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栓子
TCD微栓子监测方法学
高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TCD 微栓子监测-方法高山Spencer MP et al. Stroke.1990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用TCD 监测大脑中动脉栓子1990年,Stroke高山有时压CCA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回病房术中常规监测偶尔偶尔TCD 监测(同侧MCA )恢复室CEA 术中TCD 监测高山第一幅图是移动探头时的伪差100cm/s1s信号最强是在基底部,且与基线相连高山第二幅图是两个典型的气栓能明显区分的栓子频率,像“鸟鸣”一样的声音,出现栓子时增益自动降低了(背景信号很弱)100cm/s1s高山100cm/s100cm/s第三幅图松开CCA 钳夹时的两个气栓在收缩晚期出现流速相对高栓子持续时间短在舒张期出现流速低栓子持续时间长因为栓子强度超过背景血流信号40dB ,栓子信号出现了混叠现象混叠效应(aliasing )混叠效应(aliasing )1s1s高山第四幅图松开CCA 钳夹后持续15秒的气栓松开CCA 钳夹第15秒最后一个气栓高山第五幅图让作者推测以下信号有可能是固体所组成Formed-element embolusSolid embolus后来高山作者根据什么猜测这可能是固体信号呢?第一个猜测可能是固栓信号是手术结束12分钟后在恢复室记录到的叫醒的最初神经功能正常,后逐渐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及失语术后床旁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通畅,但TCD 在同侧MCA 持续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病人被送回手术室,进行二次手术二次术中持续TCD 监测仍然有固体信号,直到再次夹闭CCA 后固体信号消失二次打开CCA 后,在第一次夹闭的CCA 部位发现了撕裂的内膜并有轻微夹层,在该部位粘附着一个大的血小板血栓,病变延伸到颈动脉内膜剥脱的近端例105,无症状LICA 狭窄90%行CEA夹闭CCA 后,LMCA 血流速度从78/25下降至50/23cm/s ,残端压50mmHgCCA 夹闭时间26分钟,未行分流松开CCA 钳夹时仅在 1.5秒内记录到气栓信号高山二次术后,CCA 钳夹松开后,以及此后两天内未再监测到固体栓子术后即刻头颅CT 未发现梗死灶手术48小时后复查头颅CT ,左侧MCA 分布区的颞枕分水岭区梗死,但未累及底节给予了抗凝及康复治疗,5周后出院时仅遗留找词困难,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很明显,这个病人的卒中是因为CCA 形成的血栓反复脱落,成为固体栓子,流过MCA ,并最终进入到它的分布区尽管这个病人术中未行分流,但卒中不可能由低灌注所致,因为夹闭CCA 期间的残端压和同侧MCA 血流速度都提示灌注充分气栓也不大可能是导致卒中的原因,因为松开CCA 钳夹后出现气栓累计持续时间仅2.3秒作者结论性地说:TCD 能够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并解释了卒中发生的原因高山第六幅图让作者更加确定这些信号应该是固体所组成的压了一下CCA放大100cm/sCEA 手术还没开始!高山CEA 手术过程中松开颈外和颈总动脉TCD 在同侧MCA 监测到栓子信号7例病人观察到此现象作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开放ICA 后,MCA 记录到更多栓子Spencer MP et al. Stroke.1990说明气栓可以通过眼动脉反向进入大脑中动脉高山病例190一侧单眼黑蒙症状侧MCA 监测到固体栓子信号,在术前一天,在术前即刻同侧ICA 闭塞,眼动脉血流反向切开颈动脉分叉,发现斑块深部有两处溃疡,一处在CCA 末端,另一处在狭窄的ECA 起始。
微栓子学说
微栓子学说微栓子学说是一种关于微尘粒子在大气中扩散和沉积的理论模型,它在环境科学、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以微栓子学说为标题,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微栓子学说的基本原理微栓子学说是由美国科学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微尘粒子在大气中运动和沉积的理论模型。
它认为,微尘粒子在大气中存在着不同颗粒大小和密度的分布,这些微尘粒子会受到气流的影响而发生扩散和沉积。
微栓子学说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微尘粒子在大气中的运动机制。
在大气中,微尘粒子受到气流的推动向不同方向扩散,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沉积。
微尘粒子的扩散和沉积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流速度、湍流强度、微尘粒子的密度和大小等。
微栓子学说在环境科学、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环境科学领域,微栓子学说可以用于研究大气中污染物的传输和沉积过程。
通过对微尘粒子的扩散和沉积进行模拟和预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布和传播规律,从而指导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
在气象学领域,微栓子学说可以用于研究气象现象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微尘粒子的扩散和沉积对气象现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微尘粒子的运动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帮助气象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的形成机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在大气物理学领域,微栓子学说可以用于研究大气中气溶胶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气溶胶是由微尘粒子和大气中的气体组成的复合物,对大气的能量平衡、辐射传输和云的形成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微尘粒子的扩散和沉积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推动大气物理学的发展。
三、微栓子学说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微栓子学说虽然在上述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微栓子学说忽略了微尘粒子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际大气中微尘粒子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而多变的,这会对微尘粒子的扩散和沉积过程产生影响。
脑血流微栓子解析
– 这些信号在打开颈内动脉之前就存在, 因此不可能是气栓, 认为 它们可能是血栓或血小板栓子.
