?残暴。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让我知道了开拓者的勇敢与*勤。
看看这些含义无穷的文章,你一定也有许多收获。
小说魅力,深深吸引我。
那些有哲理的,流传千古的小说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魅宝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魅力非凡的冬天作文冬天*着翅膀飞来了,带来了美好的事物。
它,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和风和日丽,也没有夏天的绿树成荫和热情奔放,跟没有秋天的金桂飘香和硕果累累。
冬天,默默不语,给人带来一种精神的愉悦。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雪花纷纷扬扬的下着,大地立刻就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
雪花像小孩似的,有自己的个*。
有的雪花喜欢褐*,便落在瓦片上;有的雪花喜欢棕*,便落在树干上;有的雪花喜欢衣服,便落在人们的身上。
当雪花落在人们的身上,变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美丽极了!那一簇簇雪花,看起来想白绒毛扎成的小花。
风一吹,玉屑似的雪沫飘飘洒洒,便成了轻飞曼舞的蝴蝶在空中,既活泼又可爱,一切是那么的令人神往。
田野里,一片银*,就像给麦田盖上了一层被子。
原来是“冬姑娘”好心地给“麦田弟弟”盖上的。
远处看那麦田,可见“麦田弟弟”正温暖的睡觉,好像妈妈抱着他们睡。
使他们进入甜美的梦乡中!学校里,同学们穿得厚厚的,就像一只只既活泼又可爱的小企鹅。
俗世奇人内容感受写3个理由
俗世奇人的魅力引言《俗世奇人》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展示人性、社会问题和命运的小说。
它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奇特人物和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让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规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俗世奇人》所具有的魅力,探讨其对读者的影响。
理由一:深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俗世奇人》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类型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让人感到欣慰,或引发强烈的反感。
作者通过刻画这些角色,揭示了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缺陷和优点。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而又真实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与这些角色产生共鸣,并从中汲取智慧。
首先,在小说中出现了一些被社会边缘化并被视为“怪胎”的角色。
例如,在第一章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名叫阿财的残疾老人。
尽管他身体残疾,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乐观和善良。
通过阿财这个角色,读者可以看到即使身处困境,一个人仍然可以保持积极的态度,并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周围的人。
其次,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道德败坏、贪婪自私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第二章中,作者描绘了一个名叫李太爷的人物,他以欺骗和剥削他人为生。
通过这样一个角色,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到道德观念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这也提醒着读者警惕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
总之,《俗世奇人》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真实而深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性,并引发对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理由二:生动而细腻的情感描写《俗世奇人》以其独特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作者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首先,小说中的情感描写非常生动。
例如,在第三章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年轻女子的爱情故事。
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与家人决裂,并最终选择了自杀。
通过对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的无助和绝望。
这样的描写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并引发读者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其次,小说中还展示了各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第四章中,作者描述了一个男子在经历失败后重新找到希望和勇气的过程。
作文《我眼中的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
我眼中的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篇一我眼中的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要说文学作品里啥品质最打动我?那必须得是善良!可不是那种虚伪的,假惺惺的善良,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让你觉得暖洋洋的善良。
记得我小时候,我们小区有个老大爷,总是捡破烂。
很多人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都躲着他走,甚至有些小孩还拿石头扔他。
但他从不生气,总是弯着腰,慢悠悠地捡着,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平静。
我当时好奇得很,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悄悄跟着他,看他到底捡了啥宝贝。
结果呢?他捡的都是些别人扔掉的烂纸箱、破塑料瓶,还有好多好多别人丢掉的旧书。
那些书,有的封面都破了,书页也发黄了,但大爷却宝贝似的,用一个破旧的编织袋装着,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
我偷偷问他:“大爷,您捡这些破书干啥?” 大爷笑着说:“这些书啊,虽然旧了点,但里面有好多好故事呢!我把它们整理好,送给附近那些没钱买书的小孩。
