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件清热剂课件(ppt)
方剂学之清热剂教学PPT
05 清热剂-清营凉血-清营汤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 元参三钱(9g)竹叶心一钱(3g)
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 煎,后下余药)。
功用: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主治:温热暑疫,邪人营血证。高热昏谵,斑疹色紫,
口咽糜烂,目赤烦躁,舌紫绛等。
化斑汤(《温病条辨》)
石膏一两(30g) 知母四钱(12g) 生甘草三钱(10g) 玄参三钱 (10g) 犀角(水牛角代)(60g) 白粳米一合(9g) 水八杯,煮 取三杯,日三服。滓再煮一盅,夜一服。 功用:清气凉血。 主治:气血两燔之发斑。发热,或身热夜甚,外 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脉数等。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石 膏一斤(50g) 苍术 粳米各三两(各9g) 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 ,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 汁,温服。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 ,舌红苔白腻,以及风湿热痹, 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05 清热剂-清气分热-竹叶石膏汤 组成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方解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方用犀角为君,臣以生地,凉血滋阴生津。赤
运用
芍与丹皮共为佐药。四药相配,共成清热解毒, 1.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
Hale Waihona Puke 凉血散瘀之剂。本方配伍特点是凉血与活血散 神昏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功用与主治
中医方剂学第2讲清热剂ppt课件
23
五、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 1、卫分热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 2、气分热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 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 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24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脑,乙脑。
32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主治:中、上两焦邪热炽盛之证。
热聚于上,内扰胸膈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
热伤血络,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
热在于胃,燥热内结
便秘尿赤
一、来源: 二、组成:14药,重用芩连5钱(15克),
余药2钱—7分。 三、主治:大头瘟(大头天行、大头风、
大头伤寒) 1、特点 2、病机 3、主症: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
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 脉浮数(可发热恶寒) 25
四、方解:
1、治法:清热解毒泄心肺,辛凉疏散除风热。 2、配伍
芩、连:清泄上焦热毒(酒炒)
内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33
二、治法: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三、配伍结构:
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
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
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
l 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
34
四、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 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加减: 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 黄连、莲心 咽喉肿痛 桔梗、山豆根、马勃 吐衄不止 鲜茅根、鲜藕汁 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
方剂学清热剂.课件
配伍特点
清心与利水并用,以导心热下行; 利水与养阴并用,使利水而不伤阴。
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口舌生疮、淋证、心神失宁等
属心经热盛者。
失眠案
李某,男,62岁。因其孙儿突遭车祸, 致其失眠5个月,伴易哭烦躁,多梦健忘, 口渴口苦,口腔粘膜常出现溃疡,大便秘 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服用安定、刺五加冲剂、谷维素等多种药 物无效,转求中医诊治。处方:生地30g, 木通15g,竹叶30g,甘草梢10g,制大黄 8g。水煎服,日1剂。 服4剂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代表方: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石膏 知母 粳米
炙甘草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四大”
病机?
大 热 大 汗 大 渴 脉洪大
治法?