• 此后,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血栓,,血小斑和粥样硬化斑块均可以 产生这些特殊的多谱勒信号
什么是微栓子信号?
微栓子信号特点:
出現在频谱中 高强度 短時程 声音 单方向
栓子﹕单方向出現在
栓子
频谱中
伪差﹕双向出現在基
伪差
线两侧
短時程,<300 ms (1-100 ms)
Post-FFT spectrum (快速付里叶转换后频谱) 5 ms
Pre-FFT time domain signal (快速付里叶前时间框)
栓子強度/背景血流信號
強度
栓子强度与什么有关?
22dB
机械性 心瓣膜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dB
ICA狭窄
• 同样大小时: (体外试验) –固体栓子(血栓和血小斑 聚集) 较气体栓子強度 低
• 材料相同: (体外试验) –栓子的大小与多普勒信 号強度成正比
传统的采用FFT方法的TCD仪器 无法识别栓子组成成分
是一个真正的栓子还是伪差﹖
脑血流微栓 子 (microembolic signal,
MES) 特性
高山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早在60年代
气体和血流之间存在声阻抗的不同气-血 界面出现超声散射
因此当气泡通过时可以接收到一个很强的超 声增强信号
Ii 气泡
vessel
• 1990年,Spencer
– ICA内膜剥脱术患者监测血流时
微栓子信号的两种表示方式
Post-FFT spectrum (快速付里叶转换后频谱) Pre-FFT time domain signal (快速付里叶前时间框)或者称声窗
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患者微栓子监测在脑缺血事件预防中的应用
影响 。方 法 对 7 例 无症 状性 颈 内动脉 狭 窄 及 闭 塞 患 者进 行 颈 动脉 彩 色 多谱 勒 检 测 , 别 于 首诊 及 6 2 分
个 月后 行 经颅 动 脉 多普 勒 ( C ) 栓 子 ( S 监 测 , 随 访 。结 果 首检 7 T D微 ME ) 并 2例 , 3例 ME 2 S阳 性 , 年 半
例半年后再次行微栓子监测 , 随访 。 1 3 统 计 学 分 析 采 用 S S . P S软 件 包 进 行 数 据 统 计 分 析 。 计数资料行 y 检 验 。
2 结果
2 1 首检 .
确 诊 颈 内 动 脉 系 狭 窄 > 5 , 符 合 入 组 标 准 , O 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1 0 0年第 3 卷 第 2 1 o期
无 症 状 性 颈 动 脉 硬 化 患 者 微 栓 子 监 测 在 脑 缺 血 事 件
预 防 中 的应 用
陈 旭 姚 晓颖 孙 智颖 崔 秀娟 耿 迎春
【 要】 目的 摘
耿 志伟 何 微
研 究无 症 状 性 颈 动脉 狭 窄及 闭 塞 患 者 的 微 栓 子 情 况 , 栓 子 对脑 缺 血 事 件 发 生 的 微
共 7 2例 , T D 微 栓 子 监 测 , 据 微 栓 子 情 况 , 为 ME 行 C 根 分 S阳
1 1 研 究对 象 .