”当时我就惊呆了,一个捡破烂的老大爷,竟然把捡来的旧书送给别人,这得多善良啊!这让我瞬间想起我读过的一些小说,那些主角也是这样,明明自己生活很苦,却依然乐于助人,哪怕只是个微不足道的举动,都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虽然饱经磨难,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善良呢?他那种面对苦难不屈服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我。
篇二我眼中的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除了善良,我觉得文学作品里还经常展现出一种特别棒的品质:坚韧。
这可不是说光憋着一口气硬扛,而是明知道很难,却依然坚持下去,那种不服输的精神。
说起来,我又想起一件事情。
我家的那盆仙人球,买回来的时候小小的,不起眼。
我压根没怎么管它,放那儿就忘了。
后来,我发现它竟然悄悄地长大了一点,还长出了几个小小的新刺。
这盆仙人球就摆在阳台的角落,风吹日晒,有时候我都忘了浇水,它就那样孤零零地呆在那儿。
然而,它没有枯萎,反而顽强地生长着,这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想起《老人与海》里的那个老人,为了追逐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搏斗了几天几夜,最后虽然马林鱼被鲨鱼吃掉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坚持回到了岸边。
蔡二少爷读后感
蔡二少爷读后感《蔡二少爷》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
小说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通过蔡二少爷的成长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都令人印象深刻。
蔡二少爷是一个普通的小地主,他在小说中的成长经历中,经历了家族的兴衰、社会的变迁,最终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男子汉。
他的父亲蔡老爷是一个传统的家长,对家族的兴衰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一生都在为家族的荣耀和利益而努力。
而蔡老爷的妻子蔡太太则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在家族面临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带领家人渡过了生活的艰难时期。
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蔡家家族的兴衰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的情节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艰辛和坚韧。
蔡家家族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最终还是能够坚守家族的尊严和传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蔡二少爷的成长经历,作者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责任的思考。
在小说中,蔡二少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担当,最终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男子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家族和传统的忠诚和坚守。
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责任的担当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蔡二少爷》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它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的讲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家族、传统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家庭。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好书,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通俗小说中读出不俗
【摘要】青少年学生网络阅读通俗小说是流行大势,无法遏制,因此只能正视这一阅读现象,因势利导。
本文通过剖析通俗小说的阅读现状,总结前人对中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着重分析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语言、思想内涵、想象力、人文知识四个方面的收获,以期师长们能宽容面对这一阅读现象,并且作出正面积极的引导。
关键词:通俗小说阅读心理语言思想内涵想象力人文知识引导
一、通俗小说之阅读现状
随着大众传媒的繁荣发达,网络阅读的普及,青少年学生对通俗小说的热衷已经成了不可遏制的狂潮。
其中最受青睐的是言情小说、玄幻小说以及穿越小说等。
家长和教师们对此忧心忡忡而又无可奈何。
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通俗小说不如传统名著思想博大精深,它的情感价值观低下,容易误导生活经验有限的青少年。
另一方面认为通俗小说语言粗俗,充满暴力和色情诱惑,令青少年沉迷,无心课业。
基于这些理由,家长和教师们激烈反对学生看通俗小说,由此引发了激烈的矛盾。
有意思的是,现在年纪在45岁以下的老师和家长们,当年大多也迷过四大家的武侠小说或者琼瑶为代表的港台言情小说吧?且不说金庸琼瑶的作品搬上荧幕一拍再拍,还是迷倒很多观众;单是现在的新通俗小说,比如《致青春》《步步惊心》《甄嬛传》拍出来,哪一部不是引发文化圈的大讨论?因为有价值,才会被讨论,不是么?笔者不理解:大人们怎能一边追着看《何以笙箫默》一边勒令孩子不准看言情小说?
二、通俗小说受热捧的原因
哲学上说,存在即合理。
不可否认,“通俗小说的审美特征契合了青少年的期待视野。
通俗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而青少年生活经验有限,文艺素养不高,其欣赏能力决定了他们青睐通俗小说;通俗小说多“作意好奇”,正好迎合了青少年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通俗小说情节程式化,人物类型化,这种模式化的审美特征迎合了青少年作品解读中的心理定势;通俗小说的娱乐功能可使青少年释放压力,获得休息式的精神享受。
”
[1]
何况,何为俗?何为雅?见仁见智。
《金瓶梅》在几百年前不仅是俗书,还是淫书。
然而现在毛泽东评价说:“《红楼梦》与《金瓶梅》都是天下奇书。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
大众文化不等于就是庸俗文化。
金庸的《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入选各地高中课本,充分说明通俗文学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佳作。
