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合集下载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作者:王丽颖郭春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2019年本院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的48小时内出现的脑卒中现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在不同时间点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较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发现的微栓子信号个数多于24小时后;组間差异明显,(P【关键词】2型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动脉或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形成[1]。

糖尿病则属于一种慢性的内分泌性疾病,其也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2]。

本文将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检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现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将本院2018年-2019年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入院后48小时内出现的脑卒中现象进行分组,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2.1±1.4)岁;研究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53.2±1.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平均年龄等一般组成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徐翔【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9(12)8【摘要】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患者均接受TCD微栓子监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2组TCD 监测结果、治疗前后2组微栓子数量变化情况。

结果 4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微栓子阳性10例(21. 74%),其中右侧3例、左侧5例、两侧2例;微栓子阴性36例(78. 26%);治疗前,2组微栓子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微栓子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灶侧微栓子阳性显著低于颈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病灶侧微栓子阳性(P <0. 05)。

结论采用TCD监测微栓子可作为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通过准确、及时、有效的监测,可促进临床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104-106)【作者】徐翔【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2.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监测微栓子技术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3.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应用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价值评价4.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应用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价值评价5.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作者:范进, 李倩, FAN Jin, LI Qian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210002刊名:医学研究生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年,卷(期):2010,23(9)被引用次数:1次1.Junghans U;Siebler M Cerebral microembolism is blocked by tirofiban,a selective nonpeptide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外文期刊] 2003(21)2.Dittrich R;Ritter MA;Kaps M The use of embolic signal detection in multicenter trials to evaluate antiplatelet efficacy:Signal analysis and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s in the CARESS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r reduction of emboli in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trial 20063.单梅芳;黄志东;黄怀宇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09)4.Poppert H;Sadikovic S;Sander K Embolic signals in unselected stroke patients:Prevalence and diagnostic benefit[外文期刊] 2006(08)5.Orlandi G;Fanucchi S;Fioretti C Characteristics of cerebral microembolism during carotid stenting and angioplasty alone[外文期刊] 2001(09)6.Skjelland M;Krohg-Srensen K;Tenne B Cerebral microemboli and brain injury during carotid artery endarterectomy and stenting[外文期刊] 2009(01)7.Nadareishvili ZG;Beletsky V;Black SE Is cerebral microembolism in mechanical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clinically relevant 2002(04)8.Kofidis T;Fischer S;Leyh R Clinical relevance of intracranial high 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in patients following prosthetic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外文期刊] 2002(01)9.Russeu D The detection of cerebral emboli using Doppler ultrasound 199210.朱武生;刘新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5(10)11.Wong KS Is the measurement of cerebral micro-embolic signals a good surrogate marker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agents in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2005(03)12.Serena J;Segura T;Castellanos M Microembolic signal monitoring in hemispheric acute ischaemic stroke:A prospective study 2000(04)13.王晔;顾慎为经颅多普勒应用于脑循环中微栓子监测方法学探讨[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 2007(05)14.Siwka U;Ariane L Prevalence and time course of microembolic signa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外文期刊] 1997(02)15.顾慎为;王晔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经颅多普勒及脑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05)16.Massimo D;Silvia A;Isabella S Microembolic signals with serial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in acute focal ischemic deficit 1997(07)17.Daffershofer M;Ries S;Schminke U High-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18.Markus HS;Tegeler CH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high 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in the detection of emboli[外文期刊] 1995(02)19.Morandi E;Anzola GP;Angeli S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foramen ovale:a new migraine treatment[外文期刊] 2003(01)20.Basic identfication criteria of Doppler microemboli signals 1995(06)21.Babikian VL;Hyde C;Pochay V Clinical correlates of high-intensity transient signals detected on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994(08)22.Thoennissen NH;Allrogggen A;Dittrich R Can Doppler time doman in analysis of microembolic signals discriminate between gaseous and solid microemboli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2005(07)23.Segura T;Serena J;Castellanos M Embolism in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外文期刊]2001(04)24.刘建辉TCD监测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脑动脉内微栓子[期刊论文]-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02)25.van Heesewijk HP;Vos JA;Louwerse ES New brain lesions at MR imaging after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 placement[外文期刊] 2002(02)26.Bossema ER;Brand N;Moll FL Perioperative microembolism is not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outcome three month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外文期刊] 2005(03)27.Müller M;Reiche W;Langenscheidt P Ischemia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comparison between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and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外文期刊] 2000(01)28.Ackerstaff RG;Suttorp MJ;van den Berg JC Prediction of early cerebral outcome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in carotid bifurcation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2005(04)29.Crawley F;Stygall J;Lunn S Comparison of microembolism detected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and neuropsychological sequelae of carotid surgery a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外文期刊] 2000(06)30.Poppert H;Wolf O;Resch M Differences in number,size and location of intracranial micro-embolic lesions after surgical versu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without protection device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外文期刊] 2004(10)31.Marco F;Grendene S;Feltrin G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receiving aortic bioprostheses:A report of clinical and instrumental safety 2007(06)32.朱宗明;张宗军;卢光明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08)33.Lennard NS;Vijayasekar C;Tiivas C Control of emboli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using preoperative tanscranial Doppler directed therapy 2003(02)34.王塑华;李爱云200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微栓子监测[期刊论文]-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03)35.Spencer MP;Thomas GI;Nicholls SC Detection of middle cerebral avtery emboli during carotid endavterectomy us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1990(03)36.李燕;黄怀宇;顾承志10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12)37.Eicke BM;von Lorentz J;Paulus W Serial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38.Gao S;Wong KS;Hansberg T Microembolic signal predicts recurrent cerebral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外文期刊] 2004(12)39.Eicke BM;von Lorentz J;Paulus W Embolus detec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of carotid disease[外文期刊] 1995(03)40.吴敏;辛小燕;杨健急性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08)1.朱传英.赵胜利.王敏.ZHU Chuan-ying.ZHAO Sheng-li.WANG Min微栓子阳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微栓子的转归[期刊论文]-中国医药2010,05(9)2.叶斌.刘睿.YE Bin.LIU Rui经颅彩色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进展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解剖与临床2011,16(3)3.伊帅.潘旭东.马爱军.隋艳玲.王琨.YI Shuai.PAN Xu-dong.MA Ai-jun.SUI Yan-ling.WANG Kun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微栓子信号监测[期刊论文]-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6)4.余科.祁风.刘祖佑.韦朝霞.陈小武.陈莉.蔡鸣凡.徐松虎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微栓子检测及随访[期刊论文]-广州医学院学报2009,37(1)5.袁妙兰.宋志彬.梁干雄微栓子监测与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东医学2010,31(2)6.陈旭.姚晓颖.孙智颖.崔秀娟.耿迎春.耿志伟.何微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患者微栓子监测在脑缺血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7.贾志斌.张秀海.李靖.Jia Zhibin.Zhang Xiuhai.Li Jing脑动脉微栓子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8.李燕.黄怀宇.顾承志.黄志东.周永.刘文华.呙登峻.刘春10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2)9.倪俊.高山.NI Jun.GAO Shan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微栓子信号预测再发脑缺血事件[期刊论文]-中国卒中杂志2006,1(3)10.赵杨.倪秀石.焦东亮.夏煜.ZHAO Yang.NI Xiu-Shi.JIAO Dong-Liang.XIA Yu微栓子的组成和大小与脑缺血性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2)1.林敏.范进.陈光辉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实践与指南[期刊论文]-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7)本文链接:/Periodical_yxyjsxb201009023.aspx。