20 0 9年 7月 起 在 我 院 行 颈 动 脉 多 普 勒 检 查
性 组 , 例 2 例 , 中 5 ~ 6 狭 窄 为 1 病 3 其 O 9 2例 ,O ~ 9 7 9 狭 窄 为 8例 , 塞 为 3 , 年 中 共 发 生 3例 脑 梗 死 , 生 率 闭 例 半 发 约 1 ; E 3 M S阴 性 组 , 例 4 病 9例 , 中 5 ~ 6 狭 窄 3 其 O 9 3
经颅多普勒中未发现微栓子可确定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风险较低
!"#;$ @:-(+0( ./ ’&0*.(’:.4& .+ )*3+-0*3+&34 A.9 664(* &,(+)&/&(- 4.89*&-2 63)&(+)- 8&)1 3-5’69 ).’3)&0 03*.)&, -)(+.-&56-,7- 1( 8( ) 9$:$#; <( ) =;>,"- 5( 4( -2 $3( !()* [* (* 4J8%.8’ 432*K8 L28M8%3-*% $%= N3782*#.,82*#-# 68?
!"
专业期刊文摘
!"#$% &’(#) *(%"’+%$ ,"%- ."/#0’.102" ,’#’ .3/- .0#’ 2"4’2& %0 -(5’ ."/#0’.102" 6 &’(# 2(%’# 7 89) 9 5’#$3$ 6) 9: ; * < =) ===6 > (+? ,’#’ .0#’ 2"4’2& %0 -(5’ ( $%#04’ ?3#"+@ %-’ !"#$% &’(# 0! !0220,A3B 7 6C) D: E FC: GHE 9) 6 %0 IF; 5’#$3$ 6: E FC: GHE 6) =6 %0 6) 8D; * < =) ===6 > ) G0+A /23$"0+$ AJ3# !"+?"+@$ "+?"/(%’ %-(% KGLAMGN ,"22 +0% 1’+’!"% !#0. ’+?(#%’#’/%0.& 0# $%’+%"+@ 3+2’$$ "% /(+ 1’ ?0+’ ,"%- ( #"$4 < 6: ; KGL O .(& 1’+’!"% ($ .3/- ($ NGN "! %-’"# $3#@"/(2 #"$4 "$ +0% -"@-’#) K-’$’ !"+?"+@$ $3@@’$% %-(% MGN $-032? 1’ .(+(@’? .’?"/(22& ,"%- ?’2(& 0! $3#@’#& 0# $%’+%"+@ 3+%"2 %-’ 0//3##’+/’ 0! $&.B%0.$ 0# ’.102")
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
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引言:发泡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控制不同条件下的发泡过程,我们能够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本文将着重讨论发泡实验中的一种特殊案例——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
我们将从简要介绍发泡实验的基本原理开始,逐步深入研究这种微栓子的制备方法、应用以及对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的潜在意义。
正文:一、发泡实验的基本原理发泡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气体的溶解度和温度条件来使物质表面产生气泡,从而实现发泡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一种称为"发泡剂"的物质,它能够使溶液中的气体溶解度降低并促进气泡的形成。
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我们可以调节气泡的大小和数量,从而实现不同材料的发泡效果。
二、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的制备方法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是一种特殊的发泡剂,它能够在发泡过程中产生微小、均匀且稳定的气泡。
制备这种微栓子的方法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发泡剂和溶液体系,然后通过调整温度、压力和搅拌速度等条件来控制气泡的产生和分布。
我们使用特殊的制备装置将产生的微栓子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三、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的应用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有多种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这种微栓子被广泛应用于微尺度结构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由于微栓子的尺寸小且均匀,可以在材料中形成高度有序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透明度等。
在生物医学领域,微栓子可以作为载体被用于药物传递和组织工程等方面。
微栓子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位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微栓子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于能源储存和传输、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价值。
四、人们对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人们普遍对其感到兴趣并认为它是一种有潜力的技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进展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进展郝晓雪;王娜;王丽华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6(013)011
【摘要】微栓子是指血流中通过的除正常红细胞以外的成分,是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动脉一动脉栓塞的原因,其存在说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对微栓子进行监测,可为预防卒中提供治疗决策。
笔者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与分水岭梗死、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价值等综述如下。
【总页数】4页(P614-617)
【作者】郝晓雪;王娜;王丽华