更重要的是,“通俗小说的娱乐性满足满足了中学生娱乐消遣的需要;传奇性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模式
所以,要正视青少年对通俗小说的追捧现象。
堵化给予了青少年阅读快感。
”
[2]
不如疏。
我们所能做的是,“尊重阅读兴趣,允许自由选择;推荐阅读书目,导读通俗精品;优化阅读过程,品味作品精髓;举办多种活动,促进消化吸收。
”
[3]
三、通俗小说也可读出不俗
事实上,通俗小说并不等同于庸俗小说,其中精品很多。
不少作者文化素养极高,如天下归元、萧鼎、南派三叔、匪我思存、倾冷月、辛夷坞等被吸纳
为中国作协委员。
可见通俗小说正在进入严肃文学的视野。
通俗小说自有其魅力与价值所在。
青少年作为阅读的主体,只要正确引导,完全可以从通俗小说中读出不俗之处。
(一)从通俗小说中学习语言
1、语言的积累
且看《扶摇皇后》中的一段话:“如今我终于明白,我渡得过万里
狂风,渡得过千条性命,渡得过诗酒年华,却渡不过,你不顾而去
的目光。
”通俗小说因其情节的传奇性,情感的极端性,语言往往
偏于夸张而煽情,辞藻华丽而繁复。
于学生而言,阅读通俗小说不
失为积累词语的一条捷径。
2、语言风格的体验
《甄嬛传》一经问世,便流行起甄嬛体的写作风格。
笔者有一学生,
狂热地模仿甄嬛体的写作风格,文风日渐雅致。
一日作文偶得佳句:
“那时节,荒芜了满园颜色,苍老了枝头新绿。
”所谓“胸有语库,
文章才能生辉。
”模仿-——迁移——创新,这是一个科学提升的过
程。
且不论甄嬛体的语言风格好还是不好,作为学生,应该如蜜蜂
采蜜一般,多见识各种写作风格,才能博采众长,渐渐形成自己的
风格。
3、语言的品味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
而我不
愿意将就。
”这是《何以笙箫默》中的名言,让每一个看过这本书
的人感动而深思。
我们要相信学生,他们也愿意享受文质兼美的好
书。
而好的言情小说,都不乏名言警句的存在。
有的语句,甚至可
能成为一个人终生的座右铭。
(二)读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有人批评通俗作品是快餐文化,但是,快餐也是有营养价值的,就看你吸收哪一部分。
正如《红楼梦》也曾被道学家批为淫词浪书,然而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看见许多死亡
-----”
快餐还有一个特点,它适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符合当代人的口味。
传统名著是大餐,可是时代大多久远,于学生而言,很难产生代入感。
新兴校园文学和青春小说,充满时尚气息,更贴近现代生活,容易激活青年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时代价值观的探讨。
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被赵薇拍成电影之后,就引发了对当代价值观的大讨论:男主人公的选择到底对不对、值不值?道德不道德?爱情与事业哪个更重要?青春的意义何在?
要相信,好的言情和玄幻小说主题都是比较崇高的,予人以积极的意义。
《致青春》有一句经典台词:“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所以,作为师长,要尊重青春期的孩子的阅读兴趣。
追星也好,追文也好;叛逆也好,矛盾也好,都镌刻着孩子们青春的印记。
时光流逝,
孩子日臻成熟,曾经“肤浅”的通俗文学中一定也能从中提炼出厚重的思想内涵。
(三)在读中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想象力方面,席卷青少年的玄幻小说首屈一指。
玄幻小说“兼容武侠、奇幻、推理、悬疑、惊悚等多种小说要素于一身,使其更具可读性”
例如《诛仙》这部
[4]
十年前被新浪网评为“后金庸武侠圣经”的古典仙侠小说,它凭借轻灵而架空的想象,成为玄幻小说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在阅读时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表现出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特性”。
[5]在其后十年,无数人期待萧鼎续写第二部,猜测张小凡与陆雪琪的命运将会如何安排。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更是创造了出版界的神话,连续五年占据图书销售榜首。
也许因为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也许因为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纵观中国文学史,更偏爱于现实主义的巨著,能称得上“想象主义小说的杰作”的似乎也只有《西游记》这么一部书。
当今中国的孩子获得“世界上想象力倒数第一”的评价,我们的教育,我们在阅读上的引导是不是也该负一点点责任呢?
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
尽管玄幻小说的消遣性过强,尽管穿越小说有的很无厘头,但是,这些“闲书”在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方面,比“正统”书籍更有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四)在读中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
以穿越小说为例。
穿越小说极具娱乐性,虽然越来越具有类型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读来很轻松。
笔者读到过各种各样的人物穿越到古代的故事,有医生、律师、教师、特工、杀手、官员、舞蹈家、盗墓者、公司白领等等,有的想象比较无厘头,但也不乏精彩之作。
读多了,笔者发现,不知不觉中,五花八门的穿越小说给鄙人普及了各行各业的基础知识,尤其对古代的科举制度、经济文化、婚恋习俗、官衙吏治、冷兵器战争、五行八卦等有了长足的了解。
显然,读传统名著,更侧重精神道德上的修炼;而读通俗小说,更利于了解世俗民情。
哪一种更令人“通才达识”,很难说。
但是,能多积累一些人文知识,多了解一些文化、民情、风俗,总是好事。
综上所述,通俗小说切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要对象。
对这一现象堵不如疏,应当肯定通俗小说的价值,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写旁批、书评、读后感,开展读书沙龙等方式,与学生多方交流,扩大通俗小说的积极影响,弱化负面影响,力争从通俗小说中读出不俗之处。
至于如何控制课外阅读通俗小说的数量、时间,如何在良莠不齐的通俗作品中进行挑选,如何消除作品中的消极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文献资料:
[1]《新时期通俗小说与青少年阅读心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叶蓉申
[2] 《通俗小说引入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初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徐楠武瑶中国分类号G642
[3]《新时期通俗小说与青少年阅读心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叶蓉申
[4]《玄幻小说阅读冲击波》刘燕2005年09月09日《四川日报》19037期
[5]《中国当代玄幻小说与文化思潮研究》刘保峰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