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简介

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简介

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简介经颅多普勒(简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的各个主要的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学参数的一项无创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主要应用低频脉冲多普勒技术,通过特定的透声窗。

直接记录颅内血管多普勒信号。

为无创性脑血流循环的研究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具体临床操作便利、重复性好,无创检查等优点,为目前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经颅多普勒是目前对脑动脉硬化诊断最直接、最简便、无创伤性又较客观的一种诊断方法,判断脑动脉硬化程度及脑动脉硬化后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

TCD检查是诊断脑动脉痉挛性头痛的首选检查方法。

一、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对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血管痉挛,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血管畸形以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二、因不明原因的头痛,如神经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性头痛。

三、头晕、眩晕。

主要包括动脉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内耳循环障碍引起的耳源性眩晕等。

四、其它:脑血管功能状态评价,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疗效评价,脑血管动力学监护。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应用简介(一)关于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TCD检测到的正常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最常用的参数是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和平均血流速度。

经研究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流速度峰值呈减低状态。

血流速度个体差异较大,但左侧和右侧差异较小,双侧MCA和ACA的血流速度相差大于14%应视为异常。

统计研究认为女性较男性血流速度快,认为年龄和性别在确定脑血流速度正常值时起重要作用。

(二)颅内动脉狭窄的TCD诊断在TCD的临床应用中,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其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造成颅内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有烟雾病、放疗引起的动脉狭窄,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动脉炎。

血流速度增快是动脉局部狭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改变, TCD 只能诊断管径减少超过50%的颅内动脉狭窄。