【作者单位】150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急性缺血性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信号监测临床研究 [J], 许啟伍
2.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 [J], 宋述环
3.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J], 范进;李倩
4.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监测微栓子技术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王雷;康彩英;于彩敏
5.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 [J], 宋述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大 脑 中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微 栓 子 监 测 的 临 床 价 值 探 讨
心脏瓣膜疾病及右向左分流心脏病史。
刘 彬 王 昱 于 德 林
20 06年 3~1 0月收治 符合 上述标 准 的急性前循环 缺血性 脑卒 中患者 3 8例 , 男2 4例 , 1 女 4例 ; 龄 5 年 3~7 2岁 , 均 平
1m 5 m层 距 以减 少 总 扫 描 层 面 , 达 到 在 诊断要求的前提 下减少 病人 接受 的放射 线剂量 ; 小病灶则应放大观察野或采用薄 层 , 层为 5 薄 mm。在 螺 旋 扫描 时其 管球 及 探 测 器 可 进 行 3 0 的 顺 时 针 环 形 扫 6。
~
中找显示病灶最 明显 的层 面 , 记下床位数 及扫描 时问, 然后将床移到该层面床的位 置进行 延时 再 扫描 。常规 C T扫 描受 速 度 的限制 , 小肝 癌病灶 的检 出率不 高 , 且 面 临超声检查 和 MR 的巨大挑 战。螺旋 I
例、 肝硬化 7例 , 余为胆 囊 、 腺 、 其 胰 脾脏 的疾患或 正 常者 。螺 旋 C T与常 规 扫描 相 比扫描速度 快 、 图象无 失真变 形 , 作肝
脏增强扫描无盲区。
讨 论
原理与技 术 : 组 采用 G 本 E螺 旋 C T 机, x线 焦点 为 飞焦点 , 一次 长时 间加 可 高压 ; 扫描时可根据具体病变部位 的大小 和 扫 描 要 求 调 整层 间 距 , 大 病 灶 采 用 8 较
描, 每扫 描 1周需 1秒钟 。当层厚 1mm 0 时, 相应 的进床 速度为 1mm 秒 , 般情 0 / 一 况下螺距 与层 厚的比值选用 1 。1次扫描 的范围取 决于扫描 时间和进 床速度 , 而一 次螺旋扫描 最长 时 间决 定 于所 用 的 m A 数, 最终取 决于 计算 机容 量 和 x线 管容 量。扫描结束 后利 用获得 的数 据用 线性 插入 法重建 图像 , 重建的图像像素噪声减 少, 图像质量提 高 , 使呼吸 或运 动所 致的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微栓子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 摘要】 颅 内外动脉栓子 弓 起 的动 脉一 l 动脉 栓塞 是缺 血性 脑卒 中的主要 发病 机制 之一 。利 用经 颅 多普勒 (rncai t srna a l
D p l , C 超 声 诊 断 仪 监 测 颅 内血 管 微 栓 子 , ope T D) r 在探 讨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发 生 机 制 , 测 急 性 脑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 价 药 物 疗 效 、 预 评 监 测 手 术 过 程 和 判 断 预 后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文 中就 近年 来 的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 1 0 0年 9月 第 2 3卷 第 9期 JMe ot a V 1 3 N .9 S p mbr 2 1 dP s r, o.2 , 8
综
述
经 颅 多 普 勒 超 声 监 测 微 栓 子 的 临 床 应 用 与 研 究
在 脑 血管病 的诊 断和 治疗 中得 到越来 越广 泛 的应用
和重 视。
缺 血性 脑卒 中是 全 球 发 病 率 、 残 率 和 死亡 率 致
都 极高 的疾病 。 而源于 颅 内外动 脉或 心脏 的栓 子 引
起 动脉一 动脉 栓 塞是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主 要 发 病 机 制 之 一 。对 于 急性 脑缺 血 事 件 , 疾 病 发 生之 前 , 在
m i to e. Tr n c a a pp e ni rn fm ir e o i ly n i p ra o e i x o i h e ha s fic mi to c sr k a s r nilDo lr mo t i g o c o mb l a s a m o tntrl n e plrng t e m c nims o s he c sr ke, o p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及炎性因子检测的意义的开题报告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及炎性因子检测的意义的开题报告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
2型糖尿病更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与此同时,急性脑梗死也是一种常见病,因其危害性和治疗困难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然而,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该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颅内微栓子监测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相比,颅内微栓子监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可以更好地监测脑血管病变的变化。
此外,炎性因子与2型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炎性反应和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本论文
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监测及炎性因子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内微栓子监测,以明确其脑血管病变情况和治疗效果;(2)对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进行检测,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水平;(3)结合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预后状况,并探讨微栓子监测和炎性因子检测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2)为颅内微栓子监测和炎性因子检测的应用提供实证数据支持,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提供科