[配伍意义]
石膏——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滋阴
粳米、炙甘草——益胃护津
防大寒伤中
(君) (臣) (佐使)
兼调和药性
[功用]清热生津(方名含义)
用方要点
•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 是主因,大热烦躁兼错语,疮痈疔疖服之 宁。
普济消毒 饮
(《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 黄连 牛蒡子 连翘 薄
荷 僵蚕 马勃 玄参 桔梗 甘草 陈 皮 升麻 柴胡 板蓝根
[主治]大头瘟。头面肿盛,恶寒发热,
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
[制方原理]
病机 风热 疫毒,壅于上焦,发于头面。 疫毒 病在上部 药 力 上 行
桔梗、马勃、板蓝根、陈皮、僵蚕各10g, 金银花、连翘各15g,升麻、柴胡各3g, 生甘草、薄荷各6g。3剂,每日1剂。胖大 海30g(单包)代茶饮。 二诊:服3剂后,咽痛减轻,略有不适, 扁桃体稍大,继守前方,连服3剂而愈。
方剂课件第四章 清热剂.ppt
因此,在现代临床上清热剂 常用于治疗多种急性传染性、感 染性热性疾病,同时还治疗一些 非感染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疾 病、白血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中医辨证属里热证者。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等 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证。以气分无形邪热弥 漫为其特征,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阴津耗伤。 邪入气分,里热正盛,故症见壮热烦渴,大汗 恶热,脉洪大等,治宜清热、除烦、保津为法。 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苦寒质润的知母等药为 主组方。由于邪热易伤气阴,故常配伍益气养 阴生津之品,如人参、麦冬、粳米等。代表方 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余热未尽 身热汗多、口干喜饮 阴津亏损 舌红苔少、脉虚而数 邪热内扰—心胸烦闷、虚烦不寐 胃失和降—气逆欲呕 气虚失养—虚羸少气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方义分析
君 竹叶、石膏—清热除烦止渴 臣 人参、麦冬—益气养阴生津 佐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使 甘草、粳米—和中养胃调药
1.辨证要点 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己伤, 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 临床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 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之 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加石斛、天花粉、 沙参等以清热养阴;胃火炽盛,消谷善 饥,舌红脉数者,加知母、元参、天花 粉等以加强清热生津的作用。
三、分类 里热证的治疗,根据病邪的部位不同,发病阶段的
不同,病变性质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清热方法,选择 不同的清热方剂。主要分五大类:
气血之分 气分——清气分热 血分——清营凉血
虚实之别 虚热——清虚热 实热——清热解毒
五脏——清脏热
脏腑之殊
清脏腑热
六腑——清腑热
四、使用注意:一是要辨别热证所在部位。二是辨 别热证真假,勿为假象迷惑,如为真寒假热,不可 误用寒凉,以免雪上加霜,益增其寒。三是辨别热 证的虚实,要注意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 乃阴虚火旺,即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此时切忌再用苦寒,以免化燥伤阴,当以甘寒滋阴 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四是清热剂在遣方 用药方面,对于邪热炽盛,服凉药入口即吐者,可 凉药热服,或加用少量热药,此即反佐法,正如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治热以寒,温而行 之”,意在消除寒热格拒的现象。五是要注意苦味 寒凉药物久服每易伤阳败胃劫津,必要时可配醒脾 和胃,护阴生津之品,防生他变。
方剂学清热剂课件
03
04 联用
与解表剂联用:清热剂常与解表剂联用治 疗感冒等病症。
05
06
与利湿剂联用:清热剂常与利湿剂联用治 疗湿热病症。
THANKS 感谢观看
效。
05 清热剂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清热剂的合理应用
适应症
01
清热剂主要适用于热毒、火热病症,如急性感染、急
性炎症、急性传染病等。
使用方法
02 清热剂一般煎煮后口服,也可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
使用。
剂量与疗程
03
清热剂的剂量和疗程因个体差异而异,应根据病情和
医生建议进行合理调整。
清热剂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白虎汤
总结词
清热生津,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白虎汤是一种经典的清热剂,具有清热生津 、解肌发表的功效。它主要由石膏、知母、 甘草、粳米等组成,能够治疗阳明经症,如 高热、口渴、烦躁等症状。白虎汤在中医临 床上应用广泛,是治疗外感高热的重要方剂
之一。
龙胆泻肝汤
总结词
清肝利湿,泻火解毒
详细描述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清肝利湿、泻火解毒的方剂,主要 成分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等。它能够 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头痛、目赤、胁痛、口 苦、尿赤等。龙胆泻肝汤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对 于肝胆湿热证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剂学清热剂课件
• 方剂学基础 • 清热剂概述 • 经典清热剂介绍 • 清热剂的现代应用与案例分析 • 清热剂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方剂学基础
方剂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方剂学的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组成、变化、制备、临床应用和加减化裁的学科。
方剂学的重要性
方剂学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础,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剂前需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
《方剂学》之清热剂 课件
第四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粳米六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本方原为治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