TCD的临床应用及报告解读

TCD的临床应用及报告解读
上 • 单方向:在可以显示双相的TCD机上以单方
向出现在频谱中 • 尖锐的噼啪声
2) TCD 应用于神经介入
•介入治疗前的血流储备评价:如自动调节功能、血 管舒缩反应性等 •术中的微栓子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护 •支架术后的随访观察 •术后血管痉挛的监测,预防术后高灌注并发症。 •术后长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当颅窗,建立了经颅多普勒(TCD),目 前已发展 到第四代,可进行微栓子监测; • 1989国内引进。
1.2 原理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应用和B超 一样的物理原理为基础,以发生超声波 的装置为能源的一种检查方法。
• 血流中主要是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被 看做散射体,反射回来的散射波是多普 勒频移信号的主要组成部分。
• 受患者颅骨声窗穿透性的影响较大:老年、 女性(>60岁)由于骨质增厚可能颞窗探查 失败;
• 躁动、不能配合的病人不适于TCD检查;
• 房颤、严重心律失常者不适于。
1.5 TCD检查示意图
多普勒探头
• 2MHz:检测颅内动脉环血流动力学 • 4MHz:颅外段颈部血管和四肢血管 • 16-20MHz高频微小型连续波探头:主要用
频谱形态 (血流形态)
正常层流
狭窄下游紊乱的血流
2.2 常规检查: 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
动脉狭窄部位典型的涡流紊乱频谱
颅内血管狭窄的TCD诊断标准
轻轻度度狭狭窄窄::狭狭窄窄程率度202-0-303%0%
• Vm 90-120cm/s,或双侧流速不对称大于 30%
• Vp 120-150cm/s(>60岁);140-170cm/s (<60岁)
一份完整的TCD诊断报告:
第一页:图表 第二页:数字 第三气体和血流之间存 在声阻抗的不同而导致 气-血界面有超声散射, 当一个气泡从血流中通 过时可以接收到短暂的 超声增强信号。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微栓子
顾慎为;王晔
【期刊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4(012)002
【摘要】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循环中的微栓子是国外目前开展的一项新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它能直接检测脑循环中微栓子的数量和性质.对不同类型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药物疗效的评价,以及发现高危卒中患者都有较大的价值.
【总页数】4页(P133-136)
【作者】顾慎为;王晔
【作者单位】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检测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J], 赵杨;倪秀石;朱文辉;张荣林;朱文斌;施广飞;姜宏
2.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微栓子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德育;陈慧
3.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经颅多普勒及脑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 [J], 顾慎为;王晔
4.经颅多普勒检测大动脉炎患者脑动脉微栓子阳性1例 [J], 孙丽丽;贾树红;刘玮;郭静;汪仁斌;薛爽
5.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和微栓子信号的研究 [J], 贾继明; 王起; 肖天祎; 曹守明; 丁胜超; 李继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疾病的研究现状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疾病的研究现状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疾病的研究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超声诊断仪在我国使用,开辟了我国超声技术临床应用新领域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不断迅速发展、更新,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组成部分,是无创性研究脑血流生理学及病理状态下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就经颅多普勒在诊断脑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 原理、方法及应用范围1.1原理 TCD是运用定向微调脉冲式多普勒探头直接记录颅内一定深度血流的脉搏仪器,并将所记录脉波经计算及分析处理后,显示出相应血管血流波形和收缩期血流速度(SV)、舒张期血流速度(DV)、平均血流速度(MV)及搏动指数(PI)。

其中PI=(SV-DV)/MV。

1.2方法检查前患者未使用扩血管药或者已停用三天。

提前一天洗净头部。

仰卧位时,头部置于脑定位架,使用频率为2MHz探头于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及其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主干(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

坐位时,低头,仍用频率为2MHz探头探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血流速度,运用血管解剖定位知识,得到动脉的最佳血流速度信息,识别不同动脉,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区别动脉的病变。

还可以为血管特性、血流变学方面提供病态生理的资料。

也可以作为判断脑梗塞预后的参考指标。

其结果的准确性决定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所具有的脑血管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及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对受检者进行的详细分析。