学依据;(3)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水平提供参考。
超声监测微栓子应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超声监测微栓子应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作者:尹丽鹤刘秋武沈红涛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9期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分析脑梗死疾病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的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畅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同时急性脑梗死也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需要对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进行有效监测[1]。
微栓子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快速、及时诊断的重要因素,其可有效评估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可以指导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将其应用到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评估,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基于此,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应用到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5 - 76岁,平均(62_8±3.7)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标准,颅内外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脉检测的狭窄率均超过50%,颈动脉检测的狭窄率也都超过50%。
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明显药物禁忌、内脏功能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等情况。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方法:①TCD监测微栓子:采用彩色TCD检测仪对患者微栓子指标进行监测,通过使用2 -4 MHz探头对患者颅内表1 病灶与非病灶大脑中动脉微栓子阳性率对比血管进行常规检测,然后获取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
在这过程中,双侧大脑中动脉深度45 - 60 mm,微栓子监测时间60 min,然后对微栓子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②微栓子的干预性治疗:将所监测到微栓子信号为阳性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13例。
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硫酸氫氯吡格雷75 mg/d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
微栓子监测与动脉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经 颅 多普 勒 (rncai ope,C 微 栓 子 检 测 技 术 t srna D plrT D) a l 是2 0世 纪 9 年代 发 展 起 来的 一 门新 技 术 , 以 无创 、 时 、 o 可 实
者动 脉 粥样 盥 块 的稳 定性 、 管 的 狭 窄 程 度 及微 栓 予 的 阳性 血
与 否 , 而 进 行 针 对 性 防 治 措 施 , 减 少 或 预 防 缺 血 性 脑 卒 从 以
动 态地 检 测循 环 中微 栓 子 , 栓 子检 测 阳性 可 以 高度 提 示 动 微
脉 粥 样硬 化 斑 决 的 不稳 定性 。 文就 微 栓 子监 测 与 动 脉 硬 化 本 斑 块 关 系的研 究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中及再发脑缺血 事件 的发 生。
4 微 栓 子 与 动 脉 斑块 的 关 系
4 1 微 栓 子发 生 率 不 同病 变的 患 者 微 栓 子 发 生 率 不 同 , .
l 微 栓 子 研 究 的 发 展 史
19 9 0年 ,P N E 等 … 在 颈 动 脉 内 膜 切 除 术 的 脑 血 流 SE CR
脉 斑块 8 7例 , 稳 定 性 斑 块 5 不 8例 ( 8 ) 稳 定 斑 块 2 5% , 9例
可停 止 监 测 , 并认 为监 测 结 果 为 阴性 。 ( ) 内外 动 脉 狭 窄 3颅 的严 重程 度 . 内外 动脉 狭 窄程 度 越 高 , M S的 阳性 率 也 颅 则 E
从 0~ 0 5 %不等 , 存在动脉斑块并狭 窄 的有 症状 的患者微栓
微栓子信号在症状及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者中的差异
微栓子信号在症状及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者中的差异吴秀娟;张洪亮;刘海玉;刘亢丁;邢英琦【摘要】目的对症状性及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的微栓子信号进行对比研究。
n<br> 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序贯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并诊断为症状性及MCA狭窄患者,同时除外存在潜在性心源性或其他源性栓子以及存在同侧MCA及颈内动脉串联性狭窄的患者。
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超声结果,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组。
结果研究共有209例符合要求入组,其中无症状MCA组83例共计108条狭窄血管,症状性MCA组126例共计126条责任血管。