凡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皆能出现本证。
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乃见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
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
惟以清热生津法最宜。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其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4.使用注意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组成]竹叶二把(6g)石膏一斤(50g)半夏半升,洗(9g)麦门冬一升,去心(20g)人参二两(6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半升(10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中医方剂学课件清热剂ppt课件
过食辛辣
中焦(脾胃):唇焦、便秘
泄下(有形之积)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 君:连翘
大剂量 轻、清、透
• 臣:1、黄芩
清上焦之热
2、栀子 清热利尿
3、大黄 芒硝
扬汤止沸
前后分消
泻热通便
• 佐:竹叶、薄荷
清上焦之热
透散热邪
• 使:甘草、蜂蜜 :调和药性,生津润燥
以泻代清
凉膈散
运用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
第三节
清热解毒
清热剂
清热解毒
• 温、热、火、毒(异名同性,程度差异) • 毒的来源(外邪化热、情志化火、辛辣饮食)
主治:三焦火毒证
上焦 中焦 下焦
心 肺 脾胃 肝胆 大小肠等
烦热谵语、出血
口燥咽干 疮疡肿毒
不 必 悉 具幻灯片 46
黄疸
下利、小便短赤
功用 泻火解毒
• 形象记忆法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 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 热剂。
清热剂
里热证
≠
高热 里实热证
炎症
清热剂
里热证
实热
里 热
虚热
经热
散漫之热
郁热 热毒
局部之热 搏结气血,腐败血肉 热陷心包
热结
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
热病后期,阴虚发热
• 治疗:清营汤加大黄、杏仁宣肺通腑,2日后,大便通畅,高 热渐退,下肢皮疹趋淡,舌红苔薄,脉弦略数,去大黄,加 鸡内金10克调理脾胃,3剂后,热退疹退。
清营凉血
方剂学课件10清热剂
08.02.2021
阳症疮课疡件 病机?
35
三、方解:
银花、甘草
热毒内壅 清热解毒,疏散邪热 防风、白芷
活血祛瘀止痛 归尾、赤芍
气血壅滞
乳香、没药
行气疏通壅滞 陈皮
痰热内郁 清热化痰,排脓消肿 花粉、贝母
脓未成或脓已成
消肿溃坚 穿山甲、酒、 皂角刺
08.02.2021
课件
36
四、应用:
1、原则:疮疡初起属于阳证。
08.02.2021
课件
27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崔氏方 一、功用: 泻火解毒
08.02.2021
课件
28
二、方解:
黄连
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火邪
( 心主神明火主于心,泻火必先 祛而
泻 心,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 热毒
黄芩 清泻上焦之火
解诸
黄柏 清泻下焦之火
症愈
栀子 通泻三焦,导热下行
三、配伍结构:
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
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
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
l 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
08.02.2021
课件
33
四、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 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加减: 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 黄连、莲心
滋养复阴、且助清热-----------臣
银花
连翘 黄连 竹叶
清解宣透,转营热从气分而解----佐
丹参
08.02.2021
清热凉血活血 课件
14
3、说明:
本方体现了温病“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疗大法 ①何谓透热转气? ②如何体现透热转气?
方剂学:清热剂黄连解毒汤课件
主治病症
热毒内盛
主治热毒内盛所致的发热 、口渴、烦躁等症状,如 感冒、流感等。
湿热内蕴
主治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 、泻痢等症状,如急性胆 囊炎、急性胃肠炎等。
血热瘀滞
主治血热瘀滞所致的吐血 、衄血等症状,如支气管 扩张、鼻衄等。
适用人群
01
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尤其 适用于热毒内盛、湿热内蕴、血 热瘀滞等症的患者。
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连、黄芩等药材具 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感染性疾病的 症状。
现代应用
感染性疾病
黄连解毒汤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上呼 吸道感染、肺炎、肠道感染等。
热性疾病
黄连解毒汤可用于治疗各种热性疾病,如高热、 中暑、感冒等。
皮肤疾病
黄连解毒汤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 痤疮、皮炎等。
方剂学:清热剂黄连解 毒汤课件
目录
• 方剂学概述 • 黄连解毒汤的来源与组成 • 黄连解毒汤的功效与主治 • 黄连解毒汤的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 • 黄连解毒汤的制备与使用注意事项
01
方剂学概述
方剂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 变化、应用和剂型的学科。
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 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 整体调节为特色。
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现代发展
现代方剂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 成果,在剂型改进、药效物质基 础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展。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模式 的转变,方剂学将迎来更加广阔 的发展前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
出更大的贡献。
02
黄连解毒汤的来源与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