1.3应用范围(1)颅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2)脑血管痉挛。

(3)颅内动静脉畸形。

(4)颅内动脉瘤。

(5)血管性头痛。

(6)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7)颅内压增高。

(8)脑死亡。

(9)脑血管栓子监测。

(10)危重病人术中和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

2 具体应用范围的研究现状2.1颅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可客观的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主要血管病变的早期筛选以及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 3期
6 5
经颅 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缺 血性卒 中的临床研 究进展
李 芸 王慧玲 ( 内 蒙古医科大 学第三附 属医院/ 内 蒙古 包钢医院 神经内 科 包头 0 1 4 0 1 0 )
摘要 : 目 前, 经颅 多普勒( 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 o p p l e r , T C D ) 微栓子监测技 术在 缺血性卒 中发病机制的研究 中已 得到 广泛应 用。而且 . 大 量临床观察表明 , 这项技 术在探讨缺 血性卒 中的临床 分型 、 预 测缺血事件 的发生、 评价 治疗效果及判 断顸后 等方面均可提供 客
B a o G a n g Ho s p i t a l , B a o t o u 0 1 4 0 1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C u r r e n l t y , t r a n s c r a n i a l Do p p l e r( T CD) mi c r o e mb o l i m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i s c h e mi c e v e n t s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e t c . He r e i s t o r e v i e w 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 Ke y wo r d s : T r a n s c r a n i l a D o p p l e r Mi c r o e mb o l i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范 进, 李 倩综述 , 陈光 辉 审 校
【 摘要】 颅 内外动脉栓子 弓 起 的动 脉一 l 动脉 栓塞 是缺 血性 脑卒 中的主要 发病 机制 之一 。利 用经 颅 多普勒 (rncai t srna a l
D p l , C 超 声 诊 断 仪 监 测 颅 内血 管 微 栓 子 , ope T D) r 在探 讨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发 生 机 制 , 测 急 性 脑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 价 药 物 疗 效 、 预 评 监 测 手 术 过 程 和 判 断 预 后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文 中就 近年 来 的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 1 0 0年 9月 第 2 3卷 第 9期 JMe ot a V 1 3 N .9 S p mbr 2 1 dP s r, o.2 , 8


经 颅 多 普 勒 超 声 监 测 微 栓 子 的 临 床 应 用 与 研 究
在 脑 血管病 的诊 断和 治疗 中得 到越来 越广 泛 的应用
和重 视。
缺 血性 脑卒 中是 全 球 发 病 率 、 残 率 和 死亡 率 致
都 极高 的疾病 。 而源于 颅 内外动 脉或 心脏 的栓 子 引
起 动脉一 动脉 栓 塞是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主 要 发 病 机 制 之 一 。对 于 急性 脑缺 血 事 件 , 疾 病 发 生之 前 , 在
m i to e. Tr n c a a pp e ni rn fm ir e o i ly n i p ra o e i x o i h e ha s fic mi to c sr k a s r nilDo lr mo t i g o c o mb l a s a m o tntrl n e plrng t e m c nims o s he c sr ke, o p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及炎性因子检测的意义的开题报告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及炎性因子检测的意义的开题报告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及炎性因子检测的意义的开题报告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
2型糖尿病更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与此同时,急性脑梗死也是一种常见病,因其危害性和治疗困难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然而,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该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颅内微栓子监测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相比,颅内微栓子监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可以更好地监测脑血管病变的变化。

此外,炎性因子与2型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炎性反应和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本论文
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及炎性因子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内微栓子监测,以明确其脑血管病变情况和治疗效果;(2)对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进行检测,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水平;(3)结合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预后状况,并探讨微栓子监测和炎性因子检测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2)为颅内微栓子监测和炎性因子检测的应用提供实证数据支持,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提供科
学依据;(3)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水平提供参考。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常规检查及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常规检查及临床应用
业务学习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常规检查 及临床应用
一、TCD的基本原理 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采用低频脉冲式(2MHz PW)超声探头,穿透颅骨检测脑底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 状况,采用连续式超声探头检测颈部或四肢动脉。 二、脑血管应用解剖 1、颈内动脉系统 供应脑部的主要分支有:大脑前
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 2、椎—基底动脉系 小脑后下动脉、两侧椎动脉汇合 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tcd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及临床应用及临床应用一tcdtcd的基本原理的基本原理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采用低频脉冲式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低频脉冲式2mhz2mhzpwpw超声探头穿透颅骨检测脑底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超声探头穿透颅骨检测脑底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况采用连续式超声探头检测颈部或四肢动脉
3、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又称脑底动脉环,是为保障 脑血液供应平衡和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而由双侧大脑前 动脉A1段、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及 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所形成的环状动脉结构。
三、颅外段血管检测包括:CCA、ECA、EICA 颅内段血管检测包括:MCA、TICA、ACA、PCA、VA、BA 四、TCD超声窗:眶窗、颞窗、枕窗 眶窗可探查: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 颞窗可探查:MCA、TICA、ACA、PCA 枕窗可探查:VA、BA
d、低阻力图形:PI值明显减低、见于动静脉畸形。 5、血流频谱分析 a、层流频谱 血液处层流状态下,在血管侧血细胞少,流速慢反射能 量少,所以在频谱中下部信号强度低。此低强度信号区 在收缩区面积较大,类三角形,称为“频窗”。 b、湍流频谱 高低不同声强信号极不均匀的弥散分布在整个频谱 中,频窗消失。 c、涡流频谱 对称分布在基线两侧的簇状高声强信号,音质粗糙。 d、乐音性杂音频谱 多条平行的线状波形,同时可闻及特殊高调的音频号 6、音频信号:正常音频、噪音性杂音、乐音性杂音