对无症状组及症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发现男性比例及吸烟史在两组中存在差异(43/83 vs 101/126;38/83 vs 88/126,P<0.01)。
症状组微栓子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49/126 vs 2/108,P<0.01)。
另外症状组及无症状组微栓子阳性率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组分别为4/18(22.22%)vs 0/30(0),13/31(41.94%)vs 1/28(3.57%),30/62(48.39%) vs 1/39(2.56%),2/15(13.33%)vs 0/11(0),除血管闭塞组外,微栓子阳性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
2例微栓子阳性的无症状MCA狭窄患者在1年的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等不良事件。
n<br> 结论症状性及无症状性MCA的微栓子阳性率存在差异,无症状MCA 狭窄者微栓子阳性率很低,基于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发现其对无症状MCA狭窄未来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7页(P433-439)【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微栓子;症状;无症状【作者】吴秀娟;张洪亮;刘海玉;刘亢丁;邢英琦【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头颈部血管超声中心;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头颈部血管超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尤其是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是亚洲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0%的国人缺血性卒中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1-4]。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观察
between the M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The presence of MES predicted
(109 rank=10.610,P=0.001)by Kaplan-Meier analysis.This remained significant(RR=8.317,95%CI 1.937—35.7 1 7.P=0.004)after Cox regression was used to control for age,hypertension,diabetes,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7.008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lHM087) 作者单位:266000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通信作者:潘旭东,Email:drpan022@163.com
万方数据
主堡弛经赴苤圭!!!!生!旦筮!!鲞筮!翅垦!也』盟!!婴!:』!!z!!!兰:!!!:堡!:塑!::!
主堡韭经型苤查!Q!兰生!旦筮兰!鲞筮!塑£!也』堕!!翌!:』!!Y!Q!兰:!!!:兰!:盟!:!
・469
.脑血管病.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
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观察
周润
【摘要】
目的微栓子信号(MES)提示可能存在不稳定斑块,有近期缺血性卒中复发可能。本
coronary
Conclusions
severe
disease,smoking,drinking,history of stroke,the regularity of drugs and NIHSS score. The presence of MES associates with the number of platelet and the degree of large artery stenosis.MES can be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ischemic events recurrence in patients heart
微栓子监测指导两联抗血小板联合他汀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步进 行颈 部 B超 示 : 1 双 侧 颈 内及左 侧 颈 总 动 ()
脉 粥样 硬化 斑块形 成 ;2 右侧 颈 内动 脉 重度 狭 窄 ; () ( ) 侧 颈 内动脉轻 度狭 窄 。心 脏 彩超 见 左室 舒 张 3左
功 能减低 , 见 附壁血 栓 。颅 脑 MR 未 A示 : 虑 右 侧 考
B 3/0m g心肺(一) 神清语 利, P107 m H , , 左侧 鼻唇 沟浅 , 伸舌左偏 , 左上肢肌力 4级 , 左下肢 3级 , 右
侧 肢 体肌 力 、 张 力 正 常 , 侧 巴 氏征 (+) 肌 左 。颅 脑 C T排 除 出血 , 断 为 脑 梗 死 , 住 院 , 院 后 查 血 诊 收 入 糖 、 脂 、 肾功 均未 见 明显异 常 , 颅 脑 MR 检 查 血 肝 行 /
合他汀类药物治疗 , E M S数量 较治疗前 明显减少 ,
表 明两 联抗 血 小 板 联 合他 汀 类 药 物 治疗 在 发病 早
期 即能 明显减 少 ME S数量 , 定易损 斑块 。 稳
颈内动脉起始段或颅内段 ,O S T A T分型为大动脉粥
样 硬 化型 。 治疗上 给 予 拜 阿 司 匹林 加 氯 吡 格 雷 联 合 阿托
atro mb l t nin ic a mi atc a d to e Ne rl reie oi r se t sh e c t k n srk .J c a a uo
N uougPyhar,0 2 7 ( ) 3832 ersr sci y2 0 ,2 3 :3 - . t 4
e au td u ig d p lr e oi sg a d tcin he lpd ge vlae sn o pe mb l c in l ee t .t co io rl o
脑血流微栓子
传统的采用FFT方法的TCD仪器 无法识别栓子组成成分
是一个真正的栓子还是伪差﹖
栓子﹕单方向出現在
栓子
频谱中
伪差﹕双向出現在基
伪差
线两侧
短時程,<300 ms (1-100 ms)
Post-FFT spectrum (快速付里叶转换后频谱) 5 ms
声窗内纺锤型信号生成的原理
栓子的强度: 相对強度增高
组织的超声衰减? 因此: 直接测量栓子的强
度是不可能的
栓子強度(dB)用相对强度 增高来表示
栓子強度/背景血流信號
強度
栓子强度与什么有关?
22dB
机械性 心瓣膜病
5dB
ICA狭窄
• 同样大小时: (体外试验) –固体栓子(血栓和血小斑 聚集) 较气体栓子強度 低
• 此后,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血栓,,血小斑和粥样硬化斑块均可以 产生这些特殊的多谱勒信号
什么是微栓子信号?
微栓子信号特点:
出現在频谱中 高强度 短時程 声音 单方向
微栓子信号的两种表示方式
Post-FFT spectrum (快速付里叶转换后频谱) Pre-FFT time domain signal (快速付里叶前时间框)或者称声窗
早在60年代
气体和血流之间存在声阻抗的不同气-血 界面出现超声散射
因此当气泡通过时可以接收到一个很强的超 声增强信号
Ii 气泡
vessel
• 1990年,Spencer
– ICA内膜剥脱术患者监测血流时
– 处理颈内动脉分叉处时发现有与气栓类似, 但信号强度要低得多 的信号
– 这些信号在打开颈内动脉之前就存在, 因此不可能是气栓, 认为 它们可能是血栓或血小板栓子.
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
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
摘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论
正文: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级别的微栓子对发泡实验的影响,具体为四级30个微栓子的发泡实验。
【实验材料】
1.发泡实验设备
2.微栓子四级样本
【实验方法】
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准备30个四级微栓子样本。
2.实验步骤:将四级微栓子样本分别进行发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
3.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微栓子样本的发泡性能差异。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四级30个微栓子的发泡实验中,不同微栓子样本的发泡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部分微栓子样本的发泡效果较好,而另一些则发泡效果较差。
【实验结论】
通过对四级30个微栓子的发泡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微栓子的级别对发泡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
发泡实验4级30个微栓子
【最新版】
目录
1.实验名称:发泡实验
2.实验等级:4 级
3.微栓子数量:30 个
正文
发泡实验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观察物质发泡过程的实验。
在这项实验中,我们将探讨 4 级实验,其中涉及 30 个微栓子。
实验中,微栓子将被放入一个具有特定温度和压力的容器中。
随着实验的进行,这些微栓子将逐渐发泡,形成泡沫状物质。
通过对实验条件和发泡过程的观察,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发泡特性。
4 级实验代表了实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在这个级别中,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需要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同时,研究人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发泡行为。
在实验过程中,30 个微栓子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这个数量可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微栓子数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总之,发泡实验 4 级 30 个微栓子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程度的实验,旨在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发泡特性。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栓子
微栓子是在血流中通过的除正常血细胞外的其他异常成分,这些异常物质可以被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实时监测到。
微栓子的出现极大提示存在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颅内远端小血管动脉到动脉的栓塞。
本文就微栓子与缺血性卒中的病因、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血液内相关成分的关系、斑块的性状、治疗及预后相关问题的最新知识进行了总结,另外还关注了微栓子的新特点与监测新方法、微栓子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TCD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微栓子检测的临床研究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微栓子以识别无症状性(ACS)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需要治疗的高危患者。
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常规体检人员,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而未发生缺血症状或至少在12个月内无症状者,应用TCD检查微栓子,每月1次,连续随访2a。
结果入选213例患者,23例(10.8%)初次检查发现微栓子(TCD+),190例(8 9.2%)没有发现微栓子(TCD-)。
随访1a,TCD+组2例(17.4%)发生卒中,而TCD-组5例(2.6%)发生卒中;2a时TCD+组1例(4.5%)发生卒中,TCD-组3例(1.6%)发生卒中。
结论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TCD检查微栓子阳性者卒中发病率高,应给予药物或相应的手术治疗,预防卒中发生。