超声监测微栓子应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超声监测微栓子应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超声监测微栓子应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作者:尹丽鹤刘秋武沈红涛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9期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分析脑梗死疾病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的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畅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同时急性脑梗死也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需要对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监测[1]。

微栓子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快速、及时诊断的重要因素,其可有效评估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可以指导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将其应用到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评估,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基于此,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应用到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5 - 76岁,平均(62_8±3.7)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标准,颅内外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脉检测的狭窄率均超过50%,颈动脉检测的狭窄率也都超过50%。

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明显药物禁忌、内脏功能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等情况。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方法:①TCD监测微栓子:采用彩色TCD检测仪对患者微栓子指标进行监测,通过使用2 -4 MHz探头对患者颅内表1 病灶与非病灶大脑中动脉微栓子阳性率对比血管进行常规检测,然后获取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

在这过程中,双侧大脑中动脉深度45 - 60 mm,微栓子监测时间60 min,然后对微栓子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②微栓子的干预性治疗:将所监测到微栓子信号为阳性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3例。

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硫酸氫氯吡格雷75 mg/d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

经颅多普勒(TCD)临床应用基础

经颅多普勒(TCD)临床应用基础

TCD频谱图
CT扫描脑组织图像
MRI扫描脑组织图像
DSA脑血管图像
TCD检查的优点
1.TCD为无创伤性的检查,其他仪器或多或少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2.检查较全面,可综合反映颅内、外大部分血管分支的血流情况; 3.检查收费标准高而成本低。以江苏为例,一次颅内检查收费一百,四肢检查单肢30元,耗材只有打
4.脑血管栓子检测
栓子检测对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疾病具有重大意义。当栓子经过超声束时,由于其与 血流之间存在密度差别,会在TCD频谱上出现栓子的 频谱(同时伴有异常血流声)。栓子通过血管具有一 定的规律:1)短时程,一般<300ms;2)相对强度增 强;3)单方向;4)尖锐的哨声。
C)枕窗(2兆探头) a.基底动脉(BA) b.椎动脉(VA) c.小脑后下动脉(PINC)
颅外段: A)颈部(4兆探头)
a.颈内动脉(ICA) b.颈外动脉(ECA) c.颈总动脉(CCA) B)全身外周血管(8兆探头)
操作例图
TCD与CT、MRI、DSA的区别
1. TCD是一种对脑循环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的检查方法, 可多次反复进行评测。与CT, 磁共振(MR)等成像技术 不同,后者仅是影像的诊断,两者不能替代只能互补。
2.计算出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峰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比值S/D; 3.通过血流频谱图和血流速度,医生可以进行临床诊断;
TCD仪器新功能
早期的TCD只能检测血管的血流频谱和进行简 单的计算,功能简单,应用范围较窄,经过十 几年的发展,TCD仪的功能已大大增加,除上 述基本功能 外,通常还具有电影回放(声音 同步),包络线自动计算,预置血管(正常值) 参数辅助诊断,自助式工作站(在TCD仪上直 接设置、预览、打印报告)等功能。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应用

▪ 三、展望 TCD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 创伤、无射线辐射、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等 特点,深受临床欢迎。
▪ 随着TCD仪的不断改进,技术的不断成熟, 未来的TCD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①具有更强 的超声波穿透颅骨能力,使操作更简便,血管检 出率更高。②自动寻找血管,用较高的频率超 声进行三维成像,建立真正三维空间以显示脑 底动脉,使超声诊断迈上新的台阶。③多级血 管测定功能,如心血管、脑血管、微小血管,扩 大检测范围。
TCD诊断脑动脉狭窄的依据
▪ ①血流速度改变:血流速度是反映血管腔大小 最直接而敏感的指标。脑动脉狭窄达50%和 以上时血流速度增快,PI增大,但更严重狭窄 (大于90%)血流速度反而减慢。狭窄远端血流 速度在轻度狭窄时无明显改变,在中度以上狭 窄时,血流速度减慢,极重度狭窄时,狭窄远端 常测不到血流信号,难予以与脑动脉闭塞鉴别。
6、偏头痛
▪ 偏头痛为周期性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血管性头痛, 分为发作期与间歇期。偏头痛TCD表现:①偏头痛发 作期和间歇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者多见,减慢者少 见。血流速度增快为血管紧张度增高(血管功能性 狭窄)所致,血流速度减慢可能血管张力减低,血管 扩张的表现。②两侧脑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一对或 多对脑动脉两侧平均流速相差15cm/s以上。③脑动 脉血流速度不稳定,在探头位置、方向、取样深度不 变等条件下,脑动脉血流速度时快时慢,平均流速相 差可达30cm/s,可能与血管阵发性痉挛有关。④偏头 痛患者血流频谱图型为陡直波形,收缩波峰尖锐。音 频信号可闻噪音或乐性杂音。
1、脑动脉狭窄与闭塞
▪ 脑动脉狭窄与闭塞的病因较多,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 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他还有脑动脉、 颈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外 伤、手术损伤、肿瘤压迫、结缔组织病等。TCD检 测是诊断脑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简便而有效的主要方 法。据国内、外资料,敏感性为73%,准确性为88%, 特异性为95%。颈段颅外动脉检测和脑血管造影的 对比符合率达96%。

经颅多普勒的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的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的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血流检测技术,通过超声波原理来评估脑血流的速度、方向和异常情况。

它在神经科学、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对经颅多普勒的诊断分析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一、经颅多普勒的基本原理经颅多普勒技术借助超声波的传播和多普勒效应原理,通过头皮和骨骼组织传递超声波至颅内,有效检测和记录脑血流速度及方向。

经颅多普勒主要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脑血流分析。

二、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经颅多普勒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如脑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

通过检测脑血流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 卒中风险评估经颅多普勒可以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

通过测量颅内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和阻力指数,可以预测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并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3. 脑死亡判定在脑死亡的判定中,经颅多普勒被广泛应用。

通过检测颅内动脉血流的停止,可以确定脑血液灌注停止,进而判定脑死亡。

4. 脑血流动力学监测经颅多普勒还可用于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在脑损伤、神经重症监护等领域,通过检测脑血流的变化,可以实时评估脑灌注状态,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判断依据。

5. 脑肿瘤的评估经颅多普勒可用于脑肿瘤的血流评估。

肿瘤的血供与生长及预后密切相关,经颅多普勒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参考。

三、经颅多普勒的优势与局限性经颅多普勒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好、实时性强等优势。

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仅能对颅内动脉进行检测、无法直接观察血管异常,以及对大脑深部血流的检测有一定困难等方面。

四、结语经颅多普勒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血流检测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卒中风险评估、脑死亡判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微栓子的临床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微栓子的临床研究进展
2 徽 栓 子 信 号 ( S 的 识 别 ME )
ME S是 一 种 HI S T ,但 并 非 所 有 的 HI S均 是 ME 。在 T S 检 测 过 程 中 ,由 于探 头 的 移 动 ,患 者各 种无 意 识 的运 动 和 肌
肉 收缩 以及 外 界 环 境 的 干 扰 也 可 产 生 HI S 此 时 的 HI S T , T

般 大 于 70 m,超 声 作 用 时 产生 反射 现 象 .接 受 回 波 信 号 7p
明 显 大 于红 细胞 的反 射 信 号 。另 一 方Biblioteka 面 ,血 液 与 栓 子 之 间 的
声阻抗差值较大 ,栓 子的超声 反射强度 亦远大于红细胞 。因
此 . 当血 液 中有 微 栓 子 时 ,在 TC 视 频 或 音 频 中 就 会 出 现 D 短暂 性 高 强 度 信 号 ( TS 。这 种 短 暂 性 高 强 度 信 号 除 与 栓 HI ) 子性 质有 关 外 .还 与 栓 子 的 大 小 数 量 有 关 ; 微栓 子 越 大 .信 号 越 强 ,微 栓 子 越 多 ,信 号 越 密 集 。因 此 ,理 论 上 循 环 中的 微 栓 子 是 能 够被 TC D检 测 到 的 。
维普资讯
心血管康复医学 杂志 20 年 z 07 月第 1 6卷第 l C i J v 垦 hb 期 h C !oa ai n i l
!b e
! !

: !
经颅 多 普 勒 超 声检 测 脑 动 脉 微栓 子 的临 床 研 究进 展
时间国际标 准化 比值 (NR )无关 .抗凝治疗所致的凝 血活 I
性 改 变 也 不影 响 ME t 大 量 研 究 资 料 表 明 .这 种 气 体 栓 S , 。 子 产 生 的 机 制 可能 是瓣 膜 迅 速 关 闭 时形 成 的局 部 压 力 差 .促 使 血 液 中 结合 氧 游 离 出 来 .从 而形 成 气 泡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年 9月 第 23卷 第 9期 JM ed Postgra, V o.l 23, N o. 9, September, 2010
9 89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范 进, 李 倩综述, 陈光辉审校
[ 摘要 ] 颅内外动脉栓 子引起 的动 脉 动 脉栓 塞是 缺血 性脑 卒中 的主 要发 病机 制之 一。利 用经 颅多 普勒 ( transcran ia l
1 理论依据及信号特征
超声探头发出一定声强的超声波, 同时接收在 取样容积内所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超声波遇到流 动血液中的红细胞或栓子时会发生反射和散射, 探 头接收到的仅是直接逆向返回的部分声强, 而栓子 和红细胞直径、密度不同 ( 栓子较红细胞体积大 ), 其声阻抗不同于红细胞及周围血液成分, 超声束投 射至栓子及红细胞表面, 产生反射和散射形成的信 号强度也不同, 栓子在 TCD 频谱上表现为突出于背 景的高强度、短暂的信号 ( h igh intensity transien t sig nals, H ITS) 。因此, 理论上循环中的栓子 能被 TCD 检测到。
有关; MES在血流频谱 上一般为单相的; 在出 现视觉信号的同时, 可听到 嚓、嚓 等声响, 听觉信 号与所用仪器及微栓 子的速度有关。值得注意的 是, 并非所有的 H IT S均为 M ES, 监测过程中探头移 动、患者咳嗽、说话甚至肌肉收缩等产生的伪差均可 表现为 H ITS。监测者必须结合仪器、环境等做出综 合判断。与 M ES不同, 伪差频谱较宽呈双相, 甚至 双侧对称, 高声强部分位于信号的低频区域, 其声音 像噪音; 现在的多深度探头, 可利用微栓子通过同一 血管不同取样容积深度的时间差帮助识别, 而伪差 无延迟时间或无 规律。新型 FS1 AED 微栓子监测 软件, 可根据提前设定的可信区间可靠地自动识别 微栓子或伪差。研究不但要区别微栓子或伪差, 还 要尽可能地区别微栓子的不同性质。因不同性质的 微栓子临床意义完全不同: 如有创性的血管造影、颈 动脉内膜剥脱术、心肺搭桥术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气体栓子, 同时有少量固体栓子, 而区别固体和气体 栓子有利于指导术者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减少手 术并发症。新开发的 Em bo Dop等微栓子监测软件 具有区分气体和固体栓子的功能, 依据气体栓子反 射强度, 随超声波频率变化而变化、固体栓子反射强 度固定不变的原理, 通过同时发射 2种超声频率的 探头进行监测即可实现。通过对微栓子的监测, 并 对伪差或微栓子性质进行准确识别, 为探讨缺血性 脑卒中发病机制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和临床 指导。随着 TCD 超声诊断仪的不断改进和微栓子 监测软件的逐步完善, 若能进一步对固体微栓子的 具体成分进行辨别, 必将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再 次实现跨越性发展。
数量显著增高。因此, 研究提出信号强度的选择可因 监测的具体要求不同而调整, 若在患者耐受度较差、 监测时间较短等条件下, 可适当选择稍低强度, 增加 敏感度; 而在颈动脉内膜剥脱等必然产生大量栓子的 手术中、重点区分监测栓子性质时, 可适当选择稍高 强度, 提高特异度。
2 影响因素
2. 1 监测条件 TCD 监测微栓子是一项耗时费力 的工作, 对仪器的先进性、操作者经验、患者的配合 程度等都有要求。科学安装头架、采用双通道多深 度 TCD 仪对受试者大脑中动脉 ( m iddle cerebral ar tery, MCA )进行监测, 可获得良 好效果。双 通道多 深度探头可同时监测双侧 MCA 及同一血管不同深 度, 获得狭窄血管远近端多个部位的血流信号, 利于 区分 MES 和伪迹, 进一步确定微栓子来源; 颅内的 血管均可监测, 但 MCA 易于探测, 且亚裔人群缺血 性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动脉, 尤其是 MCA 狭窄, 因此选择此动脉更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 2 脑卒中后监测时程 S iwka等 [ 9] 报道, 在发病 后 6 h内 MES数量最多, 发病 72 h后仍能检测到大 量的 MES。 E licke等 [ 10] 对 33例颈内动脉狭窄视网 膜缺血患者进行 分时段的 TCD 微栓子检测研 究, 发现起病 1周 内 MES 检出率 为 61. 9% , 1 周 后为 20. 8% 。刘建辉等 [ 11] 对 98例颈内动脉系统一过性 缺血发作 ( 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 T IA ) 患者进行 研究, 分别 于入院第 1、2、3、7、14天和出 院后 3 个 月、半年行 TCD 微栓子监测, 结果提示 T IA 发生后 距 TCD 检测 之间 时 间越 短, 微 栓子 发 生率 越 高, MES检出率与患者 发病后间隔时间呈负相关。此 外, 栓子检出率还与监测时间 长短亦相关。 Segura 等 [ 12] 认为, 每次 M ES监测时间至少需要 15m in, 延 长监测时间可提高 MES检出率。 T hoenn issen等 [ 13] 使用 20m in的监测时间。 Bab ik ian等 [ 14] 研究发现, 如果血循环中有栓子在流动, 30m in是一个可接受 的监测时间。王晔等 [ 15] 研究则表明监测 15m in 和 30m in, MES的检出率无 显著差异, 而 MES 的绝对 数与平均数 相比 差异 有显 著性 统 计学 意义 ( P < 0. 05) 。他们认为, 15 m in 的监测不会影响 M ES 检 出率, 但可能会影响其检出数量。因此, 目前比较普 遍的做法是,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M ES 监测以 30 m in为宜, 以保证检测到一定数量的 MES, 但若较长
[ Abstract ] T he artery artery em bo liza tion by in tracrania l and caro tid a rterial em bo li is a m a jo r pa thogen ic m echan ism of ische m ic stroke. T ranscran ial D oppler mon itoring of m icroemboli plays an important ro le in exp lor ing the m echanism s of ischem ic stroke, pred icting acute cereb ra l v ascu la r events, and ev aluating m ed ica l and surg ica l treatm ent.
D opp le r, TCD )超声诊断仪监测颅内血管微栓子, 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 预测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评价药物疗 效、监
测手术过程和判断预 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 脑梗塞; 易损斑块
[ 中图分类号 ] R 445. 1
基金项目: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科研课题面上项目 ( 2009M 008) 作者单位: 210002南京,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 临床医学 院 ( 南京军区 南
京总医院 ) 神经 内 科 [范 进 (现 在 新疆 叶 城 解放 军 第 十八医院工作, 医学硕士研究生 ) 、李 倩、陈光辉 ]
改进, MES 的判断标准也不断完善, 使微栓子监测 在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和重视。
MES的基本特征[ 4] : 时程短暂, 通常持续时间 300m s, 取决于微栓子通过取样容积的时间; 信号强 度至少高于背景血流强度 3 dB, 这与微栓子的特性
990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年 9月 第 23卷 第 9期 J M ed P ostg ra, V o.l 23, N o. 9, Septem ber, 2010
在监测微栓子时, 必须注意信号强度的选择, 过 高会减小特异性, 过低会降低敏感性。采取多少信号 强度作为标准目前存在争议。M arkus等 [ 5] 认为, 微 栓子的 dB 阈值越高, 重复性越好, 结果越稳定。当阈 值为 4 dB 时, 一致率为 0. 936; 阈值升至 7 dB时, 一致 率达到 0. 995。然而, 随着 dB 阈值的增高其灵敏度 下降, 阈值升至 7 dB 时灵敏度下降 50% 。因此, 选定 适当的阈值至关重要, 许多学者往往采用 > 3 dB的阈 值。国际上, D affersho fer等 [ 6] 曾采用 > 4 dB, M assim o 等 [ 7] 采用 > 8 dB作为区分 MES的阈值; 国内顾慎为 等 [ 8] 设置为 9 dB。综合大量研究发现, 采用信号强 度 3 dB的情况下, 不同阈值 MES 阳性率基本无差 异, 但微栓子数量有差异; 设置阈值低, 则微栓子检出
[ K ey words ] T ranscranial D oppler; M icro embo l;i Infarction; V u lnerable plaque
0引 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都极高的疾病。而源于颅内外动脉或心脏的栓子引 起动脉 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 之一 [ 1] 。对于 急性脑缺血事 件, 在疾 病发生之前, 通过 TCD超声诊断仪监测微栓子对疾病发生的可 能性或预后作出预测, 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其发生。 1990年, Spencer等 [ 2] 首次报道, 利用 TCD 技术监测 到与卒 中相 关 的微 栓 子信 号 ( m icroem bo li signa,l M ES)。 1992年, R usse ll等 [ 3] 明确提出微栓子监测 的概念, 并对微栓子监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 1995年, 在第 9届国际脑血 流动力学会议上, 规范 了微栓子监测的基本 条件, 统一了 T CD 监测 M ES 的判断标准 [ 4] 。此后, 随着微栓子监测条件的不断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008 8199( 2010) 09 0989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